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41:32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德育的重要性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奠基教育工程,同時,德育又是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重要起點,只有保障良好的德育,即保障德育質量,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抵制消極思想的侵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目前,我國的小學德育往往被忽視,而且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德育的順利開展,因此,需要強化家校合作,不僅需要在學校接受教師的德育,在家里,學生家長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提升德育的重視度,并且積極采取行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家長,要密切關注學生(孩子)的言行舉止,注重細節(jié),從小事抓起,幫助學生(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對于學生(孩子)的錯誤,不能一味地批評、指責,要加強正確引導,告知學生(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從學生(孩子)的一點一滴抓起,并且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家長,要保持積極的思想觀念,給學生(孩子)傳輸正確的思想,從而有效地抵制消極思想對學生(孩子)的侵蝕,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
關鍵詞:小學;教育教學;德育教育;思想觀念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當今學校各項教育活動中都在力求體現(xiàn)新課改的思想,小學德育教育也不例外,結合新課改在德、意、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小學教學實際,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其突出的地位主要有:
(一)德育是國家精神的體現(xiàn),民族之魂不可忽視
在中華大家庭中德育是深厚的國家精神的體現(xiàn),中華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一步就是穩(wěn)抓德育,而道德教育就應該從小學起步開始。中華文化是豐富的,中國人是智慧的,德育關系著中華民族的精魂的體現(xiàn),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正是培養(yǎng)小孩子的基礎所在。小學階段是教育學生的最佳時機,抓住最佳時間的德育教育能給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很多的優(yōu)勢條件。所謂萬丈高樓皆從基礎而來,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能為中華民族精魂的傳承打下堅實基礎。
(二)德育教育能取得顯著效果
純潔一詞能最好的將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思概括出來,說明小學生的內心能容納很多的思想,但也因為學生各種能力和思想都是在啟蒙時期,非常容易受到外來的不良觀念的影響,所以德育教育需要在學生心智不完全,意志不堅定時期重點進行道德觀念等的教育,以便讓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長遠和穩(wěn)定。同時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念等未成行,不能放任其在社會的各種環(huán)境中不斷沉淪,需要及時在學校加強意志、品德等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立德做人,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在小學階段抓住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德育教育能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人生觀念等有顯著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能激發(fā)學生潛力,培育國家棟梁
在我國十會議上提出關于教育的改革,力求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落實教育改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發(fā)展創(chuàng)新,抓住機遇。小學生是人生起步的階段,是基礎階段,其發(fā)展的潛力是無窮的,作為國家潛力的代表性群體,是祖國花朵。他們的德育發(fā)展好壞決定了祖國未來的希望能否實現(xiàn)。中國未來的現(xiàn)代化建設和全球化發(fā)展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的接班者,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只有把德育教育落到實處,才能使得學生在未來能成為合格的社會主體。小學生在繼承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德行和意志品格走向社會,面向未來時才能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tài),事事用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質去處理,從而在冷靜中學會創(chuàng)造,在處事中掌握技巧。小學生在身心方面的白紙屬性急需用高效的道德教育幫助他們終生重視德行與品質的提高。
(四)社會生存必備良好的德行
在現(xiàn)代化建設和全球化的浪潮的背景下,社會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人才的素質和德行成為各大企業(yè)等評價的重要標準之一。因為用人單位的思想觀念的變化,學歷等不再是學生追求的唯一目標,而在綜合型人才要求的影響下,小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進行德育教育,從而學會做事,學會在社會各種事項中用先進的道德觀念去面對,這樣才能在多變的社會中生存下來。
二小學教育教學中缺乏德育教育的表現(xiàn)
小學學生在生活等很多方面都與外界有密切的聯(lián)系,加上他們的模仿天性,對接觸了的各種思想進行模擬和學習。其中好的思想觀念對其德育發(fā)展和學習生涯有很大的幫助,而壞的一面則會使得小學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xiàn)的讓人失望。而在常規(guī)教育教學中因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獨立的機械進行德育教育效果是非常低效的,單純的常規(guī)教育教學很難獲得學生的心理認可,此外在小學常規(guī)教育教學中教學課堂沒有參雜德育教育就很難全面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也就不能保障在常規(gu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各項活動順利實施。而且小學的教育教學中部分德育教育是被抵制或者忽視的,因為學生沒有其獨立的見解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很容易學到社會上的不良思想,德行等出現(xiàn)問題。而有的教師進行德育教育時態(tài)度不夠和藹,生硬灌輸或者強制限制學生,采用的方式方法很不恰當,小學學生很難在不完善的思維能力下掌握各種教師講述的做人的大道理。在小學常規(guī)教育教學中教師們的智慧是無限的,但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很多教師沒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制約,也沒有緊緊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德育教育。教師在課堂上也存在忽視學生的情況,這就很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也不可能把學生當成課堂上的重要人物,這就無法保證學生能在交流學習、小組合作等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觀念。
三完善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德育教育與學科教學統(tǒng)一性分析
小學常規(guī)教育教學包含了眾多內容且有很多關于生活、學習等方面的要求,利用德育教育能有效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當常規(guī)教育教學能和德育教育統(tǒng)一進行時效果往往能起到互補的作用。德育教育雖然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就開設了思想品德課程,用單獨的科目給學生進行品德及思想觀念教育,但是其真正落實還需要繼續(xù)加強。學科教學中對于學生的管理需要用到很多的德育教育的內容,比如學生在課上容易出現(xiàn)亂動的行為這時就需要在課前做好思想教育活動,告訴學生上課下座位是擾亂課堂的行為不應該做,這就是德育教育和學科教學相結合的一種體現(xiàn)。有些小學為了盡可能讓學生學成知識應對考試,把原本的德育課堂用來進行數(shù)學等應考科目的教學,這種將德育教育忽視的行為使得學生很難形成良好的思想習慣。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想要打造以學生為主的德育教育和應考知識統(tǒng)一的課堂,需要客觀分析了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心理,認真觀測學生在日常學習等情況下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觀念及行為,發(fā)揮他們表現(xiàn)好的一面,然后根據(jù)各科目實際教學的一些技巧引導其改正自己的不足,逐漸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發(fā)表自己的思想看法,敢于在合作交流學習中與教師和同學展開交流溝通,做出行為表率。隨著新課改的快速推進,很多地區(qū)的教學教材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出現(xiàn)了融合語言、趣味的插畫、故事、寓言等鮮活的材料的教材,這些材料的利用也能促進德育教育與學科教育的融合。很多教材上的閱讀材料中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政治觀念,學科教育教學中教師若能利用好這些插畫、故事、圖片等引導學生學習其中先進的一面就能培養(yǎng)起學生融入學習、發(fā)展政治思想的習慣,也就是在落實德育教育。比如在《春天在哪里》這篇文章的學習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圍繞學生開展情境探究活動。首先,在合作思想的前提下進行德育教育以便更好的讓學生形成分組。教師通過合作思想的教育可以把學生小組快速凝聚起來,然后鼓勵學生在合作中探究春初的植被萌芽、春后的植物枝繁葉茂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外出鍛煉的同時學會觀察,樹立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思想觀念。這樣就把學科知識教學和德育教育結合起來統(tǒng)一進行,學科教學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能很好的促進教育教學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用師生情感做德育教育的紐帶
小學德育教育一般需要緊緊圍繞學生品德鍛煉和情感知識教育展開,借用教師經驗等的引導促進整個教育行為。但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師生合作學習成為了潮流之一,這能讓學生和教師在學習中建立親切的情感紐帶,也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德育教育中鍛煉自己意志和品德。當教師的權威現(xiàn)象一去不復返,當師生間的情感合作成為常見現(xiàn)象,那么學生的思想觀念就會受到很好的引導,也就實現(xiàn)了德育教育。教師融入學生的學習或者鍛煉過程中成為思想引導、輔助者,就能幫助學生在學習、鍛煉過程中掌握先進的思想觀念,樹立科學的思想觀和品德。小學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表現(xiàn)出的思想問題是教師需要重點進行德育教育的地方,只有幫助學生解決思想觀念及行為問題,才能使得教師與學生展開合作,提升其品質和德行。
(三)加強家校聯(lián)系,建立德育督導系統(tǒng)
小學學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局限于學校系統(tǒng),而是應該從他們的家庭開始,然后學校系統(tǒng)和家庭督導相結合才能最大化發(fā)揮德育教育的作用。學校應該定期組織家長召開家長會,把學校德育的內容和家長進行溝通和協(xié)調,針對學生品德缺陷,綜合家長意見,制定詳細的督導系統(tǒng),確定德育教育的方向和方法這樣才能進一步讓孩子在家庭和學校兩個系統(tǒng)中學會從小事樹立德行,從生活鍛煉德行的思想觀念。比如:學生和家長都教導孩子要尊敬老人,他們才會在公共場所為一些老人服務。總之,在小學階段進行德育教育是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品德的保證,也是小學學生在未來的生存根本之一。小學教學中結合德育教育時應該充分利用好學生身心的純潔狀態(tài),輔以教師才智,創(chuàng)設鮮活的教材、生活經驗構成的德育環(huán)境,把師生聯(lián)系起來,把家校聯(lián)系起來,用良好情感促進學生德育教育的督導體系建立。盡管學生受到外界的思想觀念的影響導致德育教育工作推進困難,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可以用一些靈活的技巧和方法去克服。
作者:黃惠婷 單位:廣東省珠海市燈籠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過敏慧.林曉.“品德”視角下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2(08).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德育;重要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6-0009-01
德育教育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包括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文明行為教育等,而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對于他們以后的健康發(fā)展和成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認識到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時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紀小,心理和智力的發(fā)展都尚不成熟,我們不能盲目地向他們灌輸?shù)掠逃拇蟮览?,不能張口閉口都是“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你們是民族的希望”,又或是“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這類空洞難懂的大道理。我們要尊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要把握他們的心理特點,要做到“潤物細無聲”。
一、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這個階段的學生往往是“你教給他什么,他就學什么”,因此,這個階段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發(fā)展路上“掌舵人”的作用,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對學生一些錯誤的行為習慣進行更正,并引導他們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思想,切實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這就要求我們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教會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具體來說,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很多人都以為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從中學開始也為時不晚,這種想法是極其片面的。誠然,中學時期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逐漸形成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就不需要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叭f丈高樓平地起,打好根基是基礎”,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正是在為學生整個德育教育打基礎,它在學生整個德育教育工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這說明凡事都是在一步一步的積累中慢慢才能達到效果的,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更是如此。我們對學生的德育工作要從小抓起,這樣可以讓低年級的小學生從小就認識到他們是中國人,他們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我們的國家,可以讓他們從小樹立助人為樂、團結友愛的互助精神,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嚴格律己??梢宰屗麄凁B(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自己洗衣、打掃衛(wèi)生??梢宰屗麄儚男【蜆淞⒆鹄蠍塾椎牧己闷返拢诩易鸺议L,在校尊老師??傊瑢Φ湍昙墝W生進行德育教育,有助于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好習慣,這對于他們以后的人生和自身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低年級德育教育的具體策略
1.榜樣的力量無窮大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世界和周圍事物的認知大多來來自家庭和學校,他們接觸最多的人就是教師。他們年齡小,模仿心強,對教師的行為等會表現(xiàn)出較強的模仿心態(tài)。這就需要教師做好榜樣的作用,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要以身作則,要用自己正確的行為去引導學生,感染學生。有些教師課堂上“滔滔不絕”地教育學生要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轉身卻把擦汗的紙巾扔到地上,教育學生要尊老愛幼,對待學生卻總是嚴厲呵斥,這種做法是萬萬要不得的。教師必須樹立榜樣意識,要讓學生在教師的言行中看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要讓學生在教師的表率作用下改正自己的行為。比如,教育學生愛護公物,教師就要愛惜桌椅,把用過的短粉筆放好下次繼續(xù)使用,教育學生要講禮貌,就要帶頭使用文明禮貌語言。
2.潤物細無聲
很多時候,教師苦口婆心地告誡學生“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但學生大多都當成耳旁過風,絲毫不放在心上。而且我們必須要明確一點,低年級學生心理尚不成熟,他們的智力水平有限,對事物的認知也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如果我們盲目地對他們進行空洞的大道理的灌輸,教導他們“人總是要死的,或重如泰山,或輕若鴻毛”這類做人道理,或“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種奉獻精神,顯然等同于“對牛彈琴”。我們必須把握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比如可以在日常的班級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念。比如出一期班級板報,教師在學生通力協(xié)作完成板報之后,可以帶領全體學生對板報進行欣賞,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把板報中某個學生畫的板報插畫擦掉,然后詢問學生對此的意見,插畫是板報的重要部門,很顯然,擦掉插畫,板報就變得“難看”起來,教師還可以擦掉某個學生設計的標語,某個學生優(yōu)美的楷書,這樣本來完成的板報就變得殘缺不全。到了這個階段,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告訴學生“人心齊,泰山移”等集體力量大和團結的重要性等道理,這種“潤物細無聲”式的教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樹立集體觀念等,讓他們自覺地團結同學,樹立集體意識。
3.“小故事,大道理”,教師在課堂上要適時地寓教于樂,用故事點化學生
[關鍵詞]小學生 思想教育 重要性
近些年,現(xiàn)實生活中一系列道德淪喪的事件使人感悟到現(xiàn)在社會人情的冷漠,道德的缺失已逐漸滲透到成年人的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當中,青少年做為社會未來的思想主導者,要從小進行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教育,因此小學階段抓好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德育是中華民族靈魂,是引導學生健康心理的引路明燈
中國作為一個有五年多年歷史文明古國,集聚傳承了許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引導學生向善、崇德的良好品質,是我國在小學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不容教師和家長忽視。學生心靈是純潔無瑕的,小學階段是起步階段,所以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就是重中之重。三字經中第一句話就指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在最初的本性是善良的。這樣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品行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由此可見,德育教育在一個人成長中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重視和加強德育教育,具有更為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少年兒童的思想不是天賦的,而是在教育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發(fā)展而來的。這一階段他們容易受到正確的引導,同時也易受到不良的影響,因此,在這一階段要使行為規(guī)范和法制教育,愛國教育、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huán)境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讓德育教育成為人生初級階段的指路明燈。
二、德育教育是其它教育教學事半功倍的催化劑
小學階段作為人一生思想極為純潔的時期,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習慣,對其它各學科教育教學達到事半功倍效果起著決定性的因素。德育教育引導學生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使學生自己能夠辨別真、善、美、丑,能夠形成自我約束機制,對自己的行為有掌控能力。表現(xiàn)在其它社會活動方面,就會習慣性的朝著好的方向、正確的道路延伸下去。在學習文化知識方面,我國古代就有“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說法。也就是說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持久的學習動力。
三、抓好德育教育就是抓實未來的希望
隨著社會的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把小學生作為一支傳承中華歷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生力軍。小學生是一群具有很大潛力的群體,他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對祖國的靈魂的傳承具有極大的意義。因此,將中國的德育教育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讓中國的德育教育與世界接軌,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先進文化融合,是當前德育教育的頭等大事。在將來的日子里,孩子們將會成為社會的主體,他們是社會的繼承者,對社會文化具有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F(xiàn)代的德育教學的走向就是在社會中學習,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并且終身學習,永遠都不能停止。在小學生處于白紙階段的時候,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習慣及高尚的道德品質,不僅會使他們終身受用,而且,能有讓祖國下一代整體的道德素質有更高的提升空間。
四、正確的道德觀是學生立足社會的根本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21世紀,越來越重視的是各方面都優(yōu)秀的綜合型人才。學歷已經不再是學生成功的重點,具有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道德觀才是最重要的。學習的重點不再是掌握知識,更多的,是應該要學會如何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什么是正確的道德觀念,才能滿足現(xiàn)代社會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確的道德觀,才能真正的立足社會。
關鍵詞:小學;教育教學;德育教育;思想觀念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當今學校各項教育活動中都在力求體現(xiàn)新課改的思想,小學德育教育也不例外,結合新課改在德、意、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小學教學實際,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其突出的地位主要有:
(一)德育是國家精神的體現(xiàn),民族之魂不可忽視
在中華大家庭中德育是深厚的國家精神的體現(xiàn),中華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一步就是穩(wěn)抓德育,而道德教育就應該從小學起步開始。中華文化是豐富的,中國人是智慧的,德育關系著中華民族的精魂的體現(xiàn),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正是培養(yǎng)小孩子的基礎所在。小學階段是教育學生的最佳時機,抓住最佳時間的德育教育能給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很多的優(yōu)勢條件。所謂萬丈高樓皆從基礎而來,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能為中華民族精魂的傳承打下堅實基礎。
(二)德育教育能取得顯著效果
純潔一詞能最好的將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思概括出來,說明小學生的內心能容納很多的思想,但也因為學生各種能力和思想都是在啟蒙時期,非常容易受到外來的不良觀念的影響,所以德育教育需要在學生心智不完全,意志不堅定時期重點進行道德觀念等的教育,以便讓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長遠和穩(wěn)定。同時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念等未成行,不能放任其在社會的各種環(huán)境中不斷沉淪,需要及時在學校加強意志、品德等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立德做人,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在小學階段抓住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德育教育能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人生觀念等有顯著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能激發(fā)學生潛力,培育國家棟梁
在我國十會議上提出關于教育的改革,力求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落實教育改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發(fā)展創(chuàng)新,抓住機遇。小學生是人生起步的階段,是基礎階段,其發(fā)展的潛力是無窮的,作為國家潛力的代表性群體,是祖國花朵。他們的德育發(fā)展好壞決定了祖國未來的希望能否實現(xiàn)。中國未來的現(xiàn)代化建設和全球化發(fā)展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的接班者,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只有把德育教育落到實處,才能使得學生在未來能成為合格的社會主體。小學生在繼承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德行和意志品格走向社會,面向未來時才能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tài),事事用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質去處理,從而在冷靜中學會創(chuàng)造,在處事中掌握技巧。小學生在身心方面的白紙屬性急需用高效的道德教育幫助他們終生重視德行與品質的提高。
(四)社會生存必備良好的德行
在現(xiàn)代化建設和全球化的浪潮的背景下,社會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人才的素質和德行成為各大企業(yè)等評價的重要標準之一。因為用人單位的思想觀念的變化,學歷等不再是學生追求的唯一目標,而在綜合型人才要求的影響下,小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進行德育教育,從而學會做事,學會在社會各種事項中用先進的道德觀念去面對,這樣才能在多變的社會中生存下來。
二、小學教育教學中缺乏德育教育的表現(xiàn)
小學學生在生活等很多方面都與外界有密切的聯(lián)系,加上他們的模仿天性,對接觸了的各種思想進行模擬和學習。其中好的思想觀念對其德育發(fā)展和學習生涯有很大的幫助,而壞的一面則會使得小學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xiàn)的讓人失望。而在常規(guī)教育教學中因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獨立的機械進行德育教育效果是非常低效的,單純的常規(guī)教育教學很難獲得學生的心理認可,此外在小學常規(guī)教育教學中教學課堂沒有參雜德育教育就很難全面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也就不能保障在常規(gu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各項活動順利實施。而且小學的教育教學中部分德育教育是被抵制或者忽視的,因為學生沒有其獨立的見解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很容易學到社會上的不良思想,德行等出現(xiàn)問題。而有的教師進行德育教育時態(tài)度不夠和藹,生硬灌輸或者強制限制學生,采用的方式方法很不恰當,小學學生很難在不完善的思維能力下掌握各種教師講述的做人的大道理。在小學常規(guī)教育教學中教師們的智慧是無限的,但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很多教師沒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制約,也沒有緊緊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德育教育。教師在課堂上也存在忽視學生的情況,這就很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也不可能把學生當成課堂上的重要人物,這就無法保證學生能在交流學習、小組合作等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觀念。
三、完善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德育教育與學科教學統(tǒng)一性分析
小學常規(guī)教育教學包含了眾多內容且有很多關于生活、學習等方面的要求,利用德育教育能有效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當常規(guī)教育教學能和德育教育統(tǒng)一進行時效果往往能起到互補的作用。德育教育雖然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就開設了思想品德課程,用單獨的科目給學生進行品德及思想觀念教育,但是其真正落實還需要繼續(xù)加強。學科教學中對于學生的管理需要用到很多的德育教育的內容,比如學生在課上容易出現(xiàn)亂動的行為這時就需要在課前做好思想教育活動,告訴學生上課下座位是擾亂課堂的行為不應該做,這就是德育教育和學科教學相結合的一種體現(xiàn)。有些小學為了盡可能讓學生學成知識應對考試,把原本的德育課堂用來進行數(shù)學等應考科目的教學,這種將德育教育忽視的行為使得學生很難形成良好的思想習慣。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想要打造以學生為主的德育教育和應考知識統(tǒng)一的課堂,需要客觀分析了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心理,認真觀測學生在日常學習等情況下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觀念及行為,發(fā)揮他們表現(xiàn)好的一面,然后根據(jù)各科目實際教學的一些技巧引導其改正自己的不足,逐漸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發(fā)表自己的思想看法,敢于在合作交流學習中與教師和同學展開交流溝通,做出行為表率。
隨著新課改的快速推進,很多地區(qū)的教學教材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出現(xiàn)了融合語言、趣味的插畫、故事、寓言等鮮活的材料的教材,這些材料的利用也能促進德育教育與學科教育的融合。很多教材上的閱讀材料中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政治觀念,學科教育教學中教師若能利用好這些插畫、故事、圖片等引導學生學習其中先進的一面就能培養(yǎng)起學生融入學習、發(fā)展政治思想的習慣,也就是在落實德育教育。比如在《春天在哪里》這篇文章的學習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圍繞學生開展情境探究活動。首先,在合作思想的前提下進行德育教育以便更好的讓學生形成分組。教師通過合作思想的教育可以把學生小組快速凝聚起來,然后鼓勵學生在合作中探究春初的植被萌芽、春后的植物枝繁葉茂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外出鍛煉的同時學會觀察,樹立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思想觀念。這樣就把學科知識教學和德育教育結合起來統(tǒng)一進行,學科教學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能很好的促進教育教學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用師生情感做德育教育的紐帶
小學德育教育一般需要緊緊圍繞學生品德鍛煉和情感知識教育展開,借用教師經驗等的引導促進整個教育行為。但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師生合作學習成為了潮流之一,這能讓學生和教師在學習中建立親切的情感紐帶,也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德育教育中鍛煉自己意志和品德。當教師的權威現(xiàn)象一去不復返,當師生間的情感合作成為常見現(xiàn)象,那么學生的思想觀念就會受到很好的引導,也就實現(xiàn)了德育教育。教師融入學生的學習或者鍛煉過程中成為思想引導、輔助者,就能幫助學生在學習、鍛煉過程中掌握先進的思想觀念,樹立科學的思想觀和品德。小學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表現(xiàn)出的思想問題是教師需要重點進行德育教育的地方,只有幫助學生解決思想觀念及行為問題,才能使得教師與學生展開合作,提升其品質和德行。
(三)加強家校聯(lián)系,建立德育督導系統(tǒng)
小學學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局限于學校系統(tǒng),而是應該從他們的家庭開始,然后學校系統(tǒng)和家庭督導相結合才能最大化發(fā)揮德育教育的作用。學校應該定期組織家長召開家長會,把學校德育的內容和家長進行溝通和協(xié)調,針對學生品德缺陷,綜合家長意見,制定詳細的督導系統(tǒng),確定德育教育的方向和方法這樣才能進一步讓孩子在家庭和學校兩個系統(tǒng)中學會從小事樹立德行,從生活鍛煉德行的思想觀念。比如:學生和家長都教導孩子要尊敬老人,他們才會在公共場所為一些老人服務。
總之,在小學階段進行德育教育是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品德的保證,也是小學學生在未來的生存根本之一。小學教學中結合德育教育時應該充分利用好學生身心的純潔狀態(tài),輔以教師才智,創(chuàng)設鮮活的教材、生活經驗構成的德育環(huán)境,把師生聯(lián)系起來,把家校聯(lián)系起來,用良好情感促進學生德育教育的督導體系建立。盡管學生受到外界的思想觀念的影響導致德育教育工作推進困難,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可以用一些靈活的技巧和方法去克服。
參考文獻
[1]過敏慧.林曉.“品德”視角下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2(08).
[2]周永霞.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德育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河北師范大學.2010(26).
關鍵詞:小學;教育教學;德育教育;思想觀念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當今學校各項教育活動中都在力求體現(xiàn)新課改的思想,小學德育教育也不例外,結合新課改在德、意、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小學教學實際,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其突出的地位主要有:
(一)德育是國家精神的體現(xiàn),民族之魂不可忽視
在中華大家庭中德育是深厚的國家精神的體現(xiàn),中華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一步就是穩(wěn)抓德育,而道德教育就應該從小學起步開始。中華文化是豐富的,中國人是智慧的,德育關系著中華民族的精魂的體現(xiàn),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正是培養(yǎng)小孩子的基礎所在。小學階段是教育學生的最佳時機,抓住最佳時間的德育教育能給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很多的優(yōu)勢條件。所謂萬丈高樓皆從基礎而來,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能為中華民族精魂的傳承打下堅實基礎。
(二)德育教育能取得顯著效果
純潔一詞能最好的將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思概括出來,說明小學生的內心能容納很多的思想,但也因為學生各種能力和思想都是在啟蒙時期,非常容易受到外來的不良觀念的影響,所以德育教育需要在學生心智不完全,意志不堅定時期重點進行道德觀念等的教育,以便讓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長遠和穩(wěn)定。同時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念等未成行,不能放任其在社會的各種環(huán)境中不斷沉淪,需要及時在學校加強意志、品德等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立德做人,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在小學階段抓住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德育教育能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人生觀念等有顯著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能激發(fā)學生潛力,培育國家棟
在我國十會議上提出關于教育的改革,力求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落實教育改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發(fā)展創(chuàng)新,抓住機遇。小學生是人生起步的階段,是基礎階段,其發(fā)展的潛力是無窮的,作為國家潛力的代表性群體,是祖國花朵。他們的德育發(fā)展好壞決定了祖國未來的希望能否實現(xiàn)。中國未來的現(xiàn)代化建設和全球化發(fā)展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的接班者,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只有把德育教育落到實處,才能使得學生在未來能成為合格的社會主體。小學生在繼承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德行和意志品格走向社會,面向未來時才能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tài),事事用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質去處理,從而在冷靜中學會創(chuàng)造,在處事中掌握技巧。小學生在身心方面的白紙屬性急需用高效的道德教育幫助他們終生重視德行與品質的提高。
(四)社會生存必備良好的德行
在現(xiàn)代化建設和全球化的浪潮的背景下,社會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人才的素質和德行成為各大企業(yè)等評價的重要標準之一。因為用人單位的思想觀念的變化,學歷等不再是學生追求的唯一目標,而在綜合型人才要求的影響下,小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進行德育教育,從而學會做事,學會在社會各種事項中用先進的道德觀念去面對,這樣才能在多變的社會中生存下來。
二、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2.1 做好教師的典范作用
教師是學生的指引者和教育者,教師是學生的第二個關鍵老師,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深遠,所以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以身作則,教師在平時的工作當中要時刻注意自身修養(yǎng),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要做到不蠻橫、言行一致、言出必行,這樣才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W生離開家到學校接受教育,主要的教育者就是教師,在此階段,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有的時候會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時間還長,由此可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教師的行為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教師的言行就像無聲的教育一樣,它會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熏陶著學生的情操,塑造著學生的心靈,教師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抬得太高,要和學生做朋友,尊重學生的想法,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獲取學生的信任,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地放下戒備,提高教學的成效.
2.2 讓德育教育不斷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德育教育是不分學科的,德育教育基本上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中,可以說每一個學科都離不開道德教育,教師也只有將所傳授的知識與德育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讓德育逐漸融合在知識載體當中,才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各個學科中的內容還可以指導學生的相關道德行為,學科內容的不同也滲透著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在各個歷史時期所呈現(xiàn)的精神食糧,這對于學生了解各個方面的知識都是有好處的,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升華,培養(yǎng)學生的情趣,而小學數(shù)學則可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相關的數(shù)學訓練,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和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而我們的小學歷史主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和行為,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國民族悠久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樹立愛國熱情,除此之外,體育教學還可以鍛煉學生的體質,讓學生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這樣也就會有更好的精力去學習其他的知識。
2.3 實現(xiàn)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
在整個德育教育的過程當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對學生品行的形成以及行為習慣的訓練都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因為學生在家庭當中就會顯得更加的自由,這種自由是心理和身體上的雙重自由。而家庭又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因為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和家庭當中度過的,學校主要負責學生的學習,而家庭主要負責學生的生活,但是并不是說二者之間就沒有了聯(lián)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要比教師深得多,因此要求家長一定要先了解學校的相關德育教育要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真實情況,只有家庭和學?;ハ嗔私庵?,才能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素質。
結束語:
小學教育是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也是人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而小學又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經歷的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學生掌握德育教育的重要領會時期,小學德育的成敗會直接關系到孩子的成才與否,同時也與國家的未來發(fā)展緊緊相聯(lián),要多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學校與家庭相結合,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生培養(yǎng)成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小學是學生剛剛接觸教育的階段,而德育教育又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作,因此,還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才能夠進一步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過敏慧.“品德”視角下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研究[J].. 2014.3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1―0018―01
德育是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規(guī)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fā)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素質的系統(tǒng)活動過程。
一、小學生德育的重要性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墒怯捎谀挲g小、知識少、閱歷淺和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又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正處于人的發(fā)展的基礎階段。兒童的品德行為正處在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過程階段,可塑性強,只要正確地引導,就能促進兒童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變得更加優(yōu)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環(huán)節(jié)上出現(xiàn)偏差,則將使兒童向不良的方向發(fā)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壞孩子”。因此加強小學生的思想教育是擺在我們學校和家長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思想教育必須從小學生抓起。它對于人品的養(yǎng)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讓小學生及時了解思想道德的內容,他們就可以用它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指導自己的行為,知道自己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對他們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小學生德育的實施策略
小學生思想品質受多方面的影響,所以,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參與、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完成學生良好品德形成這一艱巨的任務。
1. 學校方面。小學生喜歡模仿老師的言行,因此教師要注意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牢固樹立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信念。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學校對教師的評價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把政治理論水平、育人效果、師德作為衡量教師的重要內容,而不要單一憑分數(shù)論高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把班主任單獨評議改成與自評、互評、家長評議相結合;縮短評議時間,及時與家長溝通。保護學生自尊心,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發(fā)現(xiàn)好的學生及時表揚鼓勵,對差生不體罰、不歧視,尊重愛護他們,使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在集體中充分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看到希望,感到有了前途,有了奮斗目標,有了人生價值,認識到個人成長離不開集體,要為集體的榮譽而奮斗。良好的環(huán)境,正確的班風、學風對小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很重要。當然,學校良好的環(huán)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長期不懈的努力,采取“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的教育方法,使學生“積善成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我們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但學生對于實際的意義不甚明確,我們不僅要從理論上對學生進行教育,而更應該教育學生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才算是愛國主義。要讓學生知道要愛國,首先要愛家鄉(xiāng)、愛學校,讓他們從小事做起。教師要引導學生創(chuàng)建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讓學校內的一草一木都成為我們教育學生的陣地,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只有教育的思想正確,把學校德育擺在重要位置,才能把學校真正辦成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