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9 23:20:10
序論:在您撰寫古詩文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語文 古詩文 教學
古詩詞是文化典籍的百花園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那么,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呢?
1、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中國古典詩歌是華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動的形象、凝練的語言、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在中國文壇上獨樹一幟,。它寓意深刻、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流淌的是祖先們沉重的生活;它抒情真摯、感人肺腑,道不能道之景,抒難抒之情;它寫景自然、怡人耳目,引人遙看“西嶺千秋雪”,注目“萬里送秋雁”,聽得“十里蛙鳴”,聞到“十里荷香”。故而,古詩詞當之無愧成為小學生接觸古典文學的最佳啟蒙教材。加強古詩詞習誦,重視古詩詞教學,對培養(yǎng)小學生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重要地位
在頒發(fā)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簡稱新大綱中明確指出小學階段古詩詞的教學目標是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級背誦古詩詞是每學年30篇以上,中年級30篇左右,而高年級則為20篇以上。新試行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第一學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第二學段為50篇(段),第三學段為60篇(段)。而且在其附錄的“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就有70首??梢娫诒痴b優(yōu)秀詩文總量上是相當大的,而且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古詩詞的教學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在第一學段讓兒童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第二學段中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而在第三學段中則要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湊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梢姡W的古詩詞教學的要求提高了,內容也趨向豐富,古詩詞教學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1、以閱讀、記誦為主的原則
語文課程標準在“古詩文閱讀的評價”一段明確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的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边@就表明,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要以閱讀和記誦為主,強調要有一個對古詩文閱讀記誦的“過程”。
2、循序漸進的原則
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教學,必須考慮不同級段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即實質上講的是語文教學中的“度”的把握問題。新課程標準對于1-6年級不同級段學習的內容和份量都有具體的要求和標準,這些要求和標準,體現(xiàn)明顯的層次性和循序漸進的原則。
3、整體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則
在語文教學的問題上,歷來都有精讀、細學、扎扎實實地學,字、詞、句、段、篇全不放過,全要深刻理解、細細琢磨的主張。這樣做,雖然從理論上來看,能夠練就學生扎實的基本功,但在實踐上又往往行不通。一個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是有限的,你多顧了“此”,必然將會失去“彼”,如果全面開花,處處追求齊全與完美,其結果可能是什么都追求不到,或者是得了芝麻,丟了西瓜。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很大的弊端是過于追求內容與形式的完整與完美,其結果卻是完而不美……語文教學要敢于殘缺、善于殘缺,唯其殘缺,才可能求得更大意義上的完整與完美。這句話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辯證法。
優(yōu)秀的古詩,與語文材中其它方面的內容本來就有著很大的差異,古詩的精髓在于它的優(yōu)美的意境和優(yōu)美的語言。這恰恰又需要人們在誦讀之時去整體感知和把握大意,因此,整體感知和把握大意,是古詩教學應遵循的又一個重要原則。
4)、科學評價、激勵為主的原則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生背誦詩文的數(shù)量雖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記憶力好的同學,背得要快些,記誦得數(shù)量要多一些;記憶力稍差一點的學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數(shù)量要少些。對這些情況,教師要正確對待,要承認差異,個別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教師也要予以表揚,予以鼓勵。課程標準中還提出了誦讀詩文時音調、節(jié)奏、情感方面的要求,對于這個問題,教師也要靈活掌握其標準。對待讀得不理想同學,教師應該耐心指導,并且還要表揚他“讀得很認真”或“很有感情”等等,以此激發(fā)其誦讀詩文的興趣和信心。
1、整合資源,把握基點。
①把握同一主題的作品。在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材中,不少的古詩詞雖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達的情感主題卻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學時可改變傳統(tǒng)“逐環(huán)教學”“逐首教學”的模式,整合資源,凝聚主題,學生就能在把握基點中生情。整合同一題材的作品,以題材為橋梁,可以帶領學生對比體會,加深理解。②拓展同一詩人的作品。拓展同一詩人的作品,不僅可增加學生對不同語言風格的感受力,還可加深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和對該作者寫作風格的把握。
2、反復吟誦,直意抒情。
讓古詩詞教學彌散醉人的芬芳,’教學中就必須抓住“詩眼”和關鍵詞句,細細品味文本,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投入感情朗讀,感悟文本的意義,直指作者的心靈,進而喚醒學生的心靈。重視朗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教師要成為引領學生朗讀的組織者、合作者和促進者,讓學生漸人佳境,讀出層次。
3、啟發(fā)想象,人境悟情。
詩重想象。古詩詞教學中要喚起學生情感體驗,產生共鳴和移情,引導他們由此及彼,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再現(xiàn)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情要靠“象”去顯。貫通生活與詩句的問題,激活了學生言語活動的創(chuàng)造性,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有情有趣,學生的思維、想象、情感始終在文本語言的內部快樂進行。
1.故事選取原則首先要有真實性。一旦講述的故事與史料記載相違背,之后讓學生了解到了就會對學生的情緒造成嚴重的影響。為了保障故事的真實性,在故事的選擇上要符合史實,不能隨意虛構,可以在史實的基礎上進行邏輯性的推測,合理的想象。其次就是趣味性。故事要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故事本身就必須足夠有趣,情節(jié)上要生動,內容要有新鮮感。再次就是可以結合現(xiàn)實,在歷史教學中不一定就是用歷史故事來談論歷史知識,也要讓學生學會用歷史來指導現(xiàn)實生活,在故事選擇上盡量和現(xiàn)實有所銜接。最后就是具有針對性。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在故事的選擇上要和課程內容有很大關聯(lián),故事要針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意義和思維能力。
2.融入歷史故事導入新課在講解新課之前不要直接進入主題,首先可以運用關于本節(jié)課程內容的歷史故事,進行課堂導入。歷史教學中如果導入環(huán)節(jié)非常的出彩,就能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熱情,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說是整堂歷史課程已經成功了一半。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老師可以講述一個歷史故事,為教學內容埋下伏筆,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使之能夠沿著故事的脈絡對有關的史實進行研究。這樣,學生在接受老師講的史實時也能夠集中精神,將導學故事和學習的知識進行聯(lián)系,加深印象,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比如在講解唐朝安史之亂這一課程時,由于安史之亂原因有很多種,可以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來加強學生的印象。其中一點原因是唐玄宗后期沉迷酒色,統(tǒng)治腐敗,里面有一重要人物就是楊貴妃,教師可以利用楊貴妃的故事來導入安史之亂的教學?!耙或T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寫唐玄宗為了博得楊貴妃一笑,千里迢迢把荔枝送到宮中。通過這樣一個故事來導入課堂主要內容,學生在故事中進入到教學主體,讓學生容易理解。
3.在課程中合理地插入有趣的故事為保障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一直保持興奮和確保教學內容能夠順利開展,老師在教學中間要適當?shù)夭迦牒蛢热菹嚓P并且富含趣味的故事。比如在講述東漢歷史時可以講述華佗的事跡。在學習楚漢之爭時可以穿插鴻門宴的故事,在講解西漢時期的歷史人物時可以給學生講司馬遷在忍受宮刑之后還能創(chuàng)作出《史記》的偉大精神。在課堂中插入歷史故事,不僅能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氛圍同時還能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實現(xiàn)教學的目的。
4.在課末插入歷史故事,提升教學效果在一節(jié)課要結束的時候講一個故事,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在之前的教學中學生可能對知識有自己的看法和沒有理解的部分,通過故事情節(jié)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在學習商鞅變法時,雖然商鞅變法對秦國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最后商鞅還是遭受車裂之刑。很多學生不免感到十分惋惜,為了讓學生對商鞅變法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老師在課末給學生講述商鞅被秦王追殺的故事:商鞅在逃跑的時候要入住客棧時,客棧老板用商鞅制定法令拒絕了它的要求。讓學生理解商鞅就算被殺害了,但是變法沒有停止,已經在發(fā)揮它的作用了。
二、結束語
(一)善于備課
發(fā)掘美感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要使學生由“知學”進入“樂學”,教師的備課過程非常重要。首先,教師在感知教材時,要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根據(jù)詩意,讀詩作畫,化靜為動,再現(xiàn)詩的畫面,把“詩”與“畫”結合起來,將古詩的情景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詩的畫面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直觀感受,深入體會。其次,教學貴在引導學生利用情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掌握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舉一反三。再次,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特點和教學需要,反復推敲,細心挖掘,努力實踐,以自己的審美經驗引導學生透過表象,站在不同角度觀察,領悟內涵,調動學生的審美體驗,進而去分享這種美,獲得美的享受。這樣,學生的審美心扉就會洞然開啟,帶著熱切憧憬和審美情感,進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再欣賞、再觀察,把古詩以及自然、社會、自我等都作為學習的資源,從而更深入地領悟古詩的藝術真諦。
(二)披文入情
動之以情詩,源之于景,抒之于情,學習古詩少不了一個“情”字。在審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是靈魂。語文審美教育活動主要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動之以情,是課堂教學揭示美、傳輸美,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致力于引導學生通過吟誦古詩去感受其美,享受其美,汲取其營養(yǎng),領悟其真諦。教師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出詩歌的音樂美、節(jié)奏美,以聲傳情,聲情并茂,達到韻味無窮的藝術境界,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自己動手查閱資料弄懂詩中的詞義、句意,正確理解詩的內容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進一步感受古詩的語言美。通過古詩教學,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以讀為本,體會詩情,體會詩境,自我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的結論和規(guī)律,在更高的層面上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三)啟發(fā)想象
切身領悟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發(fā)揮想象,領悟意境美,應重視以理解為基礎,由意象感知到情感體驗,再到理性升華的過程。在古詩學習中,教師應獨具匠心,發(fā)揮想象去進行體驗和藝術的再創(chuàng),將古詩文變抽象為具體,變平面為立體,變靜止為靈動,從而使學生切身領悟,感受到其中有聲有色、有情有理的豐富內涵,培養(yǎng)學生由表及里,見微知著的能力,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使課文在頭腦中有聲有色地活起來,引導他們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力、想象力,對課文的形象給予補充和豐富,去領悟古詩中的意境美。
(四)循循善誘
師生共鳴教師要善于以情激情,通過自己動情激發(fā)學生動情,這樣可以使學生具體感受作者的感情,做到通理明情,入境動情,進而增強美感效應,達到作者、教師以及學生之間共鳴的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在教授學生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方式,把無形的語言變?yōu)橹庇^的畫面,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引向古詩的深處。其次,通過講述、朗讀等教學手段,設境傳情,引導學生“身臨其境”,使學生悟其神,會其意,領悟到古詩的意境美。再次,教師講課的語言、表情、動作等都要富于感情,切忌無動于衷的一般講解,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詩中或歡欣或傷感的情態(tài),體會到詩人寫詩時的情感,使學生在教師生動形象、理趣盎然的教學中理解古詩的哲理美,整體感知詩意,從而把古詩情、教師情、學生情這“三情”融為一體,師生之間迸發(fā)出強烈的美感共鳴,產生共振效應。
二、總結
一、中國古代文學實踐教學模式芻議
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模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建構。其一,學時設置上,實踐學時和講授學時要進行有機整合,既要有一定的區(qū)分度,也要強調二者的可溶性。就前者而言,實踐教學與課堂上的講授教學有本質的區(qū)別。作為一門古老的傳統(tǒng)學科,中國古代文學涉及到眾多的作家、作品,其沒有講授學時是不可能的。實踐學時只能是講授學時的有益而必要的補充。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實踐教學與講授教學二者在本質上并不矛盾,實踐的過程也需要教師必要的指導,講授的過程,也是實踐的另一種模式。二者的融合,能夠加強彼此所強化的領域,對學生的理論與實際操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其二,要探索有意義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教學方法。目前,工作在第一線的中國古代文學教師,對實踐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并有了較成熟的案例,諸如古體詩詞的寫作、古籍文獻的整理、經典敘事文學的排演、古詩文的誦讀與傳唱等。任何成熟的教學模式,都需要有相應可行的教學方法作為支撐??梢哉f,中國古代文學的實踐教學方法是統(tǒng)攝整個教學改革的靈魂。從教學實踐中得來,應用到實踐教學終曲,是中國古代文學實踐教學方法得以成熟的唯一選擇。其三,重視中國古代文學實踐教學中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之間關系的協(xié)調。理論上的宏觀建構,或許不能保證微觀與宏觀的完全一致性。作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如果微觀教學現(xiàn)實與建立的宏觀模塊不能完全一致的話,會導致一系列因素的隨之變化。沒有基本固化因素的存在,教學模式也就無從談起。所以,協(xié)調教學過程中宏觀與微觀的諸多因素,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實踐教學所要注意的問題之一。
二、個性化考查與中國古代文學的實踐教學
中國古代文學實踐教學模式的建構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課堂上的閉卷考試或者開卷考查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基本要求。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對課程考查的改革,理應得到一定的重視。所謂的個性化考查,指在課堂的常規(guī)教學和實踐之后,根據(jù)具體作家、作品或文學史現(xiàn)象,創(chuàng)造性地針對某一可操作性題目,進行考查問題的建構,問題要具有新鮮性和趣味性,其答案一定是開放性的,從學生的作答中,可以看出,其對專業(yè)的理解,以及對專業(yè)延伸部分的操作能力。中國古代文學的個性化考查的模式建構必須遵從以下原則。首先,無論是多么開放性或富有趣味性的問題,必須以文學原典或文學史基本史實為依據(jù)。其次,個性化考查的題目設置要合理,以便給學生留出盡可能大的思考空間,并且這種思考盡量涉及到多學科的知識與技能。最后,個性化考查切忌隨意性。教師要認真思考,要像備課一樣準備考查內容。個性化考查的實施,對教師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師的思考維度要跳出文學史固有的局限,要嘗試以當下的眼光,以大文學視角,重新審視并梳理原本的文學史基本事實,要讓作家作品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流淌在文學歷史中的血脈。只有教師具備了多維思考的能力,學生才有可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提高,有所創(chuàng)新。當然,無論我們如何強調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實踐性,考查的獨特性,我們都不能忽視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對文學原典的通讀和背誦,是我們進行個性化考查的前提?!巴ㄗx、背誦重要的古籍和詩文名篇,似乎很笨,其實最巧。巧就巧在用力較省而收效較大:既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扎扎實實地擴大了知識領域,而寫作能力、記憶能力和藝術感受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這真是一舉數(shù)得!”個性化考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問題找尋答案,這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但并不枯燥,且趣味橫生。在此基礎上,個性化考查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生不僅在學習知識,而且能夠運用現(xiàn)有知識,解決與學科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在解決過程中,知識與能力得到了相溶和轉化。
作者:高政銳鄧福舜趙麗單位:大慶師范學院文學院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體會
古詩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常吟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養(yǎng)他們的詩學素養(yǎng)。應當說古詩就像一杯陳年醇香的佳釀,滋養(yǎng)著炎黃子孫的血脈;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著民族的魂魄。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新理念指導下培養(yǎng)學生的詩學素養(yǎng),探索出教學古詩的新思路。
一、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學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多條渠道創(chuàng)設情境,引學生入“境”。
(1)介紹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詩的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生活背景和個人閱歷,學生了解了這些以后,就能把握作者作詩時的特殊心情去讀詩去想象。
(2)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把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詩中,拉近距離,搭起入境橋梁。
(3)運用直觀形象。在古詩教學中往往由于條件的限制,不能實景實物進行觀賞,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圖片和音樂等輔助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通過這樣的親身體驗,就容易理解詩意。
(4)豐富情感想象。教學時指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情節(jié)、場面。這樣既訓練了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為再現(xiàn)能力、想象能力,又幫助學生弄懂了詩意,感受古詩意境之美。
二、古詩教學必須注重課題操作策略
(1)自主感悟,讀準詩句。古詩語言精練、含蓄、優(yōu)美,首先要讓學生抓住重點字、詞,讀準字音,了解字義,讓學生大聲朗讀,“不求甚解”地讀,讀通,讀好,讀到朗朗上口,在讀中自悟。
(2)自主理解,畫詩意圖。激發(fā)學生進入詩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體會詩句的描寫,充分發(fā)揮想象,畫詩意圖。古詩把詩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熔鑄造在短短的幾十字中,以少勝多,以大見小,給古詩教學鑒賞者留下充分的再創(chuàng)造的余地。
(3)畫演古詩,探究詩意。古詩意境深邃,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擴展,想象的空間。詩意圖形成了,學生對古詩的感悟又深了一層,在教學中讓學生合作交流討論,結合自己畫出的詩意圖,對照詩句說說或演演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體驗,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4)討論交流,體悟情理,品味語言美。進一步啟示和激發(fā)學生深入地體驗和審視感受,領悟詩句中蘊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講中有導,導中有練,啟發(fā)學生悟法用法,引導學生放寬思維,說自己想說的,不要盲從于書本。
(5)創(chuàng)設情境,感悟朗讀,感受意境美、音樂美。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訓練重點在朗讀指導上,而朗讀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應引導學生感受情境,讓他們進入角色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見性去表現(xiàn)古詩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多渠道創(chuàng)設情境,引學生入“境”,要求教師范讀,學生領讀,教師學生講讀,指名朗讀和熟讀成誦,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6)改寫古詩,體驗創(chuàng)新。在學生學習了古詩,對其形式、意境、構思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再加以適當?shù)狞c撥、誘導,觸發(fā)學生的美感,讓他們學習詩中的寫作手法對古詩進行改寫。
三、多元教學,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詩教學的難點,因此這就要靠語文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古詩教學豐蘊起來。好的語文課是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好的古詩教學同樣給人帶來藝術的享受,令學生回味無窮、余音繞梁。例如,教學中師生依靠詩意情境作畫,教師的深情范讀,相配的古典名畫,師生誦讀時配以古樂激情,欣賞現(xiàn)代作曲家演繹的古詩詞等等,都能讓學生體會到詩文中的詩情畫意,激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師只有通過多種手段、媒體才能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古詩詞講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過品評、誦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作品質。如有表現(xiàn)詩人才情的“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那種一氣呵成,暢快淋漓的美感,這和杜甫立志“語不驚人死不休”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分不開的。也有體現(xiàn)詩人字字推敲、鍥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教師引導學生賞析、品味的過程,也同時是向詩人學習習作的過程,這些隱性學習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品評、鑒賞的能力,將使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受益匪淺。
四、拓展閱讀,培養(yǎng)詩趣,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
1.1激發(fā)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故事在課堂教學中的魅力較大,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過程中講故事容易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帶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注意將數(shù)學問題穿插于故事中,應用故事教學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好奇心,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同時,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深刻記憶,這有利于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進行回想、思考、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素養(yǎng)。
1.2發(fā)揮教育作用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既能讓學生在故事中學到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生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故事寓意及人生哲理,在潛移默化中灌輸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的思想,幫助學生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中更好地成長。
2故事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2.1注重故事的選擇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引入故事,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故事對小學生的影響力巨大,須注意對故事的選擇。對小學階段故事的選擇,不僅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同時還要有利于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及終身發(fā)展。例如《葫蘆兄弟》、《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等,這些故事中都含有與數(shù)學問題相關的數(shù)字,教師通過選擇這些故事應用于數(shù)學教學中,不僅與學生特殊的心理各年齡特點符合,同時也能幫助小學生分清善、惡、美、丑,有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奠定良好的基礎。
2.2將數(shù)學問題融入故事中
講故事既然當做一種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學會有效將故事與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注意將數(shù)學問題融入到故事中。故事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shù)學問題融入到故事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進行一年級加減法(10以內)的教學過程中,若簡單地對學生描述“2+5=7”或“6-3=3”,然后便要求學生記住,然而這種方法不能幫助學生理解,自然是很難記憶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應用講故事的教學方法,將這些數(shù)字融入到故事中,以加強學生的理解,便于深刻記憶。
2.3把握故事的講述時機
在教學中引入故事雖然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教師在應用這種教學方式時,應注重把握故事的講述時機。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故事時,應結合教學課程的進度,適當選擇講故事的時機,且不能占用一節(jié)課中大部分的時間甚至是整節(jié)課的時間來講故事。以免學生太過于關注故事,而忽略了學習。同時,數(shù)學教師還要學會靈活運用和變換故事,巧妙地將教學內容與故事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安排該課時應運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或將故事結合其他教學方式(如多媒體教學、情景教學、合作教學等)展開教學。而不是每節(jié)課都運用同一個故事、同一種教學方法,以免不能達到故事教學的目的。
2.4注意故事的創(chuàng)新性
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故事時,可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及小學生的心理及年齡特征,對故事有所創(chuàng)新。如一些故事過于深奧、冗長,教師可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將故事進行整理、改編,最后轉化成一個簡短精湛、易于小學生理解的小故事。而有些故事則因其普遍被講授而失去了新鮮感,致使學生提不起興趣,難以達到故事教學的目的,教師則應注重對故事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編,對傳統(tǒng)的故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利于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3小結
“寫教學故事”就是讓教師將自己認為很有意義的某一教學事件,具體地記敘出來,使之成為一個相對完整的案例。在敘述故事的同時,可以不拘形式地結合發(fā)表一些自己的觀點或體悟。顯然,這樣的教學故事和教育論文是有著根本區(qū)別的。如在表達方式上,“教學故事”是以記錄實事為主,而不是以論辯為主;在文章體例上,“教學故事”是記敘為主,兼有一點夾敘夾議,而不是純粹的議論文;在寫作思路上,“教學故事”常采用從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思維方式;而不是由論點為中心的演繹思維方式。由于“教學故事”記敘的就是教師發(fā)生在自己工作中的那些具體事情,有著親歷的基礎和“情境性、形象性和行為性”的依托,教師把它寫下來不僅不會覺得困難,而且會善于、樂于講述眾多的這樣的故事。
請先讀一讀俞東江老師寫的一則題為“感悟‘笑笑’”的教學故事:
教學《驚弓之鳥》一課,我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更羸笑笑說:‘不是我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后句:“更羸此時為何‘笑笑’?他在笑誰,笑什么?你們能讀懂這里的‘笑笑’嗎?”
學生很有興趣地默讀思考。一會兒,議論便展開了,而且出乎意外的熱烈:
“更羸在笑魏王,笑他大驚小怪,笑他無知。因為當更羸說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時,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當大雁被更羸‘射’下來后,魏王又大吃一驚,他根本就不知道這其中的奧妙?!?/p>
“我認為這是一種成功的笑。因為更羸說到做到,他成功了!”
“從課文最后的一個自然段可以看出,大雁掉下來是在更羸的預料之中的,而且課文前面就講到‘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瘡摹灰汀梢钥闯龈鷮@件事很有把握,大雁被‘射’下來,不是湊巧的。所以更羸的笑是胸有成竹的笑,是得意的笑?!?/p>
“??!是胸有成竹的‘笑’,也是十分得意的‘笑’。”我點了一句。
“我有補充,更羸的‘笑笑’不是得意忘形,而是包含著一種謙虛。盡管他很有把握,可他還是說:‘我可以試試’,并不是很狂妄的笑。所以,只是‘笑笑’,沒有大笑。”
“我認為更羸還在笑那只‘驚弓之鳥’。因為那只大雁,雖然受過箭傷,但也太膽小了,聽到弦響就被嚇壞了?!?/p>
……
我為大家的議論感動了,說:“同學們對更羸的‘笑笑’理解得非常透徹,那更羸的本事又是怎么來的?”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同學們的思路又開始登臨一個新的制高點。
課文中僅此“笑笑”二字,但感悟的空間卻很大。讓大家自由地議論,就很自然地對整篇課文作了整合的思考,才發(fā)現(xiàn)了在“笑笑”背后的豐富蘊意,以此“點”帶動“面”,使“笑笑”這個不起眼的詞成了“感悟”的觸發(fā)點。
過去,我常為學生感悟不起來而困惑,現(xiàn)在看來是沒有找準“感悟””的“觸發(fā)點”。一旦找對了這種極富挑戰(zhàn)性的“觸發(fā)點”,學生的感悟就會自由地奔涌而出。這與更羸的“只拉弓,不放箭”之巧妙,是否也有異曲同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