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20:25
序論:在您撰寫教師教育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高深學問的探究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會遭遇多方面的阻擾與責難,因為新發(fā)現的知識可能會與人們現有的知識產生沖突,甚至動搖人們根深蒂固的信念,如哥白尼的日心說、達爾文的進化論、的人口論等。在強權政治面前,有的學者被剝奪了知識探究的權利,有的學者被剝奪了生命。什么才能為探究真理之路保駕護航,使學術活動免受政治和外界控制的干擾呢?唯有學術自由。學術自由是指專業(yè)上合格的人士在所勝任的學科中自由地調查,討論、發(fā)表或教授他們所認為的真理,而不接受宗教或政治的控制和權威許可,除非這種控制是職業(yè)道德的標準或這種權威許可是有關學科中用來證明真理和結論的合理的方法。①學術自由與探究高深學問相伴相生。阿什比(EricAshby)認為,“學術自由是一種工作的條件。大學教師之所以享有學術自由乃基于一種信念,即這種自由是學者從事傳授與探索他所見到的真理之工作所必須的;也因為學術自由的氣氛是研究最有效的環(huán)境?!雹趯W術自由并非是高校教師的特權,也并非是當權者的恩典,而是探究高深知識者應有的本性使然。獨立人格、精神自由者才能在探究高深知識的道路上耐得住寂寞,抵擋住紛爭,挑戰(zhàn)人類知識極限。學術自由不僅符合大學的邏輯,更符合國家的最高利益。蒙羅說“學術自由之存在,不是為了大學教師的利益,而是為了他服務的社會的福祉,最終則是為了人類的福祉”。③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托馬斯•多尼倫(ThomasE.Donilon)2014年7月3日在美國《外交政策》網站發(fā)表《我們是頭號大國,今后也不會變》,認為美國將長期保持經濟優(yōu)勢的三大理由是創(chuàng)新、能源和高等教育。在他看來,美國的高等教育體系是保持國家競爭優(yōu)勢的重要來源之一。在全球排名前20所研究型大學中,有17所設在美國。事實也證明在全球競爭中,國家實力與本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息息相關。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rter)在《國家競爭優(yōu)勢》(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一書中闡述了一個國家的高級要素,如知識資源與國家競爭力之間的關系。他發(fā)現一個國家的高、精、尖產業(yè)的發(fā)展一定得益于高校強勢學科的支撐,如瑞典的機械工程、美國的航天、醫(yī)藥等領域的領先優(yōu)勢都源于這些國家的高校在該學科領域的貢獻。④保護學術自由是國家的應盡之職。德國《高等教育總法》(1976)明確地將研究自由、教學自由、學習自由作為三大學術自由進行保護。日本《教育基本法》重申要尊重學術自由。美國為了切實保障學術自由,于1915年成立了“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發(fā)表了旨在保護學術自由的“原則宣言”。其核心主張是長期聘任制度與教授會裁判制度,這實質上是把學術自由視作高校教師的基本權利。法律法規(guī)是守護學術自由的外在力量,而高校以學術為業(yè)的價值取向是守護學術自由的內在力量。如果高校教師在市場利益的驅動下懈怠學術追求,心向神往升官發(fā)財之道,追逐名利,趨炎附勢,那么學術自由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二、承擔教育教學之責
高深知識既要靠一代代人發(fā)現,也要靠一代代人傳承。高校既是研究和傳授科學的殿堂,更是教育新人成長的世界,把學生培育好是高校教師的天職。雅斯貝爾斯(KarlJaspers)認為教育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guī)范,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交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并啟迪其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則,是通過現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導向人的靈魂覺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導向原初派生出來的東西和平庸的知識”。①教師的教育教學之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引導學生心靈成長。高校對學生而言,不是知識的加油站,也不是為職業(yè)競爭補充能量?!八麄兿M陀兴枷氲拈L者們——那些能夠幫助他們發(fā)展個性的教師——進行有意義的接觸。”②在師生交往中,教師在學生心里播撒正直、善良、求真、好學、自由、獨立的種子,歷經生活磨煉后在人生之旅中開出絢麗之花,結出豐碩之果。第二,展現學術之美,培育學術志向。北京大學教學名師張祥龍認為教學的要點在于“以教學內容和材料的原真性、內在豐富性來形成難度、高度、突破學生習慣的思維方式和表面上的可接受程度,把它們還原,同時以這樣高難度中展現的學術魅力來吸引學生;還要以多種手段來幫助他們涉水渡灘,激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奮發(fā)努力來克服困難,入深山探寶藏,得到終身難忘的學習和思想經歷;此外還要通過多重的考核來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逼他們去跳‘龍門’,讓他們在大學學習的一開頭就明確學術的優(yōu)劣之別,將深刻的聽課體驗和思考體驗落實為有形的能力,并且讓有些學生形成攀登學術高峰的志向?!雹勰壳安簧賹W生對閱讀經典不感興趣、對實驗和研究也不感興趣,他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準備各種各樣的證書考試,爭取畢業(yè)后靠這些證書增添就業(yè)競爭力。作為教師有責任通過精湛的教學藝術,展現知識之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學術志向。因為知識要靠年輕人傳承,知識也要靠年輕人去發(fā)現。第三,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教育存在于師生關系中,尊重、信任、平等是師生關系的基礎。著名的對話哲學家馬丁•布伯(MartinBuber)在他的代表作《我與你》中富有開創(chuàng)性地構建了對話哲學思想,其核心就是“我—你”關系。在“我—你”關系中,師生雙方都作為整體的、獨特的個人而相遇與交往,在相互對話與理解中接納對方。雙方都不是把對方看作對象,而是與對方互相承認、共同參與、密切合作,享受著理解、溝通、和諧的對話人生。①然而,現實生活中,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背地里稱導師為老板,這反映了師生關系的不平等,揭示了導師為了自己個人利益剝削學生的現象。第四,對學生負責。當教師在科研與教學方面存在時間競爭時,需要教師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毫不吝嗇地把時間、精力、心血花費在學生身上,隨時回應學生課業(yè)或非課業(yè)方面的咨詢和疑問,精心設計每項作業(yè),批閱作業(yè),并給出令學生信服的評語,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學生知道自己學得怎么樣以及繼續(xù)努力的方向。同時,還需要時常反思教學行為,把學生作業(yè)、學生評價、同行評價作為自身改的重要依據?!皩W生負責是大學的主要使命,也是教師的主要學術職責。”②
三、高校教師質量要素
關于教師質量的概念和構成要素,從國內外研究文獻看,學界并未達成一致意見,學者反而認為教師質量的概念界定是不確定和難以捉摸的,③教師質量是一個多維和難以具體化的概念。④筆者認為,既然質量是反映實體滿足明確或隱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總和,那么高校教師質量就是教師在滿足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和社會服務方面知識、能力和個人特征的總和。從高校教師承擔的最重要的教育教學職責角度而言,教師質量指教師能促進自我學習,并改善他人學習的特性總和。這些特性具體表現在教師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情感、個人的學養(yǎng)和教學行為四個方面。
1.教育理念理念是指人們對于某一事物或現象的理性認識、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觀念體系。教育理念是指人們對于教育現象(活動)的理性認識、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觀念和教育哲學觀點,是教育主體在教育實踐、思維活動及文化積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價值取向與追求,是一種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延續(xù)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認識、理想的觀念體系。①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現,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教育教學行為的本質是激勵、喚醒、鼓舞學生,促進學生的思想、行為、情感產生積極的變化。高校教師的使命不僅是傳承知識,授業(yè)解惑,更是傳承人格,明道正志,教師的理想信念、人生態(tài)度、價值取向、道德修養(yǎng)、治學方法、言行舉止等方面對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師應樹立以高尚的品德、寬廣的胸懷、嚴謹的治學作風、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健康的心理品質、良好的行為習慣等開啟學生智慧、滋潤學生心靈、傳承社會文明、幫助學生成才的理念,只有高尚的理念,才能外化為高尚的行為,塑造高尚的心靈。
2.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存在于師生關系中,好的教學一定是通過人與人的交往,產生思想和行為的變化?,F代意義上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交流、互動的關系。教師只有常懷有愛學生之心,才能盡到教師的責任。教學不只是講授,它還包括啟發(fā)和友愛(philetic)的方面。②當教師把自己的心交給了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產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尊重學生、關愛學生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而且可以延伸到課堂之外。好教師會主動地與學生分享求學經歷、人生理想,鼓勵學生勇敢地面對挫折和挑戰(zhàn),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與學生建立情感聯系。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曾對師生關系有過這樣的描述: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如今走在大學校園里,學生認識老師,但大部分任課老師并不認識學生,教師與學生成了陌生人。教師在課題申報、獎項申報、職稱晉升方面忙得分秒必爭,而對學生的課業(yè)詢問卻擱置不理。教師為何變得如此冷漠?因為高校中教師承擔科研課題、發(fā)表文章的期刊級別與數量決定了教師的學術地位、經濟收入以及職稱晉升中的競爭優(yōu)勢。“科研是投資,教學是負擔”已成為高校中不言自明的現實。
3.個人學養(yǎng)學術研究貫穿教師整個職業(yè)生涯,所有的教師在職業(yè)生涯中都應該始終把自己當作學習者。正如美國教育學家波伊爾所說,高校教師必須繼續(xù)學習,并認真地、不斷地為拓展知識而工作。③只有自己不斷學習,善于學習,才能改善他人學習。所以,潛心學術研究,廣泛涉獵其他學科領域,強烈關注學科發(fā)展中的前沿問題,發(fā)表研究成果等既是高校教師的學術志趣,也是高校教師培養(yǎng)人才的必備條件。只有親身從事科研實踐才有可能將學科前沿成果引入課程教學,引導學生從多學科和跨學科視角分析問題的復雜性,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研究方法,鼓勵學生質疑,開拓知識邊界,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探究欲。“教師只有通過研究才能使其教學更有內容,更有創(chuàng)造性之發(fā)揮;同時,也只有通過教學才能使其研究更有生命,更有心靈上之沖擊。”①布魯貝克認為,教師在教學和科研中只能兼顧一方的兩難說是虛設的。這兩種活動相互促進:一方面,因與知識前沿的難題搏斗興致勃勃來到課堂的教師,能夠為學生帶來第二手資料決不可能給與的某種東西;另一方面,對一個探索真理的人來說,迫使他用可以理解的術語向一個聰慧的外行闡述他的發(fā)現,這是一種有益的訓練。②所以,研究促進教學,教學促進研究。具有深厚學養(yǎng)的教師善于將深刻的理論從實驗或自然現象中演繹出來,揭示事物的本質,發(fā)掘和傳授滲透在課程內容中科學的思維方法,用問題的提出和探索,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在教學中承擔著知識傳授者與開發(fā)者的雙重角色,不僅傳遞現有知識,同時還需要傳遞自己通過科學研究而發(fā)現的知識,并建立知識與當前現實問題的聯系。因此,教師的學術能力直接決定了所教授課程的質量,決定了課堂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程度。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張楚廷曾說“學識水平(或學術水平)與教學水平是教師業(yè)務能力的兩翼,須兩方面同時提高自己。我們的教學藝術是靠這兩翼齊飛而翱翔的。教學藝術的花朵是在教師廣闊而豐富的學識土壤上生長、開放的?!雹?/p>
4.教育教學行為教學并不是靠盲目的一股腦熱情就能做好的事情。只有遵循學習者的認知規(guī)律和能力培養(yǎng)規(guī)律安排教學內容、設計課程模塊或教學單元,科學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合理分配教學時數,理論聯系實際,課內外有機結合,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素質教育于一體,才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講課是師生間的對話。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理解和反應,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探索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樣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教師不僅知道教的方法,還要知道學生學的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研究,把教法建立在學法的基礎上,將教法與學法進行統一設計和安排,使學生獲得與教法相適應的學習方法。所有這些都需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
四、高校教師質量內涵及啟示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廣大中小學教師正在朝著研究型教師的方向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開始積極嘗試撰寫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以便及時與同行交流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但是,由于很多中小學教師在職前教育階段沒有接受專門的學術論文寫作訓練,而現在又缺乏必要的指導,所以不少教師在論文寫作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困惑。我本人目前擔任兩家面向中小學英語教師的期刊的審稿和編輯工作。在審稿和編輯過程中,我一方面對廣大中小學英語教師積極投稿的熱情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為稿件的質量問題感到憂慮。很多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撰寫的論文被無情地退稿。有的教師認為目前學術期刊對稿件太挑剔,有的則認為投稿要靠特殊關系。其實,就我所知,目前外語類學術期刊都有稿件難求的問題。稿件難求并不是說沒有人投稿,而是在大批的稿件中優(yōu)質稿件難尋。
我個人認為,培養(yǎng)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大專院校、研究機構、教師繼續(xù)教育機構以及各級教研部門都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廣大教師提高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的水平。同時,學術期刊的審稿人員和編輯人員也應該經常與作者群體進行溝通、交流。為此,我愿意結合自己在審稿和編輯工作中的體會,與中小學英語教師談談論文寫作的一些具體問題。本文所談內容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和認識。
一、論文類型及寫作要求
中小學英語教師撰寫論文時,經常為論文的結構和寫作要求感到困惑。有的教師在翻閱別人寫的論文之后,還是覺得無所適從,因為各種學術期刊刊登的論文并沒有統一的結構和寫作要求。其實,論文的結構和寫作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論文的類型。下面我們談談常見論文類型及其寫作要求。
(一)經驗總結與交流
由于工作性質的特點,中小學英語教師寫得最多的還是總結和交流教學經驗的論文。有人認為總結經驗不算學術論文。其實這是對學術論文的狹隘理解。中小學英語教師如果能夠及時總結成功教學經驗,并從中提煉一些有借鑒意義的教學理念,當然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總結與交流教學經驗的論文主要是介紹教師嘗試的某種新的教學方法或技巧(包括對教材的取舍和調整)的過程和結果,或針對某個問題嘗試采用的解決辦法。這類論文一般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 背景介紹:如為什么要嘗試某種新的方法?基于什么問題或狀況提出的想法?
* 具體操作過程:如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運用某種方法;
* 方法運用的效果:如采用新方法之后教學效果發(fā)生的變化;
* 建議和啟事:如果其他教師使用這種新方法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撰寫經驗總結與交流類論文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切忌老生常談。學術期刊審稿時最忌諱老生常談的文章,而經驗總結類的論文又最容易出現老生常談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大概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有的教師為了寫
文章而寫文章,所以把一些常見的情況或已經反復介紹過的經驗當作新的經驗來交流。其次,有些年輕教師的確從自己的教學中有所心得和體會,但這些心得和體會已經反復總結和交流過。
為了避免老生常談的現象,我們建議教師真正做到有感而發(fā),要使自己的經驗讓別人讀起來覺得有新意。另外,平時要多閱讀相關學術期刊刊登的文章,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勞動。 第二,切忌泛泛而談。稍不注意,經驗總結類的論文容易出現泛泛而談的現象。這種論文并不介紹具體的某種經驗,而是空泛地介紹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甚至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
第三,切忌空口說白話。雖然是總結經驗,但論文還要講究論證的說服力。雖然經驗總結類論文不一定要求提供系統的數據來驗證某個結論,但也不能空口說白話。比如,如果論文認為采用某種方法之后教學效果提高了,那么要適當提供一些具體的材料加以證明。
(二)現狀調查與分析
很多教育教學的決策依賴于現狀調查與分析的結果。因此,現狀調查與分析類的論文也是中學教師和教研員經常撰寫的論文類型之一。這類論文一般包括以下幾部分:
* 背景介紹:如為什么要進行調查;
* 調查設計:包括調查的對象、時間、地點、采樣方法、調查工具、數據分析方法與工具等;
* 調查結果:包括數據統計的結果;
* 分析與討論:對數據進行系統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討論。
撰寫現狀調查與分析類論文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樣本的數量要適當。很多教師經常問一個問題:究竟需要多大的樣本?其實,關于樣本的大小并沒有統一的規(guī)定。樣本的數量取決于研究的目的以及取樣的比例。假如某中學有30名英語教師,我們要了解他們的某些情況。如果對所有教師進行調查當然會得到可靠的數據。但如果條件有限,只能隨機調查其中的15名教師,也能得到大致可靠的數據。當然,有些統計方法對樣本的數量有特殊的要求。
第二,要使用適當的數據統計方法。調查的結果如果不采用統計方法進行系統的統計和分析,就沒有多大價值。但是,大多數中小學英語教師對統計方法并不熟悉。我們建議大家看一看有關這方面的書籍(如劉潤清編著的《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韓寶成編著的《外語教學科研中的統計方法》、文秋芳編著的《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詳細信息見本文的參考書目)。另外,大家還可以請數學學科的教師提供幫助。
(三)理論學習與探究
有些中小學英語教師并不滿足于總結經驗,而是經常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反思,就一些教學理論、課程理論等問題進行探討,如對某些理論本身或其實際價值提出質疑,或提出改進意見。這類論文對于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是很有意義的。撰寫這類論文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正確理解所探討的理論,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有的教師對某個理論并沒有完全理解,就對其進行批評或質疑。無論是批評還是質疑,都要講究證據。如果沒有一手的數據,也要有嚴謹的邏輯推理。
第二,不要試圖對某個理論進行全面的討論。如果所寫的文章篇幅并不很長,我們建議教師針對某個理論的某一點展開具體的討論,而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對所探討的理論全盤否定。
第三,要盡可能結合教學實踐。中小學英語教師撰寫的論文一般不會投給那些學術性或理論性較強的期刊,而是投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或側重實踐的期刊。這類期刊在審稿時都要考慮論文是否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
(四)實證研究
隨著中小學英語教師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一部分教師開始嘗試撰寫實證性論文。所謂實證性論文,就是在實驗室或自然教學環(huán)境中設計某種實驗來檢驗某種假設,一般情況下要有實驗對象。這類論文學術性較強,寫作要求較高。這類論文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研究的背景、意義以及預期解決的問題。有時需要對重要概念和術語進行簡單的定義。
2.文獻綜述,其主要目的是向讀者介紹與本研究有關系的現有研究。重點介紹以下內容:關于這個問題(指論文要研究的問題)前人已經做了哪些研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哪些研究結論?關于這個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前人的研究存在哪些局限性?關于這個問題還有哪些爭議或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3.研究設計:介紹本研究的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研究的問題、研究對象、實驗過程、數據收集工具、數據分析工具等。
4.數據分析與報告:報告研究結果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本章的寫作要注意以下幾點:要全面、準確、如實地報告研究的結果;要采用數據統計方法和分析方法(如t檢驗、卡方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考察數據差異的顯著性,不能只是簡單呈現基本數據(如平均數、百分比等);要充分利用圖表的優(yōu)勢呈現數據。圖表要清楚、準確;要有必要的圖例和說明;要充分利用數據,認真研究數據所反映的某種現象,從中有所發(fā)現。要對研究的結果進行必要的解釋。可以把本研究的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作適當的比較。
5.結論,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本研究的主要發(fā)現,本研究對語言教學實踐的啟示,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二、常見語言表達和行文格式的問題
(一)語言表達問題
學術論文的語言表達應該力求做到語句通順達意,句子結構完整,詞語搭配正確,標點符號使用恰當。要盡量避免使用過于口語化的語言,正文中盡量減少中英文交替使用的現象。我本人在審稿過程發(fā)現語言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句子結構不完整,句子缺主語的現象最為突出。(2)詞語搭配不當,如“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倡導”應為“要求”。(3)語言的口語化現象突出,如“想在一個單一的任務型活動設計中體現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的整體思路是不大可能的”,“學生能夠學會質疑,體現學習的主體性,這是好事”。(4)重要信息與次重要信息的位置顛倒,如“高三英語教學的目標是高考,這是教師們普遍的看法”。
(二)準確性問題
很多教師在論文中提到某種教材、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時,往往不提供準確信息,而是用一些模糊的說法,如“新教材”、“人教版教材”、“初中大綱”、“新課標”。在學術論文中,首次提及某些教材或教學大綱時,要使用完整的名稱,必要時提供出版時間和出版者或作者,如“《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再次提及時可以使用簡稱,但必須在第一次使用的全稱后面注明簡稱形式,如“《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以下簡稱《標準》)”。
(三)小標題的使用問題
合理使用小標題可以使文章結構顯得清晰、明了,從而增強文章的可讀性。但是,我在審稿中經常發(fā)現不用小標題和濫用小標題的現象。有時連續(xù)幾個段落沒有小標題,有的文章甚至通篇不用小標題。與此相反的情況是濫用小標題,有時一個小標題下面只有一兩句話。另外,小標題與正文內容不吻合、小標題層次不清楚的現象也比較突出。
無論什么樣的文章,都要合理使用小標題,而且要使小標題層次清楚。同一層次的小標題要么統一使用名詞短語,要么統一使用動詞短語,一般不使用完整的句子。各級小標題應單獨占一行,而且小標題不宜過長。標題的層次標號要規(guī)范,一般按照一、二、三、??;
法無定法,教無常法,只要教師有愛心、有責任心,就會想盡辦法上好每一節(jié)課。教師的教書育人方法包括教學方法與管理方法。在教學方法上要講究科學性與藝術性。科學性表現在:積極探索啟發(fā)式、提高教學時效、靈活開放、民主疏導式的教學方法。而時下我們的課堂還基本上是滿堂灌,學生做什么的都有,真正認真聽課的不多。如果教育只強調灌輸,實際上是對學生的高級本能的蔑視和控制。教師只有堅持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出發(fā)點,讓學生做課堂的真正主人,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才能達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只有教師精心地選擇和運用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的教書育人方法時,學生的成長才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藝術性表現在:注重教育教學情感性,增強教育教學形象性,充分發(fā)揮智慧之美,努力培養(yǎng)教育機制。而時下我們的教學幾乎是干巴巴的說教,一些教師不重視教學的藝術性,上課鈴一響,往凳子上一坐,然后就是“線性”教學,從始至終“一言堂”,學生遠離教學主體的位置,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灌輸。如果教師講課時的眼神是空洞的,語言是干癟的、乏味的,精神是疲憊的,神情是冷漠的。
那么相應地,學生也是冷漠的、沉悶的,甚至是敵視的、煩躁的。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教育是“以人育人”的活動,不僅要遵循育人規(guī)律,而且要善于運用各種靈活多樣、淺入深處的藝術手法,不僅要講究說服、而且要講究感染,不僅要講究認真、而且要講究巧妙。在管理方法上是把責任還給學生。在管理上我們的許多教師還停留在壓制上,說心里話,壓制、懲罰是教師最無能的表現。把責任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我認知、自我剖析,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教師要科學性給予學生最大的自由,每學期開學的第一次課,師生可以共同制定規(guī)則,比如:是否有出勤分?是否有平時分?是否有平時作業(yè)?作業(yè)采取什么形式,同學都可以自我選擇等等,規(guī)則一經制定,雙方都必須遵守,違背規(guī)則,只能自己為自己負責。讓學生知道,學習好不好,未來是否有發(fā)展是自己的事情,跟老師、父母、學校都沒有關系。生活是不相信理由的,不會因為自己的理由就有更多的機會。能正視“生活不相信理由”這一現實,是一個人承擔成長責任的起點。人生是一條單行道,每個過程都是唯一的、不可逆的,不要拿自己的青春賭明天,要知道,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非常重要,人做不好,成功是短暫的;但人做好了,不成功是短暫的。責任是不滅的,年輕時偷懶,年老了是要還的。有誰不想過幸福的生活?沒有!為了將來的好生活,現在必須努力。
引導學生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且要不斷復習自己想要的生活。的確,今天外在的誘惑很大,明確自己的目標才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為自己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生活。人人都有一種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自主,而不愿意做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別人越俎代庖,代替自己做出選擇,就會感到自己的受到了威脅,從而產生心理抗拒。人一旦做出了選擇就要負責任地堅持下去,生命不可能重來,生命沒有假設。如果生命可以重來,也許我們都會更好的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有目標、有追求,只要堅持,一定會有所成就。如果一個人真想開始為自己負責,什么時候都不晚。一個人只要肯對自己負責,就能擔當起自身命運的重任,就有可能結束以往因對自己不負責任而造成的惡性循環(huán)的局面,并走向充滿希望的良性循環(huán)。
二、責任
把責任還給學生,絕對不是推卸教師的責任。大多數學生不聽課一定是教師的錯。學生不聽課,是不是教師講得不好?是不是教師科學性的教學是填鴨式?是不是提不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多的人發(fā)現在大學“師生情深”是那么的遙遠,師生之間很少有情感的交流與碰撞,惟一把師生聯系起來的就是課堂幾十分鐘的“授”與“受”。一些教師“照本宣科”,沒有新的知識,也沒有自己的思想。有的教師沒有盡到責任,課件陳舊、教學缺乏整體設計、準備也不夠充分。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口若懸河,無所不談,雖然課堂有趣味性,卻忽略了專業(yè)的相關性,雖然有表面的精彩,但卻導致知識性的欠缺。“留聲機”式或“天女散花”式的教學法使課堂成為沒有內容的課堂。如果讓學生在接受知識中感到愉快輕松,學生就絕不會把學習當作是件苦差事,不論學習什么,只要和學生的日?;顒蛹芭d趣結合起來,那就沒有學不會的;凡是把學習與學生的活動及興趣割裂開的方法,都是不好的。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不僅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更要有良好的職業(yè)素質、多元的知識結構和健康的心理素質。今天的大學生有思想、有個性,不是智力低下,更不是品質不良。有的學生只不過還沒有“睡醒”,教師要去“喚醒”他們,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學生。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來做。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說:“你要像你是死而復生一樣地過你現在的生活”。如果能這樣看待眼前的生活,才能意識到時間的寶貴,以及時光的不可逆,才能時刻對自己的生命負有責任,不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責任不只是一種義務,也是一種使命,更是一種光榮。正是因為承擔了責任,生命才顯出莊嚴和神圣,才顯出崇高和偉大,才顯出價值和意義。敢于承擔并盡到責任,是一個生命的自豪和驕傲。教師責任重大,教師不僅僅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做一個懂得感悟人生、懂得熱愛、懂得感恩、懂得責任的人,不僅做一個有用的人,而且做一個有趣的人。教師要對學生、對學校、對社會負責。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有什么樣的教育就有什么樣的民族心靈。教師盡責,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是合格的,就會對社會發(fā)展進步起巨大的作用;反之,有可能出來的是“次品”、“殘品”甚至“危險品”,將給社會帶來消極影響甚至危害。教師的行為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教育者的作為是最好的教材。教師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與學的雙方,教師占主導地位,教師肩負著教書與育人兩付重擔,教師只有對學生負起責任,才能保證教育的質量。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搜集素材精心制作課件,用大量的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愛心與責任心是教育成功的根本。
三、結語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技術化和信息化發(fā)展的社會,電視、手機、電腦及各種先進的通訊形式遍布人們的生活中,這些形式急劇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誰抓住了機遇誰就是獲勝者,生活隨機遇而改變,這就是說,學生只學會知識而沒有技能,勢必為社會所淘汰,也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無怪乎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面對滔滔不絕的老師,無精打采,打哈欠、伸懶腰,對知識的掌握不感興趣,有的甚至在底下偷偷地玩手機、玩游戲,雖說是學生破壞紀律,但也說明社會的變遷和發(fā)展,促使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信念、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等出現了多邊性、復雜性和多元性。青少年學生的生活空間里過早地充斥了大人的形象,有的甚至超出了大人的行為,一些瘋狂的、極具性的文字、圖像,影響腐蝕著學生幼稚的頭腦和心靈,使他們在成熟以前就看到和經歷了很多的東西,這些東西給他們帶來了太多的刺激、趣味和挑戰(zhàn),也使不少的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教給學生適應社會適應時代適應生活的技能,讓他們學會識別優(yōu)劣、分辨真?zhèn)?,抵制不良影響和行為,同時運用所學的知識去生活、創(chuàng)新,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
二、教師是學生生活中的替代父母。
現在的學校教育過多地強化管理,強化學習與競爭,禁錮了學生的手腳和思維,在學校的學習中,雖有老師的教誨和熏陶,但也缺失了很多的人情味;再加上農村生活城鎮(zhèn)化的形式,農村勞動力的過剩,使很多學生的父母出外打工掙錢,家中十室九空,很多的學生成了“孤兒”,生活孤單,無人管理,學生像斷線的風箏,無拘無束放任自流,沾染了不少的不良習氣;還有學生父母的文化水平良莠不齊,對教育的理解不夠深刻,學生或多或少要受到影響;還有父母離異、酗酒、吸毒、鄰里環(huán)境貧困不堪等,這樣就使學生生活在一個復雜多變的生活環(huán)境里,增加了學校教育的難度,教師就是和來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不同經歷的孩子在一起,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扮演“替代父母”的角色才能融于學生們之中,關心他們,影響他們,不僅在學習上還要在生活上體貼他們。教師承擔保護和教育學生如何生活,學會為自己、為父母、為他人的責任,在教學中時刻關注學生成長、學習和發(fā)展的狀況,關注他們是否準備好了應付學科學習和學校的環(huán)境,教師還要經常反思自己與學生父母的差異,不斷總結及時修正自己,真正履行自己的教師職責。
三、教師是情境教育的實施者。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真正完整的知識,是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獲得的,它強調建構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笨梢?,情境教育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案例具有的典型性、情節(jié)性和真實性的特點,創(chuàng)設案例情境,不僅能滿足學生求新、求真、求趣的心理需求,而且能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意向。從分析這一現實生活中人們擇業(yè)上的種種表現,引發(fā)學生對我國目前就業(yè)現狀和勞動者在擇業(yè)中種種現象的思考與探索,得出面對激烈的就業(yè)競爭,勞動者要成功地就業(yè),就必須從社會現實和自身實際出發(fā),在提高自身就業(yè)技能的同時要切實轉變就業(yè)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yè)、擇業(yè)觀。通過展示案件,設置疑問,引發(fā)學生討論,在分析和探究案件的過程中,完成了對知識的詮釋,情境教育的實施,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在實施過程中達到了教育教學的目的。
四、教師是學生教育學意義的影響者。
教師,是一個無上光榮的職業(yè),教師的工作關系到民族的興衰、國家的興亡,教師的工作在社會進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一支不可忽視的生力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整個社會中,教師和學生都始終受文化環(huán)境、語言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及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之間的教育學影響無處不在,因為教師與學生一起生活學習,每一情景都要做出反應,每一行動都是規(guī)范性的、負責任的,從教育學的觀點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一種必然的影響。因此,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把言傳和身教完美結合起來,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教師在知識上、語言上、行為上應時時刻刻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不論在校內,還是在校外,教師都應嚴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時侯、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做有損于教師形象教師人格的事情,給學生以正確教育意義的影響。
五、結語
教育教學的目的即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是教育教學活動總的指導,一切教育教學措施都應服從于、服務于教學目標,都必須遵循教育規(guī)律。教師要根據學生各方面特點,采取多種方式把教學目標內化為學生的學習動力,鞭策學生不斷奮進,激勵學生努力成才。教師在不斷反思和調整教育教學活動、調整教育教學措施、調整教育教學手段以及調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活動中,進而逐步實現具體目標、學科教學目標、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與總體教育目標。德國偉大的戲劇家、詩人和文學理論家席勒說:“有促進健康的教育,有促進認識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還有促進鑒賞力和美的教育,這最后一種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我們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盡可能和諧?!苯處煛澳康男允痉丁笔歉鶕液兔褡逍枰O定的,是國家教育制度所決定的,同時也是學校教育目的性、計劃性和組織性所要求的。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并深刻理解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對實現教育培養(yǎng)目標有充分的自信和準確的把握,把學科知識的“教”與思想道德的“育”有機結合,才能對教育活動作出正確的分析、科學的判斷,達到過程和目的的優(yōu)化。教師必須通過教學目標引導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組織學習交流、開展效果測評、進行教學管理,避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只有把系統、科學、可操作的教學目標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F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并不只是傳統教學強調的知識和技能掌握,而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理想與價值觀實現上獲得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進步和發(fā)展。教育目的實現程度如何,是當代教育評價和考核“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標準。學生成人成長成才,教師起著潛移默化、較為深遠的示范影響。
二、師范院校教師教育教學的“方向性”示范效應
教育教學的方向性即教育的階級性,指教育教學所體現的階級立場、根本觀點和育人方法所必須實現的階級利益和要求,實現占統治地位階級的人才培養(yǎng)愿望和目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實際、改革開放的國際地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的國家教育制度,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必須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教育教學的“方向性”,是國家和民族舉辦教育的本質屬性。所以,教育必須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立場態(tài)度,不容許有半點的含糊和動搖。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教師必須堅定地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理直氣壯地宣傳、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宣傳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宣傳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給學生鮮明的階級立場示范,教育講壇決不允許自由化。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碧幱诮逃榫持械氖芙逃撸部偸菆猿植恍傅?、積極自覺地不斷奮斗,努力實現培養(yǎng)方向。
三、師范院校教師教育教學的“原則性”示范效應
教育教學原則,是教育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包含了教師主導的“教”,也包含了指導學生主體的“學”,它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教育教學原則反映師生對教學活動本質特點和內在規(guī)律的認識,是指導教學工作的準則?,F代教學理念倡導的教育教學原則主要包含:德育首位原則;啟發(fā)創(chuàng)造原則;理論結合實際原則;教學整體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師生雙向協調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知識技能的積累與熟練原則;反饋調節(jié)原則;教學相長原則;教學優(yōu)化原則;素質提高和全面發(fā)展原則。
四、師范院校教師教育教學的“人格魅力”示范效應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師作用;教學質量;提高
一、轉變觀念,確立正確的教學思想
一直以來,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很多教師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一些教師不愿改進,以維護所謂的“師道”;又因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的教學方法操作簡單,利用范圍廣,便于管理,所以很多教師采用;一些教師想變卻又不敢變,怕學生搗亂,影響課堂紀律,怕學生思維活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還有一些教師認為多提問學生便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未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這些想法都阻礙了教學方法的改進,學生的思維沒有被充分應用,學生只被動地接收教師的灌輸,致使學習的積極性、合作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等未被合理地調動起來,更談不上激活與發(fā)展,從而影響教學成績,更談不上素質教育。所以,要從根本上轉變長期以來教學法過程中教師為主體,學生圍著教師轉的觀念,真正引導學生主動學,讓學生成為教學中真正的主體,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二、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是發(fā)揮主導作用的關鍵
教學中發(fā)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教師的主要責任。教師要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并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智力和非智力方面都得到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達到緊緊吸引學生思維的目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要挖掘、研究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設計思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內在動機,推動學生自覺地集中精力鉆研和探索。例如,教學“數的除法”時,告訴學生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并用木棒等實物引導學生分類,讓學生總結得出除法的意義、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多思
學生的思維是遇到問題才產生的,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地設置懸念和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多思考,引導學生正確地分析問題,并通過努力去解決問題。例如教學“圓”后,教師布置課堂作業(yè):讓每個學生拿出一張方形空白紙,用剪刀以最快的速度剪出一個圓的圖形,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被有效激活,思考用什么方法剪出的圓最標準,既對圓有了深刻的思考,又發(fā)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引導學生學會質疑,質疑教材,不迷信教材;質疑教師,不把教師當作知識的化身。有的小學生把教師神秘化、偶像化,甚至把教師教學中的失誤也當作優(yōu)點來學習和效仿。例如有的學生把教師教學中的“口頭禪”當作優(yōu)點來學,把教師多余的肢體語言當作特色模仿。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學會批判地接受知識,不能有“拿來主義”的思想。例如,教了“比較分數的大小”后,有的學生發(fā)問,為什么比較分數時要在同分母的情況比較?教師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自行解決這個問題,從而讓提出問題的學生有成就感,成為其他學生的榜樣,大家的發(fā)散思維也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高校青年教師由于參加工作時間短,教學態(tài)度、教學藝術、教科研經驗都比較缺乏,所以可以以此競賽為契機,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完善知識結構,提高高校的師資整體水平。
2電子設計競賽促進青年教師實踐能力提高
由于海南高等教育起步發(fā)展較晚,海口經濟學院是從2007年開始參加電子設計競賽,經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奮斗,近幾年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榮獲全國一等獎一項,全國二等獎一項,海南賽區(qū)一、二、三等獎幾十項。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考核內容與該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是相一致的,通過參加電子設計競賽,可以有效的檢驗我們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以此為契機來推進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的實踐教學改革。同時,指導、培訓參加競賽的老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在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提高。電子設計競賽的賽題大概歸納為7類:電源類、信號源類、高頻無線電類、放大器類、儀器儀表類、數據采集與處理類、控制類,由此可見競賽試題的實用性、綜合性很強,技術水平發(fā)揮的余地大。這就要求指導教師不斷學習、更新最先進的電子技術,只有教師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豐富的實踐調試經驗,才能在培訓、指導學生時游刃有余,幫助學生從選擇元器件、調試電路、制作印制電路板、焊接、調試程序等方面快速提高,少走彎路。學生在訓練時,和指導教師一起攻克難題,會增加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廢寢忘食的在實驗室鉆研,同時,也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該校將傳統的集中式實驗教學改革為開放式實驗教學方式,在開放實驗室中配備了信號源、示波器、電源、萬用表等常用設備,還配備了單片機的最小系統及開發(fā)板、DSP實驗板、仿真器、計算機等實驗所需的設備。在老教師與青年教師聯合進行指導下,引導學生進行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新老教師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互相學習,在實踐過程中使新教師具備全面的工程實踐能力。電子設計競賽也鍛煉了青年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從組織報名、考核篩選、賽前培訓到賽后總結,教師需要系統有序的進行每個階段的工作任務,青年教師的組織報名鍛煉了宣傳、策劃能力;考核篩選鍛煉了教師優(yōu)勝略汰的把握能力;賽前培訓提高了教師的計劃能力、電子系統設計、分析排除故障的工程實踐素質。
3電子設計競賽促進青年教師進行教學改革
青年教師接受事物快,思想活躍,他們承擔著多門基礎課或專業(yè)基礎課的授課任務,他們對學生的影響力很大,所以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讓電子信息相關專業(yè)的青年教師參與電子設計競賽的指導工作,讓教師間相互學習,交流溝通,增加凝聚力和親和力,而且還可以創(chuàng)造教與學的和諧氛圍,實現教學相長。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試題具有實用性強、綜合度高,涉及到多門電子信息類專業(yè)課程:低頻/高頻電路、模擬/數字電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子測量技術、單片機、PLC、EDA等課程。題目涉及的不是單一課程,而是一個課程群,傳統的電子信息專業(yè)教學內容輕實踐、重理論;輕綜合、重分析;輕協作、重個體。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和需求。根據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題型和內容傾向,針對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技術及技能,由學校的青年指導教師共同研究、討論,在每個學期開設以探究式、啟發(fā)式、研討式為主的選修培訓課程,設計出5~6個訓練題目,這些題目的特點是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與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緊密結合,既有理論計算、方案論證,又有實際制作、整機調試和測試;既有專業(yè)基礎知識,又有專業(yè)知識,同時還含有新知識、新技術、新器件、新儀器;既注意了課程、學科間交叉和滲透性,又強調系統和綜合性,強化學生的工程概念。電子設計競賽為青年教師在實踐課程的改革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他們通過針對競賽的過程掌控,完善、提高和綜合了實踐環(huán)節(jié)課程。
4促進青年教師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
3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從專業(yè)技術職稱上多屬初級、中級,科研經驗不足,參與重大課題研究和學術會議的機會較少,還沒有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學術研究方向。該校對青年教師重培養(yǎng)、壓重擔、嚴管理,以提高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其教學質量。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個人進修學習,還積極為他們提供專業(yè)技能知識培訓,比如選送青年專業(yè)教師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經驗交流會”,學習全國的優(yōu)秀培訓老師的經驗和方法,使他們在吸收國內先進的教法經驗的同時,盡快成長。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探索出了創(chuàng)新實踐教育改革,與科技競賽相結合的一種模式,競賽的成功舉辦不但推動和深化了高校創(chuàng)新實踐教育的發(fā)展,同時也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競賽的內容和特點反應了該專業(yè)的前沿發(fā)展水平,是一個通往高層次科研的臺階。近幾年,該院的電子信息相關專業(yè)的青年教師通過積極參與電子設計競賽工作,得到了鍛煉機會,主持、參與省、廳、校的教研科研項目10余項,20余篇。
5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