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8 05:03:45
序論:在您撰寫心理學論文范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一、根據(jù)動機合理設置目標
動機,是心理學的概念,是行為的直接原因。人的行為是動機引起的,并且都是指向一定目標的。動機對人的行為起著引發(fā)、加強推動和導向的作用,它驅使一個人的行為走向既定的目標。在調動職工積極性的工作中,我們不僅要了解職工的需求,還要根據(jù)職工的需求,適時地樹立起有價值的目標來激發(fā)職工的動機。高校管理者在為職工設置目標時,應盡量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目標必須與需要和動機結合,它既是鼓舞人心的奮斗方向,又是滿足人們需要的目的物。因此心理學通常把目標稱為“誘因”。第二,無論設置個人目標或團體目標,要讓職工本人參與。參與程度越深,義務感也越強。若上級為其設立目標,就會認為不是自己的目標,從而減低誘發(fā)力量。第三,科學性。目標高度適中,因人而異。我們必須為行政人員設置恰當?shù)哪繕?,既要符合和諧、高效執(zhí)行學校各項職能的總目標,又要根據(jù)其自身特點和工作性質,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讓職工認為通過努力自己有能力去達到目標,即個體主觀上的期望值很高,就會有信心,有決心,就能激發(fā)出強大的力量;反之,如果目標過高,可望不可即,或目標過低,唾手可得,都不足以有效調動其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其潛能。第四,階段性。采取“少吃多餐”、“引人入勝”、“逐步推進”的戰(zhàn)術,因為總目標往往顯得太大、太遙遠,而分階段目標容易達到,這種成就感能催人奮進,激發(fā)職工的活力。第五,可變性。目標設立后,往往由于情勢的變化會使它變得過易或過難,這時應該適當?shù)丶右哉{整。
二、運用目標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目標管理,是一種有名的管理技術,實質上是一種管理上的激勵技術,也是職工參與管理的形式之一。目標管理是1954年美國著名管理學者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一書中首先提出的。他論述“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張時認為,一個總目標的實現(xiàn),必須有計劃周密、方向一致的分目標來指導每個人的工作。他提出,讓每個職工根據(jù)總目標的要求,自己制定個人目標,并努力達到個人目標,就能使總目標的實現(xiàn)更有把握,每個職工因此就為組織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為達到這個目的,他還主張,在目標管理的實施階段和成果評價階段,應做到充分信任職工,實行權力下放和民主協(xié)商,使職工進行自我管理,獨立自主地完成各自的任務;此外,成果的考核、評價和獎勵也必須嚴格按照每個職工目標任務完成的情況和實際成果大小來進行,以進一步激勵每個職工的工作熱情,發(fā)揮每個職工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目標管理如果能很好地運用在高校管理中,就能提高行政效率。其具體措施包括:第一,實行目標管理。讓每個職工既了解組織的總目標,又掌握團體和個人的分目標,形成目標的一致性。第二,實行參與制。使每個職工都感到自己是組織的一員。有與職位相應的權利,明確責任。實行民主式的管理,在組織和制度上保證職工有參與管理的機會。使每個人都明確在實現(xiàn)總目標中自己應負的責任,讓他們在工作中實行自我管理,獨立自主地實現(xiàn)個人目標。第三,加強領導和管理,主要是指加強與下級的意見交流以及進行必要的指導,領導者布置工作時,只對下級交代任務,明確要求;具體的實施計劃和方法,由下級考慮擬定,這樣就能極大地發(fā)揮各級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目標的全面實現(xiàn)。第四,目標的實施者必須嚴格按照“目標實施計劃表”上的要求來進行工作。目的是為了在整個目標實施階段,使得每一個工作崗位都能有條不紊地、忙而不亂地開展工作,從而保證完成預期的各項目標值。實踐證明,“目標實施計劃表”編制得越細,保證措施越具體、明確,工作的主動性就越強,實施的過程就越順利,取得的目標效果也就越好。第五,在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同時,使個人獲得“合理程度”的滿足,包括物質的、精神的、使職工具有組織優(yōu)越感和個人成就感。第六,信息及時反饋。讓每個職工及時了解組織目標實現(xiàn)的程度,個人的工作成果。建立良好的意見溝通渠道。
三、結語
高校行政管理最重要的是處理“人”的問題,通過研究管理心理學,充分了解員工的心理需求,運用目標管理的方法,讓員工充分了解學校行政管理高效、統(tǒng)一、和諧運作的總目標,并根據(jù)這個總目標自主制定個人目標,使每個人都明確在實現(xiàn)總目標中自己應負的責任,獨立自主完成各自的任務;此外,成果的考核、評價和獎勵也必須嚴格按照每個員工目標任務完成的情況和實際成果的大小來進行。這樣就能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發(fā)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作者:高雅潔 單位: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一、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多媒體教學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模擬實際幼兒教學情境,總結幼兒心理教學中常遇到的問題,讓課堂教學充滿新鮮感,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斷變化的教學課堂中掌握處理幼兒心理問題的方法,收獲成功的喜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與此同時,教師應該注重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氣氛和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幼兒心理學課堂的學習中來,在不斷思考和探究中豐富自己,建立自信,形成良性刺激。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讓教學變得更有條理
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有效性,讓幼兒教育心理學教學變得更有條理性和邏輯性。多媒體能夠將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清晰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對于學生吸收、理解知識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更方便學生的記憶。應該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效率。
三、注重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不能舍本逐末
在幼兒教育心理學教學中,應該注重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充分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不能舍本逐末,忽視教學的根本目標和學生的真正需求。為此教師要積極準備,注重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聯(lián)系,讓學生在不斷努力中共同進步,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fā)掘自己的潛能。如果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忽視學生的知識理解和掌握情況,而進行單方面的幻燈片展示,很顯然,這樣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
四、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拓展專業(yè)知識
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心理學專業(yè)教學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拓展專業(yè)知識。它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心理的案例,將教材中沒有詳細分析的專業(yè)內容進行細化、有針對性地說明。利用新穎的案例導入對幼兒心理學的知識進行拓展,使學生獲得更全面具體的專業(yè)教學。
五、總結
針對學生特點,在幼兒教育心理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教育引導下,在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下不斷進步、不斷收獲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作者:郭利華 單位:山西省祁縣職業(yè)高級中學
一、構建主義的基本觀點
(一)學習是構建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
維特羅克是這一構建過程的主要闡述者,他認為和提出學習實際上就是學習者通過最初對于知識的認知結構以及理解,與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的感受和信息接受相互作用和聯(lián)系,進而生成有用信息的過程。在他的闡述當中,對于人腦被動接受知識的想法給予了否定,他認為人腦是主動接受信息,并且有效的對這些信息進行選擇和解釋,從中得出一定的結論和結果。另一方面,其結論還認為人們對于信息的理解并不是從最初的感受信息開始,而是從信息的選擇開始,選擇性的接受一些有用的信息之后,再利用大腦進行分析,獲得想要得出的結果。在理解的過程當中,不斷的與感覺和經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進而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意義。當然如果與舊的經驗和感受發(fā)生了沖突,則會出現(xiàn)理解和認知的重組,為了實現(xiàn)和適應新的認知體系構建而重新建立。
(二)學習過程包括兩方面的構建這是構建主義在發(fā)展的過程當中更深層次的一個體現(xiàn)和理解。首先他們認為學習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涵,其一是對新信息的理解,往往是通過利用已有的信息和經驗,并且超越所提供的原有信息而構建的。其二則是有選擇的從記憶系統(tǒng)中提取信息的本身,按照實際的情況進行構建,而不只是單純的信息提取??偠灾?,建構主義實際上不僅僅是對新信息的一種理解和構建,更是對原有信息和經驗的一種重組過程。
(三)學習者自我理解的構建
學習者通過自我理解,可以對信息進行構建。這充分展現(xiàn)出了信息和結果不具有唯一性,同時每個人對于某一事件的看法不同,對于信息的理解不同,所生活和選擇的經驗不同,極易導致了對事物的理解不同。另一方面,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事物的方方面面,所以往往學習者之間實現(xiàn)合作,就可以更好的進行知識的構建。進而豐富對于世界的認識,增強對于信息的理解和把握。
二、教學中的認知構建主義
(一)教學設計自上而下與知識網絡結構
自上而下的教學模式,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符合認知觀念的構建主義方式和方法。這樣的教學設計,就是要求學生按照步驟,一步一步的逐漸完成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實現(xiàn)逐一的把握。一般來看,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對學生呈現(xiàn)教學的整體性任務和要求,讓學生一目了然需要掌握和解決的問題。學生會在不斷摸索和思考的過程當中,通過主要問題的設置,也會自己去挖掘需要完成整體任務的子任務,以及完成主要任務所需要掌握的所有技能和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順藤摸瓜而已抓住所有教學的方方面面,確保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但是這樣的教學設計被一些教育學者認為和批判成為過于簡單化的教學方法,實際上無論是怎樣的教學設計,都應該符合實際教學的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來選擇更為適合的教學模式構建方式,避免不實事求是以及片面的態(tài)度來應對教學問題。
(二)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在近些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比較常見,也是經常提起的一種教學模式。實際上,情境教學一定不能脫離開相應的情境作為依托,教學的內容也應該使得學習與現(xiàn)實情景相類似的情境中發(fā)生。而教學的定位和目標,也應該是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這類問題,如何利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同時學習的內容也應該選擇真實性的任務,避免因為相對的簡單化而事物情境教學的意義和作用。但是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許多的具體問題實際上都涉及到了許多內容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往往都會強調弱化學科的界限更好的加強學科之間的融合,有效的實現(xiàn)學科的交叉,發(fā)展學科的共同特點。情境教學的另一個大特點就是與現(xiàn)實的情境相類似,所以往往教學的工具和具體的內容展現(xiàn)都會隱含于情景當中。因此教,師往往不會將自己提前備課準備好的知識提前傳授給學生,而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有效的展示,讓學生循序漸進了解。情境教學需要的是綜合性的考驗,往往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當中,就可以體現(xiàn)出教學的成果。另外,相對真實的任務,往往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內部動機的激發(fā)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真實任務比起簡單化的課堂情景設置,具有更為廣闊的適用范圍和實際操作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在當今的教育教學發(fā)展過程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支架教學
實際上支架教學是引入了建筑學中的腳手架原理,在這里被拿來作為一種教學模式進行探究。在教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歷史上,對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責任與任務,一直都有著爭論不休的結果。發(fā)現(xiàn)、指導和接受學習的過程當中,往往存在著教師和學生之間不可繞過的關系。如何完善二者之間的關系,促進教學的開展,就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重點內容。一般來說,教師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而學生通過接受教師的引導,這一過程中更好地進行信息的接受、知識的建構以及知識技能的掌握。所以,支架教學往往就是教師通過知識的傳遞,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當學生掌握了這一技能,把握了具體知識的時候,教師再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學在實際的教學和操作當中,要求教師先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走進到課堂教學當中。然后由教師為學生確立教學的目標,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和探索。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演示。但是一定要注意學生對于知識解決過程的參與程度,逐漸的加入學生的探索成分。最后,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探索的意識,讓學生自主探究和找尋探究方向,這樣教師便能逐漸將扶住學生的手拿開,讓學生獨立行走。這一教學模式和其他教學方法的不同,就是其他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而支架教學更加注重教師成分減少之后的教學效果,最終培養(yǎng)學生形成的獨立思考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中社會性的相互作用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師生是最主要的關系和成分,而相互作用則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社會性相互作用關系。因為構建主義曾提到,每個人都是依據(jù)自己的經驗做為背景,進而建構對于某一事物的了解,所以很多時候每個人都只能看到事物的某一個方面。而教師的任務則是使學生超越自己的認知水平與能力,獲得比自己更多的知識和認識。這就需要學生之間彼此合作與探究,進行必要的交流與思考,將大家的想法集合起來,進而對事物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和認識。這樣的過程可以使得學生清楚的看到自己抓住了什么,而哪些又是自己在思考和理解的過程當中漏掉的。豐富的理解往往是廣泛知識遷移的重要前提,所以這樣的合作與相互作用對教學的開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和作用。學生不斷對自己進行思考和反思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己對于知識的重組和對于體系的建構,有利于學生建構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因此重視教學中的社會性相互作用,往往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彼此合作,促進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推動作用,更好的實現(xiàn)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將我國的教育心理學發(fā)展推到一個頂峰。
三、結束語
在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過程當中,構建主義理論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和作用。同時構建主義理論更是教育學在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完善的重要體現(xiàn)。在其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變化,教學的設計和模式也更加符合教學的開展,學生獨立能力的形成和對于知識建構能力的訓練,也得到了更為重要的發(fā)展。
作者:朱芊里 單位:西南大學心理學部
1.中職學校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
1.1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不高
幼兒教育心理學大多考驗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職學校的學生多對舞蹈、美術等藝術方面感興趣,缺乏理性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書本的內容缺乏充分的認識。因此對于幼兒心理教育這門課的學習絲毫不感興趣,沒有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這對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學習是個很不利的因素。
1.2教師教學模式單一
現(xiàn)在中職學校幼教專業(yè)的教師自身缺乏實際幼兒教育的經驗,空有滿腹的理論基礎,因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一味地給學生傳授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很少考慮到學生實際的專業(yè)學習能力。外加幼兒教育心理學這門課本身就難懂枯燥,學生不會應用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不懂如何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去。教師教學模式單一、教學經驗不足都是目前這門課程所存在的問題,導致學生的吸收效果差。
2.提高幼兒心理教育教學質量的方法
2.1豐富課堂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應多注重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讓原本枯燥的幼兒心理教育學這門課增加趣味性。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些幼兒的思想,比如通過播放ppt,播放小視頻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尋找到能夠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的點。多給學生做一些有關心理學的小測試,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2.2積極參加幼兒教育實踐
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這不僅是對于學生的要求,更是對于教師的要求。老師和學生雙方都應多與幼兒打交道,從而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很有幫助,另一方面對于幼教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和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都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有關中職學??梢栽谑罴匍_展義務的幼兒支教活動,讓每一位幼教專業(yè)的學生充分融入到這樣的活動中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鍛煉自己與孩子交往和相處的能力,無形中對他們自身的專業(yè)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多與孩子交流,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得恰到好處。
2.3轉變思維模式,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通過前面的論述可以了解到,幼兒教學心理學這門課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要打破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思維方式,不能只顧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去全方位、多層次地考慮問題,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幼教專業(yè)的學生,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專業(yè),了解幼教這一專業(yè)的就業(yè)前景,做好自身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如今對課程的掌握水平在自己今后的就業(yè)中都會體現(xiàn)出來,相信在自身全面發(fā)展的同時必定能對這門課有著更深層次的了解。
3.結語
由此可以看出,中職學校幼教專業(yè)的學生學習好“幼兒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很有必要。從中職學?!坝變航逃睦韺W”課程教育現(xiàn)有的各種問題入手,談到學生應不斷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多多參加社會實踐的義務幼教活動,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在日常的學習中緊跟老師的節(jié)奏,把基本的理論知識掌握好。教師也應注重教學能力的提高,利用各種機會親身實踐到幼兒教育中去,再將收獲分享給自己的學生。只有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打下牢固基礎,掌握好這門課的學習方法,學生只有通過學以致用,才能夠充分把“幼兒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的精髓應用在今后自己的幼教生涯中,這對于我國幼教的發(fā)展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作者:王燕 單位:葫蘆島市第一職業(yè)中專
一、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容
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容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離不開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教育心理學也針對實驗教育學展開了研究?;蛘呖梢哉f教育心理學是由實驗心理學慢慢演變來的。實驗教育學實際上就是在教育過程中的實踐,在教育教學時揣摩學生的心理根據(jù)心理變化使用不同的方法。實驗教育學的研究是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開端。教育心理學萌芽階段大約是在20年代前后,各種心理學發(fā)展起來,在心理學的研究中有一種應用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就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格式塔學派引入到中國后,教育開始更多受到關注,“頓悟”順勢在心理學研究中火熱起來,不再局限于試驗和錯誤的反應。80年代桑代克提出的教育心理學關于學習的三大定律,為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貢獻。30年代中國的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老師學生的行為,根據(jù)行為揣摩心理,不同的環(huán)境會產生不同的行為習慣,此時,一位名為弗洛伊德的人研究者在有意識無意識的情況下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并把它當做很重要的成果來研究,費洛伊德的研究使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們對教育心理學有了新的認識。
二、與心理學的區(qū)別
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中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心理學研究的是心理問題,在各種情況下?lián)碛胁煌楦械男睦碜兓逃睦韺W則是主要研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變化,教育心理學更具有針對性,由此也很明顯的看出教育心理學和心理學的區(qū)別。教育心理學的面向對象是將要從事于教育工作方面的人,他們可以指導教師實踐,向教師傳授相關的心理知識,但是并不深入到學生中進行教學講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課題具有抽象性。學校的心理學是針對學生們的心理問題來進行的臨床實踐,具有很強的應用特點,在學校教育中不僅要揣摩學生和老師的心理還要對家長的心理進行研究,家長是學生們接觸最多的對象,家長的心理也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學校的教育,要針對學生的心理,更方便解決問題,實踐要比理論更能證明學術的存在。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具體區(qū)別可以說是一個研究的是心理問題心理情況而另一個則是主演針對學校的教育,此外,教育心理學更突出的針對學生或者老師的心理有偏激的人,或者說是針對思維不是很正確的老師和成績比較不理想的學生。研究教育心理學可以幫助學校更好的開展教育活動,幫助老師獲得較高的教學水評,幫助學生拿到更好的成績。此外,教育領域的心理學存在著一種臨床模式,這種模式包括以下幾點:(1)心理問題與教育間存在著一種聯(lián)系模式,聯(lián)系著兩者之間的發(fā)展,這個聯(lián)系很好地解釋教育和心理的問題。(2)在實際實踐中,要融合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更會得到顯著地實踐效果。(3)專業(yè)知識解決教育心理問題,使心理不是很正常的學生得到幫助。如我們所見,學校的教育心理學工作者和醫(yī)院的臨床醫(yī)生看起來是一個性質,只不過一個是對病人身體上的治愈,一個是對病人心靈上的治愈。
三、教育心理學發(fā)展前景
教育心理學在過去有幾百年的發(fā)展史,目前正在快速發(fā)展期間,除了學習心理等傳統(tǒng)領域的關注,也提出了以下新的發(fā)展趨勢。
(1)轉變教學觀念
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首先要對教與學有本質上的理解,教學觀念的改變或許是目前對教學最有力的改變,目前的教學觀念太過陳舊,只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有些死板的老師甚至上課都沒有與學生的互動,知識自己一個人在講臺上演著獨角戲,在經濟科技都迅速發(fā)展的時代,教學觀念要變得活躍一些,學生或許更適合做課堂的主角,老師該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力和才力。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認識了身為老師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問題,學習是一個認知的過程,是一種積極的學生的知識構建過程,因為重視實踐教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問題變得旺盛的生命力。
(2)有關教育的社會心理
教育心理學除了研究的教師、學生、和家長外,其他一切關于教育的社會因素都在研究范圍內。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時候,也會受到老師和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影響,因此,學生的學習并不簡簡單單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社會的原因也是在教給孩子為人處世,學生學習的動機和學習的情境也是影響學生成績的重要因素。
(3)實際教學中策略的應用
實踐出真知,只有把理論搬到實踐中,才能獲取實際的效果。在教與學過程中,要根據(jù)不用的心理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教育學生,使學生不光懂得知識還要學會獲取知識的本領。教師應用教育心理學可以了解學生們的心理,從而更好的給學生們傳授知識。老師們研究心理學,了解學生們的心理為了解決相關學科的教學有效性的問題。目前,我國的教育工作者依然在不斷地探索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在實踐中更能獲得進步,把教育心理學發(fā)展壯大。
作者:趙璨 焦明 薛璠 單位:河北化工醫(yī)藥職業(yè)技術學院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1.經濟心理學的現(xiàn)狀
1.1研究方法過于抽象和理論化
對于研究方法的分析來實現(xiàn)對經濟心理學進行研究發(fā)展,應當注意到經濟心理學是注重于實際操作與實用性的學科,因此對于參加人員的背景應當進行明確,其明確內容包括了:對經濟學的背景、心理學的背景以及相關領域的分析等,這樣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經濟心理學難以滿足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需求,使得社會人員難以很好地接受,無法實現(xiàn)經濟心理學的全面發(fā)展。同時,經濟學家在對經濟心理學的發(fā)展過程中片面地強調于對實驗研究的發(fā)展而忽略了采用客觀公正的方式來解釋與處理相關的經濟現(xiàn)象,進而使得經濟心理學難以走向大眾,使得大眾對其的了解較少,認為其空洞且缺乏實際價值,無法在社會實踐中的到肯定與發(fā)展,也就無法進一步地實現(xiàn)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貢獻。因此,在現(xiàn)階段對于經濟心理學的發(fā)展應當加強對方法的合理性提高、對社會對象的發(fā)展進行通俗化地研究,這是需要經濟學家與心理學家共同努力的。
1.2研究目的過于模糊、研究思路缺乏創(chuàng)新
經濟心理學是注重于對經濟現(xiàn)象的研究、闡釋、解決的學科,其研究目的與其自身的實用性都決定了它不僅僅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領域,它是為了實現(xiàn)經濟更好發(fā)展而提出的,因此它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不能局限于在實驗室中,而應是從社會生活出發(fā),切實對社會生活中產生的經濟現(xiàn)象與問題進行分析,與經濟學相結合。但在目前我國對于經濟心理學的發(fā)展來看其發(fā)展方向與發(fā)展的宗旨有著一定的差異,即注重于對學術研究的發(fā)展而失去了實效性。在高校教育中,堆砌教育模式局限于對經濟理論的講解,同時其研究探討的開展往往局限于西方的理論數(shù)據(jù),而不是從我國的實際狀況出發(fā),其研究的方法與模式是對西方的模仿學習,缺乏中國自身的體現(xiàn),尚未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研究方法與模式,因此中國發(fā)展的實際需求難以實現(xiàn)與滿足,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與對本國實際狀況的清晰認識是導致我國經濟心理學難以實現(xiàn)進一步發(fā)展的重要阻礙因素。具體分析其阻礙因素的產生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在對經濟心理學發(fā)展研究的隊伍中,老一輩學者難以突破對固有西方模式的突破,年輕一代的學者缺乏創(chuàng)新的精神,難以挑起對經濟心理學發(fā)展的大梁。但在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對于經濟心理學的依賴正在不斷增強,倘若不能實現(xiàn)這一學科的進一步發(fā)展將會導致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受到阻礙,無論是對該理論還是對經濟發(fā)展都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打擊。
2.經濟心理學的出路
2.1步入社會生活、融入經濟領域、走現(xiàn)代經濟心理學的之路
我國的經濟心理學發(fā)展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響進而使得其開展模式打大抵都是通過實驗室的研究來開展的,進而其發(fā)展過程中缺乏對社會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喪失了學科理論應當具備的實用性,造成這樣狀況的原因,既有可能是心理學自身固有的不足限制,也是由于長期以來傳統(tǒng)經濟學發(fā)展的限制所導致,比如在2007年,對于中國證券市場上漲過快的言論產生是經濟研究人員的錯誤播報;再者2007年5月出現(xiàn)的對印花稅的調整,使得指數(shù)下跌幅度較大,進而產生瘋狂的市場動蕩。這本依靠于經濟心理學的研究來實現(xiàn)解決,但實際情況是相關經濟心理學家表現(xiàn)的無所事事,而單純研究經濟學的學者又提出了嘩眾取寵的言論導致了經濟市場的進一步動蕩。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經濟心理學的發(fā)展困難重重,能夠維持現(xiàn)狀就已經是十分不易,更難以實現(xiàn)進一步的發(fā)展。對經濟心理學的產生進行分析,想要實現(xiàn)其發(fā)展,需要注重于對現(xiàn)有發(fā)展模式的突破,著重于對社會生活的研究,加強對經濟問題的分析與解決,進而將經濟領域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有效地規(guī)避與處理。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加強與經濟學家、心理學家的交流與合作,實現(xiàn)學科的完善性與適用性,進而共同解決經濟問題與經濟發(fā)展難關。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政府、社會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經濟學的重視程度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可以看作是社會的一門大眾學科。這也就導致了人們對于經濟學的認識與信任也是前所未有的拔高與發(fā)展的,想要更好地發(fā)展經濟心理學,也就需要在結合對現(xiàn)有經濟學的發(fā)展狀況進行充分意識的前提下,對人們的心理活動進行分析,進而更好地解決單純靠經濟學難以解決的問題,如證券市場的不規(guī)范發(fā)展、官員的貪污腐敗、先富人群的為富不仁等問題。對于經濟心理學的發(fā)展還應意識到其發(fā)展的階段還處于初級階段,經濟學的發(fā)展對其的影響十分深遠,經濟心理學是基于其開展的,同時,想要取代經濟學的地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想要使得經濟心理學發(fā)展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發(fā)展,一方面,需要積極地對經濟學進行學習與合作,來明確自身的發(fā)展方向;另一方面需要積極主動地融入到經濟學的研究發(fā)展領域中去,對于經濟學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處理,進而取得“成果”實現(xiàn)社會對其的關注度與認可度的提高。
2.2積極開拓新的研究領域,走出一條適宜于中國的經濟心理學之路
就目前而言,經濟心理學家開展對于經濟學理論對于證券市場投資者的行為研究是其發(fā)展的新型模式與創(chuàng)新所在,是一種具有重大意義的嘗試??墒?,在這里也應當意識到這項研究的開展也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如若一味地強調經濟學的理論是難以改變經濟心理學的發(fā)展地位的。在這個過程中也就開始強調于對心理學理論的運用,同時也應當結合多方面的理論研究來彌補經濟心理學自身的不足,揚長避短,根據(jù)我國的文化分析,著重于對儒家思想以及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進而對投資者經濟活動進行全面分析以來得到更為科學合理的解釋,以此來實現(xiàn)經濟心理學在中國的特色發(fā)展之路。
3.結語
由于受到從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的影響,相當一大部分人對于的生存安全感的體會越來越淡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學家對社會穩(wěn)定和增加人們信念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所以,“信心經濟與心理學家的社會責任”在近日成為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的主題。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出,國家對這個往大說關系國家穩(wěn)定、社會繁榮,往小說關系人民家庭幸福的研究越來越重視,因為這事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在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宗旨就是使人民安居樂業(yè)、幸福安定,關系到民生的就是大事。并且,由于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進步,心理學越來越被國民所看重,它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消費、投資、稅收、保險、儲蓄等經濟活動中涉及到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也越來越多、影響也越來越大、越來越深入。在符合中國國情的情況下,尋找具有中國特色的影響經濟活動的心理機制的規(guī)律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肖冬梅 單位: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
一、心理學評估標準的構建由教師評價趨向學生自我評價
1.有效建立自我個體評價機制,創(chuàng)建心理學評估新標準
自我個體評價機制的構建是高校教育心理學逐步走向快速發(fā)展道路的標志,以自我評價為根本,對心理學評估標準不斷提高,自我評價機制的建立從根本上轉變了教師評價存在的“片面性”,提高了教育心理學對高校受教育者的自我評價作用。自我個體評價機制的科學建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將監(jiān)督機制的構建作為主體部分,發(fā)揮對自我主觀能動性的監(jiān)督作用;二是將參評互評過程作為自我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元素,通過實施參評互評,使高校受教育者從根本上認識到自我心理發(fā)展所面臨的根本狀況,以此提升高校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價值。這是高校心理學評估新標準有效建立的基礎,對自我個體思想意識的形成能夠產生積極作用,同時也體現(xiàn)了高校教育心理學后現(xiàn)代時期的發(fā)展特點。
2.以“合理化”為基礎,推動心理學評價主體創(chuàng)新發(fā)展
評估標準“合理化”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評估過程及對評估對象的選擇科學合理。高校教育心理學評估,主要是對受教育者的內心意識及能力性格進行有效評估,通過教育心理學對高校受教育者的內心發(fā)展進行有效引導,從而使受教育者自身的內在發(fā)生轉變。評估對象“合理化”主要體現(xiàn)在以自我評價為主體,突出評價過程中自我監(jiān)督機制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進而發(fā)揮評價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使得高校教育心理學自身的教育價值不斷提高。評估過程及評估對象的科學轉變,是高校心理學評價主體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根本體現(xiàn),使心理學評估標準從傳統(tǒng)意義逐步提升到現(xiàn)代標準,為高校教育心理學走科學發(fā)展道路提供有力保障,促使高校教育心理學形成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局面。以評估標準“合理化”為基礎,提高了教育心理學評價的自身發(fā)展價值,以此為后現(xiàn)代高校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礎,滿足高校受教育者的自身發(fā)展需求。
二、以心理學構建為契機,加快教育時代背景下“中國夢”復興步伐
1.優(yōu)化目標,實現(xiàn)心理學教學推動“中國夢”發(fā)展腳步
教學結構優(yōu)化是高校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潛在動力,為高校受教育者自身心理優(yōu)化發(fā)展提供了有效的外部保證。教學結構優(yōu)化首先對教學目標進行科學設定,設立三維度教學目標,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分別進行確定,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及“針對性”;其次在于對教學內容的引導過程有條不紊地科學整理,從高校受教育者的角度出發(fā),依據(jù)性格特點進行有效分類,從而為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人格及意識提供堅實的基礎;最后針對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力特點,對其思想意識進行科學引導,逐步使受教育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正確樹立,達到新時期高校教育心理學優(yōu)化發(fā)展的最終目的[5]。這是高校心理學教學間接推動“中國夢”發(fā)展腳步的重要體現(xiàn),為高校教育心理學形成創(chuàng)新發(fā)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持,促使高校心理學教學從成功走向又一個成功階段,提升了心理學教學對高校受教育者的引導作用。
2.遵循規(guī)律,體現(xiàn)“中國夢”對心理學構建的指導作用
高校教育心理學的構建應與時展規(guī)律相統(tǒng)一,突出時代教育特色,形成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育體系。教育管理機制的構建應以監(jiān)督機制為根本,加強教育管理的針對性,提高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適應性”,以此對高校教育心理學進行行之有效的監(jiān)督及評價。將教育心理學學科設置為重點,對受教育者自身的性格培養(yǎng)、意識形成、能力發(fā)展、知識掌握、技能強化等分別進行合理設置,突出高校教育心理學的時展特點。這是高校教育心理學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的基礎,帶動了教育心理學逐步形成多層次、多角度的發(fā)展格局,推動著高校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構建不斷創(chuàng)新。這是后現(xiàn)代時期對高校教育心理學構建所提出的新要求,充分體現(xiàn)出“中國夢”對高校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指導作用,滿足了時代社會對受教育者自身心理發(fā)展的內在需求,使得高校教育心理學的教育意義不斷增強,體現(xiàn)了其教育意義及發(fā)展價值。3.以構建主義思想展現(xiàn)心理學“中國夢”發(fā)展內在潛力構建主義教學思想的核心在于運用內因與外因的相互作用進行教學研究,通過對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發(fā)展階段進行充分了解,從而將外部環(huán)境因素科學融入,使得兩者之間形成相互作用,以此對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發(fā)展產生正面積極影響。外部環(huán)境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科學實踐過程中,內部心理因素則是根據(jù)高校受教育者的性格、意識等特點進行有效觀察,通過外部環(huán)境因素對受教育者心理產生的刺激,使得受教育者心理活動能夠得到外部體現(xiàn)。這是構建主義教學思想對當代高校教育心理學產生的積極作用,對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突破后現(xiàn)代時期高校心理學發(fā)展規(guī)律,體現(xiàn)心理學構建價值
1.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創(chuàng)造后現(xiàn)代心理學發(fā)展新方向
高校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世界泛指學科相關領域中的理論知識,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是教育心理學的主體,對高校受教育者的人格構成特點、性格培養(yǎng)方向、知識技能獲取及運用、情感與價值觀等進行科學構建,以此完善高校教育心理學知識世界的構成。生活世界是指在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中,以生活實踐為基礎對高校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效檢驗,從中對高校受教育者的人格、性格及社會意識進行全方位培養(yǎng),轉變傳統(tǒng)實踐過程中單純依靠學科實踐的現(xiàn)象,使生活實踐活動脫離學科的束縛,以此對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動進行正確引導。這是新時期后現(xiàn)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將知識世界與生活世界進行有效融合,提升高校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教育目的,從而達到教育心理學對受教育者內心正面啟發(fā)的積極作用,將教育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以此滿足后現(xiàn)代時期高校教育的發(fā)展需求,提高教育心理學社會發(fā)展的“適應性”。
2.突破傳統(tǒng)模式,體現(xiàn)后現(xiàn)代主義高校心理學教學價值
傳統(tǒng)社會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實踐活動的目的及要求并不能順應當今社會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發(fā)展需要,實踐活動自身存在的價值也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隨著當代教育背景的逐步轉變,后現(xiàn)代教育風格已經被廣大高校受教育者所認可,高校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道路應以后現(xiàn)代教育風格為基礎,對社會實踐活動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以融合社會為手段及目的,不斷探索嶄新的發(fā)展方向[7]。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模式應以融入社會為前提,對社會生活現(xiàn)狀及形式不斷地了解及探究,探索生活實踐對高校受教育者心理所產生的啟發(fā),從而發(fā)揮高校教育心理學對受教育者心理的引導作用。以生活實踐活動模式為基礎,對當代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發(fā)展方向展開深入研究,突出高校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構建與時展的“同步性”,逐步形成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想,促使高校教育心理學形成以受教育者的知識、技能、智力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為基礎,實踐活動為檢驗過程的科學發(fā)展模式,充分展現(xiàn)后現(xiàn)代主義高校心理學的教學價值。
3.以風格為目標,強調教學評價在心理學構建中的位置
時代飛速發(fā)展使高校教育風格發(fā)生了相應的轉變,后現(xiàn)代教育時期以教學風格貼近社會發(fā)展為根本,以自由教育風格為主體,將受教育者的心理發(fā)展作為重要的教育參考依據(jù),從而對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變化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這是后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時期高校教育心理學構建過程的重要特點,教學評價以受教育者的自主評價為基礎,不斷加強受教育者之間的參評與互評過程,從而突出“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心理學構建過程中的重要位置,以此更好應對時代教育發(fā)展的挑戰(zhàn)。實踐活動是教學評價實施過程的主體部分,通過實踐過程對受教育者心理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自我評價,以此對高校教育心理學的教育功能不斷完善,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及知識技能達到科學發(fā)展的目的。
4.探索后現(xiàn)代主義風格,體現(xiàn)教育心理學研究“前瞻性”
對內部心理構成因素與外部環(huán)境因素對受教育者心理影響過程的廣泛探索,是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風格發(fā)展的重要特征,而外部環(huán)境因素是對受教育者心理產生刺激的重要途徑,因而在高校教育心理學發(fā)展過程中占有決定性位置。以外部環(huán)境影響因素為基礎,深入探索學科教育實踐活動,以此對教育評價過程進行有效轉變,對教學結構的科學發(fā)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風格具有一定的時展的代表性,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高校教育心理學的教學結構產生質的轉變,發(fā)揮了教學評價的積極作用,對高校心理學教育體系的科學構建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也促使高校教育心理學以受教育者的心理發(fā)展為根本,提高受教育者心理發(fā)展的“廣泛性”,使實踐教育活動成為滿足高校受教育者心理引導的重要途徑,以此體現(xiàn)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前瞻性”。后現(xiàn)代主義發(fā)展風格能夠滿足時代教育背景發(fā)展的切實需求,對我國高校教育的發(fā)展具有時代意義,推動高校教育心理學構建過程遵循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形成高校教育的良性發(fā)展循環(huán)。
作者:藺艷娥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1運用教育心理學原理優(yōu)化英語教學
語言教學離不開心理學的指導,心理學的基本觀點是各理論的基礎之一。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產物,其基本規(guī)律對英語教學有直接關系。通過探討教育心理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期對教學有所啟發(fā),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1.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排除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
北大英語博導胡壯麟教授曾為英語學習描述規(guī)則,認為“動機+興趣”決心持之以恒見效。學習動機是激發(f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tài)。興趣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和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習的動力,也是發(fā)展智力潛能的契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學習動機和興趣對英語學習所起的重要促進作用??墒且ぐl(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首先,應當加強英語學習的目的性教育,把英語學習的目的與現(xiàn)實生活的教育結合起來;其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布置學習任務,實行啟發(fā)式教學;再次,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性的編排教學內容,使枯燥的課程變得生動,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最后,及時反饋學習結果,鞭策學生發(fā)奮努力。在教學過程中,介紹英語國家文化,講解英漢語言異同,逐漸排除英語學習障礙,增強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強,一方面能激發(fā)人的動機性思維,另一方面也會影響意志行動的堅持性和對壓力的耐受性。
1.2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揚長避短,使教學方式個別化
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志向水平的差異,認知方式與認知能力也存在差異。認知方式是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加工信息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的獨特而穩(wěn)定的風格。如場獨立型的學生在認知信息的加工中傾向于依據(jù)個人的內部參照,自我與非我的分化程度高,偏愛自然科學;而場依存型的學生在認知信息加工中傾向于依據(jù)外部參照,自我與非我分化程度低,對人文社科有較大興趣,社科成績好。認知能力的差異一方面指人的實際能力,另一方面指潛力即智力。個體的智力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智力水平和智力結構的差異。根據(jù)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要求老師認識到每個學生都具有八種基本智力,應當了解學生智力的優(yōu)勢和弱點。揚長避短,發(fā)揮每位學生個體的優(yōu)勢,使學生從自身獲得積極成功的體驗而增強自信心,讓學生們能夠更加客觀全面的評價自己,不再因為偶爾或者是某一方面的失敗而否定全部的自己,停滯不前。
1.3注意營造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場”,優(yōu)化教學效果
隨著現(xiàn)代教育學理論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課堂進行填鴨式教學的教育模式已經逐漸讓位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民主開放的課堂模式。學生與老師在教育內容上是授受關系,人格上是平等關系,道德上是相互促進關系。所以,課堂教學不僅僅是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羅杰斯說“課堂氛圍主要是教師行為的產物”,并把教學活動看成是真實、接受、理解的心理氛圍。教師滿腔熱忱的啟發(fā)學生,正確的回答給予表揚,不全面的回答給予補充,錯誤的回答給予鼓勵,讓學生體驗正確回答問題的成就感以及老師對自己的殷殷期望,增加自身的學習興趣以及克服困難的決心。通過這樣良好的,情感的雙向交流與反饋,師生之間感情融洽,配合默契,形成了一種有利于信息交流的最佳“心理場”,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2總結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對象學生,是正在發(fā)展中的人,因此每個階段的學生心理發(fā)展情況不同,學生個體之間的心理狀況也各異。這就要求我們英語老師要學習和掌握教育心理學的原理,并用其規(guī)律來指導我們的英語教學課堂實踐。通過對學生個體心理狀況的了解,形成有利于開展教學活動的心理氛圍,既尊重個體差異,又要求共同進步,實現(xiàn)最佳的教學效果。
作者:蘇艷華 單位:北海市衛(wèi)生學校
1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轉化后進生的幾點具體做法
1.1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交談有目的的了解談話對象的思想和心理活動,找到其“后進”的主要原因,以便有針對性地確定教育方法。與后進生談話首先要營造平等交談的氛圍,切莫教師一言堂,安靜的聆聽較之一味的說教更能讓人打開心扉,觸及心靈;其次,要善于把握談話對象的心態(tài)和性格特征。利用其心態(tài)的變化因勢利導,根據(jù)其性格特征確定談話的態(tài)度、語氣、表情和動作;最后,后進生或多或少會有自卑的心理,談話中應多用安慰鼓勵的話語,讓其感到格外親切知心,從而振奮精神積極向上。談話法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方法的基礎,是取得后進生的信任和成功轉化的有效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耗時長、見效慢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講究語言的藝術,增強語言的感染力,用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的語言轉變思想上出現(xiàn)偏頗的暫時落后的學生。
1.2暗示法
暗示法是指教育者運用語言、行為或某種事物,比較含蓄間接地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的教育方法。對后進生運用暗示法時,首先要求暗示的實施者應具有較高的威望,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因為在他人暗示中,特別是語言暗示,暗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這就要求教師要選擇恰當?shù)臅r機進行暗示,在師生間建立一定的信任度后運用該方法;其次,要恰當運用暗示法的載體,做到“潤物細無聲”。教師可以從其優(yōu)勢領域中著手,并以此為切入點,為其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能讓其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的任務,鼓勵其加以努力獲取成功,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最終帶動學習上的進步。例如,筆者曾有一個迷戀網絡型的后進生,他是個電腦高手,利用這個特長,讓其做院報的美編,在老師的信任和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中,終于戒除網癮,成績由不及格跨越至良好以上,最終順利畢業(yè)。學生在積極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易產生積極的心理傾向,達到積極暗示的目的。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變消極的自我暗示為積極的自我暗示。望梅止渴是暗示的典型案例,這說明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勸說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教師可以把暗示法與談話法相結合,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獎懲法
獎懲法即用強化的方法分化行為的正誤,促進人的行為向更正確的方向活動。獎勵可以激發(fā)人的潛能,懲罰可以校正人的錯誤,這是教師常用的兩種強化手段,對于后進生尤為適用。在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中,當發(fā)現(xiàn)她(他)的點滴改變時就要加以充分的表揚和肯定,一方面要使學生不斷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使其獲得階段性的成就感,增強其堅持下去的信心,另一方面還要為其設定一個又一個的短期目標,使學生知道自己的努力仍是不夠的,還需繼續(xù)加強努力。同時,當發(fā)現(xiàn)后進生有所松懈,在簡單的任務前仍猶豫不前,不思進取時,則要實事求是地做出批評。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由于教師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如何解釋和說明自己的學習成敗。這就要求教師在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中要科學獎懲,多給予激勵性的評價,激發(fā)他們的動力和斗志,增添自豪感,不斷發(fā)揚成績,克服缺點,逐步躋身于先進行列。
1.4最佳心態(tài)教育法
最佳心態(tài)教育法即及時把握教育對象的心理變化,選擇受教育者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時進行教育。心理狀態(tài)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特別是絕大多數(shù)后進生有特殊的經歷,當教師不了解這些學生的心理成因時,往往會表現(xiàn)出盲目性和情緒化的傾向,這往往使教育偏離正確的軌道,因此,教師應當全面掌握和分析后進生在不同時間、不同環(huán)境里的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其心理狀態(tài)及時采用不同的內容和方式進行有針對性、時效性的教育。例如,筆者曾經歷這樣一個后進生,富家子弟,平日我行我素,當我得知其父因病突然去世時,擔心其心理承受不住更無心學業(yè),于是抓住時機,勸慰他的同時,鼓勵其振作、擔負起家庭的責任,結果從此他再沒有不及格,學習成績平穩(wěn)上升,并順利畢業(yè)。
2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轉化后進生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1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方法與其他方法的結合
因為本文著重從心理學角度闡述,因此,不能取代其他轉化后進生的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注意多種方法的結合。比如;專業(yè)教育,養(yǎng)成教育,調動資源、形成合力等。
2.2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方法自身的綜合性和靈活性應用
方法是受內容決定并為內容服務的,后進生的情況大多是復雜的,不能固定地、孤立地運用某一方法,而應靈活地綜合運用或交替運用多種方法,從而發(fā)揮他們的整體效果,獲得理想的效果。
2.3教育者本身應該克服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
比如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暈輪效應、情緒的控制等等。實踐證明,后進生的思想轉化過程是一個十分艱難的復雜的過程,常常還會出現(xiàn)反復,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教師必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能操之過急,以防事倍功半,半途而廢。
作者:李莉 單位:遼寧科技大學理學院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知與自信
心理是指客觀的事物在人的大腦中所造成對這件事物的感知,這個過程復雜且比較微妙。一件事物不同的發(fā)展會造成不同的結果。而對于學習美聲的學生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知是對學習聲樂最起碼的認識。在進行美聲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學生自身的音感比較好,就會在學習中容易產生自負的心理,致使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進步不大。而還有一些學生,音感比較差,基礎知識也累積的不足,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容易會產生自卑的心理,最終也會影響自身的學習。根據(jù)上述兩種情況,在進行美聲教學的過程中,就要采取心理學的教導,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的采用心理暗示或是心理指導的方法,區(qū)別對待學生。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適當?shù)臐娨恍├渌?,讓學生自覺的保持冷靜的頭腦,及時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對于一些基礎較差,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教師應當適當?shù)倪M行引導,及時幫助學生,讓學生感覺自己是被信任的,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擺脫自卑的心理,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積極正確的引導學生能夠提高學生的身心的發(fā)育,增強自己的思考能力。學生唱歌的音準與行為取決于學生的自信心,當教師通過學生對于歌曲抓音的準確程度就可以判斷一個學生是否存在自卑心理。教師在不損傷學生自信的前提下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點,如果一個學生在唱歌的過程中把某一個音唱低或者過高的話,教師進行鼓勵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的情緒再過飽滿一些與保持身心的愉快等等,這樣在不傷害到學生的前提下,有效的教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學習方法。
二、增強學生的意志力,堅定信念
一個人的意志力能夠準確的調動自身的行為,在遇到障礙時,能夠采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困難,最終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而意志力是否堅定則來源于一個人的自我意識與自控意識。這同樣適用于美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在發(fā)聲技術上與涵養(yǎng)上進行教導學生,還要注重對于學生意志力的培養(yǎng)。從心理學上說,一個人的意志力與他的情緒本身是分不開的,他們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積極的情緒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堅持到底,而消極的情緒則會影響學生的從事任何活動,半途而廢。在進行美聲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意識與反控能力,在消極情緒出現(xiàn)時能夠及時的進行調節(jié),用堅定的意志來抵抗負面情緒,如果任由負面情緒長期的影響下,就會影響學生無法完成學習任務,不能實現(xiàn)人生目標。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力,是一個教師需要長期進行的教學任務。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心理學,利用心理學的特點來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奮發(fā)向上。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及時進行督促與引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增強學生的實踐
美聲教學過程中有一項重要的課程就是采取有效的措施,讓學生在進行演唱的過程中,及時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首先,要弄清楚學生緊張的原因,然后通過科學合理的引導,讓學生進行自我調節(jié),促進學生自我進行放松,克服弱點,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態(tài)度,加強基本功的練習,對曲目進行科學的安排,適應舞臺,熟悉舞臺。從而達到成功。
四、結語
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況,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讓心理學融入到美聲教學過程中。進行美聲教學,不僅局限于學生的心理活動,更為重要的是,在學生的心理支配與控制上,相互依賴,相互共存,教師對心理學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與掌握,同時將心理學在美聲教學上的意義充分發(fā)揮出來。新進行美聲教學的過程中,不論是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因素,都對學生的心理上有著一定的影響,通過在美聲教學過程中融入心理學,可以讓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況,這樣才會讓心理學在美聲教學中發(fā)揮實際意義,為社會提供美聲的演唱人才。
作者:楊陽 單位:黃岡師范學院
一、積極心理學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新理念
首先從教育對象著手,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對象則應該是個體與整體的結合。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強調的是高校大學生已經存在的明顯具有心理疾病的指導和解決,而其他學生則屬于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外圍,但是縱觀我國高校大學生整體的發(fā)展趨勢,其發(fā)展前景依舊令人擔憂,對生活的茫然、對學習的漠不關心以及對幸福和快樂的感知缺乏等等。所以,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既要解決個體學生所存在心理問題,也要兼具對全體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趨勢的引導。也只有做到對整體與部分的統(tǒng)籌兼顧,積極整合,才能真正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收獲到最大的成效。其次從教育內涵著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要轉消極為積極,加強對大學生健康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在當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的教育內涵基本上仍是集中在對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分析輔導上,大學生過多地接觸這些消極案例便會造成心理上的陰影,更甚至會對一些學生形成心理暗示,對自身正確的行為產生曲解,加重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壓力。以積極心理學來解讀現(xiàn)如今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減少學生的消極情緒,還要有效增加學生的積極情緒,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發(fā)掘自身的潛能、提升積極的品質。再次從教育措施著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不應該僅僅只是局限于一種教學方式,而是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措施來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輔導。除了現(xiàn)如今較為普遍的一對一的專業(yè)性矯正、治療外,還可以通過團隊活動的形式,例如演講、辯論賽、講座等等,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在不自覺中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增強社會責任感、家庭責任感、職業(yè)道德感。最后從主客觀關系著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再次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也不例外,教師應該要主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他們自身對健康心理塑造的積極性,摒棄傳統(tǒng)心理學中片面強調教師教育、指導功能錯誤觀念,將高校中的每一人都視為健康心理的教育者,尤其是大學生自己。讓學生對自身的潛能進行挖掘,做自我心理的調適者和積極情緒的培養(yǎng)者,同時還要減少心理輔導對學生的消極影響,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則要以客體的身份去協(xié)助、引導學生積極人格的發(fā)展。
二、構建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明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心理學家英格里斯指出,健康的心理并不是一時的表現(xiàn),而是一種長久且持續(xù)發(fā)揮作用的狀態(tài),既表現(xiàn)在對環(huán)境的良好適應性上,更能表現(xiàn)出人自身的生命活力以及發(fā)展?jié)撃?。如果能夠一直以積極心理學來指導自己的思想行為發(fā)展,那么心理上存在的疾病也就可以有效避免。在積極心理學認為,任何人都應該以正確、積極的態(tài)度去看待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所出現(xiàn)、形成的心理現(xiàn)象,這種對健康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過程,也正是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所在。因此,學校在課程教育目標的設立中,就首先要積極建立起一套預防機制,以在最大化程度上減少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或者減輕因為心理疾病而造成的后果。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將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首要目標,讓學生形成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及時疏導、幫助那些存在心理問題或者具有心理疾病隱患的學生,從而保證每一個個體潛能的充分發(fā)揮,促進學生健康、積極、向上人格的發(fā)展。
(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積極心理學雖然只是心理學的一部分,但其所包含的內容也十分廣泛,分別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對心理健康教育者提出了要求。例如心理健康教學要加強對大學生個人主觀情感上的積極情緒的培養(yǎng)以及積極人格的形成,更應該包括對社會整體積極環(huán)境的建設。所以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未來的工作中就不能只是將精力集中在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分析上,而應該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詳細的分析,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存在于身上的個性化積極品質,并針對這些品質實行差異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實現(xiàn)學生對自我的完善和積極人格的塑造。
(三)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
發(fā)展至現(xiàn)如今,我國大部分的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也都基本上還保持著“有病治病”的想法。在心理教育和心理輔導上,其重心也多集中在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身上,而將其他心理狀態(tài)良好的學生排除在外。其實,通過對高校在多年的教學實踐可以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學生都需要不斷地對自我心理進行完善以及對心理調適能力的不斷增強。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要將所有的學生都視為被教育的對象,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整體上促進大學生積極心理素質的提升,全面實現(xiàn)大學生對健康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四)有效利用高校的各種教學資源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相關教師要積極通過與其他部門的合作組織一些具有健康積極意義的文化活動,以此來實現(xiàn)對校園優(yōu)秀文化的有效構建,也讓大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提升自己的素質修養(yǎng)和對自我積極品質的塑造。除此之外,大學生積極品格的形成還必須要有健康、和諧的校外環(huán)境,即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而當這三個積極組織系統(tǒng)相結合時,其便形成了最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發(fā)展的完整環(huán)境,再加之對積極心理學的深入落實,學生便可以體驗到更為豐富而多樣的積極情緒,最終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個有序的保障系統(tǒng)和支持系統(tǒng)。
(五)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素質
傳統(tǒng)心理學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師只能算是一個普通的醫(yī)生,因為他們一般只會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正確分析并提供一定的幫助和疏導,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幫助其他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優(yōu)良的學生避免心理問題的滋擾或者促進其更好地心理品質發(fā)展。因此,為了有效解決存在于傳統(tǒng)心理教師身上的通病,可以通過積極心理學來加強對教師的指導,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學生的立場來增強自身的積極情感體驗,從而徹底拋除傳統(tǒng)思想觀念中的消極因素。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同樣也能夠得到一定的發(fā)展啟示:一,當人的心理充滿積極因素時,消極、負面的東西對其產生的影響就越小;二,人存在和發(fā)展的意義并非是要從痛苦中解脫,而應該是為了尋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三,不應該對任何存在心理問題的人產生歧視,他們的心理和正常人一樣,都擁有積極品質,通過有效地咨詢也就一定能夠獲得“新生”。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努力發(fā)掘每一個學生存在的潛能和美德,從而更好地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在教學中的運用,有效地為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發(fā)展理念和視角。也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向積極取向進行轉變,才能夠克服并解決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不斷增強大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形成健康積極的人格,從而在最終意義上實現(xiàn)學生的成長成才。
作者:李紅梅 單位:錦州師范高等??茖W校
一、討論
(一)關于心理學成績的性別差異
在注意力上,男生注意力分散,穩(wěn)定性較差,上課容易走神;女生則比男生更容易保持并集中注意力,上課聽講更認真,學習效果更好,因而成績也更高。在學習意志力上,中國受傳統(tǒng)封建思想的影響較深,在部分人中還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潛意識里使男生得到的社會支持比女生多,從而造成男生產生優(yōu)越感。這種優(yōu)越感會導致男生產生惰性而沒有女生學習刻苦,一遇到學習困難便選擇逃避不能堅持,從而學習成績也不如女生。其三,不同性別師范生的特點也可能影響到其學習成績。在大多數(shù)師范院校中,女生明顯多于男生,這樣也造成女生面臨更多的同性競爭,學習壓力使得她們比男生更加努力,以獲得更多的成就。而男生平時感受到的學習壓力比女生小,通常只是追求考試不“掛科”,學習競爭性較弱。同時,由于當前師范男生比師范女生的職業(yè)選擇更加廣泛,即使在應聘教師時,男教師也比女教師更受歡迎,這就造成師范女生面臨著更大的就業(yè)壓力,而學業(yè)成績是以后工作的重要基礎,師范女生會比師范男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備考,以取得良好的學業(yè)成績。
(二)關于師范生公共心理學成績的文理科差異
上述的研究結果表明,文理科師范生的公共心理學成績存在顯著差異,文科師范生的公共心理學成績顯著高于理科師范生。究其原因:其一,在學科性質上公共心理學這門課程更偏文科性質,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大多都是對一般理論進行簡單介紹,無論是平時考試還是期末考試,都需要學生進行機械式記憶,對知識進行實際應用的考查非常少。由于文科師范生在高中的政治和歷史的學習中,涉及許多理論概念和陳述性知識的學習,因而對公共心理學這類理論性課程的學習更加得心應手。而理科師范生比較擅長數(shù)理邏輯和實踐應用,在公共心理學這門課的初級學習中處于劣勢,因而成績不如文科師范生理想。其二,在學習動機和興趣特點上,理科生大多重視對一門技術的實際操作和掌握,對于一門偏理論的課程,大多數(shù)理科生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目的只是為了不“掛科”,因而缺乏學習興趣,沒有追求高分的動力。而文科生喜歡“咬文嚼字”,對心理學基礎課程的理解更加深透,對這門課也更加感興趣,因此學習效果更好。同時,大多數(shù)高等師范院校都以社會科學類學科見長,很多理工性質專業(yè)的學生都是調劑到自己所學專業(yè)的,部分學生不喜歡調劑的專業(yè),因此對學習有抵觸情緒,學習動機低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理科學生成績的差異。其三,傳統(tǒng)觀念和答題習慣的差異也可能對文理科學生學習成績造成影響。在傳統(tǒng)觀念上,理科生被賦予更多實踐操作性要求,大多數(shù)理科生不以分數(shù)論英雄,而更多關注實踐操作中的表現(xiàn);而文科生實踐操作較少,只能靠分數(shù)來證明自己優(yōu)秀。這種觀念經過長期積累,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沉淀下來,并且在無形中影響著他們的學習行為。在答題習慣上,理科生在答題時較少考慮條理性,很少做到分點闡述,大多是“一氣呵成”;而文科生在高中的政治和歷史考試中,養(yǎng)成了關于很多分點答題的習慣,在這方面有一定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文理科學生公共心理學成績的差異。
二、教學啟示
現(xiàn)階段高校的教學和考試從某種程度上說更適合女生和文科生,尤其是對公共理論課的考查,一般都是教師勾畫重點后讓學生去機械識記,很難考查到學生的真實水平。這種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造成許多學生高分低能,這是值得人們深刻反思的。首先,學校應該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考試評估體系,制定出更加多樣化和客觀化的評價標準,以能更準確地反映學生學習水平。由于男生和女生、文科生和理科生在認知能力、接受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學習差異化,因此教學評價應考慮是否能真實地反映各類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適當引入實踐類或理論應用類考試內容,改變傳統(tǒng)書面閉卷的考試形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對知識查漏補缺,不斷成長進步,方能培養(yǎng)出更能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其次,應該改進教學方法,根據(jù)文理科性質和學生性別差異實行差異化教學。對于文科生來說,適當引入實踐操作內容,鼓勵學生把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而對于理科生,則加強理論基礎的學習,同時注意應用更多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增加理論教學的趣味性。在性別差異方面,遵循性別互補原則,使男女生都能夠發(fā)揮智力特色。根據(jù)男女生學習特點,提出不同要求,引導女生進行更多的抽象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的訓練,同時針對男生進行形象思維和注意力的訓練。在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尤其注重調動男生和理科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第三,根據(jù)師范男女生和文理科生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認知的調整。一方面,引導師范男生逐漸改變只追求不“掛科”的思想,使他們認識到學習成績的重要性,端正學習動機,保持適度壓力,增強學習競爭力,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另一方面,對于理科生來說,要轉變“理科生在理論課的學習上不如文科生”的傳統(tǒng)觀念,樹立學習信心,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同樣可以取得好成績;同時,要認識到教育理論課的重要性,培養(yǎng)對理論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師范女生和文科生也要認識到成績不能說明全部問題,平時也要注意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之中,進行綜合能力訓練,全面提升自身素質。第四,培養(yǎng)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克服學習過程中的畏難心理。一方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幫助學生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另一方面,由于大學課程和高中課程有所不同,許多課程都是第一次接觸,難免會產生畏難心理甚至厭學情緒,因此教師要注意及時疏導和進行適當?shù)男睦砀深A,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以積極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快樂地學習。
三、結語
成績分析是教育系統(tǒng)的有機組成部分,科學的成績分析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學改革和提高學生成績提供依據(jù)。對師范生公共心理學成績的探索和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性別和不同文理科師范生的公共心理學成績存在顯著差異,師范女生的心理學成績顯著高于師范男生,文科師范生的公共心理學成績顯著高于理科師范生,不同性別和不同文理科師范生公共心理學成績的交互作用不顯著。雖然,筆者分別對師范生公共心理學成績的性別差異和文理科差異進行了原因探究,并得到一些教學啟示;但是,基于較小樣本(僅選擇四川師范大學兩個典型文理科專業(yè)的師范生作為研究對象),其結果的普遍性存在一定局限性,還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證實。
作者:何相材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一、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現(xiàn)狀
1.學生學習目的不相同,學習的主動性千差萬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喜歡學前教育專業(yè),喜歡小孩子,對幼師這一職業(yè)充滿向往,因此在學習中積極主動,總是希望盡可能多的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還有部分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yè)沒有興趣甚至對小孩子十分反感,但在家長的堅持下才不得不選擇這一專業(yè)的,因此她們對于專業(yè)課的學習充滿敵意,別說主動學習,就連必須上交的作業(yè)也采取投機取巧的方式完成。
2.學生缺乏教師的認可,自信心明顯不足。有的學生一直以來被扣以“差生”的帽子,也是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無法繼續(xù)升學而不得不就讀中職院校的。她們往往認為自己天生就不聰明,無法在學習中取得良好成績,因此不會用心讀書、學習知識。
二、教育心理學課程的特點
1.心理學是一門涵蓋多種專業(yè)領域的科學,其研究涉及認知、行為、人格等多方面,目的是為了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為。
2.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它既有教育學的性質任務,同時還有心理學的性質任務。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各種心理現(xiàn)象及其變化規(guī)律、并根據(jù)這些規(guī)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學與教。
3.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并重的學科,相對實踐課來說,顯得枯燥,往往很難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另外,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在以往的學習中很少會接觸到理論性較強的學習,因此,她們常常找不到適合的學習方法來學習一門全新的課程。
三、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心理學的教學策略
想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使用相應的教學策略。針對中職生現(xiàn)狀和教育心理學課程的特點及教學難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如下策略:
1.啟發(fā)式教學策略。填鴨式教學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傳授大量的知識,但就長期效果來看優(yōu)勢遠不如啟發(fā)式教學。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結果的預見,而且是學生學習的目的。大量的事實證明,如果學生缺乏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即使他們掌握了新方法和技術,也很難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策略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理解和運用能力。一種方式是先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如“寫出在你心目中小孩子有哪些獨特的方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情況既可以了解到她們對問題的認識情況,又可以調動她們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另一種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把全部教學內容“和盤托出”,而是有意在內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帶”,讓學生擁有創(chuàng)新的“開發(fā)區(qū)”,同時訓練了她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靈活性、綜合性和獨特性。例如,在講解時間知覺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時向學生們提出這樣的問題:新入園的孩子哭著問你“老師,媽媽什么時候來接我”時應該怎樣回答。這是一個很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們大多積極動腦,給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學生說:“媽媽下班就來接你了。”我問:“小孩子問媽媽什么時候下班,該怎么回答?”學生答:“媽媽四點鐘下班?!蔽覇枺骸靶『⒆永^續(xù)問什么時候到四點鐘,又該如何回應?”學生答:“……”此時,學生沒能給出更好的答案。我引導道:小孩子對于時間概念并不清晰,什么樣的事情能讓他們有時間有大致的概念呢?學生們答道:“他們熟悉的事情?!彪S著引導和討論,學生們最后得出了“吃完晚飯媽媽就來接你回家”這個比較恰當?shù)拇鸢浮?
2.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策略。講授法是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單純的講解往往不能夠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是現(xiàn)在較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具有直觀的特點,比起傳統(tǒng)的講授它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中職學生實踐經歷較少,對幼兒的了解不夠,只依靠理論講解并不能讓她們了解小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心理狀態(tài)。為了讓學生們了解幼兒真實的生活情況,筆者播放過一部叫做《幼兒園》的紀錄片,該片呈現(xiàn)出湖北武漢一家全托制寄宿幼兒園,一群天真無邪的可愛孩子在鏡頭前展現(xiàn)他們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為了對父母的依戀而大聲哭鬧、會為了和小朋友偶然的爭執(zhí)大打出手、會為了穿不上衣服以及擺不好椅子而脾氣大發(fā)、也會為了星期四和星期五的先后順序討論不休。在看過此片之后,很多學生表示之前對于幼兒和幼兒園的認識存在誤差,通過看片自己對幼師這份工作有了新的認識,也表明了自己會避免片中老師的錯誤做法。角色扮演教學法也是一種常用的方式,在扮演不同角色(幼師或幼兒)的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體會工作中可能面臨的問題及幼兒的各種想法、反應。
3.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利斯曾說過:“如果讓我舉出一項符合‘改革’這個術語的教育改革的話,那就是合作學習,因為它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痹搶W習策略不但能夠提高學習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她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在講授幼兒的氣質類型時,筆者先介紹了氣質的概念、類型和代表人物。然后將學生們分成四個小組,讓她們根據(jù)幼兒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對典型氣質類型的案例進行分析(每個小組負責一個類型)。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們變成了課堂上的主角,她們積極思考,共同討論,更好地掌握了所要學習的知識。
作者:張宇婷 單位:黑龍江省婦女干部學院
1運用心理學藝術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1教師方面
由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來自于情感,所以,在我們學生中,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當他們喜歡哪位老師時,也往往喜歡該老師所任課的學科。根據(jù)他們這種心理特點,我們教師必須在多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力爭做一個使學生喜愛和愛戴的好老師。首先,教師要和學生關系融洽,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有良好高尚的師德。只有“師愛生”,才會“生愛師”,才會迸發(fā)學習熱情。其次,教師必須加強業(yè)務修養(yǎng)。英語教師如能具備純正的語音語調,一口流利地道的口語,交際化的教學手段,廣博的知識面,無疑會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敬佩,從而產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再次,教師的個性也會影響學生的興趣。如果教師充滿活力,風趣幽默,和藹可親,公平坦蕩,必然會贏得學生們的信賴和喜愛;反之,如果教師沉默呆板,態(tài)度生硬,對學生諷刺挖苦,漫不經心,必然會失去學生們的好感,造成學生們的心理負擔,是師生關系不協(xié)調,壓抑阻礙課堂教學。不少學生喜歡某一學科就是由于他們喜歡這一學科的任課教師,不但敬佩老師的學識,而且喜歡老師的風度和氣質,誰會拒絕,排斥自己的崇拜者呢?
1.2學生方面
我校學生仍處于青少年階段,憑興趣學習的成份較大,他們喜歡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以往封閉式,填鴨式的課堂教學,往往使他們感到沉悶和壓抑,影響學習情緒。所以,應首先考慮他們這種心理需要,努力創(chuàng)設出一個輕松愉悅,富有趣味性的英語課堂,最大限度的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幾年的英語教學中,我力求使英語課堂形式活潑多樣,氣氛輕松愉快。課前,學生用英語進行值日報告,故事演講,以豐富學生們的語言信息;空閑時間安排freetalk(口語角),學生可用英語隨意聊天,讓他們感到學有所用,非常興奮,越來越積極投入。對于最枯燥的單詞記憶,采取競賽式,或“滿負荷工作式”,使學生在枯燥的單詞記憶中全心投入,效率極高。此外,針對學生愛唱愛跳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唱英文歌曲,或用英文改唱學生們喜歡的流行歌曲,都非常受到他們的歡迎。
2利用心理學藝術,保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等積極健康的心理不受損害,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心理障礙
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不單單取決于智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與自信心,進取心等非智力因素有關。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學生情感中最重要的因素。我們的學生正處于個性發(fā)展階段,情緒波動大,自我意識強,注重他人的評價;同時我們職業(yè)學校的學生由于不能象其他高中生那樣,有更多的升學機會,所以常感到前途渺茫而敏感自卑,針對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我們在教學中應盡力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避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應始終笑臉相迎,鼓勵不斷,杜絕責難,在課堂上有些學生不敢開口,怕出錯,我便鼓勵他們大膽說出來。對于他們的正確回答,多用“Good!”“Verygood!”“Excellent!”“Right!”“You'resoclever!”……等詞語加以表揚和肯定,對于出錯或答不上的同學,也要避免用生硬的態(tài)度去批評指責,而是和顏悅色地用等來引導。這樣,既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心理,又能保住他的“面子”。以免使學習跟不上的孩子產生焦慮,擔憂,害怕等心理障礙。那些怯懦,緊張的學生一遇到老師那充滿微笑,鼓勵和期待的目光時,往往信心倍增繼而回答出正確答案。此外,還要注意更正錯誤的方式方法。如果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任意打斷,糾正,就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唯恐出錯出丑而不敢發(fā)言,造成心理障礙。因此,在英語課堂上,我總是對學生聲明:“英語課堂允許出錯,歡迎出錯,只有出現(xiàn)錯誤,才能有所改進和提高。”這樣,學生消除了心理上的畏懼,能開口大膽講英語,形成了一個輕松活躍,積極參與的課堂氣氛。
3結語
總之,心理學藝術的有效運用,能對英語語言教學起到極大的多方面的促進作用。我們外語教師作為這門特殊語言的傳授者,學生的引路人,應懂得心理學藝術,努力認識,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利用心理學藝術來促進英語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信,積極進取的學習意識和完善的人格素質。使心理學科在促進外語學習,強化教學效果方面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作者:李勇 單位:吉林白城第一職業(yè)高中
一、心理學對高等學校課程的重要影響
(一)心理學為高校課程目標的制定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長期以來,教育界在樹立教書育人目標的時候總會過多地參照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因素,在這樣一種環(huán)境下,課程的設置標準必然會發(fā)生偏斜。正如布魯納所說:“不顧教育過程中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huán)境來論述教育學理論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是自甘淺薄,勢必在社會上和教室里受到蔑視?!比欢?,我們必須正視的是高等教育的歷史及現(xiàn)狀過多地參照原有的價值取向,課程的設置上缺乏必要的心理學依據(jù)。概括地講,高等教育課程目標的設定,首先是要與本國的歷史、傳統(tǒng)、當前國家的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國家對教育的期待相符合,也要在這幾方面之間找準銜接的方式,用正確的行為方式將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體現(xiàn)在教育內容和教育過程中。再者,就學生個體層面來說,應針對具體某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征,依照學生群體的整體情況,制定具有連續(xù)性、階段性和個別差異性特點的教學內容。
(二)心理學為高校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編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
如果高校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規(guī)劃的制定標準只取決于社會的發(fā)展狀況和經濟社會對教育的利益訴求,那么長此以往,這樣的教育態(tài)勢必然會影響到教育的效果和最終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的質量??紤]到心理學方面的基礎理論,就是要根據(jù)特定教育階段和特定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情況和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制定有利于他們全面接受知識的學習規(guī)劃,選擇與他們的學習能力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將心理學的基礎理論作為高等教育內容選擇的重要依據(jù),重點體現(xiàn)在教材的編訂方、學校課程設置的安排者和教學內容的實施者能夠依據(jù)心理知識對這一過程加以改進,使之更能適應高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從不同的層面保證課程標準的恰當性和課程內容的適用性,并較為準確地預期學生經過課程學習以后的成效。因此,高校教育課程的設置和內容的選擇要盡可能地與學生的內部身心結構相適應,讓二者之間達成的統(tǒng)一協(xié)調運動,成為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
二、高校課程設置與心理學理論的結合策略
高等教育階段,依然應當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方略,講求素質教育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學生“學”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重視心理因素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影響,從加強課程設置和活動管理的方面來實現(xiàn)高等教育的良好效果。
(一)以人的心理結構為依據(jù),注重課程內容的邏輯性和順序性
學生的身心有其內在的獨立特點,教育不能改變其固有的結構和形式,只能在順應這些特點的基礎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加有利的學習條件,突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推動學生在知識獲取、經驗增長和素質提高等方面有長足的進步,爭取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自主思維、善于發(fā)現(xiàn)、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為此,在高等教育的課程制定方面,首先要在內容上有所取舍,盡可能選取那些與當前學生的認知能力一致,一般教學的大部分內容在經過教師指導后、學生憑借己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可以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得以解決的東西作為課程內容。其次,知識的邏輯順序對學生的接受效果也有著重要影響,靈活呈現(xiàn)課程,合理安排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木課程的比例,發(fā)揮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不同功效,并注意各門課程的相互協(xié)調,整體優(yōu)化課程結構。
(二)重視專業(yè)教育的“厚基礎”,提倡通識教育的“寬口徑”
高等教育不僅重視培養(yǎng)專業(yè)領域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強調在訓練專業(yè)技能之余,對學生進行涵蓋多個方面的通識教育。專業(yè)知識教育是為了將廣大學生在學科范圍上加以區(qū)分,讓他們在幾年學習之后能學有所專。精細化的專業(yè)設置是為了向社會各行各業(yè)輸送專門人才,達到推動社會整體進步的目的。通識教育是為了健全學生的知識結構,從知識教育的立場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為更好地適應職業(yè)生涯、適應社會發(fā)展奠定綜合基礎。做到專業(yè)教育上的“厚基礎”和通識教育上的“寬口徑”,必須將學生整體作為參照對象,在專業(yè)課程設置方面要處理好課程內容的容量和含量之間的矛盾。專業(yè)課程的設置要講究質高含金量,在“厚基礎”有保障的情況下再尋求更寬廣的范圍。與之相對應,在大眾知識的普及方面,在范圍的寬廣度上的要求要嚴于對厚度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的試行階段,學校的課程設置要加強基礎教學,合理劃分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選修課在總學時中所占的比重。還要拓寬學生知識面,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生長點。
(三)淡化專業(yè)課程的內容比例,擴大綜合課程的開展范圍
長時間的專業(yè)課程學習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而且單一的學習內容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鑒于學生存在這方面的心理狀況,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可做好專業(yè)知識和其他課程的搭配,做到漸進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寓心理素質教育于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筆者認為應放大綜合門類課程的比例,使其與專業(yè)課程的學習交叉進行,有效保留學生學習專業(yè)課程的興趣,并且還能夠拓寬學生的綜合知識面,改善他們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
(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高校應大幅度增加選修課程的比例
高校在課程安排上,應最大限度地考慮學生的能動性,因為教育目的的實現(xiàn),最主要的是要發(fā)揮學生學的積極主動性,調動他們學習的斗志,讓他們自愿投入到課程內容的學習中去。在確定和組織課程內容時,應考慮如何發(fā)揮各種認識因素的作用,做到內容與目的、科學與興趣、知識與能力三個方面的統(tǒng)一。要給學生充分的選擇權,在學習內容、指導教師的選擇上給他們留出自主權,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對他們人格權利的尊重,這對保護他們的個性自由是極為有利的,也就從根本上保障了他們學習的自由,提高了他們學習的情愿度。只有這樣,才會使學生在學習時保持良好的情意狀態(tài)。
作者:潘秋勤 單位:廈門興才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