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O3和PM2.5是影響長三角地區(qū)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利用2016年33個城市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6項污染物的小時濃度及4個省會城市的氣象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研究了該地區(qū)O3和PM2.5濃度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長三角地區(qū)O3年平均濃度為50~73μg·m-3,平均為61μg·m^-3;除蕪湖和宣城外,其余31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狀況,超標率為0.34%~18.86%,平均為5.68%。O3在5月和9月達到濃度高值;四季O3日變化均呈單峰型,峰值出現(xiàn)在15∶00,夏季O3峰值濃度最高值為157μg·m^-3。O3濃度沿海城市整體高于內陸城市;夏季宿遷—淮安—滁州片區(qū)O3污染較重。O3與NO2、CO顯著負相關,且與NO2相關性較強;O3與氣溫、日照時數(shù)顯著正相關,與相對濕度、降水呈負相關。PM2.5年平均濃度在25~62μg·m-3范圍內,平均為49μg·m^-3;各城市均出現(xiàn)PM2.5超標,滁州PM2.5超標率最大,為23.91%。PM2.5在3月和12、1月達到濃度峰值;其日變化呈雙峰型,09∶00—10∶00和22∶00—23∶00達到峰值。冬季徐州PM2.5濃度最高,為102μg·m^-3。PM2.5與NO2、CO、SO2、PM10顯著正相關,與氣溫、風速、降水負相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