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精品69堂国产-97超级碰在线精品视频-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欧美日韩大尺码免费专区-最新国产三级在线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色综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學科融合課堂范文

時間:2023-06-15 17:18:11

序論:在您撰寫學科融合課堂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學科融合課堂

第1篇

一、課堂:凸顯學科融合

下面?zhèn)€人從觀摩課中搜集了數(shù)則案例:

例1:課始,教師出示語文“縮句”:蔚藍色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學生一看就笑了――數(shù)學老師怎么上起了語文課呢?老師也淡淡一笑:“不要奇怪,數(shù)學和語文難道不能談戀愛?”學生很快把句子縮為:“天空飄著白云?!苯又處熢俪鍪荆骸翱s句:45與39的和,除以45與39的差,結果是多少?”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和除以差”,于是這道文字題的算式便昭然若揭了。之后教師又出示其他文字題,學生便興致勃勃地先縮句再列式計算。

例2:課始,教師引入文字“游戲”。師:我國漢字結構奇特,上下一顛倒字就不一樣。如“杏”字上下一顛倒字就成“呆”字,“吞”字上下一顛倒字就成“吳”字。你們能舉這樣的例子嗎?學生納悶――數(shù)學老師怎么做語文練習呢?老師話鋒一轉:一個數(shù)也可以倒過來變成另一個數(shù)。如,3/4倒過來變成4/3。你們能再舉這樣的例子嗎?之后教師揭示課題:倒數(shù)。

例3:教學“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一課練習時,教師出示古詩:“春水春滿池,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色?!睂W生在美讀這首詩的同時發(fā)問:老師這里沒有數(shù)學問題?教師不慌不忙地添加了問題:春字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占全詩總字數(shù)的幾分之幾?

例4: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解決問題”單元主題圖時,師:節(jié)假日你們喜歡上哪兒玩?學生有的說:明朝湖廣學政田頊北門故居。有的說:朱熹理學文化廣場。還有的說:游樂園……幾句簡短的對話,把學生海闊天寬的思緒拉到課堂,課開始了。隨著歡快的樂曲,教師用課件出示“解決問題”單元主題圖,把學生帶進快樂的游樂園。師:這幅圖就在你們課本的第2和3頁(蝴蝶頁),請同學們打開書,象學語文那樣給它分成幾個部分,并給各部分取個小標題。生(一陣靜思之后,有了答案):可分為四個部分――看木偶戲、買面包、玩翹翹板和丟沙包。

例5:教學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廣角”時,為了給學生形象直觀的情感體驗,教師制作了三輪對賽課件:隨著緊張、激烈、舒緩……錯綜交織的《賽馬》音樂,拉開了《田忌賽馬》序幕……接著,教師讓學生用排列組合的方法列舉田忌所有對賽方式和取勝的概率,感悟統(tǒng)籌優(yōu)化思想方法的魅力!

走進課改課堂,“軟化”的課屢見不鮮,或是數(shù)學課串入了語文味,或是數(shù)學課串入了科學課味,或是語文課串入了數(shù)學味……

二、思考:追求課堂和諧

新課程“軟化學科界限”理念派生出來的現(xiàn)象,引起了教育專家和教師的關注,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1.融合要巧。學科之間有相通之處,我們不能只抱著本學科不放,應該以開放的眼光,海納百川的胸懷,打開學科之間的內在通道,運用拿來主義的方法,不斷地去反省自己教學。這樣有利這種“軟化課”嘗試的深入展開,濃厚研究氣氛,提高嘗試成效。學科的融合,目的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進行融入的過程中,要講究實際效果,要依據(jù)學科的教學需要,使學生感興趣,為學生所接受。因此,學科之間的融合要巧,要講究實效。

2.本質要保。每個學科都有其自己的特性,如明理、導行是思品課的特點;聽、說、讀、寫,字、詞、句、篇是語文訓練的基本點,這就是語文的“特味”,數(shù)學也又自己的特點,象上述例1:數(shù)學教師用語文的“縮句法”為數(shù)學文字題的解題分析服務;例2:用語文文字結構的奇特性與數(shù)學倒數(shù)的相似點,巧妙解釋倒數(shù)概念;例3:古詩只是用來作數(shù)學題的素材。例4:借用的是語文的教學方法;例5:用《田忌賽馬》的故事作為負載統(tǒng)籌優(yōu)化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的載體。在數(shù)學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教學元素,雖然串了味,但本學科特點的 “原味”不能變,否則,數(shù)學教師就“耕錯了田,荒了自己的園”。

3.提高素養(yǎng)。底氣十足一定來自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深刻的專業(yè)思想和高深的專業(yè)修養(yǎng)。數(shù)學教師要想在教學中融入其它學科教學元素,課外工夫不可少。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沒有深厚的知識底蘊就談不上教育素養(yǎng)。”小學是基礎教育,更要鼓勵學生全面發(fā)展,其中教師的引導很重要,如果一位教師對天文地理知之甚少,對琴棋書畫一竅不通,對古今中外名著從不涉獵,很難想象他能在自己學科教學中融入其它學科內容。教師只有在課外博覽群書,培養(yǎng)自己廣泛的興趣愛好,才能在促進自身發(fā)展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三、展望:綻放生命課堂

關注生命過程才是和諧課堂之根本,課堂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課堂,更是成就人的智慧的課堂。軟化數(shù)學學科界限,讓課堂充盈生命活力、洋溢生活氣息,讓每日重復的講課變成清泉,變成小詩,用愛心呵護學生的成長,讓課堂綻放生命的色彩!

1.“軟化”是生命課堂的需要。學校的工作是“教育”,但許多學科教師把“教育”理解為“教學”,更有甚者把“教學”理解為“教書”?!敖虝本褪钦毡拘?,題海戰(zhàn)術;“教學”是將書中“知識”轉為學生頭腦中“知識”;“教育”才是不僅要教“知識”,還要“育人”。其實,教育的起點就是“人”,生命教育才是教育的基點?!坝恕笔侨魏螌W科教師都應當承擔的責任,要讓“術業(yè)有專攻”的學科教師都融入“育人”中,“軟化”就顯得十分必要;只有“軟化”,“術業(yè)有專攻”的學科教師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既彰顯學科本色,又不失“育人”特色,最后達到在異彩紛呈“教育”中完成學科教師“共育”重任。

2.“軟化”要從形式走向本原?!败浕弊钪匾氖菨撘颇?,最有效的是未被點破卻深深扎根,乃至回味悠長,要從形式走向本原,讓課堂綻放一個個靈動的生命。例如,特級教師徐長青執(zhí)教“重疊問題”中,有這樣一個學生活動場景――“套呼啦圈”。 兩個呼啦圈分別表示參加“搶椅子”和“石頭、剪刀、布”游戲的學生的集合,教師請之前參加游戲的學生站到相應的呼啦圈內。其中一個學生既做了“搶椅子”游戲,又做了“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他首先站在表示“搶椅子”的呼啦圈中,但站在“石頭、剪刀、布”呼啦圈中的學生也在呼喊他,他自己也認為應該站在那個圈中,此時的他正處于進退兩難中。教師望著臺前的這些學生笑著說:“該怎么辦呢?自己動,我不管!”教師隨即退出了學生的視線……等到全場的聽課教師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教師知道了這個學生已經(jīng)被兩個呼啦圈套住,站在“交集”之中了,學生們成功了。

3.“軟化”要從預設走向生成。教學中的“生成”,就是通過開放的教學,開發(fā)學生的“基礎性資源”,我們要激發(fā)孩子的心靈感動,讓孩子們始終擁有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聆聽美的聲音的耳朵、易于感動的心靈和富有愛心的靈魂與充滿陽光和色彩的童年,實現(xiàn)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生資源的生成。學生資源是五花八門的,五花八門的學生資源是無法一清二楚的學科界限的,因此,從預設走向生成“道法自然”般地軟化學科界限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第2篇

[關鍵詞]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課堂;融合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09-0060-01

在現(xiàn)代信息社會,互聯(lián)網(wǎng)具有高效、快捷、方便傳播等特點,上網(wǎng)已逐漸成為各年齡段的人們學習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2016年1月22日,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wǎng)民規(guī)模達6.88億,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率達到50.3%,半數(shù)中國人已接入互聯(lián)網(wǎng)。同時,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塑造了全新的社會生活形態(tài),“互聯(lián)網(wǎng)+”行動計劃不斷助力企業(yè)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對于整體社會的影響已進入新的階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信息化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也日漸顯現(xiàn),教育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融合的背景

2015年3月5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lián)網(wǎng)+”行動計劃,“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新興概念迅速成為網(wǎng)絡熱詞。這是“互聯(lián)網(wǎng)+”概念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現(xiàn)身,也是第一次被納入國家經(jīng)濟的頂層設計,將為互聯(lián)網(wǎng)與包括醫(yī)療、教育、物流、金融等在內的傳統(tǒng)行業(yè)各個領域的融合發(fā)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培育更多的新興產(chǎn)業(yè)和新興業(yè)態(tài)。我國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已正式到來。對于教育領域而言,“互聯(lián)網(wǎng)+”意味著什么呢?中國教育也正式進入一場基于信息技術的偉大變革中,雖然教育依然以育人為本,但“育何種人”“育人方式與媒介”卻早已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因此如何面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的日漸融合也為教師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

二、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相融合

所謂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的融合,就是將技術的元素與課程的元素、教的元素與學的元素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再分開。當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運用了互聯(lián)網(wǎng),必定會用到信息技術,這時信息技術將變成學科課程里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成為一個有機融合的整體。那么,在使用了技術元素后我們的課堂效果是否就會變得更好?還是使用了信息技術后我們的課堂方式就發(fā)生了改變?在這樣一個信息時代,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我們已經(jīng)不能僅僅局限于講授的上課方式,而應該主動去選擇更加靈動的方式。因此,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相融合應注重教學結構流程的重構與再造,這也意味著,在營造了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教學環(huán)境后,我們便需要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例如現(xiàn)在很受推崇的翻轉課堂、慕課、生本課堂等,這些以學生為主的探究性學習、項目化學習,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學生練的模式,通過在課堂上加入一些小組互動討論的場景,使我們的課型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覺,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教學結構通常理論層面提出較多,而實際操作較少,現(xiàn)在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即將變?yōu)楝F(xiàn)實。

由于不同學科能夠使用的軟件并不相同,那么在進行學科教W的時候,每一個學科的教師就應該了解適合自己學科的軟件有哪些。除PPT、思維導圖這一類通識性軟件,如打譜軟件、全民K歌等就屬于音樂教學專屬軟件,再如語文教學中會有語音軟件用于指導課文朗誦,數(shù)學教學中會有幾何畫板軟件,這些學科教學工具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為學科教學帶來的專屬福利。對這些學科工具的充分利用可以讓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很好的整合,改變傳統(tǒng)教學結構,從而形成新的結構。

第3篇

關鍵詞: 美術 學科融合 課堂教學

當前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是一門獨立存在的學科,具有獨立、嚴密的內容體系,也有著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線性發(fā)展形勢,它在本學科知識教學過程當中,經(jīng)常沒辦法顧及其他學科的滲透,然而,各學科教學內容交叉融合的現(xiàn)象在教材當中隨處可見。它是在原有學科之間差異的基礎上通過有效融合打破學科與學科之間的邊界,促進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教育實踐活動。它是當今各學科發(fā)展的趨勢,也是取得創(chuàng)新性成果的有效途徑,是在美術和各學科相對獨立的基礎上,在各學科之間進行適當?shù)恼{整和合理延伸,促使學科之間形成互補、形成促進,形成系統(tǒng)結構,發(fā)揮更為高效的綜合教學的強大功能。

一、融入語文元素,感受詩情畫意

新課標提出“以學科教學融合的方式改革當今的課堂教學,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不應該僅是單純的美術課,而應在教學內容中綜合語文、數(shù)學、信息技術等學科知識”,注重在生動而有趣的美術教學活動當中培養(yǎng)學生具有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及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的融合,能在有限的畫面當中誘發(fā)學生進行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讓文字和色彩有機結合,形成和諧的整體。在傳授美術知識的教學過程中,用語言文本架起美術作品和學生進一步理解的橋梁,激勵學生進行體驗、探究和反思,有利于提高學生認識水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和陶冶情操。把語文引入美術繪畫課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感受豐富的形象。教學中利用文字描寫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學一年級美術課《春天在哪里》,這是個比較抽象的主題。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習了《春天的手》這一課文,文中“春天的手撫摸著大地,大地一片新綠。春天的手掠過小河,小河唱起了快樂的歌。春天的手拂過樹梢,枝頭傳來小鳥的歡叫。春天的手拍著我們的肩膀,小朋友個個活潑又健壯”,教學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讓學生感受文中各種精彩畫面,從而對課文句子進一步理解與想象延伸,讓孩子們對春天的景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回憶,同時知道可以用不同表現(xiàn)形式表達春天的道理,為后面繪畫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融入數(shù)學元素,凸顯立體思維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上美術課時積極性極高,并且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快樂學習和用心思考過程中,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在數(shù)學課堂上,相比之下,學生的學習興致有很大的落差,他們的學習興趣很難激發(fā)起來,被動學習占主要地位。對于這種實際情況,在組織教學時,將數(shù)學與美術有機地融合,用美術輔助數(shù)學教學,讓美術和數(shù)學有機地整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shù)學課堂中,利用數(shù)學美的特征,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滲透,不但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可以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改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形成。如在教學《小小設計師》時,由于小學階段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從低年級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初步接觸簡單的幾何形體,美術課上學生經(jīng)常用簡單的幾何形體進行作畫,在教學時把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漂亮圖案以美圖形式用多媒體展現(xiàn)出來,學生感受圖形的結構美和對稱美的特征,從圖案到圖形,認識圖形的變換,懂得從畫面上分析美麗的復雜圖案是可以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jīng)過平移、旋轉或對稱而得到的,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最后運用對稱、平移、旋轉的規(guī)律發(fā)揮想象,設計出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產(chǎn)生了美感,引發(fā)了積極、主動探索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及對生活的熱愛,對于設計有規(guī)律的精美圖案也就得心應手了。所以數(shù)學課堂中更應適時挖掘、滲透美育教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融入信息技術,感受視覺沖擊

第4篇

關鍵詞:學科融合;初中美術;新課程

人教版美術第三冊《春》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波提切利創(chuàng)作的一幅經(jīng)典的世界名畫,圍繞這一主題進行美術欣賞活動,旨在貫徹《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將美術課程定性為具有人文性質的課程,主張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通過美術作品與文化情境的互動關系,使學生既能通過一定的文化情境有效地解讀和欣賞作品,又能通過作品了解相關的文化情境。

而在我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學生由于自身知識的局限性對于授課內容積極性不高。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呢?我采用了“學科融合的思想將語文、音樂等學科素材融入教學過程對教材進行了二次重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p>

一、從學生熟悉的題材入手,展現(xiàn)教學內容

課堂上我采取了開放式問題導入的形式,讓學生插上發(fā)散思維的翅膀,運用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展開主題。開放性問題――“春天在哪里?”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心里!”一位在美術課很少發(fā)言的學生,起頭唱起我們耳熟能詳?shù)母枨瑢W們也一個個跟著唱起來!課堂氣氛一下輕松起來了。

二、抓住有利教學時機,將學科整合思想融入教學

課程整合就是將兩種學科、兩種以上學科,融合在一堂課中進行教學。本節(jié)課的教學圍繞《春》展開,課堂導入階段學生自然地將音樂和語文課程中相關內容引入到教學活動中。而抓住時機,順勢開展課程教學就是重中之重。

從學生的歌曲引入了音樂中對春天的描述,那么還有音樂作品描述春天嗎?班上學習音樂的幾位學生馬上說出了貝多芬――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春天》、門德爾松――《春之歌》、小約翰?斯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等西方經(jīng)典曲目,并特別對《春之聲圓舞曲》曲中生動地描繪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機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濃重的油畫,永遠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進行了介紹。

我迅速地抓住這一教學契機,引入了“油畫”本節(jié)課的重點核心詞,同學們知道有關“春天”的油畫作品嗎?此時同學們的好奇心已經(jīng)被大大調動,都目不轉睛地看著授課大屏幕,精力高度集中。在大屏幕上我及時呈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桑德羅?波提切利(意大利)《春》。由于前期課堂鋪墊和準備充分,不用提醒同學們都開始仔細欣賞畫作。我沒有馬上對同學們進行引導和講解,而是就作品的年代――文藝復興時期進行了講解。由于在前期的美術課講過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達?芬奇,同學們對這一時代有一定的了解。點開相關鏈接對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復習后進行了分組討論。

三、學科融合一定要注重主干課程的核心地位不動搖

有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擔心――學科融合會不會沖淡主體課程的核心地位?也有不少融合課程將美術課上成了音樂課、語文課和歷史課。對經(jīng)典美術作品的了解,是當今社會作為公民應該具備的普通知識。因此,在課程準備過程中時刻以“美術課”主干核心不動搖,體現(xiàn)課程特色就是關鍵所在。那么美術教育的主體,美術課堂教學的特點是什么呢?

1.美術課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學科融合教學的過程中,不同學科的學科特點決定各自的特色優(yōu)勢。比如,在西方油畫教學過程中,學生熟悉的歷史背景知識對他們分析和了解畫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以此為基礎的觀察可能更翔實,使學生能更深入地了解畫作。而歷史課程的融合點到即止不能沖淡主題。

2.美術課教學必須堅持審美性原則

美術教學應把審美教育作為主線貫串教學全過程,通過對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的感受和表現(xiàn),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只要抓住這一主線不動搖,無論怎樣進行課程融合,課堂的“美術”特色這一主旨一定不會改變。以審美性作為教學的原則,并圍繞這一教學原則設計課程。

3.美術教師自身的學科素質能否自如運用學科整合技能

美術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美術學科的教育價值取向與培養(yǎng)目標。特別是對新課標進行研讀和思考,深刻領悟美術的學科教育功能。從學科角度,既要傳授學生美術知識,又要培養(yǎng)一定的美術經(jīng)驗,形成學生美術能力。時代已賦予美術教師的角色以全新的內涵,即激勵和鼓勵學生對事物探究的熱情,引導和協(xié)助學生增進自主學習來替代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以平等地參與學生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總之,以理論開闊視野,使經(jīng)驗上升至概念的普遍性,以他人的經(jīng)驗啟示自己,去探索屬于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在各種觀點或理論的不斷碰撞中,逐漸構建起新的開放的教學模式,使師生教學相長,才是真正符合時代需求的新課程理念下的美術課堂。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學科融合;小學低段英語;有趣課堂;課堂有效性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初步基礎……”新《英語課程標準》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放在首位,再次強調興趣是學習英語最好的老師。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我認為教學藝術在于設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小學低段的英語教學尤其如此。

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會采用多種趣味性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各學科融合教學的嘗試,則無疑為我們教育者提供了新思維、新方法、新經(jīng)驗。對于小學低段英語教學,學生開始學習接觸、理解、適應這種完全陌生的語言,這需要一個輕松、有趣,而且貼近他們自己認知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以克服英語的陌生感,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為學生接下來的中高段英語學習打下牢固的英語學習情感基礎。

優(yōu)美躍動的旋律(音樂),簡潔生動的圖畫(美術),歡快協(xié)調的身體節(jié)奏(體育/舞蹈),還有數(shù)學語文的知識基礎,在英語課堂上,如能加以這些學科知識,融會貫通,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感,促進學生思維的整合發(fā)展,而且能使小學低段英語的教學更加真實立體,更加豐富多彩。下面結合具體實例展現(xiàn)筆者是如何做到英語課堂上的其他學科融合的。

一、讓英語在優(yōu)美音符上 “唱”起來

唱歌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也是使孩子們心理愉悅的方式之一。熟悉動聽的旋律、輕快的節(jié)奏和生動有趣的內容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參與的動力,也促進了學生對歌曲歌謠內容的記憶,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性。

在粵人版《兒童英語》教學中,我會用熟悉的旋律幫助學生記憶口語句型,利用已學單詞創(chuàng)造新的歌謠,或用詞曲結合,唱歌謠,不再是停留在說歌謠的基礎上。比如,教rhyme(The wolf and the lamb)時,對于句型Would you like to try my ham?我就會采用逐步上升的音調有節(jié)奏地重復將這個句型Would you like…?讀3遍,最后一遍就接一個已學的食物名詞,如Would you like to try my apple / juice/ hamburger ?使學生記憶牢固。再如,教rhyme(sing a song)時,我讓學生們把sing a song的英語句子[1]Sing,sing,sing a song/Sing together,sing along,/Come and join us,little Tom,/Dance and sing a happy song 作為歌詞,用學生們剛從音樂課上學會的小羊羔這首曲子唱出來,效果非常明顯,也幫助學生們很好地記住了這幾個英語句子。在課堂上,有時也會分組比賽,四人一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旋律去編曲,再讓學生小組上講臺來展示表演,加以表揚,這樣學生體驗了創(chuàng)造的,也變得自信了。

二、讓英語在歡快協(xié)調中 “動”起來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之一,在英語課堂上需要將孩子的這種天性充分有效地引導好。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阿士爾(Dr. James J. Asher)提出的TPR教學法,它最明顯的特征是以“聽―做動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用目標語發(fā)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學生理解后,再讓學生完成動作,然后邊說邊做。廣東人民版《兒童英語》教材就是以歌謠為核心的,所以TPR能高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英語知識。

1.TPR在單詞,句意理解記憶教學中發(fā)揮功效

TPR在單詞,句意理解記憶教學中能發(fā)揮很高的功效。比如:在教單詞,如動物類的cat, dog, mouse, wolf, rabbit…就模仿動物的特征動作,或發(fā)出動物的聲音,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單詞并覺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在教rhyme 和song時,學生這種動作性發(fā)揮到了極致。如教Hello’s funny book這篇rhyme時[2],The sky is red, the sun is blue /A lamb is eating a big bad wolf/ A mouse is playing with cat/ A pig is flying over the wolf.本歌謠的句子對于沒有語法基礎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難的, 句子難度大而且穿插現(xiàn)在進行時。學生在知道動物單詞對應的基本動作后,再做出eat,play, fly 這幾個動詞的動作后,邊說邊做操練幾遍,基本上學生對這首歌謠的內容和含義就牢記于心了。之后,再加以游戲鞏固延伸,將歌謠里面的動物變換,找一個學生到講臺做動作,如A mouse is eating a big bad cat.下面的學生舉手回答說出對應的句子。或者用同樣的方法,將動詞變換,如A lamb is playing with a wolf.英語課堂的這種活動營造了“真實”“自然”“和諧”的語言學習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生英語聽說,動腦理解能力等到了培養(yǎng),英語運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2. TPR在phonics教學中發(fā)揮功效

適當?shù)皿wTPR在phonics教學中也能發(fā)揮一定的功效。教英文字母及字母音時,給發(fā)音配上一個感觀上的小動作,利于幫助學生記憶字母在單詞中的發(fā)音。比如教字母T時,雙手平舉齊肩高,以形表示字母本身的發(fā)音。在引入T在單詞中的發(fā)音[t]時,將左手掌平方胸前,掌心朝下,右手掌垂直位置于左手掌下方,發(fā)[t]時,右后往前扇動,像發(fā)[t],舌頭在口腔的動作。教[h]時,可以雙手捂肚子,喘氣[h]。其他發(fā)音根據(jù)形似,音似等特征,也可通過這種方法教授。

另外,在身體素質發(fā)展這個層次來看,學生身體的節(jié)奏感,以及身體動作的協(xié)調度在這種快樂輕松自然氛圍下,也釋放得更加光彩奪目,天真爛漫,活力四射。

三、讓英語在抽象中“畫” 出來

英語作為一門學科,表現(xiàn)為詞匯抽象和語法抽象。在英語詞匯教學輸入過程中,教師制作大量的教具,單詞卡片或單詞實物等,盡量在學生理解過程中做到具體形象化,便于學生接受。如顏色單詞教學時,通過借助實物顏色的展示輸入,運用直觀手段,建立英語與客觀事物的直接聯(lián)系,不用母語翻譯;在學生英語知識輸出這個層面,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說出涂自己喜歡的顏色;或者讓學生畫自己喜歡的事物如動物、食物,涂上各自喜歡的顏色,然后介紹自己的作品。教身體部位的英語單詞時,可以采取同樣的方法,而且也可以用畫圖的方法整合復習身體部位和顏色的單詞。其實,也可以引導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制作手繪單詞圖片書。學生在畫的過程中,發(fā)揮想象,樂于其中,之后用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組織自己的英語思維能力,通過口語表達來展示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這個過程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靜下來思考創(chuàng)造的能力。

四、讓英語在思維碰撞中“閃”出來

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認為語言模式?jīng)Q定思維模式,甚至暗示語言先于思維[3]。

由此看來,掌握一種語言的基本知識還不夠,還需要這種語言的思維模式來支撐。為了避免一些由文化負遷移的影響所造成中國式英語的思維模式,在平時課堂上還是需要給足夠操練讓學生換種語言環(huán)境去思考自己在母語環(huán)境下所熟悉的事物。比如,在教英語數(shù)字時,在教會學生認讀,能用數(shù)字去數(shù)物體后,需再進一步深化,出一些數(shù)字加減法,數(shù)學找規(guī)律的填空游戲等,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潛移默化地用到了英語去思考所要的結果。廣東人民版《兒童英語2》“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這首歌謠教學時,這句話本身是英語文化中的一句俗語,句子非常難,為了讓孩子們記住這個句子,我先在教會apple和doctor這兩個單詞后,玩了一個用關鍵詞講故事的游戲,可以用中文,一當講到給出的關鍵詞時就要用英語。在學生理解后,給出apple和doctor,學生激情高漲,紛紛舉手講述自己的所編的故事。故事充滿想象和童趣,最后我給學生們講了,一天一個蘋果,醫(yī)生遠離我的故事版本,學生很快就記住了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的這句俗語。

五、結語

周彬在《課堂密碼》一書中提到,學科教學就是輔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輔助”二字主要表現(xiàn)為如何讓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過程更有趣味[4]。此處的趣味并不是在學習過程之外增添樂趣,而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成就感與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我們應當把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多學科知識融為一體,引導學生主體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知識內化能力,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創(chuàng)設有趣課堂,從而實現(xiàn)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1][2]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編.兒童英語2[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

[3]戴煒棟,何兆熊.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第6篇

關鍵詞: 高中信息技術 各學科課堂教學 融合要點 改進方法

1.基于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型課堂的優(yōu)勢

1.1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隨著高新科技的發(fā)展,數(shù)據(jù)庫越來越完善,人類所需要資料電子文檔越來越數(shù)字化,網(wǎng)絡資源變成了豐富的廣闊的寶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網(wǎng)絡資源進行搜集整合或加入新的知識以新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使課堂教學與網(wǎng)絡資源相結合,將會帶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全新天地,徹底改變索然無味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建立一個信息化的全新課堂。

與傳統(tǒng)的教案備課相比,信息技術下的課堂教學突破了備課內容只來自課本知識的局限性,為新型課堂的開發(fā)和利用提供了檢索簡便、資源豐富的數(shù)據(jù)。例如在高中化學的酚類教學中,教科書只有關于酚類基本結構及其性質的介紹,對于酚類基在生活中充當著怎樣的結構及具體生產(chǎn)過程都沒有很詳細的介紹,并且這些知識通過傳統(tǒng)的課堂傳授是無法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具體的印象。而通過信息技術的整合,對于酚類的運用過程可用多媒體制作成演示文稿或者影像直接面向學生,讓學生最清晰地看到操作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1.2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產(chǎn)生主觀能動力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shù)氖且粋€知識的傳播者、架構者,起著幫助和督促學生學習的作用,但是歸根結底學習還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學生缺乏主觀能動性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學習,就很難學到知識。

而通過信息技術設計課堂教學可以提供大量的案例及具體的操作方法,最生動、最直觀地給學生帶來知識的享受,同時可以設計趣味活動,例如高中英語教學,可以舉辦聽歌填詞活動,網(wǎng)絡英語周刊中也不時會有這樣的聽力題目,往往能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我愛記英文歌詞”的對歌訓練,一個人唱一段,下一個人接下一段,這個環(huán)節(jié)一般在學習一段新內容就辦一次。

1.3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可以實施最有效的對教育信息的組織和管理

信息技術下的課堂教學不僅僅能增加課堂內容的這一項優(yōu)勢,某種程度上還可以多方位地對學生學習、老師授課產(chǎn)生刺激,能最大限度地為工作、學習帶來新的體驗。而人類對于新鮮事物的認知有83%來自于視覺,11%來自于聽覺,若僅僅靠老師講課,只能在某種限度上滿足聽覺所帶來的認知,而信息技術的教學課堂則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感官刺激,滿足這一條件需要整合大量的數(shù)據(jù)信息,因此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對于信息技術設計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教學內容的要求,把每個單元所包含的課文補充、練習題、測試題、演示和實驗,進行有機整理,可以設立不同的難度等級,針對不同學習成績的學生設定不同難度的學習材料,充分實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針。

2.高中信息技術設計與各科課堂融合的要點與改進方法

2.1要充分利用媒體的功能

局限于學校經(jīng)費問題,我們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現(xiàn)有資源?,F(xiàn)在大部分的學校都已經(jīng)設立多媒體教室,在基于多媒體課堂的信息技術設計教學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功能,切實設計教學內容。

在初期進行設計多媒體教學內容時,很多老師容易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是把黑板板書搬上了多媒體的熒幕,并沒有做過多的改變,這就違背了多媒體教學的目的。依托于網(wǎng)絡資源的多媒體教學應該是最大限度地豐富教學內容,把一些教學重點深刻化、清晰化,并且提供大量的教學案例讓學生能豐富完整地把握知識的結構體系。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那么從本質上就沒有脫離原來的教學背景。例如多媒體的功能包括影視聽三項主要內容,在化學實驗課題的教學中,可以錄制化學實驗操作步驟,讓學生按照標準的規(guī)范思路來進行實驗課的操作,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提高學生化學實驗的成功率。

2.2建立學校內部的網(wǎng)絡資源數(shù)據(jù)庫

基于C/S結構(基于Client/Server)或是基于B/S結構(基于Brower/Server)可以建立起學校自己內部的數(shù)據(jù)庫處理,要求每個授課老師都建立自己的獨特用戶,將校園網(wǎng)中的課件庫、試題庫、資料庫等作為每位老師的貢獻資源指標,老師通過貢獻自己的教學資源所獲得的貢獻值來獲得分享他人教學成果的資格,這樣既豐富了數(shù)據(jù)庫資源的內容,又加強了校園內部老師之間的工作交流,還提高了老師的工作效率,減輕了工作量,減少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備課效率。

同時,還可以定期舉行優(yōu)秀內部資源評選活動,將對數(shù)據(jù)庫做出巨大貢獻者或者是分享新型并切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心得或方法者,即給予表彰獎勵,以激發(fā)老師對工作的創(chuàng)作熱情,增強友好交流的工作氛圍。

3.結語

高中信息技術的運用,與各學科的融合和創(chuàng)新必將改變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同時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都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老師主動講,學生被動聽,老師不講學生就學不到新的知識,而在信息技術的新型課堂上,老師更多的是一個知識架構的設定者和參與者,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但還必須學會自己主動構建知識儲備體系,從這個方面來說,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方法,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鐘博昌.課程整合的多向度解析[J].教育探索,2005.

第7篇

關鍵詞:信息技術; 智慧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1-027-001

一、兩種課堂教學信息化應用現(xiàn)狀與問題

【案例一】《IP地址及管理》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2.2節(jié)的內容,以下是兩堂不同的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形態(tài):

傳統(tǒng)課堂:1、導入:“IP地址”概念的理解,學生是一張白紙來到課堂。2、講授:確定“IP地址”分類。3、總結:學生閱讀課本,老師總結IP地址目前管理方式和現(xiàn)狀。4、學生活動:完成課堂練習,評價學生掌握情況。

翻轉課堂:1、自主學習微課課件,學生以探究者的角色進入學習場。2、活動:進行IP地址點名等。3、反思微課學習的問題:如二進制的轉換等,是最關鍵環(huán)節(jié):關注遇到的困難,解決的過程。4、知識的獲得:IP地址的最值、分類、分配、管理,情感和態(tài)度的實現(xiàn):我國IP地址短缺的現(xiàn)狀和原因。

對比這兩種課堂可以看出:傳統(tǒng)課堂的主導者基本上還是老師,學習這樣的知識,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生興趣不大;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學習難度很大,知識是被動接受的。而翻轉課堂上學生有濃厚的興趣,能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識。

【案例二】場景一:高一3班的張同學是一名思維跳躍性強,涉獵廣泛,具有獨特見解,但他卻容易緊張,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舉手卻總是說不清楚,于是我說:“好的,我們先來聽聽其他同學的說法?!钡牵潞缶蜎]有再舉手。

場景二:學生紛紛舉手:“老師我知道”、“老師我來說”;高一8班的禹姓同學,很興奮的來告訴我“老師我發(fā)現(xiàn)一種二進制換算法,你看5201314,我是這么算的……”學生探究的自主性完全釋放。

不難看出傳統(tǒng)教學中沒有一種方式是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隨時交流自我見解,學生在互動中表現(xiàn)比較消極被動。課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等都是由教師設計、實施和監(jiān)控,久而久之,學生就很少有主動向教師提問、駁斥別人的觀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討論自己關注的話題的習慣。而信息技術介入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了差異化的分層教學、協(xié)同學習,學習評價的多元性、過程性和多樣性充分體現(xiàn),很多學習薄弱的學生也能全情投入,也更自信,學習效能得以提高。

二、“深度融合”的What、Why、How

What?何謂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國際上有很多系統(tǒng)的研究,美國也了《改變美國教育:技術使學習更強大》新規(guī)劃,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中更是放棄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說法。深度融合是“融合”和“深度”兩個概念的組合。如果將課程整合比喻成“金鑲玉”式的教育,信息技術往往用在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的形象化工具,其弊端是只見技術不見人,很難使課堂教學有實質性突破;深度融合則可以比喻成“合金金屬”式的教育,目的是各系統(tǒng)要素實現(xiàn)相對保持的比較穩(wěn)定和持久的平衡狀態(tài),乃至成為一種常態(tài)。

Why?信息技術與教學何以能深度融合?近年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教育問題的解決和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了希望和可能,更有吸引力、更強大的學習經(jīng)驗,更加豐富、個性化的學習內容與學習資源,更加真實、有意義、持續(xù)而有效的學習評估已成為可能。

How?信息技術與教學不斷融合,落腳點在課堂。如何營造一種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實現(xiàn)一種既能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突出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智慧課堂? 以微課程為特征的翻轉課堂核心價值是“基于學、指向學、引導學、促進學”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實際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是以“微課”為突破口,從優(yōu)化課堂四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出發(fā),思考如何整體設計和系統(tǒng)推進翻轉課堂教學。

三、構建“適合學生的智慧課堂”的思考

什么是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智慧課堂呢?烏申斯基說過:“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得很好的知識體系?!边m合學生的智慧課堂不僅包括教師教學的智慧,學生學習的智慧,更要讓信息技術發(fā)揮出應有的智慧。

思考一: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目標

考慮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從“以生為本”和學生主體層面,關注教育公平和個性化,否則,“因材施教”、“關心每一個學生”,則會淪為空談。

思考二:適合學生發(fā)展的系統(tǒng)觀

好的課堂能夠引導、促進學生主動而有效地發(fā)展。翻轉課堂翻轉的不僅是教與學的順序,事實上更重要的是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例如《IP地址及管理》微課設計成模擬《檔案》欄目,設疑探究的情境,有利于促進學生對顯性知識進行類化、消化,也便于學生對知識形成個性化、具體化和操作性的認知、體驗、理解與感悟。

思考三: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長期以來,在教育評價目的、功能方面,過于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很顯然,“適合學生的教學”需要有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評價體系作為支撐和保障,要以“改進與發(fā)展”為評價導向,注重形成性評價和成長性評價。例如借助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積分和等級功能等,融合成統(tǒng)一信息化教學資源,指導、學習、評價貫穿于教與學的全過程。

思考四: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