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 16:27:04
序論:在您撰寫數據調查方式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方法:2011年2月-2013年2月由經過培訓的醫(yī)師對本地區(qū)600例60歲以上常住老人進行血壓測量、資料收集,對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并對隨訪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①經過社區(qū)隨訪干預,在1年的隨訪管理過程中,600例患者未出現心腦血管事件,已患腦卒中患者也無復發(fā)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程度有了明顯提高,隨訪管理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結論:科學的數據化管理為干預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導,隨訪干預模式切實可行。
關鍵詞:漳州市 高血壓 數據化 隨訪干預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343-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情況也越來越受重視,根據一項流行病學調查可知:我國目前全國高血壓患者近2億,老年人發(fā)病率70%左右。大量的文獻研究顯示,有效控制血壓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團隊階段性研究發(fā)現我國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仍為達到理想水平,因此加強對高血壓患者的管理是預防和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筆者為了評價漳州市老年人高血壓發(fā)病情況及隨訪干預效果,2011年2月-2013年2月由經過培訓的醫(yī)師對600例60歲以上常住老人進行血壓測量、資料收集,對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調查60歲以上的老人共600例,其中男性329例,女性271例,年齡60-91歲,平均(66±4.39)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10例,高中155例,初中289例,小學以下46例。
1.2 方法。
1.2.1 血壓檢查。由經過培訓的醫(yī)師對老人年進行血壓檢查,所有體檢老年人保持平靜狀態(tài),利用水銀柱血壓計按標準選擇在上臂距肘窩3厘米處,選擇不同日測量兩次以上,然后取平均值。每次檢測盡量保持同一姿勢且在同一手臂處,室內溫度保持在23℃-26℃。高血壓診斷標準根據中國高血壓聯(lián)盟頒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的診斷依據。
1.2.2 隨訪干預方法。對600例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電話隨訪(1次/季度末),隨訪內容包括:當前血壓、體重;吸煙、飲酒、運動、飲食情況;當前用藥種類、用藥方法。
1.3 效果評價。600例高血壓患者隨訪管理前后發(fā)放相同的高血壓相關知識問卷,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測評;隨訪調查管理前后高血壓患者的高血壓知曉率、規(guī)范服藥率、血壓控制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顯著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顯著性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 經過社區(qū)隨訪干預,在1年的隨訪管理過程中,600例患者未出現心腦血管病臨床死亡事件,已患腦卒中患者也無復發(fā)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程度有了明顯提高,隨訪管理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原發(fā)性高血壓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結構和功能,最終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我國6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呈現上升的趨勢,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我國高血壓人群患病率、致殘率、病死率高,但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遠遠低于西方發(fā)達國家。故筆者認為對高血壓病進行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高血壓屬于社區(qū)八種慢病管理中最為重點的一種疾病,其危害性和發(fā)病率位居八種慢病首位,因此對開展對高血壓病規(guī)范化管理是當務之急。做好高血壓的隨訪管理不僅可以降低社會和經濟負擔,更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存質量。
本研究在隨訪過程中發(fā)現部分問題:①一些患者不按時服藥、復診,部分患者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就停藥;②一些患者經過住院治療,就認為藥到病除,恢復了健康,不用吃藥;③一些患者攝鹽量過大,體重過胖者,抽煙、喝酒、食用油膩食物,血壓控制不理想;④一些患者對疾病認識不足,一種藥物控制效果不理想,就聽之任之。在針對上述問題進行相應的指導,讓高血壓患者應認識到長期平穩(wěn)、有效地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堅持合理用藥,二者相輔相成。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社區(qū)隨訪干預,在1年的隨訪管理過程中,600例患者未出現心腦血管事件,已患腦卒中患者也無復發(fā)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知曉程度有了明顯提高,且高血壓知曉率、服藥率、血壓控制率較隨訪前有了明顯提高(P
參考文獻
[1] 吳萍,顧大華,肖定洪,等.進行社區(qū)健康管理小組干預的效果評價[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0,8(17):4-5
關鍵詞:城市部件 數據采集 數字化
1、引言
隨著各種空間技術、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城市數字化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實現科學和規(guī)范化管理。切實解決當前城市管理中因信息不暢、數據管理不統(tǒng)一,造成的工作重復,資源浪費,無序管理。所以實現城市管理數字化,建立現代、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統(tǒng),加快數字化化城市管理步伐迫在眉睫。實現城市數字化的基本前提就是建立城市基礎設施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空間數據庫和各種專業(yè)數據庫。
數字化城市管理(簡稱“數字城管”)系統(tǒng)是將城市管理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以現代RS技術、GIS技術、GPS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大型空間數據庫技術的融合為手段,建立現代化的城市管理信息綜合平臺,建立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tǒng),是現代化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的必須,是現代城市高效管理的要求。城市管理數字化,可以使管理者從分利用數字信息,是城市管理互通有無,加強個管理部門的橫向聯(lián)系,使城市管理網絡化,是管理方式更加規(guī)范、科學、高效。
國家號召加快程式化進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促使我國的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測繪事業(yè)在城市化建設中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絕大部分城市現在已測繪大比例尺的電子地形圖,但是很多城市的基礎設施并不是標準地形圖表示的要素。為了建立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tǒng),實現城市管理數字化管理信息化,必須進行城市部件的數據采集、整理工作,建立城市部件數據庫。按照一定的分類方法,將各種城市部件進行編號,建立統(tǒng)一的城市數字化管理數據,綜合運用網絡、GIS、無線通信等現代技術,建立包括整個城市的,高效、精確、可視化的城市動態(tài)管理系統(tǒng)。城市管理系統(tǒng)的基礎數據包括:城市部件的內容、位置、屬性、數量、狀態(tài)等。
2、城市部件的調查內容
城市部件是城市組成的基本單元,是城市基礎結構系統(tǒng)的硬件部分,包括道路、橋梁、水、氣、電、熱等市政公用設施,以及公園、綠地、休閑健身娛樂等綠化設施、公共設施、交通設施等,包括如廣告牌匾、門牌等非公共設施,這些都稱為城市管理對象。城市部件是城市經濟、社會活動的基本載體,是組成城市基本單元。
城市部件數據采集是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tǒng)建立的基礎性工作,需要根據城市管理的要求和現狀來確定采集部件的種類。當前將部件按城市管理功能體系劃分為6大類,100多個小類(見表1)。
3、調繪法
建立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tǒng),首先要采集組成城市的基本單元—部件的平面坐標,然后調查部件的屬性,比如樹木的樹種、直徑、有無護樹設施,各種井蓋的種類、材質、規(guī)格、歸屬單位等。然后對每個部件屬性進行編碼,即把文字信息轉換成計算機識別數字編碼。在數據庫中對每一個城市部件按照唯一的流水號進行編號。
在調繪法調查外業(yè)工作,是由測繪人員根據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標示到實地進行實地調查,調查每個部件的平面位置,標繪到圖上然后調查每個部件的所屬單位、名稱、現狀等屬性,填寫《城市部件調查表》,將兩者通過標識碼一一對應起來。實際工作中,測量人員實地測量每個部件的平面位置,將調查的城市部件平面位置用不同顏色和符號繪在工作底圖上,并給定唯一流水號和分類碼,將調查的部件基本屬性填到調查表對應的對應的欄目中。從事內業(yè)工作的人員對野外調查資料進行處理,如屬性數據錄入、圖形數據錄入和屬性數據掛接處理等內容。調查的屬性數據可根據調繪圖在相應的處理軟件上按圖幅輸入,并進行圖斑屬性連接、整合、檢查、處理,按街道生成成果數據。
4、數字化法
數字化法就是將部件的信息給于編碼(屬性編碼和地理編碼), 在數據采集時預先存入采集設備(全站儀或GPS接收機)中,在外業(yè)數據采集過程中不在繪圖和填表,以提高數據采集及屬性調查的精度和速度。
4.1 平面位置測量
由于部件平面位置精度要求不超過3cm,所以平面位置的測量可以采用“先控制后碎部”的測量調查方法,先用導線測量或GPS測量方法,在測區(qū)建立圖根級控制點,然后進行部件的碎步測量,測量各個部件的平面位置;也可以利用圖上已有的明顯地物特征點作為控制點,直接測量部件平面位置。前一種方法的精度高,但效率低,后者精度相對較低,其精度主要取決于作為控制點的地物特征點精度,鑒于部件平面精度要求不高,一般情況下都能保證部件定位精度的要求,這種方法效率高,有點突出,實際工作中運用比較多。
4.2 部件屬性編碼方法
外業(yè)數據采集除了測量部件的平面位置測量外,還應調查每個部件的名稱、歸屬部門、類型(大、小類編碼)、現勢性(在用、作廢等)、狀況(完好、破損、丟失、占用等)和標識碼等屬性信息。
5、城市部件數據采集的原則與精度要求
野外數據采集要求測量數據準確和調查屬性完整、完備,并且在同一個項目中測量方法、測量限差和屬性的調查要求一致、統(tǒng)一,采用的測量和調查方法必須方便、高效,部件的外業(yè)數據采集編碼和數據庫中系統(tǒng)編碼必須唯一,且相互對應。
6、結語
城市部件普查是城市管理數字化建設的基礎,準確、高效、及時更新城市部件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是實現城市管理數字化建設必須的工作步驟。
城市部件數據采集的精度直接關系到數字網絡系統(tǒng)信息和事件處理的準確性,因此提高城市部件數據采集的精度,全面掌握城市部件的分布和現狀情況,為城市信息化管理、管理數字化提供基礎數據。
調繪式調查法與數字化調查方法兩種部件調查測量方法應相結合使用,以測量模式為主,調繪模式為輔,既保證精度又提高進度,加快現代化數字城市管理進程。
參考文獻
[1]崔延.淺析城市部件的數字化采集方法.北京測繪,2010年第1期.
據市環(huán)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03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環(huán)境影響評價法》明確規(guī)定,對環(huán)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未編寫有關環(huán)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的規(guī)劃草案,審批機關不予審批,未經環(huán)保審批并獲得環(huán)保許可證的工程將被強制停工或取締。
該人士稱,圓明園湖底鋪設防滲膜工程對周邊生態(tài)的環(huán)境影響顯而易見,但該工程從2003年開工到現在始終沒有制訂環(huán)評報告,更未申請辦理環(huán)保許可證。按照新實施的《環(huán)境影響評價法》,該工程必須立即停工。
市環(huán)保局表示,因為該工程關注度很高,前期投資高達1.5億元,還牽涉到文物、水務和園林等部門,所以還需兩至三天的進一步調查才會有最終定論。
據悉,海淀區(qū)將于近日組織第二次專家組論證,并就該工程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進行科學評估。
昨天,圓明園管理處就圓明園湖底鋪防滲膜遭質疑一事正式作出回復。
回復一 防滲不屬建設工程
圓明園是我國清代鼎盛時期古典藝術的杰作,是平地造山挖出的人工湖。數百年后,湖水干涸,多成平地。解放后,有關部門重新為圓明園人工湖里蓄了水,才再現了古典山水園林景觀。圓明園環(huán)境整治湖底防滲工程就是為了保護環(huán)境立的項目,不屬于“建設工程”之列。
回復二 嚴重缺水非改不可
近年來,圓明園湖面干枯時間每年長達七個月,導致大量水生物和草木死亡,2002年曾發(fā)生圓明園湖內有近7萬斤魚因缺水而死亡的現象。長春園荷花區(qū)嚴重缺水,使大面積荷花生長期縮短,甚至枯死。柳樹等樹木干枯致死的超過千株。
回復三 工程方案經反復論證
據測算,圓明園開放區(qū)湖底年滲漏量近700萬立方米。如果圓明園開放區(qū)要想保持常年1.5米的水深,用于購買環(huán)境用水的資金每年將達兩千余萬元,南水北調后用于購買環(huán)境用水的資金將更高。圓明園管理處組織相關單位和專家組深入研究、論證,制定了《圓明園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規(guī)劃》以及圓明園節(jié)水灌溉工程、雨洪利用工程、東部湖底防滲工程、內湖補水工程等四個項目建議書及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4年1月7日和1月17日,圓明園的環(huán)境整治工程得到了國家文物局和市文物局的正式批復,湖底防滲工程就是圓明園環(huán)境整治工程中的一項。
從2003年8月至2005年3月,市、區(qū)兩級政府以及圓明園管理處已投入圓明園環(huán)境整治資金共計約8200萬元(其中市文物局投入700萬元)。截至目前,圓明園湖底防滲工程已主體完工。2005年,圓明園環(huán)境整治工程計劃投入1.2億元。
回復四 防滲不會影響環(huán)境
貴局《關于免收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繪費的函》(京獄函字〔1998〕44號)收悉。經我局研究并請示國土資源部地籍司,現函復意見如下:
一、監(jiān)獄管理局系統(tǒng)勞教場所用地屬于國家行政劃撥用地,其用地權屬性質為國有土地。應按國家有關法律規(guī)定確權登記。
二、“監(jiān)獄用地”是指監(jiān)所建設占用使用的土地,亦屬于特殊用地。根據1990年7月21日國家土地管理局《關于土地登記收費及其管理辦法》第七條規(guī)定,監(jiān)獄用地免收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繪費。
被告為一家生產輪胎的企業(yè),原告為被告加工配件,雙方口頭協(xié)商確定加工費,原告將加工物送至被告?zhèn)}庫后,由被告的質檢員、保管員出具入庫單,每月底被告依據自己的記帳情況告知原告其應付加工費的數額,原告據此開出增值稅發(fā)票交給被告,被告將發(fā)票掛帳,后分期給付加工費。在1998年12月至2000年8月雙方業(yè)務關系存續(xù)期間,原告稱共向被告開出12張發(fā)票,金額為59萬元,被告付款49萬元,尚欠10萬元。原告在索款未果的情況下訴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剩余加工費,并提供了增值稅發(fā)票的記帳聯(lián)和被告付款后原告向其開出收據的記帳聯(lián)。
分析:
本案從雙方交易習慣看,只要被告收到原告的增值稅發(fā)票,就意味著被告應付給原告發(fā)票上所記載數額的款項,被告對這一點也予認可,但對于被告是否收到原告的增值稅發(fā)票,原告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原告主張只要調查被告的帳目即可查明這一事實,并據此申請法院調取被告的帳冊。由此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原告的申請是否屬法院調查取證的范圍。
最高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以下稱(若干規(guī)定))第17條規(guī)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于國家有關部門保存并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結合本案事實,原告的請求顯然不屬于前兩種情況,對是否屬第 (三)種情況,一種意見認為,對于是否調取對方當事入帳目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應具體案件具體分析。如果當事人自己未提供任何證據,只要求法院調取對方帳目時不應予以準許。而對于當事人提供了一些證據,但根據這些證據無法充分認定案件事實,只要調查對方帳目記載情況,就有可能查明案件事實的情況下,可依當事人申請調取對方當事人的帳目。理由:(一)對方帳目屬于>證據規(guī)則)規(guī)定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的范疇。(二)調取對方帳目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實,作出符合客觀事實的裁判。 (三)法院依申請調取證據,只要當事人申請,且木違反法律法規(guī),法院就應當調取。
筆者認為,對該案涉及問題的處理關系到對>若干規(guī)定)第17條第 (三)項規(guī)定的理解與適用。該款是一個彈性條款,在適用時應考慮以下條件:一是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收集的證據顯然不屬于>若干規(guī)定)第17條規(guī)定中第(一)(二)種情形的。二是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收集的證據所處環(huán)境對于當事人及其訴訟人的證據收集能力而言收集確有困難的。三是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收集的證據應僅指存在于雙方當事人以外的第三方的證據材料。根據>民訴法)確定的“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及《若干規(guī)定)有關舉證責任的規(guī)定,被告無須為原告提供證據。況且>若干規(guī)定)對于存在于對方當事人處的證據已另行做了規(guī)定,>若干規(guī)定)第75條規(guī)定:“有證據證明一方當事人持有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對方當事入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于證據持有人,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四是當事人對于其申請法院調查收集的證據必須提供相應的線索。根據最高法院>關于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guī)定)第3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及其訴訟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并已提出調取證據的申請和該證據線索的”,法院可以調查收集。證據線索包括證據的內容、能證明的事實、證據的位置、由誰掌控等情況。五是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收集的證據應當與案件的待證事實有關,甚至是對案件事實的認定產生非此即彼的重大影響的證據。當事人依據>若干規(guī)定)第17條第(三)項的規(guī)定申請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需得滿足以上條件,法官方予準許?;谏鲜稣J識,筆者認為本案中原告主張其已將增值稅發(fā)票交付給了被告,完全屬于原告的正常舉證責任,法院不應依職權調取被告的財務帳冊為原告收集證據。
關鍵詞:城中舊村;基礎數據調查;虛擬參考站;城市建設
1 概述
城中舊村是指在經濟快速發(fā)展、城市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位于城區(qū)邊緣農村被劃入城區(qū),在區(qū)域上已經成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權屬、戶籍、行政管理體制上仍然保留著農村模式的村落。
為科學制定“三舊”改造政策,加快推進“三舊”改造工作,需要對全市城中舊村基礎數據進行調查。在城中舊村基礎數據調查的過程中,政府對城中舊村改造實行全流程全方面的監(jiān)管,一抓到底,負責到底,推進村民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創(chuàng)新。
城中舊村基礎數據調查工作的開展,貫徹落實了三舊改造工作“夯實基礎,摸清城中村底數”的要求,為科學制定“三舊”改造政策,加快推進“三舊”改造工作提供第一手的調查資料,為更好地滿足白云區(qū)建設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為白云區(qū)建設服務、為領導決策提供完善、優(yōu)質的數據服務,為構筑三舊改造數字平臺打下基礎。
2 城中舊村基礎數據調查的要求
2.1 城中舊村基礎數據調查概述
根據《廣州市“城中村”(舊村)改造基礎數據調查工作方案》和《廣州市“城中村”(舊村)基礎數據規(guī)范》的要求。城中舊村基礎數據調查的內容包括:基礎地形圖測量、人口和戶籍調查、土地調查、房產測繪和調查、經濟數據調查以及歷史文保數據調查等。
根據《廣東省城鎮(zhèn)地籍調查測量實施細則》、《房屋建筑面積測
繪技術規(guī)范》、《廣州市數字地圖測量技術規(guī)程》和《廣州市城市規(guī)劃基礎地理信息系統(tǒng)數據標準(1:500 1:1000 1:2000)》等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城中舊村基礎數據調查的測繪內容應包括測量控制點、水系、居民地及設施、交通、管線、地貌、植被與土質等要素,并應著重表示與地籍要素有關的各項要素。
2.2 城中舊村基礎數據調查的成果精度要求
對于城中舊村基礎數據調查中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成果精度主要包括地籍平面控制點精度、地形圖精度和界址點的精度。地籍平面控制點的精度相對于起算點的點位中誤差不超過±5cm。地形圖中地物點點位中誤差小于等于±5cm,地物點間距允許誤差不超過±10cm。界址點的精度分兩級,等級的選用應根據土地價值、開發(fā)應用程度和土地管理需要而定。當界址點相對于鄰近控制點間距在50m之內時,界址點與控制點的間距誤差限差不應超過(1)式計算結果。
D=±(mj+0.02mjD) (1)
式(1)中,mj是相應等級界址點的點位中誤差,D是相鄰界址點間的距離,D是界址點坐標計算的邊長與實量邊長較差的限差。
當界址點相對于鄰近控制點間距在超過50m時,界址點相對于鄰近控制點的間距誤差精度要求如表1所示。
城中舊村基礎數據調查中的房產面積測算包括房屋面積和用地面積測算兩類。其中房屋面積測算包括房屋建筑面積、共有建筑面積、產權面積等測算。各類面積測算的邊長必須獨立測算兩次,其較差在規(guī)定的限差內,取中數作為最后結果,其間距限差的精度要求由式(2)計算。
式(2)中,S為限差,S為所量算的面積。
3 城中舊村基礎數據調查的實施
3.1 城中村基礎數據調查的步驟
根據城中舊村基礎數據調查的工作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性和相對獨立性,工作細化分為村民戶與宅基地的關系情況調查、歷年經濟收入分紅情況數據收集、村財務年度收支情況收集、現狀用地情況調查匯總、土地勘界地類現狀調查統(tǒng)計、用地行政許可信息收集匯總、外單位征用用地信息收集匯總、三舊標圖建庫圖斑收集統(tǒng)計、現狀建筑測量統(tǒng)計匯總、歷史保護要素統(tǒng)計匯總等。其工作實施流程如圖1所示。
3.2 城中舊村基礎數據調查的關鍵技術研究
3.2.1 虛擬參考站(VRS)動態(tài)測量技術
虛擬參考站(VRS)動態(tài)測量技術是利用地面布設的多個基準站組成GPS連續(xù)運行網絡,綜合利用各個基準站的觀測信息,通過精確的誤差模型修正距離相關誤差,在用戶站附近產生一個物理上并不存在的虛擬基準站,與用戶站構成短基線或者超短基線查分,用戶站接收該基準站的差分信息進行定位。本項目主要借助廣州市連續(xù)運行衛(wèi)星定位城市測量綜合服務系統(tǒng)(GZCORS)進行VRS動態(tài)測量,實現全自動、全天候實時提供網絡覆蓋區(qū)域的高精度位置和時間信息,可滿足城市規(guī)劃、國土測繪、地籍管理、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監(jiān)測、防災減災、交通監(jiān)控等多種現代信息化管理的社會需求。
本項目利用GZCORS測設的控制點作為首級控制點,平面精度可達到±2cm,高程±3cm。VRS動態(tài)測量成果廣州市似大地水準面(GZGEOID)成果精確地轉換為1985國家高程基準。
3.2.2 高精度似大地水準面高程計算技術
廣州市似大地水準面是迄今為止我國地域最大、精度最高的城市似大地水準面,也是國際上最精確的局部似大地水準面之一,精度可優(yōu)于±1cm。
如圖2所示,本項目新布設的GPS點高程采用靜態(tài)GPS測量與廣州市似大地水準面精化點聯(lián)測獲得精確WGS-84坐標,通過廣州市似大地水準面精化計算程序得到廣州高程。
3.2.3 地理空間數據GIS信息化技術
經過全野外數字化地形測量的1:500地形圖數據,仍是屬于圖面的數據,其屬性信息大部分是通過文字注記來體現,不符合空間系統(tǒng)信息應用的要求,需進行數據整理后進行入庫。如圖3所示。
數字化測量成果數據后期整理入庫的實施,需要從地理數據建庫應用的角度來對數據進行整理加工,并在整個制作過程中融入了數據建庫的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質量的監(jiān)督和控制,使整個數據處理過程能真正體現出“合理、準確、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特點,使處理后的數據符合數據庫的標準能順利進入廣州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tǒng)數據庫,為廣州市的信息化建設以及相關的綜合應用提供良好的數據基礎。
4 結束語
城中舊村基礎數據調查涵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采集、人口、戶
籍調查、土地調查、現狀房屋數據調查、村集體經濟數據調查、歷史文物數據調查等內容,涉及三舊改造部門、規(guī)劃部門、國土部門、房產測繪部門、鎮(zhèn)(街道)、村經濟合作社、測繪部門、村民等多方協(xié)作,具有“協(xié)調難度大、數據量冗雜、質量要求高”的特點。文章在項目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三點建議:
(1)以“溝通機制”為橋梁,為項目協(xié)調保駕護航:建立正常溝通機制,建立突況應急預案機制,并定期向業(yè)主匯報工作進展。每個村域統(tǒng)一劃分好區(qū)域由專人負責帶測,定期和村委匯溝通,排解村民疑惑,使得調查期間未發(fā)生村民阻擾等不良現象。
(2)引入“智能GIS技術”理念,實現各類數據的信息采集、存儲、檢索、分析、輸出和交換功能。建立一個“動態(tài)、多源、多維化”的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以滿足城市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3)以質量、環(huán)境和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三標管理體系”為基石,高質量、高效率完成項目。開展院級、專業(yè)和部門的三標管理體系文件培訓,宣講關于質量、環(huán)境和職業(yè)健康安全的方針;增強員工環(huán)境和職業(yè)健康安全意識,了解三標管理體系文件操作要求,逐步把環(huán)境和職業(yè)健康管理要求融入日常生產管理活動之中。
參考文獻
[1]基于Internet的VRS/RTK定位算法模型及實驗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7(3).
[2]王志武,鄭永海.GPS在城市區(qū)域控制測量中的應用[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0,1:120-121+150.
[3]黃聲享,尹暉.變形監(jiān)測數據處理(第二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4]吳浩,楊劍,黎華.GPS原理及工程安全監(jiān)測應用[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5]馬全明.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精密施工測量技術的應用與研究[J].測繪通報,2010,11:41-45.
[6]陳俊勇,楊元喜,王敏,等.2000國家大地控制網的構建和它的技術進步[J].測繪學報,2007,1:1-8.
關鍵詞:杭州地鐵;客流量;高峰期擁擠度;分時票制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蓬勃發(fā)展,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仍相對滯后。公共交通客流量的激增給城市交通帶來了極大困擾,嚴重影響了經濟建設的進程。地鐵建設是加快大都市建設、拓展副城和組團、拉開城市框架的重要紐帶,是改善交通狀況的根本之策,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輻射力的重要步驟。作為浙江省經濟發(fā)展的中心,杭城在地鐵發(fā)展中存在著票價不合理、服務滿意度較差等問題。地鐵作為服務性行業(yè),只有讓乘客感到滿意,才能夠持續(xù)發(fā)展。
在此背景之下,科學制定靈活合理的票價,運用價格杠桿影響交通出行者的決策,進而提升地鐵的運行效率,優(yōu)化城市交通資源配置,緩解杭城交通擁堵和環(huán)境污染,是一個具有戰(zhàn)略性意義的重要課題。
二、基于居民出行選擇方式的出行時間價值的估算
本文根據出行量及出行費用將出行方式概括分為3類:小汽車出行、地鐵出行、步行和自行車出行,其出行方式所占比例分別表示為、和。根據調查結果計算了3種出行方式的平均出行費用及平均出行時間,并應用非集計MNL模型計算出3種出行方式的平均出行時間價值。
模型如下:
式中:Δγik、Δtik分別表示不同出行方式間出行費用和時間之差,可通過數據調查得到。Δaik表示第i種方式(路線)相對于第k種方式(路線)除時間和費用以外的優(yōu)越性,目前尚沒有可以計算的方法,也難以通過調查的方式獲取,但不同方式(路線)間的相對優(yōu)越性應有一合理的取值范圍,這一范圍的確定可以通過模擬分析的方法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