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一年生蒙古蕕幼苗為對象,設置適宜水分、慢速干旱致死和快速干旱致死3個處理,研究不同干旱強度致死下蒙古蕕幼苗各器官中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NSC,包括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變化及其分配規(guī)律.結果表明:慢速干旱致死脅迫下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與適宜水分組無顯著差異.隨時間的推移,莖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減少,淀粉和NSC含量增加;粗根可溶性糖含量減少,淀粉和NSC含量增加;葉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和NSC含量減少.致死時(80 d),葉、莖、粗根和細根的NSC含量分別為6.2%、7.8%、8.3%和7.4%.快速干旱致死脅迫下,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適宜水分處理組,而淀粉和NSC含量均低于適宜水分組.隨時間的推移,根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淀粉和NSC含量上升;莖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均上升;葉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淀粉和NSC含量下降.致死時(30 d),葉、莖、粗根和細根的NSC含量分別為5.9%、6.6%、8.9%和7.7%.應對不同的干旱致死情況,蒙古蕕幼苗各器官間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呈現出不同的動態(tài)變化.在慢速干旱致死脅迫下,NSC優(yōu)先為維持各器官生理代謝活動提供能量;而在快速干旱致死下,NSC主要以可溶性糖形式維持植物代謝,調節(jié)滲透勢,促進吸水,應對急劇的干旱脅迫.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