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貴仁,而輔仁以“智勇”,是謂“三達德”,子思提倡“仁義禮智圣”五行,孟子提倡“仁義禮智”四端,至董仲舒而形成“仁義禮智信”五常。此一核心價值觀念深入人心,影響中國社會達兩千余年。與此同時,西漢哲學(xué)家揚雄又提出“道德仁義禮”相須而行的五德說,在“仁義禮智信”之外別開一枝,獨具特色。這一觀念將道家之“道德”,與儒家之“仁義禮”結(jié)合起來,具有虛實結(jié)合、體用兼具等特點。若溯其淵源,蓋遠源于老子、孔子,中繼于王褒、嚴遵諸人,甚至還有巴蜀志怪文獻《山海經(jīng)》的影響。揚雄之學(xué),不僅是儒道合流的產(chǎn)物,也是對巴蜀文化的合理繼承和發(fā)展。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