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6 16:53:50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語文教學感悟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1 面對新課改,語文課應該怎么上?
為了實現(xiàn)新課標中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一建議,為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核心,我們力圖將課堂還給學生,一時間,語文老師成了無所不能的神,變得前所未有的"能干" ;語文課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豐富多彩",課堂上活動多多,形式多多,很多老師都使出渾身解數(shù),力圖通過創(chuàng)設熱鬧,活潑,多姿多彩的課堂氛圍來實現(xiàn)新課程的改革。同時,有的學校老師,在課程教學中出現(xiàn)了"新課程流行病"――假民主,假自主,小組合作秀,課件展示會等。把語文課變成了表演課,這種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公開課堂上尤為突出。這樣一段時間之后,問題暴露出來了:"繁華"落盡,學生的課堂收獲卻少之又少,紛繁的課堂活動形式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而真正該掌握的知識卻被忽略了,教學成績可想而知。
2 面對農(nóng)村學生,閱讀空間該如何拓展?
閱讀能力提高帶來的影響就是學生的閱讀空間將會更廣闊,"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然而,農(nóng)村初中非常有限的閱讀條件和相對閉塞的信息渠道已嚴重制約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而在每次考試中,閱讀理解又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且還有名著方面相關的題型,這就讓我們這些一線教學的老師大傷腦筋。
3 面對新課改,作文水平該如何提高?
提起作文老師們就感到頭痛,目前我們的學生怕作文,老師一布置作文,教室里總是一片嘩然,叫苦連天,抓耳擾腮,絞盡腦汁也無濟于事,總希望交作文的時間延長,勉強擠出來的文章也是胡編亂造,涂涂改改,空話套話一大篇,批改起來真讓人頭痛,不知該如何作評,其實教學中我們老師也嘗試了許多方法,如寫讀書筆記,積累好詞好句好段,寫日記,訓練寫作能力,甚至范文引路,講解寫作技巧,開展活動,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寫作興趣等。通過這些方法,學生的寫作興趣和作文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對大多數(shù)學生收獲都不大,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豐富寫作素材,全面提高學生整體寫作水平。老師們還沒有找出一條明路。
以上三點困惑,是我在新課程實踐過程中的真切感受,通過對課改初期工作的總結和反思,我們的思路漸漸明晰起來:語文課改首先需要的是革新教學觀念,而我們之前為了適應新課標,運用了大量新穎的形式和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殊不知,在忙于這些形式的同時,我們忽略了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在總結了這些經(jīng)驗教訓之后,我有了以下幾點深刻感悟:
⑴ 新課標所提倡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不是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方法。
即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語文學習中,與學生生活相近的選文,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設疑,自己解答,或者分學習小組討論學習,然而對那些與他們的生活有距離的課文還是應該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切不可機械地選擇教學形式。
⑵ 初中語文拓展閱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增強語感并將書面語言內(nèi)化為口頭語言,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作為農(nóng)村初中,提供閱讀的條件有限,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限,但我們語文老師可以挖掘校本資源,充實閱讀教材。首先是辦好校圖書室,利用好電腦室,其次充分利用《選讀課文》和《綜合性學習活動》,充分開發(fā)報刊的閱讀量。
⑶ 受學習環(huán)境,教學條件的局限農(nóng)村初中作文能力與城市學習相比明顯偏低。
關鍵詞:教學方式;初中語文;現(xiàn)代技術;學習方式
隨著時代形勢的發(fā)展,新課改的深入,給教師也帶來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能過于注重教材和機械的訓練,這樣單一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只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可見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筆者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實踐,淺談一些自己的感悟,拋磚引玉。
一、教師教學方式要改變
1.注重教學導入情境的創(chuàng)設
語文課堂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導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學生的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所以,教師在讓學生接觸教授的課文之前,可以針對教學內(nèi)容,先講一些與課題有關、學生愛聽的趣聞逸事作為引子,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對所學新課的濃厚興趣,還能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亦可以自己先用講故事的方式復述課文,在關鍵的地方停下來,讓學生自己去猜測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物的命運。這樣往往能夠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情感,對于閱讀課文的熱情也就大大增加。
2.注重現(xiàn)代教學技術的應用
隨著形勢的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被廣泛地應用。這無疑給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沖擊力,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xiàn)代的教學技術手段一方面具有先進性,要求教師不墨守成規(guī),接受更多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技術,與時俱進,同時它取代了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的模式,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較大提高。另一方面,具有多樣性,多媒體的介入不僅改變了一人主講,學生被動聽的模式,而且將教師的位置從主角變換成為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而學生成為知識的獲得者和構建者。而且還使得教材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固定的課本材料,網(wǎng)絡可以提供給學生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得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變得豐富多彩。同時,具有豐富性,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教學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首先,它直觀形象,學生不僅可以聽到聲情并茂的錄音,還能看到栩栩如生的畫面,使得學生在聽覺和視覺等感官上受到刺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對所學內(nèi)容印象深刻。其次,它內(nèi)容豐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各類有用的信息,充實課堂教學資源,提供課外學習資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注重語文教學的生活化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也是生活化很強的課程。作為基礎教學科目的初中語文,必須要適應社會的變化和人們的需求,堅決走語文生活化的道路。在這條語文生活化的道路上,首先,語文教材的生活化。要改變以往課文是唯一教材的單一模式,要把重心放在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上,加強語言的實踐活動。而課本內(nèi)容也應貼近學生的生活,指導學生的思想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發(fā)展。其次,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它可以讓語文課堂教學在實施中,更加生動、直觀、具體的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語文,語文和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提高語文這一母語的應用能力。
二、學生學習方式要改變
1.收集信息,帶著初步認知進課堂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庇纱丝梢娬n前預習在整個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預習的過程中,不僅是對以往不熟悉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復習,還是對新知識的初步認識,找出疑難點,預習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課堂的學習質(zhì)量。預習是一個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可以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智力發(fā)展。
2.吸引注意,帶著疑惑問題聽課堂
教師在每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就針對要講授的內(nèi)容提出一個或幾個問題讓學生去進行思考,講課的時候始終不將問題的答案引出,吊著學生胃口,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不僅可以增強課堂的吸引力,而且還能使學生在課后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對課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從而在顯性和隱性上都做到積累。這就慢慢的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養(yǎng)成積累和梳理的好習慣。
3.留置懸念,帶著課堂所得做總結
中國古代的繪畫作品中,常常留下空白,讓欣賞的人去馳騁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作。語文教學也應如此,故意留置懸念,讓學生去體驗課文的情感。讓學生在課后主動地重讀教材,結合課后的練習,預先學習相關的資料,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來歸納文章的主題思想。
乘著改革的春風,我思索著,感悟著。在語文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方式的應用,不斷地反思,不斷地追尋,探索和創(chuàng)造。教學的成敗是在鞭策我前進,學生的一點點成長是在鼓勵我向前。
參考文獻:
[1]何克抗.現(xiàn)代教育技術.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 創(chuàng)新
Some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insights
Lou Chun-jing
( Hebei Gucheng military Tunzhen Juntun School, Old City Hebei 253806 )
Abstract: The middle school stage is a special life stage during which a student transforms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In this stage the psyc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the intelligence are developing in an especially high speed. It’s the stage that the students are easy to accept the new thoughts, to master the new skills and to form the new customs. It’s also the main stage in which students form their world outlooks, the outlooks on life and the values. Nowadays, the knowledge is refreshing with a rapid speed, and the lifelong study has become a problem which everyone has to face. In allusion to the universal existence's phenomenon study becomes fed up in the present domestic junior middle school, how to develop the student individuality in the teaching, raises its innovative spirit, has become the hot spot which many scholar experts discuss.
Key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novation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們的國家日益強盛,昂首跨入了新的時代。但我國目前仍是農(nóng)業(yè)大國,農(nóng)村初中教育質(zhì)量仍是我國民族素質(zhì)提高的關鍵,我國的農(nóng)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基礎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心,農(nóng)村青少年的素質(zhì)從某種意義上說代表了中華民族未來的素質(zhì)。高質(zhì)量的人才來自高質(zhì)量的教育,目前農(nóng)村鄉(xiāng)鎮(zhèn)教育面臨新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受到?jīng)_擊,帶來了教學形式、教學手段的變革。在這種形勢下,認真審視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相應對策,從而提高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對提高我國基礎教育整體水平、提高國民素質(zhì)具有重要意義。
蘇霄姆林斯基[1]認為,對一個學生來說,5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由于年齡、生理、家庭和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差異,每個學生的發(fā)展不可能完全平衡,有些學生善于形象思維,而有些學生擅長抽象思維,有些學生掌握課本知識不行,但動手操作能力很強。安東尼·羅賓在《潛能成功學》一書中指出:人的潛能猶如一座待開發(fā)的金礦,蘊藏無比,價值無比,而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座潛能金礦。只要發(fā)揮了足夠的潛能,任何一個平凡的人都可以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yè)[2]。因此,新形勢下教師更不能以學習成績的高低論學生。素質(zhì)教育要把所有的適齡兒童都培養(yǎng)成才,這種人才包括能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各個層次、各個方面的人才,既包括高級人才,也包括一般的建設者。只有樹立了這種正確的人才觀,我們在教學中才能做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平等、公正、客觀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健康快樂地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人才,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帶來的觀念對他們的影響甚至將是終身。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適應時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nèi)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改革。筆者就此淺議幾點感悟: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已有10余年,最近對我自己教的兩個班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66%是因為喜歡語文老師,才喜好這一科;14%的學生是對這一學科本身感興趣;11%的學生是因為它作為學校安排的一門學科,必須要學;9%是因為它比數(shù)、理、化而言相對容易些。
我國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碧貏e是處在發(fā)育定型階段的中學生,興趣是學好功課的重要推動力?,F(xiàn)在的學生大多數(shù)對于語文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有些學生學語文是為了升學,為了博得家長、老師和同學的贊揚。學生只有在他自身有意識的學習活動中獲得信心,以此為動力才能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智力。對于如何用最自然、有趣、有效的方法把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傳遞給求知取向各不相同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從學生主動性發(fā)揮的情況來說,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注重自主學習
沒有自主性就不會有獨創(chuàng)性,所以教學活動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學活動應貫徹“主體參與”的教學原則,給學生更多實際鍛煉的機會,計劃讓學生先定,書本讓學生先讀,問題讓學生先議,規(guī)律讓學生先找,習題讓學生先做,小結讓學生先說,要鼓勵學生敢想,更要推動他們獨創(chuàng)的樂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才具有價值。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闭f的就是應認真做好筆記,或卡片,或摘錄提要,或精妙的詞句摘抄,或詞句點評,或讀后感,或書評等,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這本書提問題。學生互提互問,互解互答,這個交流的過程是對所讀書目的再回顧、再理解、再提高的過程,也是鍛煉學生書寫和與人交流能力的過程。有計劃地組織活動課,也可以舉行一些競爭性的課外閱讀比賽、演講比賽,鼓勵學生更好讀書,培養(yǎng)他們的成就感。
三、加強人文教育
“如果語文是樹,課外閱讀就是根;如果語文是火,課外閱讀就是燃燒;如果語文是鷹,課外閱讀就是飛翔。”莎士比亞也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能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庇腥丝偨Y說:“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的還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了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6]。”
美國教育家華特·B·科勒涅斯的一句名言:“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3]?!鄙钍钦Z文學習的源頭,語文素養(yǎng)又在豐富的生活中得以進化發(fā)展成熟。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感悟,他經(jīng)常帶著學生進入大自然,并親切地稱之為“藍天下的學?!薄ⅰ翱鞓返膶W?!薄K麑懙溃骸皩庫o的夏天拂曉,我跟孩子們來到池塘邊,印入我們眼簾的是那朝霞般令人驚嘆的美。于是,孩子們感覺到和體味到‘朝霞’、‘拂曉’、‘閃爍’、‘天涯’這些詞在感彩上的細微差別?!碧K霍姆林斯基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體驗生活,是進行語文學習的最佳途徑之一[4]。
我國學者曾祥芹在《閱讀學新論》中有這樣一段論述:“在閱讀的過程中,與其說是作者的思想感情進入了讀者的頭腦,倒不如說是讀者的思想感情進入了作者的在作品;與其說是作品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倒不如說是讀物激活了讀者的思想感情[5]?!币虼嗽诮虒W中,廣大教師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情趣,實現(xiàn)學生的閱讀情感與作品的充分融合讓學生走進作品,與人物一起體驗人生的悲歡離合,推動學生人文情感發(fā)展。
人文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和愿望、觀點而產(chǎn)生的體驗,也是人對外界客觀現(xiàn)實的心理反映,具體表現(xiàn)為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它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而人類特有的一種復雜而高級的體驗活動。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據(jù)現(xiàn)行社會道德、情感規(guī)范制定的教育、教學目的,并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的情感領域發(fā)生積極變化,產(chǎn)生符合社會道德、情感規(guī)范的新情感,并形成新的情感品質(zhì)的過程。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波動變化最大,最易受外界影響逐漸養(yǎng)成世界觀的階段,也是人文情感認識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此時的語文教學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人文情感教育,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開發(fā)利用人文因素,并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拓展學生的精神空間,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情感教育。
四、讓課堂生動起來
找準教學“入口”。讓接受知識的第一講堂生動起來。如教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時以肅穆崇敬為“入口”、教學《天凈沙·秋思》是以清靜悲涼為“入口”、教學《長江三峽》時以豪邁奔放為“入口”等等。讓學生說個性的話,說自由的話,講真實的事,讓課堂充滿學生的個性活力。同時在教學中滲透美學理論,《春》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春》是描繪的一種自然美;《斑羚飛渡》是歌頌的一種生命美;《驛路梨花》是贊揚的一種心靈美;《麥琪的禮物》是表達的一種愛情美;《菜園小記》是抒發(fā)的一種社會美;《背影》是品味無言的真愛。
大多鄉(xiāng)鎮(zhèn)初中語文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并在實際教學中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經(jīng)驗,并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初中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睆氐赘淖冞^去的一些教育、教學理念和模式?jīng)_破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過濃的政治色彩和死搬硬套的教學方法真正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道德意識和人文情感世界能夠充分受到正確引導和良好熏陶。
小結:
教育理論上曾說過:“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爆F(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zhì)要求極高,既要求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突出的專業(yè)技能,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生理和心理。這些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應該有機的滲透于現(xiàn)代的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之中。
參考文獻
[1] 鄢烈山,何保勝:《祀人憂師》,北京:中華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1999年版。
[2] 孔慶東等,《審視中學語文教育》,廣東: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 吳傳梁,反思現(xiàn)行中學語文教學之“過”[D].師道2007年第09期2007-09-025。
[4] 黃麟生,語文教學藝術理想境界[R].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7。
自參加工作以來,教學成績還是蠻顯著的。還記得那年產(chǎn)假回來帶了兩個畢業(yè)班的語文教學工作,這兩個班呀,讓不少老師甚至是學校頭疼,學生學習兩極分化,一個班學習積極性較高,一個班厭學情緒高,僅有少數(shù)學生能堅持聽課,大部分學生逃課是其“家常便飯”,特別愛“擇師上課”,喜歡這個老師,就給他“面子”,聽聽他的課,反之,則逃之夭夭。這樣的班集體,給科任老師造成很大的壓力,想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可比登天還難。可是,自從我接任這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以后,不知怎的,學生開始不逃課了,開始上語文課了,甚至還有學生揚言,其他老師的課可以不上,但楊老師的課一定得上!我覺得我沒做什么呀,我就是在做一名初中語文老師應做的工作,后來才得知,學生對學校換語文老師有很大意見,他們是準備在我第一節(jié)課走進教室的時候,要集體把我轟出教室的,沒想到是,我的教學方法居然讓所有學生改變了主意,取消了“行動”,“真的是不幸中的萬幸”。說實在的,我的方法很簡單。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我們學校畢業(yè)班的教室在一樓,教室辦公室在二樓,老師們常常聽見畢業(yè)班教室傳出悅耳動聽的歌聲,有的老師還認為是音樂課呢,其實,那是我的語文課。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我借用了魏書生老師的方法,學生喜歡唱歌,就讓學生課前唱一支歌;學生喜歡詩歌,就讓學生課前朗誦一首詩……這樣做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語文,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很快學生就對我的課產(chǎn)生了興趣,難怪他們會揚言其他老師的課可以不上,但楊老師的課一定得上呢。當然,教無定法,在教學中,我或用多媒體、或用講故事、或用做游戲、或用一支歌、一首詩、一個懸念……引發(fā)設計,激發(fā)學生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培養(yǎng)積極探究習慣,發(fā)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教學中我們老師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地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fā)。那個厭學情緒高的班級,學生并不是傻子,他們只不過是貪玩,愛調(diào)皮搗蛋而已,這樣的班集體,恰好是“藏龍臥虎”之地,老師只要因勢利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就會達到非常明顯的效果。通過辯論,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的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更何況是自己呢,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語文課上,學生思維很活躍,有很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去學習、去思考、去爭辯,真正在學習中體驗到自我價值?,F(xiàn)在想來,這不就是我們今天課堂研究中提倡的“少教多學”嗎?
關鍵詞:寫作訓練;明確目標;指導寫作
初中語文教學當中,作文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師欲說不休的話題,組織學生多寫吧,學生有抵觸情緒;寫的少了,又會眼高手低,真是左右兩難。為了打破這一僵局,面對作文教學中“老大難”問題,老師應以正面指導為主,鼓勵為主,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肯定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熱情地肯定他們作文中的優(yōu)點和小小進步,使他們都能嘗到作文的甜頭,產(chǎn)生將文章改好的愿望。這樣做,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e極性。
一、完善班級寫作訓練機制
1.堅持一周寫一周評的訓練安排。
在排除考試影響的前提下,我安排一周寫一周評,這樣寫與評相結合,寫作的頻率不是很頻繁,這照顧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畢竟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很怵寫作文的,隔一周間一周的寫,不至于是學生產(chǎn)生情緒上的抵觸,勞逸結合,使學生輕松面對寫作訓練。另外寫作訓練還可以參照在評改之后發(fā)現(xiàn)的問題有所調(diào)整。寫作不是只大量的寫就能提高寫作水平的,寫作也要講效率。如果教師只注重讓學生多寫,寫后批改和指導不到位,那很大一部分寫作訓練屬于盲目訓練,試想,學生凝聚心血,認真寫作,可作文到了教師手里卻被輕描淡寫得給一兩句無關痛癢的評語,甚至是一個冷冰冰的數(shù)字,這不僅打擊了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學生在作文中暴露的問題,教師也未做到準確把握并給出指導意見,如此長期下去,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難有大幅的提高。
2.遵循學生先批改教師后批改的評改作文機制。
我一直覺得,沒有學生參與的作文評改,不是完整的作文評改。舊的作文教學當中,似乎學生寫,教師評是天經(jīng)地義的。學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寫完拉倒,剩下的事就是老師的了。這樣評和寫兩張皮,對切實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確有著不小的制約作用。長期下去,學生對自己在文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沒有直觀的感受,就算教師給自己提出,也覺得不痛不癢,甚至無所謂,下次還是老樣子,鑒于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也覺得看作文是一個苦不堪言的差事,個別教師就會支應甚至敷衍,慢慢的,寫作訓練也就流于一種無實際內(nèi)容的形式。讓學生參與評改,是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自主發(fā)現(xiàn)自己在作文中的問題,才會有切實的感受,改起來才會有積極性。
3.課上訓練和課下訓練相結合。
只有課上訓練,未免有些單薄,我安排學生一周不少于三篇課下練筆,這是對課上訓練的一個補充,課上訓練是有要求的,一定要有板有眼,有所依循,而課下的練筆,則相對而言,有很大的自主空間,學生可以隨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去寫,與課堂訓練相比,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學生可以自然表達自己的情感、觀點等,這樣,寫作的熱情會更高些。
二、明確訓練目標,豐富訓練手段
將寫作細化為幾個目標,即:寫作手法、寫作布局、寫作語言、寫作思維等。每一次訓練要目標明確,訓練的時間要看學生的作文情況,如果大多學生掌握得好,表現(xiàn)的到位,時間就短些;若表現(xiàn)的不到位,就應該延長時間,調(diào)整訓練策略,加強訓練,爭取每一次訓練,都要有所側(cè)重,不能糊里糊涂。否則,訓練的效率很低。對于訓練手段,要做到有針對性的采用,豐富而靈活。就分項訓練目標,要以片段訓練為主,學生下筆之前,先以例段做指引,目標直觀化,先比葫蘆畫瓢,從仿開始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消除畏難情緒,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學生的模仿性很強,先仿寫范文對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可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到仿寫范文,讓學生從范文體會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胺隆辈荒軝C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要仿得自然得法,要在活動中自然滲透。例如,在練習人物描寫方法時,對人物要細致的觀察,然后運用恰當?shù)男揶o加以表現(xiàn)。
三、教師以寫下水作文的方式參與并指導寫作
一、語文教學應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诳鬃涌磥恚瑢W習的最高境界是樂。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zhuǎn)變?yōu)閷W生滿足求知渴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性情、凈化 思想的樂園,是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也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體驗影響下產(chǎn)生的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便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當成負擔,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地去干。所以,興趣是推動人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nèi)驅(qū)力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在這種欲望驅(qū)使下,能夠輕松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地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
二、語文教學應是一種師生的雙邊活動。
教師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 生實際,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態(tài)度、習慣、方法、興趣、愛好、情感、意志以及 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開放時代的初中學生,自主意識增強,他們自尊、自信, 需要尊重,情緒復雜、情感豐富、對未來充滿幻想、求知欲旺盛、記憶力好、渴望通過 學習獲取知識。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學習習慣不穩(wěn)定、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等。在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特點,在教材中從適當?shù)慕嵌葘ふ覍W生學習的興趣點 。特級教師于漪在談教學體會時說:“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緊密相碰,在學生心中彈奏的時刻,教學藝術的明燈就在課堂上高高升起。”
三、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
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初中學生正處于開始關注 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藝 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闭Z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qū)W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使課堂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知識性。使學生語文綜 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養(yǎng)成主動求知的良好習慣。要打破了課堂有限的時空,豐富了課堂信息的容量,使學生感到“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教師在完成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地溶入課外知識――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電 影、電視及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情節(jié)、人物等。這些都是引發(fā)學生興趣的關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兒童手腦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 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兒童的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兒童的口,讓他能說… …”的教育思想。為了強化語文課上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必須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協(xié) 同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轉(zhuǎn)換角色,充當導演,讓學生充當演員。通過教學活動設置劇情,科學、合理地利用演 員(學生),調(diào)動各種因素,讓舞臺(課堂)充滿光彩,使演員投入其中,樂在其中。 只有生動活潑的課堂形式才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由 “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四、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
一、加強教學新技術的使用
當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也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資源,能夠為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接受教學新技術和新方法,如多媒體教學等。通過生動靈活的畫面代替?zhèn)鹘y(tǒng)的黑板書寫,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多媒體的使用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使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了課本和課堂的延伸,通過網(wǎng)絡能夠?qū)⒔虒W內(nèi)容以及學習內(nèi)容變得多樣化、具體化。由于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能夠讓學生得到聽覺與視覺上的刺激,加深對知識的印象,進而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
例如,采用多媒體進行八年級上冊《春》《蘇州園林》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制作有關春天、蘇州園林的圖片和視頻等,再配以文章朗讀的音頻,就可以很好地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理解,加深認識。
二、緊密結合生活實際
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需要緊密結合生活實際,適應社會的變化以及生活的需要,因此需要改變單一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增加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增加語言實踐教訓,如朗誦比賽、辯論賽等。另外,在教學的內(nèi)容上需要加強對學生價值取向、思想情感的培養(yǎng),在教學課堂上應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出語文的作用。
例如,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對冬天表達自己的感受,并通過語言進行冬天景象的描繪等,通過實際生活達到語言應用的目的。此外,還應加強課外的語文實踐學習,例如,課外閱讀、觀察廣告標語、記錄生活日記、記錄植物生長日記等。
三、加強情境創(chuàng)設
初中語文教學還需要加強情境的創(chuàng)設,突出對學生情感的熏陶。目前人教版初中語文教學課文普遍都是精美的文學作品,具有很強的美感,能給學生帶來啟迪與思考。但是初中學生由于年齡尚淺,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對課文情感的理解不夠深刻,此時教師可以通過課文情感的創(chuàng)設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理解。例如,進行八年級上冊《背影》一文教學時,教師為突出作者對父親的情感,可讓學生對自己的父母家人進行描述,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感受,進而深化文中父子之間的情感,使學生了解課文的大意,抓住中心思想和內(nèi)涵。
四、加強課堂教學互動
初中語文教學應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初中語文教師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盡量避免知識的全面無重點教學與應試化的教學,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互動,創(chuàng)造更多的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機會,增進學生與教師的感情,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任。通過鼓勵學生進行課堂活動的參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進而使課堂變得融洽活躍,提高教學效率。
五、學生需要改變學習方式
(一)加強課前預習
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表明,語文課前預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首先,學生通過預習能夠?qū)W習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其次,學生能夠?qū)π轮R實現(xiàn)初步的認識,并找出疑問,這對課堂教學是很重要的,學生學習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便于進行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并且通過這種課前思考能夠鍛煉學生的智力與自學能力。
(二)設置課堂疑問,留置懸念
語文教學課堂上,在正式進行課文的教學時教師應就教學課文的內(nèi)容提出幾個相關的問題,留給學生進行思考,由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就容易使學生的精力集中,積極找尋答案。學生在整個課文的學習中將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對問題進行解答,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自身的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而長時間的積累也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教師對問題不應給予直接解答,需要留置一定的懸念,進而增加課文的吸引力,使學生對課文進行反復閱讀和情感的體驗,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例如,九年級《范進中舉》一文,教師可提問“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有很多,包括個人性格、遭遇等環(huán)境和個人因素,請學生對影響范進命運的因素進行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