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精品69堂国产-97超级碰在线精品视频-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欧美日韩大尺码免费专区-最新国产三级在线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色综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課堂教學實踐范文

時間:2023-05-24 17:04:38

序論:在您撰寫課堂教學實踐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課堂教學實踐

第1篇

翻轉課堂經典模型教學實踐一、研究背景

高等數學是我校仁濟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yè)的重要必修課和基礎課,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提高學生素質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不但為學生學習后續(xù)課程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學習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從事所學專業(yè)相關工作和進行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高等數學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正常學習,進而影響到學生能否就業(yè),而就業(yè)率和考研率等指標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所以高等數學教學的成敗意義重大。因此,如何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力,給學生較大的自主空間,就成為我們思考研究的重要課題。在諸多研究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近兩國內外討論比較多的教學模型之一。

二、何為“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 Model)

翻轉課堂――學與教的革命!它是學生在正式學習的過程中,課前利用教師分發(fā)的數字材料(音視頻,電子教材等)自主學習課程,再回到課堂上參與同伴和教師的互動活動(釋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形態(tài),這和傳統的“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yè)”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我們稱為“翻轉課堂”,并迅速流傳開來。有小學數學,高中化學,高中生物,大學微積分,大學體育課等各種學科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

三、經典模型

隨著翻轉課堂的實踐者越來越多,筆者通過查閱文獻,分析歸納出以下五類經典模型。

1.林地公園高中模型

美國林地公園高中的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在K12(12年制基礎教育的簡稱)學校率先創(chuàng)立了經典的翻轉課堂模型,把觀看在線教學視頻或教學DVD作為家庭作業(yè),把本該是家庭作業(yè)的練習題放在課堂完成,在課堂上,還加入了探究活動和實驗室任務。

2.可汗學院模型

可汗學院與美國加州洛斯拉圖斯學區(qū)合作,利用其廣受歡迎的教學視頻和其開發(fā)的課堂練習系統進行翻轉課堂實踐。其中,最大的特點,是課堂練習系統能快速捕捉到學生被問題卡住,教師能及時給予幫助。同時,還引用獎勵機制。

3.河畔聯合學期模型

美國加州河畔聯合學區(qū)的翻轉課堂的亮點是采用了數字化互動教材。這套用于試驗的代數I的互動教材,融合了豐富的媒體材料,如3D動畫和視頻等,還結合了筆記,交流與分享功能。與傳統的翻轉課堂相比,互動教材更加節(jié)約教師的時間,吸引學生。

4.哈弗大學模型

在哈弗大學艾克里?馬祖爾博士提出翻轉學習和同伴互助教學方法的結合模型,其要點是:在課前,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聽播客,閱讀文章做課前準備,要求學生反映出所學的知識,組織問題并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接下去,學生登錄社交網站,發(fā)表問題。然后,教師對各種問題進行組織整理,有針對性準備教學設計和課堂學習材料,學生懂的內容就不重復。在課堂上,教師采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相互質疑,并協作回答質疑解決問題。教師的作用,就是聆聽對話或參與到有需要的個人和小組。

5.斯坦福大學模型

斯坦福大學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中,為了避免講座視頻搬到網上就跟傳統課堂一樣乏味,因此,大約每15分鐘,會彈出一個小測驗以檢驗學生掌握的情況。此外,在實驗中還增加了社交媒體,允許學生互相提問,快速回答。

四、教學實踐優(yōu)勢

翻轉課堂為什么流行,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文獻和近幾年對高等數學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分析總結了其中的原因。

1.符合新課程的改革理念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改變教師角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而翻轉課堂正好體現了這一核心理念,翻轉課堂解放了課堂時間,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創(chuàng)造出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的環(huán)境。在翻轉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之間互相協作共同完成質疑。而老師只是學生身邊的“教練”。

2.讓學生掌控自己的學習,實現因材施教

大學生,特別是大一的新生,他們的興趣大部分在社團,而社團活動有時候會與上課時間沖突,有些學生就會放棄上課,如何讓這些課外活動豐富的學生隨時抓緊時間學習呢?翻轉課堂就做到了,學生可以通過數字工具(智能手機,電腦),隨時觀看教學視頻,同時也讓學習有困難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反復學習。翻轉課堂承認了學生的不同,并能真正實現分層教學,每位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來學習。

3.增加了課堂互動,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

翻轉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的互動,具體表現在課堂中減少了教師的講解,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活動時間。由于教師的角色已經從內容的呈現者轉變?yōu)閷W習的教練,這讓教師有時間與學生交談,回答學生的問題,參與到學習小組,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行個別指導,在課堂上,當教師在教室內巡視過程中注意到學生發(fā)展起了他們自己的協作學習小組,相互學習和借鑒,而不是依靠教師作為知識的唯一傳播者。教師在這里,是在引導他們的學習,而不是指令。教師的目標是使他們成為最好的學習者,并真正理解課程的內容。在翻轉課堂上,教師是著力課程變成有意義的活動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通過翻轉課堂的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作學習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五、結束語

無論翻轉課堂還是傳統課堂,適合是最好的。翻轉課堂比較適合小班教學,人數越少越容易掌控,而大班(3~4個行政班)就比較合適用傳統課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不一定每節(jié)課都是翻轉課堂的模式。在整個學年中,我們是翻轉課堂和傳統課堂結合使用的。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808(2010)04―0051―03

以數字化信息網絡和多媒體為核心的多種教學器具進入課堂后,明顯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課堂教學已進入一個全新的轉折期。在此背景下,如何使教學手段與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同步,選擇何種教學手段才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都已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為此,我們必須加強對課堂教學手段的研究,力爭使教學手段理性回歸課堂教學實踐,切實起到為推進課程教學改革保駕護航的作用。

一、深究概念內涵,使手段回歸本源

教學手段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科特點,借助媒體、設備或工具,傳遞教學信息,達到促使師生信息交流、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標而采用的方式和措施,其本質是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所采用的方式和措施。對教學手段本源的理性回歸,能使教師集中精力,圍繞著“如何選擇最有效的實施方式和落實措施,達到提高學生吸收信息最佳效果”的議題任務,去設計和從事自身的教學工作,切身體會到“在實際活動前了解所要從事的操作的結構,在頭腦中建立起操作活動的定向映象,才有可能在實際活動中定向,即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的真正含義。理性思考后的工作實效,表明了思想意識是一種超級資源,教師主體意識和智慧潛能被激活之后。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就有了保障。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是不同的,教學方法是為了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專門內容的學習活動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總和。媒體與手段也是有區(qū)別的,教學媒體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物件或工具,而教學手段是使用這些媒體而采取的一種途徑和策略。教學手段不是教學中的物件與工具,研究的注意力不應僅僅停留在介紹新工具、利用新材料的認識表層。要想達到預期目標,我們需要充分發(fā)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集中精力,去研究落實目標所應采用的最佳方式與措施,而不是“物件”的研究。探究教學手段的本質內涵,能夠使我們回歸到事物的本源,有效解決低效勞作的困惑疑難,體驗到掌握本質,運用規(guī)律提高工作實效的樂趣。

二、掌握手段特性,使實踐更為理性

掌握教學手段的特性,是理性運用教學手段的基本保障。教學手段的基本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目的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手段都是為了追求一個目的,即高質量、低消耗地使學生更加便捷地學好,達到讓學生接受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習得情趣、掌握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的預期目的。研究教學手段,就是要使其滿足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需要,真正為實現教學的整體目標服務,決不為了形式的多樣化而濫用。

第二,活動性。教學手段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只要有教學活動,教學手段就會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直接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過程是教學手段運用的過程。教學活動中的各種教學手段,都是以教師付諸相應的教學行動為標志的。

第三,整合性。教學活動從形式上說是豐富和多樣化的,雖然單一的教學手段可以獨立用于解決某些細節(jié)問題,但不能解決教學過程的全部或整體問題。教師要想完整地解決教學活動過程的所有問題,既要考慮各種手段在教學中所能發(fā)揮的作用,又要考慮作為一個整體需要各種手段發(fā)揮何種作用。教師只有交叉整合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才能創(chuàng)造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達到為學生學習與發(fā)展服務的實效。

第四,實效性。課堂教學手段主要是用之于教師,授之于學生,它所關注的是運用的效果。教師運用教學手段,不是為了運用而運用,也不是為了追求形式而運用,而是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教師需要關注的是對幫助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在課堂教學中,不管運用何種教學手段都應體現如何使學生更佳、更易、更快學好的實效追求。

第五,發(fā)展性。新的質量觀是以“人”為著眼點,追求人的發(fā)展,即學生自主、生動、持續(xù)的發(fā)展。教師只有站在“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立場上去正視現實的課堂,才能抓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根”,這個“根”就是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此,教師在研究與運用教學手段時應該凸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后勁兒,在有效使用教學手段時,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樂于思考、勤于動手、善于動腦、主動探索的意識和能力。

三、區(qū)分功能類別,使手段選用靈活

區(qū)分各種教學手段的功能類別,可以使教師更為理性地靈活選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在分析可供選擇的手段類型、功效及其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教學實踐的客觀需求,我們可將教學手段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是物質化的教學手段,主要是指教師借助自身以外的物品才可采用的方式和措施。物質化的教學手段既包括借助于自身以外的工具、儀器、設備以及聲、光、電、多媒體課件才可采用的方式和措施,如唱片、錄音、錄像、電視、電影、投影儀、計算機、信息網絡等,也包括讀、寫、演示等方式,如:文字與書籍方面的粉筆、黑板、圖表掛圖、模型、標本、學具等物件。

第二類是非物質化的教學手段,主要是指教師憑借個人身體器官就可采用的方式和措施。非物質化的教學手段包括聽、說、模擬、要求等方式,如語言、音調、面目表情、手勢形體以及教師自身特有的素養(yǎng)和氣質,可以說是教師綜合素質的總成。

教學手段對于深化課程改革的實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一定的教學手段,教學就無法進行。傳統的教學手段并不意味著落后,先進的教學手段若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作支撐,也并不意味著它必然是先進的。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對不同時期、不同場合,不同類型的課堂教學手段的研究,使教師對自覺理解、發(fā)掘、發(fā)揮各種教學手段的獨特功能和有效選用教學手段的意識和行為有較為清醒的認識。

四、歸納選用途徑,以手段提高實效

恰當選用教學手段是推進課程改革的保證。在實踐中選用何種教學手段是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手段特性、經濟因素以及教師自身素質正相關的。在選用不同教學手段時,我們建議教師遵循以下程序。

(一)明確教學手段的服務對象,具體落實要實現的教學目標

依照目標和計劃行事,才能把握住運用有效手段推進課程改革、提高工作質量的方向盤。新課程的質量觀是以“人”為著眼點的,目標的追求是人

的發(fā)展。踐行新理念需要站在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立場上正視課堂,因為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觀的“根”。在研究和選用教學手段時也不能例外,更要找準“教學手段要為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的這個“根”。

教師要集中精力在選用何種有效方式和措施達到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同時,教師還要明確:研究與使用教學手段的目的是為學生的學而用,為讓學生學好而用,為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而運用;出發(fā)點是教師的有效教學;落腳點是學生的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終點是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

(二)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選用教學手段

教師根據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確定出研究教學手段的技術路線,即:備課的手段一上課的手段―作業(yè)的手段一評價的手段一輔導的手段,在此基礎上,做好細化的研究。例如:針對目前學科課程標準中只有學段目標沒有年段教學目標的客觀現實,教師要加強對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學手段的研究,除強調“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觀點外,還需要對教的目標和學生學的目標進行更為細致的研究。我們建議教師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明確“教什么”。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組織工作要率先完成,用以了解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目標,并進一步思考落實教學目標所需的教學手段。

第二,思考“為什么教”。教師要思考教材的概念和例題的本質是什么,價值在何處,在如何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目標的問題上,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措施。

第三,研究“怎樣教”。具體研究應該組織怎樣的材料,經過怎樣的過程將知識概括出來,需要怎樣的語言、媒體、器物等來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第四,評價“教得怎樣”。自己所選用的教學手段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教學效果如何,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針對反饋信息,需要采用哪種調控的措施,等等。

教師選擇教學手段的關鍵是要全面了解學生,準確把握教材,在教學的預設、資源的開發(fā)和知識的深透性以及思維、視野的拓展上下功夫,有效組織各種教學媒體、教學器具,為落實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實效服務。

(三)分析可供選擇的手段類型和特點,選定有效的教學手段

各類手段的教學特性不同,體現出的內容也不相同。教師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不同手段的教學功能,才能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選擇適當的教學手段。例如:傳統的教學手段所應用的教學原理是傳統教學論所涉及到直觀原則和演示、實驗法的原理。主要是提供直觀對象達到建立概念的目的。為此,教師教學要明確目的,精心選擇,并與語言指導、啟發(fā)思考等結合起來。隨著教育技術的更新,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形成技能,積極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可以運用圖像、聲音、顏色、特技等多種方式把知識展現給學生。在教學重難點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運用最佳的教學手段,達到解決疑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五、探索課堂運用,使手段回歸實踐

使教學手段理性地回歸教學實踐,教師就要探索在課堂教學中手段與教學活動融于一體的問題。為此,我們?yōu)榻處熖峁┮韵聨c建議。第一,要精心設計教學預案,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設計規(guī)劃要在行動之前,要針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體現與破解,去思考有效的方式和具體實施的措施,努力做一名理性思考的實踐者。第二,要考慮教學手段的呈現與教學活動組織、教學內容安排的有機整合,使其融合到教學活動之中,把力量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實踐環(huán)節(jié),而不是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的器具研究,真正使教學手段理性地回歸到課堂教學之中。第三,要思考教學手段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與和諧性。不是為了手段而運用,關鍵看手段選用的切合度、有效度和融合度。使用手段要適度,對教學中的放映設備等教學器具要選擇恰當,切忌過多、過濫,要用到關鍵處。

在課堂教學中,物質化教學手段的選用是教師熟練掌握、有針對性設計并適當應用的過程,而非物質化的教學手段則相對隱蔽和復雜。個人的先天氣質、后天學習、性格、素質等對教學的影響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平時應注重積累,從生活中留意,在教學中揣摩。

第3篇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教學規(guī)律 教師主導作用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的的主要途徑,是在數學教師指導下使學生自覺、積極地掌握系統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提高覺悟的活動。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校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課堂教學的成敗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客觀依據。

一、探索課堂教學方式,掌握教學規(guī)律。

課前教師要精心設計好預習提綱,要求學生用心預習,為上課做好必要的物質與思想上的準備。有效課堂離不開教學細節(jié)的精心預設,細節(jié)預設是對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流程等所作的一系列展望。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動手操作的體驗過程,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做數學不是指簡單的數學操作活動,而是在數學操作的過程中進行自我發(fā)現、自我建構與自我創(chuàng)造,是一種有效的數學體驗活動。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引導學生經歷操作體驗過程,在操作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使學生樂思、會思、善思,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前提。在數學教學中,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順利開展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師要包容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錯誤,善于幫助學生分析錯因,科學而理性地加以解決。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差異,注重學生親身體驗,在體驗中感知,在感知中生成。例如在《質數和合數》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初步掌握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這是學生學習分解質因數,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教學中,我著眼于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取概念,揭示出質數與合數的內涵,對共性的問題集中講解,研討解決,讓學生相互商討,共同解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遵循教學規(guī)律,進行教學改革。

根據培養(yǎng)目標和數學教學的具體教學任務,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條件,遵循數學教學的規(guī)律和原則,制定一個最佳教學方案,然后靈活地執(zhí)行這個方案,以花費最少的時間和精力達到最好的效果。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要體現在知識內容方面完成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的轉化工作;在情感方面完成由要你學轉化為我要學的具體工作。教師必須在全面提高自身知識水平、深入鉆研教材教法、提高教育教學素質上狠下工夫。必須根據教學新形勢的實際需要,認真鉆研教材,組織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發(fā)展他們的能力,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根據實際需要,適當使用多媒體技術組織教學,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是課堂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起主導作用。

第4篇

[關鍵詞]翻轉課堂;課堂教學;知識傳遞;知識內化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5823(2016)02-0107-03[收稿日期]2015-11-20

一、引言

在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時代,課堂依然是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提高外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外語教學改革的目標。但課堂教學不能只關注課內(即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因為完整的課堂應該包含課外和課內(習慣稱課堂)兩部分,課內教學只是外語教學的一部分,需要相應的課外學習來輔助,而課內(即課堂)教學應為學生課外學習起到導向作用[1]。因此,課堂教學改革也應集中到從知識傳遞的課外到知識內化的課內。傳統課堂教學也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但知識傳授完全由教師在課內講授完成,知識內化則主要由學生在課外自學完成[2]。學生的課外知識內化因缺乏針對性的教師指導和明確的教學目標,效果較差。翻轉課堂通過教師引導,不但翻轉了傳統教學課內教師傳授知識、課外學生內化知識的教學流程,而且轉換了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真正落實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外探究式學習和通過混合式、多樣化教學法組織課堂活動的課內知識內化。國內外研究者對翻轉課堂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從實施流程的角度和學習過程的本質兩個方面進行闡述的,其定義大致可概括為: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在課堂上師生一起通過協作探究、互動交流等活動完成知識內化[3]。

二、課前知識傳遞和課堂知識內化

(一)拓寬知識傳遞渠道傳統課堂中,“知識傳遞”主要是通過教師在課堂授課完成。翻轉課堂對教學結構進行了重構,極大拓展了知識傳遞渠道,“知識傳遞”既可以通過教師課堂講授教材和相關教學資料來傳遞,也可以根據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制作課件、在課堂上演示、闡述來傳遞。首先,教師對教材資源的合理使用。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拘泥于教材,對教材的使用也不能太循規(guī)蹈矩,而要結合學生的語言水平,靈活選取與教學目標相適應、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教學材料。同時,結合教學目標,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上優(yōu)秀的開放教育資源,自行制作與本單元教學內容相關的課件或視頻;其次,除了向學生提供學習資源,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網絡、開放教育資源等獲取、收集、篩選材料,并按課前布置的任務讓學生自己制作課件、自行錄制視頻等,在課堂中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探討。

(二)拓展所傳遞的知識內容在拓寬知識傳遞渠道的同時,同樣重要的是拓展所傳遞知識的內容。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強調語言與內容的關系[4]?;A外語課程,內容主要是圍繞語言本身和用語言表達的思想(即話題)。語言課堂一定要將語言本身和話題有機結合,才會讓課堂充滿知識性、趣味性和思想性。這就要求教師投入時間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拓展教材主題并延伸到現實生活,把語言知識和話題內容以恰當的方式穿插在一起。這不僅能極大豐富語言課的內容,還能通過體驗異國文化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組織多樣化課堂教學活動,實現課堂知識內化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并不是在課外自習、課內進行討論就算是翻轉教學。只有在教師指導下,師生一起通過拓寬知識傳遞渠道和知識內容,使所傳授的知識能達到甚至超越傳統課堂中教師灌輸式講授的教學效果,才能進入知識內化階段[5]。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學生學的方法)以及兩者之間的協調與統一[6]。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并不是通過教師課堂上的講授而獲得,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對所學內容,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7]。因此,有效實施翻轉,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習者特征等具體情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采用基于建構主義的不同學習方法,完成課堂活動的設計。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尤其是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對翻轉課堂活動的設計提供了指導,例如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學、合作型教學、互惠式教學[8]、表演式教學[9-10]、基于項目的學習(Project-basedLearn-ing)[11]、基于游戲的學習(Game-basedLearning)等。通過組織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建構,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習情況等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

三、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課外“知識傳遞”和課內“知識內化”在教學中的實踐

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精讀”課為例,闡述如何以學生為中心,從課外知識傳遞到課內知識內化來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在第一堂課,教師根據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向學生簡單闡述基于建構主義的不同教學法,再根據一學期的教學內容和學生人數,按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提前給學生分組,要求每個小組成員對負責的單元就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語言點及課文內容等,先多渠道查找資料,然后就查找的資料結合單元主題和單元教學目標,根據自己的理解與小組的協商制作課件,最后根據教師所指導的基于建構主義的各種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新,設計活動,在課堂上陳述。(前提要求是不能照搬網絡下載的課件,根據自己的創(chuàng)新,來再現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演示完畢,由教師和各小組給予評分。例1.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第4單元“meethisfuturemother”為例來講述學生的知識傳遞。課堂上,學生演示自己制作的課件,盡管其視頻取自網絡課件,但因網絡下載的視頻片段沒有標注出處,也沒有配英文字母,學生在看完視頻后自己通過網絡查找課件視頻的出處,該段視頻來自于一部電影,在觀看完整部電影后,學生自己截取了比網絡課件上更完整的部分,并且分別配上了中英文字幕,這樣適合英文水平不同的同學。課堂視頻演示完畢后,因為該小組成員欣賞過整部電影,結合電影主題,小組成員很有創(chuàng)意地改編了電影的后部分,制作成情景劇,巧妙地使用了本單元的重點詞匯及句型。其次,通過自己改編,以對比的形式就跨國婚姻中文化差異引起的矛盾進行全班討論,多方面補充了本單元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最后,結合同學們的討論,教師總結課文內容,強化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例2.以基于游戲的學習法設計課堂活動為例,簡述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課堂知識內化在教學中的實踐。基于游戲的學習法(Game-basedLearning)是教師利用游戲向學習者傳遞特定的知識和信息、教師根據學習者對游戲的天生愛好心理,把游戲的設計理念用到教學中?;谟螒虻膶W習法,其理念也是依據支架式教學模式,在游戲化學習中,知識不是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設計成一些具體的任務,把教學目標隱藏在游戲活動中?;谟螒虻膶W習法在精讀教學中的實施如下:精讀課教學安排正好是圣誕節(jié)前一天,負責課堂活動的小組講解的是本單元的重點詞匯,根據課前要求和指導說明,主要是創(chuàng)新小組課堂活動,而不能簡單地給出定義再舉例的進行常規(guī)教學。小組同學采用了游戲學習法,首先把課文中的重點詞匯以多項選擇、填空、配對、翻譯等多樣化的形式做成PPT。然后以“平安果”為禮物,通過搶答獲得禮物。結果,不僅預習過課文的同學能積極發(fā)言,獲取獎勵,而且因為巧妙的游戲設計加上圣誕的氣氛,還調動了整個課堂氣氛,在感受西方文化的同時,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言的習慣。但需要提醒的是,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組織并調控好游戲的進展。

四、翻轉課堂對課堂教學的啟示

(一)資源觀的轉變金陵在“大數據與信息化教學變革”中提到,大數據促進信息化教學變革,其一就是新的資源觀的形成[12]。傳統課堂教學,因教師對教學內容理解、教學風格、教學資料獲取方式等的不同,對教學資料的選擇也會不同。而翻轉課堂因課前多元信息傳遞,尤其是學生自己制作課件,不但能促進教學資源的共享,而且能推動教學資源的進一步開發(fā)和利用。真正實現從以教師教學為中心的資源觀向以大力開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微課程資源的新資源觀的轉變。

(二)設定并落實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對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重點、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等,起著導向作用。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首先應樹立目標意識,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翻轉課堂課外預習前,教師就要向學生介紹課堂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包括知識目標和語言目標;其次,在安排學生設計與開展課堂活動時,也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學習者性格、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風格等來設計教學活動與內容。所以翻轉課堂,通過課前多渠道傳遞信息和多樣化混合式教學方法的實施,學生的參與實踐,不但能讓教學目標具體化,而且能更好地落實。

(三)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當今外語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滿足于語言目標,即語言技能的訓練,而是要在語言技能訓練中培養(yǎng)思維模式,融入文化知識。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中除了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言能力,還要介紹文化背景知識來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創(chuàng)新能力。其次,翻轉課堂要求學生課外學習,學生必須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既要學會自己制訂科學的學習計劃,又要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最后,翻轉課堂從資料收集到課堂活動設計,都要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大量的協作、探討、團隊合作,這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個體之間的溝通與包容能力,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

(四)實施有效的多元評估,實現“對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估”與“促進學生學習的形成性評估”有機結合以紙質筆試的傳統終結性評估方式已無法測評翻轉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過程。翻轉課堂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教師引導下課外的探究式學習和課堂多樣化教學活動的參與。因此,評估也要全面了解學生的課外、課內學習全過程:資料查找、小組合作、視頻錄制、課件制作、設計并展示課堂活動;同時,還要兼顧學生的組織能力、個人時間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等,也不能忽略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所以翻轉課堂能體現教師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多元化的過程形成性評估。在過程性評估中,通過學生的評估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同時,學生在自評和互評過程中了解自己的付出及學習中的不足,不斷改進。教師通過整合翻轉過程,能開展及時深入的教學反思,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五、結語

翻轉課堂教學正好迎合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指導思想的核心———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13]。但在翻轉學習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新潮流時,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科特點,而不能完全照搬。最初,嘗試翻轉課堂教學試驗的學科多為理科類課程,此類課程知識點相對比教明確,學科特點便于翻轉課堂的實施[14]。而語言類課程,知識點不像理科類一樣明確,需要比較廣泛的百科知識交流及這些語言知識所引發(fā)的思考。所以,要理清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質與核心,對外語課程要結合語言課程的特點,采取相應策略來實施翻轉教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束定芳.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我們教什么?怎么教?[J].外語界,2010,(6):26-32.

[2]張金磊,張寶輝.游戲化學習理念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2):73-78.

[3]陳中.基于游戲化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4,(4):80-83.

[4]朱彥.提高外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兼析第三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的優(yōu)秀教學個案[J].外語界,2013,(2):50-58.

[5]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0):59-64.

[6]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征求意見稿)[Z].2014-12.

[7]閔睿.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建設[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9).

[8]麻彥坤.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在當代美國教學模式中的應用[J].外國教育研究,2005,(9):60-64.

[9]王光榮.維果茨基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影響[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04,(6):122-125.

[10]郝琦,樂國安.表演式學習———表演理論對“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J].心理學探新,1999,(2):9-12.

[11]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11):18-22.

[12]金陵.大數據與信息化教學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8-13.

[13]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第5篇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教學

在教育體制改革引領下,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孕育而生,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度和理解能力,能夠加強學生們的實踐應用能力,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探究式課堂概述

探究式課堂教學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合理的分析,進而采取相應的行動與方法,對問題進行探討與研究。探究式課堂的教學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形成于發(fā)展的過程,這種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加強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實施

1.課題新穎,激發(fā)興趣

一個新穎獨特的課題名稱或者提問方式,能夠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能夠聚精會神的進行課堂內容的聽講。當在《小數乘以或除以10,100,1000……》一課時的學習時,教室可以這樣的引出內容:“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做一個小數點搬家的游戲,”學生們聽到小數點搬家,立刻就會產生好奇的心理,小數點怎么搬家?小數點為什么搬家?搬向哪里?眾多的問題在小學生的腦海里浮現,自然就會認真聽講。

2.利用資源、擴展思維

生活是教學中的最大課堂,生活中有無窮盡的東西可以被利用,有廣闊的空間可以引發(fā)思考。數學教學的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們把所學的知識進行轉化,應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在學習《圓的周長》一課時的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操場、樹木、體育器材等多種物體進行周長的測量,從而可以增加學生們的實踐應用能力。

3.增強體驗,引發(fā)探究

對于一些比較開放性的習題,要不斷進行多種方式的嘗試,增加學生們的體驗感,從而是學生理解更深刻,見解更獨到。在五年級的數學課本中,有通過裝滿水且規(guī)格大小明確的玻璃容器,計算出一些不規(guī)則石塊體積的應用計算題。教師通過具體實驗的方式,啟發(fā)學生們進行思考和計算。課前準備好石塊、水、玻璃容器、量尺,學生們自由分組進行實驗。在實驗中有的同學先把石塊玻璃容器,然后再倒入水,然后再把石塊拿出,分別量出石塊拿出前后的水面高度;而有的同學則是先把容器注滿水,然后放入石塊,分別兩處石塊放入前、后水面的高度。通過這兩種不同的實驗方式,都可計算出石塊的體積,通過這個實驗不僅使學生們懂得了石塊體積的計算原理,認識到科學實驗的重要性,還加強了學生們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同時也促進學生們之間的團結協作。

結束語:

探究式課堂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很多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從而進行問題的解決與應用。目前,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領域的應用不夠完善,還需要不斷的研究與突破,使探究式課堂教學貫穿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實現學習的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實踐

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頗值得基礎教育工作者反省,如何才能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本文將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分析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更新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目標,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應對策。

一、教師課堂教學重學而輕道

誠然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容忽視,如期完成教材內容的教學也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是值得每位教師反省的敏感話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都承認自己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明確了,然而這遠遠不是我們教學任務的全部。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應該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要怎樣去學;讓學生明白的是“道”,而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課本知識,最關鍵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更應該學會做人。這一問題反映在課堂教學上就是:老師每節(jié)課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務,而不是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表現為教學中,教師占據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導致教學中的教師中心化。一節(jié)課中教師的說話、活動時間占了課堂的一大半,為板書而板書、為演示而演示的現象也不少見。反映在教師的態(tài)度上就是生硬急躁,為教學而教學。上起課來就忘了自己的行為態(tài)度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殊不知教師在行為規(guī)范方面對學生的影響作用要比所教的文化知識重要得多。教學中明顯地反映出是學生在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教學目標不明確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認知領域的目標而輕視情感領域的目標。只注重文化知識的教學而輕視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等等。這些雖然都是一些表面上的事情且都是小事,但卻反映出我們老師的教育思想不是在實實在在地為學生服務。

二、教學方法難以起到應有效果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多年來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在這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在教學實踐中仍然是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反映在課堂教學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學。學習需要一種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內化的過程。而現在的課堂教學明顯突出它的外化作用。本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有時是不完全同步的,想得很好不一定能說得很好,會算不等于會說。但本來要求學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礎上能計算就可以了,可教師非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說上。本來學生學會分析解答應用題就可以了,可放著時間不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非得盯著幾道抽象得很的應用題去練習說理。當然,訓練學生的說理能力的初衷是好的,但因此而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學習卻是得不償失的。特別是因此而大大地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扼殺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意識,這就更不應該了。要知道,有多少學生對數學的厭學是從那枯燥的沒完沒了的說理開始的。而學生說理的能力要它對問題的理解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慢慢地形成。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想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只有思維處于低級階段的時候才表現出必須要邊做邊說。只有達到有內容可說的時候才能很好地訓練學生說話的能力,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才能形成思維與語言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三、亟需更新傳統教學觀念和目標

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學會適應社會、適應時代,學會終生學習、學會生存。每位數學教師應該明白自己的任務、明確自身的責任。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當己任,先育人后教書、邊教書邊育人。這樣,教師就會從培養(yǎng)人才的角度來上好每一節(jié)課了。如果有了這種新的教育觀,就不會因為學生學不好而發(fā)脾氣;就不會非得為追求形式的完美而設計課堂教學;就不會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為教師服務;就不會只是為了答好試卷而教學。數學課堂教學就會出現新的生機和活力,一個很有人文意識的數學課堂教學就會再現在我們面前。

四、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促進教學改革發(fā)展

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課程改革的成敗。教師的素質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其中與課堂教學改革密切相關的就是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yè)務素質。因為教師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教師的工作業(yè)績。雖然提倡教師考核評估的量化,但教師的工作成果有時很難量化。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這方面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在實行百分制的時候,量化學生的分數就可似評價教師的成果。可是隨著等級制的到來,這種本來能量化的東西也變得模糊了。這時就更要求教師用更好的心態(tài)、更高的境界來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如,開始實行等級制時,老師們討論給學生的應用題評分的問題。如果一道應用題的解答正確,只是答語寫錯了,這題是否算過關。按常規(guī)這當然應該算,因為這不影響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價。但有的教師說如果這樣,那以后干脆告訴學生一律不寫答語,反正不影響成績。這一個很小的問題反映出改革給我們教師帶來的新課題,要以更高的思想素質對待今天的改革。要自覺主動地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并不是立即見成效的學生學習習慣、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興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上。

第7篇

關鍵詞:政治 教學 實踐 情景

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給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從而使得課程教學有更好的效果。下面列舉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

著名哲學家羅素說:“人生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睂W生從初中開始接觸政治課程。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觀與方法論。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在今后的學習中,學生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如果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學生養(yǎng)成了錯誤的習慣,不僅不利于政治課的學習,而且日后的糾正更是難上加難。

習慣是一點點培養(yǎng)成的,是日積月累的過程。好的習慣是受用終身的。如何學好政治,是一個新的概念。老師在向學生灌輸新概念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教學相長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敖虒W相長”,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理念。在長期的教學中,老師難免出現程序化的重復,而不追求創(chuàng)新改變,變得墨守成規(guī)。

活到老,學到老。作為老師,更要認識到其中的重要性。因此,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當注意自身的積累與提高。因此,老師在教育學生知識的同時,自己也應注意提高,在教學中,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對于自己認識不透的地方,要虛心向其他人求教。由于學生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有時候,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和同學們多多探討。這樣老師不僅學到了新鮮的觀點,而且在不經意間,了解了學生的關注方向,也更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

三、民主開放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情景的設置,將學生調動起來。尊重學生的發(fā)言與參與,特別是一些表現活躍的積極分子,不能簡單粗暴地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課程標準的設計上,應該力求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因此,在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師生的互動,同學的參與,才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思維的火花只有經過碰撞,才能綻放出更大的能量。

四、理論聯系實際

相對于課本枯燥的例子,當今世界上正在發(fā)生的轟動事件,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可以引入正在發(fā)生的大事件。這樣,不僅使得課堂教學內容與時俱進,還培養(yǎng)了學生關心時事的習慣和分析熱點事件的能力。

在課堂上,經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對于該事件有更深刻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這樣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不僅變得便于理解,而且還得到了實際的應用。所以,學生的理解就更為深刻,使得原本死記硬背的知識,得到融會貫通,變成了學生自己的知識。

五、多媒體切忌喧賓奪主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逐漸普及。但是由于多媒體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時候造成了課堂上熱熱鬧鬧,但是學生并沒有注意到真正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明確自身作為教學主體,學生作為教學客體的理念。對于多媒體的利用要恰到好處,而不是一味地盲目使用。

在使用多媒體資料的時候,教師不能簡單地復制其他人的課件,而不經過自己的認真學習與思考。如果這樣,則是浪費了多媒體教學的強大互動能力。在聲、畫、影的交錯應用中,應該尋找到良好的切合點。

此外,《初中政治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以加強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

政治教學,不是一門應付考試的學科,而是對學生進行品德培養(yǎng)的學科。政治老師要真正擔當起教書育人的責任,起到橋梁紐帶作用,從而達到政治課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德才.《論情感教育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滲透》.中學教學參考.2010.6.

[2]簟孥,麓舅.《賦予學生更多的話語權》.思想政治課教學.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