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近年來3D打印模型的版權標注和保護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為了全面反映3D打印模型版權保護研究的現狀和最新進展,本文對國內外公開發(fā)表的主要文獻進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 首先在廣泛文獻調研的基礎上,描述3D打印模型文件和3D打印模型攻擊類型,分析3D打印和掃描過程對模型的影響.然后對3D打印模型的版權保護策略進行分類,詳細闡述每類方法的基本框架和相關技術特征.最后根據相關文獻,將3D打印數字水印方法與傳統(tǒng)網格水印算法和抗3D打印一掃描攻擊的性能進行比較.結果 基于物理特性的3D模型版權保護技術能對3D打印后的模型嵌入有效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版權標識,但在提取微結構體等信息時需要借助一些專用設備,不具有普適性.基于數字水印的方法既能抵抗傳統(tǒng)的數字模態(tài)下的相似性變換、剪切、噪聲、細分、量化、光順等攻擊,又能有效抵抗3D模型的數/模等模態(tài)轉換攻擊,并且高精度的3D打印機和掃描儀能有效提高水印的檢測率.結論 3D打印產品是設計者和生產企業(yè)的智慧和心血的結晶,包含知識產權.隨著3D打印在工業(yè)領域的廣泛應用,3D打印模型版權保護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研究價值,但目前針對3D打印模型的版權保護的檢測和評估機制存在一些局限性,未來需要構建統(tǒng)一的3D打印模型測試庫和3D打印模型水印評測體系.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