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1 12:11:11
序論:在您撰寫語文主題閱讀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漢語言文學的閱讀不僅僅要做到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要做到深刻的感悟與認知,從中體會里面的情感所在,并且進行有效的鑒賞,發(fā)掘出里面的思想情感,刻畫出我們內心的感悟,表達我們深厚的情誼。根據問題要對癥下藥,明白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和現狀,同時找出相應的對策,進行有效的解決。
二、主題模塊化的通覽
這里所說的就是基礎的模塊化閱讀,將風格相同和相似的課文拿到一起,進行背景知識的參照閱讀,這有利于整體分辨記憶,我們接觸的是比較多的,為了形成一個模塊化閱讀,將分散的知識點集中起來,進行專門的組織,以列表的形式整合起來,一目了然,知道有哪些代表作,各是什么題材,側重于哪一方面,形成一個小的篇章,這樣閱讀起來快捷迅速和順利,記憶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閱讀了一系列的老舍和魯迅的相關作品之后,我們就可以展開閱讀思考,總結老舍和魯迅作品的特色,比較其異同點,口頭性的總結演講,參加交流活動。
三、課內的閱讀和有效的拓展
一、以興趣為導向,激發(fā)學生參與意識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才是學習的最好刺激,興趣更是學習知識的源泉。因此,新時代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打破傳統(tǒng),不能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要善于激發(fā)、鼓勵、喚醒學生,要善于構建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教學情境。充分發(fā)揮這類教學情境的作用,將學生潛在的主動參與意識激發(fā)出來,讓學生愿意去學習,敢于去領悟,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歡樂的潑水節(jié)》這篇課文的時候,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學生對于潑水節(jié)是非常陌生,特別是小學生的年齡與思維特征的影響,單純依靠對課文的閱讀是很難讓小學生感受到潑水節(jié)所呈現的快樂情感。針對這類現象,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再結合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播放一節(jié)關于潑水節(jié)的視頻。在視頻當中,學生們看到人們在節(jié)日中相互追逐、相互潑水,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且還能聽到人們的歡笑聲、叫喊聲以及潑水帶來的嘩嘩聲。通過視頻的觀看,學生更加了解了什么是潑水節(jié),而且能通過發(fā)散性的思維感受到自身仿佛也在潑水節(jié)當中,盡情的笑、盡情的玩耍,那種自由自在、那種幸福感覺很快就在學生們的心底產生出來。學生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及時抓住這種感覺,讓學生們再進行閱讀,然偶談談如果你在潑水節(jié)上,你潑出去的水,應該送出怎么樣的祝福呢。這個問題的提出,很快將點了孩子們的思維火花:有的學生說將水潑到自己的好朋友身上,希望自己的好朋友學習越來越好;有的也說將水潑到老年人身上,希望他們身體健健康康;有的潑到自己的父母身上,希望他們工作順利等等,其實思維激發(fā)的同時,也促進了孩子們感情的真摯與細膩。閱讀課的成功應該是讓孩子們感覺到課堂給他們帶來的豐富多彩的、激情的、熱烈的氛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充分為課堂增添情趣,讓課堂更加直觀形象。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點燃,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學習的意識,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動作用。
二、以閱讀為途徑,培養(yǎng)學生參與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境。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分析,教師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課堂上學生也會有很多奇思妙想、很多智慧的火花在閃耀,其實教師稍加指點,再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就可能促成更多的精彩,但是教師就是不愿意去給這么一個平臺,還根據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繼續(xù)教下去,導致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的缺乏,最終沒有完成預定的教學內容。例如:學習我們熟悉的《讓我們蕩起雙槳》中第一自然段時,教師應該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去蕩起雙槳,然后設計這樣一個問題:“這個時候,小船兒走得很快嗎?你是怎么樣看出來的?”學生們經過閱讀可以發(fā)現文中有一個“推字”,小船兒跑得很快。讓我們一起蕩起雙槳,體會小船向前破浪的,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去理解、去閱讀這句話?!皠澚诉@么久大家也應該很累了吧,我們休息休息,看看北海周圍的精神,讀一讀第二句話,你們又會發(fā)現什么呢?”這樣的方式,特別適合小學生,也抓住了學生的主體性,從而讓學生們非常開心,爭先恐后的發(fā)言。有的說我看到了綠樹紅墻,有的說我看到了白塔,還有白塔的倒影等等,美麗的風景還吸引了我們,我們都忘記了劃船,此時應該抓住時機進行引導,讓學生讀“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睂W生們經過表演,充分將海面上飄蕩的那種感覺展現出來,然后再讓學生進行閱讀,對這份舒暢再次進行回味,慢慢進入情境。將課堂還給學生,以閱讀作為途徑,讓學生自主閱讀,走進課文的意境,然后慢慢感受。只要真正進入了這種意境,學生必定能感受到課文帶給他們的精彩與震撼。
三、充分利用現實的生活情景
以學生為本不僅僅是需要對學生本人進行重視,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生活進行重視。通過生本教育的方法來開展閱讀教學,還需要教師們能夠多關注學生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口語交際的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需要從學生周圍的生活匯總選取適當的素材并將這些素材創(chuàng)設成具體可感的情境,這樣就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出學生的閱讀欲望,從而讓他們主動去閱讀。對于小學生學生來說,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大程度上有賴于閱讀配合。
例如,閱讀《我的影子》一文時,對于影子是該文的難點,也是亮點,于是筆者嘗試讓學生找尋影子,與自身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嘗試著去了解我們生活中的自己的影子是什么形狀,在何時才會出現影子。因此,學生們自覺地開始閱讀課文,仔細斟酌文中的字、詞、句,并以課文內容為基礎,通過自己的想象介紹了生活當中所遇見的影子,將這篇空洞難懂的語文教材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鍛煉,發(fā)揮了自主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法;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3-0-02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該代替學生進行閱讀實踐,而是由學生自行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使他們在豐富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對閱讀的理解,培養(yǎng)自己切身的感悟和思考能力,從而熏陶自己的情感,獲得審美的樂趣。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鼓勵他們尋找和運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應在繼續(xù)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培養(yǎng)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這也就表明,落實閱讀教學中學生主體性地位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廣大教師就必須實施一些有效的措施去突出和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學氣氛,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的前提條件,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減輕學習上的精神壓力,緩解課堂疲乏,情感教學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和老師的情感產生共鳴。而愛是情感的基礎,教師首先要將自己的真摯情感融于課堂教學之中,以端正的教態(tài),慈愛的神情,和藹的語言講課,讓學生在溫暖和諧的氣氛中,集中精力聆聽教師的講授。魯迅先生說:“意美以感人,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蔽⑿梢蕴钇綆熒g的鴻溝,可以架起師生互相理解的橋梁,上課時,當你面帶微笑,步履輕盈邁上講臺時,孩子們的情感也會被同化,在舒暢的心境下聆聽教誨,感受被激勵的幸福,感受獲得成功的快樂,還有助于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對教師課堂的熱愛情緒中,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最終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去探索學習。
而且,教師在這種環(huán)境下指導學生閱讀時,不再是自上而下,授之以漁的形式,而是引導他們去探索,分析,鼓勵他們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設情境,情境教學法就是根據課文所描述的情境表象,使學生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在此情此景中進行著一種情境交融的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通過圖片、攝影、音樂的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使學生對作品刻畫的人物,描寫的事物,抒發(fā)的感情,闡述的哲理,產生一種真實親切明晰感。
二、教師可以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力,與此同時,興趣與學生的情感緊緊相連,積極的情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材料,當然消極的情緒也會抵制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教會解答、掌握結論,而是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fā)展能力,激發(fā)興趣,從而主動尋求、發(fā)現和解決新的問題。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課程內容上,要不斷開發(f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特別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系現實、密切聯系學生經驗的教育資源,使語文課程內容不再局限于教科書,以鮮活的現實素材使語文內容變成課堂教學的一泓活水。在課程實施上,要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與溝通,變讀書、答問單調的形式為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每個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小課堂連著大世界。
學生積極的思維與其思維的品質有關。在日常的教學中,應通過一定的練習訓練其品質,如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等,學生掌握了思維的方法,他們才能正確地思維,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學生在聽課時,若能循著教師的思路走,甚至搞清了教師講課的思維方法、思維形式、思維規(guī)律,那么,學生一定會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的積極思維與其智力水平相關。教師的啟發(fā)誘導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水平,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問題的提出都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水平。學生對某些問題的理解有較大的難度,可更換一個角度來提出問題,或者將其問題再分解成有梯度的相關的若干個小而易解的問題,一個一個的小問題理解解決了,大的問題自然而然得以解決。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正常開展。當然,所分出的小問題應有價值,既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又要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學生的積極思維與教師的教學風格相關。教師應有全新的觀念,民主開放的教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質疑,要讓學生有充分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大膽完整地陳述自己的觀點?,F代教育思想認為:只有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融洽、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才能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有效地進行學習,把教學活動視為自己的需要和樂趣。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于一種無拘無束的狀態(tài)下,他們的思維才會活起來。也只有在這樣的場合下,學生的不同觀點、不同想法才容易產生,才會放飛思維的靈感。從而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
實踐證明生動有趣的對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教《丑小鴨》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想象一下丑小鴨后來會怎么樣?把自己想象的結果和課文中的情節(jié)相比較來感悟丑小鴨變成小天鵝的艱難歷程,從而體會丑小鴨對生活的堅強信念以及對我們的啟迪。后來,我曾用這種方法進行授課,同樣也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梢?,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變換教法,只要方法得當,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如何利用教學素材,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他們去積極主動探索學習,是現今教育家非常重視的課題。因此,教師在閱讀指導時,應切合實際地采用一些新進的設備,通過新穎的授課方式,拓展閱讀的內容,創(chuàng)設與閱讀素材相關的情景,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以此種方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積極的情感,從而提高他們閱讀的積極性。
三、教師通過一些課外閱讀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主動性
初中生的自學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層次與水平,此時,教師應當注重發(fā)揮學生課前預習的作用,前延教學關口,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教學成效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首先,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依據某教育雜志社的調查結果,仍然有35-45%的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這與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對學生的預習活動提出具體要求,尤其是要求學生養(yǎng)成課前必須預習的習慣,并擬定預習重點,提高預習針對性。其次,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科學預習方法的指導。部分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雖然有預習的積極性,但是方法不夠科學,也制約了預習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強化科學預習方法指導。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推廣的“讀、思、記”三步預習法是一種非常成功的預習方法,學生通過對教材的深入閱讀了解內容,通過深入思考探究問題,并進行練習,檢測學習成效。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將預習過程中需要幫助的內容摘記下來,為探究教學奠定基礎。
通常情況下,閱讀水平較強,語文較好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經驗往往都不是僅僅局限于課內的閱讀,他們大多數受益于課外閱讀,采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用“新”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對學生的這一特點加以充分的利用。為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不僅可以以新的教學內容作為吸引的本體,還可以以“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器具來刺激學生感觀。我們可以以現下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較多的課外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方式為例。從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這兩種新鮮的教學組織形式會在學生接觸到的第一時間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那么為長時間維持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會從這種不同于固定教室教學的環(huán)境中提取有利于組織教學秩序和教學內容吸收的各種因素來給學生造成視覺和聽覺沖擊。例如,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利用色彩鮮艷的圖片和帶色彩的文字來形象化教學內容,給學生造成視覺沖擊,那么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就會被這些生動形象的內容吸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時應合適宜地將教學素材與生活相聯系,為學生拓展廣闊的閱讀時空,并且還要重視閱讀實踐活動的實施,讓閱讀活動與學生的課外活動相連。當然,要做好這些還需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給與他們科學的指導,引導他們注重思考和積累,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想象。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主動性。
四、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要想培養(yǎng)出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創(chuàng)新人才,一切必須從學生出發(fā),引導他們學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而在真正實踐中,學生的主體性如何能得到開發(fā),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情感,激起他們創(chuàng)造的火花,從而使他們的自身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fā)揮。亞里斯多德曾經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边@就表明,只有有疑問,有問題,才會出現思考,才會出現創(chuàng)新。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提出疑問,還要向學生多提出一些質疑的方式,以此來對他們做科學的引導。
在教學中,教師還需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只有存在異,才會有創(chuàng)新,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多加討論及思索,尋求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案,以此來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
再者,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和想象,世界上一切創(chuàng)造都少不了想象,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使學生形成駕馭語言的能力。而駕馭語言中的各種要求,就理解而言,則主要表現在語感能力上。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中,首先激起學生樂讀的情感,通過多讀,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領悟課文中豐富的語言蘊涵,以便能夠運用語言進行表述課文內容。其次,語感及語感能力是在無意識狀態(tài)中獲得的,這一特性決定了行為環(huán)境在培養(yǎng)語感能力方面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通過開展情境演示等活動,使學生能夠以語言實際使用者的身份進入學習過程,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語言的表達和理解能力。另外,教師還必須依賴自身的學養(yǎng)悟性,精神氣質以及人格力量去點撥、引導、感悟、熏陶自己的學生,從而使學生的語感能力在實質上得到提升。因此,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突破課堂的界限,并跨越課堂,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考問題的潛能。
五、結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通過各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另外,還要不斷關注他們自主閱讀的意識,鼓勵他們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鼓勵他們善于求異,大膽對課題提出質疑,并在質疑中對他們做出科學的引導和講解,使他們真正融入到閱讀教學中,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增強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孟盈.在閱讀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6,(10).
一、我們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文本,充分發(fā)揮文本的作用,離開了特定的文本,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活動
就特定的文本而言,老師和學生都是讀者,老師的主導作用就是要把學生引導到文本中去,讓他們從中接受熏陶、感染,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而不是把學生帶到老師和“教參”那里。同時,作為文學文本不只是表層句子所構成,還有體現在話語中的深層意義,文學閱讀是讀者借助想象創(chuàng)造的一種想象話語,實現文本獨特的意義指稱,揭示話語背后的隱喻或象征意義。不同對象的閱讀主體在理解和接受文本意義時是不同的。
首先,教師在對文本的教學設計上要樹立整體觀,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力與感知力。任何形式的文本都是由詞和句子組成的,但其意義并不是詞和句子的簡單相加,它的作用和意義必須從文本整體中認識,換一個語境,其意義就會發(fā)生變化;另一方面文學文本不只是表層句子所構成,還有體現在話語中的深層意義。對這種深層意義的把握,更需要從整體話語上去認識。傳統(tǒng)文本閱讀教學,從字詞句到篇章結構,乃至于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把學生的悟性和情感淹沒在冰冷的課文分析之中,只見部分,不見整體,只見部分的拼湊不見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的有機聯系,從根本上違背了文本特質及其閱讀規(guī)律。另外,文本的閱讀必須通過語言材料培養(yǎng)學生這種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這種感知能力,才能走近文本,進入文本。從話語的角度看,文本中呈現的每個形象(包括物象),都溶注著作者的思想、情感、想象,需要讀者全身心地去感受,在二者的互動和碰撞之中,迸發(fā)生命的火花,體味生命的律動,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展現作品的意義。
其次,在文本閱讀中要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文本的理解和接受本身就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思維,調動學生想象,從而創(chuàng)造出溶注學生自身情感和智慧的新形象,顯現作品話語背后的隱喻和寓意。文本的閱讀,就是要驅遣學生的生命原動力去發(fā)現,去填補這些“空白”,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過去我們的閱讀教學,只注重知識灌輸,不重視能力培養(yǎng),特別是不重視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許多學生走進社會,成為“書袋子”、“書呆子”,這是語文教育的悲劇。
二、在文本閱讀中要處理好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的關系,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和諧的閱讀環(huán)境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的課堂閱讀教學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發(fā)展,賦予它鮮明的人文性、創(chuàng)新性,使之向文化發(fā)展,向文學發(fā)展,向生活發(fā)展,向人的需要發(fā)展。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它不僅需要我們在觀念上的脫胎換骨,而且需要我們在實踐上改弦更張。強調閱讀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師放棄對于閱讀活動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閱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適當的主導作用,要關注學生的閱讀審美經驗。由于學生自我經驗的局限性,在閱讀中學生不免會有一些不正確的理解,甚至是荒謬的地方,對于學生的這些體驗,教師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給學生敞開心扉說想法的空間,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從中了解學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給予引導糾正,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教師不要輕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學會“容錯”,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探究能力特別重要。
填鴨式閱讀教學,學生是被動接受教師的現成結論,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是閱讀的主人。教師要歸還學生閱讀的主動權利,引導他們確立自己的閱讀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讀書的主人,讓他們成為自覺主動的行為者,而不是教師活動的追隨者。在進行閱讀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中要給學生自由選擇的“度”。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閱讀興趣的不同,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在閱讀中激發(fā)興趣,體驗快樂,形成獨到見解,提高閱讀水平。學生因各人的知識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表現為不同的個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佳的方法進行學習。當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閱讀時,他們會學得主動、自覺、輕松、愉快,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無奈。教師要規(guī)避單一的師生交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可以選擇和老師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長交流等等。學生在不同的交流方式中,觀點相互碰撞,增進理解程度,實現了對課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閱讀課上,教師喜歡喋喋不休地講述課文背景、介紹作者、分析課文等等,把學生統(tǒng)一到教參的標準答案之中,教師的講解完全代替了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一節(jié)課學生沒多少時間去閱讀。其實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
關鍵詞:體驗式閱讀教學 文本 主體性 回歸 對話 共鳴
在以閱讀教學為主體的中職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外延和內涵無限豐富的語文越來越游離于文本之外,基礎性、實用性往往與人文性、發(fā)展性相沖突背離。無論是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還是學習主導的教師,我們都不乏種種學理層面的描述與闡釋,唯獨對于文本,我們倒是理所當然地看作是解剖的對象,卻少了必要的思考。其實,在閱讀教學中,作為一個潛在、自足的主體,文本同樣具有生命,渴望與學生、教師互動,共同參與課堂,開發(fā)課堂,演繹課堂。
作為一種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廣泛使用的課型,體驗教學是一種以體驗為基本特征的教學價值觀和教學策略,“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游戲和情境,讓參加者在參與過程中觀察、反思和分享,從而對自己、對他人和環(huán)境,獲得新的感受和認識,并把它們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這無疑顛覆了過去那種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課堂模式,突出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與主體地位。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本身作為輔助手段的活動、游戲、情境往往越俎代庖,文本成了缺席者。這恰恰反映了體驗式閱讀教學中文本弱化的傾向。
一、在情境中偏離文本
在體驗教學中,情境的設置與營造往往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內容中能夠身臨其境,從而引發(fā)共鳴。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容易迷失于情境之中,而忽視了與文本的有機聯系。筆者在上《病梅館記》一文時,為了吸引同學的注意,特地制作了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隨著古曲《梅花三弄》響起,幻燈片一幀一幀地閃過,同學們很容易沉浸在“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以及“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意境中,對于梅的超逸也有了深刻的感悟。然而由于缺少有效的引導,這里的情境并沒有起到激發(fā)學生解讀文本的作用,學生對文本中的病梅與人的關聯以及龔自珍當時大聲疾呼的心聲并沒有真正體驗感悟。
二、在互動中偏離文本
體驗式閱讀教學中容易出現課堂眾生喧嘩的熱鬧景象,一方面,這種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助于課堂對話的積極開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課堂偏離文本而走向另一個方向。在賞析《我的空中樓閣》一文時,為了調動同學的已有體驗,筆者以《我的小屋》為題要求學生談談自己的設計,結果同學之間開展了熱烈的討論,課堂頓時激活了,許多同學談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們的體驗并沒有與作者的選擇重合起來,對于作者的小屋也沒有產生共鳴。而文本重點所呈現的畫面、語言、情感則被討論給遮蔽了。
那么,如何在體驗式閱讀教學中重新追尋文本的主體地位呢?這需要我們認真研究閱讀教學的特點。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在其要素里,如果說學生、教師是顯性的,那么教科書編者、文本則是隱形的。一方面,文本體現了編者的意圖;另一方面,又有獨立性、自足性。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正視這個潛在的主體。就體驗式閱讀教學來說,我們要確立文本的主體性,應該從以下方面思考:
1.回歸文本?;貧w文本要求我們與學生一起參與解讀文本,開展多重對話,充分占有文本,使文本獲得新的生命。筆者在賞析《項脊軒志》一文時,便確立這樣的思想,先要求學生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充分閱讀文本,從初讀到疏通文本,從斷句到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讀中漸漸把握文意。賞析時,我將一些知識點羅列下來,結果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理解。導入時,我以感恩為觸媒,引出親人、家,這些學生均能親切可感,又與文章寫人敘事密切相關,學生深深地沉浸在課堂中,用心體驗歸有光先生的往事與心聲。具體賞讀時,我啟發(fā)學生抓住“喜”與“悲”進入文本,由此體味作者瑣事記敘中的濃濃深情與綿長的哀思。正是由于這種回歸文本、緊緊根植于文本的閱讀,本節(jié)課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與文本對話。教師在體驗式閱讀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與文本之間展開雙重對話,文本往往此時會呈現最動人的生機,學生也會獲得全新的體驗。在賞析《故鄉(xiāng)的榕樹》時,我擔心學生不能理解作者黃河浪那種濃濃的鄉(xiāng)思、鄉(xiāng)戀、鄉(xiāng)愁,畢竟學生沒有那種遠離故土的遭遇。上課時,我先不急著講,而是先讓學生自由地朗讀,然后請同學做代表挑出精彩的段落選讀,并交流閱讀感受。在學生基本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我再預設一些問題,譬如:找出文章關于榕樹描寫的句子,并概括形象。文中重點寫了哪里的榕樹?由此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作者借此抒發(fā)了什么情感?在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的基礎上,這些問題圓滿解決。而最后的主題,有的同學還朗誦了自己即興寫的小詩,為本文的賞析做了一個很好的小結。
3.從體驗到共鳴。與體驗相比,共鳴作為一種強烈的心靈感應狀態(tài)更具普遍性,它顯示了文本那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教師在引導教學時應抓住這樣的瞬間,從而實現學生、文本和教師三者之間的共振狀態(tài)。在欣賞詩人海子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我遇到了這樣的機會。對于學生來講,海子,還有他的詩歌,都是一個陌生的存在。如何欣賞現代漢語詩歌,這也是一個難題!我首先在黑板上寫下:“詩人是世界之光!”在明確教學目標時,第一點便是:“走近海子,去認識一位真正的詩人。”這些首先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我在緊接著的導入里結合背景音樂,說道:“1989年3月26日黃昏,我們失去了一位珍貴的朋友。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著失去一個偉大的靈感,失去一個夢,失去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個回聲!他就是天才詩人――海子!”這樣的導入容易將學生引入文本中,認真品味。在下面的配樂朗誦里,學生也跟著輕輕誦讀,體驗詩歌的美感。緊接著,我啟發(fā)學生抓住“幸?!边@個詞語,說說海子的幸福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你的幸福觀又是什么。隨著解讀的深入,學生漸漸理解了海子的選擇與幸福,也理解了一位詩人的心路歷程。在最后的拓展中,每一位同學都飽含情感地朗讀了《春天十個海子》,許多同學的周記里還談了讀了這首詩的共鳴。從學生的自我體驗到引發(fā)學生的普遍共鳴,教師在賞析時應抓住時機,突出文本的主體性,從而有效激發(fā)文本的藝術感染力。
綜上所述,既然閱讀作為一種對話,一個過程,我們就應該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對話的主體,師生之間多層面的對話交流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的深入解讀上,文本作為一個潛在的主體同樣具有召喚性、期待性。在體驗式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尊重文本的主體地位,回歸文本,與文本展開多重對話,從體驗走向共鳴,真正體現閱讀教學的基本特質。
參考文獻:
[1]谷公勝.語文(第一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2]郁萍.體驗性教學探微[J].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2004,(5).
關鍵詞: 語文閱讀教學 主體性發(fā)展 主體性閱讀教學
在當前語文教學評價與考核中,閱讀無疑是令老師和學生倍感頭疼的內容。令老師頭疼是因為在日常教學中老師費了很多精力,但學生閱讀能力始終不見長進。雖然伴隨著新教材的推廣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探索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的聲音此起彼伏,各種閱讀指導方法層出不窮。但是很遺憾,這些方法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閱讀教學的“投入多、產出少”的現狀。令學生頭疼是因為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從跨進校門開始就在老師的帶領下,學課文,背詩詞,做筆記,他們學習的面不可謂不寬,量不可謂不廣,但他們中卻鮮有人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獨立閱讀、分析能力,所以面對語文閱讀評價與考核只能是愁眉相對。因此在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中,閱讀教學是費時費力但成效甚微的一項。
究其原因,我認為最根本的是在現在考核評價制度的大背景下,語文老師出于利己主義和功利主義,抹殺了語文閱讀教學本身的規(guī)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沒有很好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老師過多的講解代替了學生的獨立自主思考;閱讀教學重結果輕過程,教學的目的只是為了完成幾個閱讀題,忽視了文章對人的人文熏陶和感染。所有這些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因此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之路是越走越窄。
那么我們語文閱讀教學要如何才能真正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呢?我認為還是一條,那就是閱讀教學要基于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所謂主體性發(fā)展也就是閱讀教學的各項規(guī)范、行為著眼學生主體發(fā)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既不是客觀的東西,又不是主觀的東西,而是主體在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主體意識越強,學生就越會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建構,他的學習就越有可能成功。語文課程標準就語文閱讀教學的性質和要求作出了精辟的闡述,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語文閱讀教學必須真正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讓閱讀成為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那么如何才能讓語文閱讀教學來促進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呢?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加以實踐。
一、豐富自身內涵,轉變教學觀念,做閱讀教學的引領者
我認為,語文老師要把語文閱讀真正開展起來,首先要成為學生眼里的內涵豐富,品味無窮的“讀本”。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老師的氣質與魅力,教學行為才有說服力,才可能真正引領學生一起走進閱讀,在閱讀中感受、尋找自己的情感體驗。這就要求我們要做一個善于閱讀、樂于閱讀、勤于閱讀的老師,通過自身的學習來豐富和完善知識結構,通過自身的行為來影響感染學生。其次,老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閱讀教學的重點是能力的培養(yǎng),要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語文閱讀是一種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項長期行為。因此,老師要拋棄傳統(tǒng)的功利主義,著眼于長遠,著眼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學生的實際和需求,扎扎實實地開展好語文閱讀教學。
二、改革傳統(tǒng)閱讀課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主體發(fā)展性課堂
在長期的閱讀教學中,老師很大程度上是憑經驗在組織教學,在教學中重視了組織功能,卻忽視了協調功能;重視了對學生的激發(fā),又忽略了對學生起碼的規(guī)范。組織教學的教師本體,如何以更適合新課程要求,更利于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教學行為來組織閱讀教學不甚考慮或考慮的很少。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抑制學生的主體意識,凌駕于教育對象之上,直接組織、指揮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直接控制著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師說看書才看書,說討論才討論,說發(fā)言才發(fā)言,說坐下才坐下,學生完全處于被管理、被控制的地位,缺乏自主選擇、自我反思、自覺調控的空間和氛圍,不是自己學習的主人,而成了完成學習任務的工具。在這種單向的、線性的、靜態(tài)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缺乏生機和活力,學生的學習缺乏靈性和動力,教學效果當然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要改革傳統(tǒng)閱讀課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主體發(fā)展性課堂。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教學的主體性,表現為教師充分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和潛能,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身心特點來確立教學策略、方法步驟,來調整教學內容的安排,在師生平等民主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所以在現在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老師要學會相信,相信每位學生都有主動獲取知識的愿望;敬畏尊重,尊重每位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懂得對話,從對話中了解學生的需要并給予最有價值的幫助;學會評價,評價要能夠給予學生主動學習以指向性作用,使其能夠更好地積極地學習。也就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各項規(guī)范、行為著眼學生主體發(fā)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只有這樣,語文閱讀教學才能迎來春天,也才能真正讓閱讀走進學生、改變學生、提高學生。
三、豐富閱讀教學的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語文閱讀教學更應該如此。老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文本和教學需要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始終在精神亢奮中進行閱讀學習,而且樂此不疲。根據我的閱讀教學經驗來看,利用多媒體來進行閱讀教學可以起到“寓教于樂,培養(yǎng)興趣;創(chuàng)設情景,激感;化抽象為形象,破疑解難;廣搜博采,激活思維”的作用;利用網絡技術進行閱讀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收集、處理、整合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學會電子閱讀的本領,符合現代社會的潮流與需要,利于學生全方位閱讀能力的提高;利用圖書館資源進行閱讀教學,可以鍛煉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并借助圖書館安靜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主動學習能起到不同的效果,枯燥單一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學習產生精神上和審美上的疲勞感,所以我們要不斷改進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習對象的需要采用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要使我們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主動學習能起到促進和引領作用。
四、拓展語文閱讀教學的渠道,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使這種能力伴隨學生的終身學習。因此,如果我們僅僅把閱讀教學定位于語文課堂,那么我們的閱讀教學就不能達到以上目的,對閱讀教學的認識仍然是淺層次的。我認為要使學生主體真正得到發(fā)展,閱讀教學必須跨越課堂,延伸到課外,惟有如此才能從多方面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思考,感受情感,明白事理,提高或改善他們的人文修養(yǎng),所以我們必須拓展語文閱讀教學的渠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讓學生利用晨讀課進行美文推薦,讓學生都有機會接受美文的精神浸潤;布置學生進行美文賞析,讓他們學會評析,與美文對話;有條件的同學進行美文剪貼,學會收集優(yōu)美文章,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組織學生開展名著閱讀和知識競賽,激發(fā)學生閱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名著的興趣,等等。通過這些措施的實行,學生始終處于閱讀的環(huán)境中,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主體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
五、精心構建閱讀教學的良好氛圍,用環(huán)境來影響學生,促使其主動學習
環(huán)境能影響人也能改變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良好的環(huán)境能對人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教學也是如此,如果能讓學生處于一個有著濃郁閱讀氛圍的環(huán)境里,那么閱讀教學的效果也一定會大有提高。我在自己的閱讀教學中非常注重這一點,首先,利用班級的墻面,精心布置墻面文化,把名人關于讀書的名言作為學生閱讀的座右銘,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閱讀動力;其次,設立了讀書體會交流園,任何同學都可以把自己的閱讀體會拿出來和別人交流,從而使閱讀經驗得到了共享;最后,創(chuàng)建班級圖書角,組織學生成立興趣閱讀小組,利用班級圖書角資源開展閱讀競賽。通過以上措施,班級中充滿了閱讀的良好風氣,學生閱讀的興趣得到了極大提高,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大為增強,可以說閱讀成為了學生的一種自覺追求,就是部分不怎么喜歡閱讀的學生也感到了壓力,受到了熏陶,開始主動地融入到了閱讀的隊伍中。
當然,主體性閱讀教學的開展是個很復雜的過程,它具有系統(tǒng)性、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遷移性等諸多特性。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牢記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和提高為出發(fā)點來設計和規(guī)劃閱讀教學,就一定可以通過自己的有效教學來促進學生的主體發(fā)展,一定能使閱讀行為成為學生心靈的散步,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材料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終身學習,終身受益。
一、初中語文課堂自主閱讀遵循的原則
在自主閱讀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既要依據教案內容,同時又要靈活運用,不能墨守教案,不知變通。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各種準備,高度集中注意力,以應對課堂閱讀的各種情況。同時,教師要注重人本主義理念在課堂中的貫徹與執(zhí)行,真正做到“教會學生學習”。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做好師生的雙向互動。其次,遵循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原則,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fā)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為中心,最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就要千方百計的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跟隨老師的思路動腦、動嘴、動手。
二、自主閱讀中教師職責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作用,如何發(fā)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在閱讀教學中很重要,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1)在思想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閱讀教學活動是離不開“教讀者”與“讀者”的,二者處在不同的位置,也有著不同的教或學的目標及任務,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平等互助的關系,一方面,教師幫助學生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幫助老師教學。
(2)把閱讀的自交給學生。學生的閱讀過程既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方法指導,同時教師又要給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積極參與,才能真正能真正體現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3)確定閱讀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閱讀是學生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只有把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對學生進行指導性、自由性、研究性閱讀的充分訓練將收到很多我們所意想不到的效果。與之相適應的,我們還要修正從前的作業(yè)批改、考試評價、操作評語等等一系列的教學反饋機制,使之能與閱讀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和側重點相吻合。
三、初中語文課堂自主閱讀實施方法
1.教師示范性閱讀
對于初中語文教材規(guī)定的精講課文,采用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示范性教學。在這種教學方法中,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新的知識,鞏固學生已把握的學習技巧和能力,另一方面還注重教給學生新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此類課文側重教師的示范作用,這主要是由初中學生的現狀決定的。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方面兼顧應試教育的滯后效應,一方面注重新大綱、新教材要求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技能的教學,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逐步加深,不斷引導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道路。在教學時,教師要把握好尺度,牢記現在的示范性閱讀是為了今后的不示范閱讀打基礎的,牢記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
2.學生朗讀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自悟自得的重要手段。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首先要教會學生正確處理音量、語速、語氣,恰當運用停頓、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技巧。同時,還可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促使學生理解記憶;其次,讓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讀得正確流利,在讀中咀嚼玩味,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涵,體會語言特色。教師要充分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注重調動每位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有滋有味地從朗讀中感悟語言,內化語言。最后,引導學生進行整體性的朗讀,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領悟每一句、每一段語句的含義所在。如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通過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使學生領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羅布泊—這一昔日仙湖如今消逝的痛惜之情,特別是“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的朗讀,讓學生感悟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通過朗讀,學生可以觸及到文章的靈魂,從而使學生達到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語言文字的魅力。
3.創(chuàng)設情境,興趣閱讀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生的語文素質,這就需要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就是我們說的情境教學法。這種方法往往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各種課型中都應該注意運用的方法。我在教學中也注意這方面的努力。在新課導入時,很多都利用導語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的情境。創(chuàng)設了和諧的學習情境,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和諧和心智發(fā)展的和諧。如教學《核舟記》這篇說明文時,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我就創(chuàng)設演示情境,讓學生模擬坡、黃庭堅、佛印三人站在船頭的位置、動作、神情等,讓全班同學評論他們的演示與課文是否相符,這樣,激發(fā)學生去閱讀課文、探討課文的積極性。
4.反向思維,層層閱讀
“反向”是與“一般”“通常”相悖的。在閱讀時是先閱讀文章內容,再看到文章標題或文章論點;逆向閱讀則反向思考,看到課題時,先思考,這樣的論題我自己應該如何來寫。我們可以歸納出逆向閱讀法一般遵循的順序是:問題──思考──求證──對照──徹底理解。同時也可以看出,逆向閱讀法的核心是獨立思考,只有強調善于獨立思考,充分調動思維的積極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作文、閱讀相結合
引導學生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系,著重培養(yǎng)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事實上,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很大程度上就是寫作的優(yōu)秀范文,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設計作文訓練與閱讀訓練有機結合的課型,在預習指導中,先提出有關作文訓練的目的、任務和具體要求,然后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認真閱讀課文或有關文段,體會課文或文段的寫作技巧,揣摩該文章寫作成功的原因,然后按照要求完成習作。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達到作文與閱讀彼此促進,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可以將閱讀與改寫、縮寫結合起來。改寫、縮寫是作文訓練項目之一,學生為了達到這一訓練目的就會認真進行課文閱讀,另外學生在對課文進行改寫或縮寫中,其概括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也可以得到訓練和提高。例如《我的老師》的閱讀教學即可結合改寫或縮寫一并進行。
從教學的前期準備到教案的編寫再到綜合性學習,無處不體現著閱讀的重要。它既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又可以積淀人文的文化底蘊,能在學生的不自覺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且能讓他們受用終生。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要在不斷的實踐和理論更新中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閱讀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謝淑麗.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教學與管理.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