摘要:從歷史上看,“幾”從《系辭》的事幾、理學的心幾,發(fā)展到了陽明學的體用之幾。陽明學者極為重視以“幾”來表達體用一源的關系,他們繼承了《系辭》和玄學的事幾、理學的心幾的思想,并將“幾”進一步理解為體用關系的真正承載者。無論是陽明的“見在之幾”,王龍溪的“見在良知”,羅洪先的“誠神之幾”,還是王時槐的“生幾”,都現(xiàn)實地體現(xiàn)為“體用一源”的狀態(tài),“幾”溝通并具足著體用。只不過在陽明和龍溪那里,良知就是“見在之幾”。而在王時槐看來,良知和意都是“幾”的樣式,是體用之間和不分體用的狀態(tài)。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