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0 11:05:27
序論:在您撰寫德育的核心素養(yǎng)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英語;核心素養(yǎng);德育滲透
核心素養(yǎng)是個體在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以英語知識技能為基礎,是整合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或價值觀,使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綜合性表現。程曉堂認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由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維品質等要素組成。他還強調: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而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是指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和發(fā)展交際能力之外,還要促進學生心智能力、情感態(tài)度、思想品德、社會責任等方面的發(fā)展。因此,高中英語教學的目標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也要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中所蘊含的價值觀、道德情感和意志品格等精神特質,也是德育的基本范疇,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實現高中英語教學目標的必然舉措。
二、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
1.語言能力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同時兼顧德育滲透
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大多數英語教師多借助于現在發(fā)行的英語教材來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目的。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為例,教材的內容承載文化、傳遞思想。其中有大量的德育內容,涉及保護環(huán)境、珍愛動物、個人關系、世界與環(huán)境、學校生活等各方面,如理想教育、安全教育、遵紀守法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行為禮儀教育、團結友愛教育、誠實守信教育以及科學探索精神教育等。英語教師應該善于利用這些教學內容,結合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人性化的關注等內容,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進行指導。學生通過學量相關篇章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和活潑開朗的個性,發(fā)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強他們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素質,拓寬視野,增強愛國情懷,增強社會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2.學習能力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同時兼顧德育滲透
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主動學習,積極調試和自我提升的意識、品質和潛能,包括學習態(tài)度、興趣、動機、習慣、意志、方法和策略等維度表征。教師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小組合作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圓桌會議、調查訪談等活動。教師指導學生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學生在活動中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可以提升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問題意識、批判思維、合作精神。另外,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實現同伴互助,有助于加深學生之間的情誼。只有在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中,德育目的才會得到充分實現。
3.文化品格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同時兼顧德育滲透
文化品格核心素養(yǎng)不僅指學生在課堂學習所了解的一些文化現象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師還可以利用多樣的課外活動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與態(tài)度、文化認同感和文化鑒別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持續(xù)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成就動機,更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我校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德育滲透,將學生帶入現實生活的特定情境中進入德育實踐探索,從而實現德育的最優(yōu)化。首先,利用微信公眾號可作營造英語德育環(huán)境的平臺。我校公眾號設有TED演講、每日諺語、歌曲欣賞等欄目。謝霆鋒在香港科技大學的演講《追求夢想做自己》可以鼓勵學生勇于追求夢想?!段业呐畠厚R拉拉》更能教會學生勇于面對挑戰(zhàn)并克服困難。諺語中蘊含著大量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如:Never too old to learn. Never give up.其次,還可組織學生參加演講比賽、歌曲比賽、英語角和戲劇社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更能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比較中西文化差異,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產生文化認同感。尤其是參加戲劇社的學生更是通過在研讀劇本、扮演角色和分享體會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于人生和人性的感悟,有利于學生提高人文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再者,可以倡導學生參加閱讀深耕計劃和寫作工作坊活動,通過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閱讀和創(chuàng)作大量的文學經典。如,指導學生利用兩周時間,閱讀《最后14堂星期二的課》,與學生共同探討生命和死亡的意義,再指導學生以If I have only one hundred day to live...為題創(chuàng)作文章,讓他們提煉自身對于生命價值的觀點,有利于他們文化品格的形成,有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思維品質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同時兼顧德育滲透
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思維品質,是指與英語學習緊密相關的一些思維品質。英語教師要將學生科學英語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提升到奠基學生能力基礎、關乎學生長遠發(fā)展的高度。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開放性、生成性和批判性的同時,也要適時進行德育滲透。首先,教師要用自己良好的師德修養(yǎng)引領學生的思維方向。教師自身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淵博的知識,高超的英語教學能力,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等都會對學生的思維方式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應善于把握契機,適度引導,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其次,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置半開放性命題作文――以約120個詞進行議論,內容包括:
(1)你是否贊同上述觀點?為什么?
(2)你今后應當如何做?
另外,還可運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要求學生據此書寫不同觀點的作文。如,上課時要求學生做關于很多人在廣場上打羽毛球是否會留下隱患的問卷,要求學生就調查情況進行寫作,寫作內容包括調查的結果、你的觀點和理由。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還可根據話題引導學生樹立公德心,不做因一時之歡而危害廣場其他使用者的事情。
高中英語課堂具有鮮明的人文性,在素質教育下,教師應該把高中英語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各種有效途徑,寓德育于高中英語教學中,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自然滲透德育,使學生智育與德育同時發(fā)展。但教師進行德育滲透必須以學生實際為根本,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guī)律以及心理需求和喜好等,切記不可操之過急。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
[2]黃義娟.英語教學德育滲透的著力點及路徑探析[J].教育探索,2015(5).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德育活動;養(yǎng)成教育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道德素質將很大程度上決定21世紀中華民族的素質構成和社會風氣。核心素養(yǎng)包涵了學生的知識、能力以及道德等多個層面,通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重視實踐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改進學生德育工作,凈化育人環(huán)境,提高學校德育水平,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以校德育活動為龍頭,培養(yǎng)學生集體意識
(一)讓學生打好基礎、形成氛圍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重視禮儀訓練,打好底子,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既要使學生明白“理”,又要訓練“儀”,學練結合,以練為主。做示范、教表演,使學生知道怎樣去做。例如我讓學生扮演老師站在講臺上,我在講臺下面扮演學生,我行了一個標準的45度鞠躬禮,并大聲說:“老師好!”臺上的小老師就說:“同學好?!贝藭r教室沸騰了,有的要出來當老師,有的要當學生,我借此情境讓學生分角色訓練,對每一組都進行評價,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還要加強,老師認真的示范,加大力度訓練,學生也引起了重視。每個同學都非常認真的練習,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禮儀氛圍。接著訓練學生坐、站、走的姿勢,我在前面擺一套學生桌椅,給學生做坐的示范:頭要正、身要直、腳放平,目視前方。又用標準的立正姿勢站在學生前面示范站姿,然后對學生進行反復訓練“起立、請坐”,達到整齊劃一、動作迅速,精神面貌好。我示范行隊禮姿勢,同學們反復演練,為開學典禮和以后每周一升國旗打下了基礎。良好的習慣規(guī)范的教育訓練在孩子們的腦海中打下了一個文明禮儀的烙印。
(二)展示魅力,拓展自主管理的空間
班級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使整個班集體充滿活力、凝聚力。在班級里,我們以校德育活動為龍頭,分別開展了“我與誠信手拉手、獻出一份愛、出一份力、盡一分責”等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對于每項活動的開展,事先都征求學生的意見,活動的時間、方式、內容等都由學生自己決定。在“責任教育”活動中,學生們自發(fā)開展了一次“救書”行動。通過對圖書角中破損圖書的救護,學生們感受到了因自己的不愛惜給圖書帶來的“傷害”。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得到了行動上的鍛煉,受到了認知方面的教育。在接下來的一些主題活動中,學生們相繼開展了“我送媽媽幾句話”、“媽媽,讓我擁抱一下”、“說到做到、攀登目標”等自主活動。對于每一項活動的開展,他們都興致勃勃,積極主動,而班主任則儼然成了一名普通的參與者。
(三)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增強集體的自豪感
在班級管理中,我們特別重視班級形象和文化環(huán)境建設,引導學生積極投身于班級環(huán)境建設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特長,體現學生的個性?!靶∩窆P”展示區(qū)張貼著小朋友們的毛筆和國畫作品?!皬男∏趯W、長大成材”幾個娟秀挺拔的毛筆字時刻激勵著班級中的每一個小朋友前進?!胺棚w夢想”欄記載著小朋友們優(yōu)秀的作文、日記。在每期版報展示出來以后,一群小畫家們總要爭先恐后地為板報添一筆,還常常自我陶醉,希望老師能把其作品保留下來。當得到老師的認可后,他們服務于班集體的勁頭更足了。而所有這些班級文化建設,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一種美的享受,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種蓬勃向上的朝氣,增強了他們集體的自豪感,強化了集體的自主意識。
二、關注細節(jié)、找準養(yǎng)成教育的契合點
唯有對細節(jié)的不懈敲打,才能鍛造出文明的精品。養(yǎng)成教育雖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卻是德育工作中最“實”的部分,它是德育的“質”的指標。以《走入尋常百姓家》為主題,設計了一家三兄弟的角色:老大開了一家個體飲食店,老二在某私營企業(yè)集團擔任部門主管,老三是中德合資企業(yè)的一名技術人員。這樣的教學設計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出發(fā),雖然是虛擬的情境,但由于材料都來自生活實際,學生感覺真實可信,學生跟著角色體驗,很快就理解和感悟了這三種非公有制經濟的特點、作用和異同。習慣決定未來,細節(jié)決定成敗。我們將堅持從“細節(jié)”入手,從“細節(jié)”做起,讓每個學生都專注于學習的細致,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他們充滿熱情地去接受教育,挑戰(zhàn)自我。
三、以誠相待,用誠心架起溝通的橋梁
(1)不管是家訪還是家長來校交換意見,我們應該立即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家庭的朋友,與家長說話就變得容易多了,同時要使用文明用語等等。這樣家長就會明白你是一位很有道德修養(yǎng)的班主任,為彼此間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家訪或家長來訪前要做充分的準備。為了讓家長知道班主任對它的孩子特別重視,家訪或家長來訪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yōu)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班主任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等。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它產生老師對它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班主任工作細致、認真負責的印象。這樣從感情上容易溝通。
關鍵詞 德育工作 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培育 有效途徑
為了適應不斷發(fā)展推進的新課程改革,學校在教育教學中會更加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從單純注重學生的成績,逐漸轉移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致力于綜合素養(yǎng)與核心能力的提升。但就當前情況來看,由于在學校德育工作開展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教育效果并不明顯,因此需要加強對學校德育工作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有效結合途徑的積極探索,以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努力培育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本文主要針對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實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學校德育工作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有效結合的途徑進行分析和探討,這對提高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和作用。
1 學校德育工作實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1 當前高中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道德問題
在相關調查結果中顯示,目前我國高中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由于當前的社會逐漸向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fā)展,受其消極因素的影響,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合作意識、溝通和交往能力不強,而且由于叛逆心理,與家長和老師之間的交流都比較少,容易出現極端心理和消極情緒,常常會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讀書無用論、小團體主義、早戀、自閉等不良現象;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自私、自利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和吃苦精神較差;集體主義和大局觀念比較淡薄,由于沒有樹立正確的“三觀”,缺乏應有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比較容易出現極端現象;部分學生表現欲強,很容易做出沖動的行為等??偟膩碚f,當前在高中生存在的思想道德問題主要表現在“對己不嚴厲、對物不憐惜、對事不滿意、對人不感激”等方面,存在著很多的負面心理和情緒問題。[1]
1.2 當前學校的德育方法和模式已難以滿足和適應學生的實際需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廣,當前學校的德育工作方法和模式已難以滿足和適應高中生的實際需求,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針對性不強。由于家長和教師并不是十分了解和理解當前高中生的心理和情緒變化,因此德育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必然不能很好的結合他們的實際思想狀況與時代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二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之間脫鉤較為嚴重,德育工作內容缺少預見性和前瞻性,在工作開展的時候并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且在內容上,也多是一些較為呆板、空泛的內容,能體現出一定的知識性和理論性,但引導功能和教育功能不強,自然也就難以得到預期的效果;[2]三是沒有充分發(fā)揮出德育課程的主渠道作用。對于高中的德育課程來說,很多都是單一的應試教育課程或者是知識教育課程,多是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灌輸,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學生實際關心的問題。另外對于其他課程的教師來說,也沒有起到應有的輔助作用,導致知識傳授與德育教育脫離;四是單一呆板的形式,教育的實效性較差。隨著不斷增加與更新的學科知識,高中生進行課外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而且主要是通過課堂講解的方式來進行德育工作,在這一過程中缺少情感共鳴和互動環(huán)節(jié),難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是非觀和正確的“三觀”;五是不均衡的師資力量配備。主要表現在校際、城鄉(xiāng)之間的德育教學差距較大,自然也就會導致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一。[3]
2 學校德育工作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有效結合的途徑
2.1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應明確德育工作價值定位
學校德育工作,主要指的就是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問題是其重要的核心。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品德、道德,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主流價值認同。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最關鍵和重要的,其內涵包括核心能力、知識、品質,學校的德育工作必須從學生的核心素B的高度來進行,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而并不是僅僅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才華與智力。就目前社會中對人才的衡量標準來說,也更多的強調“德才兼?zhèn)洹?,其中“德”作為主要因素。[4]在進行學校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就是高中階段,在這一時期內,學生的“三觀”就會逐漸確立和定型,因此在這一階段特別需要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2.2 注重德育課程定位
要樹立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就必須經歷行、意、信、情、知等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在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重課程定位,遵循相關的規(guī)律,根據科學的定位,提出具有實效性和針對性的措施方法。
2.2.1 科學定位有效德育
在相關研究結果中顯示,有效德育的目標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多層次細化,從內容層面來分的話,可以分成理想信念教育、基本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從階段定位角度來分的話,可以分為最終目標、近期目標以及基本目標;從功能定義來分的話,可以分成幸福功能、意義功能以及正義功能。對于德育教育來說,基本上應該以體驗式為主,分析框架需要按照概念、原因和可能會造成的問題這種三段式來進行。[5]
2.2.2 德育課程內涵定位
當前學校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校自身問題以及學生的問題兩個方面。隨著不斷深入推進的德育課程,其基礎和前提是需要有效解決當前學生存在的焦點問題、核心問題以及突出問題,以存在的問題為德育課程導向,進一步優(yōu)化和改善德育課程設計。在進行課程框架構建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課程的評價、過程、管理、內容以及目標等各個部分,解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死記硬背、機械式灌輸等方面的問題,提高學校德育課程效果,同時德育力量分散和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因此在德育課程教學中更加注重課內課外的拓展性,其根本目標和任務就是更好的落實“立德樹人”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通過有效改造學校德育工作中的“專題課程化、德育專題化”等問題,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對促進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3 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以及開展德育課程的原則和框架
2.3.1 培育W生核心素養(yǎng)以及開展德育課程需要遵循的原則
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以及開展德育課程的過程中需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實事求是、寓教于樂、多維互動、價值澄清以及精當性原則。其中多維互動原則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主動的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價值澄清原則是指在進行德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所教的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相結合,明確指出相關的危害和優(yōu)勢,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曲直,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精當性原則是指由于教育教學活動受到一定的時間限制,如果想在一定的時間內盡可能的展示出更多的內容,教師就必須注重教學內容的精煉、恰當,這樣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弄清、弄懂實際問題,保證教育效果和學生價值認同,從而引導他們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2.3.2 德育課程基本框架
根據學校德育教育實際以及學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道德問題,在德育課程中應該包括生命與安全、法制教育、人生理想、沖動與自控、挫折與減壓、手機與網絡、組織與協(xié)調、交流與合作、早戀、交往、愛國、責任、分享、感恩、誠信以及孝敬等方面的內容,這些都包含著相關的核心價值素養(yǎng),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內容,有針對性地制定教育教學計劃,有效地培育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3 結語
總的來說,雖然目前我國已經開始實施了相關的德育工作,以加強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但是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和培育。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學校需要注重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提出有針對性的課程教學內容,真正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和提升,這也能從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了更好地結合學校德育工作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首先需要根據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來明確德育工作的價值定位;其次是需要注重德育課程定位,這樣才能夠保證其有效性;最后是需要遵循相關的原則,并制定出合理的框架,這樣才能夠保證其有效性和合理性,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實現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陳彩虹,趙琴,汪茂華,汪曉慧,吁思敏,向榮.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教學設計――全國第十屆有效教學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綜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6.1:121-128.
[2] 劉晟,魏銳,周平艷,師曼,王郢,劉堅,陳有義,劉霞.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課程、教學與評價[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38-45+116.
[3] 王立寬,胡玉平,張翼.構建適合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校本課程體系――以唐山市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為例[J].課程.教材.教法,2016.7:108-115.
教材編寫理念:
充分尊重學生,注重能力培養(yǎng)
“學生為本”歷來被視為基礎教育實踐的重要原則,“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也成為很多老師掛在嘴邊的“教學真經”。但在當前的德育學科教育實踐中,很多時候這一原則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實。從教材編寫的表現上來說,就是以訓導的口吻給學生樹立標桿,以所謂“正確的道理”作為結論直接拋給學生,要求學生無條件地成為定論的接受者。盡管這種做法一再宣稱“是為學生考慮”,但實際的效果卻不敢恭維。很多學生因為教材刻板和生硬的表達,對于德育學科望而卻步。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為今后學生培養(yǎng)方式的更新提供了根據。“學生為本”的問題,被進一步轉化為“以學生的什么為本”和“如何以學生為本”的問題。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所要面對的“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yǎng)人”的問題,正是與前述問題密切關聯的。以此為背景的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必然要面對和回答這兩個問題。
北師大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對這兩個問題做出了明確的回答,并以此為出發(fā)點形成自己的教材特色。對于“以學生的什么為本”的問題,教材突出《課程標準》對于“負責任公民”的界定和要求,明確底線思維、責任意識,從基礎理念的層面突出學科教學的根本性質。同時,對于《法治大綱》所要求的法治意識培育,也在教材編寫過程中予以科學、充分地落實,在現代社會發(fā)展的背景下,基于公民能力提升的現實需要,將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等方面的學科要求有機融入德育課程體系,以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和學生成長需要。和修訂前的版本相比,這一版次的教材,需要落實的教學內容更多,這些內容的指向也更明確。對于“如何以學生為本”的問題,教材突出學生視角、關注學生問題、幫助學生成長,以學生學科能力提升為抓手,切實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基本方向。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教材面對的就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學習者。在這個理念下,學生不是學科內容的被動學習者,而是具有生命整體性的未知世界探索者。教材面向的是發(fā)展中的人和變化著的社會,因此要具備充分的開放性和發(fā)展性,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留白,讓學生在變化著的現實中體會成長的美好、感受發(fā)現的樂趣。這是北師大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的首要法則,也得到了充分落實。從目前呈現的情況來說,還是令人滿意的。
教材呈現方式:
體現學生視角,教育寓于生活
有學者曾經提出,一本好的教材應該達到八個字的要求:老師好教,學生愛讀。一本好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除了要遵循《課程標準》和《法治大綱》的要求之外,還必須選擇恰當的呈現方式。從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角度來說,“老師好教”要求教材在相關教學點的落實上要明確到位,這樣才能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落實德育課程的任務要求;“學生愛讀”要求教材具有生動性和可讀性,只有這樣才能便于學生接受,使得德育課程的教材文本變成學生德育學習的生動讀本。
北師大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在編訂過程中致力于在這兩個方面有所突破。從“老師好教”的維度來說,我們突出教材內容的思想性與教材呈現的邏輯性的統(tǒng)一,按照思維導圖的呈現方式,明確了主要教學內容的布局方案。每一個核心教學內容,在教材中都以黑體字突出顯示。將這些核心內容提取出來,就構成了課程教學的內容框架。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準確找到核心教學點,迅速掌握教學需要“落地”哪些教學內容。
從“學生愛讀”的維度來說,我們突出德育與中學生擴展社會生活半徑所需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統(tǒng)一性,將德育寓于學生了解和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讓學生從可感可見的生活場景中,通過有思維張力的問題,進入學習的情境,通過自主思考、實踐探究,發(fā)展我們要“教給”他們的品格和能力。教材設計了主輔文結合的呈現形式,主文內容準確、精練,輔文內容形象生動、貼近學生生活,是對主文內容的貼切闡釋與補充。除了主文和輔文,教材設置的“各抒己見”“知識鏈接”“社會觀察”“活動平臺”和“擴展閱讀”等欄目,各有側重,相互補充,對于教學內容的實現,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教材案例等教學素材的遴選堅持經典性、思辨性、適切性,注重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世界文明優(yōu)秀成果中吸收給養(yǎng),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及與學生生活的關聯度,注重挖掘教學素材的德育價值,真正做到將“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tǒng)一”,服務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爸魑膬热莶粩嗑€,輔文欄目相補充”的體例設計、定位準確的欄目設計和恰到好處的圖文結合方式,都是致力于提高教材可讀性和吸引力的努力和嘗試。
教材實施設計:
利用多樣方式,實現德育滲透
【關鍵詞】立德樹人核心素養(yǎng)教育改革
1.開展教育改革的意義
以少年軍校校本課程為載體,以學生發(fā)展為目的,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理念,努力進行德育新模式改革,使學校的德育特色得以鞏固與升華,同時對其他學校的德育工作有著重要的參照價值。提高在生活中運用課本知識的能力,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立德樹人著力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想品質與道德修養(yǎng),對于建立三觀與強化明辨是非能力起到關鍵作用,是學生立足于社會的根本所在。核心素養(yǎng)在學生成長階段,既可以培養(yǎng)學習素養(yǎng),又可以更好地對情感和三觀的建立提供幫助,促進個人成長并幫助其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中。
2.開展教育改革的目的
2.1強化改革理念
強化對立德樹人理念、核心素養(yǎng)內涵的宣傳和學習,提高教師和學生對立德樹人、核心素養(yǎng)的認識,引導教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改變傳統(tǒng)學習思維方式。在學生的日常教育與生活中,借助少年軍校這個載體,充分運用“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yǎng)”理念,強化學生的基本行為習慣,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教育,啟發(fā)學生的內驅力,使之逐漸成長為學習勤奮、意志堅強、個性鮮明的學生。
2.2開展教育改革實踐
推進小學教師在具體學科教學中融合“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yǎng)”理念,真正將提高學生綜合核心素養(yǎng)和素質能力目標落實到具體教學實踐。要采取靈活的方式,多方面開展活動,努力將單向的“滿堂灌”模式改變?yōu)槎鄬用?、雙向的互動模式。各類特色學校應砥礪自身教育的特色,努力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德育模式,少年軍校可以邀請部隊教官講解國防知識、解放軍建軍史等,開展國防知識圖片展,定期舉行軍校體驗活動。同時也融入具體學科教學中,如在體育課中增加軍事體育游戲;在音樂課中增加愛國愛軍歌曲學習等。
3.研究過程
3.1界定概念的定義與內涵
查閱有關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yǎng)研究的書籍、論文、資料及文獻,界定立德樹人的本質和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明確學生階段提高學校立德樹人水平,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意義,總結推進開展基于“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yǎng)”教學改革的實踐應用作用。確認人的需要理論、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理論等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3.2調查分析“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改革現狀
搜集少年軍校有關立德樹人、核心素養(yǎng)的制度、文件等,分析本校在立德樹人和核心素養(yǎng)培育方面所采取的具體措施辦法,明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部門、學科教學小組、教師等在指導和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時指出影響學校德育效果和核心素養(yǎng)培育效果的各種制約因素,方便完善基于“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改革方案。
3.3創(chuàng)新完善基于“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方式
通過前期對相關文獻資料的分析,結合對本校教學改革現狀的實踐調查,從多個視角、多個層面創(chuàng)新完善基于“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改革方案??梢酝ㄟ^對教學過程的系列研究,鼓勵教育研究者和教師開發(fā)更多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生成的教學模式。無論是傳遞知識、開拓思維、組織活動還是互動交流,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教學時要將傳統(tǒng)的“以知識點為核心”的教學觀念,轉變?yōu)椤耙院诵乃仞B(yǎng)為導向”的教學。
4.基于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方式
4.1加強課程內容融合
我校的藝術科組的老師通過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yǎng)相關理論的學習、以及自己的感悟,對課程進行了提升改革,整合合唱隊、舞蹈隊、行進打擊樂隊,成立了少年軍校藝術團,把音樂學科的教學與少年軍校的課程相融合,在軍校的步操基礎上加入音樂藝術。教師們在訓練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訓練的意識,以生為本,學生自己記錄訓練中出現的問題,把訓練日記本變成了訓練字典,在動作不到位的時候找出問題根源,然后通過合作學習、主題式學習解決問題。以上措施極大地發(fā)揚了軍校砥礪精神,豐厚了軍校文化底蘊,提升了軍校育人品質,引導學生樹立了拼搏、奮進、團結、進取的思想。
4.2以素質培養(yǎng)為核心
培養(yǎng)學生形成高于學科知識的學科素養(yǎng)。通過學習學科知識,學生的智能、品德、價值觀都打上了學科的烙印,這個過程就是學科素養(yǎng)形成的過程。教師需要確立“通過知識獲得教育”而不是“為了知識的教育”的教育思想。學科學習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形成高于學科知識的學科素養(yǎng)。除此之外,還著力以少年軍校為切入點,開發(fā)跨學科(綜合性)課程,促進少年軍校課程和其他學科的融合,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4.3以學生為中心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是要把教學中心由“教”轉向“學”。開展“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不僅要求教師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以學生學習為主線,關注學生問題生成、實踐、操作、思維轉化、問題解決的全過程,指導并促進他們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進行學習探索,進而形成獨立思考、實踐和學習能力,而不僅僅是放手讓學生自學。我校發(fā)揮教學優(yōu)勢,拓寬了少年軍校中的學習路徑,強化素質培養(yǎng)重要性,讓學生的學習策略多樣化。在少年軍校,我們一改過去簡單重復站軍姿、練行進的枯燥訓練,取而代之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主題式學習、項目式學習;甚至可以是線上學習、線下學習、兼而有之的混合式學習方式。
關鍵詞:體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5.015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推動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新型的體育課堂教學,必需要有新型的教學內容和要求。2015年10月,在清華附中舉辦的基礎教育高峰論壇上,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介紹,即將出臺新的高中課標中將強調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將新增核心素養(yǎng)以及基于核心素養(yǎng)制定出來的質量評價標準。申繼亮還談到,基于這樣的改革,我們就要要求所有的課程老師對學科價值、學科育人功能有很好的思考。同時,新時期的課程改革,也要求每個學科的教育教學除了發(fā)揮本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要高度重視跨學科之間的綜合育人功能。
1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及特征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我國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是學生通過學科課程學習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養(yǎng),是學生在課程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yǎng)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綜合。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整合,是以學生發(fā)展素養(yǎng)為核心價值追求。
運動認知能力是指學生對體育健身知識、運動技能和相關健康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的能力,伴隨著思維、理解和感悟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先決條件。健身實踐能力是指學生為完成設定的體育鍛煉任務,聯系實際采取的有意參與、強化練習、比賽運用和持續(xù)健身的決策能力,伴隨著動機、態(tài)度及價值觀取向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實現載體。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學生在多變的健身環(huán)境中,表現出身體、心理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調試能力,他伴隨著調節(jié)、適應和控制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呈現結果。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確定體育學科課程標準、體育學科知識體系、體育學科質量評價標準的依據和導向。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以結構化的學科知識與技能體系為重要基礎和載體。
2 培養(yǎng)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方法和途經
2.1 體育教師應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實踐者,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為人師表,此外,體育教師需要定期參加各類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效的體育教師,包括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專業(yè)的課堂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可直接表現為體育教師高水平的文化素養(yǎng)。我認為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應包括文化素養(yǎng)、心理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等,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綜合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yǎng)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币虼梭w育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要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樣和楷模的作用。
2.2 體育課堂教學重視德育滲透
在教學中,立德樹人,培養(yǎng)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強調體育教學與各類文化知識的整合性,是學生跨學科綜合能力、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的綜合。小學體育教育滲透德育的方法多種多樣,體育教學也是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如體育教師在游戲比賽中對學生進行團結的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關心他人,互幫互助的良好意識,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寬容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要培養(yǎng)學生遇到困難要敢于面對、要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可貴精神;培養(yǎng)學生自信、果斷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好德育功能,要將德育教育始終貫穿于課堂教學,要有針對性地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養(yǎng)成自主健身的習慣
體育老師以及學生家長都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他們喜歡的體育活動,幫助他們重新樹立體育的目標是身體素質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鍛煉的科學方法。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和端正體育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鍛煉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使學生了解體育的價值。使學生了解人體身心健康和身體運動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鍛煉的正確方法,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2.4 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教學中應關注學生能否適應當今與未來的發(fā)展,適應社會、終身學習、成功生活、個人發(fā)展的學科關鍵素養(yǎng)。體育素養(yǎng)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和各個學段落實的階段性,體育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體育運動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體育教學如何調整學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體育教學目標與學生心理健康目標和諧統(tǒng)一,使學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長,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
3 培養(yǎng)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
3.1 打好身體基礎
回歸體育的本質功能,增強體質,順應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發(fā)展,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體育核心素養(yǎng)高的人群,固然可以終身體育,可以自主鍛煉和健身,使自身的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tài)。
3.2 提升全民的體育意識,增強體質健康水平
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可以使學生自主健身,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運動技能,掌握科學的鍛煉身體的方法,養(yǎng)成鍛煉的良好習慣,能夠提高自主鍛煉的能力,使學生的身體終身受益。提高他們的體育意識,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自我評價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終身體育,具有長遠的意義。
3.3 塑造適應社會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
培養(yǎng)體育核心素養(yǎng),可以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健康調節(jié)能力,現代的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很大,若不具備良好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會產生各種心理疾病,這就要求每一個個體都要具備健康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4 總結與建議
綜上所述,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一概念并不“新”,在體育課程改革中加強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yǎng)是我們體育教育一直以來的目標和追求。新課標提出,培養(yǎng)學生自主鍛煉、終身體育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等內容,這些都是培養(yǎng)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直接體現。
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固然重要,但是,素質教育從來都不只是學校教育的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格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备嬖V我們教育要生活化,要從實踐中去教育。其實實施素質教育,每一個學校、每一個課堂、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在當今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幫助學生培養(yǎng)其核心素養(yǎng),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能夠放松身心,勞逸結合,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基于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改革,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 張彥忠.淺議小學體育課與學生素質培養(yǎng)[J]. 新課程,2015.04.
[2] 周濟.學校體育是青少年體育的基礎和重點[J]. 中國學校體育,2007. 6.
[3] 劉軍.芻議小學體育課與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J].讀與寫雜志,2010.10.
[4] 孫有平,張磊.體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困境與思考[J].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11.
[5] 汪曉贊.學生――教師組織教學的核心[J].體育教學, 2009.
[6] 鄒德敏.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體育教學, 2009.
[7] 曲偉東.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 2015.
中小學;教師;核心素養(yǎng);教學技能
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社會進入非革命性的轉型期。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國民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十三五”規(guī)劃建議將人才置于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賢才,國之寶也?!碑斀袷澜?,所有競爭都是人才的競爭。當代教師面對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承載著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培養(yǎng)賢才的重任,需要全面履新核心素養(yǎng),并將其轉化為外在的教育教學技能,實現教學質量朝著正確的方向提升,培養(yǎng)現代的優(yōu)質人才。
一、人的核心素養(yǎng)與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
人的核心素養(yǎng)重點是個人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終身發(fā)展所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經合組織歸納出“能互動地使用工具”“能在異質社群中進行互動”和“能自律自主地行動”等三個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形象的認為,這是“人與工具”“人與社會”和“人與自己”三個維度。
“人與工具”主要指人們利用語言、數學、審美、技術和學習等工具,進行社會生活和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素養(yǎng)?!叭伺c社會”主要是指人在社會中具有愛心、關懷、理解、包容和化解沖突等涉及團隊合作的素養(yǎng)?!叭伺c自己”主要是指人具有了解自己、規(guī)劃自己的發(fā)展、自主自律的行動,以及具有獨立思考、深入探究、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概括就是人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人的道德品質、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教師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導師,除了自身具有“人的核心素養(yǎng)”和“學科專業(yè)知識”外,還應該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學能力和學習診斷指導能力。就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和“培養(yǎng)得如何、怎樣進一步提升”三個問題。
“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就是要澄清正確的教育思想,其根本問題是要理解未來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學科教師要從“學科人”變成“學科教育人”,培養(yǎng)的目標要從“培養(yǎng)學科專家”變成“利用學科內容作載體培養(yǎng)人的核心素養(yǎng)”。
“怎樣培養(yǎng)人”就是教師要熟練的應用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協(xié)助學生發(fā)展。一是利用教育途徑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二是根據學科特點形成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基本理解,利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和策略,實施教學設計和教學,完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培養(yǎng)得如何、怎樣進一步提升”就是教師要熟練應用教育教學評價規(guī)律和方法,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情況進行評價,并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缺陷進行診斷,設計和實施學生群體和個體的矯正方案。進一步概括就是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教育教學思想、教育教學技能和教育教學問題解決能力。
二、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與教育教學技能
教師除具備優(yōu)良的“人的核心素養(yǎng)”和扎實的“學科專業(yè)知識”外,還需要具備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優(yōu)秀的教育教學技能和智慧的教育教學群體(個體)問題診斷和解決能力。
在我國學校制度中,教師具有雙重任務,就是教育工作和教學工作。這兩項工作正在由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提出,逐漸熔合。下面筆者就以班主任工作和學科教學工作兩個角度來分析在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具備的教育教學技能。
1.班主任工作技能
班主任是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形成的行政班級管理者,其任務是班集體形成和管理、班級教育的實施和班級教學的溝通。
班主任的教育技能主要是在正確的教育思想引導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正面教育為主,堅持學生發(fā)展為本原則,堅持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目標。其主要教育技能可分為:
班集體形成技能。主要是根據所任班級的基本情況和學生特質,根據正確的教育思想、理念、策略和方法,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班級管理、逐步形成的班級特色。對學生來說,班級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每一個學生都是班級的主人,是培養(yǎng)愛心、關懷、理解、包容和化解沖突等團隊合作素養(yǎng)的好場所,班集體形成的關鍵就是團隊 合作。
主題班會技能。根據班集體形成的要求,自主選擇班會的主題,確定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設計班會方案(含驅動性問題設計,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活動等),組織班會開展,并能評價班會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取得的效果。
班級活動組織技能。根據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確定活動的教育目標,撰寫班級活動方案(包括活動內容和形式,以及相關的安全預案等),并完成活動組織工作,評價活動效果。
溝通技能。班主任要與學生、學校德育處、班級科任教師(含召開科任教師教學分析會)和家長進行溝通(含召開家長會),以形成教育的合力,有效的溝通技能是班主任的重要教育技能。
個體診斷和矯正技能。根據學生個案情況,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知識進行分析并提出干預矯正措施,實施有效干預,評價干預效果。
從我國學校班主任的職責看,在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中,肩負著“人與社會”中的愛心、關懷、理解、包容、化解沖突等團隊合作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人與自己”中的了解自己、規(guī)劃自己的發(fā)展、自主自律的行動等自我反省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承載著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
一個好班主任就能帶出一個好班級,培育一群好學生。從這個意義上說,進行班主任專項技能的培養(yǎng)和考核,也是很有意義的。
2.教學技能
教學技能是指教師運用教學理論和原理,通過練習而形成的教學行為。它包括在教學理論基礎上,按照一定方式進行反復練習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級教學技能,也包括在深刻領會教學理論和原理,自覺能動的進行核心素養(yǎng)有效教學的高級教學技能,即教學技巧。教學技能是教師必備的教育教學技巧,它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的創(chuàng)新,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教學技能主要可分為:
課程理解和規(guī)劃。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發(fā)展者,課程在教師的教學中得以落實,并在教學中得到發(fā)展?!罢n程理解和規(guī)劃”技能主要有,一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理解能力,含課程的理解、單元的理解、課堂教學的理解,特別是形成對課程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理解,并能進行教學規(guī)劃,確定教學節(jié)奏和課時安排。二是在課程理解的基礎上能自主進行教學資源的選取,補充為形成核心素養(yǎng)而需要的新的事例和教學資源,使課程得到新的發(fā)展。三是根據自身能力,開發(fā)校本課程,能設計課程目標,開發(fā)課程資源,評價課程實施情況。在福建省第三屆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以下簡稱“第三屆大賽”)中,中學語文的學科項目“教科書研究與使用”,中學思想政治的“時政評析”,歷史的“故事評析”,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性問題評析”等均屬于此類技能的考核。
教學分析和設計。掌握教學設計理論和原理,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資源等進行系統(tǒng)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板書、作業(yè)和評價等進行設計。根據立德樹人、學科德育和課程育人的要求,為實現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轉化為驅動性問題,設計學生活動,實現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在省“第二屆大賽”中,“教學設計”項目屬于此類,在“第三屆大賽”中,選手需要進行片段教學,實質也要進行教學設計,只是不需要書面表達出來。
教學技術和應用。教師要能夠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主要有三個層次,一是利用現代教育設備技能,如實物展臺、多媒體設備、錄播設備、3D打印、計算機等。二是利用教學資源、計算機網絡、相應教學軟件進行教學的能力,如查找信息化教學資源,使用動畫、視頻(含3D)、幾何畫版、學科OFFICE、網上閱卷、質量分析軟件等。三是會使用常用軟件制作課件。四是能利用微課程、電子書包和網絡系統(tǒng),進行信息化教學。如“第一屆大賽”的課件制作,“第二屆大賽”和“第三屆大賽”的地理科,都有電腦繪制地圖的項目。
課堂組織和教學。這是教師的主要教學技能,主要包含組織教學、語言和肢體語言應用、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設置和啟發(fā)思考、板書和板畫、組織學生活動、教學流程控制和應用生成的教學資源等。課堂組織和教學中,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外,還是培養(yǎng)團隊合作素養(yǎng)和個人自主自律行動等核心素養(yǎng)的好場所,教師要充分結合課堂教學活動或實景教學活動進行教育?!?-3屆大賽”都設有片段教學項目除考查課程理解和教學設計外,主要就是考查課堂組織和教學。
作業(yè)布置和輔導。作業(yè)主要是使學生形成學習目標,檢查學習目標到達度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有效的進行多元化的學科作業(yè)設計,合理的布置學生作業(yè),采用多種形式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批改,并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等技能。多元化作業(yè)的布置和實施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
試題命制和評價。能根據教學目標要求、考試目的和內容,確定試卷命題藍圖。目前基于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命題藍圖設計,要根據基于標準的命題原則,充分理解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根據命題藍圖,按要求編制或改編試題,組卷形成有效的評價工具,并合理設定評分標準。能利用網上閱卷軟件或手工進行評卷。利用教學質量和試題質量分析軟件,科學地分析試卷和試題的命題質量和學生學習情況,有條件的還要利用軟件對學生進行學業(yè)診斷,提出學習診斷和改進建議,撰寫客觀科學的考試質量分析報告。根據學生答題情況進行試題評析和試卷講評。如“第三屆大賽”數學的“解題析題”,地理的“命題設計”,綜合素質測試的“評價”均屬于此類。
課堂觀察和反思。能利用課堂觀察理論進行課堂觀察,根據量表進行記錄,并根據教學理論、教學理念和自己的教學經驗,對課堂教學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設立和達成、教學資源利用、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教學實施等方面進行價值判斷,并提出改進建議。“第二屆大賽”和“第三屆大賽”的評課均屬于此類。
教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主要技能有,一是設計教育教學研究的課題,會查詢資料,利用教育教學研究方法,實施課題的申報和研究,并能根據實證結果,通過思辨得出合理結論,撰寫論文,指導教育教學改進。二是能根據課題研究成果,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獨特而有效的教學風格?!暗谌龑么筚悺本C合素質測試的“教科研能力”和“論文修改和評析”均屬于此類。
學科專項教學技能。各學科的專項教學技能是最有學科特點的,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技能。如“第三屆大賽”的理化生科學的“演示實驗”,英語的“口頭作文”均屬于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