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疊溪149個古堰塞湖沉積物樣品作了物質組成分析、粒度參數計算和概率累積曲線的統(tǒng)計,結合有關資料對比分析了不同沉積環(huán)境中沉積物的粒度特征。結果顯示湖相沉積上游段的沉積物主要是粉砂質砂和砂質粉砂,中游和下游段的沉積物較細,主要是黏土質粉砂和粉砂。受河流擾動的影響,湖相沉積上游段沉積物的粒徑較粗,平均粒徑在4~6φ之間,多為負偏度,峰態(tài)寬平,分選性差;中游和下游段的平均粒徑在6~8φ之間,均為正偏度,峰態(tài)中等,沉積物的分選比上游段好。堰塞湖沉積物是由三個或四個粒度次總體組成,其中上游段沉積物含有4個次總體,中游和下游段含有3個次總體,受物源區(qū)的控制,上游段中推移總體的含量遠大于中、下游段。這些特征均表明堰塞湖上游段沉積物的搬運方式和沉積環(huán)境與中、下游段明顯不同。與其他環(huán)境中的沉積物相比,堰塞湖沉積物的截點偏細,躍移組分分選性最差。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