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3 19:09:37
序論:在您撰寫音樂教師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單一枯燥,通常情況下,音樂教師照本宣科,用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就講完一節(jié)課。但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興起使得音樂教學更加豐富,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當教師在對一些抽象、枯燥的定義和知識點以及一些難懂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的時候,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影視音樂播放出來,從影視音樂中抽取知識點,進而讓學生從具體的實例中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同時也有效利用了多媒體信息技術。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下載更多的影視音樂,為學生營造一個放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聆聽優(yōu)美音樂旋律的同時學習到知識。
(二)將影視音樂有機地融入到音樂教學中
影視音樂是一項綜合藝術,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無論是人們在生活、學習還是娛樂中,它都占據(jù)著重要地位。所以在這種時態(tài)下,音樂教師也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將影視音樂有機地融入到音樂教學中,使其作為一種教學手段,進而促進音樂教學的順利開展。融入影視音樂的音樂教學會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學習過程中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并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影視音樂能夠讓音樂教學變得更加感性,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人們可以通過欣賞美妙的旋律,感受鮮明的節(jié)奏變化,進而自我描繪音樂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同時還能對創(chuàng)作者所表達的豐富情感內涵加以體會。而且對于人們來說,欣賞音樂的重要手段就是聯(lián)想和想象,這樣的手段對于業(yè)余的音樂愛好者來說是可以的,但是對于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想要透徹地了解一部音樂作品,緊靠聯(lián)想和想象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又是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影視音樂來對學生進行鍛煉。而影視音樂讓音樂教學變得更加感性主要是指視唱練耳的感性化。對于音樂學習者來說,視唱練耳是一門重要的技能理論課程,它主要是利用視唱和音樂聽記來對學生的音樂感覺進行訓練,進而使得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感受能力。所以為了讓教學效果更加顯著,就可以對影視音樂加以充分利用。也就是說,在對學生進行聽覺訓練的時候,讓學生在一定的記憶基礎上對一首旋律進行聽記,如果需要聽記的旋律比較陌生,那么學生聽起來就會很費力,但是教師如果為學生提供一首耳熟能詳?shù)挠耙曋黝}曲或者插曲,學生更容易投入到聽記的氛圍中,同時也能夠更輕松地完成聽記,進而促進學生視聽能力和思維感受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演唱一些影視金曲的時候,因為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xiàn)影視作品的相關畫面,這樣學生能夠更加用心的體悟,找到演唱的感覺,從而讓自身的演唱帶有強烈的感情。其次,通過影視音樂導入聲樂的學習。因為對于音樂來說,聲樂更優(yōu)于樂器,這可以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中得到體現(xiàn)。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多收錄一些經(jīng)典的影視曲目,這些影視曲目往往都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即使?jīng)過時代的變遷,仍然經(jīng)久不衰,這就說明它們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尤其是一些經(jīng)典的影視曲目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能夠勾起學生的回憶,這樣更容易學習和演唱。就比如《我愛你,中國》這一首影視曲目,該首音樂作品可以說是有一段歷史的,對于當前喜愛流行歌曲的學生來說,這一時期的歌曲可以算“老古董”了,但是這一首音樂作品卻仍然能夠被當前的人們喜愛,這是因為電影內容帶給人們感動,喚起了學生心中的愛國情懷。這樣的影視音樂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進而使得他們投入到聲樂學習中。
(三)結語
[關鍵詞]音樂師資;聲樂教育;思考
聲樂專長是音樂教育師資非常實用的教學手段。因此,聲樂教育的質量對于學生十分重要。我國教育改革的關鍵在于教師隊伍的提高與發(fā)展。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的中小學教師發(fā)生一次歷史性的變革,教師的課堂生活將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教師將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學方式。音樂教師的聲樂教學水平主要取決于高師的聲樂教學水平。筆者通過教學實踐深切地感到目前教學中存在弊端,學生在校期間不能夠掌握音樂教學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因此學生出校之后不能立即適應中小學音樂課的教學需要。新世紀中國的教師隊伍將是21世紀中國社會最具變化的職業(yè)。同時,教師角色的轉變集中地體現(xiàn)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實踐,是學校確定師資培養(yǎng)方向的重要依據(jù),必定會引發(fā)師資教育的深刻變革。
一、聲樂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
聲樂藝術的發(fā)展同聲樂教育的發(fā)展總是緊緊相聯(lián)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歌唱藝術水平往往反映著聲樂教育水平的高低,教師的教學和演唱水平是至關重要的,要提高高師聲樂教學水平,必須要有一支素質優(yōu)良的聲樂教師隊伍。
1教師要有總的正確的歌唱藝術觀念,掌握正確的唱法,只有老師明白了,學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師本人都沒有搞懂正確的唱法,教學時難免陷入“盲人騎瞎馬”的境地。因此,聲樂教師尤其是剛畢業(yè)的年輕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的學習和提高,形成正確的歌唱藝術觀念,盡可能地掌握多種風格的作品演唱。
2要有個好耳朵。聲樂教學這門藝術主要通過聽覺來進行,聲樂中的絕大多數(shù)問題,只能靠聽覺去把關,教師必須借助敏銳和有經(jīng)驗的聽覺,去準確地判斷學生發(fā)生和演唱時的音準、節(jié)奏、音質、音色、共鳴、氣息、讀字等情況并及時對學生的發(fā)聲和演唱作出調整。如果耳朵不靈辨別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導到錯的方向上去。
3聲樂教師必須具有“對癥下藥”的能力。每一位學生在學習聲樂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歌唱發(fā)生技巧和歌唱藝術表現(xiàn)上的問題,聲樂教學過程就是師生合作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運用有效的訓練手段,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
4聲樂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舞臺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鋼琴伴奏能力。具備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師可以使言傳與身教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的教學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
5聲樂教師必須具有全面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和相關學科知識。聲樂是音樂詩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結合的藝術,好的演唱必須建立在科學的發(fā)聲技巧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基礎之上,聲樂教師的修養(yǎng)越全面知識結構越完備,越有可能成為聲樂教育家,并培養(yǎng)出大量優(yōu)秀的聲樂人才。二、教師的角色轉變與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
1隨著改革的發(fā)展,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在教學實踐中,迫切需要能適應教育和新《音樂課程標準》實施要求的大批優(yōu)秀音樂師資隊伍。而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一些基礎的知識技能缺乏研究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節(jié)奏感的培養(yǎng),準確的歌唱能力的培養(yǎng),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多聲部能力的培養(yǎng),讀譜能力的培養(yǎng),音樂創(chuàng)造的培養(yǎng);音樂中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兒童訓練及青少年變聲期的訓練等方面。如果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的教師僅僅只是琴彈得好,美聲唱得好,這樣能解決學校教育的實際問題嗎?教師的角色不能是等學生畢業(yè)以后到工作崗位才培養(yǎng),這樣學生在學校學習是盲目的。改革后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首先是把學生作為未來的教師培養(yǎng),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他們早一點地進入教師角色,為學生創(chuàng)設特殊的環(huán)境,使學生像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同時,讓學生參加與學校的改革,使學生感到自己既是學生又是未來的教師。教師不僅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教授給學生,還要通過自己的人格和道德修養(yǎng),言傳身教地去影響學生。所以,高師聲樂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未來的教師要加強人格和道德的修養(yǎng),更好地適應基礎音樂教育。
2盡管近年高師音樂系科的師資建設有了大的發(fā)展,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問題是師資隊伍建設發(fā)展不平衡,一些院系師資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問題,教授、副教授的年齡偏大,沒有提供必要的條件對年輕教師進行培養(yǎng),忽視學科隊伍的梯隊建設,師資水平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因之,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3合理的師資結構,重點培養(yǎng)思想覺悟高、業(yè)務能力強,有一定教學科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師,使他們盡快成長。
4各系院的領導應重視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合理使用人才,為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工作環(huán)境。
手勢是一種無聲的語言,音樂課上教師的肢體動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會在教唱歌曲或是帶領學生欣賞一首作品等等都需要用一些肢體的動作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與欣賞能力。例如在《行進中的歌》一課中,老師為了使學生親身感受進行曲的風格,帶領學生在《進行曲》中走正步,感受它旋律的鏗鏘有力,節(jié)奏鮮明等特點。通過參與培養(yǎng)了他們的樂感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使得他們得到情感體驗,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中可以把指揮作為教學的一種手段,學生跟隨手勢變化會在自然的狀態(tài)下進入音樂,這種肢體的動作會引導學生去主動發(fā)現(xiàn)作品中一些音樂要素的變化,使得他們自覺、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當中來,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樂感和想象能力。
二、以樂感人的教學思路
(一)積極備課
在備課中老師所選的作品直接會影響到學生的興趣,每一首作品都需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結合學生喜好,符合學生接受心理。一遍又一遍地聆聽音樂作品是最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備課步驟,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作品有一個深入細致的了解。包括作者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及有關作者的一些小故事都可以講給學生聽。在教學設計一環(huán)節(jié)中要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通過設計“聆聽、律動、表演、欣賞、編創(chuàng)”等環(huán)節(jié),使音樂要素融會貫通于整個教學設計當中,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思維,提升他們的音樂情感,積累相關的音樂知識。
(二)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
音樂作為情感的載體,雖無語義,但卻是最生動的心靈語言。在課堂中應把培養(yǎng)學生健康良好的審美心境,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過程中。有一位老教師說的一句話曾讓我記憶尤深,他說:“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關注音樂本身上來,而不是額外的東西上。”在音樂教學中,感受與鑒賞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領域,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學生通過音樂課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對于豐富學生情感,提高文化素養(yǎng),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有位老師曾在講《黃河》這一節(jié)課當中,他關注了作品中最本質的特征,從四個樂章中挑選出來幾段鋼琴對黃河水聲的描繪,使學生如同置身于黃河之中。情由境生,學生便很容易理解作者流淌于黃河當中的真摯情感了。因此教師要善于動腦,牢牢把握情感這條主線,多設計一些能與所要欣賞作品相一致的情境,多讓音樂本身面對學生,用音樂的情感來呼喚學生的情感。
(三)深挖音樂要素
一、師范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我國師范音樂教育是在借鑒西方音樂教育的基礎上產生的,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已經(jīng)形成一種固定的體系,這種教育體系是圍繞更好地傳播西方古典音樂開展的,雖然我國音樂教育在借鑒中有創(chuàng)新,但在師范院校開展的音樂教育中,從樂理知識到演奏練習基本還是以西方音樂為藍本進行教學設計。以和聲理論這門課程教學為例,教學還是在借鑒西方古典和聲教學的基礎上展開的,在某一個歷史時期,這種教育內容和教學體系能夠適應師范音樂教育發(fā)展的需要,為社會培養(yǎng)了很多具有較高音樂素養(yǎng)的專業(yè)教育人才,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審美品位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音樂文化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體系,就顯得與時尚脫節(jié),無法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最重要的是,這種借鑒而來的音樂教學內容和方式無法更好地傳播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文化,同樣,也無法有效適應師范音樂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因此,必須進行改革,而在師范音樂教育中引入音樂流行音樂,通過流行音樂與時尚結合起來,更新教育內容,改革教育途徑,將對于未來師范院校人才培養(yǎng)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在師范音樂教育中引入流行音樂的必要性
(一)音樂文化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音樂文化本身就是隨著社會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隨著人們的審美品位的變化而變化。現(xiàn)在音樂從形式上和內容上,雖然與傳統(tǒng)音樂文化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但更有很大的差別,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審美文化的變化。因此,音樂教學要獲得發(fā)展,必須緊跟時展,緊跟音樂文化的發(fā)展步伐,進行音樂教育內容教育手段的創(chuàng)新,作為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也需要將現(xiàn)代音樂形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不斷充實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能夠對現(xiàn)代音樂文化進行深度解讀和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音樂教育,這樣才能滿足時代的發(fā)展需要,才能有效培養(yǎng)音樂教育人才。
(二)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需要
在師范音樂教育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群血氣方剛的青年學生,他們極力推崇流行文化,喜歡跟時尚,喜歡流行音樂。而在傳統(tǒng)的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中,恰恰缺乏這種流行元素,音樂教育重點是傳播一些聲樂知識,引導學生進行美聲、民族唱法練習,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他們感覺這種教育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不夠緊密,感覺這種教育內容不夠時尚,學習的積極性不強。但如果師范音樂教育能夠引入流行文化,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就能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在師范音樂教育中,引入流行音樂,對于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更有效地傳播現(xiàn)代文化思想
流行音樂不僅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表現(xiàn)手法獨特,是人們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更重要的是,流行音樂與時尚掛鉤,其內涵豐富,意蘊深厚,能夠有效地傳播現(xiàn)代文化,傳播現(xiàn)代思想。流行文化語言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親民性和娛樂性,因此,在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中引入流行音樂,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感知現(xiàn)代文化思想,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精神發(fā)展的需要。在師范音樂教育中引入流行音樂能夠有效完善音樂教育,有效地進行祖國燦爛文化的傳承。
(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的需要
流行音樂引入教學,能夠使學生有效認識到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熱愛。通過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的教育比較,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認識這兩種文化的優(yōu)缺點,可以有效豐富音樂教學方法,對于開啟學生的創(chuàng)作天賦,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塑造學生的良好審美心理和審美品質都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五)學生未來工作的需要哦
對于師范生而言,他們在畢業(yè)后基本都要從事音樂教育工作,他們面對的是小學生或者是初中生。中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限,他們平時接觸最多的,最有感覺的音樂就是流行音樂。因此,作為師范院校畢業(yè)生,要想在未來的工作中做出一番事業(yè),就需要掌握流行音樂教學方法,能夠把自己在流行音樂的學習中的體會更好地引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對中小學生進行引導,提高中小學生對流行音樂優(yōu)劣的辨別能力,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流行音樂的優(yōu)劣,從而有效促進自己教學的發(fā)展。
“樂由情起”,這是說音樂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這種“情”牽動著無數(shù)顆童心?!扒椤备撬囆g創(chuàng)作的靈魂,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境是對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樂課上根據(jù)音樂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內涵達到一定的認識,才能感受到音樂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審美情趣。因此,首先應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的情感的琴弦,使之產生共鳴,才能使學生真切的融入,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而人類情感的交流,首先便是通過語言的交流。
課堂語言是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信息傳遞的工具,它是知識,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織、互相促進的一種綜合交流。語言的魅力是無窮的,形式也是多樣話的,它是音樂藝術的造型基礎與創(chuàng)造核心。尤其是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愛聽老師清晰明快的語言,從中獲得快樂;愛聽老師親切溫和的話語,從中得到溫馨,留下回味;愛看老師優(yōu)美、和諧,有動感的肢體語言,從中得到啟發(fā)。語言的這種優(yōu)越性是任何教學媒體不能取代的,而語言的美更能突出音樂學科的美。
因此,課堂教學語言對于創(chuàng)設情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課堂文學素養(yǎng)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前提。
1、課堂文學語言的準確性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關鍵。
在音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音樂語言的特點。在語言發(fā)音上,切忌夾帶家鄉(xiāng)方言,要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標準的普通話和優(yōu)質的音樂會給學生帶來聽覺的美感享受,它會想磁石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把學生導入自己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之中??芍^水道渠成。音樂課的語言應該準確的表達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音樂作品作為一種抽象的藝術,學生對其的理解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教師應用準確并有分寸的文學語言,創(chuàng)設和音樂作品的內涵一致的情境,讓學生在正確的思想引導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間。
2、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文學語言,是進入情境的動力。
音樂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是生動,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為音樂本身作為一種藝術,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而要學生進入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師的語言也要相應的生動形象,精辟而精練。把音樂作品所蘊涵的藝術形象鮮明的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真正融入音樂情境中,接受音樂的感染與熏陶,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3、組織有序的課堂語言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保證。[本文轉載自
一堂好的音樂課,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情境應該緊扣教學內容。從引情、激情、解情、動情到抒情,到帶領學生遨游于音樂的海洋,應環(huán)環(huán)緊扣,富于邏輯,引人入勝。因此,課堂語言的組織有序就顯得破有重要,試想,一堂沒有語言組織、東拉西扯、語無倫次,信馬由韁的音樂課,能創(chuàng)設出什么樣的情景來呢?更不用談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了。
4、語速、語調和節(jié)奏要和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相互交融,高度一致。
對于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景,要根據(jù)不同的音樂作品所描繪的不同的意境而議。而一手好的音樂作品,少不了旋律、節(jié)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結合。同樣,富有情感的語言也少不了音樂要素恰到好處的結合運用。語言表達的思想感情,創(chuàng)設的情景,烘托的藝術氛圍很大程度要依靠語速、語調、節(jié)奏來表現(xiàn)。什么樣的音樂需要什么樣的情景,就需要什么樣的語速、語調和節(jié)奏。
如:在學唱歌曲《念故鄉(xiāng)》,為了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對家鄉(xiāng)的眷戀、急切的懷念之情時,我采用了較慢的語速,低緩和激動想混雜的情緒去朗讀歌詞,以次激發(fā)學生對歌曲的內容產生共鳴,這樣的處理方式學生容易接受,從而也看到了御用與素、力度的變化來朗讀歌詞,對啟發(fā)學生的情緒產生了極好的效果。而又如《剪羊毛》這首歌曲,本身所描寫的是牧民們在剪羊毛時那種歡樂,跳躍,輕快的意境。而教師卻用了穩(wěn)重有余的語調,低緩的語速,較慢的節(jié)奏來表現(xiàn),這樣往往會給學生造成一種懶散而又無精打采的情緒不說,還會讓學生感到滑稽可笑,自然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導致嚴重的后果就是教學任務失敗。
因此,教師課堂的語言的語速、語調、節(jié)奏要符合音樂的塑造手法,做到緩急一致,輕重一致,高低一致,節(jié)奏感應用恰如其分。使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音樂的氛圍相互交融,渾然一體,才會讓學生把握住音樂的脈搏,全身心的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無窮魅力。
二、恰當、優(yōu)美的形體語言藝術是創(chuàng)設情境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看過戲曲表演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隨著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即使觀眾聽不懂表演者的語言,也會體驗到戲曲故事發(fā)展或輕松或緊張或哀傷的情節(jié)。也會體驗到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這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演員充分運用了自己的形體語言藝術。使觀眾在聽不懂語言的情況下根據(jù)任務不同的形體語言而掌握舉重人物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故事清潔曲折力氣的變化。因此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除了美的文學語言,還應當恰到好處的運用形體語言,即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適當?shù)闹w動作以及豐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形體語言運用恰當,對于創(chuàng)設情景,無疑是錦上添花,增色不少。更可以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1、運用眼神交流,創(chuàng)設正確情境。
從延伸可以洞察一個人的靈魂,利用眼神交流沒,是人與生俱來的一向交流本領,世界上無數(shù)的文學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無一例外的對主人工的眼神作了生動詳盡的描寫??梢娖鋵τ诒磉_情感的重要性。當教師對音樂作品理解透徹而深刻時,這部作品的音樂情緒完全可以從教師的延伸中流露出來,所創(chuàng)或歡喜,或憂傷,或激昂,或悲憤的情景,甚至不需要老師更多的表白,學生已經(jīng)深切的感受到了。如:在讓三年級的學生欣賞《四季啊,我在想》這首歌曲的時候。老師只要采用抑揚頓挫的語速、語調,激動的情緒再加以幸福、快樂、期盼的眼神把歌詞朗讀一遍,就足以讓學生感受到歌詞內容里傳達的老師和學生之間那分濃濃的師生情,直接就把學生帶入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之中。這樣的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產生聯(lián)想,想到自己所尊敬、愛戴的老師對自己關心、愛護的事例會一一再現(xiàn),激發(fā)自己對老師強烈的情感,這樣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會取得極佳的效果。
2、利用肢體動作語言,深刻感受情境。
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不可避免的需要用一些手勢或身體的動作來傳達情感。而這些肢體動作對于表達情感是相當重要的。事實上課堂中教師的一切身體動作都可視為肢體語言。很難想象一個只說不動的教師有能力創(chuàng)設一個歡快活潑的情境,也很難想象一個有抓頭撓腮習慣性小動作的教師能創(chuàng)設一個憂傷哀怨的情境。所以肢體語言的運用一定要得當。如在學習歌曲《豐收之歌》時。在導入的時候,教師隨著歌曲的旋律做幾個簡單的舞蹈化的割麥動作,就能使學生很快進入老師創(chuàng)設的歡快活潑的情境之中。但也要注意所做的動作不應該過于夸張或不準確,而導致適得其反。
3、輔以面部表情,引領學生順利進入情境。
面部表情和眼神密不可分,演員的演技好壞和它有直接的關系。而創(chuàng)設情境的老師實際上就是一名演員,需要盡自己的表演讓學生進入自己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面部的表情是最直接的讓學生感受情感的一環(huán)。笑嘻嘻的表情怎么能帶領學生進入憂傷的情境之中呢?很多教師為了嚴肅紀律,整天表情凝重,學生看到了老師如此的表情又怎能進入快樂而又輕松的情境之中呢?
農村音樂教師很少接受高層次培訓、研修,對新的音樂教育理念缺乏認識,很難突破舊的思想束縛,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陳舊,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音樂教師待遇較低
由于受多年形成的老觀念影響,音樂學科得不到足夠重視,在評優(yōu)選先、工資晉級、提拔干部時農村音樂教師位處弱勢,所以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影響教師個體發(fā)展。
三、改善農村音樂教師現(xiàn)狀的建議
如何改善農村音樂教師現(xiàn)狀?我有幾點不成熟的建議提出來與各位同行商榷。
1.強化教師專業(yè)培訓,定期組織進行不同層次音樂教師培訓。如音樂教師上崗培訓、音樂骨干教師培訓、音樂優(yōu)秀教師培訓、音樂名師培訓。正如全國開展的“國培行動”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發(fā)揮遠程培訓長遠作用。
2.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者的思想認識,加強對音樂教師、音樂教學的管理,制定和采取有利于音樂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制度和舉措,促進農村音樂教學水平整體提升。
3.加大音樂教學設備投入,按國家標準配備音樂教室、音樂器材,教學用具、多媒體設備、配套光盤等等。切實改善農村音樂教學硬件基礎,以此來推動農村音樂教學與音樂教師的發(fā)展。
4.農村音樂教師要樹立自主研修的意識,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們的學生等不起,可通過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相關音樂教育的書籍、音樂教材的挖掘、音樂教參的閱讀、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音樂教師同行之間的交流、校際間同行的教學研討等方式來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
5.充分利用地方音樂文化資源。相信每一位農村音樂教師剛從學校畢業(yè)時都是躊躇滿志,信心百倍,但由于現(xiàn)實條件的制約,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教學設想,乃至教育理想,久而久之,埋怨、無奈、惰性接踵而來。記得首都師大音樂專業(yè)博士生導師鄭莉教授在與西部地區(qū)一線音樂教師通過網(wǎng)絡互動時談到:“音樂課重點是教會學生鑒賞感受音樂,要讓學生多聽,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比如,網(wǎng)絡、電視,央視音樂頻道每周都有“名曲賞析”可以讓學生按時收看,在音樂課上進行討論、交流”,試想,如果持之以恒的照此方法堅持下去,相信農村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同時,也可利用、開發(fā)、普及本地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比如,甘肅地區(qū)有蘭州鼓子、隴東的道情、臨夏的花兒等等,還可用民族樂器進行教學如:笛子、琵琶、二胡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樂器等等,做一個積極的、智慧的農村音樂教師。
1.整合音樂基本理論與聽力訓練的《樂理與視唱練耳》。這種課程設置的方式在之前已有實踐,很多教師在傳統(tǒng)視唱練耳課程授課過程中其實也在不斷強調兩課程間的關系,是兩者緊密結合。
2.將和聲、曲式、復調、配器等四門作曲技術理論課程合而為一,成為《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目的旨在完成對于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完善過程中所需要的基本技巧的學習,而非培養(yǎng)一個作曲家。
3.新開設《外國民族音樂》等新型前沿課程,一方面獲得對于世界各地區(qū)、各民族音樂主要體裁、形式、樂器、樂曲和音樂形態(tài)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分析、鑒賞能力,培養(yǎng)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另一方面,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明確人類音樂的多樣性,人類音樂文化、音樂行為的普遍性。懂得理解和尊重多元音樂文化,明確中國音樂在世界音樂中的特點和位置。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注重將此課程與音樂理論其他課程的聯(lián)系與對比,突顯出音樂世界的豐富與廣博,大大提升了學生對于音樂觀念的認識層次。
4.根據(jù)《教育部教師教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要求,將中國、外國樂器演奏成為有選擇的必修課程,即中外樂器必須各選擇一件進行學習,目標是了解相應樂器的基本知識,賞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掌握樂器演奏的基本方法、基本技巧。
5.將原有的《音樂教學法》拓展為《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新課程屬于音樂學科教育學的范疇,具有音樂教育基本理論與音樂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特點,可以更加系統(tǒng)、完善地引導本科教育專業(yè)學生適應中小學教育發(fā)展的大方向與新要求。
二、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yè)課程改革的積極意義
1.密切了學科關聯(lián)的系統(tǒng)綜合性。以《多聲部音樂分析與習作》課程為例,將以往《和聲》《曲式》《復調》《配器》等作曲技術理論整合,去除過于專業(yè)培養(yǎng)作曲家的艱深部分,充實與實際作品相聯(lián)系、實踐能力相適應的使用技巧。本課程在非試點院校沒有開設,傳統(tǒng)院校仍采用專業(yè)化而非實用化的四門課程、分別授課。
2.強化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性。以《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課程為例,將舊有的《音樂教育學》《音樂教學法》整合拓展為《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更加系統(tǒng)、完善地引導學生適應中小學教育發(fā)展的大方向與新要求。本課程在非試點院校沒有開設,傳統(tǒng)院校仍采用理論與實踐相割裂的教學方式。
3.體現(xiàn)了與國際接軌的前沿性。以《外國民族音樂》課程為例,可以獲得對于世界各地區(qū)、各民族音樂主要體裁、形式、樂器、樂曲和音樂形態(tài)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分析、鑒賞能力,培養(yǎng)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此類課程除以往在各大音樂學院、藝術學院及福建師范大學等院校全面系統(tǒng)開設形成了示范效應外,教育部試點院校也隨之全面系統(tǒng)開設,除此之外的傳統(tǒng)音樂學科學校開設尚不普遍且不夠系統(tǒng)。
4.強調了實際工作能力的教學適應性。以《中外樂器演奏》課程為例,了解掌握相應樂器的基本知識,賞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掌握樂器演奏的基本方法、基本技巧。適應當今中小學課外趣味活動建立軍樂隊、民樂隊的實際能力需求。本課程在非試點院校一般只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且只針對某一類樂器。不具備普遍教育意義。
5.拓展了從欣賞到鑒賞的廣泛性與專業(yè)性。針對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yè),各試點院校適時開設了《聲樂名作與演唱賞析》《器樂名作與演奏賞析》兩門課程,將以往《音樂名作欣賞》課程統(tǒng)一授課的方式打破,更具針對性與專業(yè)性,同時突出了對于學生演唱、演奏方式、狀態(tài)的提升作用。這樣的課程在以往有音樂學院系統(tǒng)有類似課程開設,如《歌劇藝術賞析》《弦樂藝術賞析》,但相較于前述的《聲樂名作與演唱賞析》《器樂名作與演奏賞析》范圍相對偏小,不夠全面。
6.明確了專業(yè)通識體系的滲透性與交叉性。音樂學院針對與音樂相關的姊妹藝術的滲透性與交叉性開設了以下課程——《中外美術簡史與名作鑒賞》《影視藝術簡史與名作鑒賞》《舞蹈名作鑒賞》。這些課程目前在省內其他同類院校中都是沒有開設的,這一點與國家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綜合素質能力要求十分不協(xié)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