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6:16
序論:在您撰寫服裝結構設計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就服裝結構設計起始階段的教學而言,課程內容大多數(shù)屬于專業(yè)理論知識,如若依舊按照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那么中職生將會感到索然無味,興趣全無。由此可見,教師一定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利用通俗的形式,讓中職生輕松的學習專業(yè)知識,如可以引導中職生動手操作或者畫設計圖,讓其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親身感受與學習服裝結構設計的理論知識。此外,在興趣激發(f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組織開展中職生與教師之間的各種專業(yè)問題的探討與交流,多方面了解中職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服裝專業(yè)的興奮點,接著結合興奮點及課程內容之間的促進作用,借助實際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質疑、探討與研究等的不同方式,挖掘他們潛在的學習熱情。同時,動手操作可以促使中職生始終保持對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學習興趣的一種絕妙方式,不僅可以讓中職生的認識力與思維力得到提升,還能發(fā)展中職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創(chuàng)造性開展教學,多角度引導思考
借助有效的教學形式促使中職生構建一個完善的服裝結構設計知識結構,提升中職生的專業(yè)技能,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應以教學、傳授知識及提高能力三者為組織課程開展的重點,構建教、學、做3合1的課程教學模式,這樣能夠讓中職生對課程內容進行不同角度的思考,提升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創(chuàng)新。把平面紙樣設計跟立體裁剪進行結合運用到課程教學過程中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嘗試。有很多的企業(yè)都選擇采用平面制圖后立體裁剪調整這一方式來開展制版工作,此種生產(chǎn)模式的優(yōu)勢已被實際所檢驗。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借助平面和立體的有機結合可以讓教學效果更為顯著。并且,教學活動的多元性,也能提升中職生思維能力,讓課堂教學更加有效。(1)多媒體教學的多元性。選擇多媒體的教學方式穿插到教學當中,借助錄像、幻燈片與圖片等的不同形式,能很好地增強課堂的感染力,對教學目標的完成具有直接作用,可以讓中職生具有更強烈的參與欲望,發(fā)展中職生的思維能力。(2)制圖教學的多元性。制圖活動作為一個相對完備的課堂質量檢驗過程。制圖教學即可對中職生的理論知識及專業(yè)能力進行有效檢測,又能在繪圖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讓中職生了解知識、掌握知識,增強他們的分析力與應用力。(3)語言表達的多元化。服裝專業(yè)教師口頭表達的水平,將直接地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高水準的口頭表達能夠巧妙地喚起中職生的學習欲望,促使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3結語
1.1色彩搭配
色彩的選擇在幼兒服裝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調查了解,2-3歲的幼兒已經(jīng)能夠初步表達自己的意識及喜好,在選擇及購買服裝時,幼兒常常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喜好。因為明亮色彩的沖擊性強,幼兒大多比較喜歡明亮的、色調偏暖的、隸屬大自然的顏色。但是,與此同時,2-3歲幼兒的視力發(fā)育還不完全,視網(wǎng)膜較為脆弱,長時間接觸過于明亮的色彩會影響到幼兒的視力發(fā)育。因此,幼兒服裝設計時在色彩的選擇上應選擇純度較低,例如粉紅、粉藍、深綠色等一些對眼睛刺激較小但同時也能吸引幼兒的顏色。當然,幼兒服裝的選擇購買大部分意愿還是來自于家長。2-3歲的幼兒常常會將衣服弄臟,因此,幼兒家長在選擇幼兒服裝時會考慮到服裝的色彩尤其是易臟部位的色彩是否耐臟,面料是否容易清洗,所以在色彩的搭配上往往還會配一些灰色、咖啡、黑等深色。
1.2圖案設計
幼兒來到世界不久,對萬物都感到很新鮮,同時每個孩子在家長眼中都是非??蓯?、天真爛漫的,所以家長也愿意將孩子打扮得可愛活潑。其次,隨著媒體產(chǎn)業(yè)的發(fā)達,很多卡通節(jié)目,比如喜洋洋與灰太狼的熱播,很多小朋友在選擇服裝時都偏向帶有卡通人物的服裝。因此,在一些圖案設計上經(jīng)常會選用卡通的、富有童趣的。幼兒服裝上圖案的選擇在滿足幼兒喜好、富有童趣的同時,在內容的選擇上應積極向上,對幼兒智力、性格等方面起一些積極的作用。例如一些英文字母、數(shù)字、等有關知識的圖案;一些籃球、足球等體育運動方面的圖案;或是一些童話卡通人物,滿足兒童天真爛漫的性格特點。
2廓形和結構設計
廓形是指服裝正面或側面的外觀輪廓,體現(xiàn)了服裝總體形象的基本特征,是服裝的直觀形象。被喻為服裝款式造型的第一要素,廓形直接影響到服裝的結構設計。服裝結構設計可以使服裝款式設計具體化,是服裝造型的具體體現(xiàn),是實現(xiàn)設計思想的根本手段,同時其結構設計更關乎到穿著的舒適性以及功能性。以下就是圍繞A、H、O這三種適合幼兒穿著的廓形與結構展開的討論。A廓形的設計主要表現(xiàn)為服裝上半部較為緊身、下半部較為寬松,這一設計的選擇主要考慮到幼兒肚子部凸起這個體型特征。肚子部分較為寬松的設計既能夠較好的遮住幼兒肚子凸起這一體型不足,展現(xiàn)幼兒的天真可愛,同時又沒有禁錮幼兒的生長發(fā)育,使得幼兒的體型健康發(fā)展。例如這款裙子,采用了A字廓形的設計,款式上比較寬松,能夠遮住幼兒的凸肚,從結構圖上看,裙片從腋下開始加放松量直至裙擺,像一朵盛開的花,既符合幼兒的特殊體型,又體現(xiàn)了幼兒可愛、天真爛漫的特性,采用無領設計,方便兒童穿脫,裙子上兩個插袋的設計,既方便孩子儲物,又給衣服帶來了功能性。O廓形的風格特征為內部造型線的設計沒有明顯棱角,外觀較為飽滿、圓潤,達到服裝外形上下收緊,中部寬松的特征,O廓形的服裝寬松且易穿脫,現(xiàn)在可見的連體服和幼兒下裝在設計上多選擇O型的設計。例如這條褲子,采用的就是O型廓形的設計,整體輪廓像一個圓圓的O字,O型的褲子比較寬松,便于幼兒的行動,同時加大了臀部以及襠部的設計,穿著比較舒適,這款褲子既考慮到孩子穿著行動時的舒適性,又不失美觀,是時尚與個性的結合。從結構上看,臀部到腳口的的線段采用圓順的弧形設計,襠部到腳口同樣如此,這樣做使得臀部以及襠部比較寬松,穿脫比較方便,增加了穿著的舒適性。從美觀性角度來看,O型的設計比較可愛,符合兒童天真爛漫的性格。H廓形的造型線設計往往偏重于直線形,服裝的設計多呈現(xiàn)簡約、中性化的特征。2-3歲的兒童性格好動,H型服裝呈直筒狀,上下等寬,這一特點適合兒童好動的特征。H型的服裝設計簡潔,通常適用于幼兒下裝的設計和男童服裝的設計。例如這款男童背帶褲短褲,就是采用的H型廓形的設計,上下呈直筒設計,寬松舒適,同時又便于穿脫,襠部給出的余量較大,便于幼兒活動以及生長發(fā)育。背帶褲腹部裁片的設計比較保暖,防止幼兒吹風著涼,同時采用假拉鏈,既有美觀性還具有時尚性。門襟處和貼袋處采用卡通圖案,符合了孩子可愛的性格。從結構上來看,褲子立襠深度加大,有利于兒童活動的各種方便;臀圍處呈明顯的曲線結構,利于兒童的走路。總之,整條背帶褲的設計,既有設計美感,同時又體現(xiàn)H型廓形的簡潔大方的特點。
3零部件結構設計
領、袋、袖、腰頭等均屬于零部件的設計,零部件的造型設計決定了整體服裝的合理性以及實用性。
3.1領型設計2-3歲幼兒頸部較短,同時會自己吃飯,但是常常會掉飯粒,所以設計領型時以無領和領座較低的領型為主,要求領部開口較大,方便頭部
活動的同時也易于帶圍兜或者食飯兜。
3.2口袋設計
2-3歲幼兒手部變得靈活,有抓握的能力,喜歡大大的口袋,能夠將喜歡的東西裝進去,通常幼兒的服裝中以貼袋為主,避免了口袋布弄傷孩子嬌嫩的皮膚,貼袋通常設計卡通圖案,整體造型可愛天真,位置能夠自由變化,同時具有實用性。
3.3袖子設計
2-3歲幼兒活動量明顯增加,袖子多采用插肩袖或者連身袖,這樣的袖子與肩部沒有明顯的區(qū)別,寬松舒適,易于活動,同時,幼兒生長發(fā)育迅速,保證了衣物的合身性。
3.4襠部設計
2-3歲幼兒基本能夠知曉是否要上廁所,并且在家長的幫助下上廁所,褲子大多采用不開檔設計,但需要比較寬松,在冬天衣物較多、穿脫不方便時會使用尿布,所以也有部分褲子采用開檔的設計。
4配飾設計
1.1如何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
服裝結構設計課程作為一門知識系列性較強的課程,有較完備的理論知識內容,教學中旨在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結構設計的理論,包括人體與服裝的關系,省、領、袖的結構設計原理及結構設計方法,各部件間的組合變化關系,因此習慣性教學常以理論教學為主來完成課堂授課;但結構設計課程中的知識點內容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常需要實踐補充來加深理解知識點,另一方面理論知識最終是運用于具體的實物中,因此服裝實踐也是檢驗服裝結構理論運用的最佳標準。然而究竟在什么地方運用實踐、什么地方理論闡述、二者如何結合,使服裝結構課程在有限的學時內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些都是教師從事服裝結構課教學長久以來一直的研究方向和目標。
1.2如何加強專業(yè)課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服裝結構設計課程與諸多服裝專業(yè)課程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如服裝設計、服裝款式設計、服裝造型設計課程內容是其結構設計的基礎,而服裝工藝學、服裝工業(yè)制板、服裝生產(chǎn)管理、服裝人體工程學等課程又以服裝結構為基礎。因此,服裝結構課程既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又是服裝知識儲備運用的綜合課程,如果能將服裝結構置之于服裝系列教學的大課程中,不單純地將其看為一門課,而是作為一個教學分支來展開教學,對服裝相關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將是一項深化工程,因此服裝結構設計課程中如何恰到好處地貫穿相關課程專業(yè)知識,加強專業(yè)課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也是服裝結構設計課教學模式探討的一項重要內容。
2服裝結構設計教學模式的改革
2.1增加項目式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
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是為未來進入社會的服裝生產(chǎn)服務,因此不可避免地與服裝訂單及目的性生產(chǎn)相關聯(lián),因此在服裝教學的實踐中可以結合訂單的實際要求進行項目式教學培養(yǎng),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如在講到女西裝的綜合制圖環(huán)節(jié)時,由于女西裝結構復雜,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困倦和煩燥的情緒,不能正確將結構制圖的方法掌握。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采取項目式教學,指定客戶需求,讓學生為其設計款式,并根據(jù)自己設計的款式進行剖析和繪制結構圖,學生們產(chǎn)生了興趣,樂于實踐,積極參與制圖,再由教師依據(jù)學生設計的款式及結構圖進行單獨講解和西裝系列化款式變化及結構設計變化的綜合總結,不僅使學生掌握一款西裝的結構設計,還對比學習了其它的款式結構,增加了學好西裝結構的興趣,加強了款式圖結構圖間對應互換關系的認識。
2.2增設教學實驗環(huán)節(jié),貫穿服裝工程各環(huán)節(jié)
服裝如果純以理論教學為主,會有大部分學生對抽象的結構關系的理解片面化,適時地增加服裝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是對結構內容學習的加強。如學生在學過褲裝結構以后,很多同學對褲裝中的上襠、下襠、中襠、側縫、橫襠、立襠的位置混淆不清,相互間的關聯(lián)更無從理解,嚴重地影響了褲裝結構原理的掌握,只能機械的記憶,對不同款式的變化只能照搬照用,因此,增加褲裝制作的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款式、制板并縫制褲裝,復雜的結構關系通過工藝制作很容易理解,此時再講款式結構及變化,板型的疵病修正,印象就更為深刻。在實驗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學生們感慨地說:“實驗中,我開始將褲子縫反了,后來終于搞明白了哪片接哪片,通過實驗我知道了褲子制作的全過程,也知道了褲子結構圖中線條的意義,很開心”,“通過制作我對服裝結構產(chǎn)生了興趣,很期待下學期的結構課”,“我在實驗中知道了認真的重要性”。通過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開展,使大部分同學對所學到的結構知識進行了運用和發(fā)揮,制板能力大大增強,同時,簡單的裁剪、縫紉操作為以后的制作工藝做好了準備,減少了易出錯的環(huán)節(jié)發(fā)生。
2.3強化制圖訓練體系,提高制板能力
服裝結構設計的實現(xiàn)需用結構制圖體現(xiàn),因此制圖水平的高低是制圖優(yōu)劣的體現(xiàn),也是結構設計能力的體現(xiàn),一張好的結構圖不僅要求結構合理,還要制圖清晰干凈、準確表達結構意圖,因此制圖本領的培養(yǎng)尤其重要。結構課作為一門必修課,為了考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多數(shù)高校將其設為考試課,70%~80%左右的成績需要在試卷中體現(xiàn),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督促學生認真完成結構圖的繪制,除了要求學生認真記好課堂筆記還要即時做好課下練習,制圖中需要耐心和細心,稍不留心就會出現(xiàn)制圖錯誤,而自己經(jīng)常對較大的錯誤“熟視無睹”,小錯誤如不及時糾正往往會造成更大的錯誤,因此課程中大量的結構圖需要教師即時的糾正和檢查,除此之外,對于不能時時關注的制圖細節(jié),可采取課堂互批互改的環(huán)節(jié),取長補短,共同學習,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盡量避免學生帶著錯誤進入下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同時教學中還可適時地將制圖作業(yè)或筆記進行展示,讓學生在看到別人作業(yè)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位置。久而久之,在一查二批三看的強化制圖訓練體系制約下,達到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只有將制圖訓練做好,制圖的本領提高了,結構制圖的原理掌握了,制板的能力也才會加強。
2.4導入立體構成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服裝綜合制板能力
眾所周知,服裝平面結構設計與立體結構設計同為服裝制板的兩個方面,二者有著極大的互補關系,隨著社會上人們對服裝款式求新、求異心理的迫切驅使,立體構成式服裝越來越多地走入社會,立體構成服裝著裝效果好,成功率高、造型直觀,但單一的立體構成服裝成本高、效果具有隨機性,且受操作者經(jīng)驗手法、操作中必須具有人臺等的限制,常具有局限性,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揚長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面料,達到優(yōu)化設計效果的目的,如在領子的學習中,可結合花式領的設計讓學生體驗平面結構與立體構成結合的制板方法;再如樣衣的試穿階段,可結合立體構成的方法進行板型校正,減少了疵病,優(yōu)化了設計。通過立體構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加入,實現(xiàn)了平面結構與立體構成的結合,提高綜合制板的能力,學生在教學中學習了方法,為高級制板水平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3結語
造型,即服裝的外部輪廓,它對整體的服裝款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服裝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首要考慮的因素。服裝的造型設計是在遵循人體的基本形態(tài)特征以及活動狀態(tài)的基礎之上,依據(jù)人體結構原理和運動規(guī)律而形成的,并在此基礎之上賦予服裝形式美感。在當代解構主義的影響之下,服裝造型的原有結構被打破,呈現(xiàn)出了一種顛倒錯位的逆向組合形態(tài)。在具體的服裝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常常對服裝的原有造型進行大膽的改造,先把服裝原有的結構進行拆散分解,然后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組合,以形成一種充滿視覺張力和吸引力的復雜造型結構。具體而言,解構主義在服裝造型方面的應用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xiàn)。其一,打破服裝原有的結構。在現(xiàn)代服裝造型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嚴格遵守解構主義的設計理念,對傳統(tǒng)的服裝造型以及外部輪廓進行大膽的改造,并通過拼貼、重組等手法設計出一種全新的造型,從而使服裝造型既鮮活明確又嚴肅莊重。以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的“一塊布”服裝作品為例,該服裝在造型上打破了原有的服裝結構,就像是一塊披在肩膀的毯子,只有極少的幾處開剪銜接處,并且整個服裝設計中沒有一處省道??梢哉f,這是對傳統(tǒng)服裝結構的突破,是對傳統(tǒng)意義上借助不同位置的收省處理方法來塑造人體線條的服裝造型設計概念的一次強有力的挑戰(zhàn)。其二,顛倒錯位的逆向組合。顛倒錯位的逆向組合是解構主義設計大師最常用的一種設計手法,也是解構主義理論的主要特征,其恰好為服裝設計師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和設計空間。這種逆向思維方式摒棄了傳統(tǒng)的形式美法則,否定了對稱、均衡等常規(guī)性的設計原則,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的服裝造型會呈現(xiàn)出一種奇形怪狀的視覺效果,細細品味又會發(fā)現(xiàn)其蘊含著獨特的形式美感和神奇魅力,可謂是“看似無形,卻疏而不散”。如英國時裝設計師維維安·韋斯特伍德就經(jīng)常采用顛倒錯位的逆向組合來設計服裝造型,他所設計的1988年春夏女款中的一款就是將女性襯衣中的領口處替換為男性的尖角領,襯衣門禁也隨意敞開,胸部再配以一只看似無意之中塞入的方形手帕,從而帶給人一種毫無邏輯的顛倒錯位之感。
二、解構主義在服裝色彩方面的應用
在所有的視覺要素中,色彩是最直接的視覺傳統(tǒng)方式之一,它能夠賦予人們不同的視覺影像和心理感知能力,服裝設計也不例外。現(xiàn)代服裝設計就十分注重服裝色彩的表現(xiàn)力,并將極具現(xiàn)代感的解構主義巧妙地融合到了服裝設計過程中,從而創(chuàng)作出了一種全新的服裝色彩形象。保爾·西涅克說過“色的分解是為了賦予色彩最大限度的光亮,并通過相互排列的色點在眼睛里產(chǎn)生一種色彩的光、大自然的光以及色的燦爛。”在服裝設計過程中,色彩的解構主要包括“結構色彩”與“重構色彩”兩個過程。結構色彩是一個集采集、過濾與選擇為一體的初始階段,是對色彩的分解;重構色彩則是將初始階段的色彩進行歸納總結,以形成新的色彩形式。下面我們就將針對這兩個過程對服裝色彩設計中解構主義的應用做一個詳細的說明。其一,歸納解構。從具體的服裝設計及其操作角度來講,歸納解構可以理解為對色彩的分解,即按照一定的設計原則對原有色彩的色調、色相、色塊面積等進行統(tǒng)一的分解,然后重點采集其中最具典型性或是個性的色彩,將分解出來的色彩正式應用到服裝設計的過程中去,包括抽取與支解兩種不同的方式。這是一個分解、發(fā)現(xiàn)、過濾和選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服裝設計師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也最具有解構價值的色彩素材。如服裝設計大師胡塞因·查拉揚在2002年春夏裝會上對分解色彩的運用就十分成功,他借鑒了我國少數(shù)民族服裝,并對色彩進行支解,重點提取其中的黑色,削弱原有的高明度與高純度的色彩,成功演繹了對我國少數(shù)民族服裝中五彩繽紛色彩的解構設計。其二,創(chuàng)意重構。色彩的創(chuàng)意重構是建立在歸納解構基礎之上的,是按照不同的構成原則將原來不同物象中的不同色彩注入到新的組織中去,以重組產(chǎn)生一種新的色彩形象,這是更高層次方面的色彩分解,需要設計師對色彩有敏感的感知度和操作力。色彩的創(chuàng)意重構有利于打破服裝色彩的單一化和沉悶化,實現(xiàn)傳統(tǒng)服裝設計和現(xiàn)代前衛(wèi)化的服裝設計之間的平衡。以色彩大師MarcJacobs的05春夏服裝為例,其在不同明度與純度的藍塊中加入了橙色以及黃色兩種顏色,從而打破了原有色彩的和諧,形成了鮮明的色彩對比。
三、解構主義在服裝材料方面的應用
服裝材料是服裝設計的載體和物質基礎,無論何種款式、何種色彩的服裝都需要借助服裝材料表現(xiàn)出來。解構主義影響之下的服裝材料打破了傳統(tǒng)服裝面料和組合方式的限制,對于材料的解構和利用到了一種無所不能及的地步。一般來說,解構主義服裝設計常利用消解、否定或顛覆等手段來作用于服裝面料,改變服裝面料固有的樣式和形態(tài),以產(chǎn)生全新的視覺效果。服裝材料在解構主義的修飾之下則會呈現(xiàn)出一種新的風格特征,或是富麗堂皇、或是清新質樸,亦或是浪漫唯美,從而滿足不同受眾的審美需求。具體而言,解構主義在服裝材料方面的應用主要通過兩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其一,拼貼與堆砌。拼貼與堆砌是指設計師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則,將不同質地、色彩、紋樣、手感的材料進行并置結合或是簡單的重復疊加,以使人產(chǎn)生一種多元并存且具有不同起伏感和空間關系的視覺感受。這種解構方式具有很大的靈活自由性,并且會隨著拼貼材料的擺放位置以及材料形狀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其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服裝材料的選用原則,賦予了服裝材料新的肌理效果,同時也增加了服裝的趣味性和裝飾性。如張肇達時尚會上的時裝就采用了這種拼貼堆砌的解構手法,其將不同質地和不同色彩的面料進行堆砌組合,或是層疊褶皺、或是流蘇纏繞,將服裝的嫵媚妖嬈之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二,變異與夸張。變異與夸張是指對服裝材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損害”,通過改變原有材料的形體特征和動勢特征來形成一種“新”的材料,刻意制造出一種殘缺、模糊、夸大的異化效果,其常常應用于服裝的局部設計。例如,Viktor&Rolf03-04秋冬成衣中一款大衣的脖領處采用的就是夸張變異的解構手法,其將原本由一層材料構成的脖領領面進行了夸大數(shù)倍的應用,設計出了8層領子,從而提升了該材質面料的挺括度和夸張度,產(chǎn)生了一種煥然一新的視覺效果。
其實,這種現(xiàn)代服裝結構的挑戰(zhàn)始于20世紀70年代,在70年代很多歐美國家的社會充滿著反叛與探索,每個階層的人都喜歡表現(xiàn)自我,思想前衛(wèi)時尚。特別是年輕人,受到搖滾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影響,人們在服裝及發(fā)型上也喜歡窮極表現(xiàn),另類的發(fā)型及古怪、叛逆的著裝在這時都能被人們接受并被推崇。例如70年代的朋克一族,衣衫破爛、行裝拖沓、閃光豹紋等以前是被上層人所鄙視的激進著裝,英國的設計師維維安·韋斯特伍德運用解構的方式設計許多含有朋克意味的服裝,這類反叛文化漸漸成為時尚主流。維維安·韋斯特伍德在設計上強調對服裝的破壞或夸大服裝的原有概念,將人們對社會的不滿情緒宣泄與昭顯自我的目的通過服裝表現(xiàn)出來,其實她的設計與服裝中的解構還是有著微妙的不同,她早期的服裝設計更受披頭士的追捧,而近期的設計作品則顯得更加理性化,是真正趨向于現(xiàn)代服裝的解構。
1970至1980年代服裝界發(fā)生重要改變的另一因素是在國際舞臺上出現(xiàn)了一批日本服裝設計師。隨著日本經(jīng)濟的日漸穩(wěn)定及發(fā)展,日本服裝行業(yè)與國際接軌,當時的服裝行業(yè),獨具特色的東方風格在國外設計界受到歡迎。其實早在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高校,在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中就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服裝設計師,例如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人的設計作品展現(xiàn)出有別于傳統(tǒng)服裝的樣式,他們獨特的設計打破了西方一統(tǒng)的服裝舞臺,用解構來表現(xiàn)服裝新面貌,漸漸風靡世界各地。如今,當代服裝設計師在設計中如果運用了解構原理,在作品中則更傾向于體現(xiàn)個體本身,體現(xiàn)服裝自身的獨特性。正如山本耀司所說:“凡穿我所設計服裝的人,所欲表達的是一種屬于自己獨有的個性?!倍诖ň帽A岬脑O計中,總是喜歡打破華麗高雅的傳統(tǒng)女裝審美習慣,著裝另類化,例如在做裙子設計時有意把裙的下擺進行斜裁,毛衣上故意做出破洞,川久保玲喜歡把一些不同材質的面料或款式組合在一起,例如極薄的喬其紗和毛織物、粗花呢與雪紡進行拼接,一半的職業(yè)裝與優(yōu)雅的晚裝相結合,濃郁的民族風格服裝與時尚的摩登款式結合等,從各種對立要素那里尋求組合的可能性。從這些設計師的作品中都能從德里達的解構方法論中得到啟示。
如今的服裝日新月異,設計師在設計時尋求的解構方法也多種多樣,解構后重組的服裝式樣更能體現(xiàn)現(xiàn)代審美意識。如果只是簡單地打破結構不能算是解構服裝,只有通過設計師對服裝進行重新改造、創(chuàng)新才算是解構服裝。由于亞洲和歐洲文化的差異性,不同地域的設計師做解構主義服裝時所展示的風格及細節(jié)設計也各有不同。就女裝而言,亞洲解構服裝以日本為代表,設計師主要運用大片面料進行巧妙拼疊、捏褶做出奇特的服裝風格,作品中展示出設計師的個性。歐洲的解構主義服裝則是強調人體著裝后的性感與服裝風格的體現(xiàn),歐洲的服裝設計師喜歡在胸部和臀部大做文章,常用各種解構手法將這兩個部位重點突出,并用其它部位錯落的外觀來凸顯女性身材的優(yōu)美。
當然,這些都只是服裝解構的簡單表現(xiàn),想要真正做好解構設計,必須在服裝設計中對服裝的正統(tǒng)原則及正統(tǒng)標準進行批判,對服裝進行重新詮釋,這才是解構主義的真諦,而不是單單對服裝的結構或服裝中體現(xiàn)的性別、地位、經(jīng)典等流行套路的解構。有的設計師在設計上喜歡打破男女裝之間差異,例如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讓·保羅·戈爾捷的設計作品常常破舊立新,他的設計常令時尚界嘩然。這位設計師設計過穿在長褲之外的裙子,將內衣當作外衣穿著,并時常將男女的傳統(tǒng)服裝顛倒,這種對于性別與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正是服裝界所需要的新鮮的設計方向。
解構主義,從字面意思理解即是一種分解構成的主義,就是將事物整體,分解成獨立的單個元素,對單個單位元素進行研究,再進行重組構成的一種主義。它最初是一種哲學思維,始于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當時的法國哲學家德里達對語言文字學中的結構主義提出批判,反對它的固有序列似的結構主義,認為這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把結構的構成當成一種枷鎖。主張對其單位元素的研究,反對結構,通過對單位元素的研究,形成自我的解構。這一哲學思維反映到設計領域始于八十年代,受到當時社會開放化的環(huán)境影響,人們在設計領域也在不斷的尋求突破,打破固有思維,以適應即將到來的大開放、大爆炸時代。解構主義體現(xiàn)在服裝設計領域,就是將服裝構件的內部結構和外部輪廓進行解構。通過對服裝的內部造型設計的結構線、領型、袖型和其它零部件的研究設計,注重對某一單個零件的研究設計,然后重組此類零部件,以期突破傳統(tǒng),打破固有的設計思路,形成新的設計風格,炫亮人的眼球。
二、解構主義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解構主義在服裝構成的構件上的應用是解構主義應用的一大亮點,它通過對服裝的某一個零部件的分析研究,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然后應用于服裝的整體之中,實現(xiàn)服裝設計的新發(fā)現(xiàn)。在1999/2000年秋冬的迪奧公司的產(chǎn)品中,其推出一款與傳統(tǒng)的開片方式結構很是不同的一款新式綠色長裙,采用了由右肩向右腰部傾斜,再向左下方旋轉的的縫合線開片方式,同時它對縫合線部位還進行了深綠底色寬飾邊的修飾。如此打破傳統(tǒng)的開片方式使人眼前一亮,首先設計者對縫合線這一單位元素進行了抽離,從服裝整體中將縫合線這一元素抽離出來,對其進行單獨的設計,通過對這一元素的創(chuàng)新,然后應用于整體的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以點破面,達到以小博大的目的,同時它又體現(xiàn)出服裝設計者的一種思維,一種線條思維,變換的縫合線,改變的線路,是否也反映了設計者對這快速變化時代的感想,由此反映到設計當中,打動人心,讓人喜愛呢?服裝上的圖案的結構向來是服裝設計的一個重點,服裝設計中的圖案反映了人們的思想,可以說通過對服裝圖案的挑選,人們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而對服裝設計圖案的選擇,是服裝設計師的一個敏感點,這一圖案的選擇可以反映時事,也可以反映設計者的思想,總而言之,圖案的設計是有思想的,有靈魂的,它必定要有所反映,能讓人看到能夠引起思想的共鳴。在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后,有一段時間伊拉克新聞發(fā)言人的頭像作為一種服裝設計圖案,在美國曾流行一時,因為這一頭像代表了不畏強權,敢于反抗的一種象征。這引起了一些有反抗精神的青年的共鳴,所以它就可以作為一種精神元素作用于服裝設計之中。所以對于服裝圖案這一元素的研究,就在于其所代表的含義,通過對這一元素的分析研究,運用解構主義,將其實現(xiàn)的時代精神歸于服裝設計之中。解構主義思維對解構主義在服裝設計中的影響,服裝設計者的解構主義運用是服裝設計解構主義運用的靈魂核心,無論是服裝的構件還是圖案的分析研究、精選創(chuàng)新,都離不開服裝設計者,它都是服裝設計人員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服裝設計的解構主義實際上是服裝設計者思維方式結構主義的一種體現(xiàn),它運用于服裝的設計當中就是在服裝中體現(xiàn)設計者的思維情感。譬如就個人而言,筆者比較喜歡“安特衛(wèi)普六人組”中的維爾特•范拜爾唐克,它的服裝設計主張“無性別主義”,認為它所設計的服裝男女皆宜,其作品的靈感來源源自于視覺藝術、文學、大自然和音樂、宗教等。它喜歡大自然的狂放,在其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強烈的色彩對比,感受到無比的視覺沖擊力,引起人們對大自然狂放力量的無比共鳴,這種思維的打破傳統(tǒng),從根本上改變了其對服裝元素的及其組合的固有思維,從思想元素進行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在服裝設計當中。如此實現(xiàn)服裝設計的解構主義創(chuàng)新。
三、結語
論文摘要:服裝結構設計是高等服裝院校服裝設計專業(yè)重要的專業(yè)課程之一。在企業(yè)急需“實用型”服裝人才的現(xiàn)狀下,高等服裝院校如何針對市場需求,開展結構設計實踐教學革新,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結構設計水平,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高校革新服裝結構設計教學的必經(jīng)之路。
服裝設計是一門系統(tǒng)的工程,它包括:設計構思服裝效果圖服裝平面結構圖成衣。這是服裝從設計到成品的基本過程,其中承擔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服裝結構設計。服裝結構樣板的準確度和制板效率,直接影響服裝的成本與質量。為了適應現(xiàn)在服裝企業(yè)工業(yè)信息化和自動化的發(fā)展生產(chǎn)的需要,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可持續(xù)性以及加強學生所掌握的技能的可延展性,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授課方式的革新勢在必行。
一、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研現(xiàn)狀
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總結及調研目前國內外的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方法,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內容的理論深度不夠、只傳授“怎么辦”,很少解決“為什么”。這種急功近利的教學內容直接制約學生技能的拓展,直至影響行業(yè)的發(fā)展。
2.操作方法陳舊,未能及時將行業(yè)的先進技術或最新技術引進到課堂中。學習的理論核心部分是30年前乃至更早的日本文化式原型,已經(jīng)不能符合現(xiàn)代中國人的體型和時尚的要求。
3.服裝結構設計課程與工藝實踐課程的設置不合理。在這兩門課程的設置上缺乏緊密的聯(lián)系,使兩者的間隔時間過長,導致學生學完服裝結構設計后,不能“乘熱打鐵”的進行工藝實踐來鞏固和提高對服裝結構設計的掌握。
4.結構設計教學體系基本上是學生被動的接受訓練,這種模式抑制了學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精神和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服裝結構設計教學革新探索
對于服裝高校要解決以上問題,培養(yǎng)適應市場需求及企業(yè)急需的“實用型”服裝人才,應從以下幾點進行革新:
1.課程的合理設置
課程的課時數(shù)量、先后順序、間隔時間的設置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教學質量。所以,在相關課程的設置上必須符合服裝專業(yè)教學規(guī)律、學生接受能力的實際。
首先,根據(jù)不同專業(yè)方向、不同年級合理設置《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的課時數(shù)量,不能“一刀切”把所有課時都定成一樣。其次,現(xiàn)代服裝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設計、結構設計、工藝設計三部分組成。最后,把《服裝款式設計》與《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實踐》相結合,將三門課程緊密排列。讓學生真正在課堂里就體會實踐到“設計構思服裝效果圖服裝平面結構圖成衣”這種服裝從設計到成品的基本過程。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動手能力。
2.服裝結構設計教學革新
服裝結構設計能力培養(yǎng)的核心在于學生對結構形式變化的掌控能力及對平面結構與立體形態(tài)之間轉換的掌控能力。這些能力的掌握必須建立在實踐之中,不僅是結構設計實踐,還要依托工藝制作實踐。只有學生看到了最終的服裝成品,通過對成品形態(tài)與適體度的感知,才能進一步認識與反思結構設計的規(guī)律與尺度,進一步提高結構設計水平。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老師在黑板上畫結構,學生在下面“依樣畫瓢”畫1:5的結構圖。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習后的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不能應對款式變化,只能生搬硬套,當出現(xiàn)新款式時就手足無措的情況。這種枯燥抽象、生搬硬套的教學方式是不符合現(xiàn)代教學及市場需求的。教師必須聯(lián)系實際,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帶領學生入門,或者讓學生多動手、多畫圖,在不同的實際款式操作中不斷滲透理論知識,就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改變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純粹的理論教學分為理論和實操制圖訓練兩部分。教師以1:1的結構制圖做教學示范,并結合圖紙進行理論教學,以工廠板房制圖的程序來做教學示范。同時把教學示范的結構圖紙檢驗裁剪后,在人臺上做快速的立裁縫合,讓學生直觀的觀察和體驗到如何從平面的結構制圖合理轉化為三維的立體造型。示范結束后,讓學生自己進行1:1的結構制圖設計,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學生完成后,再有針對性的進行一些款式變化的示范及講解,并讓學生自己設計新的款式和新款式的結構設計。最后由老師綜合學生遇到的問題和難點做講解示范,新的結構設計課程就是要通過大量的制圖實踐來完善學生應對款式變化而束手無策的問題。同時,服裝結構設計的制圖過程,是一個較為完善的教學質量檢測過程。通過制圖實踐教學,不但能檢測學生理論知識、專業(yè)技能掌握情況,還可以在畫圖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最后解決問題,促進知識的獲取,提高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促進思維的發(fā)散性擴展。這一措施在服裝工程專業(yè)和服裝藝術設計專業(yè)三年級三個班進行了一個學期的試運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接觸不同時尚年代的款式,發(fā)現(xiàn)結構設計中的共同點和各自的特點,以此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此外,在把《服裝款式設計》與《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實踐》相結合進行教學,這就要求各科的教師間要科學合理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安排。選取能夠滲透各科目知識點的課程項目,使學生通過項目教學掌握這一知識體系與技能。項目的分析、設計、實現(xiàn)過程要與真實的產(chǎn)品開發(fā)過程相近,甚至就是企業(yè)的新產(chǎn)品開發(fā)項目,使學生應用本項目的方法和技術能夠完成目前企業(yè)中的類似應用。其次,進行情境設置。根據(jù)企業(yè)生產(chǎn)實際把服裝設計分為款式設計、結構設計、樣衣制作三大項目。服裝款式設計安排在《服裝款式設計》課程中完成,然后安排《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實踐》課程,兩者結合完成服裝成衣結構設計、樣衣制作的全過程。通過一個項目、幾個任務的實踐和進行分層次地對課程內容進行實踐,從而使服裝結構設計實踐教學能較好滿足服裝崗位需求。
三、結論
現(xiàn)代服裝工業(yè)飛速的發(fā)展,服裝企業(yè)急需全面的、綜合的實用型服裝人才。面對目前服裝教育存在的實際問題,應轉變教育思想,樹立現(xiàn)代教育理念,打破封閉式教育方式,在課堂上應更多地采用啟發(fā)式、探究式、研討式、直觀性教學和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學方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注重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設計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制定的新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將傳統(tǒng)的理論知識與成熟企業(yè)先進的技術結合,達到產(chǎn)學結合的目的,使學生適應現(xiàn)在服裝企業(yè)工業(yè)化生產(chǎn)的需要,并為學生工作中延展技能打下理論基礎,實現(xiàn)實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