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1 16:42:31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語文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素質教育在實際教學中的落實程度關系到整個語文基礎教學的質量,我們要認真做好語文素質教學的相關工作,將素質教育內容和精髓融入到語文教學課堂中各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和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素質,這是一項復雜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學校、老師、學生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
要想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我們必須認真學習素質教育的目標,將這些要求和目標全面貫穿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地體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多元的,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我們所學的各類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要求,小學語文強調的是語文知識的基礎和綜合性,各門學科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但也有一定的區(qū)別。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一般學科能力,這種能力不是通過考試來衡量的,而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本的語文能力和素質。在語文素質教育中,特別要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可以不受外界條件的影響,持續(xù)地學習,這是我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素質。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素質也是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語文學習的過程既包括認知活動,又包含情感活動,兩者是同時發(fā)生的,相輔相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認知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情緒和心理活動,比如是否愿意或喜歡學習,是否相信自己有學習的能力等的情感活動。語文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情感活動,同樣在情感活動中也離不開認知活動。但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活動中,許多老師只注重認知過程,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教育,甚至傷害了學生的情感。在一些學校,語文的教學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許多學生不喜歡學習語文,有些學生甚至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對語文學習沒有濃厚的興趣。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意義重大,我們應采取一些措施,改變這種情況。語文知識的認知與學生情感教育的開展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如果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并相信自己的能力,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我們在實際的語文教育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質,這也是我國小學語文素質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二、提高我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水平的對策
1.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老師傳授知識的對象是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將學生放在主要的位置,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中老師是主體,老師安排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在老師的壓力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長期受到學習分數的壓制,心理負擔較重,只有真正解放學生,才能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他們積極思維,自覺主動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營造出民主和諧的氛圍,師生之間真正做到平等獨立,學生與老師之間建立起互信的關系,不僅加強師生間的思想交流,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是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最佳境界。老師要積極備課,課堂上精講精練,在發(fā)揮引導作用的同時,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的作業(yè)方面,傳統(tǒng)的課堂中往往是在課堂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才布置,這樣作業(yè)只能留在課后完成,使得學生的作業(yè)壓力加重,而且老師批改作業(yè)會花費較多的精力。我們應該盡量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去完成作業(yè),這樣可以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問題。此外,布置的作業(yè)還要有重點,有針對性,盡量精講精練,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2.加強小學語文教師隊伍建設。
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十分巨大,老師不能只注重語文基礎知識和技巧的傳授,還應積極學習新教育思路,轉變以往的教育觀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許多可以借鑒的先進經驗,老師要有目標地吸取,不能一味地模仿照搬。對于剛剛成為老師的人,更應該重視自己對教學理論的學習,真正理解小學語文教育的意義,為提高小學生的整體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3.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包容愛護每個學生。
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掌握不懂的知識,所以,在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時,我們不應該一味批評他們,要允許他們出現失敗和問題,尊重愛護每個學生,幫助他們從失敗中站起來,鼓勵他們不斷地努力,積極引導他們樹立對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改革,考試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種可以推進他們學習的手段,但考試的分數不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道德目的,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使他們明確自己的不足,積極吸取教訓,在以后可以有重點、有目標地去學習。所以,在平時的考試中,如果學生的成績不理想,要多給學生一些機會,允許他們經過復習后重新再考,直到取得滿意的成績。這樣學生為了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復習,通過再次復習,不僅彌補以前在知識上存在的缺陷,而且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這種的學習環(huán)境,可使學生身心放松,有利于他們建立起自信心。
4.老師要積極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
小學語文老師要正確認識小學語文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明確小學語文教育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小學語文老師要積極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在教學過程中,尊重愛護學生,真正做到教和學的統(tǒng)一。此外,老師還可以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去積極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使他們在學習的同時,可以很好地生活。還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發(fā)展,幫助他們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在了解學生的不同特點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
語文教學是我國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的教學意義十分重大,它可以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學校、老師及社會各界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我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孫建平.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落實的幾個策略[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15.
【關鍵詞】小學語文 素質 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12-0047-01
素質教育在我國已經開展多年,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語文素質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既輕松愉快的掌握知識,又使學生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科技能,因此本文深入研究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就如何提高我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這一問題提出幾點合理化建議。
一、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中多媒體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體化教育要求有豐富的資源作為基礎保證,包括完備的基礎設施、豐富的教學資料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樹立語文學習自信心,把多媒體教學手段與課堂教學有機高效地整合起來,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適應實際需要的語文能力。
1.以情景展開,引導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組合,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交流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培養(yǎng)學生的心里素質,例如在《趣聯(lián)巧對》一課中,筆者采取了多種導學形式,如知識結構式、文字圖片資料式、問題探究式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本中設置的問題中來,充分調動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果。
2.選擇最理想的使用手段。針對不同的階段特征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以通過訓練,培養(yǎng)學生各種優(yōu)秀的品格。例如在教學《小露珠》一課時,筆者在大屏幕上展現詩歌形式的填空,讓學生做小詩人,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吟誦,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學生在美的環(huán)境中一天天成長,使他們逐步具備美的欣賞力,美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教師要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開闊教學思路,以學生的成長為終極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綜合素質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
二、鑒賞審美過程是精神享受愉悅的過程,是對生命質量的體現和升華
實施素質教育,深化素質化的語文教學改革,是我們當代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實現小學語文的素質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對學生進行審美感受能力、審美想象能力、審美鑒賞能力、審美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要首先從自我做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教學,這樣才能使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
1.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想象能力。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美感愉悅中樂學是最為關鍵的。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秋天的雨》一課,既寫了秋雨的美景,又寫了秋天的情趣,我們可以播放課件,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欣賞美麗絢燦的秋景,配樂范讀,讓學生閉眼想象你聞到了什么香味等等,創(chuàng)設了一個美麗而又富有情趣的童話情境。
2.從課文的語言中發(fā)掘美。從使用語言的角度發(fā)掘美讓學生接受語言表意的美感作用。現實世界普遍存在著美,而課本中的文章更是美的典范,例如在上《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注意分析這些“句眼”“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等,來體現語言的美感效應。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又能夠在廣泛的涉獵中不斷吸納,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能力。
三、個性化發(fā)展,個性化學習
個性是人的社會素質能力的綜合表現。它與個體的先天稟賦有關,但主要是后天培養(yǎng)的結果。任何一個學生都沒有特權,任何一個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點,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1.培養(yǎng)質疑的興趣,讓學生敢問。教師要把質疑作為改進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舉措,使學生養(yǎng)成愛思考善于質疑的良好習慣。例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一文時,筆者先讓學生自己找出要解決的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歸納,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不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而且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個性得到發(fā)展,這些教學都體現了素質教學的重要性。
2.豐富實踐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才能由此及彼、觸類旁通、浮想聯(lián)翩,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因此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減少了各方面的束縛,學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與真切的體驗,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活起來,同時對學生的一些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要及時地給與充分肯定,并鼓勵他們在學習上要刻苦鉆研,勇于創(chuàng)新。從而使他們愉快地學習,主動地發(fā)展。
小學語文教學絕不單純是為了傳授知識,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的語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綜合素質。教師教學應該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學方法用于素質教學中,同時小學語文的創(chuàng)新與素質教育也是緊密相連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通過多種方法和方式的調整,才能真正達到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才能真正達到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教學。
參考文獻:
[1]楊江麗.在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J].新課程學習.2010.03
【關鍵詞】素質教育,轉變陳舊教育觀念,轉變觀念,確立多元化教學
1.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內涵
1.1 語文教育應該是素質教育。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無論從學科性質還是從教學目的看,語文教育就應當是素質教育,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語文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甚至憑借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提高身體素質和其它素質。
撥開片面追求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云霧,我們看到的語文教學本來面目就應當是為全體學生打好思想道德和聽說讀寫的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是語文教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的目標和應做的全部工作。
1.2 語文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
語文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一切素質教育都源于語文學習。因此,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質水平的體現。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從小學啟蒙到高中三年級,語文科貫徹始終,課時最多,位置突出。就學科性質和教學目的來看,對落實素質教育有著“獨當其任的責任”和“分內的責任”。教育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祖國語言文字,這是語文課素質教育的核心。語文又是工具,其它學科的學習,表達和交流都離不開這個工具。怎樣掌握語言這個工具?葉老說得好:“聽說讀寫宜并重”。即是讓學生具有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和良好的語文習慣。培養(yǎng)語文能力,當然是指學生具有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良好習慣,是指學生在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時的讀、寫、聽、說的習慣。如普通話的習慣,字體工整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珍惜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的習慣等等。這些習慣養(yǎng)成了,語文科的素質教育也就實現了。
既然聽、說、寫都要靠語言,那么,中國語言要塑造“中國心”,就是說,要具有中國人的靈魂。比如:中華民族崇德重義的風尚,要強務實的人生態(tài)度,見賢思齊的理想人格,盡忠報國的愛國精神,禮儀之邦的倫理原則等,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在學國語言中,理應接受、培養(yǎng)和發(fā)揚光大這種精神,使自己成為具有兩個文明素質的中國人。
1.3 語文教育是提高素質教育的一項奠基工程。
1.3.1 語文教育為人們接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提供一種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學會聽話,學會識字寫字,進而學會讀書作文,通過訓練逐步形成用祖國的語言文學來準確地理解和表達,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條件。
1.3.2 語文教育為人們認識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空間。基礎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受教育者比較準確、比較全面地認識世界、了解人生。有眾多的課程當中有一門課程的內容比較特殊,那就是語文,語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學科很不一樣。一部語文教材幾乎可以說是青少年認識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這對于充實和完善中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形成良好的素質關系極大。
1.3.3 語文教育為學生提高認識、豐富情感、激發(fā)思維提供一個有血有肉的賃借物。語文學科指導深重閱讀的那些典范的語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對于自然、對于社會、對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見解和獨特感受的集中體現。學生讀這些作品,不便從“寫什么”方面增長了知識,而且從“怎么寫”這個方面獲得啟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豐富自己情感內涵,激活自己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
2.小語教學要落實素質教育
2.1 確立多元化教學目標。
2.1.1 體現德育功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發(fā)展學生智能的同時,要充分地控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適時地有機地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從小逐漸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
2.1.2 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課必須加強字、詞、名、篇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把語文課真正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使學生通過努力學習,逐步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并能通過掌握和運用語文這個工具去自我獲取信息,拓寬視野,進行思想交流和社會交際,并為將來進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2.1.2 加強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2.2 轉變陳舊教育觀念,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轉變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要充分認識應試教育這樣一種異化了的教育現象所造成的惡劣后果——把考試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數尖子生,丟掉了大多數學生;抓了智育,丟掉了其它,甚至以損害身心健康為代價。提出素質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質回歸,提高素質教育,是力求實現教育發(fā)展人的功能,通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以期為國家不斷地大量培養(yǎng)具有較高素質的人才。我們要以歷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去戰(zhàn)勝舊的教育觀念,堅決摒棄片面追求高分數的短視行為,不斷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
2.3 實行開放性小學語文教學明顯的特征。
2.3.1 語文教學從封閉的課堂教學中解脫出來,實行“三溝通”的原則,即課堂教學與課外讀寫活動溝通,課內打好基礎,課外求發(fā)展;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溝通:語文教學與火熱的社會生活溝通。
2.3.2 實行“四維課程”?!八木S課程”指小學語文課由四個塊構成:①語文的課堂教學;②語文興趣小組活動和興趣課;③語文的社會實踐應用;④環(huán)境語文,包括學校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這樣,構成了開放性小學語文課程結構。
2.3.3 以訓練為主。一是要突出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低年級突出在“讀寫中識字”;中年級“以讀為主——讀通、讀懂、讀熟、從讀到寫,在讀的基礎上落實重點訓練項目”,高年級增加自學份量——采勸四步教學:“自學報告——討論深化——總結納——課外擴展”,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自學能力。二是滲透學法指導。三是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訓練的歸宿。
2.4 減輕課內外作業(yè)負擔。
教師要從應試教育的誤區(qū)中走出來,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課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增強學生的體魄和體能。在教學中還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腦、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體活動中協(xié)調其身體器官的和諧發(fā)展,以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2.5 要探究語文教學的評估標準。
2.5.1 研究評價的方法。開放性語文教學評價學生的語文素質水平,采取多渠道、多角度的評價積分辦法,綜合地全面考查。
(1)語文教師平時考查綜合評分。
(2)查閱資料,即查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多角度表現出來的語文成績。
(3)小組評議,先要討論評價標準,端正態(tài)度,然后依據標準實事求地評價小組中間每個同學的語文成績。
(4)聽取反映,主要聽取科任老師及班干部的反映,從語文應用的另一個角度了解學生的語文水平。
(5)語文考試,實行開卷與閉卷結合,筆試與口試結合,平時學習過程中的考查與階段性總結性考查結合。
2.5.2 考試要突出基本素質。
關鍵詞:小學 語文 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 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 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生動、活潑發(fā)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既體現一種教育思想, 也表現為一種實踐模式, 它具有廣泛的思想涵義; 實施素質教育是迎接 21 世紀挑戰(zhàn), 提高國民素質, 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的戰(zhàn)略舉措; 語文學科既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途徑, 也是素質教育本身的有機組成部分; 實施語文素質教育是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 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一、課堂學習方法的轉變
自主、合作、探究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學習方法, 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選擇, 獨立思考, 采取不同方法獲取知識, 得到發(fā)展。而素質教育也反對強迫、灌輸式的教育方法,要求從人性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的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尊重人的自由選擇, 充分展現人的無限潛能。將素質教育與課文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可使得每個學生主動、快樂地學習成長。如在識字教學中, 我改變了以往就字認字的做法, 而是引導學生看字形、想字義、悟字理, 用生字編故事, 讓他們通過合理豐富的想象感悟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 揭示漢字符號蘊涵的字理。結果學生不僅能又快又牢地記憶生字, 還充分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坐”字可以這樣記憶:“兩個人坐在土上。”再如“吃”字, 學生常常寫成“口氣”字, 所以我常常提醒他們有剌卡住喉嚨, 吃不下了。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意識, 也開闊了學生的思路。
二、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念、奠定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學會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及教師觀。要做到教與學的統(tǒng)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發(fā)展的機制,不斷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為此,我們應著力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大語文”教育觀的基本含義是:發(fā)展學生廣闊的的語言天地,除課堂教學外,開展以課外閱讀、課外練筆為主要內容的語文課外活動,開展各門學科的教學和學校以語言為工具的各種教育活動、日常生活、看電視聽廣播等,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要破除那種把語文教學跟語文課堂教學等同起來的觀念,構建一個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語文課外活動和良好的語文環(huán)境為兩翼的新的語文教學體系。觀念是先導,只有我們都樹立了正確的“大語文”教學觀,才能在教學活動中運用靈活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和方法去實施素質教育。
三、優(yōu)化訓練程序,促進學生能學習
施教之功,重在練能。通過科學的訓練,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技能,從而打下扎實的學習基礎,是實施語文素質教育的關鍵。小學語文“能力訓練”實驗教材設計的訓練系列、訓練方法,要求訓練做到目標明、訓練實、負擔輕、效果好,充分體現了實施小語素質教育的這個關鍵。具體表現在:教材優(yōu)勢:小語能力訓練實驗教材構建了一個科學、合理的,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的讀寫訓練系列。課文后的單項,單元后的多項練習,一冊后的綜合練習。這三類練習,各具功能又相互聯(lián)系。閱讀單項練習有講讀例文后的記憶性練習,鞏固例文后的鞏固性練習,自學例文后的運用性練習。作文單項練習有《習作例文》后的吸收性練習和模仿性練習,《病例分析》后的預防性練習。單元后的多項練習屬創(chuàng)造性練習,目的在于讓學生運用本單元所學會的讀寫方法獨立練習。一冊后的綜合練習目的是復習鞏固本冊所傳授的讀寫知識,溝通各項能力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揮整體訓練的優(yōu)勢,強化素質訓練的程序,提高素質訓練的效果。這個訓練序列符合“接受模仿――主動操作――創(chuàng)作運用”小學生能力形成的規(guī)律,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能力。為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每篇課文后的作業(yè)均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作業(yè)題的選編力求做到:有趣、有序,圍繞能力訓練項目,突出素質教育要點。教法優(yōu)勢:把訓練引進課堂,課堂教學變“繁瑣的分析”為“扎扎實實的訓練”,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講得多練得少”、“練得亂”、“練得雜”的現象,做到向科學的訓練要質量。
四、開展課外活動、促進素質教育有效開展
《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揮特長,發(fā)展個性;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币虼耍诮虒W中,要恰當地、有目的、有計劃開展語文課外活動,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常見的有朗誦、講故事比賽、講演、辯論、創(chuàng)辦墻報板報或油印小報、舉辦書法、作文、讀書筆記展覽、參觀、游戲活動等。課外活動安排要突出其趣味性、新穎及時性、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獨立自主性的特點。在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強化示范,增強學生的興趣和信心。同時要向學生介紹方式方法,并大膽放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3分鐘朗讀訓練安排:學生輪流進行,或朗讀全文、或朗讀片段,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好語調和節(jié)奏,還要讀出感情。通過朗讀訓練,培養(yǎng)了讀書習慣,讓學生在熟讀中掌握了思想內容,領會了文章的表達藝術;通過有表情的朗讀,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實踐證明,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能促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
推進語文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教育小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和激發(fā)自己課內外閱讀的學習興趣,給自己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創(chuàng)設更多發(fā)展的空間。從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興趣入手,積極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勇于語文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是一位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者應具有的起碼素質。
參考文獻:
[1]劉永康.語文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陳素瓊.引導自主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J].教育教學研究,2007(32).
1、加強學生良好情感素質的培養(yǎng)
語文教學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可與情感活動分割開來,即情感活動亦不能離開認知活動。然而,在實際教育中很多老師都過于注重認知過程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長此以往便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情感傷害。小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語文教師斷不可讓學生在這一階段就喪失了對語文的興趣,因此教師要針對此問題采取一系列措施。語文知識的認知及學生的情感教育的實施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如果能夠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自主學習便會幫助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在語文教育中,應該重視對學生的思想品質培養(yǎng)。
2、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針對不同的學科,都有其獨特的要求與特點,小學語文所強調的是語文知識的綜合性與基礎性。雖然各個學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但是畢竟所涉及的教學內容不同,不管怎樣都會有很大的差別存在。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便再由對學生一般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此種能力不是不能夠單靠考試便可以衡量的,它所需要的是學生的基本語文能力與素質。在語文素質教育中應該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幫助他們不會輕易受外界條件的影響,能夠持續(xù)地學習,從而促進我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目標的順利完成。
二、促進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水平提高的措施
1、確立學生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學生作為教師傳授知識的對象應該將其擺放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被充分激發(fā)出來,變成課堂上的主人。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直處于課堂主體地位,并為學生做好一切課堂安排,學生在此種學習環(huán)境下會漸漸產生依賴心理,被動接受知識,外加學生長期都被考試分數所壓抑,心理負擔本就沉重。因此只有放手使學生自由,引導其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夠有助于他們積極思考并主動學習,以便于在教學活動中營造出民主和諧的氣氛。與此同時還要促進師生之間的平等,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這樣以一來不僅增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思想交流,還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2、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關心與包容
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掌握所不知道的知識。因此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不可一味的批評,而是要給予充分的包容并幫助他們找出影響學習成績的原因,使他們在教師的關懷下在失敗中振作起來,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改革,考試同樣成為了一項促進學生學習手段,雖然考試分數并不能作為語文教學的目的,但其同樣對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情況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明確自己不足之處的情況下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所以,教師要為考試不理想的學生多提供機會,督促其在講評的時候根據自己的錯題了解自身不足之處,在糾正復習理解之后教師可以為其多提供一次考試機會以幫助其建立起學習信息。
3、語文教師要樹立其新的思想觀念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它是為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小學教師要樹立起科學的教育觀,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給予足夠的關懷與愛,并做到教與學的有效統(tǒng)一。語文教師可以活用語文知識引導其如何做人與做事,幫助他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能夠學會生活。另外,語文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發(fā)展,促使其養(yǎng)成主動好學的習慣,在明確學生之間差異的同時幫助其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具備知識的運用能力。
4、加強小學語文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重大,其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對學生的知識傳授,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作為課堂主導者的教師要不斷的完善自己。應該從語文素養(yǎng),教學素養(yǎng)以及個人素養(yǎng)方面著手,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發(fā)展。為人師表,要樹立其自己的良好形象,才能夠做好學生們的表率。
三、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要進行所謂的素質教育,就一定要依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全面落實和完成小學語文的教學任務。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內容主要由以下四方面構成。
(一)能力的訓練。能力的訓練就是要訓練小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像寫字和寫作閱讀能力等;與此同時,還要進行一般能力的訓練,像觀察力之類的最基本能力的訓練;同時要進行識記訓練和讀寫訓練,要堅持反復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強化。其中,語感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語感是語文素質教育的最具有深刻意義的東西,只有綜合運用語感功能,才能提高語文能力。識記訓練可以促進語感訓練,語感訓練又為識記訓練提供良好的契機。語言文字是交際的工具,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因此一定要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多表達,表達包括書面表達和口語表達。
(二)品格的鍛煉。品格的錘煉就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品德修養(yǎng)的鍛煉。這方面主要是對學生語言的完整性等最基本的訓練,另外還要有語言構造方面的知識訓練與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速度等方面的訓練。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既要有堅持語言文字品格訓練的意志,又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訓練,比如年級的不同、班級的不同、內容的不同等。以上的這些看似不重要的訓練,都能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表達自我的最基本的能力。
(三)習慣的培養(yǎng)。語文習慣主要是寫字和讀書的習慣,以及閱讀和識記的習慣,還有思考的習慣等。一個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學生,他的一生都將從這些習慣中受益,因此,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為了使我們的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并能迅速適應現在的學習以及以后的學習,我們在日常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培養(yǎng)他們善于觀察生活,獨立思考,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
(四)情感的陶冶。情感陶冶就是讓學生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能夠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熏陶,能夠讓我們的學生獲得健康的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語文教育本身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特點,因此,我們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應注意滲透思想感情和審美體驗等方面的教育,既要把工作做足做充分,又不能越過語文教育的本職,真正做到傳授知識和思想教育的統(tǒng)一。小學語文的學習首先要從學習聽、說、讀、寫等最基本的能力入手,但貫穿始終,就是要教學生做人之道,也就是讓學生在思想上受到訓練和啟迪。真正體現語文學科文道統(tǒng)一原則。首先,課本中所選文章是文道統(tǒng)一的。其次,語文教學過程要體現文道統(tǒng)一。要把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語言的學習和做人的學習結合起來。
因此,在小學語文素質內涵的要求下,我認為在實施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時,應該具有以下幾點策略。
(一)端正對語文教育的認識。小學語文學科落實素質教育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到本學科教學的整體質量,也關系到其他學科的教育質量。因此,要樹立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礎性認識。小學語文學科是具有很強基礎性的學科,它不僅要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進行訓練,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和啟迪 ,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明確教學的目標。我們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要始終把素質教育作為指向標,要堅定不移地遵照課程計劃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對于每一節(jié)課都很重要,它指出了教學的主要目的,規(guī)定了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等,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教學活動的依據。
促進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水平提高的措施
確立學生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學生作為教師傳授知識的對象應該將其擺放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被充分激發(fā)出來,變成課堂上的主人。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直處于課堂主體地位,并為學生做好一切課堂安排,學生在此種學習環(huán)境下會漸漸產生依賴心理,被動接受知識,外加學生長期都被考試分數所壓抑,心理負擔本就沉重。因此只有放手使學生自由,引導其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夠有助于他們積極思考并主動學習,以便于在教學活動中營造出民主和諧的氣氛。與此同時還要促進師生之間的平等,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這樣以一來不僅增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思想交流,還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關心與包容。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掌握所不知道的知識。因此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不可一味的批評,而是要給予充分的包容并幫助他們找出影響學習成績的原因,使他們在教師的關懷下在失敗中振作起來,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改革,考試同樣成為了一項促進學生學習手段,雖然考試分數并不能作為語文教學的目的,但其同樣對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情況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明確自己不足之處的情況下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所以,教師要為考試不理想的學生多提供機會,督促其在講評的時候根據自己的錯題了解自身不足之處,在糾正復習理解之后教師可以為其多提供一次考試機會以幫助其建立起學習信息。
語文教師要樹立其新的思想觀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它是為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小學教師要樹立起科學的教育觀,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給予足夠的關懷與愛,并做到教與學的有效統(tǒng)一。語文教師可以活用語文知識引導其如何做人與做事,幫助他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能夠學會生活。另外,語文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發(fā)展,促使其養(yǎng)成主動好學的習慣,在明確學生之間差異的同時幫助其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具備知識的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