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華南地區(qū)早泥盆世早—中期的地層中含有較多的碎屑巖,缺少連續(xù)的灰?guī)r剖面及牙形類化石,因此該地區(qū)洛赫科夫階、布拉格階和埃姆斯階的底界均未能以牙形類確立。滇西阿冷初剖面海相碳酸鹽巖發(fā)育,具備較好的牙形類生物地層研究條件。通過對該剖面牙形類的研究,確定了志留系-泥盆系的大致界線、洛赫科夫階-布拉格階的界線和布拉格階-埃姆斯階的界線,并對剖面志留系的地層進行了初步的劃分。根據現有的牙形類研究將洛赫科夫階劃分為下、中、上三部分;布拉格階的底界以Latericriodus steinachensis eta morphotype和Pseudogondwania ethingtoni的首次出現為標志,自下而上識別出了irregularis帶和kindlei-pireneae帶;在華南地區(qū)首次發(fā)現了埃姆斯階底界的標志分子Eocostapolygnathus kitabicus。據此,認為山江組下部的時代屬于洛赫科夫期,中上部屬于布拉格期,阿冷初組的時代為埃姆斯期,龍馬溪組上部可能屬文洛克統(tǒng),稗子田組則為文洛克統(tǒng)及以上的地層。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