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洋大氣化學是一門海洋化學與大氣化學交叉的新學科。中國的南大洋海洋大氣化學研究與我國的南極考察事業(yè)同步成長。30多年來,隨著南極科學考察的經驗積累和數據集成,我國的南大洋海洋大氣化學關鍵過程研究即大氣-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碳、氮、硫、磷、鐵等的海氣交換研究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氣候變化關系密切的碳、氮、硫的海-氣循環(huán)等研究,取得了一批新的認知和成果,引起國際學界的關注。自20世紀80年代早期開始至今,我國已開展了三十多次南極科學考察,在這些考察中開展了南大洋大氣氣溶膠物質來源研究,探究了大氣-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的一些關鍵過程,估算了硫、磷、氮、鐵的海氣交換通量。隨著國家重大計劃“南極在全球變化中的響應與反饋作用”項目實施及后續(xù)研究的開展,對全球變化的敏感要素碳、氮、硫、鐵在南大洋的源匯特征及其環(huán)境和氣候效應等進行了研究,對其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們還對南大洋海冰區(qū)碳匯格局演變,DMS、MSA、N2O、Fe等的海氣交換過程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有了新認知。同時,在對上述化學物種的實時走航觀測關鍵技術研發(fā)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為未來開展相關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在站區(qū)大氣污染特征分布上進行了深入探討,為了解人類活動對站區(qū)環(huán)境的影響提供了評估依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