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0 20:16:33
序論:在您撰寫半截蠟燭教學反思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緊緊抓住描寫緊張氛圍的文字進行渲染,課件輔助呈現(xiàn),先由教師引讀,讓學生感受到這半截蠟燭繼續(xù)燃燒下去的危險,帶領學生走進此情此境;然后通過學生的感悟,結(jié)合背景,在頭腦中疊現(xiàn)出緊張的一幕;再通過反復朗讀,結(jié)合上下文,通過品讀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體會到他們的鎮(zhèn)定和機智,再以個別讀和齊讀的方式加深理解,表達情感,欣賞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一、以讀為主,貫穿始終
整堂課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用多種方式聯(lián)系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jīng)驗,去領悟課文的內(nèi)涵。如:上課伊始,讓學生速讀課文,了解故事的大意,明確了半截蠟燭的重要性,再通過引讀抓住描寫緊張氛圍的文字進行渲染,使心靈受到激蕩,深入地理解情況之危急,心于是隨之跳動,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其次在讀對、讀順、讀好的基礎上,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讀,使其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如課上將伯諾德夫人與德軍周旋的一句話作為“抓手”,切實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個人感受,讀后有所想,有所為,體會到她的鎮(zhèn)定和機智。
二、多元解讀,引導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在文本、教師、學生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課堂上讓學生自由讀文,告訴學生想怎么讀就怎么讀,還學生自主權(quán)。如讀伯諾德夫人的話(“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保寣W生自己考慮應該強調(diào)什么字眼。這樣的問題意味著學生個體理解的豐富的非預期性與創(chuàng)造性,這正展示了他們各具風格的思維特征與閱讀視野。在學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我分別作了這樣的引導:“盡管你們的處理方式不同,但有一點其實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這種有意之為,旨在通過一種價值的引領使學生真正體會人物的心情變化和人物的個性特征。
三、讀寫結(jié)合,依托文本
灘頭鄉(xiāng)茅壩小學:吳志剛
《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是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二課,根據(jù)教材編排,本單元為“正義必勝”課文,本課教學要求為: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2個字只是不寫。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3、說一說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機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4、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在險境中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以及心理活動,感悟他們在與敵人斗爭是的沉著、勇敢和機智,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根據(jù)教材的編排和本課的教學要求,我在教學《半截蠟燭》第一課時是這樣設計的:1、教學目標: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理清文章線索。2、教學過程:1)用二戰(zhàn)中故事導入,板書課題;2)學生根據(jù)課題質(zhì)疑;3)出示學習目標;4)自學課文生字新詞并展示;5)在讀課文,理清課文線索;6)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7)課堂總結(jié);8)達標監(jiān)測。
根據(jù)我的教學設計,通過走進課堂實際的教學,從中領悟出了幾點思考:
1、注重課堂模式的完整性,抓模式的開放性。課堂在于學生“四能”的培養(yǎng),從本課的教學中可以看出,學生課題就是一個讓學生敢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隨后則學生通過課文的理解、分析去解決課題中所提出的問題,而不能一致追求課堂模式的完整性,從而去出示學習目標。這樣,課堂顯得知識脫節(jié),轉(zhuǎn)折,體現(xiàn)不出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學生無從下手。
2、注重已有經(jīng)驗運用,抓知識的結(jié)構(gòu)性。六年級通過前五年多的語文學習,在生字和詞語的學習上已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課堂教學的重點不應該體現(xiàn)在生字、新詞的學習,更應該注重整篇課文的結(jié)構(gòu)分析和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對課文精讀理解上去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第一步:研讀教材,找出重難點(讀懂人物外顯,感知人物內(nèi)心,體悟人物精神),尋求突破口(以寫促讀,以寫代讀、寫讀互動)。
第二步:布置學生習作,主題為“一件驚險的事”,內(nèi)容可以是親身經(jīng)歷,也可以是通過其他途徑得到的,自主命題。
第三步:教師課下認真批改作文,找出通病,整理典型案例。
接下來,正式上課――作文講評與課文教學同步進行。
一、從獨特的命題和首尾入手,學習再現(xiàn)深刻的主旨和巧妙的構(gòu)思
許多同學命題缺乏新意。如《一件驚險的事》《有驚無險》《一件難忘的事》《忘不了的一件事》《令人恐怖的一件事》《可怕的蟒蛇》等。怎么辦呢?請學生快速朗讀課文,說說文章記敘了一件什么樣的事。一番交流之后,學生回答:課文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確實是一件驚險的事,而且是驚心動魄!那課文的題目是《一件驚險的事》嗎?不是?為什么題為《半截蠟燭》?請再小聲讀文,邊讀邊想。學生陸陸續(xù)續(xù)回答:
生1:“半截蠟燭”吸引人,大家一看到這個題目會產(chǎn)生許多疑問,這樣就有了懸念,會讓我們急切地往下讀。
生2:半截蠟燭雖然只是一件不起眼的日用品,但在課文中,它與一場重要的戰(zhàn)爭息息相關,與一家人的命運緊密相連,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就是圍繞著它展開的。我覺得,用“半截蠟燭”作題目比“一件驚險的事”好。
……
上課時,我并未指出其中的不妥,而是讓學生再仔細品讀課文的開頭和結(jié)尾,結(jié)合自己的作文,比較比較,談談感想。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原來記敘文(像課文)這樣由“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直接敘述進入也挺好,言簡意賅。
本課的結(jié)尾耐人尋味――“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蔽艺f:德國強盜走了以后,伯諾德夫人一家每人說了一句話。想一想,他們會說些什么?孩子們的回答當中,有意思的三句是:
杰奎琳(撲進媽媽的懷抱):媽媽,嚇死我了!
杰克(沉著的):妹妹別怕,德國鬼子滾蛋了!
伯諾德夫人(緊緊抱著兩個孩子):孩子們,你們經(jīng)受住了考驗,你們終于長大了!
提這一問題不僅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理想象能力,豐富人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真切地體會到作文的結(jié)尾是如此重要,如此值得推敲。反思自己的作文該如何改進,從實際結(jié)果來看,他們真的用心了,開頭和結(jié)尾再也不那么草率了。
二、從生動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入境,學習再現(xiàn)鮮活的形象和精妙的表達
剛才同學們通過讀課文,已經(jīng)感受到這是一件驚險的事。你知道這件事驚險在哪嗎?學生仔細默讀課文,畫出重點詞句,交流各自感受:
生1:“她終于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裝著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然后把它插在一個燭臺上?!边@個地方讓人感覺驚險,假如有人把蠟燭點燃不就完了嗎?
生2:“輕松的心情沒有持續(xù)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著青煙的燭芯重新點燃?!砩线@么黑,多點支小蠟燭也好嘛?!彼f。讀著這句話,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看來,課文寫得真驚險!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看自己寫的這件事驚險不驚險。同桌可以換著讀讀,交流交流。他們大都發(fā)現(xiàn)彼此的描述不如自己的想象,有表現(xiàn)驚險的語句,但很簡單。讀完作文,也沒留下什么特別的印象。
我們現(xiàn)在不急著修改,先看看課文是怎么寫得如此“驚險”,如此扣人心弦的。通過學生反復研讀,讀品思議,教師點撥,師生交流,得出以下意見:
1.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一方面是蠟燭越燒越短,秘密即將暴露,另一方面是伯諾德夫人和大兒子杰克兩次用計,卻兩次受挫。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杰奎琳化險為夷,都使人松了一口氣。
2.環(huán)境氛圍渲染得好?!盃T焰搖曳,發(fā)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東西?!闭n文這樣的描寫,更把緊張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
3.故事背景吸引人。這一驚險的情節(jié),正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人們抗擊德軍法西斯的艱難歷程相一致。
4.心理活動刻畫細膩。課文《半截蠟燭》描繪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但它無時無刻不給我們以緊張激烈的感覺,讓我們觸摸到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課文大量運用了心理描寫,不僅如此,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得也相當細膩。
5.人物動作、語言描寫傳神。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蠟燭在繼續(xù)燃燒、逐漸變短,秘密將會暴露, 伯諾德夫人一家的厄運也會隨之而來……面對這樣的危險,伯諾德夫人一家是怎樣做的呢?
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話,但通過對人物動作、語言的描寫,以及對蠟燭的特寫,有力地渲染出了當時緊張、恐怖的氣氛,細膩地寫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相當有感染力。
至此,已實現(xiàn)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的鎮(zhèn)定、機敏和勇敢,激發(fā)愛國情感。
2.品讀重點語句,體會人物內(nèi)心,學習表達方法。
案例1:
內(nèi)容:蘇教版小語第二冊《小松鼠找花生果》
朗讀指導片段一:
屏幕出示句段:小松鼠問蚯蚓:“這是什么?”蚯蚓說:“這是花生?!?/p>
師:誰能把這句話有感情地讀出來。
(生讀了一遍,將蚯蚓說的話用了“降調(diào)”,并將“花生”兩字加重和拖長了。)
師:不可拖音,聽老師怎么讀。(教師讀,并要求學生模仿讀。)
朗讀指導片斷二:
屏幕又出示句段:“小松鼠睜大眼睛,自言自語地說:‘奇怪,花生果被誰摘走啦?’”
師:誰能讀出小松鼠自言自語的味道?
(一生朗讀,語調(diào)低沉,語氣驚疑。)
師:很好!大家拜他為師,自由練讀一下。
案例2:
內(nèi)容:蘇教版小語第十二冊《半截蠟燭》
屏幕出示句段:“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
師:請同學們各自輕聲讀讀伯諾德夫人的話,想想在朗讀時應該強調(diào)什么字眼?
(學生各自試讀)
生1:我覺得應該突出“亮”字,因為只有強調(diào)油燈比蠟燭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蠟燭換下來。
生2:我覺得應該強調(diào)“燈”,因為只有突出了“燈”,才能吹熄蠟燭。
生3:我想突出“瞧”字,因為“瞧”字加重語氣,可吸引德國軍官的注意力。
生4:我覺得也可以強調(diào)“先生”,這樣做可以不使德國軍官起疑心,似乎有禮貌的樣子。
師:同學們的朗讀處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過,盡管咱們的處理方式不同,但有一點其實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5: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不引起德軍的懷疑,保住那半截蠟燭。
生6:都是為了避免敵人的懷疑,巧妙地熄滅蠟燭。
師:說得對。只要我們的朗讀圍繞這一點,那么就都是允許的。下面,請你們想著這個目標,按照自己的處理方式各自朗讀這句話。
反思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境;境人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272-02
《半截蠟燭》一文中,三位老師要求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創(chuàng)設了不同的情境幫助學生來理解文本中心。
[片段一]:
師:請同學們各自輕聲讀讀伯諾德夫人的話(“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保?,想想應該強調(diào)什么字眼。
(學生各自試讀)
生1:(將“亮”字重讀)我覺得應該突出“亮”字,因為只有強調(diào)油燈比蠟燭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蠟燭換下來。
生2:(將“燈”字重讀)我覺得應該強調(diào)“燈”,因為只有突出了“燈”,才能吹熄蠟燭。
生3:(將“瞧”字重讀)強調(diào)“瞧”字是為了吸引德國軍官的注意。
生4:(將“先生”重讀)我覺得也可以強調(diào)“先生”,這樣做可以不使德國軍官起疑心,似乎有禮貌的樣子。
師:同學們的朗讀處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過,盡管咱們的處理方式不同,但有一點其實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保住那半截蠟燭。
生:都是為了避免敵人的懷疑,巧妙地熄滅蠟燭。
師:說得對。只要我們的朗讀處理都是圍繞這一點的,那么就都是允許的。下面,請你們想著這個目標,按照自己的處理方式各自朗讀這句話。
[片段二]:
師:絕密情報終于沒有暴露,情報站沒有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也得救了。同學們,是誰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脫口而出)是小女兒杰奎琳。
師:有不同的觀點嗎?
(學生開始沉思)
生:我認為杰克也有功勞。
生:還有母親呢。
師: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是杰奎琳,還有一種意見認為杰克、母親也功不可沒。同學們,要說服對方,就必須占有充分的根據(jù)。想想,根據(jù)在哪里?
生:在課文中。
師:還是逐字逐句讀嗎?(生搖頭)學習得講究方法。請大家快速讀相關的部分,尋找
到需要的內(nèi)容后,再仔細琢磨。同學間也可以商量商量。
(學生讀書、思考、討論)
生1:我認為最后的成功應該是全家人的貢獻。你想,兒子杰克在當時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樣“從容”,不就會引起敵人的懷疑嗎?
生2:還有媽媽呢。她也是表現(xiàn)得那樣鎮(zhèn)定,一開始是“輕輕”把蠟燭吹滅。
生3:還有,一開始媽媽從廚房取出了一盞油燈,這樣,后面小女兒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蠟燭。
生4:我覺得還有一點不可忽視。課文最后說小女兒正當“踏上最后一級臺階時,蠟燭熄滅了”,多危險呀!那么是誰贏得了這一點時間呢?是媽媽。她在一開始就試圖用油燈替換蠟燭,輕輕吹熄了蠟燭。
師:大家前后聯(lián)系起來思考,非常好。我覺得我們還可以想得更遠一點。
生:兩個孩子都還小,在敵人面前為什么能這樣鎮(zhèn)靜呢?我想,那是在母親長期的影響形成的。
生:再說,把情報藏在蠟燭里這個絕妙的主意本來就是母親想出來的。
師:同學們都說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沒有最后杰奎琳的靈活應變,后果不還是不堪設想嗎?能不能有一個恰當?shù)恼f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為保住情報站做出了貢獻,小女兒杰奎琳起了關鍵作用。
生:情報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齊心協(xié)力的結(jié)果,小女兒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片段三]:
師:同學們,如果我們把這個故事改編成一部電影,你覺得出現(xiàn)最多的鏡頭該是什么?閉起眼睛想想。
生1:是那半截蠟燭。蠟燭是貫穿整個故事的,蠟燭牽動著大家的心。
生2:我覺得是墻上的一面鐘,“滴答滴答”的聲音一直在耳邊回響,伯諾德夫人和兩個孩子的心越來越緊張。
生3:我眼前總是閃過的是德國軍官的陰險的眼睛。伯諾德夫人總覺得他們似乎發(fā)現(xiàn)了蠟燭的秘密。
師:你們都是出色的導演。雖然鏡頭不一,風格有別,但我感覺你們的意圖都是一樣的,能說說嗎?
生1:我們都是為了渲染一種緊張的氣氛。
生2:我們都是為了突出當時的危險,表現(xiàn)人物的緊張。
[教后反思]:
發(fā)言甲: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物我回響交流的過程”。由于各人經(jīng)驗、體驗、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結(jié)果必然也不會完全相同。那么這一過程中如何提升“對話”的質(zhì)地?其間是否還需要教師的控制?尊重學生的主體體驗是否就意味著可以任意解讀文本?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命題。
綜觀教學這課的三個片段,會察覺教者“對話”教學理念在行為操作中的有力跳動與良好把握。
發(fā)言乙:
兩位教師的教學片斷中 “應該強調(diào)什么字眼”“覺得出現(xiàn)最多的鏡頭該是什么”,這樣的問題意味著學生個體理解的豐富的非預期性與創(chuàng)造性,這正展示了他們各具風格的思維特征與閱讀視野。老師顯然注意到了這一點,兩個片段中,在學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教師分別作了這樣的引導:“盡管咱們的處理方式不同,但有一點其實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雖然鏡頭不一,風格有別,但我感覺大家的意圖都是一樣的,能說說嗎”。顯然,這是教者的有意之為,旨在通過一種價值的引領讓學生領悟文本對話中“主觀”與“客觀”的辨證規(guī)律。
發(fā)言丙:
老師在課中選取了學生關注的一個對話切入點:到底是誰挽救了情報站?潛隱的兩種觀點被有效激活,引發(fā)了認知沖突,這就促使“對話”牢牢生長于學生內(nèi)心的需要。這種“對話”表現(xiàn)出鮮明的“多維度”“多層次”的豐富性。學生在“說服對方”的過程中,不斷跟文本“親密接觸”,尋求根據(jù)。與此同時,生生之間的碰撞、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動著對話的不斷深入。
發(fā)言丁:
可以看出,老師的實踐是著力于學生思維的不斷拓展、學習策略的適宜點撥以及學習狀態(tài)的真誠激勵,這些都伴隨著“對話”進行的始終。就在這種立體、豐富、多元、辨證的自主“對話”中,學生的智慧獲得了開發(fā),經(jīng)驗獲得了共享,認識獲得了提升,語言獲得了發(fā)展,情感獲得了陶冶。
師:通過上節(ji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為了情報的安全,伯諾德夫人把裝有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內(nèi)。
1.提出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敵人來了,伯諾德夫人一家是怎樣與敵人周旋的?請同學們—邊默讀課文3—7自然段,—邊畫出描寫伯諾德夫人一家動作、神態(tài)、語言和心理活動的詞句,并試著說出自己的感受。(動作用“”標出,神態(tài)用“一”標出,語言用“( )”標出,心理活動用“ ”標出。)
2.交流體會,與人物親密接觸。
生1:我從“輕輕”看出當時伯諾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卻很鎮(zhèn)定,,臨危不亂。
生2:從“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可看出伯諾德夫人的緊張心情,“惡狼般的眼睛”體會到氣氛很緊張。
生3:我從“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孩子,急忙從廚房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知道伯諾德夫人既擔心國家,害怕失去國家,又能看出她怕連累自己的兒女,但是為了國家她又鎮(zhèn)定自若,她真聰明啊。
生4:我從“慢慢地”可以看出杰克不慌不忙。
生5:我從“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知道了杰克雖然被德軍拒絕,可是他為了不引起德軍的懷疑,還是把說到的做到了。
3.品味朗讀,習得語言,體會人物的品質(zhì)。提問:“誰能把伯諾德夫人一家的機智勇敢、從容鎮(zhèn)定讀出來?”
①請三名同學分別讀伯諾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的自然段。
②師生共同評價。
③四人一小組,分好角色,進行練習。
④選一組在班級朗讀表演。
4.閱讀遷移,習得方法。再默讀3~7自然段,你還有自己的收獲嗎?
生:我發(fā)現(xiàn)這幾個段落,通過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活動寫出了人物機智勇敢、臨危不懼。
……
教學效果:課堂上,學生思維敏捷,發(fā)言踴躍,說出了自己的閱讀理解、閱讀體驗、閱讀情感:我感覺學生和我一樣都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中,為伯諾德夫人一家的處境擔憂,對伯諾德夫人一家的臨危不懼肅然起敬!
教學反思:
其一,本節(jié)課,我努力營造一個師生平等、民主和諧的寬松氛圍,讓課堂成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搖籃。由于每個人都有被發(fā)現(xiàn)、被賞識的欲望,無形之中學生的參與率也提高了。學生獲得了尊重和需要,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機智;靈動;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6-0112-01
一、語言機智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斯維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庇哪墙處煹镊攘?、活力和能力的重要標志,是教師知識、智慧、靈感、修養(yǎng)在教學中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巧妙地在教學中運用幽默語言,可使課堂教學熠熠生輝。幽默藝術作為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可以滲透到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幽默為課堂注入了一脈新鮮血液,有了它,課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為學生流連忘返的殿堂;有了它,課堂如同一首和諧明快的歌,旋律流暢、蕩氣回腸;有了它,課堂如同一幅構(gòu)思不凡的畫,精彩紛呈、美不勝收。
二、創(chuàng)新機智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陣地,素質(zhì)教育的成敗取決于課堂教學的科學規(guī)范與否,而教育的最終目標不只是傳授現(xiàn)成的知識,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我在教學《夾竹桃》一課時,打破教學常規(guī),先教學第四節(jié)的最后一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形成一個強烈的對照嗎?’‘這一點韌性’指什么?”學生來了興趣,立即在這一個段落中找到了相關句子,紛紛舉手要求回答。緊接著我又追問:“‘院子里那些花’是指什么花?”學生紛紛在第三節(jié)中找到了那十四種花。此時,我適時引讀:“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開出黃色的小花,報告春的消息。以后接著來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葉梅、丁香等等,院子里開得花團錦簇。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nèi)――”學生齊讀第四節(jié)。接著,我又引讀:“到了夏天,更是滿院葳蕤。鳳仙花、石竹花、雞冠花、五色梅、江西臘等等,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夜來香的香氣熏透了整個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時候也不會忘記的。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nèi)――”學生復讀第四節(jié)。最后,我再讀:“一到秋天,玉簪花帶來凄清的寒意,則在秋風中怒放一年三季。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nèi)――”學生激昂地讀道:“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在這打亂自然段的一唱三嘆的反復誦讀中,學生既感受到了夾竹桃的韌性,也對作者的寫法有了更為深切的體會。
于是,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我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應該歸功于對教學過程的創(chuàng)新設計吧。
三、板書機智
新穎的板書有時不僅讓學生提綱挈領地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也體現(xiàn)了教學的一種機智,讓學生在欣賞板書的同時感受到教師的機智。
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我板書課題時,故意只寫了“天游峰”。立即有學生喊道:“老師,錯了,錯了!”我說:“哪里錯了?”學生說:“缺了個‘掃路人’!”一下子,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關注在這個問題上,也就明白了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
在教學《半截蠟燭》時,我沒直接列舉人物的特點,而是采用了畫圖:一支半截蠟燭,里面一個藏著秘密的金屬管。在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逐步想辦法時,我就在那燃燒的蠟燭上畫上一道虛線,以顯示蠟燭越來越短,情況越來越緊急。在講到杰奎琳端走蠟燭上了樓梯時,我把蠟燭的火苗改成了一縷輕煙,學生也因此而長吁了一口氣。當他們再讀課文時,那種緊張氣氛和人物的鎮(zhèn)定在學生的朗讀中都有了充分的體現(xiàn)。
四、生成機智
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矛盾統(tǒng)一體。正是這種統(tǒng)一,給予教師抓住課堂生成資源的機會,為自己的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