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秦嶺兩河口巖體位于太白地區(qū),侵位于秦嶺群雜巖中,主要巖性為眼球狀花崗巖、片麻狀花崗巖和二長花崗巖。本文研究的眼球狀花崗巖和片麻狀花崗巖的結(jié)晶年齡分別為928±19Ma和940±12Ma,巖石中還保留古元古代至中元古代的繼承鋯石。眼球狀花崗巖含有富鋁礦物石榴子石和白云母。巖石的A/CNK多大于1.1,具有高Si、富鋁的特征,屬于高鉀鈣堿性系列。巖石輕、重稀土分餾明顯,具有中等負(fù)Eu異常。巖石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Rb,Ba,K等)、虧損高場強(qiáng)元素(Nb,Ta,Ti等),具有明顯的Ba,P,Sr負(fù)異常。礦物學(xué)和地球化學(xué)特征顯示眼球狀花崗巖和片麻狀花崗巖為S型花崗巖。兩河口巖體初始Sr同位素組成變化大,87Sr/86Sr(t)=0.701067~0.739451,具有較低的εNd(t)=-5.7~-3.3,兩階段Nd模式年齡為TDM2=1.9~2.1Ga。樣品具有高的放射成因Pb同位素組成,指示兩河口巖體是殼源成因巖石,其源巖可能為秦嶺群斜長角閃巖和片麻巖。結(jié)合區(qū)域地質(zhì)背景,認(rèn)為兩河口巖體源于新元古代陸殼碰撞晚期的構(gòu)造轉(zhuǎn)換階段古老中下地殼的熔融作用,是對Rodinia超大陸匯聚事件的響應(yīng)。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