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建甌的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 (JCL)、羅浮栲 (Castanopsis fabri) 林(JCF)、 米櫧(Castanopsis carlesii) 林(JCC)及武夷山的米櫧林(WCC)不同層次土壤(0~10 cm,10~20 cm)為對象,用45 mL去離子水(相當于189 mm降雨量)分3次(每次15 mL)淋洗厚度約1.8 cm土壤,研究模擬降雨條件下表層土壤滲濾液可溶性有機質(DOM)的濃度和光譜學特征,分析可能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在0~10 cm土層,杉木人工林淋濾液中土壤可溶性有機氮(DON)含量顯著高于3種天然林,分別是JCF、JCC、WCC的3.5、1.5、2倍,但土壤可溶性有機碳(DOC)、腐殖化程度及熒光效率( F eff )值低于3種天然林;在10~20 cm土層,4種林分的DON和DOC無顯著差異, 但杉木人工林的腐殖化程度及 F eff 值低于3種天然林。在不同植被類型中,0~10 cm土層的熒光同步光譜腐殖化指數(shù)(HIX syn )值均大于10~20 cm,而 F eff 值均小于10~20 cm。綜合3種光譜分析表明,3種天然林土壤淋濾液DOM含量更高,結構更簡單;杉木人工林土壤淋濾液DOM含有較多木質素等不易分解的物質。與10~20 cm層土壤相比,0~10 cm層土壤DOM中含有更多分子量大、結構復雜的物質。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