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16:08:51
序論:在您撰寫關于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論文摘要】語文課程改革給廣大語文教師以極大的發(fā)展空間。可貴的是,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廣大語文教師由起初盲目的實驗、摸索,轉向研究型與反思型發(fā)展,人人參與,共同研究,協(xié)調發(fā)展已成為語文教師成長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研究型與反思型教師越來越多,他們自覺融人課改大環(huán)境之中,將課程改革的實驗與探索作為一種工作與生活的方式,積極投身于其中,并不斷在實驗中反思與驗證,從中求得改進與發(fā)展。
回首課改的路程,大多數(shù)的語文教師對課程的理念、課程的目標和教學要求等都能清晰陳述,但涉及課堂教學,大部分教師感到困惑,或是一臉的無奈,或是穿新鞋走老路。究其原因是由于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不足,選拔性教育的瓶頸仍在束縛著課改的發(fā)展,中考仍是目前評價教學水平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這也致使一些學校與教師為了保證升學率而或多或少地在新課改的幌子下延續(xù)著“新瓶裝舊酒”的做法。另外是我們沒有真正以學生為本,師生的思想感情得不到很好的溝通與交流,這種現(xiàn)狀令人擔憂,更令人深思。怎樣才能走出困惑,讓課改真正落到實處,本人有一點體會,敬請同行斧正。
一、從靈魂深處樹立教學新理念。重建課堂教學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決定了教材編寫的思想和呈現(xiàn)方式,新教材與傳統(tǒng)教材有明顯的差異,當我們翻開人教版教材時,感到耳目一新,它不僅是教材,更是“學本”。從前言、單元說明、課本提示、研究與練習到寫作心語交際、綜合學習都是以與學生對話的方式呈現(xiàn),它按照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反駁了“塑造知識人”的教育信條,為學生的和諧發(fā)展搭建了平臺,單元主要以專題方式呈現(xiàn),不追求語文知識系統(tǒng)化,強化學生的主觀感受和情感作用。在內容安排上,它具有較大的開放性,著眼于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給學生的思考和語文實踐留下足夠的空間。教師要適應這個變化,最主要的是解放思想,大局在胸,牢牢把握教育的本質與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逐步建立新的思維方式,新的話語系統(tǒng)和新的行為策略,拋開以往舊的教學模式,花力氣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洞悉他們的內心世界,把握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發(fā)展變化,以新的觀念構建課堂。我們在重建課堂時,必須有明確的教學思想,才能滿足新教材實施的需要。以人為本的思想貫徹到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用這樣的尺度來衡量教學計劃,處理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策略,用新的尺度來迫問我們的教學行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優(yōu)劣,課堂面貌才會呈現(xiàn)新景象,否則我們還是逃不出穿新鞋走老路的循環(huán)。
二、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有效性和教師評價的合理性
課改的核心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新課程的教學內容更注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綜合性,隨著課改的深入,語文教師的疑慮和困惑也越來越多,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流于形式,有的課堂,大部分時間被學生淺層次的議論占去,教學質量下降,一節(jié)課在老師的幾個“好”的評價聲中結束。教師對語文基礎知識的點撥遮遮掩掩,對課文語言的體味浮光掠影,致使學生課堂收獲減少,基礎知識削弱,語文教學質量下滑。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根據(jù)教學的不同階段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在學生創(chuàng)造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過程不是學生單方面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師生共同經(jīng)歷的一段知識、思維和情感探究的過程,是互動互學的過程。教師必須把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真實性、動態(tài)性、創(chuàng)造性,切切實實走進學生,用心體會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感受,如在某個環(huán)節(jié)中要實現(xiàn)怎樣的教學目標,重點在哪兒,難點在何處;哪些課文要重點敲打,讓學生牢記不忘;哪些內容讓學生實踐,自主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整體規(guī)劃,流程清楚,成竹在胸,自主、合作、探究才能運用合理恰當。
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成果,教師要恰到好處的給予評價。教師的課堂評價應遵循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價值取向。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抓住學生的心理。課堂上教師如果只用幾個簡單的“好”作評價,那么學生對語文的態(tài)度淡漠、無所謂、乃至厭倦,也就見怪不怪了。教師的課堂評價曉之以理,還要動之以情,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民主平等。在充分發(fā)揮課堂評價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全員參加,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師生都是教育活動的主人。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有情感。學生是有理智、有個性、有發(fā)展?jié)撃艿纳w,教師要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關注學生自身成長的過程??傊?,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不能吝嗇自己的微笑與掌聲,也不能一味地包容與贊揚,課堂評價應是教師發(fā)自內心的心聲。
因此,我覺得,探究性學習可以理解為學生在特定學習情景中,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學習方式和過程。這也是新形勢下對語文課的基本要求。
要使學生形成探究性學習方式,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的教學行為應當轉變。
教師應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與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應是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覺、自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第二,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數(shù)事實證明,"問"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有人說,學習的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fā)言,讓學生在探究中尋找答案,這一過程中,教師適當做以點撥和補充,這與老師將現(xiàn)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給學生,效果會截然相反。
第三,培養(yǎng)學生思維方法。
1.打破定勢,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要善于指導學生從習慣性思維模式中跳出來,打破思維定勢,試著進行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
2.曲設情境,發(fā)散思維,啟發(fā)學生梳理問題。曲設情境,廣開言路,多向思維,使學生在思維的發(fā)散中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曲設情境時,一定要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拓寬思路。
3.挖掘難點,探究思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捉住疑難點,引導學生探究性思維,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后陳述出來。
第四,教學評價中增加學生創(chuàng)新比重。
教師評價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學習方式,就要在教學評價中,要突出學生探究性學習成果的獨創(chuàng)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創(chuàng)新的比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品嘗到探究性學習的甜頭,重視這種學生方式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五,把課堂的某一部分交給學生,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轉貼于
1.下放導語權。每一節(jié)語文課的課前三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要求學生設計本課導入語。在學生激情的引導下,同學們已把目光聚焦到這篇課文上來,接著,教師乘勢上課。
2.下放教學字詞權。上新課前,布置學生認真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詞障礙。學生實際上已經(jīng)在課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對生字詞的學習。教學新課時,讓一兩個學生教學字詞,著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實際上是組織一次對生字詞的鞏固練習,對難檢字進行識記,再組織字詞競賽。
3.下放提問權。把提問權交給學生,是開啟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條很好的途徑。可以先讓學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讓學生提問,這樣,他們提的問題往往會有針對性。
第六,把整個課堂交給學生,鍛煉他們駕馭一節(jié)課的能力,以此提升組織及邏輯思維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讓能力較強的有特長的學生主講他們喜歡的課文。在這之前,一般要對上課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參與備課,查找資料,提供需要的教學參考書等,學生還可以向教師詢問與上課有關的問題??傊瑸榱松虾谜n,學生可以依據(jù)自己的意愿,大顯身手,包括對教具的使用。最后,學生還要把自己所講的內容,以提綱的形式整理下來,也就相當于教師寫教案。無比的熱情、極強的自尊心和好勝心,使上課的學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講臺時,教態(tài)自然,語言流暢,儼然一位"小老師",教學氣氛十分活躍,大家都認真傾聽,也樂于表達,教學效果令人欣喜。一節(jié)課不僅調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鍛煉他們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樂學中提升能力。
第七,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1、語文課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躍而忽視了基礎。
新課程以來"課堂氣氛活躍"成了評價一堂課質量的標準,為了避免課堂上出現(xiàn)冷場,我們許多教師在教學時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既要從表面上看課堂是否活躍,而且還要從基礎知識入手,語文基礎知識是語文的基石,沒有基礎知識的訓練,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也就失去了意義。活躍的課堂氣氛固然重要,但這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應把靜態(tài)的語言語言文字訓練轉化為動態(tài)的實踐活動,這樣就會使語文訓練與人文精神的熏陶融為一體。
2、語文課堂上不應過分強調個性而忽視了有價值的合作學習。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語文課堂教學,提倡教師發(fā)揚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的表現(xiàn)。而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過分強調學生的獨特體驗,對學生的回答加大表揚,沒有否定之詞,這樣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我認為課堂上應給學生一些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從而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
一.讀寫結合,以寫帶讀
閱讀的目的是收獲知識,而收獲知識的目的不是束之高閣,而是要運用到實踐當中去。而在當前的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和學生往往是把閱讀學習孤立起來,學生只是為閱讀而閱讀,理論上是掌握了知識,但實際上卻對知識的本質一無所知,以至于在讀完之后,不知道文章的真正含義,沒有進入文本的世界中。因此,筆者認為,閱讀教學的基礎是“讀”,但是,在此基礎上,學生必須要學以致用,也就是要在閱讀中找到文章的奧秘之處,并能夠吸收消化成為自己的知識和觀點。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主要歸結出了“讀寫結合,以寫帶讀”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通過動筆寫作來加深閱讀的收獲。這主要可以從兩方面組織:第一,可以寫“讀后感”的形式,讓學生在寫的過程中,感悟文本的思想情感,在寫的過程中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并能夠與作者形成共鳴。這有助于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第二,以模仿寫作的形式,讓學生抓住文本的寫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模仿文本的寫作格式進行創(chuàng)作。這里的模仿,主要是模仿學習寫作技巧,如《皇帝的新裝》中,說實話的小孩的出現(xiàn),就是文章的轉折點,因為小孩的出場,才推動了整個故事的發(fā)展并達到,而初中學生寫作的不足之處,就在于行文平淡,沒有起伏,也就沒有了閱讀的喜悅感。這樣的訓練,無疑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二.立體閱讀,培養(yǎng)能力
一般來說,我們說到閱讀,想到的就是文本的閱讀。的確,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主要是指書籍的閱讀。但是,必須要明確的一點是,閱讀是一種源自于書籍、卻不限于書籍的行為。我們閱讀書籍,但是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還需要閱讀繪畫、閱讀雕刻、閱讀音樂,還有,閱讀人。盡管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可能拋開文本進行閱讀,畢竟語文閱讀教學是以書籍的閱讀為主的,但是在素質教育觀下,我們可以盡可能的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閱讀,而不僅僅是文字的閱讀。例如實物閱讀。
如在《羚羊木雕》的教學中,筆者就準備了一張羚羊木雕的圖片,讓學生在閱讀文本之前,先就這一張圖片進行觀察閱讀,并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學生通過“觀物”而“觀情”,帶著閱讀的期待進入文本,這能夠更好的促進閱讀教學的開展。
三.根據(jù)學生的性格,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正如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jīng)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币虼耍踔姓Z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的“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畢竟,初中學生的知識體系的形成,不僅需要課內閱讀,還需要課外閱讀來構建。尤其是在素質教育之下,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課外閱讀必須給學生選擇的自由。當然,我們也必須要正視這樣的一個事實,初中學生對圖書的選擇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有時候會“擇書不當”,這不僅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沒有幫助,可能還會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教師的指導是必要的。
筆者認為,教師在為學生開書目,或者提建議的時候,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能夠閱讀符合自己需求的書籍。這就如同初中學生交朋友一樣,如果不想和他交朋友,那就意味著見面只是點點頭,跟他打個招呼,卻不會想要“讀一讀”進一步認識他。這是因為兩個人之間沒有共同的愛好和志向,閱讀亦是如此。如果學生對選擇的書不感興趣,那很難繼續(xù)讀下去,即使讀下去也是囫圇吞棗,毫無收獲。如好動的學生會喜歡《三國演義》、《水滸傳》之類的名著,文靜斯文的女生可能較喜歡《三毛文集》之類的圖書,喜歡策略和思考的學生,可能喜歡《三十六計》這樣的著作。
一、存在的問題
1.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
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一節(jié)課40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卻不到5分鐘,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雁掠過,且又“雁過無痕”。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但實際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連一遍課文都未讀完,教師就“啪—啪—”鼓掌示意學生停下,馬上轉入下一程序,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形式,只是起個過渡作用。
2.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
甲生讀了乙生讀,男同學讀了女同學讀,看似熱熱鬧鬧,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著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著經(jīng)”。這樣的朗讀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導致學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讀的面窄:
不管是檢查性的朗讀還是講析、答問之余的所謂感情朗讀,教師往往盯住幾個尖子,讀來讀去,就是那四五個學生,大部分學生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坐著當聽眾,這種多數(shù)學生得不到朗讀練習的現(xiàn)狀,怎能提高朗讀教學的質量又怎能落實語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會讀
4.朗讀指導機械匱乏:
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余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把xxx語氣讀出來”,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引導,導致朗讀不能溶“導”、“練”于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體。有的教師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內蘊。常聽教師直截了當?shù)馗嬖V學生,把某一個字(詞)讀得重(或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所以許多學生一遇到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就認為該讀重音,而不知道有時重音輕讀,表達的效果更強烈。
5.只求形式不求實效:
據(jù)觀察,一般一節(jié)課朗讀安排了三—四次(相對環(huán)節(jié)而言,非指讀的人次),但有安排卻未到位,有形式卻無多大實效,往往是朗朗書聲驟然響起,不到1分鐘,又在教師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讀成了課堂教學的一種點綴。
二、優(yōu)化朗讀教學的對策
1.保證讀書時間:
教師可根據(jù)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并自我監(jiān)控達成度。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jié)功能。時間哪兒擠?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
2.擴大朗讀訓練面:
朗續(xù)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shù)貏?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有時請學生配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xiàn)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當然,每個班的學生都不是整齊劃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xiàn)層次性。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對朗讀的評價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同時,多為“丑小鴨”創(chuàng)造“登臺亮相”的機會,要知道美麗的白天鵝也有“丑小鴨”的經(jīng)歷。
3.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xiàn)象并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后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一次,聽一位教師上《春》一課,僅僅理清了文章脈絡后,她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還說:“春天的景色這么美,請大家美美地讀出來?!睘楹巍懊烂馈?,景色美又在何方?課后,我問學生:“景色美在哪兒腦中有畫面嗎?”“哪些詞句寫出了景色美?”學生茫然不知所措。誠然,我們的祖先有“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古訓,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畢竟是少數(shù)。所以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相輔相成的,必須有機結合。
4.精選練點,錘錘有聲:
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并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shù)闹笇В缤nD、輕重、緩急,語氣等等。但這些指導不可能課課皆有,次次具備。因此,要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重點,錘錘敲打,錘錘有聲。
關鍵詞 初中語文關注問題
一、課堂上是否關注和愛護學生
《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一書中提出,教師的教育關注歷來是不同教育目標追求的行為表現(xiàn),它是通過顯反映隱性理念的一種方式,通過教師的教育關注,我們可以看到每一位教師的心靈世界。語文課堂上我們是否全方位地關注到學生的成長?其實很多老師仍然沒有真正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教為學服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等新教育理念僅僅停留于口號,誰都會說,其實在教師思想深處并未得到真正認可。因此,新課改理念下,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給學生以更多的關注與愛護,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讓課堂成為充滿創(chuàng)造和神奇的過程,成為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的過程。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對人生命價值的呵護和關注,對人內在精神的喚醒和激勵,是塑造一個精神豐滿、光彩照人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曾對此作過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學生的心靈就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教師加倍呵護?!睂W生的關注和愛護并不需要轟轟烈烈,對于我們一線的教師,更多地體現(xiàn)在對學生平凡的細節(jié)的尊重上。教師對學生不尊重,學生就學習粗俗淺陋;教師對學生不平等,學生就學習無禮野蠻。教師的無意失誤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
二、課堂是否是和諧的、民主的、互動的、共進的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學生的一切活動都處于教師的監(jiān)控下,課堂教學是一種“你講我聽”、“你問我答”、“你給我存”的填鴨式教學。教師莊嚴神圣、高高在上的權威角色使學生不敢與其平等對話。教師和學生應當是學習的共同體,教師與學生應該是平等的,教師講課要以學生為對象,學生并非局外人。因此,我們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不應對學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并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質疑,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新課改環(huán)境下,我們衡量學生的學習重要的不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學生發(fā)現(xiàn)了多少;重要的不是要學生僅會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提出問題,有勇氣面對問題。另外,只有學生以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發(fā)現(xiàn)了問題,學習才有強大的動力,才能真正開啟心智的大門,激發(fā)學習熱情,領略學習的興趣與魅力。古人云: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是我們的教育應該關注的。因而,我們的課堂應多設計讓學生自主提問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好激發(fā)點,把握好激發(fā)的火候,使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而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學會傾聽,在傾聽學生發(fā)言的過程中,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和疑惑,從而決定何時插入對話,何時介入討論,何時作出補充分析。其次,學生因生活閱歷、知識水平、領悟能力、審美趣味、看問題角度等的不同,對文本思想和言語的感知理解會有所不同,讓學生相互把自己的觀點、看法、思考、疑惑等都說出來,甚至進行“針鋒相對”的爭論,非常有利于他們學習水平的提高、語感能力的增強和學習品質的鍛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fā)揮好引導作用:首先,要注重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要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真實的、基于學習任務的情境,幫助學生認識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其次,要組織好協(xié)作學習,教師要通過組織協(xié)作學習,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師生、生生互動,從而成為學生進行知識建構的合作者;最后,要促進問題解決,教師應抓住學生學習中產(chǎn)生矛盾的地方,設計問題情境,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線索與條件,幫助學生化解矛盾,促進問題的解決。
三、課堂是否注重實效
[關鍵詞]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朗讀訓練;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前提。語文課堂教學的成敗決定語文教學質量水平的高低,決定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否。因此,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廣大語文教師迫切需要思考與面對的問題。怎樣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根據(jù)多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經(jīng)驗與思考,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如何幫助和引導學生弄清初中語文學習的目的
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由曾經(jīng)的語言文字學習和獲取故事信息轉向對語言材料的獲取,并由此來了解社會、歷史、自然、人生。因此,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也應該以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文本的學習來收集信息、概括信息、處理信息,從而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提升其審美能力,最終達到語文綜合能力的大提高。這是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首當其沖的任務之一。
二、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就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以帶動其他語文能力的提高,而在這些訓練中,最主要是以說為先,以說促想,以說練聽,以說帶讀,以說助寫。所以,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進入初中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對于膽怯的、少言寡語的學生,教師應激發(fā)他們說話的沖動和勇氣,讓他們能大膽說話。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使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得到最大滿足;而對于本來就勇于說話、大膽說話的學生,教師要注意引導,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勇于交流并展示自己的個性。
三、怎樣實現(xiàn)快樂的學習過程與科學的學習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不是一種學習的負擔。要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又在學習中嘗到快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古人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參與到文本的學習中,就會把自己發(fā)現(xiàn) 、關注、感覺的問題提出來,這樣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很輕松很快樂的??茖W的學習方法,就是要引導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特點,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學習,而這些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難題。學生的身體、心理特點不同,教師幫助不同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四、為什么課堂教學不能忽視朗讀訓練
朗讀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基礎,特別是為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的??墒窃诓簧僬Z文課堂上,教師往往忽視朗讀訓練,很少給學生朗讀的機會,而是由教師范讀或者聽錄音。朗讀成了一種裝飾,被其他的環(huán)節(jié)(字詞、內容分析、語言的品味、感情的體驗、寫作方法、主旨的概括等)所取代。朗讀教學應該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地朗讀、理解地朗讀和富有表情地朗讀。在設計閱讀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要有針對性,明確任務,為學生指明閱讀的方向。
五、怎么提防新課標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流于形式或者無序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xiàn)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語文能力,語文課堂教學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捎行┙處熢诮M織課堂教學時缺少精密的安排,學生學習漫無目的,自主成了隨意,合作成了閑聊;或者本來有安排有計劃,但在合作探究討論時課堂一團糟,學生如無頭蒼蠅,課堂熱鬧是熱鬧,卻不能收到教學效果。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一定要合理安排,精心組織,正確引導,深入學生當中,結合學生實際幫助學生自主學習。一堂課時間有限,語文教師除了自己要明確教學的目標,更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一課一得,在不同的語文課堂中漸漸領會語文的精髓。只有這樣,教師組織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教學過程,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反思、總結,逐漸完善教學方法,盡最大可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從而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黃志國. 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探析[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09).
問題生就是表現(xiàn)為思想懶散、行為習慣差、學習較困難、成績較差的學生。問題生在班上會不同程度受到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視,稍不注意就會對本人和集體產(chǎn)生難以預料的后果。
一、問題生的產(chǎn)生原因
初中生年齡較小,經(jīng)驗又少,正處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尚未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缺乏遠大理想和進取心,學習目標不明確,對學習不感興趣,怕苦畏難,自暴自棄,形成了學習能力低下,行為習慣落后的境況;還有的學生對其他事物非常感興趣,如電視、網(wǎng)絡、游戲等,甚至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上課時人在心不在,個別學生甚至出現(xiàn)上課睡覺的情況,時間長了就成為問題生。學校中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從小就嬌生慣養(yǎng),教師說不能說,管不能管,加之家長聽之任之,不予配合,甚至護短,以至于造成學生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稍遇挫折便自暴自棄,學習急轉直下。由于農村家庭的父母進城務工,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看管,離開了父母的約束,再加上爺爺奶奶的嬌疼溺愛,他們更是無拘無束。即使在家,有些家長整天打麻將,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顧。一些學生耳聞目睹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之后染上了不良習氣,不思學習,貪圖享樂,厭學逃學,甚至結交社會上的小混混,造成心理扭曲,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和學業(yè)發(fā)展。
二、問題生的教學教育策略
首先老師要轉變觀念,關注問題生。教師要轉變“只教好學生”的觀念,多給問題生一些關注,課堂上多給他們一些機會,提一些他們能夠回答上來的問題,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其次,對于問題生,要允許他們落后。教師要因人施教,不能急于求成,由于學困生的基礎差,接受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即使比較簡單的問題,他們有時也不能解答上來,這時教師千萬不能諷刺、挖苦,而要循循善誘,啟發(fā)引導,使他們感覺到教師的重視,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再次,要拿起表揚的武器,大張旗鼓的表揚問題生哪怕是極小的進步。要轉化問題生,就必須關心他們,一視同仁。遇到問題生出現(xiàn)問題,教師不要輕易下結論,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讓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老師的信任。只有這樣,問題生才有可能沿著老師的期望發(fā)展。
1.尋找亮點
亮點是指偶然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思想和良好行為,以及他們的某些特長。亮點的出現(xiàn),正是教育問題生的良好契機,應及時表揚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激發(fā)他們改變的內部動因,滿足他們要求關愛和渴望尊重的心理需要。
2.興趣引領
學生對某種事物或某項活動產(chǎn)生了積極的追求欲望時,內心活動總是十分豐富,這時候就容易接收外界的影響,是實施教育的有利時機。
3.情感投入
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常常有一些讓他激動的事,這正是教師向他施教的動情點。祝賀、幫助、安慰、關心等,將會增強轉化問題生的效果。
4、持之以恒,不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