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間集》是"倚聲填詞之祖",然而在詞學(xué)接受史上其命運多舛,至清代的常州詞派有一個深刻變化,后者正是在對《花間》的詞學(xué)接受中拓開理論堂廡的。張惠言對《花間》之首的溫庭筠詞作微言大義的重新闡釋,以期實現(xiàn)詞的形式之本與意義之源的合一,從而開啟常派詞學(xué);但他將溫庭筠攀比屈子抽離《花間》的解讀策略,有著重大破缺。周濟以"渾厚"之說觀照《花間》,立其為詞之淵源,修補了張氏的破缺。陳廷焯則既推溫、韋為詞宗,又斥《花間》為禍?zhǔn)?將張氏的破缺演繹成了對《花間》的悖論式接受。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