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精品69堂国产-97超级碰在线精品视频-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欧美日韩大尺码免费专区-最新国产三级在线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色综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學重點概念范文

時間:2023-08-30 16:26:24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化學重點概念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初中化學重點概念

第1篇

關鍵詞:概念 要點 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7-0000-01

初中化學教學中,基本概念幾乎每節(jié)都有?;瘜W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化學的本質,在整個化學學習中起著指導作用。因此,準確的理解化學概念,對于學好化學尤其重要。然而,因為初中生抽象的分析理解能力較差,所以老師講清概念,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在化學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用通俗語言去簡化概念

某些概念的表達字數(shù)多,不易記憶,對這些概念可通過分析找出它的實質部分,用通俗的語言加以概括理解。使概念形象化、生動化,變難為易。如:“化合反應”用“多變一”概括;“分解反應”用“一變多”概括;催化劑在化學變化中的作用與表現(xiàn)可概括為“一變二不變”。

二、領會概念的要點

概念教學,要指導學生全面地認清概念的本質屬性和應用范疇,分清概念中的層次和要點。如講解質量守恒定律時,可將概念分為以下層次進行理解:

①“質量總和”是指反應物,且指完全反應的那部分物質;

②生成物是指反應后生成的所有物質;

③“質量守恒”的實質是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shù)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變化。

再如,剖析“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這個概念時,可抓住以下幾個要點分層理解:

①定義的對象是固體物質;

②定義的前提條件是:溫度一定;溶劑為100克;溶液是飽和狀態(tài)(注:三個前提條件缺一不可)。

③定義中規(guī)定的單位是克。

④影響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質、溶劑的性質及溫度。

三、舉反例理解概念

一般來說,課本只以正面闡述概念,這無疑是重要的。為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學中應在正面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反面或側面去逆向剖析,使學生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去理解、掌握每一個概念。如,“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nèi)的質子數(shù))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边@一概念,可剖析為:

①同種元素里的粒子中質子數(shù)一定相同。如氫元素里的氕、氘、氚三種原子都具有相同的質子數(shù)(質子數(shù)均為1);鈉元素里的鈉原子與鈉離子的質子數(shù)相同(質子數(shù)均為11)。

②質子數(shù)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如氖原子與水分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shù),但它不是同種元素。

四、“活化”概念

從不同角度對概念加以變式,使概念“活化”,就能使學生對概念的認識上升一臺階。如:“固體溶解度”概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變式理解:①在t℃時,A物質在100g水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溶解的質量為Sg;②在t℃ 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質的質量為Sg;③在t℃時,有SgA物質要制成飽和溶液,需水質量為100g;④在t℃時,在100g水里要配制成A物質的飽和溶液,最少需要A物質的質量為Sg等,通過變式使學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總之,在進行概念的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每個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關鍵詞語及相關特性,因勢利導,克服不利因素,把概念講清楚,講透徹,搞清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的關系,使化學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學中更好的發(fā)揮指導作用,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化學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2009

第2篇

[關鍵詞] 概念 重要 活化

化學概念是用極精辟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原理、物質的組成和分類、相互反應及變化規(guī)律等。其中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每一個注釋都經(jīng)過了認真推敲,尤其特定的含義,保證了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學性。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基本概念幾乎每節(jié)都有?;瘜W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化學的本質,在整個化學學習中起著指導作用。因此,準確的理解化學概念,對于學好化學尤其重要。然而,因為初中生抽象的分析理解能力較差,所以老師講清概念,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在化學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通俗語言,掌握概念

某些概念的表達字數(shù)多,不易記憶,對這些概念可通過分析找出它的實質部分,用通俗的語言加以概括理解。使概念形象化、生動化,變難為易。如:“化合反應”用“多變一”概括;“分解反應”用“一變多”概括;催化劑在化學變化中的作用與表現(xiàn)可概括為“一變二不變”。

二、關鍵字詞,把握概念

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diào)概念中“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然后再根據(jù)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錯將一些物質如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單質。(因為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含不同種元素的物質看成化合物(因為由氮氣、氧氣組成的混合氣體含有不同種元素)。

又如:酸、堿的概念是建立在電解質的基礎上的?!半婋x時產(chǎn)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是酸”?!半婋x時產(chǎn)生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是堿”。其中的“全部”就是概念的關鍵詞語了。因為硫酸氫鈉電離產(chǎn)生的陽離子有氫離子、鈉離子兩種,陽離子不是“全部”是氫離子,不符合酸的定義,硫酸氫鈉不屬于酸,屬于酸式鹽。因此在講酸、堿的定義時,均要突出“全部”(指電離產(chǎn)生離子的種類)二字,以區(qū)別酸與酸式鹽,堿與堿式鹽。 轉貼于

三、重點剖析,理解概念

對于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nèi)容比較復雜的概念,進行重點剖析,深入理解,才能提高學生運用概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溶液”概念要抓住“均一”(指溶液各部分性質一樣,溶質質量分數(shù)一樣)?!胺€(wěn)定”(指外界條件不發(fā)生變化,就無沉淀出現(xiàn),溶液也不會分層,即溶質和溶劑不會發(fā)生分離)和“混合物”(指組成溶液的各部分都保持本身的化學性質)三個關鍵詞語才能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又如:“質量守恒定律”,則要抓住“參加”(指已經(jīng)發(fā)生了反應的部分,未反應的部分如過量的,不參加反應的物質不在此例),“化學反應”(指質量守恒定律適用的對象,是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的物質,若物質間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其質量關系與質量守恒定律無關)?!吧伞?指化學反應生成的所有物質)和“質量總和”,幾個詞語,深入剖析。同時抓住“兩個不變”(1)元素(或原子)種類不變,反應前有幾種,反應后仍有幾種。(2)各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反應前為多少個,反應后仍為多少個,就能使“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自如了。

四、正反列舉,講清概念

有些概念從正面講完后,再從反面講,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如在講“氧化物”的概念“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就叫氧化物”之后,可接著提出一個問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那么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嗎?為什么?”這樣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反復推敲,由此可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模糊不清。

五、變式理解,“活化”概念

抓好概念的變式理解,是指從不同角度對概念加以變式,使概念“活化”,就能使學生對概念的認識上升一級臺階。如:“固體溶解度”概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變式理解:①在t℃時,A物質在100g水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溶解的質量為Sg;②在t℃ 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質的質量為Sg;③在t℃時,有SgA物質要制成飽和溶液,需水質量為100g;④在t℃時,在100g水里要配制成A物質的飽和溶液,最少需要A物質的質量為Sg等,通過變式使學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總之,在進行概念的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每個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關鍵詞語,及相關特性,因勢利導,克服不利因素,把概念講清楚,講透徹,搞清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的關系,使化學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學中更好的發(fā)揮指導作用,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傅爾羽,《東莞教研》[J] ,東莞教育局教研室,2008

[2] 何彩霞,《化學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2009

[3] J B Best、黃稀庭等譯,《認知心理學》[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

第3篇

關鍵詞:理清;吃透;夯實;活化;化學概念

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幾乎每節(jié)課都涉及有關化學概念的教學。內(nèi)容涉及定義、原理、物質的組成和分類、相互反應及變化規(guī)律等。其中的字、詞、句、注釋都是經(jīng)過了認真推敲并賦予了特定含義的,是用來保證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學性的。準確把握這些概念,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可是初中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又不高,如果只靠死記硬背去學這些概念,一方面影響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不能很好地應用這些概念解決相關的問題。因此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

一、解析重點字詞理清化學概念

有些概念不僅字數(shù)多內(nèi)容復雜,還不容易記憶,對這些概念教師可以通過解析重點字詞,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實質,又可以使概念形象化、生動化。比如,我在教學質量守恒定律時,重點解析“參加”(指的是已經(jīng)發(fā)生了反應的部分,沒發(fā)生反應的部分不屬于參加的范圍),“化學反應”(指的是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的物質,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物質,其質量關系與質量守恒定律無關)?!吧伞保ㄖ傅氖腔瘜W反應生成的所有物質)和“質量總和”(指的是所有參加反應的物質之和或所有生成物之和)幾個詞語。同時解析“兩個不變”即反應前后元素(或原子)種類和各原子的數(shù)目都不發(fā)生增減。學生只要掌握了這幾個重點詞,質量守恒定律的運用就不在話下了。又如,我在教學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與化合物是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的時候,我重點強調(diào)了“純凈物”三個字。因為不管是單質還是化合物,它們首先是純凈物,然后才根據(jù)組成它們的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區(qū)分到底是單質還是化合物的。如果學生沒有搞清它們的區(qū)別,在運用這兩個概念解題時就容易出錯。比如把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的原因就是疏忽了“純凈物”三個字造成的。

二、拆分句子吃透概念

還有一些化學概念,如果只是籠統(tǒng)地去講解,學生很容易顧首不顧尾,造成在運用這些概念解題時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因此講解這樣的概念很有必要把概念的前后分開,分別強調(diào),以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程度。比如,我在教學初中化學四大反應中化合反應的概念時,在給出概念后,

我引導學生“左看反應物,右看生成物”,這樣學生就不再因為只掌握半截概念而出錯了。講完后我給學生出了一道判斷題:生成物只有一種的反應是化合反應嗎?學生用了上述方法,馬上得出了正確的結論(這句話是錯的,因為在這句話中沒有提到反應物)。

三、多方舉例夯實概念

有些概念只從正面去講,學生不能很透徹地理解概念的實質,

如果從反面再講一遍,就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程度,學生才不至于混淆。比如,我在講“氧化物”的概念時,講完“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就叫氧化物”后,接著提出了一個問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那么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一定是氧化物嗎?為什么?”這樣,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地思考,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關鍵的詞句來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由此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這樣既避免了學生對概念理解的模糊不清,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巧用變式教學活化概念

第4篇

關鍵詞: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教學效率

一、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1.對于較長的概念要濃縮要點,促進學生記憶

對概念進行記憶是學習化學的基礎,記憶概念之前首先要對概念進行相應地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相關內(nèi)容了,才能準確記憶。為了促進學生對化學概念的記憶,可以讓學生自己用自己話進行總結和濃縮,提煉化學概念中的要點,這樣不僅能夠促進記憶,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學習催化劑這個概念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將其記憶為“一變二不變”,這樣在讓學生對一變是什么進行理解,對二不變是什么進行理解,很容易就記憶住了“一變”是指催化劑能夠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改變,而“二不變”是指催化劑本身的化學性質和質量在進行化學反應的前后是不會變化的。

2.要進行相似概念的比較,避免混淆

初中化學概念比較多,每個化學概念之間都具有一定聯(lián)系,所以學生們在對概念進行記憶和理解的過程中要注意其中的相似性,并進行比較,避免相似概念的混淆記憶。另外,概念記憶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交叉記憶、對立記憶也可以組合記憶,根據(jù)不同的概念采取不同的記憶方法,進行對比,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例如,在理解和記憶“氧化物”概念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與“含氧化物”的概念進行對比并記憶,通過對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的理解,學生會明白什么是氧化物,其與含氧化物的區(qū)別是什么等等,這樣就促進學生進行概念對比,提高記憶效率,并且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知識的理解。

二、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的方法分析

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每一種方法都具有其自身所包含的意義,初中化學教師在進行基本概念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概念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學習。

1.注重對關鍵字詞的記憶,準確把握概念的內(nèi)容

為了促進學生對化學概念含義的理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準確嚴密地論述概念,并且要對某些用詞不當而導致概念錯誤進行及時的糾正,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關鍵詞在化學概念中的作用很重要,教師在講解之處,要對概念中的關鍵詞進行提煉,讓學生大致理解某一概念講述的主要含義,然后再進行細致學習,這樣能夠促進理解。

例如,在講解“化合物”和“單質”這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時,教師首先要著重強調(diào)概念中的“純凈物”這三個字,這樣學生就會明白,原來化合物和單質都是一種純凈物,在以后學習中,一提到“化合物”和“單質”方面的知識,學生首先就會想到純凈物。然后,教師可以在依據(jù)他們元素種類的多少進行化合物和單質的判斷,也可以說一些物質,例如石墨、金剛石、氧氣組成的氣體等讓學生區(qū)分是單質還是混合物,促進學生理解和記憶。

2.對概念進行變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

教師在授課中,要從不同角度對概念進行變式講解,要“活化”概念,讓學生對概念的記憶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合理地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生對概念的記憶能力。

例如,在學習關于“固體溶解度”方面的概念時,可以這樣進行概念的“活化”:第一,在N攝氏度的時候,某物質在100g水里面達到飽和時,溶解的質量為Ag;第二,在N攝氏度的時候,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某物質的質量為Ag;第三,在N攝氏度的時候,在100g水里面,要促進某物質的溶液飽和,最少需要某物質的質量為Ag;第四,在N攝氏度的時候,有Ag某物質要將其制成飽和的溶液,需要用100g的水。這樣一個概念,可以從四個方面理解,學生進行區(qū)別記憶,能夠很快將“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記憶牢固,提高學習的效率。

3.教師要對概念進行正反列舉,促進學生理解

為了避免學生混淆概念,教師可以首先對某一概念進行正面講解,然后再進行反面講解,加深學生的印象。

例如,在講解“氧化物”概念的時候,在從正面對氧化物的知識講解完之后,可以這樣反問學生“我們知道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物,但是同學們含氧化物一定是氧化物嗎?為什么會這樣呢?”,通過這樣的反問,讓學生從反面對概念進行理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避免了學生對概念的重復記憶和混淆。

三、結束語

概念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中比較重要的教學方法,在進行概念教學的過程中,化學教師要抓住每一個概念中的重點詞語,通過對重點詞語的講解,促進學生記憶,同時要對每一個概念的知識點特性進行分析,透徹講解每一個概念,讓學生搞清楚每一個概念與其他的概念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讓概念在化學學習中發(fā)揮更有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蘇繼玲、曾琦.概念學習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以及新進展[J].教育科學研究.2006.4

第5篇

【關鍵詞】 高中化學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3)08-023-01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發(fā)展,把握概念教學的重點,多管齊下的搞好概念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就結合高中化學概念教學實踐,對概念教學中的一些策略進行簡單分析。

一、重概念的形成、認知方式的建構

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中,往往不能抓住問題的實質,在應用概念過程中以偏概全,從而導致錯誤的發(fā)展,也容易因對概念的理解錯誤而誤用方程式而導致錯誤發(fā)生。原因就在于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概念,在概念學習過程中認知方式不到位,這可能是因為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影響下,學生已經(jīng)習慣接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而忽視了對概念的理解。

其實,要引導學生形成概念,就需從實踐出發(fā)進行引導,畢竟概念是經(jīng)過抽象化的歸納,是理論的,而這是建立在具體基礎上的。如在化學平衡原理的教學中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等資料的分析討論,逐步建立可逆反應、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如在《原電池原理》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分組實驗:

實驗1. 把一塊鋅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燒杯里。測量溶液的溫度,分析能量變化情況。

實驗2. 把一塊銅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燒杯里。

實驗3. 把銅片和鋅片用導線連起來插入稀硫酸的燒杯里。

要求同學認真觀察現(xiàn)象,并思考原因。學生觀察后交流,教師設疑“銅不與稀硫酸反應,銅片上的氣體是哪里來的?”學生討論后教師再質疑“怎樣通過實驗來證明鋅片上的電子是否通過導線轉移到了銅片上?”由此而得到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結論,進而引出原電池的定義,也讓學生對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有了初步認識。

二、重概念對認識物質和反應的作用

概念的構建是為了更好的認識物質,通過概念去認知物質在反應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本質屬性。但從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忽視了概念學習對認識物質和化學反應的重要性,對概念的認知更多是采用記憶式的方式而掌握,這也就導致了在概念學習過程中對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把握不當,解決問題中容易出現(xiàn)錯誤。

概念能促進學生更好的認識物質,在反應中了解物質的結構組成,掌握物質間的區(qū)別。如在《氧化還原反應》教學中涉及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等多個概念,如在氧化反應中,物質失去電子的外部表現(xiàn)為化合價的升高;同樣在氧化性的理解中,物質的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與其得失電子能力有關,與得失電子的數(shù)目無關。

一般來說,越活潑的金屬,失電子氧化成金屬陽離子越容易,其陽離子得電子還原成金屬單質越難,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潑的金屬,失電子氧化成金屬陽離子越難,其陽離子得電子還原成金屬單質越容易,氧化性越強。如Cu2++2eCu遠比Na++eNa容易,即氧化性Cu2+>Na+,還原性Na>Cu,諸如此類,只有正確認識到概念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

三、重概念過程、方法、目標的引導

對概念的認知是從認識到了解、理解,最后掌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不斷的去發(fā)現(xiàn)概念的本質,讓學生在過程中理解概念的內(nèi)涵,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應用概念。

如在原子結構理論的教學中,通過對1-18號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主要化合價、原子半徑、原子量等數(shù)據(jù)的分析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律就是不錯的方法。以《原子的結構》教學為例,教師在導入過程中將學生分層8個小組對問題“電子是怎樣在核外空間做高速運動的呢?是不是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衛(wèi)星圍繞地球那樣有自己的軌道呢?”進行討論,再提出問題“怎樣簡明、方便地表示核外電子分層排布呢?”接著用大屏幕直接展示原子結構示意圖及意義。在研究化學性質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關系時,教師演示一個小實驗:大家看我手中有一個小盒,若干個玻璃球,我裝滿一層蓋上一層裝滿一層蓋上一層,大家看我震蕩它,玻璃球就――不晃蕩,我們稱它為穩(wěn)定結構,若沒裝滿就震蕩,它就――晃蕩,我們稱它為不穩(wěn)定結構,如此將抽象知識轉化為實物,更形象,更具體、更直觀,概念也就更清晰了。

四、重概念與實際問題解決過程聯(lián)系

把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概念原理知識與實際問題的聯(lián)系或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上?;瘜W反應的快慢問題,引導學生對一些生活現(xiàn)象和實驗現(xiàn)象利用化學原理進行科學解釋;在進行化學能與熱能、電能的轉化與利用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注重列舉身邊的生活實例把概念原理知識與實際問題相聯(lián)系,指導學生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

第6篇

一、以實驗為引線,導出化學基本概念

實驗的本質就是為概念的正確性帶來實據(jù),學生學習化學首先接觸的就是基本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可急于求成,首先要讓學生細心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由抽象思維上升到概念思維的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時,關鍵在于做好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的三個對照試驗,讓學生觀察到不同的現(xiàn)象,從而感知二氧化錳所起的作用。最后,水到渠成地總結出“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這樣,本來很抽象化的概念通過學生親自觀察與總結,變得很容易理解與掌握了。

二、運用通俗形象的比喻講解概念

形象的比喻有利于對概念思維的形成和對要領知識的鞏固。有些化學概念很難通過實驗來建立,這就得借助于教師形象化的語言來表達,然后再綜合分析引出準確的概念。如學習“元素”這一概念時,許多學生對“總稱”難以理解,更難理解元素只有種類之分而無個數(shù)之分的意義。因此,常有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構成的說法,而這種說法又恰恰是錯誤的。如運用比喻:元素比喻為人類,而原子就如一個個的人,問題就簡化多了。學生對白人、黑人、黃人……都是人是能認識的,對于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都屬于人類也是能夠理解的,因此,對于“人類”只有種類之分而沒有個數(shù)的意義聯(lián)系到“元素”概念,而一個個具體的人:白人、黑人、黃人等,既有種類又有個數(shù)的意義,這和原子的意義又是相似的。這樣,學生的求知興趣不但增強了,而且對概念的理解也更加形象深刻。

三、講清楚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

內(nèi)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而外延則是概念的范圍與對象。

講清楚概念內(nèi)涵與外延的方法,應該是啟發(fā)學生抓住概念表述中的關鍵字詞。如在講解“分子”這一概念時教師應該強調(diào)“化學性質”和“一種”等關鍵字詞,分子的概念才具特色。如將分子概念要領中的“化學性質”簡化為“性質”或刪去“一種”兩字,分子的概念不是面目全非就是范圍大了。又如,對于“溶液”的概念中關于“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這里的“物質”并沒有指明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更沒有指明是“水”等,也就是說“物質”可以是液體,也可以是固體或氣體,其實溶液是廣泛的,如“空氣”和“各種合金”等也是溶液,只不過我們通常所指的是在液體中所形成的溶液,而概念要求是“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就屬溶液。所以,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引導到位,以免學生對概念造成誤解。

四、注意概念的發(fā)展變化

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由淺到深、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客觀事物也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為了避免教學上的前后矛盾,防止絕對化,教師必須注意概念的階段性及其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例如,對于“燃燒”的定義,初中化學教材指出:可燃物與空氣里的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熱發(fā)光的劇烈的氧化反應。但教材后面的章節(jié)里有這樣一例:“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據(jù)此,教師要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明確“任何發(fā)熱發(fā)光的劇烈的化學反應,都可以叫做燃燒”,不至于使學生誤認為只有在氧氣參加時可燃物才能燃燒。

五、運用比較法加強對概念的理解

一些學生對概念的模糊認識,可舉例進行分析,對概念的理解會更深一步。如在講述“氧化物”時,為了避免學生產(chǎn)生“含氧的物質就是氧化物”的錯誤認識,教師可有意列出之類物質的化學式:O2、P2O5、KMnO4、MnO2、KClO3、Fe3O4、P2O5等,要求學生判斷誰是單質,誰是氧化物,誰是化合物,進一步加以區(qū)別,加深對具體概念的理解。

六、突出概念的要點分析,使學生正確理解概念

如在講解溶解度的概念時,教師應強調(diào)溶解度有“四要素”:一是溫度一定,二是100克溶劑里,三是達到飽和狀態(tài),四是溶解度的單位是克。這樣,學生在實際運用溶解度定義時才能深入淺出地領會其實際含義。如在講解初中化學里四大基本化學反應類型時,教師更應注意強調(diào)它們的要點,并進行比較區(qū)別對待。

七、利用恰當?shù)姆俏淖终Z言講清概念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如在講解初中化學基本的化學反應類型時,化合反應表示為:A+B=C;分解反應表示為:A=B+C;置換反應表示為:A+BC=AC+B;復分解反應:AB+CD=AD+BC。并且對每個反應類型舉例探討,讓學生搞清楚為止。又如在講解中和反應的實質:H++OH-=H2O時,教材里面采用的是微觀示意圖讓學生理解接受的,學生對于宏觀的物質是很容易理解的,可對于在溶液里面成為離子的形式不太好接受,所以,課堂上我采用多媒體課件形象地演示給他們,幫助他們理解與掌握。所以,有時候我們用語言文字難以表達清晰的東西,變換一下方式會有很好效果。

八、注意加強新舊概念的聯(lián)系

如九年級化學上冊內(nèi)容里學到“氧化反應”的概念時,是通過木炭、硫、磷、鐵絲、蠟燭分別在氧氣中的燃燒試驗,讓學生討論和總結得出這一概念。其中有不少學生理解為:“氧化反應就是物質與氧氣發(fā)生的反應?!彼裕處熢诮虒W中要強調(diào)“物質與氧發(fā)生的反應”,及時更正學生的誤解。而在下冊進一步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要注意與舊概念的聯(lián)系,進一步深化對概念的理解,使新舊概念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此外,教師還可以找一些與教材概念同步的練習題,讓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與運用,同時糾正自己的錯誤認識。

第7篇

關鍵詞: 初中化學 化學概念 教學過程

化學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原理、反應規(guī)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每一個注釋都是經(jīng)過認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節(jié)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于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相對比較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講清概念顯得尤為重要。

一、講解概念的方法

1.理解法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表達簡明精辟。因此在講解概念時教師要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比如催化劑的概念講解,將催化劑概括為一種物質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反應中加快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二是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將其簡明概括成“一變二不變”。學生對催化劑概念就清晰起來了。此時再設計如何證明二氧化錳是雙氧水分解制氧氣的催化劑之類的練習,強化催化劑的特點,催化劑的本質學生就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再如“化合物”強調(diào)“不同種元素組成”屬“純凈物”;“溶液”抓住特征是“均一、穩(wěn)定”,類比“混合物”兩個特點來理解來判斷生活中的溶液;有機物強調(diào)“含碳”、“化合物”,等等,使學生清楚明了地抓住概念的本質,避免只看重其一忽視其他使概念掌握不完整。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電解質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逼渲械摹叭俊倍质沁@個概念的關鍵。因為有些化合物如NaHSO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講酸和堿的定義時,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區(qū)別酸與酸式鹽、堿與堿式鹽。

2.比較法

這是化學教師常用的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化學上許多貌合神離或相互依存的概念切忌分割孤立的理解。只有通過分析比較才能準確理解其異同及聯(lián)系。如最簡單的“單質”、“化合物”是兩個相互依存的概念。通過下表學生便會一目了然,就不會只注意“異”而忽視“同”,即單質和化合物必須屬于純凈物,會留下深刻影響,就不迷惑于常見判斷題或物質的分類題型。

這樣元素這種很抽象的概念可能容易建立一些。

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借助文恩圖效果比直接講解可能好些,如常見試題如“緩慢氧化一定屬于氧化反應”,“氧化反應不一定是化合反應”之類判斷,學生很迷惑,明白了從屬關系和交叉關系的含義,此類錯誤就易避免,也省去了教師許多的口舌。

3.知識網(wǎng)絡法

眾多互有聯(lián)系的概念,用網(wǎng)絡法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學生更易分辨。

倘問氧化物是何種物質,放到這樣的網(wǎng)絡背景下學生就知道:它首先是物質,而且是純凈物,組成元素不止一種是化合物,是化合物中無機物,組成特點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樣內(nèi)涵、外延和其它概念之間的關系,該概念所在網(wǎng)絡中的位置,學生易掌握。網(wǎng)絡法要點是說清分類依據(jù),如化合物根據(jù)是否含碳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學生容易理解。

二、需要注意的問題

1.切忌死記硬背

這一點應該是大家的共識,但實際上總會有一部分教師讓學生反復誦讀概念,用于強化未嘗不可,倘在學生不甚明了含義時,用于補救和加深理解,顯然是不足取的。中考試題越來越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強調(diào)知識的理解、應用。傳統(tǒng)考“分子”的概念,大多以填空的形式,也許死記可以奏效,但分子究竟是何種微粒,學生未必理解,倘若以“H、2H、H”中何種微粒保持氧氣的化學性質,稍加變通或用圖示分子的形式,學生就很難駕馭了。死記硬背科學概念對學生發(fā)展有所滯礙,甚至使學生完全喪失對化學學科的興趣。

2.注意概念的階段性

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年齡特征,教材編寫十分注意概念的階段性和可接受性。如氧化反應,初中僅限于得氧的反應,高中是用化合價升降來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更接近本質,這就體現(xiàn)了階段性。元素的概念過去強調(diào)質子數(shù)相同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后來實踐下來可接受性不好,加以簡化,去掉“質子數(shù)相同”?!胺肿印?、“原子”、“化合價”定義均有所弱化,使得分化點大大下降,利于面向全體。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為了所謂科學性、準確性任意拔高,要理解吃透教材編寫意圖,尊重學生的實際。

3.適應新課標要求

新課標強調(diào)自主互助學習,以此發(fā)展各種能力、提高科學素質。概念講授應盡可能在學生可接受情況下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活動,使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分類、交流、體會,主動探求概念的本質,“發(fā)現(xiàn)”概念的含義,這樣比灌輸要強多。

4.適應中考要求

概念掌握的深廣度要兼顧中考要求。按理中考不會有悖于課標要求,但中考有選拔作用難免會有以信息題形式的拔高,對學有余力的同學可適當作高深廣度拓展,以適應他們中考得高分與后繼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吳永勝.淺議初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