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河北泊頭‘新梨7號’梨為試材,研究了4個采收期(盛花后106、116、126、136 d)果實在常溫[(20±0.5)℃]貯藏過程中果實品質(zhì)及生理指標(biāo)的差異。結(jié)果表明:隨著采收期推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單果重和種子顏色指數(shù)增加,果肉硬度下降,可滴定酸、維生素C含量以采收期2(7月30日采收,盛花后116 d)果實最高;果皮顏色L*值和a*/b*值增加,h°值下降,葉綠素?zé)晒鈪?shù)Fo、Fm和Fv逐漸降低。在常溫貯藏條件下,隨著貨架期延長,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維生素C含量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變化不大,果皮顏色L*值和a*/b*值增加,h°值下降,Fo升高,Fm、Fv、Fv/Fm降低,種子顏色指數(shù)和腐爛率增加;采收期2果實可滴定酸、維生素C含量可保持較高水平,口感較好,果面具紅暈,且果實腐爛率較低,貯藏性較好,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吕?號’在河北省泊頭地區(qū)長期貯藏的適宜采收標(biāo)準(zhǔn)為:果實7月下旬至8月初采收,果實生長發(fā)育期110~120d,種子顏色1/2左右變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果肉硬度≥5.0kg/cm^2。葉綠素?zé)晒鈪?shù)可作為‘新梨7號’貯藏期間果實衰老的評價指標(biāo)之一。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