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精品69堂国产-97超级碰在线精品视频-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欧美日韩大尺码免费专区-最新国产三级在线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色综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歷史教學與反思范文

時間:2023-09-26 17:29:08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歷史教學與反思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高中歷史教學與反思

第1篇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歷史;反思;

一、引言

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主要以灌輸式、論證式和表演式為主,這些模式導致了教師主要以完成教學大綱內容為目的,學生則以死背硬記書本知識為主,忽視了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咏虒W模式、情景教學模式、開放教學模式、多樣化教學模式應成為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目標與方向。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既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也符合對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的弊端與反思

何謂教學反思?簡言之,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以使教學向更合理的方向努力。教學反思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層面。它既有教學內容的反思,也有教學方式方法的反思,既有常規(guī)課的反思,也有研究性學習專題活動的反思,既有教師通過自我感受而進行的反思,也有借“學生的眼睛”作為“鏡頭”來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現行的高考制度和學校教育體制,導致歷史課客觀上成為副科在現行的高考制度下,歷史學科被長期忽視,由于課時少,因此歷史教師上課的班次多、任務重。另外,高校理科招收數量上的絕對優(yōu)勢,導致高中形成重理輕文的教學管理體制,客觀上導致歷史等學科成為了“雜牌軍”。

(二)歷史教學目的不明確。歷史教學就是通過對古今中外歷史的學習,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智慧,陶冶情趣,完善人格,讓人變得理智和成熟,從而形成科學的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卻忽視了高中歷史教學的真正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純知識和應付考試的教學模式,使高中歷史教學發(fā)展的道路越走越窄。

(三)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落后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教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嶄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實施提供了有利條件,但許多教師教學觀念滯后或者知識體系落后,還只是停留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使得歷史課堂死氣沉沉,無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積極性。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尚不廣泛。

(四)歷史教材的內容偏重于政治化,造成教與學的難度加大歷史本應是豐富多彩的,但我們的歷史教材的內容卻顯得僵硬、空洞、枯燥、乏味,尤其對于歷史人物、歷史教材過于政治化的論述,并且試題以死記硬背為主,這種狀況使得教學工作受到束縛,無法實施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另一方面,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則只能去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使教與學處于惡性循環(huán)之中。

(五)功利主義思想的盛行,使得歷史教育受到嚴重忽視當前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社會上普遍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過于追求經濟效益,而歷史學科作為意識形態(tài)學科,在市場經濟中的直接作用并不大,使得很多學生認為學習歷史根本沒用。

三、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的對策分析

1.在課程目標上,新課標實現了從重視歷史知識的傳授到重視傳授知識過程與方法的轉變

以往的大綱的目標主要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想教育目標。要求學生了解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認識人類社會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促其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和國際意識等。大綱歷史知識的“傳授”和“掌握”放在了首位,強調教學活動主要是歷史知識的“傳授”和“掌握”。而新課標與大綱相比,至少有三點變化:一是把課程目標分解成“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特別是把學習歷史的過程與方法單獨作為目標提出來,強調了“總結”、“繼承”、“思考”、“培養(yǎng)”等過程性內容,注重學生歷史學習方式的轉變;二是把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目標拓寬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其內容涵蓋了思想、觀念、情感、興趣、態(tài)度等多方面的教育,突破了以往單純政治教育的層面,注重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把歷史教育的社會教育功能與人的發(fā)展教育功能結合起來;三是目標明確,規(guī)定了每一個學習內容的目標,而且表述具體,比大綱更具操作性。

2.互動教學模式

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在歷史教學中讓教師和學生都回歸主體的地位,在師生或學生之間開展互動研討,從而形成對歷史事件明晰的認識這種教學模式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有利于實現教學內容的全面性,因為在教師備課中,他們不僅要理清歷史事實,而且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現狀和認知情況;教師在授課時,既要提供大量的背景知識,又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需要根據既成的歷史事實發(fā)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探討,從而發(fā)現新的歷史問題和形成新的歷史認識在灌輸式教學模式占主導的情況下,互動教學模式是我們實現教學主體轉換的關鍵,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

3.情景教學模式

情景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歷史信息實物如課本教材歷史博物館等所蘊含的情景內容,借助生動的語言敘述或質感的歷史實物觸摸,主觀創(chuàng)設出各種體現歷史特點的生動畫面,從而引導學生進入契合教材內容的氛圍中在漫長的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既有我們崇拜敬仰的英雄豪杰,又有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而這些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恰好也代表了一種歷史觀,或發(fā)人深思,或引人嘆息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這些歷史人物或事件入手,通過情景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歷史發(fā)展的脈絡同時,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行教學實踐學習,直接在充滿歷史氣息的歷史博物館等地方進行情景教學,從而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四、結束語

總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不僅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也可以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fā)展在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我們需要采用更加合理的教學模式來向學生傳授知識,只有這樣,教育體制才能更加完善,學生才能得到更為全面的發(fā)展,社會才能因此而進步。

參考文獻

第2篇

一、關注學生的變化

高中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更加成熟,他們不想再像初中生那樣僅僅做一個聽話的孩子。更多的時候,他們想讓別人把自己當作一個成年人,更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為此有的同學甚至采取在課堂搗亂等極端的方式去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我對這樣的同學很反感,有時會故意問他們一些非常困難的問題刁難他們,但是效果并不明顯。通過和老教師及學生的交流溝通,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再遇到這種情況,我開始站在學生的位置去思考問題,更多地用“下面我們請××同學給大家發(fā)表他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好嗎?”這類更讓學生貼心的話,漸漸地學生的認知感和存在感更強了,因而他們更愿意去主動回答問題。青年教師要善于利用自己和學生在年齡上相差不大的先天優(yōu)勢,關注學生在各方面的變化。如上課的時候可以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問題,這樣可以拉近和他們的距離,慢慢地他們也會喜歡上歷史課。

二、把愛融入課堂

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仁者愛人”的思想,作為自然界和社會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都要心存感恩之心,用愛去包容他人。新課改背景下強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但這更多的是一種感性的表達。要真正讓學生產生共鳴,老師首先自己要全身心地融入教材之中去,用自己的感悟去引導學生。如在講必修一第2專題第一課“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時,課標對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要求為:通過愛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不屈的斗爭精神。在備課過程中,我反復思考:如何讓學生觸動這種情節(jié)。突然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看的電視劇《北洋水師》,一個念頭產生了。在課堂上我給同學們放映了影片《甲午風云》,當看到鄧世昌落水后,和一起救自己主人的愛犬“太陽”一起沉入黃海之中時,很多同學流淚了,這時我問:“當大家看到剛才那個鏡頭時想到了什么?”幾個同學同時站了起來,異口同聲說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臺下響起很長時間的掌聲。再比如上必修一“”這一課時列舉日本在侵略中國期間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從課件上增加了電影《南京,南京!》片段,放完之后,很多同學情緒高漲,并都默默下決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很多青年教師在剛參加工作時,忽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把精力大量投入到講授課本內容上去,在新課改下這顯然是達不到要求的?,F在的高中歷史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必修的歷史知識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意識,以達到合格公民的要求。

三、堅持終身學習的信念

新課改的大背景對于教師各方面的知識能力的要求更高。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意義上大學畢業(yè)就是學習生涯結束的思想,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和業(yè)務水平,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比如必修三專題七、專題八“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兩個模塊中,涉及大量我在高中和大學中接觸很少的內容,比如相對論、經典力學、量子理論、浪漫主義流派等。為了了解這些知識,我通過查詢網絡、咨詢專業(yè)老師、閱讀相關書籍等各種途徑整理了大量的資料。在隨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這些材料,極大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還經常聽老教師的課,取其精華,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作為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我們應該不斷給自己“充電”,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活到老學到老,做一位真正讓學生滿意、社會認可的高中教師。

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好一切的基礎。在很多人眼中,歷史就是“聽老師講那過去的故事”。在初中,歷史科目的要求僅需會考及格,很多老師經常采取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劃知識點背誦,學生對于歷史毫無興趣可言;進入高中后,語數外成為高考的標桿,歷史課僅僅成為一門參照學科,學生在更多的時候只是應付。2009年我到某高中聽課,講授內容為必修一第一專題第一課“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本課涉及到三個非常重要的條約:《》、《》和《》。我在講授這節(jié)課的時候,對于這三個條約的內容采取的辦法是讓學生直接背誦,短時間內有一定的效果,但過一段時間學生很快遺忘了。而這位老師采取的方法是編順口溜。比如他把《》的內容改為“兩千一百萬,香港被割占,廣廈福寧上,協商定稅款?!辈粌H全面概括了條約的內容,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培養(yǎng)興趣是取得成功的有利條件。比如講到必修一“俄國1919年十月革命”這一課時,在講完十月革命的過程后,我將其編為:“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綱指方向,七月時間拋幻想,十月革命現曙光?!边@對于學生的記憶有了很大的幫助和進步。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應該更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在學中樂,在樂中學。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必須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和創(chuàng)新,用新的理論和新的教學方式為高中歷史教學添光彩。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新課程 歷史教學 教學體系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基礎教育也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近幾十年里面,普通高中的歷史教育已經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不過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的要求。為了能夠跟上時代的發(fā)展腳步,高中歷史新課程進行改革已經受到廣大師生的充分重視,并且得到了廣泛推廣。文中,筆者對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現狀進行了反思,并且提出了新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很有教育意義。

一、高中歷史教學現狀分析

1.高中歷史教學觀念不能滿足新課程需要。由于高中歷史新課程不斷地改革與發(fā)展,使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能再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需要。研究表明,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以及相應的教學體系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對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有課堂的組織之類的造成影響。眾所周知,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用最好的方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根據現在的情況,仍有許多高中過份地追求升學率,使得很多的考試制度和教學評價的體系都是以學生的分數還有學生的升學率為考評指標。教師在這種背景下,很難建立提高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的教學體系,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教師的實際教學。

2.高中學生學習的局限性。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在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中,通過改革應該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并逐漸形成一套飽含特色的教學體系。然而,在一些學校教師在高中的課堂教學中仍占據著主導地位,學生還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一般都不是主動接受知識的,這種現狀在短時間內難以得到轉變,這就導致了開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難以建立具有個性的教學課堂。在教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出現了更為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對新型教學手段的充分掌握,可以幫助高中歷史老師更好地為學生講述歷史課程,有助于教學方式的改革。促進現代教學的發(fā)展,建立高效的教學課堂。因此在新的階段,老師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的差異,打破原有課堂的局限性,實現教學方式的個性化發(fā)展,從而為學生展現一個更好的學習平臺。

二、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對策探究

1.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重要的老師,如果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就可以自發(fā)地認可歷史學科,有無限動力以及激情去努力學習??梢钥闯?,對興趣培養(yǎng),是歷史教學取得成功的基礎。這里講到的興趣培養(yǎng),大致可以從兩方面入手:老師的言傳身教以及用多媒體實施教學。前者指的是好的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而影響學生,會用自己的言談舉止來贏得學生的尊重。當老師其自身可以被學生接受的時候,該老師的課程受到認可與喜歡的可能性就會很大。后者說的是人們對聲像色彩還有動態(tài)的東西可能會更加敏銳一些,對于多媒體來講,它是圖文并茂的一種先進教學模式,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其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對此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

2.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首先,學生應該明白什么是人文素養(yǎng),使得他們在聯系當今社會的背景之下,能夠體會人文特質,提升自己的品德,自己的三觀。新課程使得歷史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能夠充分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視野,提高了學生對歷史的認知以及理解,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熏陶人格情操。目前,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正在逐漸地忘懷中國古老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因此作為新的接班人,應該理所當然地承擔起當今局面的歷史課程的責任,現在,歷史人文素養(yǎng)迫切需要提高。新課程把歷史教學用來提高人文素質作為重要內容,并且放在了教課日程上。

三、結束語

針對傳統(tǒng)高中歷史教學的不足,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生學習有諸多利處,可以使得高中歷史課堂的氛圍更加生動活躍,這樣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使得學生能夠學會站在歷史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可以充分發(fā)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充分了解歷史事件,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楊鳳英 舒勵 問題探究式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反思[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6,(10)。

[2]金秀琴 活動式教學在歷史與社會課中的運用[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06,(05)。

[3]蘇萬青 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01)。

[4]張漢林 整合研究性學習與多元智能理論的初步設想[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5,(Z1)。

第4篇

關鍵詞:歷史;教學;反思的新課標

現如今的教學理念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歷史教學方法也應做出相應的創(chuàng)新,不應該再有像傳統(tǒng)教學那些枯燥乏味、古板的教學方式,怎樣避免這些問題,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做出反思,因為歷史學科的發(fā)展并不是單一的,它也涉及其他學科和相關領域,同時它也對其他領域有影響和借鑒。本文就將學生比較了解的作為話題,就此展開教學反思。

一、高中歷史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太過片面,例如,以史為例,教材上只是強調了侵華日軍的殘忍和暴行,雖能激起學生的愛國精神,但還是不夠全面。再如,列舉了抗日英雄的英勇反抗和眾多的英雄事跡,雖能讓學生倍感欣慰,但對歷史教學還是不夠具體詳盡。因為日軍的侵華罪行,不僅是在軍事上的侵略,還有政治、文化、殖民的統(tǒng)治等方面。顯然,在這些方面教材上少之又少,一帶而過,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忽略了這部分,也就導致學生看待侵華歷史問題時太過片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就是現在的應試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嚴格遵守考試大綱,雖然這能讓學生在考場上拿高分,但對學生充分掌握史是極其不利的。

例如,在講授到“”時,教師只是一帶而過,或者只字不提,因為這不是教學大綱上規(guī)定的考試內容,這雖然為學生減輕了學習負擔,但對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史是極其不利的。還有一個方面不可忽略,就是還有很多教師對一些史學觀點沒有創(chuàng)新,一直沿用,現如今的歷史學家對歷史事件的研究已相當透徹和全面,對待歷史問題也會從不同角度并且多元化看待。但是還有很多教師不以為然,堅持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不愿創(chuàng)新,對新課標的新觀點和新要求也不予理睬。例如,部分教師在對的評價和認識上,就一直沿用先前的傳統(tǒng)看法,學生理解此處知識時也就只能認為,就是中國人民抵抗侵略的戰(zhàn)爭,忽視了這場戰(zhàn)爭對中國近代史的深遠影響。這樣不夠具體的講解,只能將學生的思維變得僵化,并被束縛。

二、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反思及相關建議

1.完善教材,做好授課內容規(guī)劃

(1)彌補教材的不足,對忽略的教學內容做出適當的完善。例如,教師在講授熟知的知識時,決不能只教授教材上的內容,也不能古板地完全遵守考試大綱,要有適當的拓展,要把知識升華到一定的高度。例如,在講解時,不能僅僅講是一段反侵略史,還要結合當今,聯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發(fā)散思維,這樣才能讓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理解侵華史。(2)隨著新課標的要求,課堂不應再枯燥無味,而要讓課堂活躍起來,怎樣做到這一點,必須推出新的模式和對已有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可以采用互動的方式,這樣可以將講授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清晰、精準,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又能讓學生記憶深刻。例如,教師提出中國抗戰(zhàn)勝利的各方面原因時,就可以讓學生各自討論,可以從各個角度發(fā)表觀點,為了給學生以鼓勵,教師要對學生的看法進行表揚,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發(fā)散他們的思維,為了加強印象,可以通過話劇的形式演繹的相關事跡,通過生動形象的演繹,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了史。

2.熏陶素養(yǎng),加強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

培養(yǎng)人文素質精神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話題,我們平常理解的學生人文素質高低,通常是以學習成績來判定的,但這顯然太片面。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現如今已被廣泛關注,原因是學生的人文素質關系著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對學生的心態(tài)建設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教師要根據現如今的事實再結合歷史的發(fā)展觀,這樣的人文素養(yǎng)才是社會發(fā)展客觀性的集中體現。歷史教學對創(chuàng)新精神也有很高的要求,教師可以憑借有根據的創(chuàng)新來開闊學生的視野,這種多元化的思維變化,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的充分了解。

反思是教師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歷史教學需要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愛國主義精神,還要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再者,歷史學科還有一定的同步性,它不單獨存在,也涉及其他領域,相互關聯,互相影響,還要與時俱進,通過這些,教師要掌握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總結這些規(guī)律,然后加強教育,在對教學和學生的理解上定會事半功倍?;趯@些理念的認識,必須看清現如今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弊端,及時做出整改,讓學生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

參考文獻:

第5篇

一 高中歷史課堂對話的藝術

對話意味著教師把學生當成有意識、處于主體地位的人來看待,意味著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的關系,教師是學生群體中的一員,是學生群體中“平等的首席”。這種對話,以師生之間彼此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得精神的交流和意義的分享,達到互動、互惠,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二 肯定學生,激發(fā)斗志

作為教師,給予學生積極、肯定的評價,這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在與學生的對話中,針對學生的表現,要盡量捕捉學生的亮點,及時加以肯定和表揚,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斗志,促使其奮勇前進,給教師帶來意外的驚喜,讓教師深刻感受到對話教學的藝術魅力,深刻體驗教育的成就感。

三 使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是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手段,也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同時,運用網絡技術教育可以豐富師生的學習資源,傳統(tǒng)教學資源只是文字教材的單一表現,教材呆板、生硬、缺乏生動感和形象感。網絡技術豐富了課程資源建設的形式和內容,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近年來,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校園網絡的應運而生,計算機網絡技術開始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這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歷史新課改的需求。

對于久遠的歷史,生活在21世紀的學生們難以深刻感知,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歷史圖片和影視片段創(chuàng)設情境,把抽象的歷史概念變成可感知的歷史圖像,將消失的歷史場景再現,縮短時空距離,使學生的思想受到啟迪。并且通過采用適當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大大減少講課時間,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能提高課堂質量。歷史教學結合多媒體技術對學生獨立性、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中愉快地學習,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四 以歷史事件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興趣

現在的高中生普遍對歷史學習缺乏興趣,這并不是因為教師教得不好,也不是因為課文的枯燥無味,關鍵在于缺乏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這一教學現狀我們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探索,實踐表明,將歷史知識學習融入語文教學中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前情況下,高中學生面臨巨大的高考壓力,精神與身體長期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而寬松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和新知識的獲得,相比起來,簡單生硬的知識灌輸往往事倍功半。歷史的趣味性及故事性恰好能夠緩解緊張生硬的知識灌輸,將歷史知識結合到語文教學中,通過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進行課文導入,無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有效方式。

如講述一些二戰(zhàn)時期的歷史,讓學生明白戰(zhàn)爭的殘酷性,以及生命在戰(zhàn)爭面前的脆弱,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例如“七七”后日軍開始發(fā)動全面,1937年南京失陷,駐扎南京的日本官兵開始虐殺南京市民,他們猶如野獸般見人便殺,見屋就燒,并且瘋狂掠奪錢財,將囚禁起來的市民集體押解至下關,用機槍進行掃射。在持續(xù)6個星期的時間里,日軍在南京城共殺戮我國同胞30多萬人,的悲慘程度絲毫不遜于歐洲戰(zhàn)場上的奧斯維辛集中營。通過對這段歷史的講述,學生們對于學習《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文章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他們的心靈將會得到洗禮和升華;對于法西斯、對于戰(zhàn)爭、對于在戰(zhàn)爭中死去的無辜平民都會有自己新的認識。

五 結束語

第6篇

一、反思新課程教學的理念

理念其實就是做事的理論,而理論是指導實踐的,既然舊的理念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要了,繼續(xù)采用只能阻礙我們的進步。雖然采用了新課程,已有的一些觀念(知識)是深深地植根于他的經驗、習慣、先例、意見或者僅僅是印象之中,如果仍然用舊的教學理念教與學,所做的工作恐怕只是穿新鞋,走老路,效果不佳。因此,首先我們就得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教師的教學理念,是首先必須反思的一個重要內容,以達到不斷豐富和完善。例如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往往過多地關注于教師的主導作用,弱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往往成了教師表演的舞臺,甚至是“秀”場。而我們的學生卻“冷眼旁觀”,成為一個脫離課堂教學的觀眾。甚至有的時候教師講得汗流浹背,而學生卻呼呼大睡。由于學生掌握不了應該掌握的知識,于是超負荷、重復性、低水平的練習與作業(yè)就成為教師出成績的唯一手段。在這種教學情境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真正得到體現,使學生對學習逐漸失去興趣,疲于應付,當然也就難以達成在身心方面的和諧發(fā)展。

二、反思教學中的備課環(huán)節(jié)

備課環(huán)節(jié)稱之為教學設計,對一節(jié)課或者一單元課怎樣上我們往往會進行一個計劃,這個計劃的制定過程就是應該是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在計劃的制定過程中我們不能憑著以前的經驗和技能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我們應該反思在上一節(jié)課或在更早的時候,我的課堂里發(fā)生了什么教學事件?這與什么問題相關?這個問題我以前見過或聽說過嗎?別人曾經遇到并解決過類似的問題嗎?別人是怎樣解決的?我能否借鑒別人的想法或做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否涉及到某些“教學理論”問題?比如,歷史教學中不斷有人提出要教給學生“知識結構”而不是零碎的“知識點”。我的備課是否隱含了某種“知識結構”呢?我怎樣使我的教學保持某種“結構”?根據這樣的教學反思我們在考慮本課或者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盡可能地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如此循環(huán)往復備課才會有的放矢,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才會提高。

三、反思課堂的教學策略

最完美的教學設計必須在有效的教學策略中才能體現,我們急需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反思,并加以改進和實踐。例如我們常見的公開課。我們往往進行多媒體課件演示教學,多媒體教學豐富多彩、形象生動。課堂熱熱鬧鬧,現在的公開課離開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課。在時尚、熱鬧的背后,教師、學生跟著電腦提出的一個個問題走,實際上和跟著教師設計的問題一步一步走有何區(qū)別?教師只是把自己的“滿堂灌”交給了電腦,而自己則退到了幕后??此茖W生學得相當主動,其實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操縱。對于這些見怪不怪的現象,是否值得我們的反思?我們將如何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如何既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又能不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反思我們是否要增進課件的交互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意調度。只有這樣充分地反思,先進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才能充分發(fā)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四、反思教學評價

第7篇

【關鍵詞】三案一體化導學案 原則 實踐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4-0133-02

人們對傳統(tǒng)的教學有一個調侃的說法,“上課趕鴨子,課上填鴨子,課后烤(考)鴨子,最后變成板鴨子”,歷史教學的狀況也是如此。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存在“三低”現象:熱情低、參與低、效率低。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重大課題。

本文根據寶應縣中學“三案一體化”導學案教學的有關規(guī)定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三案一體化”導學案教學法的實施與反思作一簡單分析。

一 “三案一體化”導學案與傳統(tǒng)教案的區(qū)別

傳統(tǒng)教案是教師自己編制供自己使用的課堂教學“施工圖”,其出發(fā)點是以有利于教師的“教”為目的的,它的側重點和著眼點是教師“講什么”“怎么講”,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往往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性,這是傳統(tǒng)課堂“填鴨式”教學方式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與傳統(tǒng)教案不同,“三案一體化”導學案集導案、學案、 測案、三案于一體,并因而得名,它是傳統(tǒng)教案的升級版,既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向盤”,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路標圖”,其出發(fā)點是以學生的“學”為目的,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是讓學生明確“學什么”“怎樣學”和“學到什么程度”,即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習得能力,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它按照學生的學習過程設計,將學習的重心前移,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后的發(fā)展和聯系,在先學后教的基礎上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皩W案”代替“教案”,不單單是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不同,更是教育教學觀念的變化與進步,它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這一“雙主”理念,徹底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的不平等的“授受”關系,而使教師和學生成為平等互動的一起學習的伙伴。

二 “三案一體化”導學案的編制原則

導學案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過程能否順利,進行關系到教育教學計劃能否按時完成、關系到教育教學質量能否得到有效保障。要確保導學案的編制質量,必須遵循“四性”原則:

1.課時性原則

有些章節(jié)的內容只用一課時不能完成,教師需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分課時編寫導學案,使學生的每一節(jié)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有計劃地完成學習任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主體性原則

通過導學案的使用創(chuàng)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探索性原則

把將要學習、掌握的知識點設計轉化為具有一定探索性的問題,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釋疑,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精神。設計自主探究問題時須注意“三度”:一要適度,既要注意“量”的適度,問題的設置不能過多;也要注意“質”的適度,即問題的設置要緊扣教學的重難點,做到難易適中。二要多角度,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地分析、領會材料,使設置的問題既新穎又富有啟發(fā)性。三要有梯度,即要具有層次性,要步步推進,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4.方法性原則

導學案中應體現教師必要的指導和要求,教師既要有對學習內容的指導與要求,又要有對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要求,要讓學生用已學的方法去解決新問題。

三 “三案一體化”導學案的使用流程

“三案一體化”導學案的使用分課前預習自學、課中合作展示、課后反思提高三個階段。

1.課前:制定學案,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和自學

教師應該綜合考慮所教班級的學生情況﹑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和高考考試說明的要求等來制定導學案。在正式上課前把導學案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預習課本、通研學案、了解新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理清簡要學習流程、完成學案部分內容,在此基礎上整理新發(fā)現,提出新問題。

2.課中:合作學習,指導學生討論、探究、展示

第一,目標解讀。目標就是預期,是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通過目標解讀,要使學生明確掌握什么和掌握到什么程度,做到有的放矢,這樣可以大大增加學習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第二,預習交流。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成有6~8名組員的若干學習小組,組內成員相向而坐。每一學習小組設學科組長一名。目標解讀后,各組同學在組內互相交流預習階段的問題,教師可監(jiān)控各個小組的交流情況,并且對學生遇到的困難給予協助解決。組長組織學生學習并對本組同學的由代表性的觀點進行整合,形成結論。這一階段,教學真正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氛圍,從而體現學生親身體驗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

第三,分組展示。在預習交流的基礎上,每組推薦一名同學在全班展示本組同學的學習成果并解答同學們的疑問。教師要求每位同學都要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對不同看法應該提出質疑,但不能冷嘲熱諷。分組展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立場,這是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

第四,質疑點撥:這一階段,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討論、展示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進行精講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領會方法,提高思維水平和表達能力。

第五,達標檢測。教師收集一些典型試題,包括原創(chuàng)試題﹑模擬試題當堂檢測,鞏固新知識。這一階段的學習要強調學生對新學知識的遷移與應用,檢驗對知識、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當堂訓練。

第六,總結延伸。教師可以通過板書提綱來幫助學生建立本節(jié)課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建立新舊知識聯系,提高其學習概括、整合的能力,體驗收獲與反思的快樂。

3.課后:積累提升,指導學生歸納、反思、糾錯

為了使學生的學習進一步深入,實現教學內容的再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探究活動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獨立、限時完成課外訓練,用雙色筆修改導學案、記錄錯題,為以后的復習積累資料。

四 “三案一體化”導學案使用反思

1.“三案一體化”導學案教學的優(yōu)勢

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三案一體化”導學案教學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為以下“四個有利于”:

第一,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皩W案”是改革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根據“導學案”進行預習,目標明確、步驟清晰,可以避免預習的盲目性,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第二,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通過預習,學生有了認知沖突,教與學都有了明確的方向,教師只是有重點地幫助學生解決疑點,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對問題的理解和深化上,增加了學習的針對性,大大地提高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第三,有利于減輕學生課外負擔?!皩W案”在導學和助學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在課堂內消化、理解、鞏固和提高,很多思維訓練和練習都能在課堂上完成,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第四,有利于教學相長。由于學生的多樣性、發(fā)展性和不確定性,在合作展示時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新的問題,甚至是一些教師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收集、研究與講解,可以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

2.“三案一體化”導學案的不足

導學案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的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反思教學實踐,還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第一,由于教師本身存在個體差異和對導學案的認知差異,導致在導學案的編制與使用上存在“三多三少”的問題。在結構上,形式多作用少;在內容上,知識多方法少;在操作上,要求多落實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