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汕尾市不僅面臨南海,而且由于地處蓮花山山脈,境內(nèi)有十多座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而被稱為“巖邑”。先秦時期,中原從東南通往廣東的道路被揭陽山(蓮花山)脈被阻斷。及至明代大學者羅洪先稱“漢武帝時分諸郡,于是始立縣曰海豐”時,橫阻粵東通道的羊蹄嶺始被鑿通。因此,羊蹄嶺驛道才成為古代中原文化從東路輸入嶺南的途徑之一。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廣東東路轉運判的林安宅,開始改造潮惠下路,整治包含羊蹄嶺在內(nèi)的惠潮下路(即海陸惠境內(nèi)驛道),創(chuàng)立鋪驛,疏泄積水,植樹修橋。此后,海陸豐及與其交界的歸善、潮陽、揭陽、紫金南嶺等先民,先后開鑿了海豐增置北路等官道以及龍船窩古道、通平古道等20多條民間茶鹽古道,使之成為傳遞文書、運輸物資、人員往來的通路。至2017年12月,包括羊蹄嶺古驛道在內(nèi)的古道,被省有關部門稱之為潮惠古驛道。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