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史記》有十表八書,《漢書》有八表十志,而《后漢書》卻只有紀(jì)傳,表志闕如。蕭梁時劉昭注《后漢書》,將晉司馬彪《續(xù)漢書》的八篇志分為三十卷補之,至宋真宗乾興元年(1022)合刊為一書。而宋、清兩代為《后漢書》補表者眾,前后有七家,一十五種,卻至今無一可以羅入,且陷入了棄之難舍、取之難用的尷尬境地。原因在于這些表時代背景不同,撰寫者掌握的史料不同,史識不同,都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存在著許多歧誤。如今,不少古籍被整理出來,考古出土大量文物資料,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xiàn),在此基礎(chǔ)上對諸家補表重新審視,整齊體例,勘合異同,正誤補闕,成一家之言,使之成為東漢史研究的學(xué)術(shù)支持。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