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國際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薩米爾·阿明在2018年5月《每月評論》(Monthly Review)上發(fā)表的文章《革命還是衰敗》(Revolution or Decadence?),承由上海社科院盧地生譯為中文,供我刊用,現(xiàn)就文內(nèi)關鍵詞語,略作釋義。此文所指稱的'革命''衰敗',事實上是在某種宏觀敘事視野下對于歷史進程中兩種可能性趨向的一種新判詞,或者說是一種新的理解方式。由此,此文有世界歷史上重大變遷之比較,例如,作為西方古代史典型的古羅馬制度變遷,以及中國的'朝貢制'。作者認為,從一般的意義上說,'所有階級社會都傾向于'后者,因而所謂'朝貢制',不妨認為是'前資本主義'時期的社會發(fā)展成熟形態(tài),是那個時代世界體系確立之征象;而歷史上'革命性'的社會變遷,則往往來自世界體系的'邊緣地帶'。由此,作者對于20世紀以來的一種現(xiàn)象:即革命在發(fā)達國家(中心地帶)逐漸消沉,而多見于不發(fā)達國家(邊緣地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事實上,這也是此文首先提到當代馬克思主義者對于當今'全球化'回應的理由所在。至于社會變遷究竟是走向'革命',還是趨于'衰敗'的判別標準,作者認為,在社會變遷進程中,'當意識形態(tài)表達了所希望的變革的全部和真實維度時,我們才能稱之為革命。'是此文之意,實在于為論證當代世界'全球化'體系中'革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為此,作者要求當今世界的馬克思主義者,對于歷史上社會主義革命模式能夠有新的、更全面的歷史性超越,這也是此文委婉提到對從'第二國際'到'布爾什維主義'等以往各種認知模式進行再度審視的理由所在。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