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2 11:35:28
序論:在您撰寫可行性研究開題報告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q1:你有喜歡的明星嗎?
有 沒有
q2:你是怎樣知道ta的?
在雜志上看到的 在電視劇里知道的 在娛樂接節(jié)目上發(fā)現的 其他
q3:你為什么喜歡ta?
長的帥(漂亮) 演戲演的棒 其他
q4:你喜歡ta多長時間了?
( )
q5:你在什么時候了解ta的情況?
課余時間 任何時候
q6:如果ta要在杭州開個人演唱會,而那天又恰巧在學校,你會怎么辦?
學習目標: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們初步確定自己小組的專題,通過開題報告的方式,明確初定課題的背景、目的、價值,做好初步的責任分工和實施計劃等準備工作。并通過答辯環(huán)節(jié)來發(fā)現課題漏洞,對課題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次報告,讓學生們進一步了解越秀區(qū)外國商人聚居地的特色文化,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組織策劃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們團結協(xié)作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們的集體觀念,激發(fā)學生們自信的表現欲望。
學習重點
讓學生們初步確定自己小組的專題,通過開題報告的方式,明確初定課題的背景、目的、價值,做好初步的責任分工和實施計劃等準備工作。并通過答辯環(huán)節(jié)來發(fā)現課題漏洞,對課題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學習方法:教師引導、小組討論、制表、報告、答辯
準備工具:相機一部,每個小組一張報告表格、一張b5紙,每人一支簽字筆。
學習過程:
一.教師引導:(參考時間:3分鐘)
教師導入明確本次開題報告的具體要求
1.學生們按照小組就座,將之前已經填寫好的表格再次拿出來進行探討,盡量讓課題完善。
2.小組依次上臺進行匯報,每個小組的匯報時間為5分鐘,匯報的時候要求所有組員都要參與,匯報的時候可以適當用板書或者多媒體,匯報的時候注意儀容儀表,也盡量讓語言清晰,讓下面其他同學能夠聽清楚匯報內容。匯報的過程中,下面聽匯報的小組要做好要點記錄,對于一些疑點,可以在答辯環(huán)節(jié)進行提問。
3.匯報結束后,所有成員留在原地準備答辯,下面的任何一個小組的任何成員都可以問匯報小組問題,問題可以針對整個小組,也可以指定回答問題的人員。當然,如果你有什么意見或者建議,也可以提出來供匯報小組參考。
二、學生們按照小組進行討論,教師巡堂了解學生們的初步定題情況,并給予適當指導。(參考時間:8分鐘)
關鍵詞 小學英語;開放性教學;課題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16-0012-02
1 課題界定
在教學中實施開放性英語教學,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真實生活的片斷,在模擬生活的情景中對學生進行英語會話訓練,彌補學生在生活中因缺少外語環(huán)境帶來的學后難于運用的弊端。既是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模式,也是符合新課標精神的教學觀念。
2 研究目標
1)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并積極表現自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開放性英語教學的模式使充滿歡笑、氣氛活躍的課堂制造出良好的教學效果,也為其他學科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有效地改進了英語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升了教育科研的能力。
3 研究的主要方法
3.1 營造開放的師生關系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體現民主、平等、和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學生當作朋友,不要用命令的口氣去要求學生,而是常用“Please...”“May I...”“Can you try again”“Would you like...”,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習。這樣能緩解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振奮精神,培養(yǎng)其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3.2 創(chuàng)設開放的語言環(huán)境
1)為學生營造開放的課堂語言環(huán)境。課本上出現的內容,充分利用實物、圖片、動作等進行情境教學。如在教動物單詞時,讓學生戴上各種動物頭飾;在教學swimming、fishing、
skating等運動項目時,則讓學生邊做動作,邊進行看動作競猜游戲等。另一方面是突破時空限制,給學生創(chuàng)造貼近生活的語言環(huán)境。如教“What would you like”“Our school”“How much is it”等單元時,借助課桌將教室布置成飯店、學校各室、商店柜臺,并讓學生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讓他們從中體驗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情感、話語,再現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形象。還可以把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與成長中的經歷融入課堂中,讓學生自己講述,使學生對于語言的運用產生更深的體會,同時也克服學生在眾人面前開口說英語的膽怯心理。
2)為學生營造開放的課外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辦英文小報,刊登一些學生喜聞樂見、具有美英文化特色的文章;充分利用班級的黑板報,每星期一句新的日常英語,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創(chuàng)設英語短片秀,通過講英語故事、唱英語歌曲、表演課本劇等,使學生的口語交際面更廣,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升;引導學生看英語新聞、原版的英語動畫片,使學生接觸地道的英語,
3.3 重組開放的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活化”教材,讓學生領悟到英語知識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如講到“Happy birthday”時,跳出課本僅僅是生日這樣一個單一的框架,引出Teachers’ Day、Women’s Day、Fathers’ Day等新語境,使學生意識到本課的新語言在生活中的很多場合都會用到,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使學生了解了學習英語的渠道有很多,要做學習的有心人。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與成功體驗中迅速發(fā)展自己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3.4 運用開放的教學形式
1)改革課堂教學形式。努力嘗試在課堂上打破傳統(tǒng)的學生固定座位形式,組建4人或6人為一組的小組學習形式。學生的座位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進行調整,還可以離開座位,這樣就為學生開闊了語言交際的空間。
2)搭建網絡英語平臺。針對電腦正越來越多地走進普通百姓家這一情況,依托寬帶校園網絡建立了“小學英語學科網”,設置了理論前沿、教案資源、試題交流、課題研究、師生互動等欄目,方便教師的業(yè)務研究與學生質疑問難,使英語與信息技術真正得以整合,也使開放性英語教學的內涵得以充實豐富。
3.5 設計開放的英語練習
1)抄寫性作業(yè)。根據學生個人掌握的情況決定抄寫內容和量的多少。對于缺乏自覺性的學生,多關心指導,多聯系家長,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最終使英語學習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師的強制要求。
2)口語性作業(yè)。學生把朗讀的單詞、課文利用錄音機錄下來,到校后再在全班播放,讓同學評講,并選出優(yōu)秀者。堅持一段時間,有些學生聽英語的能力明顯提高,他們的耳朵變得更加敏銳了,在課堂上也聽得更加認真,學習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3.6 構建開放的評價體系
單一的總是以拍手高呼口號或用口頭禪進行評價,只會讓學生感到厭倦,重復評價越多,學生的單調乏味感就越強。久而久之,學生的反應冷淡,感覺索然無味,學習積極性就會降低。事實上,任何人都有獲得新鮮刺激的需求,對于小學生而言,更是渴望變化多樣的鼓勵和表揚,期待驚喜,追求新鮮。教師為何不嘗試多種多樣的評價,在評價的方式方法上創(chuàng)新求變呢?
1)評價學生的開放。這其中包括各單元中詞句掌握情況、書寫作業(yè)完成情況、課堂表現情況、在家復習情況等。每一個內容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自己的評價,也有同學、家長對他的評價。
2)評價標準的開放。在評價的標準上,它既有以課程目標為參照的統(tǒng)一標準,又有以學生的縱向發(fā)展水平為參照的個人標準,三者相互補充。
3)評價形式的開放。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單一面批的評價方式,采用評級、評語相結合的方法。學生自評、互評時,采用等級(優(yōu)、良、及格、不及格)來評定;總評時,針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態(tài)度等非智力因素,由教師寫評語。評價形式的開放使每個學生能隨時檢查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并且化被動為主動,隨時調整自己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4 研究成果
4.1 改變了課堂面貌
開放式教學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的英語素質得到提高,尤其在聽、說、讀、演、唱等語言實踐能力方面。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大大增強。班中性格內向的學生,在活動中有明顯改變,逐漸變得活潑、開朗,愿意與他人交流,愿意參與競爭,個性有了合理的發(fā)展。
4.2 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期末評定時將考試成績與平時考查相結合,進一步督促學生認真參與課堂活動,鍛煉口語、答題能力。在測試中做到聽力、筆試、口試三合一,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5 研究反思
通過幾年的實踐和研究,也發(fā)現一些問題和困惑,要在今后的教學中著力予以解決。
5.1 兩極分化現象
原來思維活躍、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在開放式的教學方式下,變得更為活躍,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意識、學習能力得到顯著增強。但是,平時不善言辭的學生,雖然有所進步,但是橫向比較,跟不上老師與同學的節(jié)拍。因此,在今后的教學組織中要更關心這部分學生,多給予鼓勵和指導。
5.2 完善評價策略
在重視教學過程的同時,還須加強對評價策略的研究。如在小組活動中,學生間的互相討論學習氣氛熱烈,但是在評價小組活動的成效時缺少一定的系統(tǒng)性、直觀性,要建立完善的評價和檢測體系。
5.3 提升科研素養(yǎng)
青州市團結小學英語教師隊伍是一個很年輕的群體,由于年輕而充滿勇氣和干勁,但也正由于年輕而缺乏對教育教學本質的真正理解和把握。學校對英語教師的專業(yè)引領還顯得不足,今后必須為他們科研素養(yǎng)的提升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成潔.淺談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活化”[J].文理導航,2011(24):66.
《學習型社區(qū)成人學習動力研究》經過充分準備,于xx年6月20日在北京正式開題,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謝國東,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堅出席了開題會并講話,來自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教科院職成所、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崇文區(qū)教委等單位的課題組主要成員參加了開題會。課題主持人賴立作了開題報告,較為詳盡地闡明了該課題的意義、目標、內容、方法、實施步驟,并提出具體要求,課題組成員認真進行了討論和研究分工。大家一致表示,要以科學和創(chuàng)新精神,高質量完成課題研究任務。
現將《學習型社區(qū)成人學習動力研究》課題實施方案報告如下:
一、 研究背景及意義
21世紀終身學習已呈現全球化發(fā)展的趨勢,終身學習將成為每個社會成員共有的一種生活方式,將成為每一個社會成員生存發(fā)展最基本權利,社會將盡其所能為其全體成員提供學習機會和條件。xx總書記在第三次全教會上指出:“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已經不能滿足人們不斷更新知識的需求。我們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終身學習的教育制度”。最近,他在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上明確提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為新世紀教育改革和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1. 社區(qū)教育正在成為我國成人教育新的增長點
社區(qū)是學習型社會的基礎。社區(qū)教育的提出和實施,回應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和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是建立學習型社會,滿足人們終身學習需求的必然結果。xx年,教育部確定了北京等八個大中城市的城區(qū)作為社區(qū)教育實驗區(qū),啟動了社區(qū)教育的改革實驗。改革實驗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社區(qū)教育以成人教育為重點,成人教育深入社區(qū),正在從補償性教育轉變?yōu)榘l(fā)展性教育,溝通教育與社區(qū)的聯系,以滿足社區(qū)成員多樣化學習需求?!熬盼濉逼陂g,社區(qū)教育理論研究已經起步,出版了一批有學術質量的成果。厲以賢的《社區(qū)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葉忠海的《社區(qū)教育學基礎》、黃云龍的《社區(qū)教育的管理與評價》、馬叔平等的《論社區(qū)教育發(fā)展模式》都從基本理論、戰(zhàn)略規(guī)劃、宏觀管理等方面,概括了當前我國社區(qū)教育的新經驗、新觀點,并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
“九五”課題《面向21世紀中國社區(qū)中的終身學習的調查與研究》,運用社區(qū)發(fā)展和終身學習的理論,從未來社會人的生存和發(fā)展需要,從未來社會人的生活基本單位——社區(qū)建設出發(fā),以問卷調查為基礎,分析社區(qū)經濟發(fā)展、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變動對終身學習的影響,探索實現終身學習目標的途徑。
【編者按】:論文頻道為您提供各類開題報告范文參考,以及開題報告寫作指導和格式排版要求,解決您在開題報告寫作中的難題。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么時間開始,至什么時間結束都要有規(guī)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問題?研究會帶來什么成果?有什么對策?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件、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么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于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全面鋪開的需求
20世紀90年代以后,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社會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全球范圍內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課題,其核心部分就在于信息技術課程。按國家教育部的部署,從2001年開始用5~10年時間在我國中小學逐步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實施信息技術教育的緊迫形勢要求開展行動研究,探索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規(guī)律。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施層面研究的不足
我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從提出到實施僅僅兩年多,加上國際上可借鑒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隊伍力量薄弱,造成目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研究相當不成熟,尤其是實踐層面上的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研究幾乎處于空白狀態(tài)。從國際比較研究的狀況來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研究尚處于初始階段,特別是實踐層面上的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研究遠未形成一定的共識研究成果。這種狀況對于已經全面鋪開的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發(fā)展不僅十分不利,甚至是十分危險的。本課題正是基于對國內外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研究現狀的考察與反思而提出的。“行動研究”一詞,一方面是指行動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是指研究的著眼點主要就在于實踐層面上的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研究。其中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課程實施模式、課程評價量規(guī)等將成為重點研究內容。通過這些研究盡快改變“行動在先,研究在后”的不利局面。
(三)信息技術教師在職培訓與專業(yè)發(fā)展教師在職發(fā)展問題
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實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畢竟教師在學校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但是我國依據計算機教育理念、目標培養(yǎng)出來的教師,應該怎樣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承擔起教育信息化基層尖兵的責任是一個非常有意義、非常緊迫的問題。目前,我國的幾所著名師范大學在這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但是這些研究更多地針對“在職培訓”這一理念而并沒有關注到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層次。此次行動研究的一個重點是希望通過對教師較長時間段內的專業(yè)發(fā)展狀況跟蹤,分析專業(yè)發(fā)展狀態(tài)變化的原動力,為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理論建立以及面向專業(yè)發(fā)展的培訓活動設計提供依據。
(四)學校發(fā)展、學習環(huán)境改善與校長之間的關系
“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以產業(yè)信息化帶動工業(yè)現代化”。在教育領域中,教育信息化也逐步成為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基礎細胞——學校的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的發(fā)展,更是影響信息技術教育乃至整個教育改革結果的關鍵因素。
(五)目前信息技術課程評價手段單一,狀況令人擔憂
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一直是信息技術課程實施領域中最受關注的方面。不僅在信息技術課程領域,在整個中小學教育領域里,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關于評價的問題。什么樣的評價適用于信息技術,什么樣的評價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什么樣的評價能夠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是信息技術課程實施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六)信息技術教學理論的探索
同所有的學科一樣,信息技術學科也應有自己的教學理論。但由于該學科在我國剛剛誕生,因此,學科教學理論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上驳氖?,許多研究者開始注意到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論的重要性并積極的它的建立付出努力。但是,現階段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對近兩年來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經驗的總結,并且保留著大量并不適應教育改革的、原有的計算機教育理念。此次行動研究將在研究課程實施的同時,關注信息技術教學理論的發(fā)展。
在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歷史很短。2000年10月,國家教育部召開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標志著我國正式在中小學階段開展信息技術教育。雖然只有兩年多的時間,已經形成相當規(guī)模的研究隊伍,并在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研究方面、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培訓方面,在信息化教育資源開發(fā)與利用方面都有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隨著信息技術教育實踐工作的開展,與課程實施相關的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信息技術教師是怎樣理解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怎樣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評價?如何建立適當的信息技術學習環(huán)境?如何促進教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怎樣開發(fā)與利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資源?要解決這些問題,僅僅依靠理論層面的研究是遠遠不夠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行動研究》正是針對這些問題而提出的。本課題試圖立足于目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環(huán)境,依據信息技術教育的規(guī)律和特點,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研究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有關問題,特別是實踐層面上的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問題,以及促進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發(fā)展解決方案。
二、指導思想
(一)實施層面上的問題要在實踐中找到解決的途徑
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理論層面上的探討所不能完全了解和解釋的。無論是理論研究的依據、素材、問題的引出,還是理論研究結果正確與否都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從唯物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因此,所有的問題——不論是實踐層面上的還是理論層面上的,都必須在實踐中研究、檢驗。
(二)行動研究的對象是實踐層面問題,但目的是為了透過課程的實踐表象抓住課程設計的本質
課程的一切問題,從表象上來看都體現為實踐層面的問題?;蛘哒f課程研究者遇到的問題,絕大多數出現在課程的實施這一階段上。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行動研究,關注的不僅是課程實施這一因素本身,更主要是通過對實施環(huán)節(jié)的研究尋找、驗證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設計的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原理。
(三)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是面向過程,面向知識、能力、情感的綜合評價
基于信息技術學科實用性強、變化迅速、難以書面表述等特點,其課程評價將通過描述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進步程度這一關鍵“幀”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這種“進步”將體現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提高和完善,甚至僅僅是“變化”。通過學生的變化了解變化背后的原因,并通過對原因的分析幫助學生以后的學習。
(四)關注教師的發(fā)展,使教師真正能動、自主地參與課程實施和課程設計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強調教師與課程研究者之間的合作,整個研究活動中的許多具體項目更應該由教師設計完成而不是在課程學者的“指示”下完成。
(五)校長
在一所學校的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變革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校長通過變更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影響課程的實施作為學校的行政主管,校長對課程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調整“學習/教學環(huán)境”,間接地通過學生和教師來實現的。因此,行動研究必須關注校長的行為,加強對校長這一學校特殊角色的研究。
三、基本設想主要觀點:
①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踐層面上的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研究是現階段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研究的重點;②通過開展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行動研究探索促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模式與方法;③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信息資源開發(fā)與利用是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傮w目標:探討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踐過程中,特別是實踐層面上的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問題以及解決方案,促進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發(fā)展。研究內容與子課題設計本課題分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理論研究、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研究和基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綜合研究(分別簡稱理論研究、實踐研究和綜合研究)三類子課題。其中,理論研究已經基本確定研究方向。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理論研究的研究方向
這一類子課題試圖從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政策、設計、實施等方面開展理論性的研究,為實踐研究和綜合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課題研究周期為1~2年)。已確定的研究方向如下:1.信息教育課程設計的基本原理與理論基礎2.信息技術教學的理論研究3.信息技術課程評價的理論研究4.信息技術課程政策的國際比較研究5.信息倫理與法規(guī)教育的國際比較研究6.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7.學校發(fā)展與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改善研究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研究
這一類子課題試圖從區(qū)域發(fā)展、教學研究、學校發(fā)展、教師發(fā)展等視角開展實踐性研究,適合基礎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作為負責人承擔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周期一般為2~3年)。主要研究方向(建議):1.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區(qū)域性研究。包括區(qū)域整體性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行動研究(例如:h?。╨市、n區(qū))、區(qū)域特色性研究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行動研究(例如:經濟欠發(fā)達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個案研究)、區(qū)域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政策研究等。2.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研究。包括信息技術主題教學模式的行動研究、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質化研究、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實踐研究等。3.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學校推進。包括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環(huán)境研究、信息技術課程的信息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研究、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學校推進策略及模式等。4.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發(fā)展。包括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教師培養(yǎng)研究、教師培訓研究等。
【關鍵詞】無錫機電高職 體育保健 選修課 可行性
前言
體育保健學是研究體質與健康教育及體育運動中的保健規(guī)律和措施的一門應用科學。其主要內容包括:體育衛(wèi)生、保健按摩、體育療法、體育傷病的預防和處理等。通過運用醫(yī)學保健的知識和方法,對體育運動參加者進行醫(yī)務監(jiān)督和指導,使體育鍛煉更好地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效果。將體育保健納入課堂,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都很有幫助。本文試就我校開設體育保健選修課的可行性做初步的研究。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調查研究對象無錫機電高職信息技術專業(yè)、機電一體化專業(yè)二年級學生共20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通過圖書館和網絡,查閱了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10多篇,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設計制作問卷是通過參考大量的網絡資料,針對我校的基本情況設問,并經過反復修改后完成的。以班級為單位采用即發(fā)即收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200份,回收率100%。
1.2.3 數理統(tǒng)計法。對回收問卷進行統(tǒng)計,對調查所獲得的各項數據進行數理統(tǒng)計,將相關數據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學生獲得體育保健知識的途徑多是通過電視、網絡、書籍等媒體的介紹,依賴于家人朋友的推薦,從而產生了進一步了解體育保健知識的愿望;另一方面也看出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比較單一,學校未能及時向學生提供有關體育保健的更直觀的信息。
表2:該項在調查中有效問卷為196份,通過統(tǒng)計數據顯示接受調查的學生中自認對體育保健與養(yǎng)生知識完全不了解或非常了解的人數分別占總人數的5.1%和0%,兩項之和約占總人數的5.1%;了解的學生有26人,占13.2%,與初步了解體育保健知識的人數相加可達到總人數的88.2%。這表明學生們對體育保健有一定的興趣,但是真正了解的人卻很少,這就在提醒我們學校需要快開設體育保健選修課,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提高對體育保健知識的深層次理解。
從表3:可以看出體育課堂對體育保健知識的普及嚴重不足。這是我國體育課堂模式的局限性導致的。也是我國學生體質狀況不佳的直接后果。體育課實踐課都被用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沒有更多的時間用于體育保健知識的宣傳與普及。選修課的形式正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2.1.2學生對學習體育保健的態(tài)度。
另外,在回答“在各種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如果學校開設體育保健選修課,你會參與學習嗎?”這一問題時,有160人選擇“會”,占接受調查總數的81.6%。
2.2 分析
2.2.1 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體育保健課的開設提供可能。通過統(tǒng)計調查中的其他可多選的題目得知:117人想通過體育與保健課了解運動與營養(yǎng)的相關知識,82人想了解科學健身的方法,另外還有131人想學習推拿按摩的基本方法。想學會以后幫助自己或家人緩解學習和工作之后身體的疲勞與不適。學生大都了解一些體育保健的保健和治療功能,希望學習體育保健課程。
2.2.2 對學習體育保健學的認識促使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我校學生對體育保健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學習體育保健的動機是很明確的,所以列入選修課課堂,必將填補相關方面的空白、更好地迎合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愿望,使更多的學生通過學習和運用體育保健知識達到在今后的工作中減少職業(yè)病的發(fā)病率,緩解工作壓力的目的。
3 無錫機電高職校開設體育保健選修課的條件
3.1師資水平
我校專職體育教師人數眾多,都學過體育保健這門課程,其中不乏理論知識過硬,操作能力強,又善于體育理論課教學的教師。我校還擁有三名校醫(yī),也可以和體育教師聯合起來進行教學,相信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以目前我校的師資力量完全能夠滿足學校開設這門課的需求。
3.2教學環(huán)境與設備
體育保健課采用選修課的教學形式,便于操作。多媒體教學設備學校也都具備。簡單的醫(yī)用器械也可以買到,價格方面也便宜,而且重復課使用。
4 結論
綜上所述,學校開設體育保健課的學生接受程度、師資水平、教學環(huán)境與設備等也完全能夠滿足需要。相信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學生們既能夠學到理論知識, 又能夠在推拿按摩的實踐活動中有效舒緩學習帶來的身體疲勞,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并將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良多。所以,在無錫機電高職開設體育保健選修課是切實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姚鴻恩.體育保健學(第四版)[M].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