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4 08:57:21
序論:在您撰寫案例式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很多歷史學科任課教師抱怨歷史與我們太遠,中學歷史難教!我認為那些天天喊難的教師沒有真正將歷史領悟透徹,沒有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來研究歷史的教學。雖然我們要承認歷史是對過往的片段式的記錄,是對過去時間的回顧與重溫,中學的歷史時間跨度確實很大,但這并不表明歷史不在我們身邊,并不表明歷史離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很遠。隨著現(xiàn)代化城市建設理念的興起,每一座城市都開始注重對其歷史文化的保護和挖掘,因此,我們教師何不因地取材,借助所在地現(xiàn)有的古跡、文物、歷史人物開展案例教學,這樣既減少了教師組織案例教學的難度,也可以放開學生的腳步,到生活中,到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去學習歷史,培養(yǎng)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例如在講授“”一節(jié)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走訪社區(qū)的老、老革命,聽聽他們親歷過的,聽聽他們對那段民族抗爭史的理解,從而使學生獲得對抗戰(zhàn)的感性認識和進一步了解、研究抗戰(zhàn)史的濃厚興趣,在引發(fā)學生了解研究這段歷史的興趣之后,老師再順勢和學生一起分析的宏觀背景,繼而到整個中國抗戰(zhàn)的背景和歷史。這樣由身邊的微觀而具體的史實案例入手,學生就會覺得教科書上的歷史其實和我們自身密切相關,這樣也就能產(chǎn)生并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二、以歷史體裁的課外書為依托開展案例教學
歷史是一門人文內涵極高的學科,它的內容之豐富,跨度之長久是其他學科不能比擬的,這就要求學生在學歷史時不能只依賴教科書,要廣泛的閱讀史料,廣泛的積累歷史知識,從而為歷史教學做好積淀,方便學生更好地領悟知識點,更好地將歷史教學內容串聯(lián)成體。我們歷史教師要承擔起為學生推薦課外書的任務,讓學生學會學歷史,學會用時代的眼光看待歷史。課外書中有豐厚的歷史故事和歷史史實,這些拓展性的知識是大多數(shù)學生所感興趣的,而且這些故事比教科書中的故事更具備完整性和趣味性,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動機,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增加學生以感性的眼光來洞視歷史的滄桑與變化。比如在講解“明代中央集權制”一節(jié)時,我們可以向學生推薦風靡一時的歷史書籍《明朝那些事》,讓學生提前通過看這本書來了解明朝的政治機構,政治制度,這樣不僅可以推進教學的進度,還可以在教學中一針見血地抓住重點,讓學生輕松理解明朝集權的來龍去脈。
三、以人物傳記為底本熟悉案例教學法
(1)筆者在學案的使用過程中也注意到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出現(xiàn)學案“問題化”、“知識化”、“大眾化”等問題,把學案設計成一本“練習冊”,或簡單地把答案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只強調知識技能,而忽視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思考題設計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這樣做效果會大打折扣。
(2)課堂操作不當。由于學生的基礎相差比較大,預習的程度也不一樣,導致課堂上具體的環(huán)節(jié)很難把握,從而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
(3)學習小組效果不明顯。在有的班級,學生的探討和交流是很少的。以前沒有上課交流的機會,現(xiàn)在給了這個機會,很多學生,不知道怎么用。還有一些學生在思想深處就打上了偏科的烙印,從而對于小科采取放棄或者不重視的態(tài)度。同時,小組評價機制僅僅適合本學科,不少學生對此根本不在乎,導致小組評價如同虛設,這些都會影響到學習小組的課堂討論效果。
(4)課堂駕馭能力不夠。有時候,我們的課堂是不放就死,一放就活,一活就亂。小組的討論很難展開,又很難收住。有的放不開,導致課堂沉悶,根本就不像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有些課堂過于活躍,影響到正常的課堂秩序。
二、思考與對策
(1)學案教學的使用并不是完成學案就可以了,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合理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把學生關注的問題引入課堂,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新知識中。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參與,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很好奇,做他們感覺是有意義的事情,并獲得成功的喜悅,才會是真正有效的學習。
(2)在使用學案前做好每個板塊問題的優(yōu)化和課堂時間的預設等,設計出更符合自己授課風格的學案教學。可以找個別同學看看,做一做,根據(jù)其反映做調整,使學案更貼近學生實際,符合學情。
(3)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平等自由交給學生,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主導者,采取學生感興趣的鼓勵措施,比如小組長輪流坐莊,小組競賽,評選最佳主持人或表現(xiàn)獎等方式,激勵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
三、結語
翻閱“財經(jīng)新聞報道與寫作”教科書即可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章節(jié)都不乏教學案例,證明編寫者的確是按照“應用導向”、“案例教學”的編導要求編寫該部教材的。由于教學時數(shù)的限制,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能在所有章節(jié)教學中都安排案例教學,對教材中的案例往往只能做“例案教學”或教學例子加以運用。教師挑選什么樣的案例作為案例教學內容或者說挑選案例教學內容的依據(jù)是什么?教師在挑選案例前應該做什么功課等?是案例教學內容選擇時首先考慮解決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教師要清楚自己在選擇案例教學內容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演好角色應該做的事情。此時教師如同影視劇導演挑選劇本。影視劇導演選擇劇本考慮更多的可能是時代背景與要求、觀眾口味與需求、劇本感染力與藝術效果等,而教師作為“導演”選擇案例教學內容的依據(jù)是:本門課程教學目標與要求、學生和教學的實際情況、提高課程教學成效的實際需要等。以“財經(jīng)新聞報道與寫作”教學為例。該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以理論指導實踐,注重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專業(yè)課程。教師在挑選教學案例前,需鉆研財經(jīng)新聞專業(yè)教學計劃,財經(jīng)新聞報道與寫作課程教學大綱,明了財經(jīng)新聞報道與寫作課程在財經(jīng)新聞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中的地位與作用,閱讀分析財經(jīng)新聞報道與寫作教科書,確定教科書各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針對所教學生各方面實際情況,確定選擇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圍繞重點與難點問題的攻克與解決,選擇方便學生學習、便于學生理解、能夠激發(fā)興趣、容易組織討論的案例等,成為教師當好“導演”角色、選擇案例教學內容要做的主要功課。“財經(jīng)新聞報道與寫作”課程教學重點與難點均在于教會學生寫出較高質量的財經(jīng)新聞報道。對教科書各章節(jié)比較分析后,筆者認為,調查性財經(jīng)報道章節(jié)排在整本教材倒數(shù)第二章,選用調查性財經(jīng)報道案例作為案例教學內容最符合學生接觸財經(jīng)新聞時間不長、實踐機會不多的情況。調查性財經(jīng)報道的內容,“扒糞者”深入基層、應對各種挑戰(zhàn)的經(jīng)歷,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F(xiàn)實生活中,各媒體有關調查性財經(jīng)報道資料來源充足,方便學生查閱。對同一事件,各媒體不同形式、角度、深度的報道,方便學生進行比較、總結,引發(fā)學生主動積極思考,可以為后續(xù)的討論以及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突破打下基礎。
2教學案例選編
案例教學內容確定后,接下來就是案例選編工作。由于調查性財經(jīng)報道案例眾多,如果選編的案例文本不規(guī)范、不典型、不精準,案例教學實施就會功虧一簣,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成效。教師在案例選編的過程中,擔當?shù)氖?ldquo;編劇”角色。編劇是從事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的人。編劇可以是原創(chuàng),也可以改編。教師在案例選編中的“編劇”工作是改編。所謂改編,即將準備作為案例教學使用的案例,改編成適合教學需要的文本格式,讓案例中蘊含的理論問題與課程教學目標緊密相連,為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順利突破鋪路架橋,與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培養(yǎng)直接掛鉤。改編后的“案例文本不僅教師自己能把握,而且學生易于接受和認同”。在“財經(jīng)新聞報道與寫作”教學案例選編過程中,教師作為“編劇”應注意:第一,按教學日歷安排,教學此時已經(jīng)進入收官階段,學生通過前階段學習,已經(jīng)初步掌握財經(jīng)新聞報道與寫作方面基本理論知識,選擇調查性財經(jīng)報道實施案例教學,可以統(tǒng)籌前面所學理論,融入案例教學內容。第二,查閱與案例相關的所有資料,去粗取精,改編成符合案例教學需要、始終圍繞教學主題的文本材料。第三,討論題目設計為統(tǒng)籌學生已學內容服務,不能僅僅局限于案例。要求題目設計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查閱資料,認真回答問題的興趣。第四,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做好討論過程預判,撰寫討論中發(fā)生各種情況的應對文字材料,為正確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做準備。
3組織課堂討論
教師在案例教學課堂討論階段承擔的角色應該是“導演”和“配角”,學生是課堂討論的主角。教師作為課堂討論的“導演”,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主動性,用適當?shù)恼Z言引導學生開展多角度、有深度的討論。作為“導演”,要避免冷場、避免偏離主題、避免無休止的爭論發(fā)生,有效掌控討論過程,控制討論結果按正確方向發(fā)展。教師作為課堂討論的“配角”,需要向相聲捧哏演員那樣,用支持、贊揚的體態(tài)和語言對學生的精彩發(fā)言予以鼓勵。用打岔、逗趣的體態(tài)及語言對學生討論冷場、跑偏、斗氣、無序狀況實施鋪墊、轉折、撤火、理順工作。在調查性財經(jīng)報道案例教學課堂討論中,筆者認為采用“學生對學生———辯論與合作型”討論方式比較符合當前大班教學現(xiàn)狀。在現(xiàn)實教學中,筆者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討論小組,在課堂討論前,要求各組在閱讀教師提供案例文本基礎上,自行查閱相關資料,自行組織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基礎上挑選代表本組在課堂討論上發(fā)言的同學,要求做好在課堂討論發(fā)言PPT,在規(guī)定的發(fā)言時間里闡述本組的觀點。各組代表發(fā)言后,進入自由發(fā)言辯論,教師在此階段則適時進入“導演”或“配角演員”角色。
4課堂討論點評
在案例教學課堂討論點評階段教師的角色相當于影視作品的“影評人”。敢于說真話不說假話才是好影評人,不能因為有學生評價教師的評教環(huán)節(jié)存在,對學生學習討論環(huán)節(jié)中的不足不敢提批評意見。教師作為調查性財經(jīng)報道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的“影評人”,需要點評的是:第一,點評發(fā)言者發(fā)言中的獨到見解,有創(chuàng)意的思路或者想法,并就其存在缺失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第二,點評發(fā)言者的發(fā)言思路、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是否正確,在評判是否正確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新的或者是更好的真知灼見。第三,點評發(fā)言者針對案例發(fā)言中所學專業(yè)知識、理論運用情況,指出存在內容缺失、表述不嚴謹甚至思想觀點錯誤等問題。
5案例教學總結
(一)主體不同
舉例子的主體是教師,教師通過事例來論證觀點,加深學生印象,以便學生理解。而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它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要根據(jù)提供的案例進行分析、思考和討論,通過學生自身的參與、開動腦筋,最終理解教育政策法規(guī)的基本知識和原理。
(二)地位不同
二者在教學中的地位不同,舉例子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而案例教學法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通過完整的案例教學設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三)流程不同
舉例子沒有固定和程序化的流程,教師只要在某一個知識點講解之前或之后都可以隨時應用,一般用時比較短,而案例教學有完整的過程,包括案例呈現(xiàn)、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總結點評等基本的流程,因此耗時長,一般都在半個小時以上。
(四)作用不同
舉例子的作用雖然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但它沒有學生的參與,沒有凝結學生自身的智慧和思考,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面欠缺。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通過互動、研討、查閱等方式來獲得對知識和原理的理解。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論加的理解及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評論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維和概括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與《教育政策法規(guī)》課程的契合性
《教育政策法規(guī)》課程是教師教育類的必修課程,這門課程主要是讓未來步入教師崗位的師范類學生,了解教育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學校、教師和學生等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理解教育法律責任和教育法律救濟等方面的主要觀點,通過理論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對生活中的教育法律問題及教育法律現(xiàn)象依法進行分析與評論,提高其依法執(zhí)教的能力,逐步形成和提高教育法律意識,最終理解并確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執(zhí)教的教育法學理念。該課程理論性較強,特別是對一些教育法律條款,學生并沒有最直接的感性經(jīng)驗。因此,如果單純地用講授法進行知識講授,學生很難將知識內化,并且容易產(chǎn)生《教育政策法規(guī)》課程非??菰镫y懂的感受。不利于增強學生的教育法律意識,更不利于將所學轉化到教育行為中去。而案例是溝通理論和實踐的橋梁。通過案例教學法大大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中,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用教育法律原理分析教育法律現(xiàn)象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潛移默化地使其懂得了依法治教的重要性,并促使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層面上樹立依法治教的決心。有位學生在《教育政策法規(guī)》課程快要結束時,這樣總結:一直以為教育政策法規(guī)是很空泛的,離自己很遙遠,其實不然,在教學過程中的很多鮮活生動而又震撼人生的案例無不牽動著我的心,于是,我開始思考,今后怎樣去做一個好老師,關心學生,保護孩子們的生命安全、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任重而道遠。
三、案例教學法在《教育政策法規(guī)》應用的四個基本點
(一)案例的選擇和呈現(xiàn)
關于案例的選擇,學術界普遍認為,在選擇案例時因注意案例的真實性、典型性、啟發(fā)性等。在《教育政策法規(guī)》課程中除了遵循這些基本的原則外,還會有意地從兩個角度進行篩選。一是最新發(fā)生的案例,二是身邊發(fā)生的案例。因為最新和身邊發(fā)生的案例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覺得教育法離自己并不遙遠,違反教育法的現(xiàn)象和行為就發(fā)生在自己的周圍,犯罪的都得到了嚴懲,這樣更有說服意義。另外,在教學實踐中,還應注意教育政策法規(guī)的案例應有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的結合。呈現(xiàn)一定的反面案例,有助于學生認識教育法律現(xiàn)象和問題,但如果過多地呈現(xiàn)反面案例,學生就只會注意到教育法律多么不完善,教育有多么黑暗,所以適當?shù)丶尤胝姘咐苁箤W生在認識到現(xiàn)有教育法律不完善的同時,更能看到公平、正義和希望。在選好案例之后,要注意采用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可以教師自己閱讀該案例,可以讓學生自己來閱讀案例,也可以通過課件呈現(xiàn),還通過視頻來呈現(xiàn),也可以進行更創(chuàng)新的嘗試,比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現(xiàn)等方式??傊?,要注意根據(jù)不同的目標和內容案例呈現(xiàn)的多樣化,以免總用一種方式呈現(xiàn)對學生造成單調刺激。
(二)精心設計問題
為促進學生對教育政策法規(guī)基本知識的理解和討論的有效性,問題的設計是需要仔細斟酌的部分,設計問題時要根據(jù)問題的理論進行科學的設計,根據(jù)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把問題分為不同的類型,以對問題回答的要求不同為例,可把問題分為四類:一是判別類問題:主要是對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詞語是:“是不是”?“對不對?”“、行不行、“”好不好?”“、能不能?”“、會不會?”等等。二是描述類問題:主要是對客觀事物加以陳述和說明。代表性詞語是“:是什么?”、“怎么樣?”等等。三是探索類問題:主要是對事物的原因、規(guī)律、內在聯(lián)系加以闡釋。代表性詞語是:“為什么?”“、你從中能發(fā)現(xiàn)什么?”“、你該如何?”等等。四是發(fā)散類問題:主要是從多角度、多方面、多領域去認識客觀事物。代表性詞語是:“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方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說說你的看法?”等等。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要僅僅局限在一個層面上,要善于從多種角度問問題。
(三)組織好討論
在討論環(huán)節(jié),應完成兩個目標:一是任務目標,即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問題進行討論,最終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總結討論內容,并形成結論。二是社交目標,即加強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合作,包括表達、溝通、傾聽、分享技巧。因為從理論上講,案例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與人溝通的能力,但實踐中最終能不能培養(yǎng)出學生的團結、合作、交流、溝通能力,需要教師人為地設定社交目標。從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教師普遍重視任務目標,忽視社交目標。教師在明確提出小組的學習任務和目標的同時,教師還需要向學生解釋小組活動的成功標準(例如,是不是每個人都參與了討論,是不是仔細聆聽他人的觀點等)。在討論中,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性。在每次小組討論時,可以指派小組組長,并且不同的討論問題小組組長輪流擔任。請小組組長對每位同學的發(fā)言做好記錄,最后由小組組長進行匯報。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機會不多,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了老師講,自己聽,也習慣了不經(jīng)歷自己的獨立思考,直接由教師給出答案,所以在使用案例教學時,起初學生是有些不適應的,不敢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適當?shù)卦O置一些考核方式和獎勵機制,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以此來激勵學生更好地參與小組討論。
(四)教師的反思
新時期發(fā)展條件下,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推動教學的主體發(fā)生了變化,再也不是以往的教師“滿堂灌”形式了,學生學化學代替了老師教化學,從行為主義到構建主義。在這種形勢下,教師是學生化學學習的引導者,課堂成為師生交流互動的大平臺。具體教學實施中,教師首先要從心理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發(fā)展,了解其對化學實驗課的認知;其次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從學生心理及知識構成出發(fā),選擇教材和具體的實驗操作方式,對于不適合學生探究的化學章節(jié),老師完全可以自行編教材和設計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合理采納學生的有效建議,應當鼓勵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學生,從心理上給學生營造自信的環(huán)境,不會讓學生有壓抑感。課后,鼓勵學生對課堂實驗進行積極反思,進而實現(xiàn)學生自身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化學實驗素質。
2.加強化學實驗學習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任何學科領域都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原型,高中化學實驗涉及的教學內容也不例外,脫離現(xiàn)實的化學實驗課程,無疑會因其抽象性增大學生的理解難度。綜合看來,新教材內容更注重對學生自身經(jīng)驗的強調,將其中化學知識內容設計得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并充分反映化學學科的思想。具體實踐中,應當在備課及上課時從學生實際入手,結合學生所說的身邊實際案例,將其設計進實驗教學中,進而由教師引領他們進入到自己熟知的情景中,實現(xiàn)對化學知識的探究性學習。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下,促成高中學生有效實驗。如學習“酸的性質”時,可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知道用醋可以除茶壺里的水垢,這其中包含著什么樣的化學原理,怎樣通過實驗證明呢?”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還可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如學習“酯和油脂”時,可指導學生討論探究“餐具上附著的油脂的最佳清洗方案”,讓他們分組設計實驗步驟,分別用冷水、熱水、在冷水中加幾滴洗滌劑、在熱水中加幾滴洗潔劑四種方案,清洗餐盤上的油脂,觀察哪種方案清洗效果最好,所用時間最短,并對其中所含化學知識進行思考分析。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掌握實驗方案的內容、實驗設計方法、技巧等,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3.加強案例教學的運用
在新時期教學方式方面,案例教學法結合學科知識特點,促進學生有組織、有目的性地學習,進而積極鍛煉學生的學習、研究能力,注重學生智力開發(fā),作為一種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其很適合現(xiàn)代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通過利用案例教學的實踐性和重現(xiàn)性,能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發(fā)揮其輔助功能。如在“測定溶液pH值”的實驗中,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實驗操作的反例:為測定某種溶液的pH值,某位同學設計了實驗方案:①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體,將其滴在潤濕的pH試紙上,對比標準比色卡,確定溶液的pH值;②將試紙放入待測液體中,對比標準比色卡,得出pH值。讓學生對該例子中的實驗方案進行分析,探討實驗能否成功。通過對“測定溶液pH值”的實驗進行分析可知,在實驗操作過程中,不能使用潤濕的試紙,也不能直接將溶液放入待測液體中,因此以上兩個方案都是錯誤的。通過舉出反例的方法,學生在討論分析案例中錯誤之處時,更進一步了解實驗設計方法,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另外,在運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案例的趣味性、實效性和典型性等,更應從教學定位角度開展教學。
4.開展拓展性實驗
當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一般涉及很多演示實驗,目前,在高中化學此類實驗教學中,往往注重通過學生觀察的方式學習了解化學知識,一般輔助以教師的講解,在此基礎上總結觀察到的現(xiàn)象、結論,這種模式下先讓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久而久之,會磨滅其對化學實驗教學的興趣,使其缺乏對實驗的熱情和探究欲望,這對于學生的化學實驗素質培養(yǎng)是極其不利的。因此,教學過程中,應對此類實驗進行改進,開展拓展性實驗,加之融入創(chuàng)造方面的內容,擴大學生思考空間。實施拓展性實驗教學,可以通過改變演示實驗的目的、要求、材料、控制條件及處理方法、儀器、實驗步驟及過程、實驗場景等進行,從而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學習“驗證濃硫酸的脫水性”實驗中,教師為學生展示需要的實驗儀器,并對儀器在本實驗中的作用進行解說后,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實驗儀器的技術要求,待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后,要求他們對替換裝置或對裝置進行改裝,讓學生利用不同實驗儀器達到原實驗的目的,訓練學生的化學實驗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思維素質。如可以從生活中取材,利用細長帶有蓋子的玻璃飲料瓶代替燒杯,用鐵絲代替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等。綜合來看,雖說演示探究實驗較耗時,卻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及實驗現(xiàn)象的理解,一定程度上減少后續(xù)的反復鞏固用時,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主干,并使高中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得到有效拓展。
5.結語
在國際投資學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對教材“絕對崇拜”,過分依賴于教材內容,甚至案例分析、論述都要求按照教材的思路來解答。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培育出的大學生,缺乏應變能力,沒有創(chuàng)造能力,更能沒有創(chuàng)新思想。大學教師的教研工作就是要不斷的改革不科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引入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我們要培養(yǎng)的不是知識性人才而是能力型人才,這種重傳統(tǒng)輕創(chuàng)新的教育方式必將大幅降低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時代在改變,國際投資格局在不斷的變化,“以不變應萬變”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當代國際投資發(fā)展的需要。
二、改進國際投資學教學方法的建議
(一)試行“模擬實戰(zhàn)式”教學
在做好基礎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教師應結合課程內容,借助模擬操作軟件,讓學生以理論知識為基礎,獨立完成模式實戰(zhàn)訓練。這不僅鞏固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例如講到國際投資學中的金融資產(chǎn)部分時,可引入股票、期貨等模擬操作平臺,結合課本中的股票、期貨分析,由學生獨立操作完成交易,還可組織股票、期貨操作比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此種方式不失為一種成本低、風險低、效果優(yōu)、效率高的“社會實踐”。
(二)推廣“案例式”教學
“案例式”教學要求教師準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典型案例,通過分析案例強化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在國際投資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與書本相關的國際投資經(jīng)典案例提供給學生,讓其獨立思考。例如講到國際投資環(huán)境問題時,可向學生介紹當代中國的國際投資環(huán)境變化,讓學生思考中國的國際投資現(xiàn)狀與中國國際投資環(huán)境的改變有何相關性。在推廣“案例式”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所選案例必須有真實性,可以通過世界投資報告、博鰲論壇、世界銀行網(wǎng)站、中國商務部官方網(wǎng)站等收集信息;其次,所選案例需要有時效性,為了最大程度的貼近現(xiàn)實、學以致用,教師在選擇國際投資案例時,應盡量選擇當前的時事熱點。最后,所選案例應有典型性,缺乏典型性的案例往往讓學生無從下手,達不到預期的訓練目的。
(三)探索“啟發(fā)式”教學
一、“自主認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自學關鍵是教師必須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整個深層次教學的成敗也在此一舉。學生有能力自學,教師就可淡化知識的講授,否則仍不能脫離傳統(tǒng)歷史教學模式的窠臼。在“學”與“導”的關系上,主要靠學生學,但關鍵又在教師“導”?!皩А奔纫赶?,即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自學,又要激趣,即激發(fā)學生學習有關課文的興趣。例如,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一課,我在學案的【自主認知】部分是這樣設計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1.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1)皇帝稱號的由來。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決定從“三皇”中取一個“皇”字,從“五帝”中取一個“帝”字,合成“皇帝”,作為自己的名號,以顯示其權勢和地位。從此,“________”成為我國最高封建統(tǒng)治者的稱謂,歷代沿用。(2)皇帝的權力。全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切大權由皇帝總攬;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由皇帝任免;軍隊的調動由皇帝控制,調動軍隊的憑據(jù)_______由皇帝控制、發(fā)給。(3)特征。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______顯示了權力的不可轉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_顯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這是中國古代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征。2.建立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職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機構中,_______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_______兼理監(jiān)察事物,_____負責全國軍事事務。丞相之下還有______,分別掌管著國家的各項具體事務,是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2)評價: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職,在_____、______和權________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操縱在皇帝手中。②然而,對于軍政大事的決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諸卿進行朝議,最后由皇帝裁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君主專制下重大事情的決策失誤。這個案例是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的教學,如果不用學案,只由老師用敘述性、描述性的語言講授,學生只是聽和看,學生的思維、學習情緒得不到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處于較被動的狀態(tài)。而用上面的學案把教學內容設計成階梯式的填空題,通過自己完成這些由淺入深、由事實到結論的漸進式練習,使學生熟悉歷史史實,歸納出結論,從而產(chǎn)生成就感,達到活學、樂學。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性強,學習處于較為自主的狀態(tài)。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既促進全體發(fā)展,又關注個體提高。
二、“正確點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
學法指導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學生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學法指導是“教會”學生學習的前提和保證。第多斯惠曾深刻地提出:“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币虼?,在學案設計中,學法指導應該貫穿始終,如學案中的學習目標設計、疑難問題提示、解題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導性內容和因素,構成一條明晰的學法指導線索。為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和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例如,必修一古希臘民主制度這一課中,如何認識城邦政體對雅典文明的影響是一個難點。在學生合作探究、總結認識的過程中,得出的觀點大都是不系統(tǒng)的,或者不太理解城邦政體。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這樣引導:什么是城邦?希臘城邦發(fā)展有什么特點?對希臘文明的發(fā)展有什么影響?(小國寡民,有利于實行直接民主;獨立自治,有利于希臘文明的延續(xù)性。)學法指導就是“指點、啟發(fā)”,學案導學要體現(xiàn)“導”字,自主學習不等于完全自學,放任自流,課堂上教師應該講解重難點知識,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在學生思考的瓶頸時期要注意適當點撥,使學生的認識得以提升。
三、“巧用表格”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這一環(huán)節(jié)特點是“精”。內容、語言要精。主要是向學生傳授教材的知識結構。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將知識結構預先寫在幻燈片或小黑板上向學生演示講解。不講具體的知識點而是講教材內容的“框架”。例如,必修二:中國民主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和曲折發(fā)展歷程一課我設計成表格。通過完成表格,既加深學生記憶,又有利于促進、完善,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如果只靠老師講,學生印象不會深,還容易混淆,因為講述是傳輸態(tài)的信息,講過了就沒有了,甚至一不留神沒聽到就更是空白。而學案是存貯態(tài)信息,且知識點需要學生填,可以在課前初步整理,課上修正完善,課后復習鞏固,考前還可以拿出來瀏覽。有一個不斷完善、優(yōu)化和鞏固的過程。
四、“巧設練習題”鞏固新知識
練習的目的是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檢查教學效果。一節(jié)課的成敗關鍵是在學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歷史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練習引導學生探索歷史事件發(fā)展的規(guī)律。必須緊扣一節(jié)課的能力培養(yǎng)目標,巧設疑問。例如,必修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jīng)濟體系的形成”一課設問如下:(1)布雷頓森林體系出現(xiàn)的背景;(2)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標志;(3)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構成;(4)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實質;(5)布雷頓森林體系評價;(6)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通過上述問題的分析練習,使學生認識到美國在戰(zhàn)后隨著經(jīng)濟實力的增強,確立了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金融體系。使學生掌握了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分析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和能力。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強調了美國關稅壁壘對世界各國的直接影響,A項符合史實和題意,B、D兩項于此無關,C項是其間接影響,故答案選A。此題是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材料選擇題到材料題,從單方面信息入手到材料題多方面信息分析總結,讓學生的能力逐漸的提高,更好的適應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