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采用HPLC-DAD法分析大黃甘草湯劑和煎膏劑中12種藥效組分。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C18色譜柱(250 mm×4.6 mm,5μm),體積流量0.8 mL/min,進(jìn)樣量20μL。二蒽酮類(流動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脫,時間25 min,柱溫30℃,檢測波長340 nm),蒽醌類(流動相:乙腈–0.1%磷酸,時間40 min,柱溫20℃,檢測波長254 nm),黃酮類和三萜類(流動相:乙腈–0.2%甲酸,梯度洗脫,時間55 min,柱溫25℃,檢測波長254、276、370 nm)。結(jié)果 2種二蒽酮類(番瀉苷A、番瀉苷B)和5種蒽醌類(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和蘆薈大黃素)的含量在湯劑中明顯低于煎膏劑。而三萜類(甘草酸)和3種黃酮類(甘草苷和異甘草苷、甘草素)的含量在湯劑中高于煎膏劑,特別是甘草苷。煎膏劑中12種成分的總量與湯劑相當(dāng)。結(jié)論煎膏劑的制備方法可能更利于大黃中二蒽酮類和蒽醌類成分的溶出或延緩了二蒽酮類成分的分解,同時抑制了甘草中三萜類和黃酮類成分的溶出或加快了這些成分的分解速度。由于二蒽酮類和蒽醌類是本方發(fā)揮藥效作用的主要成分,且是君藥大黃中主成分,因此大黃甘草煎膏劑可能比湯劑更有效。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