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0:40:03
序論:在您撰寫競技體育的問題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作者簡介:鄭婕(1962-),女,山東日照人,副教授,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社科。
摘要:針對近年來社會對競技體育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的質疑,對培養(yǎng)競技體育運動員的成本構成內容進行了分析,介紹了培養(yǎng)競技體育運動員的成本核算方法,就降低培養(yǎng)競技體育運動員的成本問題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競技體育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核算
中圈分類號:C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06)05-0687-03
中國競技體育投資作為眾多社會投資中的一項,其成本該怎樣核算?又該怎樣降低成本?本文就此進行了研究。
1 培養(yǎng)競技體育運動員的成本構成內容分析
培養(yǎng)競技體育運動員的成本主要由運動訓練、競賽、文化學習和管理支出的公務費、業(yè)務費、在編運動員、教練員、管理人員、科研人員、醫(yī)務輔助人員、文化課教員、后勤保障人員、離退休人員經費、職工福利費等正常辦隊費用以及設備購置、基本建設等一次性費用,成本構成如[1]下:
運動員培養(yǎng)總成本:人員成本+公用成本+固定資產成本
人員成本是指運動員、教練員、管理人員、科研人員、醫(yī)務輔助人員、文化課教員、后勤保障人員、離退休人員經費的支出,包括在職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運動員醫(yī)療保險、社會保險費以及訓練津貼、賽后獎勵等;公用成本是指維持運動隊正常運行所發(fā)生的各項管理費用支出,包括公務費、業(yè)務費、零星維修費及其他費用等;固定資產成本是只用于運動隊發(fā)展而發(fā)生的各種費用支出,包括設備購置費、大型維修費和基本建設支出等。上述各項費用中,有些費用是直接用在運動員身上的,有些是用在別處,作用在運動員身上的,因此運動員培養(yǎng)的成本構成應為:
總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運動員的培養(yǎng)費用。主要包括運動員在訓練競賽過程中所發(fā)生的各種費用支出,如運動員的工資、伙食、福利(醫(yī)療、教育)、社會保障、醫(yī)療保險、服裝、訓練器材、訓練場所水電費、參賽常規(guī)費用等訓練競賽費用開支。
間接成本是指對運動員進行培養(yǎng)時,其他人員的開支和所需的各項費用。主要包括:
1)輔助人員支出。教練員、科研人員、醫(yī)務人員、文化課教員、后勤保障人員的工資、福利、公務費、社會保障費。
2)行政管理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是指運動隊各行政職能部門為了完成運動隊的行政管理工作,保障運動隊的訓練競賽活動正常運行所發(fā)生的各項支出,包括行政人員工資、福利費、社會保障費以及日常辦公經費、郵電費、水電費、差旅費、器具設備、車船保養(yǎng)修理費、機動車船燃料費、保險費和養(yǎng)路費、會議費等經常性費用等。
3)場地、器材資產折舊費。訓練資產折舊費是指用于購建訓練用的各類固定資產按規(guī)定提取的年折舊費,根據其可使用的年限,計算各成本核算年度應攤銷的金額,計人各期成本。包括購置訓練儀器設備、運動保健與恢復設施及興建訓練運動場所、教學實驗設施建設投資。
4)行政資產折舊費。行政資產折舊費是指用于行政辦公所使用的各類固定資產的年折舊費。
5)其他費用。其他費用是指與訓練競賽有關,但不能直接計入訓練競賽成本以及上述成本項目未包括的費用,如運動隊與社會其他部門聯(lián)系往來的公關費用等。為此專業(yè)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細分為:
總成本;運動員支出+輔助人員事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訓練資產折舊費+行政資產折舊費+其他費用。
2 培養(yǎng)競技體育運動員的成本核算方法[2]
2.1 培養(yǎng)競技體育運動員的成本核算程序 1)設置各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明細賬,對基本支出、項目支出中的工資、補助工資、其他工資、福利費、助學金、社會保障費、醫(yī)療保險、公務費、業(yè)務費和固定資產購建及維修中的費用、其他費用進行分類明細核算登記。
2)以各項目運動員為標的,能夠明晰分辨發(fā)生各類成本的直接費用,應直接記入“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各項目運動員成本”科目。不能夠直接記人各項目運動員的共同費用,按各類人員所構成的權數進行歸類分配,計算后轉人“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各項目運動員成本”科目。
3)不能直接記人各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的輔成本費用,由“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輔助人員成本”等科目歸集。年末,按各項目運動員人數及受益程度,計算后分配轉入“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各項目運動員成本”科目。
4)運動隊行政管理部門和后勤管理部門發(fā)生的費用,由“管理費用”科目歸集。年末,按各項目運動員成本的一定標準,計算后轉入“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各項目運動員成本”科目。
5)“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各項目運動員成本”科目發(fā)生額合計,為各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總成本。各項目運動員總成本除以運動員人數為各項目運動員單位成本。2.2 培養(yǎng)競技體育運動員的成本核算公式 為了便于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核算和編制會計報表,可運用如下計算公式:
本月(年)運動員培養(yǎng)總成本:該月(年)各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發(fā)生額合計
本月(年)某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總成本:該月(年)該項目運動員成本發(fā)生額合計
本月(年)某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單位成本:本月(年)該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總成本
該項目運動員人數
某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實際成本:該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單位成本×運動員人數
某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計劃成本:該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計劃成本×運動員人數
某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差異額:該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實際成本―該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計劃成本
某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差異率:該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差異額該項目運動員培養(yǎng)計劃成本
3 降低培養(yǎng)競技體育運動員的成本的思考
3.1 加強“體教結合”,謀求教育資源配合 除個別小齡項目外,運動員培養(yǎng)的啟蒙階段和早期訓練階段可以完全放在教育系統(tǒng)內的小學和初中進行,派教練或培養(yǎng)稱職的教練到學校任教。第一,孩子放學后可以馬上投入訓練,減少了學生路途消耗的時間,延長課外訓練時間,提高每天的訓練效率。第二,利用學校的場地、師資和后勤保障,減少文化課教員、后勤保障人員、行政管理工作人員的開支,減少訓練場所固定資產投入費以及場地資產折舊費和維修費、水電費、辦公費等日常消耗費用。第三,延長選材時段,在基層教練的視野中,實施排查式“經驗+科學”的選材。因為孩子運動潛能的展現并非在同一時間段,雖然我們目前的科學化選材已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基層教練也有了一定的經驗,但有些運動基因的孩子并不一定在相應的時間段發(fā)揮運動才能,有些發(fā)育較晚的孩子,也許就錯過了選材期。第四,以往發(fā)現了運動苗子,大多將其選走,到少年體校集訓一段時間,感覺沒前途了,便送回原學校,這種做法影響了孩子系統(tǒng)的文化課學習,家長一般持不支
持態(tài)度。第五,當學校成為某幾個項目的訓練基地后,必定帶動整個學校的體育活動,調動學生的體育興趣,當學生們個個都動起來之后,深入在學校內的教練員發(fā)現運動苗子的機率便會增大,擴大了選材面,由此教練員可以在眾多的運動愛好者中,選擇對象進行測試,并時刻進行跟蹤訓練。第六,目前許多高中、大學的體育場館和硬件設施已經具備培養(yǎng)競技體育運動員的條件,而且也有較雄厚的資金,將有些項目放到學校去,并給予教練支持,培養(yǎng)出來的運動員可參加體育系統(tǒng)比賽,讓大學分擔部分項目運動員的培養(yǎng)任務。總之,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選材訓練工作大膽地交給教育部門的小學和初中,將主要精力投入中專以上層次的運動員培養(yǎng),向各地方小學、初中輸送大量的有理論和實踐能力的教練員,讓競技體育在初中、小學中普及,通過學校基層教練的科學訓練,讓競技體育運動員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學校大環(huán)境中脫穎而出,使競技體育運動的雛鷹不但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還具備承受專業(yè)訓練的身體素質。也可以利用大學的資源分擔運動員培養(yǎng)成本。為此決策部門必須制定好基層學校教練員的激勵制度,充分調動學校教練員的積極性,對輸送運動員的學校和教練員給予切實的獎勵,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
3.2 實施科學訓練,提高成才率 以往,我們的運動訓練方式基本上是全天候的,天不亮出早操,早操完后進入上午訓練,午飯后,睡個午覺再進入下午訓練,唯獨晚間可以放松一下,長時間的超體力機能消耗,以及沒有尚佳的恢復手段,使得運動員疲勞堆積,而產生持久的疲勞戰(zhàn),不但影響了訓練效果,還導致了運動損傷的屢屢發(fā)生,不僅如此,過度訓練使運動員機體的抵抗力下降,難于抵御器質性病變的發(fā)生,使運動員職業(yè)成為與健康無緣的職業(yè)。以國家羽毛球隊為例,據統(tǒng)計,一線運動員的傷病率是100%,尤其是腰部、跺部、肘部、肩部等部位的傷病更為突出,如女單一組中的周密、龔睿娜、張寧等,女單二組中蔣燕枝、袁婷婷、朱晶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間盤病變,其中年僅16歲的朱晶晶腰椎間盤脫出現已回省隊;而2001年中國青少年羽毛球隊的傷病率幾乎是200%,42名集訓隊員查出83處傷病,這是一組多么可怕的數據,才十五六歲的小孩已經每人身掛兩處傷,如何讓他們持續(xù)發(fā)展?其后果的嚴重性,不言而喻。目前專業(yè)運動雛鷹級的省市一級運動隊每年的醫(yī)療費用大約是30萬元左右,這筆費用只是用于治療一些小的運動損傷,隨著運動級別的不斷升級,醫(yī)療保健費用將不斷攀升。因此,科學訓練,避免受傷,不但能節(jié)省醫(yī)療開支,而且會大大提高訓練效益。
在探索劉翔成功的奧秘時得知,劉翔每天訓練時間不超過3h,也就是說,他付出的訓練時間成本并不大。還有一個事例也能說明縮短訓練時間,提高運動成績是可行的。國家田徑管理中心派往美國得克薩斯州貝勒大學田徑俱樂部的7人學習訓練團傳來的消息,根據在美國一個月的訓練情況,蔡勇領隊談到美國的訓練方法和中國的差異時說:“相比國內,美國的訓練時間相對較短,每天只有1.5h,但是訓練的節(jié)奏比較緊湊。從訓練計劃上看,訓練的強度和訓練量并不是很大,但是美國教練的訓練要求運動員一直在積累,因此運動員每堂課都感覺比較累”[3]。至于訓練效果,湖北籍的馬時忍教練說:“訓練一個月后,我們能發(fā)現運動員的力量在增長,能力有所提高,應該是初見成效”。當問到運動員們的體會時,運動員姜波說:“雖然每天的訓練時間不長,但是每個練習卻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幾乎沒有休息調整的時間,每次訓練完我們都累得連話都不想說,而在國內,我們可以有充分的、松散的調整時間,看來美國人的效率就是高呀!但是我能感覺到我的肌肉塊在明顯地增大,跑步動作的協(xié)調性也有明顯提高。”不僅是姜波其他運動雖也反映自己的能力和成績在提高??磥恚柧毷强梢钥s短時間;提高效率的,時間縮短,機體恢復的時間變長,恢復就充分,就有充足的精力投入下一場訓練,就不易受傷,就降低了健康成本,步人機體的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同時每天就會有大量的時間用于學習或從事訓練之外的事,就會提升運動員群體的人力資本。
3.3 拓展培養(yǎng)競技體育運動員的功能,提高投入與產出的效益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競技體育表演市場和健身市場逐步繁榮,競技體育運動員有了用武之地,在役期間有市場運作能力的項目可以通過體育表演的廣告效應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自給自足,降低國家投入;無法進入市場的項目運動員在進行運動訓練的同時應有意識地選擇與體育相關聯(lián)的、自己喜愛的職業(yè)方向進行職前教育和學習,體育運動學校和競技體校中專、大專應承擔起培養(yǎng)競技體育運動員與運動員逐級分流就業(yè)的雙重任務,在培養(yǎng)運動員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主體目標奮進的前提下,做好退役后的再就業(yè)準備,專業(yè)運動隊應與體育運動學校掛鉤,體育運動學校要定位正確,瞄準社會所需,培養(yǎng)技能型體育人才。對于競技體育運動員而言,專業(yè)運動隊的學習、訓練和生活期應該作為二次職業(yè)生涯的儲備期,讓職前教育和培訓在不影響運動員為省市爭光、為國爭光的同時始終伴隨著運動員,讓運動員細水長流地掌握相關的就職技能,因為任何人都明白,競技體育是一個極富競爭性的職業(yè),冠軍的惟一性演繹的拼搏場面有時是可以用殘酷來形容的,冠亞軍的差別只能讓人欲哭無淚,要讓運動員無論在競技運動生涯的哪個層面退役,都能在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找到自己繼續(xù)為體育事業(yè)貢獻力量的職業(yè),如,體育管理者、體育經紀人、體育俱樂部教練、體育社會指導員、體育保健人員、體育健康指導師、體育娛樂陪練員、體育信息技術人員、體育新聞傳播人員、體育醫(yī)務人員、體育外交人員、裁判員、教練員、學校競技體育教練員……隨著小康社會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的需求量會不斷增大,競技體育運動員培養(yǎng)不能只有爭金奪銀的單一性目標,其附帶值是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
3.4 延長運動壽命,避免競技體育人才浪費 競技體育運動訓練是要講求規(guī)律的,在不破壞人體成長規(guī)律的前提下遵循運動訓練的規(guī)律就能循序漸進,逐步積累提高。違背規(guī)律,不但會前功盡棄,甚至就此夭折。審視傳統(tǒng)的競技運動員培養(yǎng)體系,我們不難看到在許多運動項目上出現“仲永現象”[注Jo如我國的足球、籃球、田徑等項目,在世界青少年比賽、世界中學生運動會上都曾有過不俗的表現,取得過許多耀眼的好成績,然而他們長大之后,在世界大賽上卻表現平平,多數人甚至已早被淘汰而不見蹤影。有資料表明,1980―1985年田徑項目全國少年比賽前三名運動員共770人,成年后進人全國前10名的比例為14.1%,進入亞洲前10名的比例為2.2%,進人世界前10名的比例僅為0.26%。而看看印尼的王蓮香,她可是在李玲蔚時代就出道的運動員,卻一直打到了我們的龔智超時代,而世界冠軍拉爾森、佐戈等也都在競賽場上跨過了而立之年,乒乓球的瓦爾德內爾則更出名,他一人就頂我們四代運動員,反觀我們的運動壽命,有多少運動員能堅
持到26歲?曇花一現的實在是太多了,出現這種情況,其重要原因是運動員在少年時過早進行專項訓練,忽視身體素質訓練,等到他們進入國家隊后,隨著訓練強度的增大,其身體素質不過關和潛在的傷病等問題就暴露無遺。作為體育后備人才的教練員,總希望所帶的隊員出成績,早出成績,因為運動員的成績與教練員的收入掛鉤,與地方體育官員的政績相連,如此評價標準,不得不讓人們以急功近利的方式拔苗助長,不顧國家和小運動員的長期利益。以犧牲運動員的文化學習為代價,置國家的《義務教育法》而不顧,忽略青少年的年齡特點,使運動員偏離正常系統(tǒng)訓練的軌道,使本應用來打基礎的基本功訓練階段,提前用來出成績,用耗時、耗力、掠奪性的原始訓練手段,早期開發(fā)運動員還未成熟的體能資源,以換取低層次、低水平的金牌。致使運動員的自然身軀受到創(chuàng)傷――傷病累累纏身,智力發(fā)育受到抑制――知識殘缺淺薄,道德涵養(yǎng)受到摒棄――自我約束缺失。好端端一塊運動材料,卻因毀滅性的拔苗助長,斷送了成才的希望,付出了高昂的積累成本。造成了極大的人才浪費。這些被淘汰的運動員,縱然持有被照顧得來的大學文憑,可因文化修養(yǎng)的缺失,無法挑戰(zhàn)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競爭,無法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急功近利摧毀的是正在潛心栽培的競技運動人才的“半成品”。短期利益毀掉了運動員培養(yǎng)應有的長期效益?!笆陿淠?,百年樹人”,競技運動員成才至少需要8―10的時間,必須從長計議,科學規(guī)劃,應在競技運動訓練的同時伴隨基礎教育、中高級學歷教育和在職教育,實施科學的、系統(tǒng)的、全面的、長期的運動員培養(yǎng)計劃。
3.5 實行網上辦公,降低管理成本 目前各級政府基本實現了電腦辦公,凡是在網下可以實現的政府職能工作,在網上基本都可以實現(一些特殊情況除外)。人們可以在網上查閱到所有向公眾公開的相關職能部門的各項文件、資料、檔案等,通過網絡信息通道,實行網上辦公,不但改善了工作環(huán)境,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可以精簡行政人員,節(jié)省管理開支、降低辦公費用。比如,以往人們去管理職能部門辦事,往往要跑到各部門的所在地去,如果涉及到各個不同部門,要蓋不同的章,更是叫人跑斷了腿,如果在外地,還要派人出差,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現在這些事情,可以在網上進行,節(jié)省了人們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辦事費用,甚至有些會議,也在網上經過相互間的交流,形成了決議,極大地提高了辦事效率。目前,競技體育信息網中應增設所有項目、所有級別運動員競賽成績資料,便于選材跟蹤,所有注冊運動員的基本情況應相對詳細,便于各省市在進行運動員交流的時候,能夠盡可能多地了解到對方的資訊情況,有效地避免交流詐騙行為,保護引進者的利益。
參考文獻:
[1]華瓊.普通高校人才培養(yǎng)成本構成內容探討[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5,21(4):117-120.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與我國競技體育運動體能訓練相關的問題。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國競技體育運動體能訓練工作中存在的體能訓練理論經驗化嚴重的問題和“早期訓練專項化”在認知和應用上的誤區(qū),然后又在此基礎之上,針對這兩個問題分別探討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以期能夠為我國競技體育運動體能訓練工作的科學化開展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體能訓練 競技體育 訓練理論經驗化 早期訓練專項化
現代競技體育運動訓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的工程,簡單來說,其核心就是利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和提升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為其在競技比賽中獲得良好的成績奠定基礎。而體能訓練作為競技體育運動科學訓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動員整體競技水平得以有效提高的基礎,也是其競技水平得以充分發(fā)揮的切實保障,由此可見,體能訓練在競技體育運動訓練中的重要性。鑒于此,為了推動我國體能訓練科學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本文就針對目前我國競技體育運動體能訓練中現存的兩個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有針對性的探討了相應完善對策。
一、我國競技體育運動體能訓練現存的問題
(一)體能訓練理論的經驗化情況嚴重
體能訓練是運動訓練工作的一部分,其理論基礎離不開運動訓練學,因此,在體能訓練理論中經驗化的內容也就相對較多。但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體解剖學、生理學以及生物力學等學科也逐步發(fā)展成熟,體能訓練理論的科學性已經成為了可能。然而,由于我國在開展競技體育運動體能訓練工作的過程中,對體能訓練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仍然導致了體能訓練理論經驗化問題的存在。例如:在我國的競技體育運動體能訓練中,很多人都堅持認為體能就是能跑,就是耐力,是田徑能力在其他體育運動項目中的應用,從而導致我國的競技體育的體能訓練理論出現了明顯的科學化不足,經驗化嚴重的問題,并因此影響了我國競技體育運動體能訓練工作的科學化開展。
(二)體能訓練“早期專項化訓練”的認知和應用上存在一定的誤區(qū)
“早期專項化訓練”實際上指的就是在確定了專項以后,所進行的以打好專項訓練基礎為主要目的的早期訓練。目前,在我國競技體育運動的體能訓練工作中,對于“早期專項化訓練”的認識及應用誤區(qū)主要有兩點:一是,反對“早期專項化訓練”,認為早期訓練只應該是全面的素質訓練,即體能訓練。只有在體能訓練的基礎打牢之后,才能夠與專項技術相結合,失去了體能訓練的基礎,專項化的訓練就無從談起。二是,認為隨著現代競技體育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運動訓練的專項化程度也相應的不斷提高,運動員創(chuàng)造優(yōu)異的成績的年齡也不斷提前,如果不開展早期的專項化訓練,是無法取得優(yōu)異的體育運動成績的。以至于在運動訓練的早起就盲目的開展專項化訓練,使得運動員出現了早衰、運動壽命縮短等一系列的問題。實際上,這兩種觀點均過于片面,其忽略了體能與技術統(tǒng)一于專項運動的現實,從而影響了體能訓練工作的科學性。
二、我國競技體育運動體能訓練的對策與建議
(一)科學開展體能訓練理論的研究工作
體能訓練作為針對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訓練,只有朝著動力學、生理學等科學訓練的方向發(fā)展,才能夠切實的揭示體能訓練的本質規(guī)律,才能夠促進體能訓練由運動學的表象向動力學、生理學等本質規(guī)律轉變,才能夠更科學的指導體能訓練工作的開展,促進體能訓練成效的不斷提升。例如,在開展體能訓練理論的研究工作時,如果能夠從生物力學的角度研究骨的杠桿作用,關節(jié)角度的變化,骨骼肌的收縮;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研究能量代謝,有氧無氧能力以及肌力大小和神經支配作用等等,將會使得所開展的體能訓練工作得到人體科學理論的支撐,使得所開展體能訓練理論研究工作的科學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注意“早期專項化訓練”的科學應用
“早期專項化訓練”的理論并沒有錯誤,其關鍵是如何科學的把握體能與技術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訓練水平和訓練的控制問題。實際上,早期專項化訓練中的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是一個互為基礎、彼此支撐的動態(tài)平衡問題,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勢必會造成對體能訓練工作的誤導。因此,對于競技體育運動項目早期的訓練來說,就應注意如下幾點問題:
一是,早期訓練應建立在運動員不同身體運動能力、不精通時期發(fā)展的敏感期上,才能夠取得最佳的訓練成效;二是,在不同身體運動能力發(fā)展的敏感期,必須要充分利用敏感期的快速發(fā)展性,采用多種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最大限度的開發(fā)運動員的某一種或某幾種身體運動能力;三是,處于早期訓練階段的運動員往往具有很強的技術模仿能力。因此,在開展體能訓練,發(fā)展運動員的運動能力的時候,同時也應該要注意進行必要的技術練習。但是在開展技術練習時必須注意不要過分強調技術的細節(jié)和技術水平的提升,以防止出現錯誤的動過技術定型;四是,在開展早期訓練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運動員各種身體運動能力之間的內在轉化關系,而不要過分的強調技術和技術能力的外在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將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統(tǒng)一于一個科學的訓練體系之中,實現最佳的體能訓練成效和競技體育運動員運動能力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仇乃民,李少丹.論競技能力系統(tǒng)的結構復雜性[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02).
關鍵詞: 普通高校;遼寧省;競技體育;發(fā)展途徑;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 G 807文章編號:1009-783X(2013)02-0147-04文獻標志碼: A
自1987年在普通高等學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以來,經歷了試辦、體教結合、高校競技體育3個階段,在20多年的實踐與發(fā)展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以 2003 年之后教育部獨立承擔參加世界大運會及國際大學生體育競賽等任務為標志,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進入“實現體育、教育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提高競技體育隊伍的綜合素質,有利于高校拓寬人才培養(yǎng)領域”[1-2]的新階段,確立了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又是國家競技體育的組成部分的嶄新地位,這是時展賦予高校體育新的歷史使命[2];然而,在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迅猛發(fā)展的浪潮中,身為全國體育大省、競技體育強省的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卻表現黯然,沒能與時俱進,其問題何在,令人深思。為此,筆者撰寫本文,旨在尋找遼寧省普通高校競技體育發(fā)展途徑問題,為遼寧省普通高校競技體育有效發(fā)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遼寧省辦有高水平運動隊普通高等學校為對象,選取沈陽市5所、大連市3所、撫順市1所具有代表意義的普通高等學校,共計9所。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文獻27篇,為本研究提供討論依據。
1.2.2專家訪談法
同有關專家及相關學校主管領導、教師就有關問題座談。
1.2.3問卷調查法
1)對影響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有效發(fā)展途徑問題的相關指標進行問卷設計,并采用克朗巴哈可信度檢驗方法,進行可信度檢驗,共向專家發(fā)放9份,回收9份,可信度檢驗系數為0.8。
2) 通過信度檢驗的同一份問卷,分別向遼寧省辦有高水平運動隊普通高等學校主管領導發(fā)放問卷9份,回收9份,回收率100%;向高水平運隊教練員發(fā)放問卷20 份,回收19份,回收率95%;向高水平運動員發(fā)放問卷140 份,回收137份,回收率97.8%。
2結果與分析
2.1結果
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推動了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的發(fā)展,提高了學校體育競賽的競爭力,增強了學校的凝聚力,活躍了校園生活。同時,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組織機構、教學、訓練、招生和競賽等規(guī)章制度是健全的。對此,我們從經費與場館設施、生源和一條龍體系、體教結合、競賽與訓練等方面,對遼寧省辦有高水平運動隊普通高等學校主管領導、教師及運動員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經費與場館設施是促進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發(fā)展的主要途徑,分別為37.2%、35.1%、48.1%,列首位。除此之外,前述三者調查對象對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發(fā)展的認識角度各有不同,領導與教師認為“體教結合” 與競、訓是促進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有效發(fā)展的途徑,分別為21.5%和22.1%與30.5%和16.9%;教師還認為生源和一條龍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徑,占22.3%;而運動員的觀點更偏重于教練員與系統(tǒng)性、生源和一條龍體系,分別占23.2%和17.3%。見表1。
2.2經費與場館設施問題
2.2.1經費問題
經費與場館設施是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和有效途徑。遼寧省教育廳對辦有高水平運動隊普通高等學校進行評估的結果表明,各校高水平運動隊的使用資金和科研經費明顯不足,一般在15萬至35萬元之間,運動員人均在5 000元至10 000元之間。其中東北財經大學投入較大,為80多萬元。另外,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大學的投入也高于其他學校,運動員人均基本上達到近1萬元[3],說明各校高水平運動隊的使用資金和科研經費不僅存有差距,且與清華大學400萬元、北京大學150萬元相比更差之甚遠[4]。
其主要原因是各校高水平運動隊的使用資金和科研經費途徑沒有實現多元化,主要是由學校行政撥款,依靠企業(yè)或其他形式的贊助幾乎等于零。而北京普通高等學校用于競技體育發(fā)展經費的72.4%由學校自籌,企業(yè)贊助8%,其他17%,行政投入0.6%[5]。經費問題-直困擾著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的發(fā)展,其原因是眾所周知的,遼寧省是國內教育大省,而遼寧省的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在國內并不是大省,高校運動隊人均經費還達不到4 000~5 000元。以遼寧大學為例,每年體育維持費15萬元左右,一個籃球隊參加聯(lián)賽需30萬元,全部由學校自籌,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經費明顯不足,出現嚴重的瓶頸態(tài)勢,制約了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的發(fā)展。
2.2.2場館設施問題
通過查閱遼寧省辦有高水平運動隊的普通高等學校自檢報告,從中獲得了各校的體育館使用情況。其基本情況分為2類:笫1類是依托體育院系辦有高水平運動隊的普通高等學校,其體育館面積及設施配套極為完善,如沈陽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和大連大學。笫2類是普通高等學校,其中大連理工大學為最高,達1.4萬m2,其他普通高等學校體育館的使用面積明顯不足,平均不足2 000 m2[3],如遼寧大學僅有一個不足2 000 m2的訓練館,每遇主場比賽不得不租用體育館。這些學校與北京高校的3 000 m2平均數[4]相比明顯有差距。
造成體育館使用面積明顯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用于體育館建設和改造的資金不足;二是一些學校剛剛完成搬遷,相關配套設施正處于建設中。總之,遼寧省辦有高水平運動隊的普通高等學校,應加快完善體育館及設施配套建設的步伐。
2.2生源與“一條龍訓練體系” 問題
2.2.1生源情況不容樂觀
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體育特長生的招收是在國家現行的高水平運動員招生政策指導下進行的,調查結果表明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體育特長生的錄取比例較低(不足1%);二是高水平運動員水平不高;三是優(yōu)秀體育特長生嚴重流失。其原因:1)來自基層高中教師及家長反映,一所高中每年藝術類特長生被錄取率甚至高于體育特長生,2006年國家對高水平運動員招生政策的調整,一些退役運動員的加盟,使體育特長生的路子越加狹窄。2)對140名高水平運動員調查的結果是,健將占0.7%,一級運動員占44.2%,二級運動員占55.7%,其中30.7%來自專業(yè)隊[3],其他均來自體校和高中。而北京來自專業(yè)隊和退役運動員的人數占總數的87.8%[5]。3)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原本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遼寧省有著規(guī)模宏大的中、小學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參加訓練的學生累計47.5萬人,每年有近1 000名的體優(yōu)生[6];但是,由于地域經濟發(fā)展問題,遼寧省的優(yōu)秀體育特長生除輸送體育專業(yè)隊伍外,幾乎全部流向北京、上海及經濟發(fā)達的外省、市重點大學。
2.2.2“一條龍訓練體系”有待建立
“一條龍訓練體系”是科學系統(tǒng)培養(yǎng)運動員人才的體系工程,是體育人才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在美國,體育人才體系是從幼兒小學中學大學形成的一貫制,將中學作為培養(yǎng)奧運會冠軍的基地,高校是運動員攀登世界體育高峰的必經之路[7]。而在我國,高校運動員來源有3種渠道,即中學、競技體校和專業(yè)退役隊員。由此可見,在訓練過程中,很難實現科學系統(tǒng)化。從另一個角度看,專業(yè)退役隊員只是起到“借雞取蛋”的作用。為此,在試辦高水平運動隊伊始,很多專家就提出了建立“一條龍訓練體系”的理念。多年來,雖然被大家所接受,但全國僅有19.2%的學校建立“一條龍訓練體系”[2],實際尚未起到大學“龍頭” 的作用。就遼寧省而言,有中、小學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2 011所,參加訓練的學生累計47.5萬人,教練員3 842人[6]。其中有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學校69所,有遼寧省實驗中學、沈陽31中學、沈陽28中學、大連2中、大連51中等一批高水平中學生體育隊伍。而在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12所高校中,目前尚未建立起實質性的“一條龍訓練體系”;因此,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建立真正意義的“一條龍訓練體系”勢在必行。
2.3大學生運動員競賽問題
目前,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與體育部門的專業(yè)隊伍隸屬于2個行政主管部門[8]。 運動項目協(xié)會式管理還沒有脫離政府的管轄,它們在運動競賽的計劃及組織上仍然以體育系統(tǒng)內部為主,因為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隸屬教育部門,大學生體育競賽只能在教育系統(tǒng)內進行。調查結果反映出,僅有20%左右的運動員能參加每 4 年一屆的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和全國單項體育協(xié)會組織的比賽,而多數運動員只能參加省、市的大學生運動會,還有每年指定的1~2項的單項比賽,除此之外,基本上無其他比賽。有將近一半的運動員在1年內幾乎沒有參加過一場高水平的比賽。由此可見,體育系統(tǒng)并未將普通高等學校體育競賽納入其管轄范圍,大學生體育競賽,始終處于業(yè)余水平之間的競爭,無法融入國家競賽體系,得不到大賽鍛煉,制約了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提高和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的發(fā)展。
2.4科學系統(tǒng)訓練與執(zhí)教能力問題
運動訓練的系統(tǒng)性是指持續(xù)地、循序漸進地組織訓練的過程。要求科學制訂訓練計劃、訓練方法,能客觀、真實、準確地反映出運動項目本質屬性,能夠充分體現項目的運動規(guī)律及特征。
通過查閱遼寧省辦有高水平運動隊普通高等學校評估材料,了解到各校能夠根據所辦項目的運動規(guī)律及特征,科學制定訓練計劃和訓練方法,但對運動員的調查卻反饋有28%認為較不系統(tǒng),有52%人認為一般,有20%認為比較系統(tǒng)。這表明各校普遍存在著缺乏科學訓練的系統(tǒng)性與方法創(chuàng)新,其原因有以下3個方面。
2.4.1運動隊人員流動性大
在調查的普通高等學校中多數是4年制,只有1所學校有預科(5年制)。而到目前為止,高水平運動隊的學生被保研的只有5人,這就是說運動員在校一般穩(wěn)定在4~5年之間,實際訓練的年限不足4年。而這4年中,由于受學制限制,人員每年都有出有進,在人員的穩(wěn)定性上與專業(yè)運動隊對比是有很大差別的。專業(yè)運動隊的隊員一般都是由二線過渡到一線隊伍,一般都穩(wěn)定在10年以上。因此,各校高水平運動隊特有的流動性,給訓練水平的提高增加了較大的難度。
2.4.2學訓矛盾突出
各校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形式均以學訓結合為主,一般寒暑假沒有集訓或很少集訓;每周訓練均在5~6次,每次訓練時間為2~4 h,平均3 h左右,每周總時數在15~20 h之間。而運動員與正??既氲膶W生相比,文化基礎有很大的差距,在完成學業(yè)過程中有很大的難度,表現為學習壓力大,訓練出勤率沒法保證,往往出現運動成績好的學生出勤率差,而二級水平的運動員出勤率較高,這是影響訓練質量因素之一。
2.4.3教練員職業(yè)能力不足
各校擔任高水平運動隊的教練員,幾乎清一色的是從體育院系畢業(yè)后即從事體育教育工作的人員,他們平均教齡為10.6年,最長20年,最短僅有2年,運動技術等級均為一級運動員,其教練職業(yè)能力及社會影響缺乏,缺少高水平運動項目訓練經驗與能力,而且許多教練員除訓練外,一般每周還要從事3~4次體育課教學,加之早操和課外輔導等工作,工作量負荷重,必然會分散精力,影響訓練水平的提高。
2.5“體教結合”是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發(fā)展的新途徑
“體教結合”是體育和教育2個主管部門,為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而共同建立的兩部門間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分工合作、協(xié)同處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9]?!绑w教結合”是體育和教育系統(tǒng)以共同的目標為導向,其運行結構分為3個層面:1)在宏觀(政府)機制層面,“體教結合”指體育和教育2大行政部門機制的結合;2)在中觀(學校、運動隊)執(zhí)行層面,“體教結合”指體育學校和運動隊與普通學校的結合;3)在微觀(內容)層面,“體教結合”指運動員的運動訓練與文化課學習的結合[10]。“體教結合” 是培養(yǎng)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和發(fā)展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在“體教結合”方面作出一些嘗試,如沈陽師范大學的乒乓球隊在大運會和甲級聯(lián)賽上都取得了驕人戰(zhàn)績,東北大學的男子籃球隊曾沖進大超總決賽,對促進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發(fā)展和探索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途徑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實際運作實踐中,卻因為體育和教育2部門的“真實目標” 不一致,體育部門是借助高校的學歷,而普通高等學校是要在體育競賽中獲益,其結果是“同床異夢”。另一方面,由于“運動員大學生”的雙重身份,產生了“學訓”矛盾等問題,在-定程度上影響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的發(fā)展。
3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發(fā)展途徑的探索
3.1實現多元化經費途徑
為了解決好遼寧省辦有高水平運動隊的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發(fā)展中經費不足的問題,必須轉變觀念,樹立“高校品牌”意識,拓寬融資途徑,開發(fā)高校體育贊助市場。各校應從以下途徑入手:1)除教學經費中的體育經費外,盡可能爭取財政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專項經費;2)以企業(yè)冠名或者廣告的形式,爭取企業(yè)的贊助,如北京理工大學足球隊與華旗資訊聯(lián)姻,以北京愛國者大學隊爭戰(zhàn)中甲賽場;3)通過比賽交流或表演的形式,走向企事業(yè)單位和社會,爭取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和個人的贊助;4)可采取教委、體育局、學校三位一體聯(lián)合投資訓練。此外,為加快遼寧省辦有高水平運動隊普通高等學校體育館及設施配套建設的步伐,應采取吸取社會資金聯(lián)建等辦法。如借鑒高校由資方建設,聯(lián)合辦學的方法,就是由學校出場地,企事業(yè)單位、社會或個人出資建設,學校除正常訓練、教學外,其經營權屬出資建設一方,合作一定年限后由校方收回所有權。各校還應借第12屆全運會由遼寧省承辦之機,通過引入政府資金的辦法,改善體育館及設施??傊|寧省普通高校競技體育應擴大市場影響,實現經費多元化。
3.2生源與“一條龍”訓練體系途徑
3.2.1保障運動員水平途徑
為解決好遼寧省高水平運動員水平不高的問題,首先是優(yōu)化生源,建議每年通過舉辦冬令營、夏令營等選秀賽的形式,將優(yōu)秀中學體育特長生展示于招生學校和社會,選撥優(yōu)秀中學體育特長生;各校招生過程要在相關部門的監(jiān)督、監(jiān)察下進行,使體優(yōu)招生工作更加公開、公平、公正。其次,為防止體育優(yōu)秀生流失,對參加重大國際體育比賽或全國性體育比賽取得前6名的體優(yōu)生采取破格或者提前錄取等辦法,對有發(fā)展前途的優(yōu)秀苗子重點培養(yǎng),并且采取提前簽約的辦法加以限制,同時,還應以減免學費或給獎學金的辦法吸引高水平運動員入學。再次,就是對某個項目取得一定成績的學校,鼓勵其適當擴大體育優(yōu)秀生的招生比例,使更多的體育優(yōu)秀生進入高校。這些辦法,都是保障運動員水平的有效措施。
3.2.2“一條龍”訓練體系途徑
建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一條龍”訓練體系,是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基礎,是運動訓練長期性、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的保障。首先,由大學、中學、小學成立聯(lián)合機構,負責協(xié)調“三?!钡恼猩陀柧毠ぷ?,即招生工作“一條龍”。如沈陽市規(guī)定,對在教育局及省以上教育行政部門主辦或參辦的體育比賽中,取得單項前6名或集體項目前3名的小學畢業(yè)生,初中升高階段參加市教育局或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主辦或參辦的體育比賽,取得單項前6名或集體項目前3名且擔當主力運動員的初中畢業(yè)生,在校期間因故未能參加市級以上體育比賽,但具有較高的運動能力且能達到優(yōu)秀運動員標準的初中畢業(yè)生,具有較強的專業(yè)功底和較高的藝術水平的初中畢業(yè)生,分別由各初、高中按傳統(tǒng)項目錄取。當然,這一定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制度保障。其次,“一條龍”訓練體系應建立由小學、中學到大學組成的金字塔型結構,應以中、小學體育傳統(tǒng)項目點校為基礎,以各個單項為紐帶,形成項目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條龍”訓練體系。最后,體系內應實行“三校”相互協(xié)作、支持、聯(lián)合組成訓練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3.3大學生參賽途徑
解決大學生參賽少的問題,有關部門應統(tǒng)一組織協(xié)調。解決的途徑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注冊。中國境內的高校,不但以獨立會員單位身份加入各級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或大學生單項運動組織,參加全國或省級大運會或大學生單項運動比賽。同時,為增加大學生參賽機會,鍛煉隊伍,提高水平,還應注冊于體育總局各單項協(xié)會,參加省級和全國綜合運動會。如復旦大學男子排球隊參加A組比賽、北京理工大學男子足球隊征戰(zhàn)中甲。其次是賽事安排。目前除每4年一屆的大運會和每年的大學生單項比賽外,別無賽事。因此,大學生各單項運動應組織分區(qū)賽或全國的A、B組的聯(lián)賽。其“級別”按運動水平或競賽成績的高低劃分。如CUBA大學生籃球聯(lián)賽的參賽形式,實際上已經走到了前列。最后,是其他形式比賽。針對某些項目特點,舉行田徑、游泳項目的通迅賽,藝術體操、健美操、武術等項目的表演賽。
3.4提高教練員能力,解決學訓矛盾的途徑
教練員的執(zhí)教經驗和能力是運動隊發(fā)展的關鍵所在。提高教練員的執(zhí)教經驗和能力,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教練培訓制度,分批分項對教練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訓,使他們及時了解新的動態(tài),以便改進訓練方法,同時,還要強化對教練員進行業(yè)務考核和監(jiān)督。另外,普通高等學校對教練員的工作考核和職稱聘任應與訓練水平、競賽成績掛勾,甚至在教練員的職稱評聘上走“雙軌”制,除按教師系列條件評聘外,還應參照體育系統(tǒng)教練員的職稱評聘辦法執(zhí)行,以此來調動教練員的積極性,促進訓練工作的開展,提高競技水平。
提高教練員能力的另一個途經是促進教練員的交流,聘請國內外的著名教練員來校執(zhí)教,如北京理工大學聘請國內著名教練員金志楊執(zhí)教,把該校男足帶入中甲。目前,遼寧省的東北大學、遼寧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學校都在作這方面的嘗試。
高水平運動員的學習與訓練之間的矛盾,需要在制度建設上得到妥善解決。目前采取的預科制及教師下隊補課等辦法,都是解決學訓矛盾的有效途經。同時,還應把運動成績獎勵與學分掛勾,對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運動員給予適當的學分獎勵或者在運動員之間實行獎學金評比,以此鼓勵運動員積極訓練和努力學習。另外,高水平運動員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抓住一切時機努力學習。如復旦大學男排教練評價他的隊員外出比賽,除服裝外,包里都是厚重的書。
3.5體制改革與“體教結合”的發(fā)展途徑
3.5.1體制改革措施
從宏觀意義上講,體制改革應提倡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三元結構的管理模式,以及由國家、省、市三級教育部門、體育局和共青團組成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委員會的普通高等學校競技體育三級管理體制。就遼寧而言,應改革現有的由省教育廳藝體處獨家管理的現狀,設立主要有教育和體育部門組成的,具有實質性職能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委員會機構,下設訓練部、競賽部、市場開發(fā)部等部門,分別負責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和訓練工作的監(jiān)督,賽事的組織、協(xié)調、管理工作,廣告、宣傳、冠名等市場開發(fā)工作。
3.5.2“體教結合”措施
“體教結合”是我國競技體育改革的新舉措和探索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新途經。為能實現這一新的舉措,首先,要使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做到真正意義的“結合”,當然包括領導層思想意識的轉變、相關政策制定、聯(lián)合機構的組成和資源共享等方面問題。其次,運動隊與學校的結合,走運動隊與學校聯(lián)合辦隊的途徑,如“沈陽師范大學的乒乓球隊模式”“北理工足球隊模式”。還可以采取由體育局和學校聯(lián)合招收青少年運動員的方法,這些運動員既是學校的預科或本科學生,同時,又是省、市的二、三線運動員,如“華東理工乒乓球隊模式”。最后,運動員的訓練與教育的結合,是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提高運動員的綜合素質的新途徑,它事關運動員的切身利益,有助于運動員退役后再就業(yè)。
參考文獻:
[1]馮建中.體教結合:國家視野中的認識與行動[N].中國體育報,2004-03-11(6).
[2]何志林.新形勢下我國高校競技體育現狀及發(fā)展策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5(33):73-76.
[3]遼寧省教育廳,藝體處.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大學等遼寧省普通高辦高水平運動隊學校自檢報告[R].2006.
[4]賈書申,姚建軍,徐文泉我國高校競技體育基本資源情況分析的研究:以北京地區(qū)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8(32):92.
[5]高斌,駱秉全.競技體育在北京高校發(fā)展中瓶徑問題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1(1):114-117.
[6]李喜平.遼寧學校體育50年匯編[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153.
[7]丁玲娣.談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競技體制模式改革[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2(31):7-9.
[8]鄭國華,熊曉正,尹國君,等. 論我國競技體育模式的認識基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11(31):1548-1550.
摘 要 體育學校在競技體育教育的同時,必須兼顧體育文化的熏陶和傳承,這是體育運動的基本精神,也是體育競技的價值所在。本文論述了體育文化及體育精神的內涵,并就青少年業(yè)余體校如何貫串這些重要內容,提出了個人見解。
關鍵詞 體育文化 體育精神 體校 貫串
智慧的人類,在任何一項體育競賽中,都應該閃耀出道德的光輝。這也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內涵。體育活動、體育鍛煉及體育競技,應該是伴隨人類社會的形成就已經出現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群體或者社會不重視自身的發(fā)展與強大?!绑w育文化”一詞最早直譯為身體文化。一般認為體育文化可以概括為“在增加健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的財富,包括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組織及規(guī)范體育活動的各種思想,制度,倫理道德,審美觀念,還包括為達成目標的各種改革舉措以及相應的成果?!?/p>
體育文化主要包括體育觀、體育價值觀、體育行為準則、體育道德等在內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及反映這一形態(tài)的體育方式、民族風俗、人心理特征、審美情趣等。甚至包括體育科學和體育的價值、觀念、意識、心理等社會因素。盡管人們對體育文化的認識還沒有完全統(tǒng)一,對于概念使用范圍還有爭議,但體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已經表明:作為映射著人類智慧之光的一種實踐活動,它所產生的意識形態(tài)和知識體育,所創(chuàng)造的方法、手段、技術、器械、設施以及記錄和傳播所必需的組織、宣傳機構等,已經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構成了一種獨特的不可缺少的文化現象。此外,體育還是一種娛樂性和休閑性很強的文化。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體育運動日益成為人們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它為人們提供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消遣,給人們帶來無窮樂趣。體育娛樂性,按參加者在活動中的方式可分為觀賞性娛樂活動和運動性娛樂活動。
體育是一種競爭鮮明的文化。體育的競爭,是指在運動場上,兩個以上的個人或集體在同一規(guī)則下,爭奪同一目標的活動。體育的競爭,不僅僅反映在競技體育上,還反映在群眾體育上,現代體育比賽,不僅比身體、比技術、比經驗,而且比思想意志品質和頑強拼搏精神,是一種全面的競爭。教育性也是體育文化固有的特征和功能。體育的教育性有兩層含義:一是從它產生之日起,就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德育、智育、美育等結合,是全面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二是寓教育于體育之中,在體育運動中培養(yǎng)人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培養(yǎng)人勇敢、頑強、拼搏進取的優(yōu)良品質。
體育當然更是一種藝術性很強的文化,尤其以競技體育最為典型。高水平的比賽,既是比技術水平,又是一種藝術的表演。高超、完美動作以及運動員矯健身姿給人以藝術的欣賞和美的享受,令人回味無窮。
體育是民族產物,具有民族特征。由于民族區(qū)域的生存環(huán)境、文化底蘊、社會和經濟生活、歷史和發(fā)展原因的不同,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如中國武術、印度瑜加,西班牙的斗牛等。當代體育和今后發(fā)展,雖然民族間差異繼續(xù)存在,但這種差異又受到世界性的統(tǒng)一規(guī)律的嚴格限定,其共同點越來越多,滲透和融合不斷加強。體育的全民性表現為全民的積極參與。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發(fā)展,人們從繁重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利用更多閑暇,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愉悅身心;通過電視、網絡、報刊、雜志等新聞媒體關心體育賽事;或親自到體育現場觀看比賽??傊w育已日益成為人們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
體育文化之所以能夠存在和發(fā)展,是與它具有特定的功能分不開的。研究體育文化的功能,可以使我們加深對體育文化的理解,進一步認識體育文化對社會發(fā)展、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意義,從而更有效、更自覺地發(fā)揮體育文化的功能。
[關鍵詞]競技體育 體育文化 學校體育
校園體育文化作為社會亞文化的一種特有現象,是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的范圍內,人們在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資財富和精神財富總和的一部分。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目前仍然是以競技運動項目為軸線的教材體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盡管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也進行了一些改革,但就主體而言,人們認為競技體育仍是當前學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
一、競技體育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
競技體育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它源于社會文化和民族文化,具有強烈抗爭的性質,是體育活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一方面一個國家競技體育的水平甚至代表著國家的形象,所以它的社會影響力巨大;另一方面隨著現代傳播技術的發(fā)展,競技體育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宣傳和關注,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NBA、亞運會、甲A足球賽,幾乎都深人到每個學生的心中,選修熱門運動項目的學生日漸增多。正因為競技體育已遠遠超出本身的價值,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它是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集中體現之一。競技體育文化是構成體育文化的核心,因此向學生傳授基本運動技術、戰(zhàn)術、規(guī)則,是提高學生體育文化水平的需要。我國學校體育中競技運動項目作為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已延續(xù)了幾十年,它是師生課余體育鍛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一種重要手段,毫無疑問競技體育已經是校園體育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認為,競技體育在高校的普遍開展,不僅能夠普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而且能夠活躍、豐富高校的文化生活,同時在提高高校競技體育的水平,發(fā)現、培養(yǎng)競技體育的優(yōu)秀人才,將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二、競技體育與培養(yǎng)正確的體育文化觀念之關系
最近,國內體育主管部門正有意將體育工作與教育系統(tǒng)“嫁接”,走教育與體育相結合的道路,這是我國體育體
制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這將為學校體育工作帶來新的研究課題。這是體育教育改革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如果對體育教育功能沒有正確認識,體育教育改革就會失敗,學校中競技體育的開展就有可能步人歧途。
(一)競技體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到處充滿競爭的社會,而競爭的意識又是與競技體育息息相關,在體育運動中,不講門第、不分尊卑;在競賽活動中,不存在除個人身體、心理以外的任何不平等,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在運動中、在競爭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體現自己的力量。體育運動中最講法制,不拘私情;最講現實,不論資歷;最講務實,不圖虛妄。這就要求每一個參加者都盡應當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競爭,特別是一些直接對抗性的運動項目,如足球、籃球、拳擊等,從而漸漸增強了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和頑強毅力。
(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社會道德與合作精神
在競技體育中,各項運動都必須遵守嚴格的規(guī)則,人們只能在規(guī)則允許的情況下努力創(chuàng)造成績,任何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都會遭到譴責和懲罰。因此,學生通過參與競技體育運動,可以培養(yǎng)出良好的體育道德,進而養(yǎng)成優(yōu)良的社會公德。即如何對社會群體、組織的公益事業(yè)做出貢獻,怎樣提高社會意識、怎樣發(fā)展對別人的權力和感情的尊重和理解。競技運動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社會生活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和場所。
(三)有助于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個人品行
競技體育有助于培養(yǎng)人的樂觀精神和自信心,敢于競爭,敢于勝利,要求改革自我、超越自我等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優(yōu)良品行;通過競技體育還能培養(yǎng)領導與服從和充分展示與自我約束的良好行為。有實驗證明:有競賽經歷的學生能顯示出較好的個人修養(yǎng)和社會適應性,表現出更高的組織領導能力。競技比賽有時需要有自我約束或自我犧牲的精神,不僅建立在意志和取勝的欲望上,還必須建立在豁達的寬容心理上。這些品行都是個人立足于社會的重要條件。
(四)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研究表明,參加競技性比賽,能擴大學生的興趣,放開性情,增加與他人結識的機會。同時在激烈的對抗中,在努力拼搏的奮斗中,接受成功或失敗、表揚或批評的心理鍛煉。在與他人交往和沖突中,學生對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受到很大磨練,使學生得以從學習壓力、心理傷痛等方面解脫乃至超越出來,從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更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戰(zhàn)。對社會現象是與非評價、道德標準與做人原則等在社會認識上的價值取舍,都可以在運動中受到檢驗,因此人們認為競技體育運動能測試出個人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五)競技體育對校園體育文化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
任何事物的存在與發(fā)展都存在著兩面性。競技運動也不例外。它在對學校教育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可能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它可能導致錯誤的價值觀的出現。高校體育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體質,而后才是從中發(fā)現、培養(yǎng)高水平的體育人才。一些錯誤的價值觀比較容易產生在那些運動員甚至存在于他們的崇拜者身上。榮譽、成就可能使他們更多地關心個人的得失,更多的關心能使他們獲得榮譽的各種活動,進而引起他們對處世哲學觀的轉變,不能正確面對社會、正確認識各種社會關系,從而導致產生與社會生活規(guī)范、道德觀念相背離的錯誤價值觀。在某些人身上甚至會導致人性的喪失,滑向犯罪的深淵。
競技體育還可能帶來暴力行為的產生。因為攻擊性是競技體育的特點,由于青年好斗、好勝的心理,而競技體育中的身體接觸或對規(guī)則的理解不準確,就有可能在平常的爭論中轉化為暴力的行為。所以,在競技體育的教學中還應當有道德規(guī)范的內容,以提高學生辨別、應付和化解暴力的能力。
(六)高校競技體育教育的正確之路
競技體育在對校園體育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校園體育文化也對競技有深遠的影響。中學作為培養(yǎng)奧運冠軍的基地,高校則是大部分運動員攀登世界體育高峰的必由之路,由此形成強大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但學校面向的畢竟是普通的學生,因此我們的體育教學不能采用純競技運動,對那些技術復雜、難度較高的技術性競技運動,應當從學校體育的實際出發(fā),對其進行加工改造,修改規(guī)則,降低難度,改進教學方法,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的目的。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建立俱樂部,利用專門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學校的競技體育運動,既能把有運動潛力的學生集中起來進行系統(tǒng)的運動訓練,為競技體育培養(yǎng)后備人才,又能保證學校正常的體育教學,保證學生受到正常的體育教育。
三、結束語
競技體育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社會學影響所蘊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對教育的作用是不可輕視的。我們應該正確地理解和認識競技體育在教育中的作用,防止對青少年施加沒有必要的壓力和無教育根據的訓練。助人成才、防微杜漸是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理解和掌握的教育原則。對競技體育的社會蘊涵要有深刻地認識,并能把握好教育、訓練學生的方法和尺度,使競技運動的開展達到最佳的效果。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水平,享受運動的樂趣、學會身體鍛煉的方法、培養(yǎng)良好思想品質的同時,又要對學生今后將面臨的社會生活和壓力給予有益的幫助,更好的為社會服務,這才是在學校中開展競技體育的根本目的。與此同時,高校辦高水平競技運動隊應盡快與國際接軌,讓真正的大學生走出校門,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甚至是奧運會。
參考文獻
[1]李 濤等,應用系統(tǒng)觀點時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舟在學校體育中協(xié)調發(fā)展的探討 C17,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 (5),1998,(6)
建國以來,中國競技體育都是政府調控下的計劃經濟供給。雖然近幾年有所改觀,但變化不大。大部分競技項目還是舉國體制,國家統(tǒng)一調配。中國競技體育體制的基本發(fā)展形式為:少體校,青年隊,專業(yè)隊(職業(yè)隊),國家隊 。是貫徹“三從一大”的訓練方針,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為國爭光指導思想。這種指導思想的出發(fā)點無可非議,但從社會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卻有失偏頗。
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對社會發(fā)展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市場經濟對競技體育的影響也是如此,既有正面的影響,也有其負面的影響。
一、存在問題
(一)不重視運動員文化教育
中國競技體育發(fā)展的基本模式為:少體校,青年隊,專業(yè)隊(職業(yè)隊)、國家隊 。運動員從很小就開始專業(yè)訓練,例如:體操運動員一般從5、6歲就開始訓練,基本上是全天訓練,也安排上文化課的時間,但孩子在大運動量訓練情況下,基本沒有精力學習,所以可以預見成績會怎樣??匆幌卢F在的運動員有幾個是真正的有較高學歷的,有的也是在某大學掛名,在學校的照顧下拿到文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因為他們在傾力從事運動訓練的同時無法顧及必要的文化學習,到了退役或中途離隊時除了運動技能外,缺乏其它專業(yè)的文憑和能力,難以被社會所接受。而反觀外國運動員,都有較高學歷,有的甚至是雙學位。當前,中國在人力資源的安排上實行的是市場化配置,受教育程度正成為獲得工作機會的主要資源。舊的體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使得體育后備人才文化水平較低,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升學、就業(yè)。體育人才的退役安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好多運動員退役后很難找到工作?,F階段一些運動員逐漸認識到了這些,退役后都到大學去渡一下金,提高學歷水平。
(二)后備運動員的培養(yǎng)模式
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說過人多力量大,13億人的中國派出1099人的代表團參加北京奧運,其中包括運動員639人。1099人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奧運代表團也是奧運史上最大的代表團,一屆奧運會一個代表團有運動員639人,這樣的規(guī)模是空前的。這639人拿走了奧運會上100枚獎牌。而拿同樣派630多運動員參加奧運拿走110枚獎牌的美國比較,人口僅有3億。3億人只有中國人口的一個零頭,然而就這3億人中就能選出數量相當的高水平運動員與13億人的中國相抗衡,這點是值得思考的。
(三)投資渠道單一、投入結構不合理
中國競技體育經費大部分都是國家撥發(fā),由于體育項目歸國家統(tǒng)一管理所以企業(yè)贊助或投資較少。而且資金絕大多數投向一線隊伍和“經濟類”項目,二、三線隊伍和效益不高的項目經費嚴重不足。投入結構不合理必然導致后備人才隊伍萎縮及項目發(fā)展不平衡,從而使我國體育事業(yè)出現頭重腳輕的畸形發(fā)展和跛腳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體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資源短缺,如不解決體育事業(yè)投資渠道單一這一問題,體現在我國的“窮國辦大體育”的不良特征必將延續(xù)很長時間。如不能有效動員社會資源共同參與到體育事業(yè)中,要想單靠國家靠政府辦好“窮國”的“大體育”的確是難。如果投資單一這一嚴峻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必將使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陷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境地。
(四)賞罰不明,缺乏激勵和約束機制
各級體校的資產所有者是國家,地方體育行政部門是國家的委托人,權力集中在體育行政機關。這種管理模式很少考慮具體從事競技體育工作的少體校、青年隊、專業(yè)隊等單位和個人利益。由于個人的物質收益與其貢獻沒有直接掛鉤,導致了“吃大鍋飯”、“干多干少一個樣”現象,運作的效果與設定的目標難以相適應,難以調動單位和個人的積極性。由于缺乏利益激勵與約束機制,許多人常常采取投上級所好,做表面文章。更有甚者,一些人為了追求自身利益,不惜進行“權利尋租”,如在選材、輸送過程中的“灰色交易”和在競賽中濫用興奮劑等違紀行為。
(五)競技體育與市場經濟相互關系
以前人們認為體育活動就是玩,它和錢沒有任何關系。但由于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競技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走進體育館觀看比賽,許多商人看到了這一商機,從而有了體育產業(yè)開發(fā)。體育本身是一種產業(yè),具有經營和娛樂功能,這是由體育的經濟功能決定的。而在中國所有體育的權利都在國家。實踐中出現了好多本不該出現的問題。從而阻礙了中國競技體育的良性循環(huán)。例如:女排、男籃等本來是亞洲霸主,但現在看一下,經國家調控下的計劃經濟供給存在的后效應正在一點點的體現。別的國家體育部門是為聯(lián)賽服務,而中國是聯(lián)賽要聽國家體育部門的安排。任意縮短聯(lián)賽,還美其名約為國家利益,試想聯(lián)賽水平不高,國家隊水平能高到哪去。當然競技體育和市場經濟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近代的各種商業(yè)體育聯(lián)盟俱樂部形式,我們可以借鑒英超、德甲、西甲等。他們都是商業(yè)聯(lián)盟,球員收入、球隊收入主要靠自己從球迷和贊助商、合作商獲得、無論是通過賣門票搞活動還是賣相關紀念品,如果他們踢不好球,就得不到球迷的支持,同時也得不到商家的合作與贊助的支持。因此運動員會不斷的想方設法把球踢好,管理者會想盡一切辦法把球隊經營好,不斷的改進、不斷的引進新鮮血液從而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二、結論與建議
競技體育問題隊伍建設1我國競技體育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1.1競技體育的項目失調
競技體育發(fā)展項目比重失調,在我國實際情況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我國在羽毛球、兵乓球等小球競技比賽項目發(fā)展得很好,而且取得的成果也相當明顯。但是,在其他一些比較冷門的體育競技項目上,發(fā)展情況很不盡人意,甚至一些項目根本就無人問津。一直以來,國家都將注意力都聚焦在自身實力雄厚的項目上,而且對其投入資金力度和提供的相關扶持政策也比較多。但是,對冷門項目的關注卻很少。所以,造成如今體育項目發(fā)展嚴重失調的局面。
1.2缺乏優(yōu)秀的訓練人員以及管理團隊
隨著新的競技體育思想觀念不斷涌入,不僅競技體育項目的內容得到很大程度擴展,而且還增加國民對競技體育的認識,促使更多的人參與到競技體育運動當中來。但是,由于引進的競技項目大多都是直接沿用了其他國家的經驗和訓練模式,再加上國內對開展項目具備的相關條件不是很充分,就連訓練必須有的管理和訓練方面的人員都是直接從國外聘請而來,而且訓練的科技化水平也不高,同時還缺乏相應的監(jiān)控和醫(yī)療保障。
1.3競技體育后備運動員缺失
在我國競技體育發(fā)展當中,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運動人員的缺失。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卻找不到幾個優(yōu)秀的運動員,這無疑是最大的笑話。對人才的培養(yǎng)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它是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過程。從我國實際的國情來看,我國一直將人才的文化培養(yǎng)視為發(fā)展國力的重點,相對于“體”的培養(yǎng)重視力度很不夠。所以,在運動員方面一直面對后備人員不足的問題。
1.4競技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經費不足
目前,我國競技體育雖然取得了很好成就,但是我們不能不面對這一切都是我國計劃經濟時代產物的事實。一直以來,我國的競技體育發(fā)展都高度依賴政府,其資金方面也大都是靠政府撥款而來。撥款在項目上也只是更加偏重于實力強的運動項目——經常在國際賽事上獲得很好成績的比賽項目。如此一來,就使其一些冷門項目的發(fā)展受到限制。因冷門項目缺乏相應的資金支持,甚至連運動的場地和運動設備都沒有,更不用談及相關的管理和體育訓練人員了。然而在某些地方,當地政府在制定本地競技體育發(fā)展計劃時,大多只是注重體育項目的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其真正的價值作用,盡管花費一定數量的人力和財力來大理推廣競技體育項目,結果卻得不到廣大群眾的支持,造成競技體育資源大量浪費。我國發(fā)展競技體育金費安排是國家最有錢,省級有錢,地區(qū)級有點錢,最基層沒有錢。基層是選材的搖籃,不重視基層體校的建設和投入。
1.5運動員退役后的安置工作滯后
作為一名競技體育方面的運動員,其運動生涯是有限的。一旦運動員過了自己職業(yè)生涯的黃金期,就不得不面對退役的事實。搞好運動員的退役安置工作,直接關系到運動員的個人前途和競技體育運動隊伍的穩(wěn)定,甚至影響到我國競技體育運動可持續(xù)發(fā)展。受我國體育發(fā)展的模式的影響,以往運動員由于長期超負荷運動,不得不長期飽受傷病的困擾,也致使他們對自己的體育事業(yè)心生倦意。所以,他們一旦到了退役的時候,大部分都不愿意再從事體育方面的工作。然而,自身具備的科學知識和社會技能又相對的缺乏,就更加大他們擇業(yè)的難度。曾經在大型賽事上獲得好成績的運動員,退役后生活陷入困境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
2解決我國競技體育發(fā)展問題的具體措施
2.1科學合理地調整競技體育項目的結構
合理調整競技體育的結構,在發(fā)展重點項目的時候,搞好其他競技體育項目發(fā)展。
2.2加大力度對我國競技體育管理體制進行改革
要使我國的競技體育事業(yè)科學有效的發(fā)展,關鍵的一步就是要我國競技體育的先行體制入手,盡快轉變先行的體育運行機制,完善其管理體系。
2.3加強競技人力資源建設
重視教練隊伍建設,提高競技體育教練人員的執(zhí)教水平。高度重視基層體校建設,加強國內競技體育與國際間交流,引進國外優(yōu)秀的教練員,發(fā)揮其優(yōu)勢,吸收他們先進的思想理念,強化國內競技體育的實力。
于此同時,還要注重對競技體育管理人員的培養(yǎng),讓他們更好地為體育事業(yè)服務。競技體育的科研工作當然也不能放松,提高我國競技體育的科技水平含量是體現我國競技體育實力的重要方面。隨著時代的變遷,國際競技體育的環(huán)境已經與原來的情況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僅比賽的形式出現了多樣化,連競賽的觀念和比賽的規(guī)則都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在對運動員訓練方面更加注重訓練的科學性。
2.4搞好退役人員的安置工作
解決退役運動人員的安置問題,是保障我國競技體育順利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要發(fā)展我國的競技體育,只有在運動員退役后的生活得到更好保障的前提基礎上,才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安置退役運動員要結合其自身具備的特點,合理安排。比如,可以給他們提供進入高校繼續(xù)進行學習深造機會,以便提高自己文化知識。退役后可以向競技體育方面的管理層方向發(fā)展,為我國的競技體育的管理層儲備人力資源。
2.5加強對競技體育行風的建設
重視我國競技體育運動事業(yè)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要在廣大的群眾當中樹立起全名參與與運動的風氣。發(fā)揮傳媒的作用,增加大家對競技體育運動的認識和了解。同時要與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進行密切的合作,在社會中樹立起全民體育的觀念,轉變大家對競技體育的認識,讓其明白重視競技體育運動并不是為了獲取利益,而是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提高生活的質量。
3結束語
競技體育的發(fā)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系統(tǒng)的發(fā)展過程。我國的競技體育發(fā)展還處在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所以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我們只有著力于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勇敢地向問題提出挑戰(zhàn),才能保證我國的競技體育事業(yè)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張曉聰,張曉會,趙先卿.“十一運”后安徽省競技體育發(fā)展對策研究[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10,31(3).
[2宋德海.2012倫敦奧運對我國競技體育發(fā)展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