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精品69堂国产-97超级碰在线精品视频-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欧美日韩大尺码免费专区-最新国产三级在线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色综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道德與法治的改進建議范文

時間:2024-01-19 15:08:25

序論:在您撰寫道德與法治的改進建議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道德與法治的改進建議

第1篇

    市住房制度改革領導小組關于認真貫徹《大連市住房公積金管理暫行辦法》的意見,已經(jīng)市人民政府同意,現(xiàn)轉發(fā)給你們,請遵照執(zhí)行。

    關于認真貫徹《大連市住房公積金管理暫行辦法》的意見

市政府:

    為貫徹執(zhí)行《大連市住房公積金管理暫行辦法》(大政發(fā)[1993]41號)文件精神,全面推行住房公積金制度,加速我市房改進程,加強住房公積金征收管理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凡屬大連市市內四區(qū)(中山區(qū)、西崗區(qū)、沙河口區(qū)、甘井子區(qū))的機關團體、企業(yè)(含外商投資企業(yè)、股份制企業(yè)、私營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職工及其所在單位,都必須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按時足額交存住房公積金。

    二、住房公積金是一種義務性長期儲金,通過資金的定項集聚和積累,逐步提高職工家庭解決自住住房的能力,建立國家、單位、個人三方合理負擔住房的新機制。各單位應把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作為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勞動工資制度和社會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勞動、人事部門應積極協(xié)助抓好這項工作。

    三、市經(jīng)委應把建立住房公積金,做為廠長、經(jīng)理資產(chǎn)經(jīng)營目標責任制的考核內容,督促企業(yè)認真做好公積金的交存工作。

    四、各級工會組織在考核基層工會工作時,要把單位公積金建立、交存情況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檢查。要從保護職工合法權益的高度來協(xié)助抓好住房公積金的建立和交存工作。

    五、各級財稅部門要及時核定單位由成本、經(jīng)費中列支的公積金額度,明確列支渠道和資金來源,協(xié)助督促單位按規(guī)定建立和交存住房公積金。并對住房公積金的歸集、使用和管理進行監(jiān)督。

    六、市內四區(qū)各銀行(包括信用社)及所屬辦事處,在各單位每月審批發(fā)放工資時,要根據(jù)工資手冊上應交公積金數(shù)額核實上月公積金交存情況(審查公積金匯交書),風是發(fā)現(xiàn)沒有為職工如數(shù)交存的單位,應督促其按時交存。

    七、勞動行政部門,每年核發(fā)企業(yè)《工資總額使用手冊》時,應同時審查公積金匯交書。凡沒有為職工如數(shù)交存的單位,應責令單位盡快辦理后,再為其辦理《工資總額使用手冊》。

    八、各行業(yè)主管局、總公司、單位領導要把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為職工辦實事。公積金交存好的部門、行業(yè)可存貸掛鉤,貸款優(yōu)先,促使公積金歸集和使用渠道暢通。

    九、各單位交存公積金日期以單位工資發(fā)放日期為準,七日內到建設銀行公積金交存窗口辦理匯交,從第八日起,每遲交一日,按應交額的5‰交滯納金。對連續(xù)虧損、職工放工資困難的企業(yè),經(jīng)職代會討論,報市住房資金管理中心審查后,由市房改辦批準后可暫緩交存公積金,但職工個人工資已提留的5%部分應及時交存,不得占用。未經(jīng)批準,一個季度不交公積金的單位,按應交額1%至5%罰款。

    十、對無故欠交和停交的單位采用特種委托憑證收款(或者使用托收承付結算)的方式收繳公積金。

    十一、凡是不建立和交存住房公積金的單位和個人,不得享受房改、住房方面的優(yōu)惠政策;不得出售公有住房;不予發(fā)放住房建設貸款;不予批準住房建設計劃。

    十二、住房公積金由大連市住房資金管理中心負責歸集、管理、使用,其金融配套業(yè)務暫委托大連市建設銀行房地產(chǎn)信貸部代辦。

    以上意見,如無不妥,請批轉執(zhí)行。

第2篇

一、基本情況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凸顯了新形勢下國家對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高度重視,是教育思想的進步,對于更好地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法律意識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熱愛祖國、品德高尚、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校是一所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學校,承擔著全鄉(xiāng)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背景下,我校堅持“激發(fā)學生興趣、面向全體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契約精神、塑造優(yōu)良品格”的教育理念,認真、扎實并常態(tài)性地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各項工作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學校非常重視《道德與法治》教學,借助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理念的東風,使《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發(fā)展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在實踐中,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但也因條件的限制,還存在一些問題,現(xiàn)就我校的現(xiàn)狀作一分析。

二、經(jīng)驗做法

1、規(guī)范開設國家課程。

嚴格執(zhí)行國家課程方案,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從不隨意增減每周的課時數(shù),教師個人課程表與學??傉n程表、班級課程表完全一致;加大課堂巡查力度,堅決杜絕擠占《道德與法治》課行為的發(fā)生,嚴格貫徹落實國家課程設置。

2、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高度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著力抓好以課堂為中心的陣地建設,指導教師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每學期制定學校課程開發(fā)與實施方案,引導教師科學設計課程教學方案,不定期地對教師課程實施情況進行督查和指導,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課程保障。

3、利用活動塑造學生品格。

發(fā)揮學校人力、物力、信息等各類課程資源,開展各項活動。一是充分利用每周四的隊日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把舞臺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并在活動中形成優(yōu)良品質;二是增設實踐活動課,減少課外作業(yè)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實踐活動,把時間還給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融入;三是每學期定期開展“美德少年”評選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

三、存在的突出問題:

1、學科專業(yè)教師嚴重不足。中心校對口分配的專業(yè)教師只有1人,其余全是由轉崗教師擔任《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工作,6所村小均無《道德與法治》專職教師。該學科的教學在村小處于一片空白。

2、教師的思想、視野固守陳規(guī)。舊的、不科學教學思想、教學方式還存在,對課程標準研究得不夠透徹,對新教材中一些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知識挖掘得還不夠,部分內容不知如何去教。由于中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已納入考試科目,大多數(shù)教師存在應試心理,臨近期末考試時,為了提高學生考試成績,老師往往要求學生機械重復地對知識進行強化記憶。過分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而忽視學科育人。

3、教學資源分配不均:

雖然和以前相比,我校的硬件設施有了很大地提升,但受學校資金的限制,現(xiàn)有的教學設施還是不能滿足《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需要。我校中心校各個班級都配備了投影機和交互式電子白板并接通了寬帶網(wǎng)絡,但是各個村小僅配備了電視機,在教學硬件設施方面村小還是存在明顯的短板。

4、教師、學生的對課程重視不夠。部分教授《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老師存在認識的偏差,認為該學科是副科。不認真?zhèn)湔n,上課隨意性較大。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也不夠重視,有些是想利用《道德與法治》課松弛一下被眾多作業(yè)搞得很緊張的神經(jīng),有些是想利用《道德與法治》課消化一下其他學科的作業(yè)。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常為課堂紀律發(fā)愁;課堂氣氛太“活”,有的學生趁機“搗亂”而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若教師過份嚴肅又使氣氛變得死氣沉沉,學生不參與配合,教師演獨角戲,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

5. 社會和家庭的認識還有待提高。在農(nóng)村,人們的整體素質普遍較低,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也不高。許多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里來是為了考上高中、考上大學,他們關心的是語文、數(shù)學科目的分數(shù),正是這些認識上的偏差,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四、工作建議:

1、強化監(jiān)督,科學評估。

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未來學校競爭的重點體現(xiàn)在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是否具有普適性和個性化。普適性重在質量,質量越高,越適應社會的需求;個性化重在鮮明,越鮮明越受社會青睞。要達到這一目的,具體途徑就是課堂。因此通過課程設置來發(fā)掘學生潛力,才能實現(xiàn)學校的育人的目標??茖W評估,開足開齊課時。《道德與法治》學科無論在家長、學生、甚至是教師眼中都把它做為副科對待,在這種不重視的思想指導下,《道德與法治》被擠占就很正常了。但歷經(jīng)課改多年,學校領導、教師、家長越來越認識到德育對孩子的重要性。為了保證《道德與法治》課能開齊上好,建議上級部門和各校教學評估中對《道德與法治》課的開課、上課、學生的成績考查作出科學的規(guī)定,并在平時的檢查中認真落實。

2、構建體系,明確標準。

要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有著許多因素和條件。其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體系起著很關鍵的作用。新課程標準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對于發(fā)揮學生主體的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有著積極的作用。具體的評價策略(是應以學生的考試成績還是以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為為主要評價標準)和手段還有待完善。

3、開發(fā)資源、拓展空間。

充分利用社區(qū)和街道及家長資源,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營造良好氛圍,搭建展示的舞臺。                  

4、加大投入,改進設施。

教學設備是完成教學內容的保證。我校中心校已全部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個別村小沒有電視、網(wǎng)絡、電子白板等,這些現(xiàn)代化的設教學備,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各學校增添教學設備,大力改進教學設施是加強《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重要因素。

第3篇

關鍵詞道德;紀律;法律;懲罰

2016年,教育部審定通過的《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下冊教材有十種版本,按照出版社的簡稱分別是“人民版”、“人教版”、“北師版”、“蘇人版”、“首師版”、“陜教版”、“教科版”、“粵教版”、“魯人版”和“湘師版”。相比《思想品德》,《道德與法治》意在突出強調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作為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平臺,問題情境編寫的水平直接影響著道德和法治教育的質量。本文嘗試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和下冊為例,談一談《道德與法治》中個別問題情境編寫存在的問題,并相應提出幾點修改和完善的建議。

一、情境設置存在的問題

1.引用虛擬道德故事

人民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91頁,在第八課“別把尊嚴丟了”中,設置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春節(jié)將近,某集團公司李某回老家過節(jié),在機場偶遇擠奶工牛某兩人結伴而行,途中遭遇各種意想不到的變故,更換了多種交通工具,歷盡千辛萬苦才到達目的地。剛開始,自視高貴的李某很是看不起衣著土氣、文化程度不高、憨傻氣十足的牛某,對牛某不斷鄙視、嘲笑、斥責,想方設法擺脫他。但是一路上牛某的真誠、樂觀、善良,映照出李某的虛偽、痛苦、冷漠,李某漸漸感到自慚形穢,不由得對牛某肅然起敬?!盵1]教材在講述這個故事時并未指明情境的出處。但是看過電影《人在囧途》的人都知道這是電影里的故事情境。這是比較典型的虛擬道德教育情境。“這類情境中的道德教育內容和道德沖突,不管多么復雜或多么逼真,都具有‘游戲的’或‘戲劇的’性質,不與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相關聯(lián)。”“這類道德教育傾向于解決一般的道德認識問題,它只能停留在解決問題的前端,不可能構成一個從道德認識到道德行為的完整鏈條?!盵2]教材設置虛擬道德情境,能夠部分地提升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甚至能夠引發(fā)一定的道德情感,但是,游戲性和戲劇性的本質特征使得這類道德情境不能引發(fā)學生真實的道德沖突,也不能導致真實的道德行為。因此,教材中不適宜使用這類虛擬道德故事。

2.道德教育、紀律教育和法律教育的不協(xié)調

(1)誤導學生使用法律解決違紀行為人民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8頁,在提出接受教育是我們的權利后,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活動:“某市一所中學規(guī)定,男生不許留長發(fā),否則將被停課處理,直到按學校要求把頭發(fā)剪短后才能正常上課。但八年級(2)班的童剛不理會這一規(guī)定,照樣留著長發(fā)走進教室。班主任張老師要求他停課反思,并通知他父母把他領回家。假如童剛向律師進行法律咨詢,而你是律師,你會怎樣幫助童剛?”[1]情境后面的相關鏈接包括了我國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關于受教育權的相關法律條文。第一個問題,學校的規(guī)定是否違反教育部相關規(guī)定?教育部2004年3月25日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明確規(guī)定“男生不留長發(fā)”。教育部2015年8月20日《中小學生守則》刪掉了上述規(guī)定,但是要求學生應當“遵守校紀”,此外,教育部也明確了各地可依據(jù)修訂后的《中小學生守則》,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一般地,學校對藝術生和有其他特殊原因的學生并不會執(zhí)行這個校紀。在國家相關部門沒有禁止學校制定類似“男生不留長發(fā)”校紀前,學校有權利根據(jù)自身實際教育和管理需要制定相應的校紀。學校制定“男生不留長發(fā)”校紀完全是基于為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fā)展著想。第二個問題,童剛被暫時停課的處分是否觸犯了未成年人受教育權?由于是暫時的停課處分,屬于適當?shù)慕逃龖土P,并不違反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的法律規(guī)定。接受適當?shù)慕逃龖土P,本身就屬于受教育的必要內容。對于違反校紀學生不做任何懲罰,這才是觸犯了未成年人受教育權?;谏鲜龇治?,本文認為這個活動情境的設置容易誤導學生錯用法律條文對抗合理合法的校紀。教材內容應當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諸如“男生不留長發(fā)”等學校紀律規(guī)定。(2)對觸犯法律的事件僅進行道德層面的分析人民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50頁,強調“只有理解他人的感受,我們的心田才能開出吐香的鮮花”后,在“相關鏈接”中設置了如下內容:“現(xiàn)在樓房多了,一些住在樓上的人貪圖自己便利,隨手將垃圾從高空拋下,這一現(xiàn)象被人們稱為‘天女散花’。且看‘天女’們惹的禍?!彪S后是三個被高空拋物侵害的例子:夏先生的襯衣被西紅柿弄臟;曹女士被垃圾砸中頭部,造成終身殘疾;一位老人被砸身亡。隨后提出了幾個問題:“假如‘天女’散的‘花’落到你的頭上,你會怎么想?你能送一些警句給那些亂扔垃圾的‘天女’們嗎?你在生活中還遇到過哪些類似的事情?你當時的感受如何?”[1]高空拋物情境問題的引入應當側重于法律責任的警示,而非簡單的體驗感受。雖非故意傷害別人,但是有理性的人都能夠認知到高空拋物的潛在風險,這種行為無論是否造成了惡劣后果,都應該接受一定程度的法律懲罰。高空拋物行為已經(jīng)觸犯了道德底線,必須同時使用法律進行分析。教材里僅僅從道德角度進行分析顯然深度不夠。(3)對潛在的道德行為進行法律約束人民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9頁,在強調接受教育是憲法和法律賦予每一位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后,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活動:“走在城市街頭,我們有時可以看到一些稚氣未脫的少年兒童,有的席地而坐,拿著擦鞋工具等待顧客光顧;有的手里拿著鮮花,等待顧客問價;有的跟著父母走街串巷撿廢品,換取微薄的收入……面對此情此景,你想對這些同齡人說些什么?”[1]該情境并未強調事情是否發(fā)生在正常上學期間,亦未強調是否經(jīng)常或總是如此,只是強調了“有時可以看到”這類情況。初中生走在城市街頭幾乎都是在周末時間,他們不會知曉平時上學期間的狀況。即便這樣的實情發(fā)生在上學期間,如果這些孩子只是偶爾做這些事情,也不能說明他們被剝奪了受教育權,相反,如果這些孩子是自愿地做這些事情,反倒說明他們體貼父母,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貼補家用,是至善至美的舉動,這種精神值得大力弘揚。對潛在的道德行為進行法律約束,情境設置顯然是不夠恰當?shù)摹?/p>

3.情境設置不能完全契合當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

人民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30頁,在第三課“生活中的‘雷區(qū)’”中,以玩為例分析初中生可能陷入的“雷區(qū)”。現(xiàn)實生活中,玩已經(jīng)被明令禁止,一般情況下,初中生很難有機會接觸。教材設置玩的情境顯然不能契合當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初中生容易接觸到的賭博游戲主要是網(wǎng)絡賭博,特別是QQ和微信搶紅包或掃雷游戲,2017年4月18日《上海法治報》對這類新型賭博案件進行了詳細介紹。QQ和微信搶紅包或掃雷游戲,看似只是一場場游戲,每人搶到的機會和金額都是隨機的,實際上,這些都是玩法的升級版,每人搶到的機會和金額都可以在后臺通過修改程序進行設置。教材在分析初中生可能陷入的“雷區(qū)”時,選取那些脫離當前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事例,其教育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甚至沒有任何教育效果。

4.情境設置缺少對后果的揭示

人民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107頁,在第九課“生命共舟”中,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林彤和朱民勤是同桌,平時兩人很要好,一起打球,一起騎車。可是她倆在學習上下的功夫不夠,于是每次到了考試的時候,他們就進行‘合作’,我瞄一眼你的答案,你看一眼我的試卷,結果兩人的成績都能及格。她倆非常得意,自稱‘黃金搭檔’?!苯酉聛碓O置了這樣幾個問題:“這種‘合作’是正當?shù)膯??為什么?在你的身邊,還有那些你認為是不正當?shù)暮献??”[3]該情境及其問題的設置主要是為了提醒學生“合作是有原則———合作必須符合法律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這樣的教育目的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不進一步設置后果的提示,就不能起到警示的教育作用。初中生普遍都能認可考試不能作弊,他們認同合作作弊既違反道德要求,也違反了學校的紀律要求,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學生的認知和行為嚴重脫節(jié),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可能的道德懲罰和法律后果。對觸犯了道德、紀律和法律要求的行為,若不明確揭示相應的道德、紀律和法律懲罰,教材的使用就很難達到對學生社會化教育的預期教育目的。

二、教材情境設置問題的改進

1.必須選取真實的道德事例

《道德與法治》中的道德事例必須是真實的,不能選取虛擬的童話故事、影視作品和小說等材料中的故事情境。只有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事例,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對道德沖突產(chǎn)生切身實際的感受,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興趣。對這類道德沖突情境和問題進行巧妙設計,將會為不同道德發(fā)展水平的學生提供道德活動選擇和發(fā)展的空間。

2.加強道德、紀律和法律的協(xié)同教育

《道德與法治》應該明確道德、紀律和法律是調節(jié)人際關系的主要規(guī)則體系。一般而言,法律是道德的底線,觸犯法律的同時也違反了道德要求。有些紀律要求與道德要求和法律約束有交叉之處,也有獨立之處。教材情境編寫時,對于適用于不同規(guī)則要求的行為,應當明確界定其規(guī)則邊界。教材編寫時應當加強道德、紀律和法律的協(xié)同教育。例如,高空拋物行為不僅僅違反了道德要求,威脅到了他人的人身安全,也觸犯了相關法律,即以危險方式威脅了他人的人身安全。現(xiàn)實中有很多類似的法律案件的審理結果,建議教材編寫者列出與懲治高空拋物相關的法律條文以及相似案例的判決結果。再比如,“男生不留長發(fā)”往往是校規(guī)要求,即是一種紀律要求。既然中學生主動選擇考入某所中學,就應該認可該校的校規(guī)要求,遵守相關規(guī)定,這是一種守紀的行為要求。人民版教材在教材中設置了面對學校的各種約束進行討論的活動,建議教材編寫者把該問題納入此環(huán)節(jié)中,并且應該明確指出,對學生暫時停課處分,不能視為侵害學生的受教育權,而應該看作是保護學生的受教育權。

3.加強對當前學生學習和生活問題的關注

《道德與法治》應該加強對當前學生學習和生活問題的關注。比如校園欺凌、校園貸、偷改他人報考志愿、偷游戲裝備、盜刷他人微信錢包、未經(jīng)同意使用別人飯卡等等,都屬于違紀違法的不道德現(xiàn)象。設置契合學生學習和生活經(jīng)驗的問題,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閱讀和思考的興趣。例如,初中生經(jīng)常會拾到別人的飯卡,未經(jīng)同意隨意使用拾到的飯卡,不僅僅有悖公共道德和學校紀律要求,還觸犯了法律。類似問題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對這類問題的分析和討論有助于學生提高道德、紀律和法律的規(guī)則意識,樹立正確的行為準則。由此可見,教材從不同角度加強對當前學生學習和生活問題的關注具有深遠的教育價值。

4.加強懲罰教育

《道德與法治》中的情境應該加強懲罰教育,明確指出對違反教育道德、紀律和法律要求的懲罰后果?!皯土P是對過錯行為的處罰或制裁,是人們?yōu)榱吮WC法律和社會規(guī)范的嚴肅性和有效性,對違反法律和規(guī)范的行為采取的手段?!盵4]用道德和法律分析高空拋物和考試作弊等行為時,一定要明確指出違反道德、紀律和法律要求的嚴重后果,并列舉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相應懲罰案例。特別是,教材必須明確指出學校和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膽土P符合教育法,并且懲罰滿足三個基本標準:“必須是學生違反規(guī)則的后果;必須對違反規(guī)則的學生有意施加某種痛苦或不快;必須由權威執(zhí)行。”[5]對于上體育課不穿運動鞋、非藝術生等特殊群體的男生留長發(fā)等違反課堂或學校紀律要求的學生,教師和學校有權利有義務,更有法律依據(jù)對他們進行適當懲罰,甚至可以加重懲罰那些對適當懲罰抵觸的學生。教材中必須旗幟鮮明地表明上述態(tài)度,列出法律依據(jù),明確懲罰教育對學生社會化成長的深遠價值。

參考文獻

[1]高德勝.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傅維利.真實的道德沖突與學生的道德成長[J].教育研究,2005(3).

[3]高德勝.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傅維利.論教育中的懲罰[J].教育研究,2007(10).

第4篇

關鍵詞:薄弱 法律 教學觀念

中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習、模仿能力強,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也是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自身缺乏自制力也很容易受到不法行為的誘惑,走上違法的道路。所以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的法律意識,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礎,對他們自身今后的發(fā)展將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他們的素質直接關系到祖國的未來,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振興。

這個階段錯誤或者產(chǎn)生誤導,將會對他們今后的人生造成很大的隱患。另一個角度來看,普法、用法是法治社會的必須條件,學生懂法,社會的法律氛圍和法律的威懾力都會逐漸提高。

但是中學生的優(yōu)點也是他們的薄弱之處,初中生認識水平、能力都比較低,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其實問題的發(fā)生都是有長期隱患的,等待問題造成重大負面影響后就為時已晚了。這與中學生法律意的培養(yǎng)沒有受到學校、家庭、社會的重視有著直接關系。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必須加強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使中學生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一、當前在課程中出現(xiàn)的法治意識問題

第一,時代性不強。我國中學教育中關于法律方面的知識都是穿插在《道德與法治》的課本當中的,由于升學壓力沒有專門的法治教育課,專職的法律老師也沒有,學生、學校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就決定著法律知識的傳授效果。一系列因素導致中學生法治意識薄弱,學法氛圍不夠濃厚等現(xiàn)狀,還好目前新更改的教材已經(jīng)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改進,許多法律知識不僅明確而且實用。只是教師的教授方式還有待改進,目前來看許多教師并沒有真正讓學生感受對法律的需求,更沒有了解什么樣的形式才是當前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這久要求教師要跟上時代的變化,跟進教材的變化,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讓法治意識培育有明顯的效果。

第二,過于單一的培育途徑。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導致對于法律知識的傳授還是停留在理論灌輸為主,形式化的東西過多,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不能只是簡單的普法教育,不能停留在單純的告訴學生有哪些法、哪種法,沒有辦法讓學生參與或模擬參與到某種法的運用。真正的了解到法律的作用,法律的知識。學校的應試考試使得《道德與法治》中法律知識的傳授比較零碎,缺乏實踐的檢驗途徑,學生單純的背會某個法律條例,并不會在乎他有沒有深入理解并且知道在哪可以運用的到。內心有沒有形成對法律的信仰。

第三,應試化教育影響嚴重。新課程改革后,《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在教c學的關系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一切的理論知識要讓學生能夠切身體驗到,感受到。教學應當回歸學生活,從學生身心發(fā)展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然而當今學校教育教學深受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一味地關注升學率,忽略了學生這個主體,忽略了學生是否需要法律常識,忽略了學生是否需要掌握法律運用能力,忽略了中學生的法律修養(yǎng)。法治教育本身在應試教育中的地位不高,有些法律常識不是必考點就被忽略。許多學校不管這些內容是否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多么的重要,完全毫無道理的放松了對學生法治觀念方面的培養(yǎng),認為學生當前在學校學習,法律的應用、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都是大學之后的事情,目前還顧不上這些知識的學習。

另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就是《道德與法治》的教師大部分不是法學專業(yè)出身。入職之前的專業(yè)把控不嚴格,沒有特殊專業(yè)要求,許多初中教師從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法學教育,只是憑借自己對法律的理解進行授課所以對中學生進行法律概念、原則、制度等基本知識的解讀就會略顯淺薄。這樣有著很大的風險,如果教師本人法律知識豐富,那還可以彌補,如果教師自身就對初中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沒有重視起來,教學效果一定會很差。教育教學實踐中就會發(fā)現(xiàn)雖然有些教師意識到了法治教育不容小覷,但自身水平有限,在進行法律案例分析教學時,品德課教師描述案件本身浪費太多時間,反而將違法者所承擔的法律懲罰以及對社會造成的損害一帶而過,教師自己對法律知識卻是一知半解,更無法對學生引起深刻的自我反省。

二、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的建議

首先,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全面建設法治社會的浪潮下,教師的責任也越來越重要,學校在招聘教師時應適當選擇法學專業(yè),一方面彌補法律人才的確實,另一方面可以培訓之前不是法學專業(yè)的教師,一舉兩得。對于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是培養(yǎng)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承擔者,是第一責任人和直接推動者。只有緊跟時代要求,對于在職教師進行法律教學進修,從教師內心重視法律的作用,讓教師認識到法律意識對于中學生的重要性。提升師生共同的法治文化意識努力創(chuàng)造為校園中每位教職員工學習法律規(guī)章制度的機會并貫穿教師學習培訓始終,幫助教師知法、懂法,樹立高尚的師德與法治意識相結合。每年的新晉教師中一定要有法學專業(yè)方面的畢業(yè)生,使學校教師隊伍更專業(yè)化。

再次,建設高素質的法治教師隊伍。法治意識培育是一項集理論與實踐以及必要的政治、法律學知識于一體的涵蓋范圍廣且具有一定綜合性的工程。所以從教學承擔者上下功夫是關鍵。第一,實行嚴格準入制度。在教師招聘入職環(huán)節(jié)就應當從源頭上做好把關,適當加入一些有關法治意識考核的內容;第二,加強培訓。不同學校應該根據(jù)自身情況,擁有一支規(guī)模相匹配的以法學為主體的教師隊伍,在能夠教學的同時還可以了解外界相應的法律規(guī)定變化和案例情況,對于其他教師和學生學習都有促進作用。第三,強化持續(xù)學習。教師應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不斷學習法律知識,研究對初中生進行法治意識培育的有效策略,加強自身法學素養(yǎng),從而更好地將已有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學生法治意識培育的實際中去。

參考文獻:

[1]左勇.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法治意識培養(yǎng)[J].新西部(理論版),2014,(08).

[2]何麗麗.思想品德教科書的法制教育內容研究[D].西南大學,2013.

第5篇

Xiao Suili

(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China)

摘要: 為了提高《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其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筆者就商洛學院學生對這門課的期待進行了實際調查,并根據(jù)教學規(guī)律及學生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生溝通、課程評價等方面的期待,提出了擴充法律內容、采用研究性學習、多元評價等改進措施。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ppropriat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Moral and Legal Basics class, and make the students really like the course and benefit from it for life-long, the author makes a survey among the students of Shangluo University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udents' expectations to this course. Then she proposes reform measures for the course, such as adding some information of legal contents, adopting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 and using multivariate evaluation way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expectations on the aspects of the changing o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關鍵詞: 《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 學生期待 教學改革

Key words: Moral and Legal Basics;students' expectations;teaching reform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6-0222-03

0引言

《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主要是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弘揚時代精神,最終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行為規(guī)范。

為了提高《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的教學實效性,使教學更能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筆者在商洛學院特地做了一次問卷調查。這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400份,回收387份,其中有效問卷385份,有效率達96.3%,調查對象分別涉及大學本??聘髂昙墝W生、20多個專業(yè)。調查范圍較廣,對象多樣,調查結果有一定的可信度。

1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現(xiàn)行的教材內容、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及評價方式等和學生目前的期待(需要)之間有很大差距?,F(xiàn)行教材內容主要強調個人的社會價值,沒有注重學生的個人價值;過多注重社會對個人的規(guī)范和要求,忽視學生個性化的需求;過多地強調了學生對社會規(guī)范的適從,忽視了社會對學生個體存在的需要和滿足。因此,我們應改革教材內容,使我們的教育既能實現(xiàn)社會對學生的要求,同時也能滿足學生自身全面發(fā)展的內在需要。

在馬克思看來,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全面發(fā)展即人的需要全面發(fā)展;人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過程就是人的需要的不斷產(chǎn)生并不斷得到滿足的過程。人的需要是人從事一切活動的原初動因[1]。同時,“一些專家從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出發(fā),認為幸福不僅僅是獲得快樂,而且還包含了由于自身潛能的充分展現(xiàn)而獲得的完美的體驗”[2]。那么,我們教學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有的放矢的進行放學,使學生渴望我們所教并快樂地接受我們的所教。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诮虒W過程中,我們應更新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我們《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教學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在知、情、意、念、行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以達到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法律的要求。因此,我們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不僅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從中獲得快樂,而且讓學生能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潛能;讓學生在收獲幸福的同時,在思想覺悟、道德品質、法律意識等方面得到提升。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應盡量符合學生的合理期待(需要),使教學過程中的教材方向的指引力、教師的教學感召力、學生的學習動力達到完美的結合,形成一股強大的同向合力。

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踐行科學發(fā)展觀的主要途徑就是“以學生為本”,教學應以學生的利益和需要(期待)為出發(fā)點,這也是實現(xiàn)教學活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出發(fā)點和立足點。

2改革建議

為了使我們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評價方法等能盡量和學生的期待(需要)相一致,以期提高我們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同時實現(xiàn)課程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調整。

2.1 教材內容改革由內容期待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法律知識的需求更為強烈,這和客觀現(xiàn)實的需要是一致的,“法制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重要特征之一,每個公民必須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學生對法律的需求既反映了自身的需求也反映了社會的需求。

首先,對大學生加強法制教育是我國依法治國的要求。

依法治國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民主和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沒有法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反之亦然。要依法治國就是要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國家各種事務的管理,今天的大學生就是明天群眾的主體,沒有扎實的法律知識就不可能參與國事,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也就沒有真正的社會主義。因此,對大學生加強法律知識教育是社會主義建設需要。

其次,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是當代大學生做一位合格公民的要求。

據(jù)西部網(wǎng)訊報道,2010年10月20日晚上,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駕車肇事后,持刀連刺被害者8刀,致其死亡;同年12月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一名學生在宿舍內被外校學生刺死,一名學生在阻攔中也被刺成重傷。由此可見,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給他人、社會、自己都會造成巨大的傷害。當代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該明確自己在社會中的權利義務,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尊重他人合法權利,做合格乃至優(yōu)秀公民。

而現(xiàn)行教材《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版),總共八章內容,而法律僅占兩章,而且法律部分的內容很淺泛,難以滿足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期待,也難以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應加大課本法律內容的比例。教學中需要主講教師講授道德和法律兩部分內容,部分教師由于專業(yè)所限很難講透徹法律部分知識,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學生不但難以從中學到豐富的法律知識,反而沖淡了對法律的興趣。因此,這門課程除應加大法律內容的比重外,還應讓法律專業(yè)的教師專門給學生講授法律部分內容,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愿望。

在調查中32.3%的學生把獲得“人際交往知識”放在了第一,反映了當代大學生渴望融入群體,又不知如何去做的矛盾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實際需要,靈活增添專題講座,如說話藝術、交往禮節(jié)和技巧、溝通能力等等。以解決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和學習中的困惑,是我們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實用。

2.2 教法改革

2.2.1 積極使用案例教學法和研究性學習法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對一個具體的教學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種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情況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4]。調查顯示,42.5%的學生最喜歡教師采用案例分析法授課。它充分體現(xiàn)了啟發(fā)式教學理念,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有利于教師與學生溝通思想,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現(xiàn)生動真實社會現(xiàn)象,呈現(xiàn)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表明對這些現(xiàn)象的態(tài)度,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討論中能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同時能更有效地的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我們還可以用“雙向案例教學法[5]”。

在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使用“研究性學習法”, “研究性學習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chuàng)設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生產(chǎn)過程,有效的參與教學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4]。

總之,我們應不斷地更新我們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實效性。

2.2.2 積極使用多媒體授課方式現(xiàn)代科學研究證明:記憶信息有85%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或4%靠觸覺和嗅覺等。單位時間內接收的信息量,單憑視覺是聽覺的一倍,而視覺、聽覺協(xié)同起來效率則是單純使用聽覺的十倍多[6]。調查顯示,35.4%的學生最喜歡觀看和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在授課時應同時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以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據(jù)調查,許多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都是在多媒體教室大班授課(100多人/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通過視頻給學生呈現(xiàn)與教學相關的鮮活案例,新聞以增強教學效果。比如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CCTV1《第二屆道德模范頒獎晚會》,學生們看著感動中國的楷模,聽著他們的感人事跡,潸然淚下。我相信每個學生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會有所觸動。相反如果只是老師口頭講述一下,學生甚至以為那是老師虛構的,兩種教學效果不可相提并論。講到法律部分時播放CCTV1舉辦的《法治的力量》實況,讓學生感受到法律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法律對生活在法治社會中的每個人重要性?!八枷胝卫碚撜n的教學不僅為了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需讓學生產(chǎn)生思想共鳴和價值認同,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追求公平與正義的人生理想、人生態(tài)度” [7]。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易于實現(xiàn)此目標。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設備,精心準備一些和教學有關的視頻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興趣,進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

2.3 改善師生關系調查結果顯示62%的學生愿意和老師交流自己的思想?!暗赖率潜桓腥镜?,不是被教導的”[8]。在學校對學生發(fā)展影響最大的是教師,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充分發(fā)揮為人師表作用,和學生多交流自己人生體會、生活體驗,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堅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敗而告終的學校內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

然而,目前高校教師職稱評定的主要指標是教師科研成果,教師主要忙于申報課題、撰寫論文。所以教師們大部分精力用于搞科研,投入到教學的時間和精力大大縮水,無暇顧及與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

由此可見,要改善師生的關系首先應調整對教師的評價機制,改變高校普遍重科研輕教學的狀況。評價導向應回歸學校的本職――教書育人。評價一所高校的發(fā)展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標志,而影響學生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是教師,而教師要影響學生就必須和學生進行廣泛地交流。把教師育人成果作為評價教師的主要指標。國外大學的一些教學模式對我們很有借鑒意義,在日本的巖手縣立大學中,學生和教師建立起師徒關系,在四年的大學學習中,由基本固定教師指導學生。促進學生和教師的交流、了解,制訂和實施學生培養(yǎng)計劃,提高培養(yǎng)效果。這種培養(yǎng)模式有利于師生的親密接觸,有利于師生的情感交流和學術交流。實現(xiàn)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言行有春風花雨的效果[9]。

其次,還可通過網(wǎng)絡聊天、師生聯(lián)誼會和一些師生共同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加強師生溝通,在師生溝通中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2.4 改革《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評價方式據(jù)調查,目前部分高校該課程考核的主要方式還是筆試,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分別占總成績的20%和80%。平時成績主要依據(jù)學生的到課情況、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期末成績主要是期末考試的筆試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很難反映學生實際的道德情況或政治思想狀況。失實的評價會適得其反,學生將會產(chǎn)生巨大的逆反心理,從而使我們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對調查結果分析可知(表1),課程評價一定要注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表現(xiàn),道德行為是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和歸宿,而這些表現(xiàn),學生們之間了解得最清楚,因此要注重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民主評議結果。民主評議的方式也利于在學生中形成良好輿論導向,良好輿論導向對學生起到熏陶作用是我們課堂教育所無法替代的。同時也要加強師生之間交流及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也能更客觀地評價學生。通過師生交流、師師交流樹立道德模范,對思想上有具體問題的學生可以單獨進行談話,以達到思想品德教學的真正目的――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及法律覺悟,矯正學生的道德行為,最終做一名社會主義合格或優(yōu)秀公民。另外要注重考查每個學生道德的縱向提高過程,了解每個學生各個方面的進步,盡量客觀全面的評價每位學生。使評價結果達到教育和激勵學生的效果。

3《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教學發(fā)展展望

建立在對學生實際調查基礎上的《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的改革,無疑會提高教學的實用性和實效性,會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門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提出的以上幾方面的改革措施,只是對這門課教學改革的初步探討,以期加快這門課程教學改革的步伐。

參考文獻:

[1]趙長太.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科學內涵的新解讀――人的需要的一個視角[J].湖北社會科學,2009,(11).[2]邢占軍,黃立清.西方哲學史上的兩種主要幸福觀與當代主觀幸福感研究[J].理論探討,2004,(1).

[3]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M].2010:182.

[4]劉強.思想政治課學科教學新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123-253.

[5]肖歲利.淺談“雙向案例教學法”在“兩課”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

[6]楊安俊.新課程呼喚多元智能英語教學法[N].新課程報,2007,(11).

[7]張衛(wèi)良,彭升,彭平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體性教學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10,(3).

第6篇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4)08―098一03

黨的十確定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國策,要求繼續(xù)“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高校作為大學生接受法制宣傳教育的主陣地,在大學生法制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我國高校法制教育的發(fā)展歷程來看,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標發(fā)展經(jīng)歷了由普及法律常識到增進法律意識再到提升法律素質的奠基階段、鞏固階段和發(fā)展階段。作為高級階段的發(fā)展目標,提升法律素質是一個不斷延續(xù)的實踐過程,是在制度化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生成途徑中形成的,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遵循基本認知規(guī)律對創(chuàng)新高校法制教育理論、加強和改進高校法制教育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一、建構主義是增強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的理論基礎

目前,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的教學和極少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效果甚微,實效性不強,很難滿足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需求和渴望。現(xiàn)階段,高校法制教育重在提高法律素質,培養(yǎng)法制觀念,需從建構主義視角加強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意義性和情境性,并以此理論觀點為支撐,應用于高校法制教育實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一)建構主義創(chuàng)新高校法制教育認知方法,增強法制教育實效性

法律知識作為一般知識和其他專業(yè)知識都是大學生知識結構的合理組織部分,是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的重要前提。我國高校目前的法制教育存在重知識不重理念,重課堂不重實踐,教育內容寬泛,教育手段單一、教育環(huán)境缺乏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法律知識的獲得,導致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法制觀念薄弱,制約和影響高校法制教育的實效性。而建構主義尊重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注重大學生法律知識學習的主動性,提倡自身在原有經(jīng)驗基礎上自主建構“法律體系”,優(yōu)化法制教育內容、剖析案例實質、培養(yǎng)法制觀念等,提出許多有效教學方法,對現(xiàn)實法制教育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從而有助于增強高校法制教育實效性。

(二)建構主義促進道德規(guī)范向法律規(guī)范的正遷移,促進法律素質的提高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在原有經(jīng)驗基礎上的主動性、意義性、情境性建構。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大學生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原有經(jīng)驗基礎,在法律素質培養(yǎng)中借鑒道德認知,在道德規(guī)范基礎上主動建構公平正義的法治理念。張會峰認為法律基礎教育是“介于‘問題’(知識教育)與‘主義’(價值教育)之間的教育”,“主義”教育是法律基礎教育的終點。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必須有效結合,因為二者在促進人的發(fā)展和實施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過程中,具有他律與自律、懲罰與激勵、普遍性要求與層次性要求、現(xiàn)實性規(guī)范與理想性追求的功能互補性。加涅的智力技能層次理論認為知識的學習過程分為三步:辨別學習一概念學習一規(guī)則學習。在法制教育中,大學生法律素養(yǎng)的提高就應該遵從此條規(guī)律:道德與法律的正遷移一法律基礎的學習一法律素質的提高,只有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才能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建構主義理論在高校法制教育中應用的最新成果

“六五”普法規(guī)劃明確規(guī)定,要根據(jù)青少年的特點和接受能力,結合公民意識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識,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公民。高校法制教育要根據(jù)這一目標,結合大學生的思想發(fā)展過程,推動法制教育活動朝著這一方向發(fā)展;要針對大學生成長過程的需要不斷地更新具體的法制教育目標,以適應將來社會的發(fā)展需求。

二、建構主義發(fā)展和完善高校法制教育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知識學習的主動建構性,它所倡導的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和教師觀對高校法制教育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是增強高校法制教育實效性的重要保障。建構主義視角下發(fā)展和完善高校法制教育理論,必須樹立正確的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和教師觀。

(一)以提高法律素質、增強法治觀念為目標的知識觀

提高法律素質、增強法治觀念是高校法制教育的最終目標,法律素質的提高源于法律知識的了解運用,要求大學生法律基礎學習具有主動性,通過原有法律基礎知識的內部建構,并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運用法律思維解決具體問題,將具體的法律基礎知識內化為法治觀念,進而提高自身法律素質。因此,高校法制教育應側重于法律原則、法律規(guī)則、法治理念的教育,只有這些才是把握法制教育的尺度,教育主體應該樹立正確的知識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礎,在現(xiàn)有道德水平的基礎上加強道德與法理的學習,通過道德與法理原則的結合,提高大學生自身的法律素養(yǎng),進而增強高校法制教育實效性。

(二)以增強法律運用能力為目標的學習觀

高校法制教育中的知識觀決定著法制教育的學習觀,有什么樣的知識觀就有什么樣的法制教育的學習觀。建構主義視域下高校法制教育學習觀與其他理論既有相似之處,也存在不同,它更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意義性、情境性,以期在實踐中增強法律運用能力。

1.法律基礎學習的主動建構性

法律基礎學習是對法律體系的主觀系統(tǒng)建構,要求大學生對法律知識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不僅要接受客觀知識,還要積極主動地建構對知識的理解,變知識的單向傳輸為雙向活動轉化過程。法律具有穩(wěn)定性,法律基礎學習無論是自我學習還是單向的灌輸都要求學習者主動地記憶,學習者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去詮釋、認同新知識,賦予其一種新的意義,將其內化為“原有的經(jīng)驗知識”。法律素質的提高不僅要求法律知識的增多,還需要在客觀的“原有的經(jīng)驗知識”基礎上主動建構對不同法律規(guī)范的理解,增強自身法律素質。

2.法治理念培養(yǎng)的意義性

意義學習的主動建構活動對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法制觀念、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不同于法律規(guī)范學習,學生應把握法律概念、法律原則、法律規(guī)則的復雜性,能從法的價值去分析、思考問題,并能在實踐中維護自身及他人合法權益,真正理解踐行黨的事業(yè)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在要求。高校法制教育的對象大部分是非法學專業(yè)的大學生,高校應該轉變教育觀念,讓學生在原有經(jīng)驗知識的基礎上理解法的精神,運用法律思維,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制觀念,提高法律素質。

3.法律規(guī)范學習的情境性

法律規(guī)范存在于一定的假定條件中,法律條文的適用在不同的假定條件中有所不同,假定條件作為法律條文的要素之一,相當于現(xiàn)實情境,是大學生理解法律條文、詮釋法律意義的重要因素。社會現(xiàn)象千變萬化,具體的情境對大學生理解法律條文、法律原則、法律精神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一條法律條文可能適用于多種情境中,一種情境也可以適用多條法律條文。高校案例教學是學習情境性的最好詮釋,從最真實的案例中、從兩難的情境中建構法治精神,增強法律意識,貼近實際、易于理解是大學生建構自身法制觀念、提高法律素質的最好途徑。

(三)注重自身培養(yǎng)的學生觀

認知主義者喬森納認為,受日常生活經(jīng)驗和過去學習的影響,學習者的頭腦中會形成一定的知識經(jīng)驗,即先前經(jīng)驗,每一位學習者在面對新的信息時總是在自己的先前經(jīng)驗的基礎上以特殊的方式來建構對新信息、新問題的理解,從而形成個人的意義。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只有大學生個體主動地建構與理解法律知識,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他們接觸道德觀念總是先于法律知識,將社會道德具體化到個人身上就成了大學生獨特的品德。因此,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通過意義建構和系統(tǒng)建構加強法制觀念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自身法律素質。

(四)以幫助和引導為職責的教師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法律基礎學習的主體,通過法律基礎知識主動地理解與運用提高法律素質,即借助教師和同學等“專家”的幫助,通過對必要的法律知識的意義建構獲得。在建構主義的視野下,教師的作用已不在于給予真理,而是在確定的經(jīng)驗領域里,在概念建構上給予學生支持和控制。高校法制教育中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師觀,要成為學生法律知識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強化大學生“基礎課”學習,成為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yǎng)過程中蘇格拉底式的“助產(chǎn)士”。

三、建構主義視域下加強高校法制教育的對策建議

加強和改進高校法制教育要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意義性和和情境性,并重視學生的觀點和經(jīng)驗,要求教師在“基礎課”教學中應該遵循“少而精”的原則。針對以上原則,筆者結合建構主義相關理論主要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優(yōu)化高校法制教育內容,提倡隨機通達學習

高校作為大學生法制教育的主陣地,其主要途徑是“基礎課”教學。目前,高校“基礎課”教學執(zhí)行"05方案”,法律基礎知識部分主要分布在第七章“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覺遵守法律”兩章中,內容龐雜,教學課時短,嚴重影響法律基礎部分教學的效率和成效。因而,需要有效地利用時間,整合法制教育內容,將高校法制教育的內容分為不同層次、不同模塊,實現(xiàn)模塊化教學,以節(jié)約課時,提高實效性;需要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以適應“05方案”的要求和教學方式的改變。隨機通達學習的教學方式以其鮮明的認知性、靈活性和多元性等特點有利于促進高校法制教育中大學生法律基礎學習的正遷移。

(二)采用支架式教學法,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

建構主義者認為支架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概念體系,起點知識應該高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現(xiàn)有的法律知識和法律素質有充分的了解,通過課堂教學設置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從支架的表現(xiàn)形式來看,常見的學習支架可以分為范例、問題、建議、工具、圖標等,通過支架式教學可以對大學生法制素質培養(yǎng)提供有效幫助,使其能夠順利解決遇到的法律困惑,提高學習的興趣,促進其主動學習,并能在學習過程中將外部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提高法律素質。它為學習者提供了有效的學習方法,有利于提高自身學習能力,促進大學生的意義建構。

(三)提高教師自身法律素質,發(fā)揮認知學徒制教學方法的作用

教師是大學生法律素質提高的幫助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法律思維方式、法制觀念等對學生具有示范作用,能通過示范、指導、清晰表達、反思、探究等方法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對于法律條文的理解記憶,教師只能通過灌輸?shù)姆椒▊魇诮┗姆芍R,但對法制觀念的提高,學生跟隨教師從多個角度觀察、模仿“專家”在解決問題時所外化出來的認知過程,從而獲得可認知的法律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法律思維,從而逐步提高法律素質。

(四)強化實例教學,增強高校法制教育實效性

高校法制教育強調實例教學旨在增強大學生法律知識認知的真實性、具體性和實效性,使學生在一個完整的、真實的問題情境中,通過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反思,提高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校法制教育過程中創(chuàng)設具體的問題情節(jié),基于問題的分析方法,對具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問題進行學習,即創(chuàng)設問題、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效果學習。要求學生完成對所學法律知識的意義建構,即讓學生掌握對具體案例所反映的法律知識的要點、本質、精神的深刻理解,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去感受、領會,通過聆聽或講解所獲得法律知識的適用原則、規(guī)則和法的精神實質,培養(yǎng)良好的法律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7篇

陳倉初中是區(qū)教體局直屬的一所省級示范初中,是區(qū)委、區(qū)政府異地新建、高點定位、高起點建設的一所現(xiàn)代化學校。2015年2月整體搬遷并投入使用。學校占地45畝,總投資3926萬元,現(xiàn)有32個教學班,學生1995人,教職工127名。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國家、陜西省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政策要求,結合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實際,深入推進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改革;進一步發(fā)揮考試評價對初中教育教學工作的正確導向作用,從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有利于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有利于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和提高基礎教育育人質量等長遠目標出發(fā),努力構建符合我市實際、科學合理的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

二、基本原則

堅持育人為本,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堅持科學評價,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堅持公平公正,發(fā)揮考試評價的正確導向作用,促進全市義務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三、考試科目

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為《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設定的全部科目,即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生物、化學、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等13科。

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以及地方課程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內容。

四、考試方式

語文、數(shù)學、英語(含聽力)、物理、化學、歷史、生物、地理等科目實行閉卷筆試方式;道德與法治實行開卷筆試方式;“體育與健康”的體質健康實行現(xiàn)場考試方式;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和信息技術實行現(xiàn)場操作考試方式;音樂、美術實行過程性與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的方式。

五、考試分值與時長

1.八年級下學期筆試科目、試卷滿分值及考試時長:

生物60分,時長60分鐘;

地理60分,時長60分鐘。

信息技術和生物實驗操作各10分,考試時長各15分鐘。

2.九年級下學期筆試科目、試卷滿分值及考試時長:

語文120分,時長150分鐘;

數(shù)學120分,時長120分鐘;

英語120分(其中聽力考試30分),時長120分鐘;

物理80分,時長80分鐘;

道德與法治80分,時長80分鐘;

歷史60分,時長60分鐘;

化學60分,時長60分鐘。

體育與健康60分,其中體育課成績占10分,平時參加陽光體育運動情況占5分,體質健康現(xiàn)場考試成績占45分。

物理、化學實驗操作各10分,考試時長各15分鐘。

六、考試時間

依據(jù)全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統(tǒng)一安排,在每年6月下旬進行,時間為三天。第一天上午考試科目為語文,下午考試科目為英語;第二天上午考試科目為數(shù)學,下午考試科目為物理、道德與法治,考生為九年級學生。第三天上午考試科目為化學、歷史,考生為九年級學生;下午考試科目為生物、地理,考生為八年級學生。

體育與健康考試安排在九年級下學期4月底前進行。信息技術和生物實驗操作考試安排在八年級下學期5月上中旬進行。物理、化學實驗操作考試安排在九年級下學期5月上中旬進行。音樂、美術的終結性考試時間由縣區(qū)教育行政部門根據(jù)課程進度并結合實際安排。

七、命題制卷

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所有筆試科目使用全省統(tǒng)一命題,由省教育廳指定印刷廠制卷,試卷和答題紙符合網(wǎng)上評卷要求。

八、成績管理

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所有筆試科目的成績采用試卷原始得分登記,成績以分數(shù)和等級方式并列呈現(xiàn)。體育與健康考試現(xiàn)場給出成績,成績以分數(shù)和等級方式并列呈現(xiàn)。等級呈現(xiàn)方式為A(優(yōu)秀)、B(良好)、C(合格)和D(不合格)四個等級。

所有操作考試科目現(xiàn)場給出成績,成績以分數(shù)和等級方式并列呈現(xiàn),分為A(合格)與B(不合格)兩個等級。

音樂、美術考試成績以等級方式呈現(xiàn),分為A(合格)與B(不合格)兩個等級。

完善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管理制度,考試成績及時、真實記入學生檔案和學生信息網(wǎng)絡管理系統(tǒng),確保每個學生的各學科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情況和數(shù)據(jù)全面、準確。

九、成績應用

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作為義務教育初中學生畢業(yè)證書發(fā)放的主要依據(jù)。對于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各學科成績合格的學生,由縣區(qū)教育行政部門發(fā)給義務教育畢業(yè)證書;對于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存在學科成績不合格的學生,由縣區(qū)教育行政部門發(fā)給義務教育證書。參加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有學科成績不合格者,可以申請參加下一年該學科的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合格后由縣區(qū)教育行政部門發(fā)給義務教育畢業(yè)證書。

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基本依據(jù)。每個學生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各學科成績合格,方具有當年高中階段學校錄取的基本資格。所有非應屆學生參加同一學科學業(yè)水平考試次數(shù)不超過兩次。參加兩次學業(yè)水平考試,以當年成績作為高中階段學校錄取基本依據(jù)。

市、縣區(qū)教研部門對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各學科試題質量和學生的答卷情況進行認真、全面、客觀分析研究,評估學科教學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形成診斷和指導學科教學的報告,指導初中學校教學工作。

十、組織管理

在省教育廳統(tǒng)一領導下組織實施全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改革工作。

市教育局負責制定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實施細則,各縣區(qū)教育局做好政策宣傳、考試組織、學籍管理、畢業(yè)證書審驗發(fā)放等工作。

市考試管理中心負責組織實施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統(tǒng)考和網(wǎng)上評卷。

信息技術、生物實驗、物理、化學實驗操作由市考試管理中心統(tǒng)一組織,各縣區(qū)教體局具體實施。

體質健康現(xiàn)場考試由市教育局統(tǒng)一組織,各縣區(qū)教體局具體實施。

音樂、美術科目由縣區(qū)教研部門制定考試標準,各初中學校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