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精品69堂国产-97超级碰在线精品视频-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欧美日韩大尺码免费专区-最新国产三级在线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色综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學生健康教育課心得范文

時間:2023-12-14 14:51:38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健康教育課心得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大學生健康教育課心得

第1篇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模式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大學生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心理疾病發(fā)生率高達30%左右,并呈上升趨勢,表現為焦慮、強迫、恐懼、抑郁、神經衰弱等。大學生由于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fā)的惡性事件比例有所上升,心理問題已經明顯地影響了一部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面對大學生心理問題逐年增多的現實,教育部于2001年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兑庖姟芬蟀研睦硭刭|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和關鍵任務,在普通高校開展正規(guī)而系統的心理教育,并指出課堂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2006年的大學生心理咨詢委員會第九屆年會則明確將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作為未來的工作任務之一。可見,課堂教學是我國促進心理健康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當前,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主要通過心理學課、心理衛(wèi)生課、健康人格課等課程或系列專題講座進行。我校自2006年成立心理咨詢中心以來,在大一新生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限選課。本人結合四年多的教學體會和感受,就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出一些看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要求

(一)不是單純的知識課 而是實際應用課

心理健康課要傳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常識、心態(tài)調適的方法與技巧,進而使學生對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產生一定的了解,但它絕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的課程。心理健康課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排除自身發(fā)展中遇到的困惑、煩惱、憂慮,學會解決生活上、學習上和人際關系上產生的各種實際問題,從而使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心理變得健康,使心理健康學生的心理素質變得更完善。為此,教師教學的重點不是學生死記硬背概念,而是引導學生把心理健康知識弄懂并學會應用,杜絕純理論灌輸,而應采用理論與實踐操作訓練相結合,開展心理訓練活動,讓學生掌握心理調控技術和自我超越方法。如果學生雖知之而不能行,則會加劇消極情緒的體驗,心理健康水平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二)不是教師的“說教”課,而是師生互動課

如果把心理健康課定義為:老師不斷地講、學生呆板地聽,那就說明教師根本沒有理解這門課的意義。心理健康課的教師應該善于捕捉學生身邊經常遇到的心理問題,激發(fā)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和欲望。對學生學習教材中遇到的疑點進行適當的點撥,促其自悟;對難點問題進行精確的講解,促其思路暢通。為此,教師不要怕學生太活潑,不要怕課堂秩序“亂”,而要一改傳統風格,努力上成師生互動的課、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課,師生共同收益的課,這樣才是成功的理想的課。

(三)師生之間要具有心理相容性

在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要做到人格上平等、情感上相容,這比在其他任何教學中更顯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性,恰如其分地動用教學幽默,創(chuàng)造出無拘無束、相互交流的教學氛圍,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達到教學心理相容。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否則這門課程的教學只是流于形式,而不會取得好的效果。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方法

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自我教育的特點,因此,該課程的教法就不能像其他一般課程那樣采用講授式、自學式等教學方式,而要另辟蹊徑。通過實際的教學探索,我認為以下一些教法還是行之有效的。

(一) 案例分析法

將大學生在自我意識、學習活動、情緒、人際交往、戀愛、個性等方面的問題綜合成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然后師生就這些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表現、矯正辦法等一起展開分析討論。教師在引導、分析的同時,可將有關的心理學理論知識濃縮進分析討論中,傳授給學生。案例分析法在課堂中的效果如何,關鍵在于教師對案例的選擇。因此,我在選取案例時,注重從同學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力求使選用的案例具有現實性、代表性、生動性。我相信一個優(yōu)秀的案例會很自然的引起學生認識問題、分析思考問題的興趣和熱情,在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中,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實現了教學的目的。

(二) 團體訓練法

團體訓練法是指針對大學生遇到的一些共同問題進行的課堂分組活動。例如在與同學的接觸中,我發(fā)現很多即將畢業(yè)的學生對自己的工作價值觀不明確,導致在找工作的時候很迷茫,面對眾多招聘單位,不知道自己應該把簡歷投到何處,是更傾向于工作的環(huán)境,還是更傾向于工作收入。而工作價值觀的確定,是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越早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大學生的努力方向就越明確,在大學期間能夠確定方向,少走彎路。

在課堂上,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工作價值觀,我將學生分成若干組,進行工作價值觀的拍賣,學生將自己最看重的方面投資,拍賣的形式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課堂氣氛活躍,活動結束后大家積極地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與全體同學分享,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又幫助大家確立了自己的工作價值觀。

(三) 表演心理劇

心理劇是用表演的方式來啟發(fā)學生對一些心理問題如人際關系、自我情況有所認識的一種方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適當運用,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這種方法是由班級成員扮演問題情境中的角色,使學生把平時壓抑的情緒通過表演得以釋放、解脫,學習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和激發(fā)處理問題的靈感。表演時要尊重學生的自發(fā)性,創(chuàng)造自由輕松的氣氛,這樣才能使學生減輕心理壓力,認清自己的問題,培養(yǎng)自己適應大學生活的能力。在表現心理劇時,教師要做好如下工作:(1)事前溝通,使成員有所了解,激發(fā)他們參與的熱情。(2)說明情境,將要扮演的情境及其特征加以說明,讓成員有機會提問并提出建議。(3)讓學生自愿選擇角色,即興表演并鼓勵學生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方式表演,臺詞自己決定,當場發(fā)揮。(4)表演結束后組織學生共同討論,最后進行總結。

(四)行為訓練法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應以行為訓練為核心,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從知到行的轉換。行為訓練是以行為學習理論為指導,通過特定的程序,學習并強化適應的行為、糾正并消除不適應行為的一種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如對所教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心理測驗后,我發(fā)現:一部分學生存在著自卑、膽怯、自信心嚴重不足等問題。針對這個情況,在教學中我除了教學生一些增強自信的方法外,主要對他們進行自信培訓。因為不自信的學生常常看不到自己的優(yōu)勢,往往是優(yōu)點也變成了缺點,而且他們在人際中不敢說不、不敢拒絕、不敢堅持自己的立場,生怕拒絕或堅持立場會得罪別人,結果自己常常陷入煩惱、焦慮、矛盾之中。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我采用下列訓練方法:

(1)在課堂上給每個學生五分鐘時間,讓學生走上講臺,大聲向同學介紹自己,盡量介紹自己的優(yōu)點與長處,不能少于10條優(yōu)點。

(2)創(chuàng)設一些假設的情境或學生自己遇到過的情境,例如:別人隨意占用你的時間,令你覺得無法支配自己,你該如何表達你的想法;同伴要求你陪他參加你不喜歡的活動,你該如何拒絕等。訓練時把學生分成小組,鼓勵不自信的學習向對方清楚地說出“不”,讓學生學會作肯定的拒絕。

(3)訓練學生學會肯定的請求。學生以兩人或多人為一組,根據學生自己提供的情境或指導者提供的情境,相互對應練習。

(4)訓練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時可以伴以體態(tài)動作。

三、對教師的要求

(一)具有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

一個合格的心理健康課教師,除了要對本課程的結構有透徹的了解之外,還應精通青年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了解生理學和社會學等臨近學科的知識。這些知識可以通過專業(yè)培訓獲得,也可以通過自學獲得。培訓自學相結合,則是迅速成為勝任教師的有效途徑。

(二)人格和諧 心理健康

正如一個“口吃”的教師難以教好語文,一個“五音不全”的教師不可能教好音樂一樣,一個終日憂郁或滿腹牢騷、喜怒無常、行為怪異、人際關系緊張、工作作風懶散的人是絕對難以勝任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角色的。心理健康課的教師應該是情感豐富、意志頑強、人格和諧,還應該具有高度的敬業(yè)精神和樂觀精神,具有洞察學生內心世界的觀察能力、與學生密切溝通的交際能力、能隨時調控他人心態(tài)的教育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要加強對自身心理狀態(tài)的調適與人格的提升,用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具體地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1對自己要自尊、自信、自控。教師在工作中也會碰到害怕情緒:害怕個人準備不足,害怕遇到意外的對抗而不知所措,害怕在學生面前丟面子等等。然而在外表上,教師常被想象成是有信心、有知識的,于是教師學會把恐懼隱藏起來。但這樣做并沒有排除所產生的恐懼,也沒有為減輕恐懼提供任何解決辦法,只不過造成更多的沖突,轉而折磨自己。解除恐懼可以運用積極暗示,也可以向學生公開自己的顧慮,講出自己的弱點,能得到同學更多的信任、理解與合作。通過經常性的自省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即要了解自己個性上有利于教學的一面,如熱情、寬容、合群,也要克制自己不利于教學的一面,如沖動、急躁、挑剔等等。

2要善于理解別人,與別人和諧相處。理解別人,就要做到心胸豁達、體察別人、富有同感。與人和諧相處就是要真誠待人,開誠布公,不虛偽行事,不以個人的權威或職業(yè)地位作掩護,但也不能為所欲為地表達情緒,對待學生不持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態(tài)度。

3學會消除壓力。人人都會遇到壓力,但只有在他們無法對抗外來壓力時,內心才會有壓力。消除壓力可采用以下方法:(1)改正自己的認知觀念,換個角度看問題;(2)換個情境,放松身心;(3)找朋友傾訴自己的苦惱,得到他人的勸慰;(4)正確對待引起壓力的事件,專注地解決問題;(5)用行動化解怒氣,宣泄不快情緒。

四、應注意的問題

(一)對學生要充滿信心和良好的期待

即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心理健康的需要,都有完善自己心理素質的愿望。在教學中,應該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熱情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發(fā)問,努力營造和諧的心理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鼓舞、啟迪和教益,進而增強自信心,產生成功體驗。

(二)設計的問題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問題

可以由學生自己的觀察和體驗提出來,也可以由教師通過援引實例提出來。問題可大可小,總之,要貼近學生生活,選擇學生最關注、最渴望、最想了解的問題。這樣才能激發(fā)起興趣和動機,引導學生進入忘我和探究的境地。

(三)心理輔導要因人而異

心理健康知識對于大學生來說既陌生又熟悉,而每一種心理調適方法對不同個性、經歷的學生來說有不同的適用性,加上每個學生的領悟能力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發(fā)現學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予以及時的指導。有時甚至需要尋找僻靜的場合,進行個別的心理咨詢與輔導。能做到和做好這一點,對教學成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袁紅梅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主體性教學實踐研究職業(yè)圈2007(10):116-117。

[2]李獻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指導手冊北京:當代中國音像出版社2004年版。

第2篇

關鍵詞:大學科系統;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05-0061-03

作者簡介:王磊,男,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教學。

教育部辦公廳2011年5月印發(fā)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對在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并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實際運作過程中存在許多具體問題。本文嘗試以大學科系統為背景,在教學模式上進行探索改革,既按照教育部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突顯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課程理念,又適合各高校實際情況,達到應有目的。

大學科系統是教育理論研究中的一大趨勢,它鼓勵社會學科交叉地侵入鄰近學科領域,強調以社會問題為中心,以開放的態(tài)度迎接各學科知識的融合。這一思想在實際教學中,突出體現為部門之間各方面工作的相互配合。

一、課程基本要求

該課程設置為公共必修課程,覆蓋全體本科學生,共計36學時,2個學分。包括理論知識、自我認知、操作技能三個層面的目標要求,旨在明確心理健康標準,增強自我保健和危機預防意識,培養(yǎng)提升認知、溝通、調節(jié)等多種素養(yǎng)能力,內容涉及健康導論、心理咨詢、自我意識、人格發(fā)展、危機應對等11個模塊。要求各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制訂科學、系統的教學大綱,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教育。

二、單學科背景下的教學模式運作

1.實際困難

地方師范學校的“教師教育平臺課程”一般由教育科學學院承擔,再加上本部門的專業(yè)課程,普遍存在教師工作量繁重的現象。以往針對師范生的教學通常含有相關的心理健康內容,而現在要新開一門主干課,面對每年5000人左右的全體師范生和非師范生,就需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重新整合,隨之在授課教師、授課時間、授課地點上,都出現許多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2.操作方式

(1)2011級大一學生網上自主選課,授課均放在周六上午進行,每周4節(jié),一輪6周共計24學時,學校同時開設10個平行班,每班學生150人,可培訓1500人;每學期18周可開設三輪,一學期共計培訓學生4500人左右。

(2)每一輪同時有10位教師上課,分兩組按照專題講授方式進行,6周培訓一輪,最后一周答疑并上交“自我心理分析小論文”。

(3)24學時授課后的考勤及小論文占考核成績的70%,另外30%為參加所在院系活動,包括講座報告、相知相識、素質拓展、心靈溝通、社區(qū)走訪、就業(yè)指導等,由相關院系以參與活動量化方式自行考核,同時將選課學生名單蓋章證明并存檔。

3.存在的問題

(1)考勤混亂。一學期30個班4500人的規(guī)模,平均一位教師上10多個班,如若考勤花名冊就需要10份,全部下來則需要100多份。況且,150人點一次名會費時費力,學生簽名則往往寫得要比實際的多,考勤結果往往流于形式。

(2)事務影響。由于教師的組成來自于本專業(yè)的學校多個歸口,包括專職教師、輔導員、行政兼職等,一旦某人有事,很難找人代課,加之不能及時通知到學生,往往在教室門上貼個通知了事。

(3)相互擠占。由于授課時間在周六進行,既會與節(jié)假日調休與學校大課調整發(fā)生沖突,也會與選修第二學位學生的授課時間發(fā)生沖突,還會與院系學生活動或其他事情發(fā)生沖突,對授課效果的干擾很大。

(4)疲于應付。授課任務重,教師課酬本身就不高,占用休息日又沒有任何說法,身體疲累、家庭事務無暇顧及,住的遠的教師只得開車過來,所需成本幾乎是入不敷出,教師積極性、主動性都不高。

三、大學科系統下的教學模式運作

大學生在校四年,公共理論課通常安排在第一學年,專業(yè)理論課則在第二學年、第三學年有一學期實習,第四學年又多會發(fā)生考研、找工作等活動沖突,所以學生的理論學習時間顯得非常有限。盡管文件要求學生可在多個學期選修該課程,似乎壓力很小,但若考慮到每年都會有5000多名新生入校,如果不能事先科學安排,任學生自由選課,實際操作中必然會存在選課學生扎堆現象及面臨畢業(yè)的學生必須優(yōu)先安排等沖突。

經過實際運作,筆者有如下共識:不宜讓學生自由選課,最好都在大一選完;不宜按專題講授,教師包班有利于管理考核;壓縮課堂授課時間,采取靈活多樣方式加以補充,切實為學生和教師減負,為此有如下探索。

1.調整《教師教育平臺課程模塊》

增添2學分“必修”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按照百分制以“考查”方式考核。同時,師范生在教師教育平臺課選修課少選2學分,非師范生在通識課平臺少選2學分。

2.理論講授選課方式

授課時間由24學時壓縮到16學時,減少兩個上午。仍放在周六上午,分4周完成,總計16學時。采用教師包班制,有利于管理和考核。新生每年九月份開始網上集中選課,每班150人,同時開設10個班,一輪完成1500人培訓任務;連續(xù)開設3~4輪共計16周,可完成4500~6000人的授課任務。

3.三板塊協同培養(yǎng)模式

采用“理論講授”、“新生入學心理檢測、篩選、跟蹤干預及心理健康周活動”和“院系活動參與”三個板塊同時進行。這樣,既能緩解授課壓力,又能強調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更能避免不同部門的重復性活動,達成利生、利師、利課、利校的共贏態(tài)勢。本課程計36學時,分為16學時理論講授、10學時校級入學心理檢測及心理健康周、10學時院系活動參加,具體如下:

(1)理論講授擬定每周六上午4學時,4周16學時完成,最好以院系為單位集中選課,最后以考勤、完成自我心理分析小論文方式考核,占40分。

(2)校級活動包括學生處每年組織的第一學期新生入學心理檢測及跟蹤反饋,心靈大使選拔比賽,以及相關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周活動及學術報告等。學生參與所有活動,由學校以量化方式進行考核,占30分。

(3)院系活動包括講座報告、相知相識、素質拓展、心靈溝通、社區(qū)走訪、就業(yè)指導,等等,由相關院系以參與活動量化方式自行考核,占30分。

4.板塊活動連續(xù)深入推進

(1)在常規(guī)理論授課基礎上,探索講授形式的靈活多樣,聘請相關心理咨詢機構人員積極參與,加大社會服務功能。出臺鼓勵措施、采取針對性指導,促成輔導員取得心理咨詢證書。

(2)學生處根據入學心理檢測數據,將對特殊學生予以長期關注,跟蹤測評,開展心理教師參與的個體心理咨詢活動,及時處理學生中可能的各類心理問題,尤其是畢業(yè)生的學生工作坊、心理疏導和干預。

(3)對各院系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心理部干部進行專門培訓,重點掌握基本的異常表現及一般的處理方法,同時,可以對院系集體活動進行相關指導,開展團體咨詢。

四、結語

在實際工作運作中,筆者認為還有值得進一步思考和整合之處:

一是加大師范生本身必修的《教育心理學》中的“心理健康”、“就業(yè)心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相關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不再專門開設該課程。本課程只面向非師范生,壓力將大量減少。

二是整合新生入學教育講座、形勢政策課、大學生就業(yè)指導與該課程的相關內容,避免重復教育。

三是該課程最好能夠按照系列學術講座形式進行,營造高校學術講座氛圍,打造自主品牌,從而吸引學生,而不是處處量化考核,這樣處理,可能對每個人的心理健康都是一劑良藥。

雖然每一門學科都有各自的穩(wěn)定內容,但聚合的態(tài)勢使得學科界限日趨模糊。如果各自為政,孤芳自賞,脫離現實,無論是學科理論發(fā)展還是實際工作提升,都不能從現實生活中汲取養(yǎng)料,都不能獲得不斷的發(fā)展動力。大學科系統的理念,不僅是理論研究上的大趨勢,更是實際工作中的大行動。

參考文獻:

第3篇

小沖突緣何釀成大悲???從近年的高校極端事件來看,室友矛盾不斷升級,既有部分大學生的性格所致,也有多種社會問題在校園中的凸顯?!吧虾煼洞髮W心理咨詢與發(fā)展中心的有關調查發(fā)現,大學生咨詢的心理問題中超過三成與寢室關系、班級同學有關?!薄?0后”是當前大學生的主體,在家倍受呵護,進入高校后在激烈的競爭中極不適應,常因瑣事引發(fā)口角甚至沖突。那么,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甚至釀成校園悲劇,是否都是學生心理問題惹的禍?為何宿舍成了關系緊張的重災區(qū)?

據筆者調查,大致有以下原因:首先,環(huán)境引起心理不適?,F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離開父母后難以適應集體生活,容易產生人際交往障礙。特別是部分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遠離家鄉(xiāng)來到喧囂繁華的城市求學,往往會由于語言、習慣等多方面的不適應易產生恐慌、懼怕心理;其次,習慣迥異,缺乏交流。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等都會有很大的差異,缺少共同話題,相互之間交集甚少,再加上網絡的影響,同學、室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再次,競爭心理妖魔化。我國高等教育在短期內大規(guī)模擴張,大學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使得就業(yè)問題凸顯,很多大學生難以找到如意的工作,于是質疑自己的能力。與中學時期成績拔尖的優(yōu)越感相比心理落差明顯,性格中的不良因素被放大,很容易觸發(fā)心理問題。此外,獨生子女缺乏謙讓,在諸多涉及自身利益和未來發(fā)展的事情上也容易出現矛盾。

有沖突和矛盾并不可怕,關鍵是要看怎么處理。對于大學生而言,一遇到宿舍關系緊張時,第一反應便是申請條換宿舍,以逃避尖銳的矛盾。其實,大學校園好比微型社會,要在畢業(yè)后立足社會,在職場上左右逢源、在家庭中和睦相處,宿舍就是一塊良好的“實驗田”。與此同時,作為培養(yǎng)社會人才的搖籃――高校在面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矛盾是如何處理的呢?很多高校不愿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投入太多精力,更不用說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偸菃栴}發(fā)生后再去補救,時間一久便淡忘了,直至再次發(fā)生同樣的問題。

第4篇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

一、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教育工作的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大學生。其中,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點。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系到其自身未來的發(fā)展,也關系到民族素質的提高。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心理,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目前,高?;窘⒘诵睦斫】到逃行模鶕嶋H配備了專業(yè)的教育教學人員和必要的設施設備,能夠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訓練等工作。高校也不斷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將其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列入學年教學規(guī)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日益凸顯的心理健康問題急需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大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一是適應能力問題。特別是大一新生,第一次遠離家人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首先面臨的就是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問題,對生活的規(guī)劃問題;其次,面臨學習的問題。有的學生高中的成績優(yōu)勢不存在,有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不會規(guī)劃學習生活,導致學習和生活一團糟等等。二是人際交往困擾問題。比如一些性格內向的同學不懂得也不敢去主動與他人交流,有的同學感覺與同學、與室友相處不融洽等等,這些問題造成學生的心理不適。三是情感問題困擾。很多大學生都面臨著感情的困擾,比如在校期間是談還是不談戀愛的問題;如何正確認識戀愛的問題,如何把握交往分寸的問題等等。四是就業(yè)壓力問題。面對當今激烈的就業(yè)競爭,很多學生在一入校就產生了較大的心理壓力。以上常見的心理問題需要學校在大學生入校起就通過系列的宣傳教育活動,讓學生不斷認識自我、認識大學生活,指導大學生合理規(guī)劃好學業(yè)。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和矛盾,合理宣泄情緒,主動參與咨詢和團體心理訓練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為順利完成學業(yè)和順利就業(yè)打下基礎。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現狀及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一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重視程度不夠,機制不健全。根據要求,各學校都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般都隸屬于學生工作部門,但由于受編制、場地等因素限制,一般專業(yè)從業(yè)人員較少,工作職責和任務不明確,工作內容與形式單一。另外,一些學校還沒有建立起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體系,工作的規(guī)劃性不強,常常處于為了開展活動而搞活動的情況。由于宣傳不到位,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認識不到位,參與咨詢和活動的學生積極性不高。

(二)專業(yè)教學師資力量不足。由于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很多學校的專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還比較少,一般校級心理健康中心有幾位專業(yè)教師,而院系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一般都是團總支書記、輔導員、班主任等學管人員組成,專職人員較少,基本都是兼職。這些學管人員在心理健康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方法方面比較缺乏,僅能宣傳一些心理健康常識,對于學生的一些心理困擾、心理矛盾等問題無法解答,專業(yè)水平不足。

(三)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教師教學隨意性較大。根據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列入公共必修課,納入教學計劃和培養(yǎng)方案,覆蓋全體學生。而實際教學中發(fā)現,一些高校僅僅在大一新生第一學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隨意性很大,有些高校甚至沒有給學生訂購教材,課程內容由輔導員下載一些心理學基本知識的課件宣講,與課程教學的目標和內容要求相差甚遠,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四)忽視了學生的個性,教學針對性不強。目前很多高校選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偏重于知識性、理論性的陳述,側重于心理學基本概念、理論的介紹,更像是針對心理學專業(yè)學生的教材,老師教授內容枯燥乏味,而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學習、人際交往、戀愛、就業(yè)等具體心理問題涉及不多,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嚴重影響了課程的教學效果。另外,對于課程的考核一般都是注重理論知識的考試,也缺少相應的實踐環(huán)節(jié)。

三、改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建議

(一)積極研究構建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學校要建立健全課程管理機制,成立自上而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學校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等部門要認真研究,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學計劃和內容,統一指導授課,加強落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時要根據不同專業(yè)、年級情況對教學內容和安排進行合理規(guī)劃和調整,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外,要建立課程評價體系,及時反饋和總結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利弊,通過評教、問卷調查、心理測試等多種方式對課程結果進行評價,及時改進課程教育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二)充分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面對日益復雜的環(huán)境和大學生凸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點。高校應充分認識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意義,以課堂為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廣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大學生積極認識自我,適應社會和環(huán)境,遇到問題,積極調整心態(tài),挑戰(zhàn)自我,鍛煉自我,努力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和應對復雜環(huán)境的能力。

(三)明確課程定位,豐富課程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作為必修課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堅持從知識層面、技能層面和自我認知層面確立課程目標,通過課堂教育的主渠道傳授心理學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yǎng)學生心理自我調節(jié)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視頻、圖片等媒體,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此外,在日常工作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滲透到大學生各類教育活動中,與課外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訓練、心理健康電影、主題班會、心理知識競賽等相結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一方面要積極引進專業(yè)從業(yè)人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課程的教學指導;另一方面,要重視教師的在職學習和培訓工作,通過開展專業(yè)培訓、經驗交流、案例分析、團隊輔導等多種方式提升任課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授課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蘭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2(04)

第5篇

一、著眼現實,明晰課程目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通過對心理健康概念、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心理問題調適方法的等相關知識的講授,使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識,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調適能力,進而達到增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能力,提升其整體素養(yǎng)。此外,作為一門面向全校學生的公選課,我們希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教會學生正視理問題,學會疏導不良情緒及輕度心理問題,遇到心理問題時勇于求助。

二、結合實際,確定教學內容

根據教學目的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當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學內容應涵蓋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心理健康與成才發(fā)展、 健康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人際溝通與交往、積極有效的情緒管理、戀愛與愛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理解生命珍愛人生等方面。概括講也就是適應心理、學習心理、身心問題、人際關系問題、情感問題、戀愛心理、就業(yè)心理、心理危機問題、網絡心理與行為等方面。

三、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要采用理論教學即講述心理學基本原理、心理調適方法、處理各種心理問題的技巧,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學手段過于傳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理解、感悟、體驗與操作常被忽視。我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教學方式的結合使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生動教學內容,加強案例教學

為了使大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身,我們可以將厭學、適應不良、缺乏自信、情感焦慮、人際交往困哪、考前壓力過大、就業(yè)困惑等常見心理問題編制成案例,在講授完理論知識后進行案例教學。這些發(fā)生在身邊的具體事件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而教師對實例的分析既可以學生強化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以幫他們指點迷津。特別是在進行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時,身邊發(fā)生的案例更具說服力,也更能夠直擊學生內心引起共鳴。

(二)改善教學方法,注重體驗教學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注重學生參與以及個人情感體驗的課程,因此我們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入體驗式教學方法。(1)音頻、視頻等教學媒體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可操作性等優(yōu)勢,可以加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1]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愛德華大夫》、《美麗心靈》、《肖申克的救贖》等富含人生哲理的影片,然后鼓勵大家發(fā)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在講解心理暗示、催眠以及進行放松訓練的時候,音頻和視頻也可以營造更好的教學氛圍。(2)心理劇展演是一種基于原創(chuàng)、融入真情實感,寓知識性、娛樂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體的表演方式和疏導手段。我們在教學時應鼓勵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心理劇,親自詮釋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體驗角色內在心理沖突的產生、發(fā)展、調整和解決的全過程,使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悟自身成長經歷,思考解決自身困惑的途徑,增強其面對問題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智慧。(3)情景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有目地的創(chuàng)設的場景,激活學生的情緒體驗,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得到充分發(fā)展的教學方法。[2]學生在設置情景中像演員一樣表演,靈活地運用好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接受,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比如在講授就業(yè)心理時可以設置不同的面試場景,由學生扮演考官和面試者扮演面試,其它學生進行點評,教師進行總結和指導。講授人際交往時也可以設置不同的場合,讓學生面對不同的人練習。這種教學模式最大的優(yōu)點是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并學會靈活運用,而教師則可以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問題給予糾正。(4)教學中我們可以設置具有一定情境或內容的心理游戲,讓學生游戲過程中認識自我、發(fā)現自我并了解自我;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訓練其溝通和交流事物的能力;同時,在游戲中體驗成功或失敗,以訓練其自我悅納、靈活應變以及應對挫折等能力。[3]通過游戲可以營造出更加寬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也可以通過切身參與喚起的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三)突破傳統模式,引入互助教學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一個傳授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課堂,更應該是一個幫助學生們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1)我們可以將現場咨詢的形式引入課堂,即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完成后留出一定時間請同學們現場提出與當堂內容有關的心理困惑,由老師進行解答?;蛘哂欣蠋熖岢鲆苫笳垖W生幫助解決。這樣即解決了學生的實際問題又可以將所講內容形象化。(2)除了師生之間的互助教學,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借鑒朋輩咨詢的形式引入學生之間的互助教學,即由年齡較接近的大學生們對周圍需要心理幫助的同學和朋友給予心理開導、 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種類似于心理咨詢的幫助。[4]朋輩互助在國外的發(fā)展已步入專業(yè)話和規(guī)范化的道路,但在我國還處于摸索階段,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學生之間的互助教學時應注意把握互助的方式與方法,避免發(fā)生偏離正常教學的現象,更應該注意對被助方個人隱私的保護。

四、注重實效,完善考核評價

(一)創(chuàng)新課程考核模式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考核模式不應局限于考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時的自我調適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認為課程成績可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課堂表現及平時作業(yè),占60%;二是考試,占40%。學生的課堂表現可以通過出勤率、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以及隨堂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來考察;考試的形式可以脫離試卷變得更加靈活,如讓學生策劃心理活動方案、編寫心理情景劇本、排演心理情景劇、撰寫心理故事讀后感等;也可以讓學生敘述如何處理同學之間或者自己與同學之間矛盾糾紛,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收獲,以及對于教授該課程的建議和意見等等。這樣既考查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及靈活運用,又鍛煉了學生的活動策劃能力和表達能力,比單純的知識點考察更有教學效果。

(二)改革教學評價機制

第6篇

大學生正處在從青少年到成年人過渡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心理斷乳期。他們是一個特殊群體,需要關注。因此,心理學教育學工作者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和探討。有研究表明文科生心理狀況優(yōu)于理科生,也有研究表明理科生心理狀況優(yōu)于文科生,還有研究表明文理生之間不具有顯著差異。就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情況來看,大多數文科生中女生居多,而大多數理科生中男生居多。因此,在對文理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比較時,如果不對性別變量進行嚴格控制,那么所得到的結論很有可能與性別變量所起的作用產生混淆,也就是說,研究結論有可能不是文理生差異所致,而是性別差異所致。目前的研究在對文理生進行比較研究時,盡管對變量進行了很多控制,但對性別變量進行嚴格控制的研究尚不多見。因此,本研究抽取研究對象都為男生,探討大學文科男生和理科男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性,從而為教育管理者提供理論參考。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330名大學一年級男生,其中文科生和理科生各為165人。二者在年級、民族、生源、是否為獨生子女等屬性都相同。

2.研究工具

采用教育部組織編制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簡稱“CCSMHS”)和中國大學生心理適應量表(簡稱“CCSAS”)。CCSMHS量表包含12個維度,共有104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1=沒有,2=偶爾,3=有時,4=經常,5=總是。每一個項目自評分價值越高表明心理癥狀越嚴重。CCSAS量表包括60個項目,共7個維度,采用5點計分:1=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不確定,4=比較同意,5=同意,分數越高表明心理更健康。

三、數據統計與整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與整理。

由表1可見,理科生在軀體化、抑郁、自卑、性心理障礙、偏執(zhí)、強迫、依賴、沖動和精神病傾向九個方面,理科生分數(M值)高于文科生,但差異不顯著;在社交退縮(p=0.006

由表2可見,在人際關系適應、學習適應、校園適應和擇業(yè)適應幾個方面,文科生適應分數(M值)高于理科生,但文理生之間差異不顯著;在情緒適應(p=0.032

四、討論

在CCSMHS量表調查結果中,理科生在11個維度方面(軀體化、抑郁、自卑、性心理障礙、偏執(zhí)、強迫、依賴、沖動和精神病傾向、社交退縮和社交攻擊)自評分數都高于文科生,而文科生只有在焦慮維度方面略高于理科生,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癥狀越嚴重。因此,這表明從總體而言,文科生心理健康狀況優(yōu)于理科生。在CCSMHS量表的12個維度中,理科生在社交退縮和社交攻擊兩個方面自評分數顯著高于文科生,這表明大學理科生比大學文科生更容易出現社交退縮和社交攻擊心理。一般認為,文理生性格特征和思維方式具有差異性,文科生比較敏感和情緒化,性格比較活潑;理科生比較理性,性格沉穩(wěn)。文理生的性格差異和思維差異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大學理科生比大學文科生更容易出現社交退縮和社交攻擊心理。在CCSAS量表調查結果中,文科生在人際關系適應、學習適應、校園適應、擇業(yè)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和滿意度7個維度方面,文科生適應分數都高于理科生,適應分數越高表明心理更健康。因此,這表明文科生心理適應狀況要優(yōu)于理科生。在適應量表的7個維度中,理科生有3個維度適應分數(情緒適應、自我適應和滿意度)都顯著低于文科生,這表明理科生比文科生有更加明顯的情緒適應、自我適應和滿意度問題。有研究者對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方式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文科生更善于用情緒表達的方式調節(jié)情緒,理科生更多運用自我消化的方式調節(jié)情緒。我們都知道,情緒表達方式要比自我消化方式更有益于情緒調節(jié)和心理健康。因此,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容易出現情緒適應問題。總之,文理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性是一個比較復雜問題,要受很多因素影響,這些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五、建議

學校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文理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差異性問題,尤其是要關注理科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應根據文理生的心理特征差異性建立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評價體系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學校應根據文理生的心理特征和專業(yè)特征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學校可通過人文素質課程的設置或其他一些途徑以培養(yǎng)理科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從而提高理科生的心理素質。自我教育能力是自我意識的最高表現,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促進個體能夠正確評價自我,情緒健康對個體成長至關重要。因此,學校應注重文理生自我教育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量系統》課題組.中國大學生心理適應量表的編制.

\[2\]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量系統》課題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

第7篇

【關鍵詞】體育課 大學生 心理健

康水平 提升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8C-

0051-03

心理健康是21世紀的主題之一,接受系統、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而保持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大學生的深切渴求。實踐證明,系統學習過心理健康知識的大學生,一般都能夠更自覺和有效地調節(jié)自我心理進行心理保健。但因種種因素制約,在心理健康課程尚未成為每一個大學生必修課的現實狀況下,高校課程結合自身特點,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并因材施教,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迫切和特別重要。按照《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規(guī)定,體育課以“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yǎng)”為主要目的,但同時它又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也就是說,體育課本身亦肩負著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任。本文擬探討以體育課教學為平臺,發(fā)揮體育課特有的優(yōu)勢,從而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從提高體質方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身心健康密切相關。一方面,身體健康影響心理健康。身體無疾病,機體活動正常,內分泌平衡,更易使人生活愉快,提高學習、工作效率;反之,身體虛弱,體質欠佳,經?;疾?,必然會引起心理或行為變化,使人生活中承受更多的煩惱甚至痛苦,降低學習、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影響身體健康。心理狀態(tài)良好,就會食欲旺盛、精力充沛,而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引發(fā)一系列劣性生理機能的改變,進而導致便秘、失眠、消化不良、心率失常、月經失調等癥狀。體育課是直接育體的課程,在高校所有課程中,它是了解和掌握學生身體健康最直接的途徑,也是通過促進身體健康進而推動心理健康最有效的課程。體育教師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提高大學生體質,進而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身心關系、強化鍛煉意識

一般來說,大學生都能感受到身心健康緊密相連,但大多數人卻無法準確道出二者具體的關系。認識是行動的指南,認識上的不足是導致大學生群體對參加體育課和增強體育鍛煉的集體忽視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師應致力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身心關系、強化鍛煉意識。

首先,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利用各種有利時機,從理論上向學生講清身心健康的關系,例如:經常從事體育運動的大學生,體育愛好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高于非體育運動愛好者。其中從事集體運動項目的體育愛好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從事個人項目的體育愛好者。以此使大學生充分認識二者互相制約,互相影響。

其次,每個人每一天都會因為各種原因或多或少地受到不良情緒的干擾。不良情緒是一種負能量,它不僅損害身體的健康,而且降低學習、工作的效率。祛除不良情緒的方式很多,其中體育鍛煉無疑是一種既科學經濟又簡易有效的方法。在醫(yī)學界和心理學界,體育鍛煉已經成為公認的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體育運動能促進大學生身體發(fā)育,為其心理健康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體育鍛煉還能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質,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但是,科學的鍛煉才能獲得最大的心理效應,只有上好體育課,科學地指導學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體育對心理健康積極促進的作用。此外,大學生迷戀網絡、沉迷游戲、借煙酒解愁等是消除不良情緒的具有危害性的方法,大學生只有及時地采取體育鍛煉等有效的方法宣泄或轉移不良情緒,才能積極進行自我心理調整,保持自身身心健康。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強化學生的鍛煉意識。

(二)掌握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學生體質健康的工作。教育部等多部委在2000年印發(fā)《200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實施方案》,在2004年《關于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研結果和加強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的意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辦法。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從2000年開始會同有關部委每5年對中國公民進行一次體質健康監(jiān)測。按照文件規(guī)定,體測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實施,并且自2007年開始,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每兩年組織一次對各地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情況的檢查,并公布檢查結果。實際上,我國高等院校每年都根據要求對學生進行體質測試,而且按照要求錄入和上報數據,同時接受上級教育行政機關的專項檢查。

在國家高度重視的情況下,各高校應掌握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努力做好大學生體質測試工作。主要可在以下方面進行努力:一是高度重視體測工作。各高校領導及體育課教師應高度重視體測工作,要求自己也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完成該項工作,避免弄虛作假或者應付了事。二是了解體測工作功能。各高校每年測試后上報的數據最終進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管理系統,該系統具有按各種要求進行統計、分析、檢索的功能,它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在線查詢和在線評估服務,向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身體健康診斷,使學生既能夠準確地了解自己體質健康狀況,又能夠查詢到針對性較強的運動處方,并以此為依據進行鍛煉;該系統還可為各級政府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提供翔實的統計和分析數據,使之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及時采取科學的干預措施。三是全面掌握體測數據。體測結束后,任課教師應通過測試數據,結合教學情況,充分了解自己授課班級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避免過去將數據束之高閣的現象,充分利用體測數據的價值。

(三)因材施教提高大學生體質

教師直接掌握著學生體質測試數據,所以應該針對授課班級體質測試情況,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提高,還可以引導學生依據自身情況因地制宜進行科學的、實效性強的體育鍛煉,提高身體健康水平。通過體育課親身實踐,大學生可以最直接地感受到,認真上好體育課,積極鍛煉身體,提高體質對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二、從改善人際關系方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般而言,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教師難以通過目測作出判斷,當然也不能強迫大學生采用量表進行較為準確的測試,更何況,學生本人一般也不愿主動向老師提及(除極少數心理健康狀況差而導致嚴重影響學習、生活的學生外)。那么,體育課教師如何更直接、更簡便、更準確地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呢?心理學研究發(fā)現:人際關系能夠直接反映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對體育教師而言,這一科學規(guī)律既提供了分析判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依據,也為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對此,體育教師應注重三方面工作。

(一)判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與高校其他任何課程相比,體育課具有極其開放、極富動態(tài)的課堂,學生在較為廣闊而自由的空間里,其一言一行常常源于真情流露,因而教師在教學活動別容易觀察到,并對授課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作出大致準確的判斷。例如,那些樂于親近老師、與同學合作融洽,即使與師生產生矛盾沖突也很快冰釋前嫌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至少在良好以上;那些與師生關系不冷不熱,既不親密也少沖突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往往一般;而那些獨來獨往沉默寡言,難以與師生合作,或者經常發(fā)生言語甚至肢體沖突的,沖突之后明顯長時間不言不語、郁郁寡歡或是耿耿于懷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一般不佳。

(二)幫助學生認識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利用時機,將這一心理學規(guī)律告知學生,使學生懂得運用這一知識判斷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狀況,并且掌握這一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在體育活動中與人交往,在交往中增加共同語言,促進心靈的溝通,既使自己有機會了解別人,也使別人有機會了解自己,從而幫助自己獲得可靠的社會支持系統。獨處只會使自己更加孤獨心理更不健康。

(三)塑造學生良好的個性

在輕松、愉快、活潑的體育課教學中,教師不難發(fā)現,那些個性突出、自我意識較強、與人格格不入的大學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個性導致無法與他人團結協作。體育鍛煉能發(fā)展人的個性,而體育課又是特別強調合作意識的課程,在游戲、比賽、練習中,教師可以發(fā)動那些活潑、開朗、熱心的學生帶動和幫助那些內向、沉默的“惰性氣體”,同時結合課程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塑造學生良好的個性特征,進而有效地改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使其心理健康狀況不斷改善。例如,籃球、排球、足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體項目,能夠督促那些孤獨、怪僻、不合群,不慣于或者難于與同伴交往的人逐步適應與他人的交往和交流,培養(yǎng)友愛、互助的集體榮譽感;游泳、單雙杠、跳馬、平衡木等項目,可以使那些平日靦腆、膽怯的學生不斷地以勇敢、無畏的精神去戰(zhàn)勝害怕、恐懼等各種膽怯心理;乒乓球、網球、羽毛球,以及跨欄、跳高、跳遠等項目,可以使那些優(yōu)柔寡斷,猶豫不決的學生逐漸克服或擺脫猶豫、徘徊的心態(tài);慢跑、長距離步行、游泳等緩慢持久的項目,能幫助遇事易急躁、感情易沖動的學生調節(jié)神經活動、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參加公開的激烈的體育比賽,特別是足球、籃球、排球等項目,可以使遇事過分緊張,容易發(fā)揮失常的大學生在形勢多變、緊張激烈的危機中學會冷靜沉著和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

三、從樹立正確的“三觀”方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實際上,在所有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中,最根本和最有效及最持久的方法就是樹立正確的“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三觀”恰恰是大學生最感抽象的內容,也是許多教育工作者未能真正掌握的知識。但毋庸置疑的是,“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從而為大學生的人生提供導向,也為其心理活動提供‘定位系統’,為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奠定基礎。同時,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直接為大學生提供思想和行為的價值標準、程式、規(guī)范,能夠使同學們在困難的時候看到成績、看到光明,轉逆境為順境,化阻力為動力。因此,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助于大學生堅定信心,并產生悅納自我的價值情感體驗,在積極進取中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獲得承受挫折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從而提高心理素質,保持心理健康?!?/p>

高校各類課程中,體育課是學生普遍接受、逃課率較低的課程,體育課教師如果能夠抓住教學契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對于大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無疑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當然,要求體育課教師系統、完整地對大學生進行“三觀”教育的確較為勉強。但是,在“三觀”中,由于人生觀居于核心的位置,教師能利用時機使學生明確正確人生觀的內容也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正確的人生觀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高尚的人生目的,為人民服務(通俗地說就是為他人著想),大學生為他人著想,做人有動力做事有沖勁、心中坦蕩心理更健康、更利于養(yǎng)成約束自我的習慣更容易取得學業(yè)和事業(yè)的成功。其二,認真、務實、樂觀、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認真即明確自己目標并且承擔自己的責任,務實即從自己實際出發(f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進而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目標,樂觀就是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難中看到希望,進取就是有勇于挑戰(zhàn)困難的沖勁,解決人生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三,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因為勞動以及通過勞動對社會和他人作出的貢獻,是社會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的普遍標準,所以應樹立“為他人為社會做貢獻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這一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雖然體育課教師無需承擔思政教育這一專門的職責,但是大學階段卻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思想、觀念、行為可塑性極強的時期,更是良好心理習慣的形成和心理逐漸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體育課教師能認真發(fā)掘學科中所蘊涵的健全的人格教育資源,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得到人格的滋養(yǎng)與涵育,那將是學生受益,教師受益的事。

【參考文獻】

[1]任長順.不同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調查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4(2)

[2]張爍.全國學生調研結果表明: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xù)下降[N].人民日報,2012-04-21

[3]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基金項目】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2013年度項目(2013JGB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