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精品69堂国产-97超级碰在线精品视频-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欧美日韩大尺码免费专区-最新国产三级在线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色综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案例教學法論文范文

時間:2022-08-29 23:52:45

序論:在您撰寫案例教學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案例教學法論文

第1篇

現在各院校的教學方法仍然多限于“一本書、一支筆、滿堂灌”的單向型灌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較少涉及法律文化背景介紹或是語言能力的拓展訓練,更是缺乏情景、交際、案例等實踐教學法。案例,作為英美法系的主要法律淵源,大陸法系的重要參考材料,在法律專業(yè)學習與應用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既然法律英語是一種法律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就不可能也不應該將案例排除在外。案例教學法,即將案例作為教學中的核心及承載物,在案例學習、討論、歸納、結論中實現法律知識及語言技能的習得。案例教學法著重的并不是結論,而是在得出結論的過程中資料搜集、分析歸納、深化理解及思維方式,在語言傳授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及思辨能力,完善思維模式,加強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案例教學法大大逆轉了傳統(tǒng)的由教師“一言堂”的枯燥氛圍,案例的引入無疑將是課堂變得生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法律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是極為必要的。

2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與傳統(tǒng)教授型的教學方法不同,案例教學法不僅專注于“教”,更強調“學”,這就要求教學雙方角色的轉換,真正做到由學生做主體,教師退回到輔助的角色。(1)案例的主導地位。案例教學法中強調案例的主導地位,一切教學內容均是以案例為中心而展開。師生在課前均需對案例的相關內容有充分的準備,包括資料搜集,案例閱讀,初步思考等;教學過程中就案例中涉及核心問題教師應做出適當的引導,提供學生充分討論的空間;課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做出結論,由教師做出點評。由此可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從案例的準備、引入、講解、分析、結論,都要求師生雙方的積極參與,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是通過案例實現了某個教學目標。(2)啟發(fā)性及實踐性。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不會給出唯一的或是確定的答案,只在恰當的時候給出適當的啟發(fā),這就給了學生充分思考大膽假設的空間,其根本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該問題。真實案例的引用,讓學生可以將已掌握的知識融會貫通,通過理性的分析,相互間的討論,做出自己的判斷或得出自己的結論,以實現理論知識向專業(yè)實踐的轉化,這也很好地彌補了校園中的學生無法很好地接觸現實社會的缺憾。(3)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動態(tài)性。案例教學中,教師僅負責案例的篩選及準備,并做出適當的啟發(fā)和引導,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均由學生做主體,積極地參與到實踐教學過程中,這是一個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同時,案例教學也是一個動態(tài)教學過程,強調的是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案例資料之間的交流,在小組討論和總結發(fā)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強調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不斷交流。(4)強調學生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案例教學的價值,不僅在于案例中極為豐富的信息量對學生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生對已掌握的各種知識和技巧的靈活應用,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各種教學組織模式的優(yōu)化過程,使學生在學識之外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選取有用的信息,策略地分析判斷,從而使認知能力得以提高;小組討論中,學生學會了彼此交流學習及合作;在小組陳詞階段,學生體會到了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在教師點評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學會了如何做出有價值的評價。在這樣一個個體行為和小組行為交叉進行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提高了自身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也學習到了珍貴的團體合作和競爭精神,人格發(fā)展更為健全。

3如何選擇適合的案例

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和載體,案例的選定尤為關鍵,如何才是一個好的案例呢?筆者認為應當具備如下的幾個特點:(1)一個好的案例應該講述了一個好的故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好的故事,應該具有吸引人的情節(jié),但這個故事是發(fā)生于真實世界的,也是與學習者的個人經歷相關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這個故事也許并沒有既定的結局,卻經得起研究和學習,能提供給學習者充分的發(fā)揮空間。(2)好的案例應具有時效性。好的案例要反映當下的現實狀況,通常應發(fā)生在過去5年以內。當然,一些經典案例無論過去多少時間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更多的真實案例應該是與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正在發(fā)生的,這才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此案例學習研究的必要性及價值性。(3)好的案例應與學習者息息相關。一個好的案例所涉及的場景或情節(jié)應該是學生們所熟知的,或是很有可能直接面對的,這能有效地激起學習過程中的共鳴感,更加不遺余力地參與其中。

4以《消費者法》為教學內容的教學實踐

為了更為直觀地體現案例教學法在法律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筆者以《消費者法》作為教學內容進行一次教學實踐,具體教案如下。教學內容:消費者法。學生人數:55人。教學目標:(1)讓學生充分了解消費者的合法權利。(2)培養(yǎng)學生在消費者權利糾紛案件中對相關法律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包括詞匯、句型、口語表達及書面撰寫能力。(3)提高學生作為消費者的權利及義務意識,能夠做到合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同時主動踐行自己的當然義務。教學重難點:(1)充分了解消費者的各項權利義務。(2)如何尋求法律途徑解決消費糾紛。(3)相關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訓練。教學資料:(1)充分利用教材。(2)多媒體輔助。教學實施:(1)課前準備:學生分為8~10人一組,共6組,課前要求每小組準備兩個有關消費者維權的案例,并做出簡要的分析。教師將12個案例進行分類篩選,并選出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兩個留作課堂備用。(2)課堂導入:以提問方式引入本課教學內容:Ifyouboughtanewbookinthebookstoreanddiscoveredafewmissingpages,butthebossrefusedtochangeanewforyou,whatwouldyouliketodo?1)Youacceptthelossandwillneverbuybooksthere.2)Youreasonwiththebossandinsisttoreplaceit.3)YoucomplaintoCommerceandIndustryBureau.4)Youasksev-eralfriendstohitthebossanddemandthereplacement.在學生作為選擇后,以簡單的問題引起學生對消費者權益問題的思考:1)Whatrightsdoconsumersentitledtoenjoy?2)Whatorganiza-tionsinourcountryprotecttherightsofconsumers?3)Whencon-sumers’legalrightsareviolated,whatshouldtheydo?4)Ascon-sumers,whileenjoyingrights,whatobligationsshouldcitizensper-form?(3)案例引入:案例1:暖瓶水爆炸傷人案件。案例2:旅行社虛假宣傳欺騙團友案件。(4)小組討論:要求學生就以上兩個案例做出分析討論,給出解決建議并作發(fā)言。(5)教師總結:1)點評各小組討論情況。2)總結教材要求掌握的消費者各項權利與義務及維權途徑。3)強化相關英語詞匯、句型。(6)強化練習:提供一案例,要求學生就本課學習到的法律知識和英語語言技巧做出對該案例的分析。

5總結

第2篇

無論是市場營銷專業(yè)本身,還是廣告學課程,都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為廣告學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教學中一定要秉承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采用多種教學法并存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1.進一步強化案例教學法

如今經管類院校在教學中廣泛采用案例教學法。廣告學作為一門綜合學科,具有非常強的操作性和創(chuàng)新性。這門學科需要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發(fā)揮創(chuàng)意,不僅要善于學習理論知識,更要善于觀察生活、把握時代特色,鼓勵發(fā)散思維、嫁接思維。因此,案例教學法在課程學習中尤為重要。第一,經典案例。在廣告學中,有許多理論來自于廣告創(chuàng)作人的實踐經驗總結。在課堂講述中,用經典案例來說明,更能刺激學生對理論的學習熱情。第二,代表性案例。將廣告熱點作為案例講述,并帶領學生深入分析。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必須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也就是啟迪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學生本來就喜歡追趕潮流,也樂于去接受新事物,廣告熱點問題本身就受到學生的關注,以此作為突破口,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第三,網絡廣告案例。在目前的廣告學課程體系中,對具有時代特征的新媒體、網絡廣告模式的講述非常少。但這又是未來的營銷、廣告發(fā)展的方向。因此,在課程講述中有選擇地講述網絡營銷案例,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在平時的工作中,教師需要收集廣告案例,建立案例庫。管理類課程有一個共性,即權變的影響:環(huán)境不同,則方法不同。案例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尋找不同的變量,并匹配不同的理論,查找解決方案的過程。此外,對于授課教師來說,案例收集的過程也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并不斷關注時展的特征。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雖然是將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有更多展示的機會,但教師需要將大量工作做在課前,例如對案例的精簡、整合、分析、歸納等,這也是一個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另外,教師需要在課后給學生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查找資料,尋找解決方案,多動手,勤動腦。通過多看、多想、多練,培養(yǎng)學生對廣告創(chuàng)作的感覺。

2.專題教學法

教師需要結合課程內容,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做些專題講座。在專題教學法中,可以將課程中的重復內容進行凝結歸納,并在主題突出的情況下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這種教學法需要結合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主題,增強教學的針對性。例如,在廣告學課程中,廣告心理學部分與消費者行為學的重合、廣告調查部分與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重合等,通過專題教學法可有效消除。

3.演示教學法

演示教學法的重點在于優(yōu)秀廣告的展示。只有看得多,才能鍛煉出學生的欣賞能力。當代的教學手段日趨先進,教師可以利用電腦、投影儀、互聯網等多種信息教學手段,靈活運用PPT課件插入廣告圖片、播放廣告視頻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廣告作品的同時,有目的地講述作品成功點在何處,提升學生的廣告欣賞水平,了解廣告成功的因素,潛移默化式地提升學生的廣告創(chuàng)作能力。另外,可以通過作業(yè)的方式,要求學生在課后查找有名的廣告網站,例如中華廣告網、中國廣告設計網、中國廣告網等,通過某個主題搜索、尋找優(yōu)秀的廣告作品,使學生提高廣告素養(yǎng),達到教學目的。

4.實踐教學法

實踐教學是讓學生整合知識,快速成長的有效途徑,但這類教學需要整合企業(yè)資源,尋找適合學生操作的廣告項目,來達到提升學生能力的目的。例如,讓學生參與創(chuàng)業(yè)策劃大賽、營銷策劃大賽、與某些企業(yè)合作參與廣告設計項目、包裝品牌設計項目等,讓學生在實際設計中獲得直觀的認識,教師在旁指導說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在課堂中,還可以通過某些課題,讓學生開動腦筋,例如:關于某某項目的廣告主題的思考、對某項目策劃的廣告方案等。在這里需要提出的是,基于網絡廣告的迅速發(fā)展和新媒體的出現,如何有效地利用網絡進行廣告宣傳,是需要教師考慮和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畢竟,目前在網絡上做宣傳的方式都具有很強的技術性質,例如搜索引擎、博客營銷、病毒營銷、植入式廣告等。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營銷專業(yè)和廣告專業(yè)的學生就業(yè)時會向網絡廣告領域擴展,不掌握這部分的技術就意味著與時代的需求脫節(jié)。因此,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也需要有目的的加強這部分的培養(yǎng)。

5.研究教學法

當然,我們在課程的學習中,也需要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引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并指導學生閱讀文獻,確定研究方向,用科學研究的方法來解決廣告問題,并學習寫作專業(yè)論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這種方式可以和課程考核機制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創(chuàng)造能力。

二、結語

第3篇

包括生藥、天然藥化、藥物分析、制劑和藥事管理等。若詳細講述各方面的相關內容需要大量的學時數,可能會使學生重復學習一些專業(yè)知識,甚至會讓有些學生感到課程繁重而卻步。因此,我們在有限的18學時中,圍繞中藥新藥研發(fā),精心選擇各研究領域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術,更注重介紹了解各領域的途徑,提供各學科“接口”,便于學生在課后自主拓展知識。本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政策法規(guī),研究內容與方法,中藥的現狀與發(fā)展等三大部分。中藥新藥研發(fā)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較多,且不時更新。在課堂上,我們重點介紹《中藥、天然藥物注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以及中藥新藥申報的基本流程,讓學生了解中藥新藥的類型、申報資料和流程的基本框架;同時分析近年注冊分類的變動內容及原因,讓學生體會我國中藥新藥的研究方向。其他的諸多法規(guī),在課上僅指引學生到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網站上查詢最新版法規(guī),并強調在研發(fā)過程中應隨時關注法規(guī)的變動。中藥新藥研究的內容與方法涉及多學科的專業(yè)知識,本課程選擇提純工藝、制劑工藝、質量評價、藥效學和毒理學研究這幾項重要的研發(fā)內容展開講述。由于每一方面僅2學時,因此我們讓學生在課上掌握核心環(huán)節(jié),初步但較全面地了解傳統(tǒng)和現代的方法;增加自學的內容,將各種方法、技術的具體原理和應用,以及一些易于理解的內容,讓學生在課外自主拓展;介紹相關的參考書,并讓學生關注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網站上相關的技術指導原則。中藥的現狀與發(fā)展部分是讓學生了解和思考我國中藥新藥的現狀以及研究與開發(fā)中藥的策略。這部分以學生研討為主,教師講授為輔。研討主題不追求知識的系統(tǒng)、全面,而是根據中藥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熱點問題適時調整,在促進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發(fā)展中藥新藥的使命感。

二、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對于激發(fā)學習熱情、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至關重要

《中藥新藥研究與開發(fā)》課程內容多樣,且學生層次不一,高、低年級的學生都有,單一的方法很難適用于所有內容與學生,必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混合式教學法在國內教育界頗受認可,是現代教學方法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已逐步推廣應用,但在具體課程中尚需摸索。我們根據這門課程的內容、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的設備,靈活運用了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和研討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講授法

該法是傳統(tǒng)的、最基本的教學方法,由教師扮演傳授知識的角色,學生可以直接、快速地掌握知識。我們主要應用該法介紹中藥新藥研發(fā)與申報的基本流程、主要研究內容以及各研究領域的核心理論知識與重要方法,使學生,尤其是沒有專業(yè)基礎的學生,很快了解研發(fā)的概貌和重點。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穿插提示學生可拓展的自學內容并介紹相關的參考文獻。這樣,學生在短暫的課堂學習中能夠了解主線和重點,課后可以有的放矢地根據興趣自主學習。此外,講授法還用于介紹新藥研發(fā)的實際經驗,因為經驗很難從書本中獲得,是教師多年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積累。

2.案例教學法

現代案例教學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學法學院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最早應用于法學教育中,教學效果良好,因而逐漸推廣用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在這種教學法中,教師提出案例并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分析,扮演的是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我們在講授基礎知識之后,常引入典型的實例,讓學生分析。比如在介紹完提取工藝的各種方法之后,給出一個不完全合理的提取工藝實例。多數學生通過回顧當堂課所學的知識,能夠找出工藝方法的不合理之處,并設計出新路線;少數思維活躍的學生能聯想到之前講過的,甚至是課外獲得的知識,延伸至藥效物質基礎、質量標準、環(huán)境保護、藥物經濟學等方面的探討。在這過程中,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顯著提高。

3.研討教學法

該法源于早期的德國大學,現已經成為各國高校中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在這種教學法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互相研討,最后教師補充并總結。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與案例教學法類似,案例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問題,但研討法中的問題更寬泛,不局限于案例。關于研討主題,我們設計了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案例,這在上一點案例教學法中已介紹;第二類是較具體的問題,如新版中藥注冊分類與上一版的改動之處及變動原因。這種主題的范圍較窄,目標明確,學生查閱和整理文獻比較容易,剛開始的研討通常設計這類主題,讓學生體會研討的過程,但又不會感到漫無目標、無所適從;第三類是寬泛的主題,學生可以自行擬定具體題目,如增強我國中藥產品國際競爭力的策略,學生可以自擬題為提高質量是我國中藥產品走向國際的關鍵。這類主題只是定方向,具體目標不太明確,學生需要廣泛閱讀文獻,縝密思考,提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問題,難度相對較大。學生經過一兩次前兩類主題的研討之后,我們設計這類主題,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提出問題的能力,這對于創(chuàng)新藥物的立題與設計至關重要。學生研討的形式也分為三種:一種是學生獨立準備并匯報,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第二種是小組合作準備,然后各組推選代表發(fā)言;第三種是以所持的觀點不同分為兩組進行辯論。無論采用上述哪一種形式研討,學生從準備到課堂研討的整個過程,自主探索、積極思維、相互學習,不僅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增強了提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對于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

三、不斷更新參考資料

全課程采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授課。由于課程內容涉及生藥、天然藥物、藥物分析、制劑和藥事管理等多學科的知識,而且需緊跟政策法規(guī),所以參考資料不是固定的教材,而是不斷更新的書籍、文獻、法規(guī)等。我們除了建議學生參看一些書籍和最新的文獻外,還教給學生查閱和獲得文獻的方法,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使可以吸收新鮮知識,課程結束之后能夠自主攝取新信息。

四、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第4篇

1.1對案例教學的目標定位認識不清

我國法學教育的目標定位到底是精英教育、職業(yè)教育還是通識教育這個問題上,理論界和實務界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由此帶來了案例教學法的目標定位的混亂,主要體現在:案例教學法到底是理論講授的輔工具,還是通過不斷的模擬法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或者說與理論講授作用同等重要以培養(yǎng)學生全方面的能力呢?案例教學法在目標定位上的模糊,直接影響到各大高校對其地位的認識,也進一步影響著它在實踐中功能的發(fā)揮。作為從西方引進來的舶來品,案例教學法在我國法學本科教育實踐中大多淪為傳統(tǒng)理論講授的附屬品,其功能主要用于對教師所講授的枯燥和晦澀的理論進行解釋和補充,或者直接就是深奧理論的簡單重復和強化。這方面最典型的例證就是實踐中很多高校在引用案例教學法時將其等同于舉例教學。也就是說,在大學法學本科教育中,許多教師通常在講授了某一法學理論后,為了加深學生對該理論的掌握,便列舉一個與該理論密切相關的案例,由于是在預設的情境中,學生很自然會運用剛學過的原理分析案例。這種教學方法雖然運用到了案例,但僅僅是運用案例對教師所講授理論的驗證,它并沒有培養(yǎng)學生判斷和分析問題的法律邏輯思維,也沒有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學法。

1.2案例教學的專業(yè)教材參差不齊

隨著案例教學法在大學本科教學中的引進,教材的缺乏成了各高校在案例教學中面臨的一個難題。為解決該難題,許多高校和專家學者編寫和出版了種類繁多的案例教材,這些教材雖然在數量上比較客觀,但在質量上存在著參差不齊的局面。主要體現在:第一,體系結構的編排沒有統(tǒng)一標準。與各法學教科書的體系結構比較統(tǒng)一不同,現行案例教材大多都是高校學者或實務界精英依托自己豐富的教學和實戰(zhàn)經驗,借助于網絡、教學參考書、法院的判決等渠道,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擅長編寫而成。由于案例教學法的目標定位不明確,所以各案例教材在體系結構上呈現出仁者見仁、治者見智之勢,比如:有些案例教材大篇幅介紹案情而缺乏與相關法律知識的銜接,有些案例教材重視法理分析而忽視案情梳理等。因此,不同版本的案例教材在結構和內容上千差萬別,讓使用者難以辨別其優(yōu)劣。第二,具體的案件事實被過度加工。為了與相應的法律原理對應,許多教材編寫者在選擇案例上往往將復雜的案件事實加工,剝離與法律原理無關的內容,保留要運用法律原理的內容,使得所簡化的案件事實清楚,沒有任何爭議,學生直接套用原理就能分析到正確結論。學生雖然會分析這一個案例,但是同類型的案例卻還是不能獨立分析,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抽象的法律原理分析復雜案例的能力。不僅如此,案例教材在案例事實上的隨意剪裁,也造成教師在講授案例時有意虛構事實、忽略事實和肢解事實,忽略發(fā)動學生參與案件的推理過程,使得新型問答式的啟發(fā)教學演變成了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的傳統(tǒng)“滿堂灌”式和“填鴨式”教學。

1.3案例教學的適用范圍有限

第一,從適用的課程來看。案例教學法主要是運用法學理論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案例進行抽絲剝繭的分析和總結,因此在邏輯思維方法上傾向于歸納法的運用,比較適用于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的應用性強的課程,如刑法、民法、婚姻法等,而對于理論性較強的法理學、憲法學、法制史等則不宜采用。但在實踐中,許多高校不顧案例教學法的特性,也不考慮所講述的課程本身及其內容特點,跟風般的在所有法學專業(yè)課程中予以采用,不僅耽誤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而且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第二,從適用的對象來看。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同的是,案例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要求學生在課前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閱讀和分析案例,在課堂上學生要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針對老師和其他組學生的層層深入的提問要及時應對,并且在課后要對課堂討論形成完整的總結報告。因此,案例教學法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實踐中,許多高校對剛進校的大學生就實行案例教學法,學生由于知識儲備不夠,參與案例教學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強,課前不愿意花時間準備,課堂上敷衍了事,使案例教學法的推行流于形式。

1.4專業(yè)師資力量的薄弱

案例教學法從本質上說是蘇格拉底式的問答式教學法,隨著教師的不斷深入式提問引導著學生深入思考和解決問題,因而教師在案例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法律實務經驗,能科學合理的選擇和設計案例,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能組織學生運用法學理論分析解決案例,并能有效應對課堂中隨時出現的不可控因素,總之,對教師的法律實務處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課堂駕馭能力要求都比較高。盡管案例教學法在我國大學本科法學教育中如火如荼地展開,但我國目前從事大學法學教育的教師整體水平難以達到案例教學的要求。隨著社會對法律從業(yè)人員需求的提升,我國從民辦到公辦、從職業(yè)院校到普通高校等各種類型的大學幾乎都開設了法學專業(yè),法學專業(yè)的大量擴張使得從事法學教學的專業(yè)師資力量良莠不齊。即使在國內知名大學的法學院,也不是所有的法學任課教師都能熟練的駕馭案例教學法。大多數知名院校的法學教師理論功底非常深厚,對傳統(tǒng)教學的從理論到理論的模式非常精通,但對于案例教學法從實踐到理論的模式卻非常陌生,如果強行推行案例教學法,勢必造成教師在案例教學法中仍然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或者將舉例教學當做案例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在使用案例教學法時,所使用的案例是事先精心準備的,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也是事前設計的,對學生的設問變成了老師的自問自答,本該發(fā)動學生參與的案例討論最后成了教師一人自導自演,已經失去了案例教學法本來的意義。

1.5缺乏有效的考評機制

案例教學法在我國大學法學本科教育中推行的效果不明顯,與我國現行針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機制有很大關聯。對于教師而言,我國高校針對大學教師的職稱評價機制主要考察教師的科研水平,教師是否在高質量期刊上發(fā)表一定數量的論文以及是否獲得高級別的科研項目立項,直接決定著教師是否能及時晉升高級別的職稱。而在高校,職稱的順利晉升不僅意味著工資待遇水平的提高,更意味著身份地位和能力水平獲得了同行認可,這是一種物質激勵無法替代的精神上的榮譽,因此,大部分高校教師在現行考核機制下,都把主要精力用來做科研,而不愿意花更多的時間用于案例教學法。對于學生而言,我國高校對學生的專業(yè)課考核方式基本上是期末閉卷考試,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試卷試題,老師以標準答案評判學生的分數。法學試題的考試內容大多是考察學生對法律概念、法律原理的掌握程度,即使有案例分析的題目也是出題者預先提煉出了案例的條件而直接詢問結果,缺乏對學生處理復雜案例的推理和分析能力的考察。近年來,雖然很多高校開始注重學生平時的表現,將平時成績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計入期末總成績中,但大多數對學生平時成績的考察主要統(tǒng)計學生的出勤率,對于學生在課堂上參與案例的分析和討論的表現基本沒有計入在內。

2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本科教學中的完善措施

2.1明確案例教法學的目標和地位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的經濟呈加速度發(fā)展,各種經濟交易活動日漸增多,經濟領域里的糾紛和沖突也日漸頻繁,特別是隨著中國加入WTO,各種經濟沖突開始跨國家、跨地域、跨行業(yè)。為有效解決各種經濟沖突,維護各類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精通于法律實務的人才開始供不應求。盡管社會對律師、法官、檢察官的急需,但高校法學院培養(yǎng)出來的畢業(yè)生卻難以勝任法律實務工作而大量失業(yè),這一嚴峻的社會現實促使法學院逐漸反思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眾多高校逐漸認識到,教育培養(yǎng)的人才必須符合社會的需求,所以法學教育的目標應由傳統(tǒng)的精英教育為主向職業(yè)教育為主轉化。為與新時代的法學教育的目標相符合,應大力發(fā)揮以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為根本目標的案例教學法的作用,使其獨立于傳統(tǒng)的理論講授法,同時增加其課時,創(chuàng)新其在教學中的運用形式,為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培養(yǎng)更多合格的法律人才。另一方面,針對實踐中許多教師將案例教學法等同于舉例教學的問題,要求教師提高運用案例教學法的能力,認識到案例教學法與舉例教學法的不同。事實上,案例教學法注重對學生主動性和獨立性的法律思維的培養(yǎng),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法律職業(yè)技能和法律實踐能力;而舉例教學法是為加強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以及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但是忽視對學生主動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舉例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還是有本質區(qū)別的。

2.2加強案例教材建設

案例教材是案例教學有效實施的根基,直接關系到案例教學的質量。針對案例教學的專業(yè)教材參差不齊的現狀,加強案例教材建設,應采取如下路徑:一方面,案例教材的建設在體系結構上應有一定的標準。在體系結構上,應以法學課程的章節(jié)脈絡為框架對案例進行編排。每個案例的構成應有嚴格的標準,包括:背景、主題、案例問題、情景與細節(jié)描述、教學結果、詮釋與研究和討論組成。案件問題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是每個案例的核心,也是關系到案例教學能否培養(yǎng)學生法律思維的關鍵性問題。因此,在設計案件問題時要注意其銜接性,該問題既要與案件主題相關,又要能運用到相關法律知識;還要注意案件問題的設計要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而提供學生運用法律思考問題的進路和空間。另一方面,在具體案例的選擇上,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案例要具有完整性,在保證所選擇案例與所要闡明的法學原理要有聯系的基礎上,要盡量保持復雜案例的原貌,對其內容少作修改,培養(yǎng)學生獨立運用法學理論及相關法律規(guī)范對復雜案例進行分析的能力;二是案例要有典型性,學生通過對該案例的分析和討論,能觸類旁通的對其他同類案件進行分析;三是具有爭議性,案件能引發(fā)多種爭議和沖突,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思維;四是案件要有時效性,最好是剛剛發(fā)生的引起廣泛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也能體現法律與社會實踐的銜接性以及法律對社會關系的調整性。

2.3選擇適宜施行案例教學法的課程和對象

案例教學法注重實用性,以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的特性決定了其適用范圍的有限性,為更好地發(fā)揮案例教學法的積極作用,應選擇適合案例教學法的課程和授課對象。對于課程而言,具備以下兩個特點的課程比較合適適用案例教學法。第一,以講述抽象概念為主要內容但應用性很強的法學基礎課程,如民法中的表見、代位繼承,經濟法中的有限合伙、要約、承諾,行政法中的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先通過案例教學法對這些課程的抽象概念具體化和形象化,然后再進行理論總結,讓學生對相關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第二,以提高學生專業(yè)能力且不適用案例教學法難以掌握的課程,如侵權法,合同法、公司法、國際私法,這類課程僅講授理論知識,學生難以掌握其運用的方法,特別是國家私法涉及到很多部門法律知識的運用,通過案例教學法能使學生將法學原理之間的關系融會貫通。對于對象而言,案例教學法不僅要求學生有高的專業(yè)知識修養(yǎng),而且也考驗著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臨場反應能力。國外案例教學法之所以實施效果比較好,在于國外的法學教育通常被定為在大學本科教育之后,以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職業(yè)能力為目標,因而其所適用的學生許多在進校之前已經具備文學或理學學士學位,也具備一定的法律修養(yǎng)。從國外成功的經驗來看,案例教學法的有效推行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法律運用能力,所以這種教學方法比較適用于有一定知識積累和閱歷的高年級學生或研究生,對于剛進校的低年級學生則不宜適用。

2.4加強專業(yè)師資力量建設

教師是案例教學法的推動者和引導者,因此某種程度可以認為,是否有一定數量的高素質的能有效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教師,是案例教學法能否成功推行的關鍵。針對現行案例教學法推行中專業(yè)師資力量薄弱的現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專業(yè)師資力量:第一,采取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多種激勵措施,鼓勵法學教師在完成教學和科研工作量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司法實踐工作。教師既可以從事兼職律師的工作,也可以在司法部門某個崗位上去兼職,從而獲得法律實務第一線最直接的實踐經驗。第二,聘請高校所在地的知名律師、檢察官和法官為特聘教授或兼職教師。這些法律實務界的精英無論是在法律運用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是及時應變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強的實力,他們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能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比擅長于傳授理論知識的教師更受學生歡迎。除此之外,高校還應經常邀請國內外案例教學法推行比較好的名師和專家以培訓班和講座等形式,向法學教師傳授運用教學案例法的經驗,提高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方法和技巧。第三,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案例法的目標,正確定位自己在案例教學法中的角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學案例法注重于提高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學生才是案例教學法的主體。因而教師除精心準備案例以及主持討論課堂討論外,要盡量置身于課堂討論外,對學生的各種觀點不進行簡單的是非評判,而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充分的思辨,鼓勵所有學生積極發(fā)言,討論結束后對學生的討論過程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特別是對學生的思維誤區(qū)要進行糾正。

2.5完善激勵機制

第5篇

無論從法學教育目標的改革,還是從人類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來看,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育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人類的認識習慣總是遵從先關注現象,然后分析本質,案例恰恰給了學生認識的場景,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從中找出內在的法律關系,舉一反三,從而形成對法律關系穩(wěn)定性的掌握。我們的法學教育改革也將側重點放在了法律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也就是說要培養(yǎng)一大批能在實踐中應用法律的人才。而法律實踐就是不斷的處理大量的實際案件的過程,因此,通過案例分析,掌握內在規(guī)律性有助于解決現實問題。當然,案例教學法的廣泛應用,對學生學習法學也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教師是主體,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填鴨式,學生是被動地接受,學生學習沒有積極性,學習效率不高。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教師開始關注教育模式與方法,也不斷地研究如何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導向作用。此時如果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案例,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學生會有相當高的學習熱情,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才會有機展開。變重理論為重實踐。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將刑法教學的側重點放在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典型案例,給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通過在對案例分析的過程中,不斷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對接,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變一言堂為互動式學習。如果今天的刑法學教師仍然堅持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仍然是在給學生將純粹的理論,學生會感到非常的枯燥乏味。但如果我們講案例教學應用于課堂,通過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討論,將抽象的理論通過淺顯的案例來呈現,整個教學過程會比較生動,學生更容易接受。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學習過程。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需熟練準確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做大量有組織、有準備的工作,能將理論與實踐進行融合與貫通。與此同時,教師要對學生中可能出現的討論結果有一定的預判,并做到心中有數,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與科研水平。變低效為高校的保障。傳統(tǒng)的法學教育模式呈現出低效狀態(tài),教學效果不明顯。通過將案例引入課堂,并不時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跟緊教師,跟緊討論的節(jié)奏,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回答,能在較短時間內到達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并能檢驗教學的效果。

2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現狀及常見誤區(qū)

盡管案例教學法對于刑法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也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將其引入中國,我們很多刑法學教師都會在課堂上應用這種教學方法,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和功能性被忽視甚至是被誤解了,所以在實踐教學中出現了比較常見的誤區(qū)。

2.1把案例教學法當成了理論知識的解釋說明

在刑法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都保有這樣的想法,案例就是對理論知識的解釋說明,就是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將案例當做傳授理論知識的一個過程,這種想法是片面的,它忽視了案例教學法的重要功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強調教師或學生要提前準備案例,在課堂上討論分析,引導學生學會思考,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究,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2.2拋開教材,將案例當做教材

我們在實踐中總是會出現矯枉過正的現象,前面的教師不重視案例教學法,而又有部分教師將案例的功能擴大化,拋開了教材的內容,課講得很吸引學生,但學生不能從中學到相應的理論知識。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我們都知道講課必須以教材為基本框架,所以案例的選擇也要緊緊圍繞教材來進行,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案例都適合用來進行案例教學的,比如刑法學總論的很多內容、刑法的基本原則等用案例教學是很難說清楚的,如果機械地將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應用,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反而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再有就是案例選擇既要與知識點密切相關,又要與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相對應。因此,教師應避免單純追求案例選擇上的新奇,試圖通過新奇的案例吸引學生的眼球而忽視教學實際本身所追求的價值,則背離了案例教學法應用的初衷和目標。

2.3將案例教學法當做唯一教學方法

每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對教學方法的選擇,不能簡單地看做非此即彼,要懂得發(fā)現各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關聯性。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點不言而喻,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推理、表達等能力,有助于學生增長實踐應用能力,但它并不能代替課堂教授法。因為,學生對案例的分析與討論,是以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為前提,沒有理論,案例討論也無法深入。但是案例教學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它欠缺系統(tǒng)性、體系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刑法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3如何提升案例教學法在刑法教學中的成效

3.1選擇適合教學的案例

案例的選擇對案例教學法來說至關重要,如何選擇適合教學的案例,我想遵從以下標準,我們就能選出合適的案例。

3.1.1案例選擇要有針對性

在選擇案例時,要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最好能用來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學生討論學習案例,加深對課程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并學會分析案例的方法和過程。因此,案例的選擇所涉及的知識點不能過于松散,針對性要強。

3.1.2案例選擇要典型

刑法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選擇應確保典型性,能突出反映相關的法律關系,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學生能清晰的掌握其中蘊含的理論知識和法律原理。當然在案例選擇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的是,案例的典型性在于案情與法律原理內在的關聯性,而不是案件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否則我們的案例教學會適得其反。

3.1.3案例選擇要保持新穎性

也就是說我們在選取教學案例時,要具有時代感,能反映出當代社會的法律現象,只有這樣才能緊跟形勢,才能吸引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如果我們選擇的案例都是過時的,學生根本不了解,分析完了也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那么我們的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

3.1.4案例選擇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

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案例時,確保案情簡潔,難度要適中。如果案情過于復雜,難度又高,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不能理解,則學生就無法入手,頗有老虎吃天無處下口之感。如果案情過于簡單,學生一眼就能洞穿答案,則同樣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1.5案例的選擇應能啟發(fā)學生思考

案例的選擇要能啟發(fā)學生不斷深入思考,這就要求案例本身應有一定的拓展空間,既能進行有效分析,又保持一定的疑難度,為學生留下討論學習的空間。比如,對于安樂死相關案例的分析,從而對幫助自殺行為的定性留下討論問題。

3.2多途徑、寬領域的案例教學模式的構建

案例教學法雖然是眾多教學方法中的一種,但如何達到這種教學方法的功效,則需要我們不斷的考慮與探索多種教學模式。3.2.1創(chuàng)新課題案例教學方式對于案例教學,除了課堂講解案例,我們還可以采取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進行小組對抗,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感官刺激,利用模擬法庭的模式讓學生學會站在不同的立場考慮案件本身,學會換角度考慮問題,我們甚至可以考慮讓學生扮演案件中的不同角色來深刻體會案件中的法律知識的關聯性。只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3.2.2不局限于自有教師,也要將眼光放在校外

我們可以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請相關的法律專家來學校做法律前沿報告,提升學生專業(yè)方面的時代感,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利用課外時間來學校為學生做典型案例解析,將審判的整個過程完整展現在學生面前,點出審判過程用到的法律原理,這樣學生的學習更具實效。

3.2.3不局限課堂教學,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將學生從課堂引向課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的法律實踐活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豪感,比如,在校內為其他專業(yè)的學生、為低年級的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特別是校園暴力案件所涉及的法律知識的宣傳,又比如,在社區(qū)進行法律知識宣傳與咨詢、在特定的時間進行相應法律知識普及,鼓勵學生到公檢法等部門調研、實習,這些都能極大的提升學生理論知識應用能力。

3.3在總結中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思維

第6篇

《行政法學》是高校法學專業(yè)14門核心課程中唯一一門集實體法與程序法于一體的專業(yè)課程,內容十分廣泛,是法學主干課程體系中比較難學難考的科目之一,涉及到以行政、行政主體、行政權、行政行為、行政責任、行政程序、行政救濟等為內容的行政實體法、行政程序法、行政救濟法等領域,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學習的難度很大,被同學們認定為最難學的法學專業(yè)課之一。

當前國內法學教育以傳統(tǒng)教材授課為主,傳統(tǒng)的行政法教學一般依次介紹行政法的概念、原則、體系等基礎理論,然后結合一些具體法律介紹行政法學研究的幾個主要問題,如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救濟等內容,在大多數的授課過程中往往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手段,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未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維、操作技巧,不能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所接受的知識得不到有效應用,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jié)。。因此,案例教學法在行政法教學中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具體意義如下:

(一)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行政法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而且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中,學生盡管能夠記住所學的理論知識,但這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理性思維的認識和收獲,是一種單一的,靜止的,孤立的抽象認識。而案例教學法通過視覺材料,經過分析,將法學原理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并利用法學原理分析說明復雜的社會問題,對學生而言,收獲很大,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理解也會相對深刻。比如,在介紹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時候,涉及到很多有關合法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的理論問題,比較枯燥,學生理解起來很抽象,如果運用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可以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評價,這就為鍛煉、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學生對案例進行探究、分析、討論、歸納的過程,既是學生運用原理、觀點去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過程。在對案例的分析中,學生必須要開動腦筋,苦苦思考,這樣學生判斷、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學生在討論、歸納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語言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而且案例教學法中案例所描述是的一個兩難的困境,沒有分析,只有事實。案例討論的結果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沒有人告訴你答案,案例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

置身于決策者的角色中,根據材料所提供的情況,作出自己的決定,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可以縮短理論與實際的距離

行政法是調整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法,其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卻很難將行政法的理論與社會現象聯系起來。比如,行政處罰是一種很重要的行政行為,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碰到,如交通違法被警察罰款,但問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什么和行政法有關,同學們卻很迷茫。而通過案例教學就可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在學習行政法基本原則——法律保留原則這一理論時,同學們感到很抽象,認為跟實際生活沒什么關系,這時如若讓學生分析一個典型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來理解行政行為基本原則的要求,就會大大縮短理論與實際的距離。

(四)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既有實際情況的描述,又包含著問題。它采取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弄清案例中出現的問題并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學生能深刻理解課文知識。而且案例來源于活生生的現實,給學生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內容生動有趣,沒有那么多抽象的、復雜的概念、理論。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容易產生學習興趣,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二、案例教學法在《行政法學》教學中的運用

案例教學在《行政法學》中的運用,以行政處罰為例,具體實施程序如下:

(一)精選典型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內容,也是案例教學的基礎,所以案例的選擇十分重要。案例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具體原則:

(1)所選擇的案例應有針對性,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應和教學內容相吻合。

(2)所選擇的案例應具有真實性、典型性、新穎性和生動性。

(3)所選擇的案例的應具有綜合性,綜合性案例要涉及行政法的多個領域的內容。

(4)所選擇的案例的應具有理論性。案例教學選編的案例要將適宜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融匯于具體實例之中,或者明確地指出案例剖析所運用的理論和方法及準則,以便于學生掌握并善于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對實務工作的各種復雜情況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論證,從而有效演繹出復雜實務問題的處理程序與措施。

根據以上原則的要求,在行政處罰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我們就要在新近發(fā)生的行政處罰案件中挑選有影響的大家都感興趣同時又有爭議的典型案例。比如,就可將2014年5月北京市公安局對著名影星黃海波予以行政處罰的案例作為案例教學的內容。這一案件涉及到行政法多個領域的問題,如:行政處罰的實體與程序問題、行政法基本原則合法性、合理性、正當程序原則的問題,還有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問題,這個案例兼具針對性、新穎性、真實性、生動性、典型性、綜合性及理論性的特點,應該是一個合適恰當的案例。

(二)教師介紹案例,提出思考題,推薦參考文獻,學生進行準備

案例教學法著眼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的知識講解不再是教學的重心。但是為確保教學效果,案例分析前,教師首先要簡明扼要地講授與案例相關的理論知識。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案例的種類、性質、內容和對分析評價的要求進行必要的簡明介紹,以有助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正確分析和評價案例。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在課下進行準備。以黃某某案為例,老師首先要通過一定方式介紹案情,比如口頭介紹或將案例進行編寫打印交予學生,讓學生對案例有個詳細的的一系列行為是否合法、合理并分析原因以及黃某某可如何救濟自己的權利等問題,最后推薦一些與此案有關的法條與文獻讓學生去閱讀,如《治安處罰法》、《行政處罰法》、《立法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人員收容教育辦法》等法條及書籍與文章。

(三)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分組討論

要求學生從自身角度來剖析案例,闡述自己的看法,不要去猜測教師的思路、評價結論,或實際做法,不要照搬所謂權威性的分析評價結論,應要求學生通過分析和評價案例問題,掌握正確處理和解決復雜多變的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于不同意見鼓勵相互辯論,形成熱烈的探討氣氛。教師在此過程中不進行任何干涉,讓學生成為案例討論的主角,只是適當維持秩序。

(四)課堂發(fā)言,全班交流

這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在老師主持下案例的正式分析討論階段。教師一方面要啟發(fā)學生積極發(fā)言,另一方面要在案例討論中進行必要的引導,使案例討論緊緊圍繞問題展開,不要輕易參與討論。學生是這一過程的主角,一方面要主動積極發(fā)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發(fā)言要求盡量做到有理有據,言簡意賅;另一方面還應認真傾聽別人的分析與見解,結合自己的觀點,從中汲取并總結出更完善的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五)撰寫案例分析報告

在課堂討論結束后,要求學生根據討論情況獨立撰寫一份案例分析報告,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闡述自己的理由和根據。這是達到全體學生能力普遍提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六)教師歸納總結

這是案例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在討論和分析報告完成后,教師應對案例進行總結。首先,應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點評總結,肯定學生中一些好的分析意見及新穎獨到的見解,指出討論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其次,教師要對案例本身結合理論進行講解,提出自己的見解,得出經得起推敲的明確的結論,讓學生對案例及案例所涉及的相關法理有一個正確清晰的認識。最后,可以再留一些相關思考題,讓學生運用在本次案例教學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論證。

三、結語

第7篇

以鮮活生動的案例為載體,通過師生間的合作互動,將學生被動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轉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是一種適用于職業(yè)教育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具有開放性、啟發(fā)性、參與性特征。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一般分四個步驟:教師導向,展示案例—學生思考,分析案例—小組交流,討論案例—教師總結,評價案例。

1.教師導向,展示案例這是案例教學的引入階段。常見案例呈現方式有:

(1)給每個學生印發(fā)一份文字案例;

(2)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案例;

(3)教師生動形象地描繪案例;

(4)教師利用即時環(huán)境制造真實的案例或者學生自己表演案例。課堂上教師以恰當方式將案例呈現給學生,增強案例對學生的吸引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2.學生思考,分析案例

根據案例篇幅的長短、難易程度及教學時長,教師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閱讀案例。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發(fā)現關鍵信息和核心內容,聯系相關理論知識,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實現由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到參與式互動教學的轉變。

3.小組交流,討論案例

小組交流,討論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案例教學中的決定性因素。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小組討論,后由各小組推薦代表參與全班交流。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可能會背離主題或在一些枝節(jié)上糾纏不休,教師可參與到小組的交流之中,及時給予指導和糾正。其次,注意把握學生的討論時間。小組內每位成員的發(fā)言時間不能過長,內容簡潔明了,以免其他成員喪失發(fā)言機會。另外,教師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意見:對正確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教師要及時充分地肯定,對模糊的認識和錯誤的觀點適時給予糾正。在學生討論出現冷場時,教師給予啟發(fā)、誘導,提出新問題活躍學生思維,保證討論效果。

4.教師總結、評價案例

這是案例課堂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其主要目的是內化提升學生對案例的認識,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師在總結發(fā)言時,應對整個討論情況做出評價,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論問題和學生存在的優(yōu)點和不足,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

二、案例教學法在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

案例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相應高得多,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有很大轉變。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權威,處于統(tǒng)治者地位,單向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完全是被動接受的角色。這樣日積月累,很容易養(yǎng)成依賴、被動的習慣?!半p主體”教學理念強調: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均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案例教學課堂中,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對教學過程負全責。教師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廣泛參與討論,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理論提升,使學生對案例中包含的問題獲得更透徹地理解。學生是學習的參與者和接受者,是知識的探索者和真正的認知主體。在案例教學中,需要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需要學生的支持與配合。在案例教學課堂討論中,學生為了參與其中,需要課前做好充足準備,并與其他學生非正式地討論相關案例,進而在課堂上為其他學生作出相應貢獻。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尊重他人的想法和見解,并發(fā)展自身團隊合作能力。

2.案例教學與理論講授的有機統(tǒng)一

在德育課教學中引入具體案例,并不是完全拋棄理論講授,而是將二者有機地統(tǒng)一,達到案例探討和理論掌握統(tǒng)一的效果。德育課案例教學的特點是以生動、具體的案例作為教學知識的突破口,將德育課程的理論知識融合到具體案例中,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掌握課程知識。但是,由于教學案例相對于教材中抽象的理論知識,案例本身更容易成為學生關注的焦點。教師如果把握、引導不好,就事論事地分析案例本身,則往往會導致討論與課堂內容脫節(jié)或相背離。因此,德育課案例教學必須處理好具體的案例研討與抽象的理論知識講授之間的關系,把教學案例的研討與德育課系統(tǒng)理論知識的講授有機統(tǒng)一起來。

三、德育課中案例教學法的積極導向作用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開放式的、參與性強的教學方式,消除了德育課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在實踐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積極導向作用。

1.克服傳統(tǒng)教學弊端,提高教學時效

案例教學把真實、典型的問題引進課堂,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社會問題,把學習理論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統(tǒng)一起來,真正實現小課堂與大社會的有機結合。案例學習過程中民主開放的討論氣氛,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大膽交流,在沒有壓力和顧忌的課堂氛圍下積極探索,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德育課教學時效。

2.增強德育課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案例教學中,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分析問題,遇到類似情境或問題時該如何對待,從哪些方面著手解決。案例教學為學生自主性發(fā)揮創(chuàng)設了彈性空間,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并提高實踐能力。因而案例教學是一種適用于德育教育并落實能力本位的教學方法。它增強了德育課的吸引力,加速學生對知識的內化與認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信念和目標,進而實現中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